[爆卦]城市家居餐桌評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城市家居餐桌評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城市家居餐桌評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城市家居餐桌評價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797的網紅R&P in Sweden 漫步瑞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成就獨一無二的自己」 --- 前言- 相信應該有人有注意到,我們這粉絲團所寫的文章風格大約有兩種,其一是「在瑞典的生活與旅遊記實」,這大約佔了有八九成;另一種就是之前那一篇「為何選擇來瑞典?」及以下這篇—總括來說,可說是『瑞典點』有點薄弱的文章(笑)。目前都是我(P)寫的,主要是想分享「...

  • 城市家居餐桌評價 在 R&P in Sweden 漫步瑞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0-03 23:12:17
    有 24 人按讚

    「成就獨一無二的自己」

    ---
    前言-
     
      相信應該有人有注意到,我們這粉絲團所寫的文章風格大約有兩種,其一是「在瑞典的生活與旅遊記實」,這大約佔了有八九成;另一種就是之前那一篇「為何選擇來瑞典?」及以下這篇—總括來說,可說是『瑞典點』有點薄弱的文章(笑)。目前都是我(P)寫的,主要是想分享「內心層面」的感受,當然這是我們來瑞典後才有的變化,基於想記錄下來這些轉折作為日後的回憶(我是個記性不太好的人),所以還是請讓我任性的在這小天地裡盡情揮灑。
    ---
     
      每天早晨初醒後,準備營養均衡的早餐,跟R一起對坐在靠窗的玻璃餐桌,邊吃邊迎接新的一天到來。跟許多人一樣,這對我們來說像是一個簡單的晨喚儀式。
     
      在平常日裡,經過這儀式&送R出門上班後,我通常會有一整個白天的時間可以運用。我自己稱為屬於自己獨處時光的「白天模式」。而要如何運用這段時間?對我來說很重要。
     
      當然,日常中還是有不少時間是被每日生活所需的事務給佔據,如採購食材、日用品及整理家務等。在瑞典或甚至整個北歐地區,光是日常採購就可以說是個頗花時間的例行公事,對於買東西處處方便的台灣人來說,可能很難想像在北歐有多不便。
     
      像是我們所在地的隆德,是一座位於瑞典南部的歷史悠久大學城。因為整座城市幾乎就是以古蹟保存的形式在經營,所以生活的便利性並不如其他大城市來得高。像是要去買壽司米和尖頭高麗菜等台灣人口味較接近的食材,就要去城鎮裡唯一一家一直都有備貨的中東雜貨店才買得到(在其他超市或商店裡並不是常備品=可能會撲空而回);或是要買個雞腿肉就要特別跑去車站前的超市才買得到,因為其他超市或商店也不是天天會有。很多東西只能在特定某間商店才買得到,就算住在城鎮市中心,光採購就花個你1-2小時,真的一點也不稀奇。所以我在出門採購之前,通常會先列好清單及路線圖,在秋冬初春等寒冷時節裡,能儘量節省在外吹冷風受寒的時間,特別重要。(不小心陷入主婦的碎念模式)
    ---
     
      而除了例行公事以外的瑣碎時間,我開始想我還可以做什麼?從去年八月中來瑞典之後,花了幾個月的時間適應這裡的生活模式與步調之後,這變成我最大的問題。
     
      我思考好一段時間之後,決定將這些時間投資在「培養興趣」。這包含了之前在台灣就曾想過但沒去行動的部分。
     
      像是從原本就很有興趣的烹飪開始,著手嘗試還沒做過的他國料理,覺得口味不錯的就列入日常菜色的清單裡。或是做看看新的蛋糕甜點類等食譜,抑或是半年前開始研究,從零開始,自己培養野生酵母來烘焙自家歐式麵包。這些跟廚房有關的興趣,拜網路分享所賜及自己對於材料份量的精準度有龜毛程度的要求之下,做出來的成果剛好都令自己及親友滿意。
     
      而也許是受到瑞典大自然美景及生活周邊處處體現設計美感的環境薰陶下,我開始想用除了照相以外的方式來記錄這邊眼界所及的美好。像是繪圖,這以前就曾在台灣想做但沒去學的興趣,現在我想趁自己有「白天模式」的時候,好好玩玩看。
     
      當然,之前在台灣就知道坊間有不少畫坊或藝術機構會有很多入門或不同階級的課程;在瑞典這裡,我也想辦法在網路上找過。但不說瑞典這裡有開藝術課程的坊間機構很少之外,且大多以瑞典語授課,不然就是雖然是英文授課,但並非零基礎入門的課程。這對於我這英文不夠好又畫畫技巧是零的人而言,真的是有點心灰意冷。
     
      好一段時間我一直卡在「之前在台灣的我,覺得上班太忙沒有時間可以學。現在來瑞典有空了,卻找不到地方可以學。」而停滯著。
     
      我差點就放棄了給自己機會。但我不想放棄(可能也是因為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想),我持續花不少時間在網路上找我想看的、我想知道的訊息。
     
      邊找我就突然意識到:「我都忘了,或甚至內心有一小部分的聲音告訴自己可能沒辦法做到,但其實還有『自學』這一管道。」
     
      自我摸索、探索從經驗中來學習的這一個管道。既然我覺得找不到外面的機構可以學,為何我不在家自己試畫試玩看看呢?就跟我在廚房玩料理/烘焙自己摸索一樣?
     
      感謝現在科技的發達和網路的發明,網路上就有不少資源和經驗都有很多人分享過。我就想辦法入手了一些基本工具和材料,像是有興趣的iPad來畫數位繪圖和用粉蠟筆隨意塗抹做揮灑等等,以及趁前日城鎮裡唯一一家手工用品店大打折扣,購入之前也觀望好一陣子的壓克力顏料和軟陶土等新材料,想來玩玩看有什麼新的驚喜或靈感。
     
      在開始接觸之前,我過去並沒有上過任何課程,也沒有過相關的基礎經驗。我只是從網路上許多人分享過的,像是繪畫不一定要有技巧才能動筆開始畫、也不用去想要成果多好看,通常只要透過靜心專注於畫圖的當下,由心去帶領整個過程,而不是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顏色或線條搭配的好不好等等的這些經驗,我從中模仿、學習。
     
     出乎意料地,我發現當我開始畫畫創作之前,不去想要畫出什麼主題或是在意創作的成果好不好看時,我真的會很專注於繪畫的過程,直到完成時,我自己都對於成果感到驚喜及受到意料之外的啟發,和最重要的是—帶給自己快樂。
     
      像是現代藝術大師—Andy Warhol曾說過:「Don’t think about making art, just get it down. Let everyone else decide it, it’s good or bad. While they are deciding, make more art.」
     
      因為今天的我,跟昨日不同。也許有成長些、也許當下的心情不同或天候差異等等不同情況下,都會有不同成果的收穫。這些過程,讓我更清楚了解了,原來每次完成的成果是來自於自己過去經驗的堆疊與吸收和自我認識。
     
      原來任何學習的過程都是種創作,創作也是學習自我認知的過程。也發現原來創作從來就不需要也不必要做比較,或是在意外界他人的眼光甚至向外尋求評價。而是當下自己的一項珍貴紀錄。而這些也代表了每個「我」與他人不同,是獨一無二的自我。
     
      這對原本就行動力滿滿或是創意無限的人來說,是早已存有的內在力量或天賦。我卻是在人生一大轉折點—來瑞典之後,花了不少與自己獨處的時間及心境轉換才體認到。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但你需要開始才會很厲害。」
    在網路上看過這句話,我覺得是很好的體現。而我沒想求很厲害,是覺得透過讓自己學習和摸索了新的興趣來了解自己的這一點很棒,原來自己能完成/成就的任何大小事都定義了「我」自己。
     
      或許這些話,也適用於對於未來茫然或不知如何規劃的人。也許也有些人,包含之前的我,其實並不清楚自己的熱忱或興趣在哪?也不知道走什麼路比較好?
     
      在我這自我摸索興趣沒多久就想出來分享的心得是(想想我真的蠻厚臉皮的):
    每個人自我成長的過程中,除了身邊的資源和各種提攜/考驗之外,要如何決定未來方向的是—自己的心。當還不知道方向朝哪走或連起點都還不知道是什麼的時候,唯有透過「自己」多方的嘗試過,才能找到心之所在,也才能走出自己獨一無二的一條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方式或模式,而那過程中的所有經驗/體驗,都是只屬於自己獨有的寶藏,也成就了獨一無二的自己。
     
      雖然現在的我說不清培養這些興趣對我未來實質有何好處?(像是能不能讓我以此找到工作或賺錢?)但透過這些過程,我除了發現成果能帶給自己成就感和快樂,我也驚訝於原來自己能創作,像是繪圖就算我沒有學過任何技巧也不是科班出身,也能透過各種方式來呈現「自己」。
     
      而這些獨一無二的學習過程,除了定義了我,也抒發和療癒了自己。
    ---
     
      在瑞典甚至整個北歐,除了豐富的大自然景觀,最聞名的就是四處可見北歐獨特的設計風格於裝潢、擺設甚至公共設施中。
     
      聽說在北歐的教育體制下,大多人從小就有創作的經驗,尤其在幼稚園及小學的階段,學校也會鼓勵孩童們將作品帶入參與市集並針對作品商品化而學習經驗。而且在北歐自由與平等風氣之下,不太會有人去評斷創作或藝術的好壞。讓我不禁想,或許也是這樣的環境下,孕育了北歐設計成為目前世界上潮流之一的一環。
     
      在來瑞典之前,我跟R就著迷於不少北歐設計品牌,包含許多服飾、家居精品、飾品等,當然也有丹麥有名的喬治X森(GJ)。手邊也有幾條年度紀念款的項鍊和手鍊等。
     
      而來到這裡之後,除了認識和知道更多北歐當地才較知名的設計品牌之外,我最近也剛接觸到一個覺得很棒的飾品設計個人品牌,一位專門接單客製化的獨立設計師。
     
      這篇文章中所附的照片裡的飾品們,就是我委託她設計而成的作品,每一款都是獨一無二且精巧的設計。很棒的是,她銀飾的設計主要是由客人自己挑選美麗的礦物寄給她,再由她令人折服的美感去設計且搭配金屬線再手工編織而成。從設計的開頭就能自己參與主要的風格。
     
      不會有重複的設計,因為每一款礦石的光澤/稜線/色彩等都是獨特的,就如同我們每個人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最令人驚喜的是,這位設計師是台灣人,人也在台灣哪!所以我的飾品們是委託剛好有回台的朋友,千里迢迢坐飛機帶來瑞典的。是的,我的飾品們橫跨了歐亞大陸XD
     
      因為實在是太傾心於她的風格和欽佩她的設計美感,我才會想介紹;而且也想傳達,其實我們台灣本身就是個資源豐富且人才濟濟的寶島,從來就不輸給世界各地。這是我來瑞典生活後很大的體認。(好吧⋯我必須客觀的說:我認為只有輸在政府XD)
     
      我想我之後如果還有飾品的需求都只會找她來設計客製化的飾品,不會再考慮GJ等大品牌的飾品了。一方面是因為除了CP值非常高之外,能參與到設計的一部份也是很快樂的事;而另一方面則是不想再在路上撞GJ等大品牌的年度項鍊款了XDDD
     
      有興趣的人可以直接私訊問設計師(網址連結在下方👇🏻)或問我客訂的經驗。我也要說這不是業配文(哪有這麼會亂聊的葉佩雯,一定會被退件),更不是收錢代言廣告(廣告文也不可能長這樣XD)。我只是單純想分享。
     
      正因為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所以我們值得專屬於自己且美好的事物。
    ---

    礦石飾品設計師-Belle Bear Chen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139956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