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地熱發電條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地熱發電條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地熱發電條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地熱發電條件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542的網紅陳曼麗 Chen Manli,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健全地熱發電法規制度】 地熱可以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電力來源,國外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台灣位於地震帶,斷層活動頻繁,理應有良好的地熱發電條件。 近年來在民間推動之下,政府也組成地熱發電"國家隊"來進行未來的地熱發電的工作。但是在用地取得、電網建置、融資、地方回饋這些層面,都還有細節需要建立...

  • 地熱發電條件 在 陳曼麗 Chen Manl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1-31 17:40:50
    有 38 人按讚


    【健全地熱發電法規制度】

    地熱可以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電力來源,國外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台灣位於地震帶,斷層活動頻繁,理應有良好的地熱發電條件。

    近年來在民間推動之下,政府也組成地熱發電"國家隊"來進行未來的地熱發電的工作。但是在用地取得、電網建置、融資、地方回饋這些層面,都還有細節需要建立制度。

    在年假之前,再次召開公聽會,邀請民間團體、業界、學術單位還有行政單位一起來交流的最近發展所遭遇的問題。其實行政單位各自也對地熱發電有所期待,也有修法的討論。我建議能源局兩個月之後,整合大家的建議,正式進行整體制度的檢討。

    會議的資料可以參考:https://drive.google.com/…/1MTvQuAvoUQvc5EBHXSz5AUYj0NpI11e…

  • 地熱發電條件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6-01 15:51:11
    有 21 人按讚


    台灣政府應持「環境素養」,思考未來能源需求的解決方案!! (06/01/2018 TechNews科技新報)

    作者 王 守誠

    在《賴內閣官員及中國時報對「地熱發電」的「深層」誤導》文章中,重點放在內閣官員對成熟的地熱發電技術的偏見,這些偏見導致政府對地熱發電的策略規劃過於保守,陷入惡性循環,導致成效遠低於一般民眾及公民團體的期待。

    實際上近年來綠能科技的進步不僅讓風力及太陽能等氣候能成本降低,地熱能、生質能、儲能系統、智慧電網等商業化科技進步越來越快,因此全球都將「能源轉型」的投資放在分散式能源的基礎建設,以「再生能源」取代「骯髒能源」,並改善集中式電網欠缺即時彈性調度的弱點,以地熱能為例,土耳其過去 8 年發展 1,000MW 裝置容量,未來每年平均成長 250MW。

    深澳電廠議題是個「放大鏡」

    深澳燃煤電廠爭議正是檢視傳統能源政策的放大鏡,若以新深澳燃煤電廠 2026 年運轉規模 1,200MW 而言,每年需進口約 100 億元燃料費用,加上發電廠及污染防制設施的設置成本共 1,000 億元,25 年的生命週期將花費 3,500 億元,僅交換 0.1% 備載容量的天然氣發電用於電力彈性調度;然而對不需要燃料的地熱發電而言,3,500 億元相當於土耳其從 2018 至 2030 年發展 3,000MW 地熱發電(ANKARA – Anadolu Agency, News Economy, April 12 2018)的民間投資。

    再生能源投資對土耳其的科技業及低碳產品而言,提供極大的競爭優勢,地熱發電雖然當作基載電力,但加上大型儲能技術後,也能平衡微電網的離尖峰負載;而台灣目前的能源政策卻堅持要用傳統能源的邏輯去處理「能源轉型」的技術挑戰;應以「環境素養」(environmental literacy)建構永續可行的解決方案。

    「綠色能源」的選擇方式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2016 年出版一份報告《綠色能源選擇》(Green Energy Choices),將 3 項與永續發展有關的參數表列出來,提供政府決策者客觀選擇的依據,這 3 項參數分別是環境生態影響、公衛健康影響、平均用地面積,也反映民間反對深澳電廠的主因主要為環境生態影響、公衛健康影響。

    由於深澳電廠正在夾在海底火山及岩漿型熱液礦床之間,具有地熱發電潛能,以「地熱發電」(Geothermal)及「淨煤發電」(IGCC)比較(圖二、三、四),可知「地熱發電」的環境效益分別高於「淨煤發電」60 倍、140 倍、8 倍,這些客觀的評估數字告訴我們,在具有地熱發電條件的地區,新設電廠的最佳選擇。

    選舉年需更用心實踐「價值」

    上述聯合國報告突顯出台灣能源決策的突兀性,看似台灣過去至今的能源政策被同一批利益團體把持,刻意忽視「能源自主」的重要。而台灣民眾已走到「能源轉型」的紅綠燈前,經常透過國際成功案例建立各種途徑幫助政府,政府更須主動利用客觀的科學數據做為規劃及溝通的基礎。

    深澳電廠事件中,千億的能源規劃及投資錯誤配置在倚賴進口、高排碳量的燃煤電廠,政府官員為了護航甚至發表扭曲再生能源的言論,在資訊查證極方便的網路時代,官員發表的錯誤資訊已加深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感,尤其在選舉年更容易被有心人操弄為政治議題。

    更有效益的替代方案不只有「地熱發電」,7 年內的能源科技發展應該有更多微型電網及大型儲能、更迅速交易、更多元互補、更高效低廉,因為這些都是全球正在快速普及的能源科技,例如美國的杜克能源(Duke Energy)之實例。.....

    ★★ 更多細節以及完整文章、分析圖表請見:
    https://technews.tw/…/environmental-literacy-renewable-en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