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垂直方向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垂直方向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垂直方向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垂直方向英文產品中有3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書推薦《#彈性習慣》部落格文末抽書 2本 最近我聽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個女生透過上健身房養成運動的習慣,某天她在教練的指導下本來要做 12 個伏地挺身,前幾次還能做滿的她,這一天卻連 6 下都做不到,她感到十分氣餒。是意志力不夠堅強嗎?還是飲食跟睡眠沒有調整好呢?如果越做越退步,還要維持這個...

垂直方向英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51:39

出發◎楊牧 (給名名的十四行詩) 1 一些些風雨之後,強大的 日光照醒苜蓿,地丁,薇蕨 我們相扶持走過草地,巡視 潮濕的圍牆,發散着早春的 氣味,往朝北朝西的方向 移植一棵冬青,順手將角門 釘牢。然後又是徹夜的風雨 在我們生命巨大的古琴上 拉緊預言的絃,張開一片恢弘 嚴肅崇高,豐盈的三月天...

垂直方向英文 在 Croter_Illustratio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1-19 19:23:27

#我們都是世界最好的哪個 CROTER 橫顏小畫展 展覽自述 很喜歡人的側臉,也很喜歡畫。大概是因為學生時期上課無聊時候就開始觀察同學的側臉,然後就畫在課本的空白處,當然那時候畫技不良,大概不能真正看出誰是誰(笑)。 側臉英文是face in profile,想必側臉也能提供許多特徵作為辨識與記...

垂直方向英文 在 GAT classroom丨學測指考學習天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9 00:34:16

數學科——準備引導 數學的準備主要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分別是釐清觀念(理解公式意義)、學會拆解題目。 釐清觀念的部分,是開始準備的一個方針,畢竟如果觀念都不懂就算算了題目也沒有意義,那麼,該怎麼去抓觀念? 簡單來說,在一開始的時候是把所有的公式當成一個一個工具。這是什麼意思,簡單用比喻說明的話,...

  • 垂直方向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4 20:17:05
    有 324 人按讚

    好書推薦《#彈性習慣》部落格文末抽書 2本
    最近我聽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個女生透過上健身房養成運動的習慣,某天她在教練的指導下本來要做 12 個伏地挺身,前幾次還能做滿的她,這一天卻連 6 下都做不到,她感到十分氣餒。是意志力不夠堅強嗎?還是飲食跟睡眠沒有調整好呢?如果越做越退步,還要維持這個習慣嗎?故事的謎底到文章最後再揭曉,我們先來談談「建立習慣」這件事。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elastic-habits/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彈性習慣》的作者是自我成長領域的暢銷作家史蒂芬.蓋斯(Stephen Guise),他喜歡以以腦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文獻為背景,加上有趣的文筆,幫助許多讀者突破學習障礙。在這本書裡,他要告訴我們堅持好習慣的秘訣,是讓習慣變得更有「彈性」。

    他認為要有效養成習慣,不能只仰賴意志力去堅持,而是要善用聰明的彈性策略。也就是設定三種難易程度不同的目標(垂直彈性),挑選三種不同類別的活動(水平彈性),讓自己每天都可以依據自己生理和心理的狀況,選擇最適合、最有動力的目標去執行。

    書中從目標的設定、動力的應用、擬定目標策略、執行策略的步驟,一步步教讀者透過彈性的原則來建立自己理想中的習慣。以下介紹五個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觀點,以及我實際用在自己的生活之後帶來的改變。
    .
    【1.放棄死板的單一目標】
    作者發現人們對於「目標」時常存在著一個迷思,會覺得總要訂出一個「最好的目標」,甚至是「一體適用」的超級目標,才能代表自己是個有目標有衝勁的人。但事實是,生命不斷流動且充滿了變化,為什麼得死守僵化又難以維持的習慣呢?一定有更好的方法才對。

    因此,他提倡以三個水平選項和三個垂直目標,取代傳統單一目標唯一的成功條件。隨著自己每天狀態的不同,我們可以選擇放寬選擇的範圍,適時地改變目標。重點不是緊盯著單一目標不放,而是善用更加靈活的策略,讓自己持續採取行動、不斷前進。聽到「堅持」,往往會讓我們聯想到「自律」,然而作者對自律有另一種解釋。
    .
    【2.自由才能帶來自律】
    這本書的推薦序是由我很欣賞的《高產出的本事》作者劉奕酉所寫,他提到書中的一個重點讓我深受啟發:「是自由帶來自律,具備選擇的自由,才能持續地自律。」讓目標的設定和執行保持彈性,就能讓我們感受到更多「選擇的自由」,如此一來,就會自然而然養成自發性的行動。

    作者史蒂芬在書中強調:「你不能覺得自己是目標的奴隸,而是要立志成為他的主人。奴隸每天都過德心不甘情不願,只有從奴役中解放,擺脫任何形式的束縛,才能活出人生。」自律正是奠基在自由之上,透過正確的步驟慢慢練習,我們就能活得自在又有自信。

    如果你覺得自己總是難以「自律」,倒不如想想是否你給自己訂的目標不夠「自由」?又或者,你所訂下的目標,真的是你內心想要的嗎?還是只是跟別人比較之後,替自己強加的目標呢?談克服完美主義的《完成》這本書有一句我很喜歡的話:「為不在乎的事情努力,叫做壓力。為了所愛的事情努力,叫做熱情。」不要讓目標成為了壓力的奴役,要反過來讓自己成為目標的主人。
    .
    【3.通往成功的多線道】
    傳統定義上的成功很像「單線道」,時常是一個遠大的目標,似乎只要完成了就可以站在山頂上振臂高呼。但是彈性習慣的定義之下,通往目標的路上允許「多線道」。作者發現當我們能把目標拆解成三種不同的等級,有助於天天執行不中斷,比起單線道的奮力衝刺,採取多線道的彈性策略,反而能讓我們更加持之以恆。以下舉例書中的三種目標等級設定方式:

    有做總比沒做好的「迷你目標」:迷你目標的甜蜜點在於,每個目標都容易達成,讓你感受到自己有在前進,也能獲得完成任務的成就感。無論當天自己的狀況再差,都可以持續透過小目標取得一些安慰。例如每天睡前看5頁的書。

    令人佩服的「進階目標」:進階目標要有一定的難度,是一種會讓你感到「這樣的目標值得追求」的程度。持續達成中等目標,會讓人心生佩服,而且產生更多的動力和能量。雖然目標提高、成功率降低,但伴隨而來的成就感可以彌補動力。例如每天睡前看20頁的書。

    振奮人心的「菁英目標」:菁英目標是大部分人夢寐以求的成果,也是值得挑戰的最高階目標。當你達成這種程度的目標,你會覺得自己離理想中的自己邁進了更大一步。偶爾在你活力充沛、動力十足的時候,就可以嘗試達成菁英目標,此時的成就感會遠高於迷你和進階目標。例如每天睡前看50頁的書。
    .
    【4.其實,壞日子更重要】
    如果某一天我就是狀態不好該怎麼辦呢?作者提醒到,那就依據「彈性」的原則,直覺地選擇今天、此時此刻最有動力的目標。每天的體力與情緒有高有低,作息應該要隨之調整。重點不在於死守每一天的單一目標,而是讓自己無論日子好壞,總是能保持動力做出符合目標的活動。

    《原子習慣》的作者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也曾經說過:「『壞日子』比『好日子』還來得重要。如果在你「不想要」這麼做的時候,仍然能持續寫作、運動、冥想或烹飪,那你就能維持住這個習慣。」如果在自己狀態最差的日子,你都還曾採取的行動,那麼在狀態好的日子肯定更沒問題了。

    在英文裡面有兩個片語可以用來說明這件事,迷你目標可以保證你持續「出現」(Show Up),而不是一心想著用進階/菁英目標跟別人「炫耀」(Show Off)。因此,作者認為要做到「持之以恆」這件事情,關鍵就是要把入門標準放低,低到再怎麼樣你都不能有藉口錯過的那種低。

    |不管成果有多小,不要放棄任何一天。
    .
    【5.實現承諾能帶來自信】
    作者提到:「承諾是兩面刃,有風險,也能帶來收穫。半途而廢,你就會看不起自己;實現承諾,就能增加自信。不過守信所增加的自信心非常有限,失信造成的傷害卻是如雪崩一般驚人。」這句話不只適用於達成個人目標這件事,在人際關係上的效應更為明顯。

    話說回來,很多人在設定了目標之後,往往因為挑戰失敗,就對自己失去信心。結果,就好像自己背棄了自己的「承諾」一樣,感覺自己不再可信,陷入惡性的循環。重新建立自信的方式,是透過一次又一次成功地守住承諾,來累積對自己的信任感。然而彈性習慣的方法可以幫你達成這個任務。

    做出承諾前,先選擇微小而且容易實現的選項,逐步累積完成的任務和對自己的信任。過程中,偶爾挑戰進階和菁英目標,讓自己持續在「建立自信」和「獲得成就」的感覺中持續前進。很有意思的是,雖然乍看之下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進展,可是長期累積下來,反而在不知不覺間持續朝目標前進。
    .
    【這本書帶給我的改變】
    起初讀完本書的時候,我曾經懷疑這麼簡單的概念,為什麼要用一本書的篇幅來說明。後來我試著套用在自己的生活習慣上,產生了不同的想法。過去半年來,我一直在追蹤自己每天的三項習慣:睡眠時間、運動時間、寫作字數。但是每個月的成功率,總是在五到七成之間徘徊。

    我試著用最簡單的策略,不貪求一次把目標展開成三個垂直目標,我只展開成兩個。我把它稱作是彈性習慣的簡化版:「微彈性習慣」。

    睡眠時間:原本是每天晚上睡滿七小時才達標。後來我改成:「迷你目標」晚上六小時加午睡半小時、「進階目標」晚上睡滿七小時。再怎麼樣也要強迫自己午睡。

    運動時間:原本是每天起床做30分鐘瑜珈。後來我改成:「迷你目標」30下伏地挺身和3分鐘拉筋、「進階目標」30分鐘完整瑜珈。即使前晚睡不好,晚起床也能5分鐘搞定運動。

    寫作字數:原本是每天寫500字讀書心得。後來我改成:「迷你目標」iPhone語音輸入法轉文字,隨興抒發心情、「進階目標」500字讀書心得。面對加班和臨時急事時,還是能抽出一點時間寫出點文字。

    我一樣用「子彈筆記」的方式追蹤自己的習慣完成度,原本的標記方式必須要完成目標才能劃上「X」,後來我把標記方式改成:「迷你目標」劃一撇斜線「/」,「進階目標」才劃上完整的「X」。從七月初執行到最近,這個簡單的改變,讓我的紀錄不再有空白的「.」標記,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和「X」。

    對我自己心情上的改變也很明顯,以前無法完成當日習慣的時候,索性放棄整個不做,反正就留著空白之後影響完成率。久而久之對完成率反而失去重視。改採用微彈性習慣後,我感受到每天再怎麼樣都能有進展,對待習慣追蹤更加重視,因為我充滿信心可以把它「劃好劃滿」。
    .
    【做不滿伏地挺身的女生】
    回到文章開頭的故事,那個女生正氣餒著沒辦法做滿伏地挺身的自己,懷疑自己是否還能堅持這個習慣。喝了口水之後,她的教練問了:「你是不是最近生理期要來了?」她點了點頭,但還沒有意識到這有什麼影響。

    教練繼續說道:「你要懂得去聆聽身體的聲音,女生生理期前體力本來就會比較差,你不必氣餒,也不必硬撐。因為硬撐反而更容易受傷,更糟的是心裡會排斥做重訓。」這時候她理解到,接納自己的狀態,不要過度批判自己,容許一定的彈性。因為放長遠去看,健身是為了自己的健康,目標是為了讓自己能夠維持前進的動力和方向。

    這個故事是 Podcast「劉軒的 How to 人生學」的某集節目〈自律,不能單靠你的意志力〉製作人 Keira 分享的親身經驗。這集節目跟這本書談到的觀念有很多異曲同工之妙的地方,有興趣的朋友滿推薦給你收聽參考。
    .
    【後記:當個常勝軍】
    《彈性習慣》這本書提供了很簡單具體的策略:三個水平選項和三個垂直目標,取代傳統單一目標唯一的成功條件。「彈性」不僅僅能增加靈活性,它還能提高你對於壓力的恢復力。透過彈性策略,你就能隨時保持優勢和動力。幫自己設定不同的水平和垂直選項,讓你擁有「選擇的自由」。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是第一次想透過讀書的方式學習如何「建立好習慣」和「戒除壞習慣」,我仍推薦自我成長界的經典之作《原子習慣》做為你的第一本書,其中的智慧和策略之精華很難有其他書能出其右。如果你已經讀過《原子習慣》,那麼《彈性習慣》可以幫你補充一些額外的觀點,更進一步優化自己的習慣計畫。

    最後,彈性習慣也是培養「意志力」的絕招,因為無論颳風或下雨,你都沒有放棄的理由。如同作者所說:「只要你每天都付諸行動,至少達成小型的目標,就已經是一個常勝軍。」接下來,你的人生就只有兩個結果:成功,或是非常成功。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rQ22FD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HABIT
    使用期限:8/4~8/10
    .
    《彈性習慣》是2021第二季的讀者選書,成為贊助者即可參加投票
    用行動支持瓦基 >> https://readingoutpost.com/support/
    .
    感謝 時報出版綠活線 提供抽獎贈書

  • 垂直方向英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28 21:00:21
    有 150 人按讚

    出發◎楊牧
    (給名名的十四行詩)
      
    1
     
    一些些風雨之後,強大的
    日光照醒苜蓿,地丁,薇蕨
    我們相扶持走過草地,巡視
    潮濕的圍牆,發散着早春的
    氣味,往朝北朝西的方向
    移植一棵冬青,順手將角門
    釘牢。然後又是徹夜的風雨
    在我們生命巨大的古琴上
    拉緊預言的絃,張開一片恢弘
    嚴肅崇高,豐盈的三月天
    我們在凌晨的小寒中依偎
    互相期許等待,傾聽最遠處
    雨雲在海面漸漸聚集,分裂:
    莊嚴的號角聲,準確的鼓點
     
    2
     
    在那個完整的日子裏,我們
    目睹冬寒節節向春暖讓步
    破曉爆炸的聲響,在長橋
    兩側,濺起廣大的湖水和烟
    當生命以超越的端毅,挾貫耳的
    萬鈞雷霆在那選擇了的日子
    那個完整的日子裏向我們宣示⋯⋯
    朝陽後迅速下過一場細雪
    豪雨乃在午間洗滌清醒的大地
    山脈升得更高,河流急急
    蒼松在狂風裏喧嘩催促,瞬息
    瞬息間,一群白鳥掠過萌芽的
    原野,飛雹敲打面海的大窗:
    你選擇了一個完整的日子來到
      
    3
     
    我聽到宇宙震動如橄欖葉
    當它感受歸來的春風,海浪
    在無限的空間裏以時間的
    面貌將過去,現在,未來
    雍容地延續——超越感官的
    真實的聲音;我看到天地間
    久久堅持的一份光明如爝火
    如北斗七星,如劍訣,如電
    如哲人無垢之鏡,一燈心傳
    長照除卻灰塵苔綠的寶殿
    ——超越一切的,眞實的炫耀
    在東南之東,北西以北——
    我們聽見,看見,當生命
    以大無畏的聲音和光明呈現
      
    4
     
    面向萌發的葉芽,巨樹
    森嚴的手勢,我的大門洞開
    羣鳥從草地上躍然飛起
    啁啾相呼於牆裏牆外,搶據
    新綠的枝頭,叮噹搖響的
    簷角,所有的蓓蕾都提早
    迸裂去年的寒衣,蚯蚓
    在土壤裏迅速翻了一個身
    小蛾焦躁,頂撞著金色的蛹
    以他正成形的翅膀;古典的
    和浪漫的書在架子上爭持不下
    應該朗誦幾首詩?以甚麼程序
    進行?中文先呢還是英文?
    迎接他們啼聲宏亮的小主人
     
    5
     
    這是你的王國,牛乳領域
    最初的家園譬如草莓小島
    風波萬里——牢記蓊鬱一片
    萬里風波外的才是鄉土
    模仿它,億萬倍廣闊偉大
    牢記香蕉鳳梨的南溫帶
    藍天大海的西涯,美麗的
    火山連鎖裏突破雪線的峯巒
    而所有河水都向四方奔流,齊赴
    仰望,等待的汪洋。這就是
    你的王國,是我們集結的
    營盤,在多雨微涼的北溫帶
    我要你認識這小院落的經緯
    草莓和牛乳。你從這裏出發
     
    6
     
    我們比你自己性急,中午
    凝視你在蒲公英的手推車上
    驚喜如對鏡,眉毛逐漸成型
    逼向日光的眸子聚滿遼闊的天
    你不知道你在何處,我們知道
    夜裏我彷彿打開一盒粉蠟筆
    看你進行偉大的顏色試驗
    在燈前,黃與藍調和為衝刺的
    新綠,紅與黑互相砥礪,構成
    歐洲最深刻,不朽的古典
    我甚至讓你肆意將光的七色
    揉碎在一面鏡子上,看你如何
    對著暗淡的後果納悶,體驗
    性情,一次放縱想像力的失誤
     
    7
     
    並且自一次小小的失誤中
    領悟夢幻以外的經驗,準確的
    線條和顏色如東籬新栽的
    菊苗。小滿黃昏淺淺的天——
    雲霓忽遠忽近,在雨後搬弄
    一些樓臺和城堡,嘽嘽揚塵的
    馬匹,武士的旗幟——瞬息間
    化為古琴,團扇,刀尺,秋千
    或者這些將證實為經驗以外
    帶著夢幻色彩的現狀,然而
    透過落花的小院,北窗高處
    若無聲息一架軍機,筆直
    由西向東飛行,穿破解散的
    秋千影,讓我們神馳傾聽
     
    8
     
    七重天外,宇宙的起點
    和終點,永遠閃爍著的
    是我們認同的星海。如此熟悉
    你的聲音和面貌,如此熟悉
    許久許久以前,在另外的
    一個世代,我們曾經是一體
    結伴而行的形和影,流浪過
    在無比沉寂的七重天外
    以一份不可追懷的意志,反抗
    人間愚妄的制和哲學體系
    向激情的權威挑戰,以冷漠
    以不可詮釋不可模仿的微笑
    我們曾經並肩,跋涉千山萬水
    搜索人間的公理,正義,同情
     
    9
     
    你必將認知,通過一些喧囂
    誇張的歌詠和頌讚,認知
    人物和事件的舞臺;倘若可能
    在歡呼聲中保持我們的沉默
    用理性的心靈去觀察體會
    逼視冗長,一再重複的戲劇
    帶著不妥協的眼光,永遠永遠
    卓越地,堅持我們傳承的三一律
    則你將認知,一切空間時間
    和角色都必須和諧統一如神諭
    事件的虛實可以辨別,根據
    大自然,日月星辰和山岳河川
    根據宇宙開闢的法則和秩序
    除此之外,一切都不必容許
     
    10
     
    遲遲的夏陽在蘋果林外
    渲染歲月連綿,風從山谷
    從鮭魚的家鄉吹來,擁向
    大海,濃厚的針葉林的氣味
    我們將為你說明,一般的
    洋流方向,廣闊汹湧的姿勢
    亘古而然——歸向一條抽象
    威猛的子午線,由北極以北
    垂直向南切入企鵝的冰山
    你將飛越這永恆的抽象和威猛
    感受,且旋轉尋覓親切的
    北回歸,西東不斷的走向
    在上升的氣溫和濕度中,葱龍
    快綠,平生最美麗的島嶼
     
    11 
     
    風也吹向山谷,河水來自
    原始的寧靜。刺青,鳴蟬
    那是我們秘密的世界,充滿
    無遠而弗屆,不是你有限的
    粉臘筆所能描摹,有一種
    焚身的炙熱,從童年的彼端
    傳來,曾在我生涯裏挫折冷卻
    又導回童年的此端,熾熱如昔
    你不必畏懼,往檳榔樹開花的
    方向走去,使用簡單的方言
    有禮親善的手勢,在適當的
    場合,以微笑回報族人的好奇
    他們將擁戴你如部落的兄弟
    故鄉,我們不可凌辱的土地
      
    12
     
    這一切都是眞實的,蘆葦花
    如此,容許它在鐵路橋下飛奔
    過車聲和心血的脈搏,眞實
    凝重跌宕,不是異邦的白雲
    它閃過你學習認識的眼睛
    復停留在磊落鏗鏘的記憶
    海岸線曝晒的漁網,容許它
    張開我們先人求生的信念
    蹈向無窮的波浪,如同憤怒的
    雨點,寧為浩瀚天地之一霎
    碎落虛無深處,見證擔當
    一份意志之揮舞,又如彎刀
    砍入黑暗的森林。這一切都是
    眞實的,我們不可凌辱的先人
     
    13
     
    你是會喜愛,我們的鄉音
    甚至積極聆聽寺廟的鐘,鼓
    焚唄,微風吹過甘蔗田,瑟瑟
    悠遠,甜蜜的信仰。是的
    人們曾經失落在交談和議論
    在不實的消息和忿怒之中
    我們找尋到穩固的立足點
    冷眼觀察竄走潛伏的灰塵
    輕薄可笑的宣言和控訴,因為
    我們也曾經失落,卻在認眞的
    思考之後,選擇了青山巍巍
    流泉的冷冽和充沛,我們
    從鄉村進入都市,又回歸
    鄉村,清潔亢奮如新鼓
     
    14
     
    這是出發,在號角聲中
    鐘鼓齊鳴的日子,微風細雨
    充足的陽光是你的被褥,啊春天
    水仙和蜜蜂已經廣泛散開在
    你快速成長的領域。你揮動
    有力的雙手,佈置滿天燦爛的
    音符。你必須認識這些
    進而加以支配。讓飛雁的行列
    嘎嘎為西經,鯨魚噴水是北緯
    月色安詳着色,小星星亮晶晶
    裝飾你學習抬頭翻身的床
    車馬和船舶都在驛站上等候
    準確如音樂交響,如篆如隸
    如黼如黻,如一組十四行詩
      
    ---
    詩人利文祺賞析:
      
      〈出發〉寫於一九八零年。前一年的十二月發生了美麗島事件,以及接下來的美麗島大審和林宅血案,這些事件皆標誌了台灣民主運動進入新的里程,更多的台灣人覺醒,發現國民黨的惡行以及渴望更自由和民主的社會。寫於這樣政治背景之中,楊牧的〈出發〉不僅只是寫給未出生的兒子名名,亦透過兒子,表達下一代的政治面向的期許,以及對於台灣未來社群 (community)的想像。
      
      楊牧以很特別的體裁來寫這首詩,因此有必要花點時間討論詩的形式。和這首詩連袂的是寫於八零年一月的〈海岸七疊〉,也是獻給未出生的兒子。〈海岸七疊〉有七段,每段七行,同樣地,〈出發〉為工整的十四首十日行詩。我們或許可以用楊牧喜愛的愛爾蘭文學解釋這樣的手法。學者Tara Guissin-Stubbs發現,愛爾蘭詩人似乎常寫十四行詩,但溯及傳統,十四行詩應為沙士比亞以降的英格蘭產物。這樣的僭取(appropriate),除了表現愛爾蘭文學的混雜性(hybridity),也表示這體裁如何在愛爾蘭生根,從「英格蘭的」(English)成為「愛爾蘭的」(Irish)。Helen Vendler也注意到葉慈的十四行詩有類似傾向,她將葉慈的作品稱之為「僭越性的十四行詩」(transgressive sonnets)。熟悉英語文學的楊牧,將這樣外來的文學形式套用在台灣本地,書寫美麗島事件後對自由的想望,可以說體現了台灣文學的「混雜」,以及如何將中西文學在地化,成為「台灣的」(Taiwanese)。
      
      在內容方面,可謂典型的「台灣情節」。陳芳明認為,楊牧在美國寫的詩都是在回盼花蓮,如〈瓶中稿〉這首詩,因此陳芳明稱之為「花蓮情節」。有趣的是,〈出發〉確實展現了類似精神,只是從花蓮放大為整個台灣。在詩的一開始,地點是西雅圖家中的花園,楊牧和妻子盈盈將角門修好,等待兒子的誕生。他想像如果兒子出生,他將開始以西雅圖作為經緯,教他認識世界,如第五首:「我要你認識這小院落的經緯/草莓和牛乳。你從這裏出發」。他也將讓孩子拿起粉臘筆畫畫,並允許他放縱想像力(對比國民黨戒嚴時期不給予太多自由)。第七首最為關鍵,透過飛機飛出窗外,從西雅圖,飛到第八首之後的台灣,進入台灣的情境描寫。
      
      第八首開始楊牧的「台灣情節」,從這裡開始,不再描繪西雅圖那邊屬於童稚時期的歡樂場所,而是在台灣,討論兒子長成青年之後(或者廣義的說,所以下一代的台灣年輕人包含我長大之後)所要面對的期許和課題。第八首提到楊牧他們那一代,也就是那群「黨外」人士,曾經「反抗法治」、「向權威挑戰」、「搜索人間的公理,正義,同情」。雖然是回顧過去,但也期許了下一代能繼續擁抱其精神。在第九首,楊牧提到下一代將在喧囂時刻「保持沉默」,「用理性的心靈體察」,「帶著不妥協的眼光」,頗析這個社會。在這裏我們彷彿聽到楊牧曾說的「右外野的浪漫主義者」,亦是保持距離,隨時警醒,觀察社會動向。除了社會正義,楊牧也提到了族群正義。在第十一首,楊牧寫到對於原住民的尊重,這些原住民也是「兄弟」,他們的土地「不可凌辱」。在第十二首,楊牧想到了本省人,他們跨過黑水溝而來台定居,有堅強的意識,然而他們的後代,在國民黨時期被外省人排斥,本省人和他們的祖先應也是「不可凌辱」。
      
      在這首詩歌,楊牧描繪了對外來社群的想像,他希望下一代比他們更勇敢、睿智,挑戰國民黨的權威,熱愛民主和自由,他也同時描繪了族群和解,不管是本省或是原住民,都不應該被欺負。
    ----
    設計:泱泱
    圖源:https://pxhere.com/en/photo/1452645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社會關懷 #利文祺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 垂直方向英文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27 19:57:43
    有 2,223 人按讚

    [Old People Like Us]

    區域法院二樓的法庭裡,漆上棗紅色的牆上,一條垂直用來收藏電線的幼身膠喉管,有人用索帶鞏固了一把銀色的鋁梯。鋁梯沒有被打開,扁平地靠在牆邊,腳踏的鋁板上,兩邊皆呈現NOW TV的字樣,一邊是用黑色電線膠布拼貼而成,另一邊用螢光紅色筆寫上,確保不同方向都有人看到。

    警員潘景臨,被律師要求辨認一下這把梯子。剪了清爽髮型,臉有點圓的潘說,「不肯定是不是當日那一把,梯子每一把都是銀色……。」

    法官打斷潘:「唔該你可不可以幫幫手,我沒有全世界的時間來審這宗案。」

    潘難為地道:「鋁梯有很多款式嘛。」

    法官用回話:「我們也知道梯有很多種,只要你直接答問題,人生會簡單一點,不要帶我們遊花園。」審訊是用英語進行,法官說 “in Chinese we say, don’t going around gardens”.

    審訊的事件,是關於一宗年代久遠,發生於六年多前,2014年佔領運動的事件。警方聲稱NOW新聞台一名工程人員用鋁梯襲警,但後來並沒有控告該人士襲警。

    相反,該NOW工程人員卻表示,他和攝影師一起進行直播期間,忽然被便衣警衝前搶走他的鋁梯,當他被拉入警察群之後,更被拳打腳踢。他決定向律政司展開民事訴訟,就人身損害索償。

    訴訟程序漫長,六年之後,經歷過反修例事件,這宗「記者VS警暴」案件在現今脈絡下,又有了新的意義。

    ***

    一宗關於六年前的事件,在民事索償法庭上,無論法官、代表記者的大律師,都是資歷深厚的。

    席上的李樹旭法官年屆52歲,他戴着的眼鏡不時滑到鼻尖,雙手不斷在鍵盤上打字;代表記者的是資深大律師林孟達在馬來西亞出生,身型肥胖,他自70年代尾已取得大律師資格,黃色的資深大律師短假髮下,露出銀白色的頭髮和鬍子,他拿着鱷魚皮公事包,審訊期間,右手拿着蛋黃黃色的墨水筆,不時翻閱他的binder,裡面的活頁紙是舊式文具那種黃色紙間條紙,寫滿墨水筆筆記,用英語發問問題時,目光銳利,眼白滿是紅筋。

    林大狀仍在用墨水筆,年輕的律師已經在用手提電腦和平版式電腦了。

    李官和林資深大律師對話中,也有自嘲他們是「老一輩」。量度鋁梯高度時,林大狀曾提出,鋁梯大約4 feet. 而李官則說,要拿一個以「米」為單位的紀錄,於是有律師拿軟尺即時量度,1.22米。李官自嘲:「old people like us才仍然會用feet.」

    審訊保留了舊式風味。盤問層層遞進,問答具張力。法官適時打斷介入。

    潘警員表示,當日NOW工程人員用鋁梯襲擊他,而他在現場時,並不知道這位是新聞團隊工作人員。

    林大狀請潘警員看當日照片。圖片中,被指襲警的工程人員,心口掛着記者証。

    林大狀:「警員,圖片中原告人頸上掛着繩和卡片套,你當時看不看到?」

    潘警員:「當晚我唔覺,睇到張相至見到。」

    林大狀:「你當時以為佢係示威者?當時示威者有掛身份証明文件在頸上?」

    潘警員:「我見過示威者頸上有繩出現,裡面是甚麼証件短時間無可能識別到。當時原告人用梯襲擊我,所以我注意力係把梯度,無留意佢身上佩戴咗咩証件。」

    庭上播放NOW新聞片段,片段中,警員把工程人員扯進警員群中,穿紅色風衣的NOW新聞台記者仇志榮早前上庭確認大叫的是他。仇記者在畫面中大聲向警員喊:「記者!記者!」

    本身在馬來西亞出生的林大狀,此時嘗試用廣東話摸仿這把叫聲,問潘警員當時有沒有聽到有人喊:「畸遮!畸遮!」懂廣東話的李法官糾正他的讀音,「記者!記者!」林大狀笑說,自己廣東話發音不標準。繼續問潘警員,當時有沒有聽到有人大喊:「記者!記者!」

    潘警員表示當時聽不到,直到事發後,看片段才聽到。

    較早前,法庭亦播放了另一片段,法官一度要求警員澄清他聽力有沒有問題。

    該youtube片段拍攝在較後時間,NOW工程人員被拖入警群之後,他被幾名警員帶到路邊。工程人員打手機報警,表示被打。片段中,被警員圍着的工程人員,向現場警員表示:「(有片段)影到我係冇郁過手!」

    潘警員在片段中,站在工程人員的不遠處。然而他在法庭表示,不知道當時對方有致電999報警,當時亦聽不到工程人員這句關於自己「沒有動過手」的控訴。

    由於審訊是以英文進行,每一句來回,都反覆經過法庭翻譯以中文重覆,故此對話拉長。

    林大狀:「你聽唔聽到原告人這句話?(我係無郁過手)」

    潘警員看片段,要重覆看兩次才表示聽到。

    林大狀追問:「that was said in a loud and clear voice.」

    翻譯:「那時是大聲而清晰的一句話。」

    潘警員堅持,當時聽不到。

    此時法官搖頭。

    潘警員解釋:「當時唔肯定聽到,可能因為拍攝片段的攝錄機更接近(原告人)。」

    法官此時介入:「警員,你有沒有聽力問題?那時候,及現在?」

    潘警員表示:「沒有。」

    法官用心把警員的作供紀錄在案。後來,對於潘警員的作供,法官更特意提醒警員,他是在宣誓的情況下作供。

    這位指控NOW工程人員襲警的警員,整個下午被林大狀盤問,他為何要不止一次更改口供。警員表示被襲後,連自己求醫的醫院都說錯,他在法庭先說自己是廣華醫院,後又稱忘記了。原來是伊利沙伯醫院。而他第一份口供寫道工程人員用「雙手」拿梯襲擊他,亦漏寫了工程人員第一次對他的襲擊。被問及為何改口供,他表示「太累」、「遺忘了」。

    林大狀不可思義地說:「你被襲擊,你竟然因為太累而遺忘了?作為一個專業的警員你知道落口供要準繩,詳細,精準?」

    其中一個潘警員承認的口供「遺漏」,就是他在第一次口供上寫道自己有向工程人員說「你襲警」之前,沒有記下其實自己也說了一句粗口:「我睇番片段先至道,我講咗這一句(粗口)。」

    該被粗口慰問的NOW工程人員,早前上庭作供表示,當時無端端被罵:「X你老母」,然後被搶梯,更被拖入警員群中被打。當晚他到醫院求診,左眼有明顯傷痕。

    入稟索償的為41歲名為「李小龍」的NOW工程人員。這天來法庭旁聽的除了他、他的一位朋友和一位來替他祈禱的牧師外,旁聽席空無一人。始終太多更大更重要的案件在審訊中,這宗案件原訂審6天,現在已進入第11日。小龍說:「很多年輕人比我更值得關注。」

    然而決心把自己的案件告上法庭,小龍代價不小。這宗為民事索償,一旦敗訴,李小龍本人將會承受巨額律師費,他表示事件在2014年發生時,自己也有掙扎過是否「去馬」,當時對香港司法系統還有信心,沒想過後來發生連串社會事件,但官司已經於2015年啟動了。

    在社會運動之中,不少記者也受過暴力對待,但願意拿上法庭討回公道的人不多。小龍說:「乜嘢令到我肯去馬,都係因為記者行家。我們出來採訪,唔係要畀人打的。」

    「李小龍」是他真名嗎?他尷尬地說是,當年他在廣東省出生,「小」字是跟隨族譜,當年爺爺知道生了個孫,想替他改個「龍」字,以為孫兒在內地生活,和香港明星同名字不怕。怎知童年他就來港生活,於是從小到大都被問及名字由來。他說笑,雖然他有名「李小龍」,除了這一次,從沒發生過和別人肢體衝突。

    喜歡這個名字嗎?「基本上李小龍這位武打明星,不會惹人討厭,而且李小龍咁有正義感,我有時會想,上法庭這件事,我更加不能放棄吧。」

    ***
    2021年6月7日,在審訊了十五日之後, 結案陳詞前,雙方達成庭外和解協議,法官怒斥雙方浪費法庭時間和資源。李官指,律政司應該一早決定是否接受庭外和解。據了解,律政司一方將支付原告的訟費。李小龍向眾新聞表示,「有片有證據,可能係現場解決到的問題,點解要搞七年?」

    (圖為他在庭外留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