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在雲端小說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在雲端小說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在雲端小說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在雲端小說產品中有26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上一封信我們講了NBA退役球員的故事,這封信我們來談一談另一群富有的人,就是那些富豪家族的繼承人。 相比起NBA球員,富豪家族的繼承人們從小就生活在優渥的環境中,有最好的條件接受教育,上一代人也會想盡辦法保障這些子孫後代的生活,但這些富有的繼承人們還是常常陷入巨大...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世界微光看更多 http://act.setn.com/worldlight/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

在雲端小說 在 Kristi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4:59:57

✍️ 馬欣 ╳ Kristin 的孤獨放映室 此次非常幸運能受聯合文學雜誌之邀,與最初開始閱讀影評的起點,更是相當景仰的前輩馬欣展開一場對談。應其新書《邊緣人手記》的主題,不但聊電影,也聊電影映照之下顯影的孤獨。以下是三部我們心中與孤獨無法切割的作品,她選了與未來息息相關的《2009 月球漫遊》、...

在雲端小說 在 老熊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9:13:06

▫️ 最近又進入空白期,⁡ 腦袋一片空白,對一切事物都失去興趣。⁡ 每到這個時候,我看不下去漫畫, 影片看了開頭又關掉,常常躺在床上無腦刷SNS,浪費大把時間。⁡ ⁡ 腦袋空白的我,唯一做的事就是寫文。⁡ ⁡ 我前陣子在寫同人小說,沒事就會打開雲端打字, 那是一篇長篇故事,每個禮拜更新一篇。⁡ ⁡...

  • 在雲端小說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1 10:35:25
    有 168 人按讚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上一封信我們講了NBA退役球員的故事,這封信我們來談一談另一群富有的人,就是那些富豪家族的繼承人。

    相比起NBA球員,富豪家族的繼承人們從小就生活在優渥的環境中,有最好的條件接受教育,上一代人也會想盡辦法保障這些子孫後代的生活,但這些富有的繼承人們還是常常陷入巨大的不幸,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封信我們就以美國曾經的首富J. 保羅·蓋蒂家族的故事作為例子,談一談這個問題。

    J. 保羅·蓋蒂是什麼人?
    J. 保羅·蓋蒂是何許人也? 他是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首富。如果你去過洛杉磯,可能參觀過以他名字命名的蓋蒂藝術博物館(J. Paul Getty Museum)。如果你還沒有機會去,將來到洛杉磯時一定要去那裡看看,蓋蒂藝術博物館可能是美國西海岸最好的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本身以及裡面的藏品,都源於蓋蒂的捐贈。
    蓋蒂發家於二戰後,1966年他的財富據估計就超過了12億美元,這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當時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把他列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個人;到1976年他去世時,身價超過了60億美元。和今天很多富豪擁有的只是資產市場上的紙面數字不同,蓋蒂的資產都是真金白銀。
    蓋蒂的父親算是一個小富翁,1914年蓋蒂22歲的時候,他給了蓋蒂1萬美元讓他鍛鍊商業才幹。蓋蒂從這1萬美元起家,到20年代就賺到了300萬美元。1930年蓋蒂父親去世的時候,只給蓋蒂留下了財產的5%,不過蓋蒂很快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石油帝國。
    二戰之後,蓋蒂做對了一件事,成為了世界首富:1949年,蓋蒂從沙特國王手裡獲得了沙特和科威特中立區大片土地的石油開採權,當時那些土地不過是一些不毛之地而已。幾年後,1953年,這片土地中的石油被勘探了出來,很快年產量就達到1600萬桶;僅僅三年時間,蓋蒂就收穫了10億美元的財富,很快成為了美國首富和世界首富。要不是後來沙特和科威特收回了這些土地的開採權,今天這兩個國家相當一部分資源都應該屬於蓋蒂的後人。
    不過蓋蒂這個人在花錢上有一些奇怪,可以說是既摳門,又慷慨。蓋蒂對自己和家人非常摳門。蓋蒂有五個兒子,但他最喜歡的小輩是三兒子生的一個孫子。1973年,這個孫子在意大利被綁架了,綁匪要求1700萬美元的贖金,一開始蓋蒂一毛錢都不願意出,後來松口說可以出100萬美元,因為100萬是他可以申請抵稅的最高金額。時間越拖越長,綁匪割下了小蓋蒂的一隻耳朵送回來,出於輿論的壓力,蓋蒂這才出了幾百萬美元贖回孫子。
    但另一方面,蓋蒂在藝術收藏和支持藝術事業上卻一擲千金。蓋蒂有一個很奇怪的想法,他說藝術品的美非常純粹,表裡如一,不會讓人失望,但人卻做不到這一點。為了收藏藝術品,蓋蒂專門雇了一個團隊幫他尋找、鑒定和收購藝術品。當時很多藝術品拍賣的記錄,都是蓋蒂創下的。
    隨著收藏的藝術品越來越多,他蓋了一座博物館來收藏(就是這封信題圖中的博物館),並且配備了相應的管理基金會,也就是今天洛杉磯的蓋蒂基金會(Getty Foundation)。蓋蒂博物館在蓋蒂去世後依然秉承了創始人的做事風格,對於優秀藝術品不惜重金,又創下了很多拍賣紀錄,比如梵高的代表作《鳶尾花》、馬奈的《春天》等等。我把這兩幅畫的圖片放在了文稿中,你可以看一眼,肯定不陌生。

    蓋蒂的子孫表現如何?
    說完了蓋蒂本人,我們再來看看蓋蒂的子孫。作為首富的孩子,蓋蒂的子孫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嚴格來說,這些子孫都不太成器。蓋蒂的長子原本應該繼承家族財富,但因為壓力太大自殺了。
    有人可能覺得不好理解,含著金湯匙出生,世界首富的長子,躺著就有數不清的財富繼承,哪來的壓力呢?其實,有錢的人,沒有錢的人,各有各的壓力和煩惱。擁有巨大的財富並不就意味著幸福。說個很簡單的道理:有了錢,你就需要管好錢,尤其這些錢還是從父輩那裡繼承來的,這不是一件容易事。上一封信那些NBA球員的結局,我們也都看到了。有的人能管好一百萬,一千萬,但到了一個億也許就要出問題。蓋蒂的長子面對的就是這種情況,對於如此龐大的家族財富和產業,他知道自己力有不逮,然而將來又不得不擔起這份重任,於是他選擇了自殺來逃避。
    蓋蒂不喜歡他的二兒子,長子自殺之後,家族的重任就落到了三兒子小保羅·蓋蒂的頭上。蓋蒂生怕他壓力太大,對他比較放任自流,結果這個兒子就染上了一個惡習——吸毒。一個人但凡和黃賭毒沾上邊,基本不可能獲得幸福。雖然後來小保羅·蓋蒂戒了毒,但在美國社會仍然不受歡迎,最後移民到了英國。前面提到的那個被綁架的孫子就是小保羅·蓋蒂的兒子,這位小孫子被救回來後受了驚嚇,也染上了毒癮和酒癮,一輩子生活在輪椅上。
    蓋蒂的第四個兒子戈登·蓋蒂被認為是最有資格繼承家業的人。他平時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慈善事業上,在社會上口碑很好。然而後來他被曝出在婚外包養了一個外室,還生了三個私生子女。在當時的美國,這種做法也不被社會所認可。蓋蒂的第五個兒子12歲就夭折了,這裡就不多談了。
    富豪家族如何安置巨額財產?
    或許是出於對子孫的失望,蓋蒂在留給他們生活無憂的錢之後,把大部分的財產都捐了出去,主要是以信託的形式經營蓋蒂博物館,也就是前面說的蓋蒂基金會。這也使蓋蒂博物館成為了世界上最有錢的博物館。當然,這個基金會和蓋蒂的子孫後代就沒什麼關係了。
    那麼蓋蒂留給子孫後代的錢是怎麼處理的呢?和美國絕大部分富豪一樣,是通過信託的方式管理的。這種方式有三個好處。
    首先是在稅務上會享受一些實在的利益。美國的遺產稅很高,父母把財產傳給子女時大約要交掉一半的遺產稅,子女如果花不完再傳給第三代,還要再交掉一半。這樣幾代人下來,遺產基本上都交了稅。通過這種方式,國家可以拉平社會財富的差距。但如果你將財產放在信託中,寫清楚將來潛在的受益人和使用方式,那麼交過一次遺產稅後,子子孫孫都不用再交稅了。
    其次,用信託來管理,財產可以完全按照創立者的意願來分配。比如你有兩個孩子,希望多給老二一些錢,可以在信託文件中寫得很清楚。蓋蒂不喜歡二兒子,因此在信託中給他分的錢特別少。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信託可以規定受益人每月以特定的方式(比如固定金額)領取收益,這樣可以防止後代中出了敗家子一次性把錢揮霍光。這可能是信託最重要的功能,因此家族信託常常成為富豪後代安身立命的最後一個保障。
    蓋蒂知道他的子孫顯然不能守好家業,因此生前通過信託安排了一部分財產的傳承。為了和之前講的博物館信託區分,我們不妨把這個信託稱為家族信託。
    蓋蒂算是想得很周全了,但在蓋蒂過世之後,他的子孫很快就肢解了家族信託,一次性把錢分到了各自腰包里。這件事在法律上原本是做不成的,但蓋蒂的子孫們雇了律師專門尋找當初創立信託時的文件漏洞和法律漏洞,居然就做成了。當然,他們在經濟上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一次性支付了巨額的遺產稅和所得稅。
    不過這樣分家之後,蓋蒂的子孫就失去了未來安身立命的最後一個保護傘,每個人生活的好壞就要看他們自己管理錢財的能力了。
    按照當初家族信託創立時蓋蒂定下的財產領取比例,第四個兒子戈登·蓋蒂獲得了比較多的遺產。到了1986年,這部分石油產業的價值已經漲到了100億美元,戈登·蓋蒂轉手就賣給了得克薩斯石油公司(Texac,今天雪佛龍公司的子公司),把資產變現。然而三十多年過去,這份財富已經縮水到了20億美元。雖然依然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對於蓋蒂家族來說,已經遠沒有往日的輝煌了。
    今天社會上已經沒有多少人關注蓋蒂家族了,然而蓋蒂的子孫們還是不斷曝出醜聞,很多人因為毒品和槍支濫用等問題早逝,家族後人彼此之間也是官司不斷。美國人講起這個家族,常常會用「金錢的詛咒」這個詞來描述他們。
    2017年,好萊塢把蓋蒂家族的故事搬上了銀幕,中文名叫《金錢世界》,英文名稱更加直接——「全世界所有的錢」(All the Money in the World)。在這部電影中,蓋蒂有一句非常經典的台詞:「成為一個有錢人很容易,做一個有錢人卻很難。」這句話可謂發人深省。
    蓋蒂家族的故事並不是個例,歷史上19世紀末的美國首富範德比爾特,集裝箱的發明人、20世紀中期的美國首富馬爾科姆·麥克林,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富豪亨特兄弟,這些家族的後人都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內就使家族財富大幅縮水。
    小結
    這些故事時常讓我想起《天龍八部》中掃地僧講的一番話。這位老僧講,武功和德行的修行要相匹配,否則有武功而無德行,有強力而無慈悲,人就會出大問題。金庸的小說中常有對社會的隱喻,所謂武功的修煉其實可以化用到許多事情上,爭名求利,不外如是。
    積攢了財富本來是好事,但如果德不配財,財富反而會變成詛咒。財富是這樣,聲望、地位等等也是如此,如果來得太快太容易,人其實很難承受。我見過不少年輕人,一畢業就加入新興公司,公司迅速發展,他們的職級也水漲船高,但自己的能力其實沒有跟上。手下管理的團隊一旦大了,經常乾砸事情,團隊和他們本人都很難成長起來。這些年輕人早年的運氣到了這時,反而成了詛咒。
    對一個人來講,最安全、也最容易獲得幸福的發展方式,就是年齡、修養、能力、財富和地位同步上升。否則,即使財富和地位一夜暴漲,終究會因為修養和能力的不足而跌落雲端。人難免做一些發橫財的美夢,但當現實中遇到了種種誘惑,你不妨想一想蓋蒂家族的故事,以為自警。」

  • 在雲端小說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9 12:00:51
    有 1,053 人按讚

    「我為好萊塢電影《愛心樹 The Giving Tree》改寫出了一個快樂結局。最後樹長了回來,為小朋友口X。」


    2018年,詹姆斯.岡恩(James Gunn)陷入了導演事業最大危機。在他數年前的多條爭議推文被翻出的當天,他打電話給漫威電影的舵手凱文.費吉(Kevin Feige),劈頭問道:「這會是個問題嗎?」沒想到對方的回應卻是簡短的「我不知道」。岡恩確定自己麻煩大了。


    由於多次厲聲批判時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岡恩成為了美國右翼的箭靶,多年前的推特推文被悉數翻出,最終導致他丟了工作,從雲端落入谷底。令人尷尬的是,岡恩當時確實發了不少如同上述言論的政治不正確笑話,而且主角多是小童。


    才以《星際異攻隊 Guardians of the Galaxy》系列成功站穩好萊塢一線導演地位的他,頓時陷入危機。尤其他的老闆還是迪士尼,一個以親子消費為主力的公司,他們可不會想要與一個陷入戀童疑雲的導演有任何牽連⋯⋯吧。


    當然,標準是會變動的,若不是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的醜聞連環爆,好萊塢掀起 #Metoo 運動,岡恩或許不會面臨迪士尼大動作切割。在此之前,迪士尼甚至曾經跟實際性侵兒童的導演合作過。


    1989年,導演維克多.沙爾瓦(Victor Salva)在執導《Clownhouse》過程中性侵了12歲男演員,還涉及偷拍、購買兒童色情雜誌與錄影帶。服刑15個月之後,迪士尼居然雇用他執導電影《閃電奇蹟 Powder》(1995)。被踢爆之後,迪士尼還老神在在地說,他們也是在開拍之後才知道導演做過這些事(誰信?)。迪士尼甚至對媒體強調,這部作品的拍攝現場保證沒有未成年人。


    雖然沙爾瓦的演藝事業一度受到影響,但他很快重振旗鼓,繼續與好萊塢主流片廠合作拍攝《毛骨悚然 Jeepers Creepers》系列,還曾執導同名小說改編的《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Peaceful Warrior》(2006),似乎未受影響。


    後來有人指控岡恩與沙爾瓦是一丘之貉,因為他們曾經出席在同一個讀書會活動。岡恩連忙撇清,他說當他一發現沙爾瓦也在現場,就拔腿落跑了。


    過去許多名人被爆出類似爭議,多半成為圍剿對象。但岡恩卻意外獲得了不少來自同業的聲援之聲,除了他的反川普立場得到同業共鳴之外,一大原因也在於,熟知他過去背景的人都知道,岡恩在發表那些推文時是一個B級片導演,以低成本、挑釁與政治不正確的題材為主。在當時的工作情境底下,發表一些爭議推文,也算是符合當時的人設。更何況那時一般美國人也確實沒有這類敏感度。


    但更關鍵的原因在於,岡恩沒有真正的犯行,充其量只是在網上「打嘴砲」,而且可能不怎麼好笑而已。雖然的確令人不安之處,但如果光憑一個人說了一句話(而且可能是笑話),就將他的職業生涯通通「取消」,也確實有爭議之處。重點是,這標準該由誰來界定?


    迪士尼不出意料擺出了高標準姿態,當機立斷將岡恩開除,但《星際異攻隊》全體演員與其他好萊塢名人都不贊同,認為處分過嚴。之所以支持他,也在於認可岡恩的貢獻,深知沒有他,這個系列將難以為繼。岡恩雖然多次發文致歉,指出過去的自己與今日無涉,但仍難逃被踹出迪士尼的命運。


    在結束與迪士尼的合作關係之後,華納立刻延攬他進入DC宇宙,接手執導《自殺突擊隊:集結 The Suicide Squad》。由於《自殺突擊隊 Suicide Squad》(2016)惡評如潮,華納需要一名才華獨具的導演注入新的能量。恰好岡恩正是最適合的人選,不只是他的才華而已,其境遇恰巧也符合「自殺突擊隊」的反英雄精神。華納甚至允許岡恩完全不必考慮前作的世界觀,可以完全重新發揮。


    當岡恩被迫離開迪士尼時,有許多好萊塢評論家斷定他的導演生涯將就此斷送。從大起到大落,岡恩在華納重獲新生,而且他要拍攝的主題,就是一群由罪犯組成的英雄團隊,這些人物過去在DC漫畫與電影當中多是一閃即逝的次要反派,但在自殺突擊隊當中,他們得以扶正為要角,而且有機會闡述他們自己的故事。


    在岡恩眼中,這些人之所以成為反派,或許只是遭遇了誤解,沒有人從他們的角度去端詳過這個世界。就好比那些批評他的人,似乎從來不曾了解他的出身背景,已經當時發文的脈絡。


    「我認為這都是一群看輕自己的人(指自殺突擊隊成員),這世上有很多人從小就被告知,他們是不重要的、不夠出色的。」岡恩說道:「我想要給全世界有這樣感覺的人一個角色。」


    這也是他為什麼會選擇波爾卡圓點人作為主要人物的原因。一個以波爾卡圓點作為攻擊武器的角色,簡直邊緣到不能再更邊緣。從人人稱羨的英雄到被貶為戀童癖大叔的岡恩,稱自己突然能夠同理這些角色的心情。他說波爾卡圓點人(如附圖)從不會覺得自己就像美國隊長,他絕對是自卑的,而這世上像他一樣的人,大概才是主流。


    也有別於之前受雇迪士尼必須面臨的種種限制,岡恩這次獲得了完全的綠燈,可以放入各種粗話與血腥暴力場面,簡直讓他得以「返璞歸真」,重新拾得過去拍攝B級片的活力。他向《Screen Rant》記者坦白說,《自殺突擊隊:集結》的對話對象是成人觀眾,「當你和小孩、老人說話時,你不會開口閉口都F他們」。此外,他也藉此向港產片致敬,稱自己收藏了上百部美國未發行的香港電影錄影帶,而這都是他創作的泉源。


    一度落入谷底的岡恩說自己在執導《自殺突擊隊:集結》過程中,反而比過往更相信自己的直覺、自己的創造力,他將之歸功於華納給他的完全自由。另一方面,他也知道這絕對是他的最後一搏,他清楚自己之所以被華納雇用,當然不是因為華納同情他,而是他確實有足夠能力導出一部好戲。如果這一次失敗了,或許之後再無後路。


    而岡恩的覺悟顯然非比尋常,他不只是在做一個商業電影創作,更是想要把自己整個人的價值觀置入在片中。對於一度在道德面向被否定的他來說,更在乎的也許是希望自己獲得認同。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他說這部片「好像在傳達我整個人」。


    2019年三月,眼看岡恩仍然獲得接納,迪士尼見風轉舵,與岡恩重修舊好,邀請他繼續執導預計在2023年上映的《星際異攻隊3 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 3》。


    當被記者戴維.伊茲科夫(Dave Itzkoff)問到自己是不是取消文化的受害者時,岡恩的回覆顯然更謹慎了,不像過去那般毫無顧忌,他暗示取消文化的存在其實是利大於弊,因為這樣才能夠懲罰到像溫斯坦這樣的人。不過他強調也許更重要的是找到一個平衡,而不是不明究理的陷人入罪。


    回顧影響自己一生走向創作之路的電影,岡恩點名了1986年出品的《Henry: Portrait of a Serial Killer》,他說人生首次在一部電影當中對一個殺人犯產生了「共鳴」,或者說是同情,就是看了這部作品。岡恩說過去每個人都被教導要與反派角色保持距離,但他當時卻在一部電影當中與反派產生了連結,這種感受對他影響至深。以這個角度來看,《自殺突擊隊:集結》的劇情設計或許是延續了他的初衷。


    「推動我說故事的動力之一,就是在醜陋之中,找到美麗之處。」岡恩說道。


    《#自殺突擊隊集結》搶鮮版
    myVideo 影音隨看
    線上看:https://www.myvideo.net.tw/details/0/337612
    #JamesGunn

  • 在雲端小說 在 火星童書地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8 14:04:01
    有 350 人按讚

    台灣盜版王國再現?!

    前陣子,看到大塊文化發表公開聲明表示讀者買到盜版書,本來想說誰叫讀者貪便宜,買什麼一頁式網頁的書,被騙不意外。沒想到童書界也深受其害!!也是,童書明明是最好賣的書種,媽媽們一方面不手軟一方面又很斤斤計較(完全互斥XD),盜版商一定會盯上的。

    早在1950年代,台灣便有許多漫畫、小說出版社自日本引進未經合法授權自行翻譯的作品。在1960年代初期台灣開始實施《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時,許多出版商更是私下賄賂漫畫審查官員,讓盜版日本漫畫取得合法出版字號,並以低價、大量、快速來霸佔台灣漫畫出版市場(wiki)。

    也就是說,早期台灣根本沒有版權概念也無法律保護,而且政府還鼓勵出版,所以跟我同年代的人應該還會記得,同一本書會有好幾間出版社出版,像是前幾天介紹的保母包萍,國語日報有出,志文也有出,這叫未取得正式授權自行翻譯出版,在當時並無違反法律。

    而另一種盜版,就是直接翻印複製,也是隨處可見,菜市場就可以買。我家小時候超愛的信誼圖畫書視聽之旅,就是我媽從菜市場買來的錄影帶,小時候當然不知道,看得很開心,長大之後才覺得怪怪的,為何我家的這套沒有書?所以大學時代自己重買了一套,當時已經換成VCD(時代眼淚)還曾經被信誼老闆當面說我家小時候沒書的那套那是盜版,我只能露出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1990年代初期開始,美國就以301條款將台灣優先列為觀察中的地區,且台灣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壓力。因此,1992年6月中華民國政府開始實施新著作權法,訂下落日條款規定盜版翻譯外國人的著作只能販售至1994年6月12日(也就是所謂的「六一二大限」),以重視保護智慧財產權(wiki)。不過實際上大家還是會繼續賣,我記得當年正版納尼亞王國小說上市時,我還在誠品當店員,忙著把架上所有無版權的書下架。

    ┄┅┄┅┄┅┄┅┄┅┄┅┄┅┄┅┄┅┄*
    ※修正:為避免大家搞混,在落日條款前有些出版品的是未正式取得版權,但當時法律並未有相關規定,所以各家出版社會自行翻譯出版。而盜版指的是未經許可自行複製翻印人家的出版品,現在蝦皮盛行的就是這種。
    ┄┅┄┅┄┅┄┅┄┅┄┅┄┅┄┅┄┅┄*
    如前述,我一直覺得這個出版斷層,導致許多經典作品消失,再重回台灣市場大多也是2010年代之後的事,那時大家都讀過新時代的作品,已經回不去了。我對小時候的出版品有種特殊的情感,除了是小時候讀過的書之外,我也深深覺得那時的出版品質(尤其是有聲書)比現在好。或許是當時經濟起飛,又沒版權費,所以大量引進了國外的好書,尤其是套書。像是志文的新潮少年文庫,我在念研究所時才發現,這套書怎麼這麼厲害???編輯太厲害了吧!!可以囊括全世界超經典重要兒文作品?!北歐的林格倫、姆米,德國的凱斯納、英國的羅爾德·達爾和保母包萍,捷克的恰佩克...我上課讀文本都靠這套了,因為日文太爛看不懂。很久之後的某天我看到日文版的時候才恍然大悟(連封面設計都一模一樣XD)我念研究所時才重出林格倫的皮皮,我拿著印著皮皮的贈品便當袋,我跟日本同學說這是剛出版的贈品,日本同學嚇死了,說你們現在才出林格倫?我只能尷尬的說,以前也有,只不過...

    針對這點,李志銘表示:「臺灣在更早之前的五、六○年代書商翻印西書或文史哲圖書竟也不乏選書眼光與氣魄,許多印刷品質絲毫不遜於時下的正版書。相較之下,如今有些書籍(比方臺灣某些現代詩人作家作品全集)正版裝幀設計品質反倒編印得比以前盜版還差!對此,我必須嚴正地向那些出書不用心思的出版商說:「不要以為你是合法正版,就可以如此沒有品味、沒有設計美感地亂印書」!因為,姑且不論盜版與否,所謂的「好書」,在所有愛書人心目中其實是自有一把尺的。」

    那為什麼現在沒辦法像過去一樣選好書,做好書?出經典有人要買嗎?有多少人真的看過小兔彼得或艾摩與小飛龍?現在市面上實在充斥太多「譁眾取寵」或「只求實用」的書了。大家最愛講的小百科跟「中國」童話,做出來一套要好幾萬,有人要買單嗎?上禮拜聽漢聲前美編的講座,他們做一本雜誌花兩年,好想問到底你們做書花了多少成本?而台灣自製一本好繪本要多少成本?不過也很難說啦,我看很多家長買一堆套書玩具或是點讀筆啥的跟團購真的很大手筆買買買,我真的不太懂台灣生態,也許是不同族群吧。

    除了FB充斥的詐騙廣告,還有哪裡買得到盜版?原來就是蝦皮...在蝦皮上吃過好幾次虧,真的沒事盡量避免,但無奈越來越多人在上面開店。因為能抽取手續費,銷售量很好的賣場怎麼檢舉都不會下架,比淘寶還不如。看到評價很多媽媽買得很開心,給雲端下載MP3還給五星好評?!!退一萬步來說就算品質沒有差很多,這樣長久下去,就會跟我前面說的一樣,只會劣幣驅逐良幣。如果只是因為預算不想花錢買而買盜版,就算看到書,大人也是在品格教育上做了最壞示範,還讀什麼品格教育繪本呢?

    參考資料:
    臺港盜版時期wiki
    李志銘,讀書人不可承受之重:翻開臺灣那一頁書籍盜版史

  • 在雲端小說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5-03 12:08:35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世界微光看更多 http://act.setn.com/worldlight/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 在雲端小說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2-28 17:48:15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 在雲端小說 在 吳青峰 官方專屬頻道 Wu Qing Feng'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7-10 12:00:05

    歡迎光臨吳青峰的〈巴別塔慶典〉。
    🎧 數位收藏 ▶ https://lnk.to/Wu_Babel

    「這裡是自說自話王國歡迎光臨
    在這裡胡言亂語才是正常事情
    這裡有不倫不類有各行各業
    在這裡不聽人話也不分晝夜」

    傳說中,遠古的人們說著同種語言,但他們想要建造一座直達雲端的塔,用來傳播自己的名聲,於是上天打亂這些人的語言,讓他們聽不懂對方說話,也就間接阻止了這座塔的建造。塔裡的大家聚集在一起,不是為了一場慶典,而是為了一支不倫不類的MV。
    在生活裡,明明說著相同語言,卻因著各自不同理解,搞得雞同鴨講。又因著各自對語言的誤解,喋喋不休的爭論著,想要證明什麼。而既然溝通無效,不如耳朵關起,享受一場在巴別塔內的荒謬慶典。這次的創作,青峰想像我們的星球變成螺旋狀,濃縮在塔內:每個人各執一角,每個角落都在發生不同的事,大家都想往上,以拼命把對方擠掉為樂,聽起來很猙獰、荒謬、尷尬、黑暗、以不怎麼有趣的方式,自說自話、貪婪、自私、惡鬥的戲碼,讓我們用幽默的方式看待這些畫面吧!
    歌詞上,青峰富含現在詩感的詞句,帶領聽者進入那個未知的秘境,一句句搭建出屬於現代的巴別塔慶典。
    音樂上,製作人徐千秀維持了青峰Demo的原始樣貌,像建造巴別塔般,往上建構。前奏神秘的聲響,暗藏著鼓手小白老師的鍋碗瓢盆秘辛;有趣的「hey」,則是另一位鼓手Padget的人聲,用編曲的創意,體現專屬這個荒唐世界的異國音樂性。

    不是看大製作 是製作一場大的給你們看
    荒誕不經的〈巴別塔慶典〉

    🎧 數位收藏 ▶ https://lnk.to/Wu_Babel

    〈巴別塔慶典〉
    詞曲:吳青峰
    製作人:吳青峰、徐千秀
    編曲:吳青峰、徐千秀
    管弦樂編曲:金木義則
    鼓、打擊樂器:李守信
    低音提琴:金木義則
    吉他:徐千秀
    合成器:蘇玠亘
    長號、低音號:鄧世偉
    弦樂:國際首席愛樂樂團
    弦樂監督:李朋、劉胡軼
    嘿:Padget Nanton III

    錄音室:Lights Up Studio
    錄音師:單為明
    錄音室:北京唱片廠studio
    錄音師:江松松
    錄音室:55 TEC
    錄音師:倪涵文
    人聲編輯:單為明
    製作協力:吳育彰、張育維

    混音:有禾錄音室 樊乃綱
    母帶:饅頭音樂工作室 孫仲舒

    平面攝影:Rala Choi
    單曲設計:謝富琇
    導演:Wonmo Seong (DIGIPEDI)

    --

    他的身上淡淡飄落著 來自未來失敗氣味
    他的嘴裡深深咀嚼著 咖哩口味古老偏見
    他的微笑偷偷計畫著 在誰額上塗油的念
    他的眼睛明明反映著 和嘴表裏不一的邪

    有說 有笑 卻無人知曉
    哭鬧 祈禱 卻不可救藥
    誰說 有效 能夠明其妙
    溝通 無效 我 全都聽不到

    這裡是自說自話王國歡迎光臨
    在這裡胡言亂語才是正常事情
    這裡有不倫不類有各行各業
    在這裡不聽人話也不分晝夜

    他編寫了小說一系列 他說那是來自上天
    他吆喝了群眾一大堆 他們自以為最高貴
    他們抓著愛這個字彙 心靈是華麗的乾癟
    他們卻連互相面對面 都已無法稍微理解

    什麼時候忘記了姓名
    什麼時候眼裡只有自己
    什麼時候困在了這裡
    什麼時候什麼都聽不進去
    兩個自己戴上了面具
    表面那個說得比唱好聽
    心裡那個自己都看不清


    #吳青峰
    #巴別塔慶典

    👉緊接收看〈巴別塔慶典〉MV花絮
    (上)https://youtu.be/EYTGYZw5Rg4
    (下)https://youtu.be/69Bwkzx0v6Y

    --

    🎬 太空人影展 https://qing.pros.is/TKRfes

    〈譯夢機〉https://youtu.be/pUW2Zwx1HNs
    〈回音收集員〉https://youtu.be/li05s2C5410
    〈巴別塔慶典〉https://youtu.be/iOs7Ykmhew4
    〈太空人〉https://youtu.be/kRxk9v0bsC0
    〈傷風〉……https://youtu.be/DDiVLYGwemU
    〈失憶鎮〉https://youtu.be/8QdllosLKN4
    〈太空〉https://youtu.be/LV7eT2_VwMw
    〈水仙花之死〉……https://youtu.be/R7iTUuvxIDU
    〈男孩莊周〉……https://youtu.be/hco_Oaltm2c
    〈太空船〉https://youtu.be/oa9U-6blsv0
    〈線的記憶〉https://youtu.be/SlHOREEN2Ac
    〈Outsider〉……https://youtu.be/GCI_v-qKjbw

    ……………………………

    Sᕵᗩᑢᘿᘻᗩᘉ《太空人》
    吳青峰首張專輯
    2019年9月6日 數位及實體同步發行

    👨‍🚀 吳青峰《太空人》全部連結
    https://linktr.ee/qingfeng

    ……………………………

    ▶ 吳青峰 IG:https://www.instagram.com/imqingfeng
    ▶ 吳青峰 FB:https://www.facebook.com/WuQingFeng
    ▶ 吳青峰 微博:https://www.weibo.com/u/1822796164
    🔔 訂閱吳青峰官方專屬頻道:http://bit.ly/qingyoutube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