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地震震度計算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地震震度計算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Piin (過去 現在與未來)看板EarthScience標題Re: [問題] 請問震度時間We...
地震震度計算 在 一天一Google / 知識型instagram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11:05:22
#agad573 #20200101 列舉幾項與你我較為相關的新制度~ 補充敘述: 1⃣️地震震度 原本的5級、6級再分為5弱、5強、6弱、6強,共計10級震度。這種分級除了是效仿日本的地震分級制度,不過震度的計算方式與日本所使用的並不完全相同。要強調的是,因為計算方式有異,舊制7級...
※ 引述《apejun (apej)》之銘言:
: 對這方面沒研究,
: 但基本知道震度
: 是為了區分地底能量釋放後形成之地震
: 對地表人類與財產可能損害的程度做出量化與分級。
: 因為沒真正了解過,
震度的簡單定義就是"地表"在地震時搖晃的程度。首先要了解的是:
震度的出現比地震規模的概念來的早,最早是用人類的感知,容易觀察到的現象
以及建物、地表破壞的方式進行分級。採用地表最大加速度或是最大速度等方式
都是後來的作法。因此現在的計算與分類其實有點像要去擬合過往的標準而做的
: 所以一直以來都把地表地震想像為簡諧運動
: 而方向可能是任何水平方向、垂直、甚至斜的...或橢圓形軌跡?!
: 也覺得在任何分力下位移的兩側端點速度為零時加速度最大
: 在中間速度最大時反而不受力
: 最近查資料才發現震度的分級確實與加速度有關
震度(震感)的分級跟最大加速度與最大速度的對數值都有直接的正相關,
最大加速度(PGA)對人體感覺的分辨程度還比最大速度(PGV)來得更好。
但是因為加速度的測量可以是非常高頻的,所以在儀器高頻測定能力進步之後
我們可以發現最大的"瞬時"加速度可以到非常大的值(e.g. > 1g),但因為作用
時間太短而不會產生相應的破壞。因此如果單用PGA(地表最大加速度)的話對於
高震度的描述容易會有失真的現象。因為地表最大速度會是加速度的累計結果
在這個時候加速度作用"時間"的效應就可以被考量進去,因此在大震度的狀況下
用PGV做計算出來的震度結果會跟建物破壞有比較直接的相關,因此現在的震度
分級計算會開始採用混合PGV跟PGA的計算方式
以氣象局現在用的震度計算法則來說,新的計算方式是
if I <= 4
I = 2.00*log10(PGA)+0.79
if I >= 5
I = 2.14*log10(PGV)+1.89
end
這兩個都是統計回歸出來的結果。
: 首先想請教這加速度的測量概念是與簡斜運動的最大加速度相同嗎?
: 另外為什麼除了日本以外,其他國家的震度都與速度有關呢?
其實都有關,但是因為地震儀的種類跟測量方式的不同,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加速度的測定比較簡單。
: 直覺上不是加速度造成物體受力形成破壞,所以一切的衡量標準都是加速度嗎?
: 最後想請問為什麼日本311大地震只有栗原市被歸類為7級
: 其他都是6級強以下?
: 畢竟仙台也有測得1000cm/s2以上之地表加速度
: 而日本把400cm/s2以上視為7級
: 還請不吝解惑
: 感恩
沒仔細看過311的震度分布紀錄,但是這有幾種可能:
1. 這個震度分布是按照JMA震度的建物破壞程度做定義的
2. 這個高PGA的持續時間沒有超過0.3秒
3. 這個震度是區域測定的平均值,而非單一測站所最高值
這些細節要去讀一下研究文章才會知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57.11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rthScience/M.1649210195.A.E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