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地中美術館莫內睡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地中美術館莫內睡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地中美術館莫內睡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地中美術館莫內睡蓮產品中有4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師最後的浮光掠影|法國莫內花園 Monet’s Garden 雖然巴黎市區的奧塞美術館與橘園美術館有著很棒的印象派畫作收藏,但若要一探大師實際作畫的環境,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到距離巴黎約一小時,印象派先驅及大師莫內在吉維尼的故居與花園。看看莫內是如何在人生晚期,用已臻成熟的技法,創造出高達250幅、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介紹 訪問主編:李志煌 內容簡介: ◎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 ●除了「一般觀賞印象」與「外界評價」外,你還能提出其...

地中美術館莫內睡蓮 在 下港女子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10:12:41

如果要回顧2019年的奇蹟之地以推薦給2020的旅人,直島的地中美術館絕對是首要之選! 背負著人生必去美術館的名號,出發前還困惑著是否當美術館掛上「必去」之後,旅人們是否會被儀式般的朝聖所綁架,但走訪後證明,直島的地中美術館帶來的畫面與敬畏,絕對是人生不容錯過的風景。 館中的常設作品,藝術家們都...

  • 地中美術館莫內睡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07 21:30:35
    有 700 人按讚

    大師最後的浮光掠影|法國莫內花園 Monet’s Garden
    雖然巴黎市區的奧塞美術館與橘園美術館有著很棒的印象派畫作收藏,但若要一探大師實際作畫的環境,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到距離巴黎約一小時,印象派先驅及大師莫內在吉維尼的故居與花園。看看莫內是如何在人生晚期,用已臻成熟的技法,創造出高達250幅、著名的睡蓮系列,將現實生活之處轉化成藝術作品。


    我是從巴黎北站搭火車而來,抵達吉維尼之後還需步行一小段路才會抵達莫內故居。如果不是在熱浪襲來的時候造訪,這小段鄉間漫步其實相當舒適。參觀莫內故居與花園前最好還是先讀過一些莫內的生平與作品,特別是後期的睡蓮系列,才比較能激起共鳴,否則參觀起來可能會覺得跟看一般的花園無異。


    莫內的一生其實住過很多不同的地方,雖然是在巴黎出生,也陸續在諾曼第、英國倫敦、荷蘭贊丹等地居住,甚至還在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從軍過,但莫內晚期長達43年的時光則是在吉維尼的這個故居度過的。在一次火車旅行時發現這個地方後,他便先租後買下這棟房子與土地,將花園改造成他想繪畫的場景, 並在這裡創造出許多傑作,直到83歲時因肺癌逝世為止。


    莫內花園大致可分為兩部份:故居與一旁的花園,以及道路另一側,有著小溪、垂柳、蓮花池與日本橋的花園。前者可以看到莫內的生活起居環境與收集的日本版畫,後者則時常在莫內的作品中出現。


    莫內花園一年中只有開放約七個月,因此開放期間總是吸引許多訪客。雖然有實施人數管制,但在夏天旺季時來訪時,園內還是滿滿的遊客,基本上沒有植物的地方大概都是遊客了。此外,也許是因為近幾年夏天熱浪發生的次數越來越頻繁,有些花朵感覺有些乾癟。綜合兩個因素,我想春天可能會是比較好的造訪時機。


    參觀完故居不要直接離開,可以再走一段路去看莫內的長眠之處。莫內辭世後,就葬在鄰近吉維尼教堂的墓園。他的故居與花園原由他的次子繼承,然而在二戰後,莫內的故居及花園漸漸疏於照顧,最終捐贈給法國美術學院,並透過莫內基金會管理。經過耗時十年大規模的整建修復,終於在1980年代起對外開放。


    如果時間寬裕,造訪巴黎之餘,或者前往諾曼第海岸途中,不妨來一探這位印象派大師的生活樣貌。


    ▌如何正確地使用各種鏡頭來幫影像說故事
    我常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問,去歐洲旅行要帶什麼鏡頭。而最常見的回覆就是帶廣角鏡就好,因為歐洲大景多,帶廣角鏡才拍的下。這其實是相當糟糕的建議,因為在錯誤的場合下,使用廣角鏡反而會讓畫面中的元素分散,讓照片變得空洞沒有重點。事實上,我在莫內花園時,絕大多數照片都是用長焦鏡80-200mm拍攝的。

    每個鏡頭都有不同的敘事用法,絕非只有廣角鏡可以拍進比較多東西、長焦鏡可以拍比較遠的物體而已。在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中,我將深入講解每種鏡頭的敘事技法與使用場合。同時搭配實例說明,如何透過各種鏡頭,使用放大誇飾感、壓縮感、日常感、時間感、縱深層次感等方式,來幫助你拍出更美、更有故事感、更能觸動人心的照片。

    課程正在進行募資中,期間有六折優惠,詳情請見課程網頁:https://ps.yottau.net/3l2gu8
    250元折價活動即將在8/9到期,請及時把握噢!

  • 地中美術館莫內睡蓮 在 Keyboard桑日本旅遊達人吳建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19 21:55:26
    有 88 人按讚

    地中美術館是位於日本瀨戶內海離島直島的一座美術館,由公益財團法人福武財團運營。該美術館僅展示三位美術家的作品,其特徵是作品和建築、展示空間融為一體
    博物館建築由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設計
    空拍圖可以說明直島地中美術館不同凡響的結構
    建築物全都埋設於山丘的地面下,引自然光注入各展演場域,這樣的規劃是為了避免損害瀨戶內海自然環境與小島景觀。地中美術館創立於2004年,最有名的館藏是莫內畫作,不僅室內有巨幅睡蓮作品陳列,在前往美術館的路上,還設置了一個「地中の庭」莫內花園,將畫中世界實境呈現

  • 地中美術館莫內睡蓮 在 周奕瑋 Jarvis Chow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16 18:37:11
    有 1,183 人按讚

    【JARvelogue周奕瑋的旅人視角・瀨戶內海/直島】

    去年,我踏上三年一度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9》旅程。目不暇給的一星期遠去了,我希望用文字來記錄這一趟跳島旅程。

    第三站,直島,上篇。

    從高松港向北出發,到達的是充滿著名展品的直島(なおしま/NAOSHIMA)。相信對很多旅人來說,直島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這次會分地區來介紹,上篇是「美術館地區」。

    直島是現代藝術的聖地,一個人口不到四千人的小島,在多位知名藝術家和建築大師的努力下,成為了一眾藝術愛好者必到的朝聖地,亦是藝術祭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地方。登上直島的宮浦港,很多人都會直衝到草間彌生的《赤南瓜》,畢竟不少人到直島的一大目的就是想一睹赤南瓜真身。不過正如我在節目中所說,赤南瓜在回程時會再經過,所以還是先坐巴士往島的另一端、「美術館地區」進發。在「美術館地區」附近,還有《南瓜》/草間彌生,就是我們常在網上看到的海邊黃南瓜,亦是草間彌生《南瓜系列》中最有名的作品。如果幸運遇上好天氣,藍天碧海加上黃南瓜,真的是一片讓人打從心裡感動出來的「日本經典風景」。藝術祭期間人流較多,未必能跟南瓜拍下多張寫真,但平日去的話,黃南瓜絕對可以讓你獨佔。順帶一提,黃南瓜附近有個向海的小鳥居,都是另一個能拍出好風景的地方。喜歡Shopping 的話,還可以到附近的Benesse House (ベネッセハウス ミュージアム),除了有Cafe、餐廳和展覽館外,還有專售草間彌生作品相關產品的小店,當中更有不少是當店限定的呢!

    與南瓜道別之後,一定要多留點時間在美術館地區參觀。眾多美術館之中,《地中美術館》/安藤忠雄是必去的一個。安藤忠雄是著名建築師,作品多不勝數,較為人熟悉的有東京「表參道Hills」、北海道TOMAMU「水之教堂」和大阪「光之教堂」等等。他擅長利用清水混凝土、玻璃、木和鋼材,令建築物和大自然合一。《地中美術館》建於地形高低不一的直島山丘中,為了不破壞當地自然景觀,安藤忠雄將美術館的建築融合地形,再加上自然採光,令作品在不同時刻、不同季節,看起來也會不一樣。《地中美術館》內不準拍照,所以裡面的展品就留待大家親身感受了。但館內最有名的五幅莫內(Claude Monet)真跡是不能錯過的。另外還有《地中之庭》,一個將莫內畫中的睡蓮世界呈現出來的空間也是必看的。就算在藝術祭期間,持藝術祭Passport的人也需要購票入場,而且很受歡迎,所以去地中美術館前一定要在網上先預約好呢。

    美術館地區還有很多不能錯過的地方,但遺憾時間不夠我未能一一參觀,有去過的朋友,不妨在留言欄分享一下照片和旅後感,讓我也可以感受一下吧。

    直島中篇,周末見。

    ➖➖➖➖➖➖➖➖➖➖➖➖➖➖➖

    以上作品都是我2019年在藝術祭期間看到的,有些展品長年展示,有些只限藝術祭期間公開。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三年一度,下一個三年,展品內容會改變,有增也有減。所以遇上的每件作品,都是「一期一會」。三年後,有緣可以再見,無緣的話只能慨嘆一聲,或期待遇上另一次一期一會了。

    溫馨提示:如果想在藝術祭以外期間到直島的話,可以在高松港坐船直達直島的宮浦,大約一小時一班,高速船的船程約30分鐘、普通船則要50分鐘船程。由於直島其實距離岡山縣較近,所以亦可從岡山縣的宇野港出發到宮浦,班次教多,不用一小時就有一班,高速船的船程約5分鐘、普通船也只需20分鐘。最後還可以選擇在宇野港出發到直島的本村地區(下篇會分享的地方),雖然船程只要20分鐘,但一日只有5班船,想坐就要留意時間。

    #JARvelogue
    #日本旅
    #瀨戶內海
    #瀨戶內藝術祭2019
    #第四回瀬戸内芸術祭
    #ArtSetouchiTriennale
    #直島
    #周奕瑋的旅人視角

  • 地中美術館莫內睡蓮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0-08 22:00:12

    本集主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介紹
           
    訪問主編:李志煌
       
    內容簡介:
      ◎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
      
      ●除了「一般觀賞印象」與「外界評價」外,你還能提出其他論點嗎?
      ●你能清楚且簡潔地說明,眼前這幅作品為何能成為名畫嗎?
      ●巴洛克、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的特色各是什麼,差異何在?
      ●宗教畫、風景畫、人物畫、抽象畫……創作訴求大不同,怎麼解讀?
      
      「顏色很漂亮」、「構圖很有張力」、「真不愧是名畫」……,
      這種訴諸「感性」的鑑賞方式十分重要;但,光有感性還不夠。
      一般人缺少的,是「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日本最紅火的藝術專案負責人秋元雄史,帶你這樣鑑賞西洋美術:
      
      步驟一/從作品表現鑑賞:看懂繪圖技巧、色彩與主題等。
      步驟二/從歷史背景鑑賞:理解創作當時的社會與思想背景等。
      
      藝術名作中的確存在著「留芳百世,聞名全球」的理由。
      如果沒能仔細地解讀暗藏其中的各種主題與寓意,
      就只能淪為膚淺的走馬看花、拍照打卡。
      相較於此,習得「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就能更接近西洋美術本質,
      日後不論碰上何種藝術作品,都能觸類旁通地舉一反三。
      
      本書共收錄23件(共22幅名畫與1件工業製品)西洋美術史上,
      曾引發各類革命性演進的關鍵作品,
      透過這些曠世巨作的剖析與解讀,無痛習得「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而在掌握了這套「作品表現、歷史背景」的美術鑑賞術之後,
      觀看其他作品時,你的觀點與視角也會跟著改變。
      面對藝術創作,你會有更深層的體悟、發表評論時更言之有物;
      告別過去「真好看」、「好漂亮」、「很特別」等空洞感想,
      成為談吐更有涵養、品味更上層樓的成熟大人。
        
      ◎館長帶逛!秋元雄史教你這樣參觀美術館,保證值回票價
        
      ‧常設展通常票價便宜,可用來練功;若是特別企畫展,先上網做功課。
      ‧就算一頭霧水也沒關係,觀展當下就是「張大眼睛用力看」。
      ‧把眼前所見全數「語言化」,看見什麼就說什麼,有助理解與體悟。
      ・其實沒人看得懂「抽象藝術」,這時把「體驗」設為首要目標即可。
      ・太多作品逛不完?那就以「五件集中」的方式加速參觀,怎麼做?
        
      美術鑑賞已是現代成熟大人必備的全新知識,
      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就讀秋元雄史的西洋美術鑑賞術。
        
      【全書收錄作品一覽】
      ●《雅典學院》拉斐爾.聖齊奧
      ●《蒙娜麗莎》李奧納多.達文西
      ●《最後的審判》米開朗基羅
      ●《倒牛奶的女僕》約翰尼斯.維梅爾
      ●《世界的起源》古斯塔夫.庫爾貝
      ●《奧林匹亞》愛德華.馬內
      ●《印象.日出》克洛德.莫內
      ●《向日葵》文生.梵谷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保羅.高更
      ●《聖維克多山》保羅.塞尚
      ●《綠色條紋的馬諦斯夫人》亨利.馬諦斯
      ●《亞維農的少女》畢卡索
      ●《吶喊》愛德華.蒙克
      ●《紅、黃、藍、黑的構成》皮特.蒙德里安
      ●《白色上的白色》卡濟米爾.馬列維奇
      ●《橫躺的裸婦和貓》藤田嗣治(Léonard Foujita)
      ●《扎辮子的少女》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
      ●《噴泉》馬歇爾.杜象
      ●《記憶的堅持》薩爾瓦多.達利
      ●《都市全景》馬克斯.恩斯特
      ●《One Number 31,1950》傑克遜.波洛克
      ●《空間概念:期待》盧齊歐.封塔納
      ●《瑪麗蓮.夢露》安迪.沃荷
           
    作者簡介:秋元雄史(Yuji Akimoto)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
      
      1955年出生於東京。現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以及練馬區立美術館長。
      
      1991年進入福武書店(現已改制為Benesse Corporation,倍樂生集團),兼任國吉康雄美術館主任研究員;之後因策畫「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Benesse Art Site直島)聲名大噪,成為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Art Projector)。
      
      2001年,秋元雄史除了孕生出直島的象徵作品:草間彌生《南瓜》「Out of Bounds」展外,更居中斡旋、企畫了舊民宅作品化的「家 Proiect」。2002年,他開始構思「地中美術館」(Chichu Art Museum)並參予指導,其靈感來源為莫內的名作《睡蓮》。自2004年開館起,他出任地中美術館長兼公益財團法人「直島福武美術館」財團常務理事,同時擔任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的藝術總監。過去,直島倍樂生一年內的遊客不到三萬名,卻在2005年突破了12萬人次,達到首次的單年度盈餘。
      
      2007年,秋元雄史就任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創下年間最多達255萬名參觀民眾的冠軍紀錄。任職10年後退休,並出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及教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