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坐墊高度公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坐墊高度公式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坐墊高度公式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campagnolo (Campy)看板bicycle標題Re: [問題] 請問立管尺寸與上管跨...


※ 引述《sleepmage (睡法師)》之銘言:
: 前言:
: 今年先後入手兩台二手車(通勤公路車*1,平把跑車*1),
: 停車時上管會卡到胯下,雖然不影響騎乘,但是後來知道
: 這樣代表車架可能太大。
: 立管、上管、跨距:
: 自己測量沒穿鞋襪,跨長71*0.65=46.15(cm),所以立管460該是合理範圍,
: 但是明明就會"卡"?

以公路車來理解一下這個算式在幹嘛...

首先公路車輪含胎之半徑約為 32 cm

BB drop 約等於 7 cm

46cm立管的高度=大約 44 cm

所以立管頂點離地高度為 32 - 7 + 44 = 69cm

離你的71公分還有一點距離,所以SAFE(嗎)

==

再加入stack造成的影響 (頭管高度,BB為基準)

如果STACK為 50cm,則高出立管頂端 6 cm

上管中段離地高度則會增加 3 cm,咦?剛好中了...

(實際上S size公路車有些Stack還更大個一兩公分)

==

與其算這個意義不明的公式,

更應該去看車架的 Stack 和 Reach。

Stack:頭管頂端以BB為基準的高度

Reach:頭管頂端以BB為基準線的水平距離

為什麼這兩個數值比較重要?

首先

當在設定坐墊的時候,

常見的前後位置設定方式是膝蓋拉鉛錘線的方法

因此,車架的立管角度換來的距離,

只是讓坐墊的時候offset不會那麼大而已。

座艙有沒有真的變大呢? 沒有。

座艙大小回過頭來看REACH才是比較實際的數據。

Stack則是影響到可以設定的落差範圍,

知道坐墊離BB高度之後,

可以看回Stack輕鬆算回落差可以設定的範圍。

==

: 於是找了幾台公路車資料來跟現役平把跑車比較。
: 型號 立管 上管 跨距
: Escape R1 465(S) 545 760(自己量的)
: Contend 3 430(XS) 510 688
: Contend 3 465(S) 530 716
: Flite 520 435 507.7 735.8
: Flite 520 470 522.1 765.5
: 2016登山王 440 510.3 695.1
: 2016登山王 460 518.6 721.1
: ECLIPSE 450 510 730(彎把小徑)
: *以上長度單位為mm
: 問題:
: 1.為何同尺寸,公路車上管比平把的Escape短?因為握下把的距離考量嗎?

Escape車系打的是雖然平把,

但是有比較接近公路車的騎乘姿勢

因此會增加一些Reach,把公路車留給彎把的部分Reach補回來。

: 2.460以上尺寸,跨距都超過700,是否意昧著比起公式,更應該優先考慮跨距?

跨距為考量及時跳車的時候會不會自阿用的

公路騎乘而言,實際跨過去留個兩三公分即可。

更應該要看的是你要找的 Stack 和 Reach

有些廠家 S 和 XS 的Reach其實沒有差多少而Stack會有所降低,

應該不會卡蛋,但是可能會很趴,或是組成長頸鹿。

所以可以看一看更詳細的數據之後,考慮是否要更小的尺寸


: 3.承2.,還是說合身的車,"有可能"會卡蛋?

是,需要騎小尺寸時

尤其是水平上管的車很容易貼蛋

超六尺寸50為例來算一算吧,

32 - 7 + 48 = 73 已打

(stack = 51.9 所以跨上去可能會高的快兩公分)

但是有可能是合身的。



: 若是問錯方向,請推文告知,3Q~

問錯了,立管長度能給的資訊並不多

只有在同一型號裡面可以直接直觀的比較大小

跨型號、跨年度、跨品牌,

都有可能讓這一個數據變得沒有什麼參考意義

50公分來說

超六是第二小的尺寸了,

新TCR已經是ML的尺寸,而舊TCR是M的尺寸

還是那一句:"看Stack和Reach"。

: ------------------------------
: 正在苦惱是否提前換公路車的新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4.199.13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475296528.A.119.html
※ 編輯: campagnolo (114.44.199.134), 10/01/2016 12:37:10
sleepmage : 這篇解釋的好清楚,之前對Reach Stack不太理解 10/01 13:33
sleepmage : 這樣說明就比較懂了 10/01 13:34
sleepmage : 不過入門車款幾何圖很少註明這兩個數值,都要自己量 10/01 13:36
sleepmage : 之前是看單車時代這篇車架幾何 10/01 13:40
LeoWu : 看看這精美的閃電牌男車。 10/01 14:37
dachshunds : 專業 推推 10/01 17:48
ilike524 : 啊啊啊啊啊啊太 10/01 19:3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