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地理氣候圖判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地理氣候圖判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地理氣候圖判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地理氣候圖判斷產品中有3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10指考地理 還好,巫師地理考前提醒要帶尺! 完全沒出中國地理, 另也以2021年缺水時事來考學生的地圖判讀。 幾乎都是考古題,學生若有寫過考古題,這份考題應能得心應手。預估五標會稍微提高,分別為頂標80分、前標74分、均標64分、後標50分、底標42分,皆較去年高出2至4分不等。 (難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重返十三行常設展 第二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十三行博物館,首先由館方解說員 #鄒昀臻小姐,為大家介紹此常設展,此常設展共分為六個單元: 單元一 發現十三行 本單元自博物館一樓大廳左側開始,利用飛機與鐵渣模型的展示及互動設計,重現十三行遺址的發現經過。民國四十四年秋天,一位空軍飛行...

地理氣候圖判斷 在 大考超詳解 KOL (C.C. Workshop)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6:37:36

🔍超詳解 🔍主題:社會科讀書方法 🔍社會科準備的提點 時序已經進入九月,相信各位同學經過幾個月的準備和適應後,在準備學測上已經漸漸的上軌道了。但如果你在社會科方面還正在摸索,這篇文章希望能夠給各位一點準備方向及應該注意的事項。 🔍不要把模擬考成績放在心上 各位開學之後將面臨各種模擬考試,而如...

地理氣候圖判斷 在 小比的讀帳&日常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0:27:35

《社會怎麼讀?》 會考A++之小比の不專業分享 這篇是之前《社會科 究極讀法》的再版 修改了一些內容並加上準備會考的方法 🙋🏻‍♀️那麼就廢話不多說 馬上來和大家介紹我三年來社會科的讀法吧! 🌍地理: 1.畫地圖、氣候圖(圖片p2) (可以參考我《how to 畫地圖?》那篇 (畫圖真的很療...

地理氣候圖判斷 在 曉瑭 ?? Sandy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09 08:38:33

「要如何知道哪裡可以安全自由潛水呢?🤿」 來自學生的常見疑惑,解禁後興奮之餘要記得有判斷力唷 - 自由潛水基本準則,可以潛水的潛點: 1. 可以安全上下岸(要小心水中生物例如:海膽) 2. 是不是航線!!! 3. 海流、湧浪「哪些時段」不會太強 每個地方都會有前人探勘過的潛點,例如綠島的亞特蘭提斯、...

  • 地理氣候圖判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30 16:13:09
    有 25 人按讚

    110指考地理

    還好,巫師地理考前提醒要帶尺!

    完全沒出中國地理,
    另也以2021年缺水時事來考學生的地圖判讀。

    幾乎都是考古題,學生若有寫過考古題,這份考題應能得心應手。預估五標會稍微提高,分別為頂標80分、前標74分、均標64分、後標50分、底標42分,皆較去年高出2至4分不等。

    (難題)
    單選題第19題,提供考生兩張圖表進行判讀,題幹敘述某人在大西洋的甲島附近發現了一個未知小島(乙島),他製作了兩種地圖標示乙島的位置。其中,圖7為以甲島為中心的等距方位投影地圖,圖8為麥卡托投影地圖。詢問乙島相對於甲島的方位角及最短距離為何?

    (難題)
    單選第37至38題是題組題,並帶入2021年春季水情吃緊時事,測驗學生判讀地圖的能力。楊凱說,這道題組題目長,考生要先找到中港溪、峨嵋溪,並拿尺量測比例尺,估算出實際面積,可以測得中港溪流域面積是在400平方公里。

    (難題)
    非選擇題第一大題描述,美國是龍捲風發生數量最多的國家,該國最常發生的地區有「龍捲風走廊」之稱 。其中第4小題,要根據適合孕育龍捲風的氣候與地形條件判斷,除了美國之外,圖中還有哪個地區最常發生龍捲風並導致嚴重災情。

  • 地理氣候圖判斷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8 16:10:37
    有 35 人按讚

    最近除了「龍人」」引發考古學的熱議外,兩位考古學家Israel Hershkovitz和Yossi Zeiden
    也公布了他們對於新發現的研究。這篇來自【法廣rfi】的文章,除了帶我們看到這兩位學者的研究外,也兼論了對於「龍人」爭議的討論。

    這篇文章除了帶我們進一步認識中國與以色列考古學家對於發現更早人類祖先的爭論外,其實也帶我們看到,考古學家在分析人骨時其實還包含了對於古地理學、古生態學的判定,進而才有機會對於眼前遺骨有更精準的判斷與推論。

    ————————————

    文章稱,乍一看,這種人類骨骼的形態很不尋常,因此引發它們是否屬於一個新的人類物種的疑問,牙齒和下巴讓人聯想到尼安德特人,而頭骨的形狀更讓人聯想到原始的智人,而另一方面,沒有下巴和大牙的存在的現象也令人驚訝。所有這些新的特徵聚集在比我們可能早生活了14萬到12萬年的同一個人身上,使兩位考古學家Israel Hershkovitz和Yossi Zaidner認為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智人,並立即命名為 "內舍-拉姆拉 "智人。並提出這一物種將是歐洲尼安德特人和亞洲古人類的祖先的假設。

    根據這兩人的說法,這個新的智人物種應該是在40萬年前出現在了這個地區,然後在20萬年後被非洲出來的第一個原始智人加入,只後是長達10萬年的同居生活。然後,智人就可能利用氣候變暖的機會入侵了歐洲。

    對於他們新發現的重大意義,Israel Hershkovitz說:"發現一種新的'智人類型'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它使我們能夠為以前發現的人類化石賦予新的意義,為人類進化之謎增添另一塊助於理解的拼圖,並進一步理解人類在古代世界的遷移路線。儘管他們生活在如此久遠的年代,即47.4萬至13萬年前的中更新世末期,但內舍拉姆拉人可以向我們講述一個精彩的故事,揭示了許多關於他們後代的進化和生活方式,"。Yossi Zaidner博士則補充認為:"與人類化石相關的考古發現表明,Nesher Ramla智人擁有先進的工具生產技術,並且很可能與當地智人進行了互動。"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www.rfi.fr/cn/%E7%A7%91%E6%8A%80%E8%88%87%E6%96%87%E5%8C%96/20210625-%E4%BB%A5%E8%89%B2%E5%88%97%E5%92%8C%E4%B8%AD%E5%9C%8B%E7%9A%84%E4%BA%BA%E9%A1%9E%E7%89%A9%E7%A8%AE%E6%96%B0%E7%99%BC%E7%8F%BE%E5%BC%95%E8%B3%AA%E7%96%91-%E6%96%B0%E5%8F%A4%E7%94%9F%E7%89%A9%E5%AD%B8%E4%B9%9F%E6%9C%89%E5%86%B7%E6%88%B0?fbclid=IwAR24AQRNgK-TzK_iPwOoozWBUyhLZQrRH_bpdHpFzAWvMBobVOPPZVqb5f4

  • 地理氣候圖判斷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23 01:14:44
    有 226 人按讚

    綜合評論 110學測社會科 @巫師地理

    提供給未來學弟妹、學生家長的指引。
    歡迎老師們留言交流~

    題本頁數高達19頁。最後一屆99課綱舊教材範圍,考題整理難易適中,史地公更加整合,朝向下一步111學測素養生活情境。

    希望社會科可以讓學生更加理解世界、更加生活應用,也希望可以讓社會大眾越來越重視社會科學的價值,以及人文素養的提升。

    以地理而言,時事內容有考了(第33題,地理的第1題) COVID-19在疫情與地理資訊的應用,第36題問了彰化縣社頭鄉的襪子轉為「口罩工廠」。2020年貝魯特港口大爆炸,是黎巴嫩首都,在第54題問到該國家的木材,若有看過黎巴嫩國旗,是一棵大樹(雪松)。

    地理的試題沒有很難,反而偏簡單。這次學測沒有出氣候圖表、地圖投影、等高線、邱念理論、中地理論、土壤等一些重要理論。大部分都是基本觀念,而且融入生活情境的例子。也就是社會科不是知道理論或概念本身,重點是你要怎麼應用在生活當中,能夠抓到關鍵線索,並且連結例子。

    高一通論地理題數:大約13題,高二區域地理題數:大約13題。(大概各一半,有的區域地理題目,其實高一基礎夠好也能回答)

    地理考點與相關概念:
    33. 「電子圍籬智慧監控系統」,GPS與GIS的應用
    34. 臺灣中油公司的工業區位
    35. 人口老化的社會政策
    36. 布口罩的「即時生產」
    37. 中國黃河流域的上游與中下游
    38. 苗栗苑裡的土地利用變遷(臺灣堡圖)
    39. 河流地形的截彎取直之影響
    40. 澳洲大陸氣候分布圖與「自流井」位置
    41. 洋流性質:西澳涼流
    42. 西非國家的當前人口趨勢
    43. 非洲氣候與自然景觀:熱帶莽原
    45. 美國大都市,推論都市特徵
    47. 全世界愛滋病罹患比率與致死比率(分布圖)
    49. 臺灣本島的經緯度,都市相對位置與氣候
    50. 伊斯蘭穆斯林的習俗文化
    51. 世界重要航道:海峽與運河的位置
    52. 從題幹敘述,推論印度的咖啡豆種植位置
    53. 黎巴嫩的針葉林木材之環境特色
    55. 臺灣地名(史地整合)
    56. 臺灣的石灰岩地形(臺灣地形)
    57. 薩赫爾
    59. 農業流程
    62. 中南美洲的災害類型
    66. 都市內部空間的應用
    69. 地理資訊系統的應用
    72. 臺灣梅雨(滯留鋒)的氣象圖

    彙整各大媒體報導的評論內容:

    今年學測社會科題目,如 #新冠肺炎、#美國大聯盟、#西非郵票、#台灣流行歌曲、#台灣寺廟整理運動、#愛爾蘭馬鈴薯欠收歷史事件 等均入題,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產業工會解析目指出,題目偏易,但仍有鑑別度。

    闈場內高中教師評析,社會分歷史、地理、公民三科,公民中間偏難、歷史難易適中、地理中間偏易。

    試考生也說,全卷閱讀題組題多,有利平時就有閱讀習慣的考生作答,也在鼓勵學生廣泛閱讀,不要拘泥、侷限於教科書的內容。

    補教老師張雪雲表示,今年社會科共72題,但從第44題到第72題共28題(約占4成)是跨領域,有的是公民和地理、有的是歷史和地理、有的則是歷史地理公民的跨科的混合題,這提醒考生的讀書方法必須改變,不能只著重在單一單元,必須整個融會貫通。

    補教老師李威立則說,今年社會科地理題難度不高,但在簡單背後卻潛藏陷阱,考生必須小心應對。不過,比較讓考生為難的氣候圖、農牧業流程圖今年都沒有考,導致今年地理題算是簡單。在公民方面,張雪雲說,今年完全沒有圖表題,而且素養題也偏少,讓人意外。

    第40題雖然是澳洲氣候圖,但考題限定是自流井,氣候分區不代表農牧業分區,考生要熟悉地理位置才能回答。

    李威立也提到,第47題考愛滋病,若以課程範圍來說,疾病是應用地理的指考範圍,但考生只要抓住南部非洲的重點就不會太難;第53、54題分別考歷史、地理,若考生沒有仔細看,很容易選到A,但在溫帶高山也會出現針葉林,黎巴嫩國旗中間就有雪松,因此答案要選D。

    有考生說,今年沒計算題,著重在推論與理解,起先覺得難,但靜下心來想一下,就會了。考生也認為,今年社會科考題出得很靈活,較有深度,鑑別度會比較高。也有考生覺得歷史部分出得很拐彎抹角,若不仔細閱讀與分析,很容易被誤導。

    中一中廖姓考生是社會組,他說,社會科應該是最擅長的科目,考完覺得很難,主要是「答案不確定感很重」,尤其公民科要反覆閱讀題目,答案的邏輯要搞清楚,才能判斷,單選第10題在風景區內的違規敘述,四個選項的觀念都有教過,但還是很難判斷。

    資料彙整: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

  • 地理氣候圖判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0-13 11:06:48

    本集主題:重返十三行常設展

      第二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十三行博物館,首先由館方解說員 #鄒昀臻小姐,為大家介紹此常設展,此常設展共分為六個單元:

    單元一 發現十三行

      本單元自博物館一樓大廳左側開始,利用飛機與鐵渣模型的展示及互動設計,重現十三行遺址的發現經過。民國四十四年秋天,一位空軍飛行員隨機飛越觀音山上空時,驚見飛機的羅盤出現了磁力異常的反應,他以為發現了鐵礦,才會影響羅盤!於是少校決定協同地質學家林朝棨等人前來探勘,才知道在地面上到處可見的鐵塊與鐵渣,其實是史前人類煉鐵的遺留物,另外也發現了許多史前陶片、石支腳與凹石等,由此判斷為史前遺址,並根據此地的地名,命名為「十三行遺址」。
    另外,本區也陳列十三行遺址地層、考古探坑工作模型、遺址發掘影帶等,以傳達考古學相關知識。

    單元二 搶救十三行

      1989年政府計劃在十三行所在地進行污水廠興建工程,此舉勢將徹底破壞十三行遺址,考古學家大力呼籲保存遺址,並在社會大眾的熱烈迴響下,進行十三行遺址的搶救工作。本單元的主要用意,即在紀錄此一臺灣社會史上的重要事件,呈現當年文化保存與經濟發展間的矛盾,以收鑑古知今之效,並希冀這樣的衝突不再重演。
    展場中陳列了當時的簡報與影像紀錄,並藉由怪手、抗議海報與探坑出土文物的模型擺設,帶領觀眾回到搶救發掘現場,感受當時的壓力與無奈。

    單元三 探索十三行

      舊名八里坌的八里,山水環繞、雨量均勻,氣候溫熱宜人,其東南側為沖積平原之外,後方是觀音山,西北接大海,東北側為淡水河口,水陸資源非常豐富,相當適合人類居住,早在西班牙、荷蘭時期,八里即有平埔聚落。本館特設立「八里坌繁榮時期」、「回到清初漢人出入墾時期」、「回到荷西時期」及「回到史前時期」等四個時期進行介紹。其中史前時期的展區中,我們設計了刺青、捕鹿的互動設計,及仿製原住民獨木舟的陳列,藉此呈現部分原住民生活的面貌。
      要了解八里,除了從歷史面向外,地理環境的演變亦不可忽視,因此為瞭解八里地區的自然環境,及遺址分布與地質環境變遷的關係,特於五處地點鑽取連續岩蕊,希望由該地沉積物內容,探究當時期的地形及演變。經研究,挖仔尾至十三行遺址一帶,一萬年前為陸地,一萬年至六千年間因全球海平面上昇,而為海水淹沒。一直到六千年前左右,全球海水面沒有顯著的改變,這一帶才因沉積物而成為陸地。陸地的誕生,提供了十三行人的居住場所,一千八百年前,十三行人在此大規模定居。
      臺灣北部東北季風強盛,產生東北往西南方向的沿岸流及輸砂。近十年來,臺北港防波突提的興建,使得淡水河口以南、防波堤以北之海岸泥沙淤積加劇;反之,臺北港西南之海岸則加速侵蝕,人為的建物成為海岸線變遷的另一主因。

    單元四 走進十三行

      在這個單元裡,我們利用考古學家的研究結果及合理的推測想像,復原了十三行人的生活情景,呈現他們的生計活動、交易、墓葬、工藝技術、服飾、家屋與聚落等各個面貌。為了讓十三行人的生活情景更為逼真,我們將此區營造成劇場,利用音效、燈光及旁白,帶領觀眾認識十三行人一天的生活。
      當時為求復原圖的逼真與生動,繪製者除了設定時間及場景,親自自八里海灘取景攝影外,並聘請演員充當原住民,扮演劇場中的角色,以進行拍攝紀錄,再依據其成果繪製。

    單元五 遇見十三行

      這個單元是我們展覽的重點所在,因為遺址出土的文物就陳列在這裡。藉由實際文物的擺設,帶領觀眾想像十三行人的生活面貌。除了文物外,此區對於十三行人的墓葬、遺址的出土現象,也做了更為詳細的解說。另外,利用十三行出土人骨所復原的十三行人面貌亦陳列在此。
      復原十三行人面貌計畫是國內考古學界首次與國外學者合作所進行的研究計畫。在計畫執行的過程中,亦遭遇許多困難,例如十三行人骨,因長期埋在地下,經常受地層擠壓或各種侵蝕因素,而脆弱變形,或分離散落,增加復原工作的難度。再者,人骨只能提供頭型和面形,關於眼耳口鼻和鬚髮等部分之復原,就需要依賴相關之生物性資料和民族誌比對資料。另外,人的神韻和性格,及其容貌上的裝飾,都需要參照相關的民族誌資料。這個計畫總共成功地復原了一位男性、一位女性和一個兒童的面貌。

    單元六 認識十三行

      這個展區中強調的是資訊的傳遞,讓有興趣深入探究的觀眾,得以在本區中自我探索。因此本區主要為互動的考古遊戲,及相關的影帶:如「複製文化層─展示製作紀錄」、「考古發掘日記」、「如何測出十三行人的年代」、「臺灣的平埔族」以及「臺灣的南島民族」等。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