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相信這個世界有超能力嗎?
有人稱之為 預知未來的能力
又或者 是人類所謂的第五感
就是一道波段貫穿您與另一個人的腦電波
您會知道對方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甚至未發生 都已經同時感應得到
我相信 不想發生的事情終於都發生了
近期常常流淚 只怪自己淚腺太薄弱
聽說人類相處在同一空間 漸漸就會相似
樣貌 ...
您相信這個世界有超能力嗎?
有人稱之為 預知未來的能力
又或者 是人類所謂的第五感
就是一道波段貫穿您與另一個人的腦電波
您會知道對方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甚至未發生 都已經同時感應得到
我相信 不想發生的事情終於都發生了
近期常常流淚 只怪自己淚腺太薄弱
聽說人類相處在同一空間 漸漸就會相似
樣貌 說話 行為 思想 情緒 甚至所做的一切
-
八年半前 到現在為止 這一切事出必有因
我相信 不是相信 而是肯定有因果報應這回事
有人說 等價交換 用同等代價的東西 進行交易
這是所謂世界的真理 多麼人類希望夢想成真
直到跟魔鬼交易 不惜一切代價 唯一知道的是貪婪
將會有幾倍 甚至數十倍的代價 需要自己去承受
這幾年 我得到的比任何人都多 同時都實現了夢想
認識到新朋友 但同時舊朋友和知己一個又一個離你而去
即使是一年見一次這種約定 或者多年來的飯聚而被遺忘
能夠跟自己愛的人拍拖 可是有很多引誘會挑戰自己定性
-
💕跟初戀相愛 為了她 斷絕了所有朋友的聯絡 不回任何信息
那天我知道的只有一件事 就是我真的很愛這個人
但是我用了一個錯誤的方式去跟她戀愛 而分開💔
除了那年半的專一 慢慢就像失去了方向的船隻
找不到出口 在山洞裡不斷打圈 打圈 再打圈 封閉了自己
-
那就再過了兩年半 嘗試開始接觸外界 一切由愛的季節
跟公主一星期見足七日 訂了每日都有不同的活動
自拍館影相 溜冰 林村許願 還有第一次靜靜地給生日驚喜
每次去海洋公園 她都會過來找我再買泡芙乘巴士出發
記得有一次 突然下大雨 我揹著她跑上大斜坡去坐列車
可是 這些經歷的都很短暫 回憶都不算太多
💔唯一發現的是 從無見過她真正笑過一次
直到最後的下午茶 坐在對面的她 用短信跟我告別
接著又過了兩個月 最意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生日後一星期 初戀情人突發致電給我
約我現在出來見面 那天本身的確很奇怪
終於 跟自己預期一樣 帶來了一個現任男朋友出來
跟我說 不要再想她 甚至打出關於她的一切💔
-
這種欠佳的狀態維持了四個月 直到一次去迪士尼的緣份
而這次是經歷了人生充滿色彩的一頁🌈
一個從未拍過拖的女孩子在第二次再去玩的時候
跟我表白 不答應便會哭 那當時只好答應吧 小巧巧💝
後來發現了她很多事情 常常宅在家 不肯外出
不會去人煙稠密的地方 但會去吃好東西的地方
即使外出也只會去迪士尼 是有原因的
一星期後 帶了我見她的家人 一個月後 帶她見我的家人
年半之後 ❤️四月帶了她跟我家人去澳門 ❤️七月帶了她一家去日本
回到香港便分開了一年 就這樣矇矇矓矓地過了一年多
-
由微網紅和開始重拾學業 接觸的人多了很多
更遇到有發展的機會 甚至被表白了
突然她發信息給我 問當時的人是誰
一年後 她找回我 原來她並沒有開展戀情
而一直都有留意著我的動態
而十月我靜靜地跟她過生日 這是每一年想做的事情
甚至與她重遇了當年的前度 那種心情真的很忐忑
以前她問到遇到前度出現會怎樣 會拖到實一實
誰不知 真的迎面而來 即時鬆手 但到第二次見 已經不會了
對呢 最後也選擇回到她身邊 那年十二月
為了求證大家當年是相處問題 還是跟家人問題而分手
所以我們🧡六月去了一個上海旅行 希望找到真相
在那段期間 我有點兒希望一直可以永遠停留著
兩人相處 我們有笑過 哭過 嬲過 感動過
她帶了我去一個 男孩子的天堂 汽車博物館
💛我帶她去了一個 女孩子的天堂 上海迪士尼
其實我很容易發脾氣 她容易受情緒影響而哭
有一刻 更想快點離開回香港 回到家人身邊
那天 不知道是否大家有了個共識
我們去了一個 沒有想過的地方 失戀博物館
心情真的嚴重欠佳 見到別人寫的東西真的不好受
奇怪的是 她在我身邊 但我知道她有一天會離開
因為她的眼神 我看不見了當初的那個她
是時候回香港 可是我聽錯了登機的普通話
過了時間沒有寄行李 我很焦急 但她卻比我冷靜
她突然哭起來 用錢解決到問題不是問題
她長大了真的長大了 我頓時質疑自己有無能力照顧她
住多一晚酒店再回港 再繼續工作
過了半個月多 💚我跟她各自各帶了自己的知己 四人約會
對啊 是時候學習一下 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執著
這個下午 她過得很開心 但自己還是有點遺憾 因為小問題
到了生日 她遲大到 但原來準備了驚喜
💙她說知道我中意啲好浮誇的東西
於是就專登買了汽球 驚不夠時間所以早一星期開始奔
還送了個木制嘅ig盒仔給我 但裡面是空的
原來在櫃裡 一打開 是一份回憶
她個半月之前已經開始整 放工之後晚晚通宵
剪左好多相 貼左好多貼紙 呢世收到最獨一無二嘅禮物
亦都係一直好渴望收到嘅禮物
好多機關的關卡 好多專屬的優惠券
到了十二點還意想不到 準備了我最愛的藍色 波子汽水蛋糕
從那一刻開始 真的被她打動了 好幸福的感覺
這個人生中 最想做的事情 已經完成了
在香港收不到短信 在 那火星來的據說是空姐。ah-y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你......有想尋找什麼嗎? 】
兩位小學同學準備移民,大伙兒約了老師飲茶farewell。
我們這班舊同學十年前在臉書重新聯繫,開了個group私下吹水和相約小聚。每次小聚的話題總落在一位當年特別頑皮的男同學陳繼恆身上,這個同學強勁得連執教幾十年的老師也印象深刻。那天班主任亦特地問:你們沒人知道陳繼恆的近況嗎?(搖頭)大家也好奇如此特別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怎樣的成年人。
飯聚後心血來潮重返小時候住的地方拍照留念,普通一張公園石椅、街市門口也影餐飽。聊起八十年代街市還有活雞🐓售賣的年代,阿媽買雞後會拿到一個木刻的號碼雞牌,不同街市雞販的木雞牌也有一點點的分別。當日回家曾搜尋「雞牌」照片,但google只給我一堆「雞排」。究竟,現在哪可找到木雞牌?
+++
陳繼恆和木雞牌 (把舊同學和雞牌擺在一起著實不該),都是關於尋找的故事。並非什麼要登報尋找的大事,但間中就是浮在腦內好奇「究竟點呢」。
有「究竟點呢」的尋找念頭,原來並非只得我。上兩星期和丫重返西環遊走兒時居所,想起當年西環車仔檔的糖水和腸粉。和從事藝術工作的友人聊起「尋找從前的無聊事」,關於西環宵夜糖水,她提及一個「線上線下雙軌自主網絡劇場藝術活動」,叫《尋親啓事 : 探訪由此路進》。
聽完也不明是什麼right? 好簡單,就是那些年我們未有facebook/ig的56k網上世界裡,你要找陌生人聊天或分享資訊或問問題的簡陋forum 。我曾玩的討論區更是原始到爆點的newsgroup (有人玩過嗎)和台灣「台大椰林風情」( 這名究竟想點.....)。
我講的那些年是八九十後的那些年(如你是千禧bb不好意思,你錯過了一個落後但有趣的網絡世界),大家會有個隨機的90087 id帳號、會改網名 (本人曾經叫「🥚雞蛋六隻」或「糖呢就兩茶匙」)。隔了個mon,大家比現實生活更暢所欲言。無聊搞笑話題?大量;認真討論哲學神秘力量愛情?又有。
《尋親啓事:探訪由此路進》是在舊式forum上玩角色扮演「尋親」,有人認真在搵舊朋友,有人尋找兒時沒能去他生日會的舊同學想講返聲生日快樂,有人扮成一隻貓一直在喵喵喵 (又有人回應牠一起喵喵喵喵),有人在找幾十年前的西環紅豆沙,有人在創作力和幻想會嚇你一跳 (即是我不太明想找什麼)。
如你有興趣回應主題,對方又有興趣和你配對,大家可私信版主Monica。她會幫你們開一個私密聊天室吹水,據說中間更會有「特定神秘任務」。
我暫時未玩到私密聊天室和「特定神秘任務」這一步,只回應過主題、去其他主題留言食花生和私信版主Monica (她覆短信好快的,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
這網站的唯一問題是普通回應留言收不到通知、Monica回信給我也收不到通知,很56k地你要再click入條thread看。
成功配對和開啟聊天室的「親人」,在雙方同意下可成功解鎖「線上走到線下」神奇功能,在6月12-20日香港藝術節在大館內的活動可進入特別設計的神秘會面室裡玩線下相遇。
神秘會面室如何玩呢?完全不知道,因我連成功配對的一步都未玩到嗚嗚。現招募和我一樣無聊又有創意 (自己說)的人一起玩《尋親啓事:探訪由此路進》。
+++
🔖 想尋回什麼?去貼個公告吧。
另,陳繼恆本人和雞牌收藏家歡迎與本人聯絡。
📌馬上試玩:
https://bit.ly/34A6RI6
--------------------
「香港藝術節@大館」為第49屆香港藝術節節目之一
「香港藝術節@大館」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獨家贊助
#香港藝術節在大館 #遠在咫尺 #HKartsFestivalatTaiKwun #Separatetogether #hkaf #49hkaf #香港藝術節 #HKArtsFestival #49香港藝術節 #線上角色 #線下相遇 #角色放題 #我要登尋親啓事 #孫曉星
🔎圖文不符:尋找老闆娘
那天舊地重遊,這家近四十年歷史的藥房正在收拾東西準備搬遷。隔著鐵閘偷偷拍了這照片,你看那些爛爛的藥櫃呀 ))少女時代媽媽叫我去藥房買衛生巾,尷尬地在門口站半日。
「我想搵老闆娘」今日唔返喎。「我.......想.....搵.......都係無事啦」。嗚。
在香港收不到短信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觀點】在Instagram搶購 二手衣正流行
Instagram上的二手衣店能夠在數秒鐘內賣出商品,並能一周入帳數千美元
伊布拉欣(Dee Ibrahim)在手機上看到那條信息提示的那一刻,她就知道自己必須得買下那件粉色西裝外套。(圖①)Instagram上的一家二手服裝店剛貼出來的一件售價50美元的外套讓她心動。不過,她有帳單要付,買這件衣服實在有些力不從心。於是她發短信給一個朋友,要她去買。可惜沒成功。
伊布拉欣記得當時自己在想,好吧,不管怎樣我還是買下來吧。不過當她再次刷新頁面時,衣服已經沒了。上面赫然寫著:已售出。她的心情一落千丈。
這樣在遺憾與勝利之間大起大落的心路歷程,成了如今一群將Instagram二手店當作日常生活一部份的新買家常態。每天有數百個帳號會將經過精心策劃的圖片貼到Instagram上,一天更新幾次,而這些商品通常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之內就被買走了。由於這些衣服通常都是從舊貨店或者祖母的衣櫥翻出來的,因此絕對都是獨一無二、僅此一件。錯過一次提示,機會就永遠都沒有了。
不過,今年22歲的時裝模特伊布拉欣有些時候也能在這些瘋狂閃購中勝出。比如她看到一件售價32美元、非買不可的睡衣的那一次。那天她翻看著手機,迅速抓住了機會。「我在留言裡留下了我的郵編,她大概一分鐘就給我回覆了,」她說。「就這樣成交了。」
這些社交媒體服裝店代表著社交電子商務中的一個獨特角落。儘管如今諸如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和Instagram之類的網絡能夠對購買行為產生巨大影響,但大多數交易還是發生在零售場所,並非社交網絡平台。視覺研究公司ViSenze Pte.一份2017年報告稱,54%的網上購買者仍不透過社交媒體購買商品。不過,研究公司EMarketer的分析師利普斯曼(Andrew Lipsman)表示,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他預計大型零售商很快將開始採用類似策略。
擁有8億活躍用戶的Instagram一直以來都慢慢推出一些產品,幫助其大型零售合作夥伴以及諸多小型企業更輕鬆地出售二手服裝及其他商品。2016年,Instagram增添了在「Instagram Stories」(Instagram故事)中查看商品並點擊進入品牌零售網站的功能。「Shopping on Instagram」(Instagram在線購買)則讓零售商可以在圖片中為商品貼標籤,並指引用戶進入「Shop Now」(即刻購買)鏈接。商戶利用它直接通過發帖出售各種五花八門的商品,從3D立體打印物體到室內盆栽植物一應俱全。Instagram的一位發言人稱:「我們的目標是讓它變得盡可能簡便。」
然而,二手店們如今在使用的是老派辦法。賣家貼出待售服裝,在圖片說明中列出尺碼、價格、顏色和款式風格、以及如何購買—通常是直接私信溝通或是在公共評論區留言。他們通常會要求買家留下郵編,方便估算送貨成本,交易通常是透過PayPal或是現金支付應用來完成。由於通常賣家的每件商品只有一件,因此是先到先得,而這種方式有時會造成買家之間的瘋狂競爭。
「當先買到手成了一場競賽的時候,你不會考慮太多,」家住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克萊蒙特、在Instagram上經營著自己的網店Ecru Vintage 的21歲學生斯克伊福科辛斯(Rose Soiffer-Kosins)說,「你一旦錯過一件二手衣服,有可能就再也找不到它了。」
在Instagram上開二手店幾乎不需要任何活動成本。一些網店每周的銷售額高達5000美元、甚至更多,客戶來自全球,年齡幾乎都在18歲到35歲之間。據賣家們稱,那些粉絲眾多的店舖年銷售額有可能達到六位數。不過,若想在Instagram上開網店,則意味著你時常需要全身心投入。賣家必需花時間在各種舊貨店、本地二手店以及清貨賣場的貨架間穿梭購買商品。把買來的衣服洗乾淨、修補好、熨平之後再拍照,並在未來一周或一個月的時間裡,分批分期地將這些圖片拿出來發佈到Instagram上進行拍售。
家住布魯克林的學生凱匹耶西羅(Olivia Capierseho)在2016年年底開了一家網店IviaRetrò,這家店大約三分之二的交易都來自網店在Instagram的帳號所擁有的7000名粉絲,而非店鋪自己的網站。帳號頁面依靠視覺圖片,並通過「#話題」讓內容能夠輕鬆地被找到。今年22歲的凱匹耶西羅稱,她通常每個月入帳大約3000美元。
Na Nin Vintage( 圖②)是一家發展成熟的Instagram零售店。33歲的傑寧斯(Kate Jennings)於2009年開始在Etsy上買二手服裝。2014年,她在弗吉尼亞州里士滿的一條僻靜街道上開了一家實體店。兩年前,傑寧斯開通了Instagram帳號,結果生意開始火爆。她的帳號有13.6萬名粉絲,衣服轉眼就賣掉了—據她說,通常都不超過五分鐘。
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在文章發佈方面曾給這個新興行業帶來過不同程度的各種麻煩。2016年,Instagram將文章的時間順序調整為根據複雜計算之後按照對讀者興趣的估計來排列順序。儘管最近的調整有所幫助,但並非人人能夠在同一時間看到發文,使得競爭變得不再公平。
二手商品買家依然沒有退卻。如今二手服裝越來越多地開始取代快時尚—即那些將T台上所展示的當下時尚款式轉化為只穿一季的低價服裝的大眾市場零售商。穿二手衣服如同舊物回收一樣,每一位新的穿著者都是在阻止又一件衣服被丟入垃圾堆。對於他們而言,為了得到最酷的衣服,值得付出競爭。—Alexandra¬Stratton、Kim Bhasin;譯 布雨
#instagram #二手衣 #搶購風潮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第147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香港)、(+886)02-23612151(台灣)訂閱即送全年iPad∕iPhone版App閱讀權限和一份精美禮品
在香港收不到短信 在 Claudia Lau 劉彥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昨天閉幕,這次換了個身分做觀眾,除了感受到台灣人對運動的熱愛,亦看到很多平常做運動員看不到的事。
大家都知道,今次香港隊成績很好 —兩金兩銅。我有機會親身到場見證,實在難得!我相信身在香港的你也從報道中得到第一手消息,如同置身現場。
其實泳員在大型運動會游完比賽第一批看到的人,不是教練,不是隊友,而是體育記者。每次身都未擦乾就匆匆接受訪問,聊個天,影兩張相便去放鬆。一天完結,離開泳池時,手機往往收到體記發來的專業比賽相和打氣短信。
從前,我只看到他們笑著訪問我的一刻,但今次坐到泳池看台,便真正看到體記的辛勞。
來世大的香港體記有不少是單人匹馬,訪問影相拍片打稿一腳踢。記得二十五號的游泳決賽,女子二百自決賽和男子50自準決賽是back to back event。看完Siobhan比賽掂池赢了,體記們立刻衝到混合採訪區做訪問,再衝上池邊記錄kenneth比賽,又一次衝落mixed zone訪問,最後再趕上池面影Siobhan頒獎。
短短十五分鐘,看到他們從看台出現又消失,再出現再消失,最後出現在池面霸靚位影攞獎相,真的十分佩服!跑上跑落已不容易,還要帶著重重的相機器材。跑完一大輪還坐在池邊光速打稿,務求把喜訊最快傳給在等待的香港讀者。
我看見的只是在泳池,真不敢想像......他們每天在全台北多個運動項目場地跑新聞是多麼的瘋狂。
各位體記:
您們的熱誠,打動了我這位觀眾/讀者。
我知道您們會說這是份內事,亦很少分享自己的辛酸。
所以很想在這裏說一聲....
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