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土壤圖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土壤圖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土壤圖例產品中有47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寫作過程比《#法式甜點學》還要艱困許多。或許如同誠實面對自我總是不容易,近距離寫自己的家鄉,遠比能夠保持客觀距離地觀察、分析他者來得困難。 今年五月交稿之後,我一直無法完成序和前言,直到最後被編輯催促時,仍然腦中一片空白,實在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最後依著編輯建議,從去年臨時在巴...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的網紅桃園市議員簡智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智翔的議會質詢-環保局(4/13)】 #大潭電廠微型感測器設置 為監測空氣品質與污染源,工業區周邊會加裝微型感測器,但依照地圖分佈來看,相較於觀音工業區週邊遍佈的感測器,2025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火力發電廠的大潭電廠周邊,設置量卻寥寥無幾,即使大潭電廠是使用天然氣發電,但燃燒甲烷依然會產生PM2...
土壤圖例 在 高雄美食/貪吃鬼熊熊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2:05:42
素食鍋,海鮮鍋,肉肉鍋,還有特別港澳風味的煲湯鍋自助區免費供應,外帶一鍋折20元。 —————𝓕𝓸𝓵𝓵𝓸𝔀 𝓶𝓮————— 屏東最美火鍋店新開幕,如果您超愛吃火鍋又喜歡美美的舒適用餐環境,那麼千萬要吃吃看內埔鄉這家馥余煲湯鍋,它的前身就是內埔火鍋很紅的加賀棧,現在重新裝潢2.0版本,提供給我們更寬廣...
土壤圖例 在 楊桃⭐️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20:08:26
🚜小男孩最愛的車車和飛機🚀 難得今天下課後比較有時間 可以完成這個蓋了好久的手腳印😆 我和楊桃一起菇狗了手腳印畫的圖案,他選了三個最喜歡的,再加上我們討論的額外元素和小插圖⋯ 整個超喜歡! 大方向的繪圖是媽媽幫忙完成 例如⋯車和飛機的外型 然後塗顏色跟其他小細節插圖 (如氣體、土壤、石頭⋯) 都是...
土壤圖例 在 Ivanka一朵雲☁️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6 11:53:44
恭喜得獎者 @dreamrunnerz_tanyafan ✨✨✨ #文末抽獎 關於這次Po文很重要🥲 希望如果是追蹤我很久的粉絲們 能用心看看這次推廣的議題🙂 其實我收到產品盒子時看到上面這句話 -[永遠別懷疑,一群用心執著的人,也能夠改變世界] 🥲有種莫名的悸動 環保議題大家時常在推廣♻️ ...
-
土壤圖例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4-13 17:00:31【智翔的議會質詢-環保局(4/13)】
#大潭電廠微型感測器設置
為監測空氣品質與污染源,工業區周邊會加裝微型感測器,但依照地圖分佈來看,相較於觀音工業區週邊遍佈的感測器,2025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火力發電廠的大潭電廠周邊,設置量卻寥寥無幾,即使大潭電廠是使用天然氣發電,但燃燒甲烷依然會產生PM2.5,難道大潭電廠周邊不需要做空氣品質監測嗎?
局長回答,目前微型感測器主要監測PM2.5(懸浮微粒)與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大潭電廠不會產出VOC,PM2.5產出量也不比燃煤機組,但智翔反駁,當未來發電量提升時,PM2.5的產出量一定與目前的狀況不同,環保局應該未雨綢繆。
況且大潭電廠目前監測PM2.5的設備在自己廠內,如果設備出問題,公部門即使有做連線,也無法及時得知污染的狀況,事後檢討難免又上演互踢皮球的戲碼。
因此智翔認為,環保局勢必要在電廠周圍設置自己的微型感測器,才能從另一方面得知空氣品質與污染源的現況,所以請環保局現在就開始研擬在大潭電廠周邊設置微型感測器的辦法。
#電動車火燒車救援廢水處理
前陣子桃園發生電動公車火燒車意外,無論以何種方式滅火,都會產出污染源,例如廢水流進溝渠,進而影響居民的問題。
而按照趨勢,台灣電動車數量是逐年上升,若一台電動車燒起來,撲滅鋰電池火勢的唯一辦法就是使用大量的水持續噴灑,按特斯拉滅火SOP需3000加侖的水(約13公噸水)。
若桃園市大力推廣綠能,也鼓勵機場的運輸車輛電氣化,那麼就應該及早做好功課,為將來著想,盡快來研擬電動車消防廢水的處理方式。
#噪音車聲音照相執法追蹤
持續追蹤噪音車科技執法的議題,今天智翔再次向環保局建議,採取深入鄰里的噪音熱點並架設更多偵測裝置來取締噪音車的方式。
由於目前的檢測器材,是採取移動式到路口監測,需要警察人力到現場守株待兔,因此有類似酒測臨檢的問題,噪音製造者可能從遠方得知,並提早迴避,環保局也表示,目前使用的器材桃園也才兩台,全國不過50台的數量。
所以智翔建議,如果換個方式,事先向地方里長搜集噪音熱點,並採用類似天羅地網監視錄影系統的作法,如果是大量採購也許有辦法向廠商來壓低價格,還請環保局再思考看看。
#桃園市成立化學檢驗處之必要性
延續昨天向衛生局提出的想法,也是智翔從上任第一個會期便曾提過的,由桃園市政府設立化學檢驗處,統一檢測所有在業務上涉及化學物質檢測的局處所負責的項目。
包括今天在議場中,聽到許多議員也有質詢到化學檢測相關的問題,例如龜山污水處理廠的水肥,在檢驗上就曠日費時,採樣加送外部單位化驗就要一個月,且其他局處同樣都有化學檢驗的需求,包括衛生局、農業局、環保局、水務局等,業務相當龐大。
所以桃園市應可整合資源,額外成立獨立檢驗單位,不僅可針對空氣污染、河川污染、土壤污染等進行採樣檢驗,也能加快檢驗速度,提升效率,也能省下許多送外部單位的費用。
雖今天局長稱要思考是否該為了一杯牛奶養一隻牛,但智翔認為比喻不對,以桃園市的牛奶來比喻,可能足夠養十頭牛了,且就是因為業務龐大,檢驗數量夠多,統整起來才有效益。
以上倡議,未來的總質詢智翔會繼續請教市長的想法。
#好桃器共享容器推廣追蹤
去年桃園市政府為推廣減少一次性餐具,推出好桃器方案,與十家業者合作,可租借容器餐具,並且可以A店借B店還,立意良善。
但隨著後續追蹤發現,合作店家現已剩五家,其中一家還歇業了,合作店家減少的原因為何? 是否環保局在推廣宣傳方面的力道不足? 今天由於時間問題無法完整質詢,希望會後環保局再提供相關資料。
而今天也聽到環保局稱今年會繼續推動,並與超商業者合作,那麼就拭目以待囉! -
土壤圖例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9-22 22:00:06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加州野火燒」vs.「奧斯卡新規」。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加州野火燒」獲得66.8%的票數。
加州野火這條新聞真的是最近美國各大媒體的頭版頭,美國加州從8月中雷擊引發火災後,就提前拉開了今年野火季的序幕,現在各個城市都被煙霧籠罩,整個很像沙塵暴一樣,非常誇張。這場大火真的超嚴重,不只加州發生森林大火,加州北部的奧勒岡州、更北的華盛頓州,也都有很慘烈的火勢,地圖上看起來可能覺得小小的沒什麼,但其實每塊區域都是幾千公頃在燒,現在整個美國西岸的沿海城市都變成橘紅色,有民眾說一覺醒來還以為自己在火星,真的跟電影裡的世界末日很像,我們也有網友留言說,煙霧甚至已經飄過國界跑去加拿大溫哥華,當地pm2.5已經紫爆了。根據外媒報導,這場延燒一個月的大火已經奪走至少26條人命,還有數十人下落不明,數千個民宅被毀,至少180萬公頃土地化為焦土,相當半個台灣的面積。奧勒岡州州長還說,當局正在為「大規模死亡事件」做準備。現在因為很多地方剛燒完或是還在燒,大家還不能進去,所以無法評估火災破壞程度,也還沒辦法確定傷亡數據。
很多人就問說其實美國西岸應該每年都在燒,但今年怎麼會那麼嚴重呢?原因就是氣候變遷!其實加州夏季本來就非常乾燥炎熱,8月16日當天加州南部沙漠地帶死亡谷國家公園(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一度測得攝氏54.4度的高溫,創下1913年以來全球最熱紀錄。這種乾熱天氣就會導致密集的雷暴現象,就是瘋狂閃電沒有下雨,加州8月中的時候,一週就發生上萬次閃電,是1980年代以來最密集的紀錄,那閃電就非常容易引發森林大火,另外氣候乾燥也導致森林裡的枯樹越來越多,就是非常棒的助燃物,因此高溫乾燥、閃電打下來再加上風一吹,很容易就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這次的大火除了天災還有人禍。像是南加州一場大火,起因竟然是一場「寶寶性別揭曉派對」,「寶寶性別揭曉派對」是近年在歐美非常流行的活動,通常懷孕第20週就可以透過產檢知道寶寶性別,那準爸媽會要求超音波掃描師不要當面告知是男是女,而是寫在紙上放入信封封好,再由準爸媽交給一兩個值得信賴的人,這個人開信封得知「謎底」後,在全程保密情況下,根據寶寶性別來籌辦派對。通常透過切蛋糕,展示蛋糕切面是粉紅色或藍色,來象徵懷了女兒或兒子,或者是拉開氣球,看看噴出來的是粉紅色或藍色碎紙花。然後這種派對就越玩越大,大家都想要跟別人不一樣,什麼煙火、煙霧手榴彈、爆破裝置樣樣來,先前也有鬧出人命過。然後這場發生在「聖伯納地諾」(San Bernardino)的火災,就是因為當地有一對夫婦5日舉辦這種派對,為了耍噱頭,使用一個煙火裝置,結果射出去之後,附近的野草迅速著火,這對夫婦狂奔到車上拿水瓶想滅火,結果當然沒用啊,只好趕緊報案,附近居民也被迫撤離。
不過這次山火其實也燒出了外界很多疑問,明明樹林裡這麼容易發生火災,到底為什麼大家還要跑去這種野火好發區蓋房子呢?其實最主要原因就是大城市房價真的太貴了,我們先前都住過加州嘛,像舊金山、洛杉磯這種地方,賣腎都住不起,州政府為了解決住的問題,就會施壓地方政府多蓋一些房子應付住房需求,否則拿不到州政府的補助,那未被開墾的山林野地就理所當然成了目標。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加州的「索諾馬郡」(Sonoma county),1964年的森林大火只燒毀了幾百間民宅,但2017年又發生了一場差不多面積的大火,就摧毀超過5000間房屋,顯示當地人口成長了很多。那在三年前的大火之後,當地官員受訪的時候就說,這種事情一定還會重演,因為站在政府立場,他們沒有權力去叫人民不要重建家園,主要有兩個考量,第一是財政:你不重建就會讓人口外移,沒有人就沒有稅收,對地方財政會是重大打擊,沒錢去支付義務教育、垃圾清運、警消部門的薪水,站在經濟的考量下,重建是復甦的唯一辦法。
很多人會說重建可以蓋好一點的房子!像是提升標準、用防火建材之類的啊!不過這就遇到第二點「情感上無法」。這些一夕間一無所有的屋主,勉強住在車上或半燒毀的房屋裡,只希望政府用「最快最便宜」的方式,幫他們重建家園,讓他們的生活盡快回到軌道上,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沒有地方官員會忍心說不,或是拿自己的烏紗帽開玩笑。另外還有一個是,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靠雙手重建家園這樣的觀念似乎變成一種「美國精神」,每次天災後官方就會喊話說:「我們的第一要務就是重建家園!」就好像不重建就等於「投降」,放棄了你的老百姓,放棄了你的選民。結果現在就是燒掉重建、重建又被燒掉這樣一直惡性循環下去。最後恐怕要靠保險公司拒保、讓房市崩潰,才能終結掉這個循環,但就是非常殘忍啦!
雖然氣候變遷的問題我們沒辦法馬上就解決,但至少可以把災害的損失降低,例如根本就不要把房子蓋在野火區,而已經存在的社區,也要靠政府幫忙遷出危險區域,才是目前最能夠治本的方法。大家也不要覺得加州大火跟我們沒關係喔,在台灣也是有很多人把房子蓋在順向坡、土壤液化區,這件事情也非常值得我們思考,人類與大自然爭地的代價,我們扛得起嗎?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幫我們在臉書按讚跟分享出去,或是在YouTube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想看更多的國內外新聞的話,也請您上YouTube搜尋寰宇新聞,我們下週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土壤圖例 在 XMEN330 身心靈學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5-29 00:30:23什慶是出神狀態?
出神狀態指的是意識的一種轉換,在這狀態之中時,人既沒有完全清醒,也沒有完全腫著。本質上,出神狀態就是在意識和潛竟識世界之間遊走。出神狀態有時被稱為 「發呆」,「跟精靈在一起,甚平是「做白日夢」。
意識改變狀態的五個層次
你可能會想,我需要進到多深入的出神狀態來進行內在工作?
但首先,重要的是要先瞭解五個出 神狀態的深度:
1級 -非常輕微的Trance
這個階段涉及對自己的內部運作吏加白我意識。例如『在短暫的Trance時刻裡,你可罷會雨加競 識到自己的思想,身體戚覺和情緒變化。那些練習正念冥想的人經常會經歷這樣輕微的出神狀態。
2級 -輕度的Trance
這個階段的特徵是像在夢中一般的竟識狀態。經歷輕度出神狀態的人可能會在白日夢或幻想中沉 溺。那些沉迷於看電視,閱讀書籍或開車卻不記得旅行的人,都經歷了這樣輕度的trance。
3級 -中度Trance
這個階段的特徵是有好像「處在白己世界裡」(in the zone)的威覺也稱為流動狀態。在這種意識 狀態下,通常會失去對周圍環境,時閒甚至白己身體的竟識廬知。
4級 -深度Trance
當我們陷入催眠和日常腫眠狀態時,就是處在此階段。坦種奇怪而短暫的竟識狀態就發生在我們 入睡之前,我們的竟識逐漸消退。通常會看到奇怪的視覺影做,古怪的故事在我們的腦海中浮 現,甚至經歷驃覺說觸覺的幻覺。
5級 -非常深度的Trance 這個階段的定義是完全失去意識,例如我們在無夢的深層睡眠或昏迷狀態下所經歷田。在上面列 出的所有狀態中,最適合我們進行身心靈調整工作的程度是1到4級。
利用出神狀態來進行內在工作
你可能想知道trance狀態如何幫助我們創造內在(psychospiritual) 層面上的改變。答案很簡單:進入出神狀態可幫助我們繞過會干擾深層轉變的批判性思維,並直接與無竟識的心理世界進行交流。
為什麼批判性思維會干擾我們的內在成長?
答案是理性腦旱非理性腦(或無章增心智) 的一種障礙而潛意識世界才是我們大部分疼痛、神經症狀和未解決的創傷被埋葬的地方。 自我(ego)的作用
本質上是保護我們不受廬知到的威晉侵優『但是自我防禦和頑固的特性卻會讀我 們難以探脫有毒性的舊角色,難以養成新習慣和釋前庫抑的痛苦。你可以將自我或理性視為永不 下崗的守衛士兵。我們的自我就做士兵一樣『擁有多種武器『將我們鎖定在某些角色和生活方式 中,這些角色和生活方式被認為是「安全的」。這些武器被稱為防禦撇制。常見的防禦機制包括 否認(denial),投射(projection),分離(splitting)和壓制(repression)o 唯一的問顆旱,白我所認為的「安全」,雖然為我們提供了表面上的舒適感,卻容易使我們無法 履行社會上可接受的公民能力「自我(ego),不瞭解的是,那些被掩埋,被避免蛻被拒絕的所有事物 並沒有因為躲藏而成功逃避,埋進我們內心的一切都會增長。就像種子一樣,我們所有的恐懼,創傷和痛苦都將在潛意識這肥沃的土壤中織續發芽,開花,長成某種駭人的龐然大物。
我們無法逃脫內心壓抑的一切。最終,深層的「怪物」將爆發到我們的表竟識中,並且將繼續作亂,直到 我們面對他們為止。 進入出神狀態可以讓自我(ego)暫時休兵,是一個能讓我們探索『擁抱和療癒自己的強大方法。
那心靈層面的工作呢?
在幾千年來「出神狀態」被廣泛用於靈性目的,例如與指導靈聯繫,尋求動 物盟友,與祖先交流以及與自己的靈魂交流。情況如何?已有許多解釋,詳細說明trance狀態如何「打開一扇鬥」,帶我們通往現實的另一面向。在此我不會探討各種各樣的理論,但是對我而言,最可信和最準確的理論是,我們的潛竟識與集體潛竟識是被豆廣闊的網絡聯繫在一起,這是 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提出。集體無意識(the Collection Unconscious),包含了所有生命所經歷的 能量藍圖。在集體無意識中,存在著被古代人稱為「神和女神」的原型。從我進入集體無蕙識的 薩滿經歷中,我所能證明的是,我們的靈魂生活在唁個原始空間之中。不管是什麼解釋,不可否 認的是,出神狀態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吏深的竟識狀態,甚平評歷會改變人生的神秘體驗。
土壤圖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寫作過程比《#法式甜點學》還要艱困許多。或許如同誠實面對自我總是不容易,近距離寫自己的家鄉,遠比能夠保持客觀距離地觀察、分析他者來得困難。
今年五月交稿之後,我一直無法完成序和前言,直到最後被編輯催促時,仍然腦中一片空白,實在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最後依著編輯建議,從去年臨時在巴黎家中找到一片口罩開始回憶起,然後才發現,過去這一年波瀾起伏、今晚睡下不知明日身在何處的經歷,確實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決定要寫作本書的心念下得很快,雖然寫得無比痛苦,但終於對過去十數年間困惑的與思索有所回應,最後還是要感謝那個堅持下來的自己。
以下和大家分享收錄在本書中的序(長文預警),如果這本書裡的職人故事、作品解析和相關思考與論述,能在茫茫人海中觸碰到幾個人,為未來的花開繁景種下種子,那所有的辛苦也算值得了。
*****
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回答「我是誰」
2020年出版《法式甜點學》的前夕,我在巴黎家中翻箱倒櫃找出一個口罩,當下便上網訂了四天後的機票回台灣。當時只想著新書宣傳完便要回到巴黎,卻沒想到世界轉眼間變了樣。我離境三天後,巴黎便宣布封城,此後一年,巴黎的朋友們在反覆的煎熬中適應新生活;我則仿若被邀請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無視全球的疫亂橫行,在這個我出生、成長,熟悉卻認識不深的島嶼進行探索之旅。
#因疫情而起的奇異旅程
由於甜點啟蒙地在巴黎,自己過去十年間在台灣的日子也少,除了本就認識的開業朋友外,我對本地的甜點業者、職人的認識大多來自網路與業界的口耳相傳。滯留台灣的這段期間中,我終於有機會拜訪那些一直列在名單上的店家、希望認識的朋友,也受邀參加了不少餐會。台灣職人們的熱情和靈活令人感動,餐飲界的活力與無框架更使人訝異。如果說在巴黎看到的作品,像是在一個已經構築華美的世界裡持續深入、為一個滿腹經綸的學者持續產出更精闢的見解而拜服,在台灣的所見,則像是造訪一片生機盎然的新天地,處處皆是怒放的奇花異草卻鮮為世界所知。
由於過去數年中,自己扮演的都是將法國的甜點、甜點師推廣給台灣市場的角色,但並未有機會深入了解本地市場,更不用提將台灣的(法式)甜點、甜點師介紹給台灣讀者,甚至國際讀者,我於是很快決定要將自己的經驗發展成系列採訪計畫。雖然明明還在《法式甜點學》新書宣傳期,卻幾乎沒有太多猶豫,立刻將自己在2019年許下「出完書一定要放一個大假,最好能去夏威夷發呆曬太陽」的願望拋在腦後。採訪計畫大致訂定後,我便決定要將其成書,不僅為自己的見聞留下紀錄,也藉著深入梳理台灣代表性職人們的養成及相關作品,在力所能及之處,深入思考身為「台灣甜點人」的意義。
接下來的日子,雖然隨時都像處在壓力鍋中一般,最後甚至幾乎將自己完全耗盡,收穫卻超乎想像地豐富。我每日一面留意法國的疫情消息,做好馬上要上飛機返法的準備,一面依照計畫聯繫受訪者,還透過他們熱心的引介,去了屏東、彰化、埔里探訪可可、芭樂、香草、茶葉等產地,雖然皆是來去匆匆,但已像是打開了神奇寶盒。僅是驚鴻一瞥,便為其中所藏之富而感嘆,每一顆寶石都是一個浩瀚的宇宙、一個涵納百川的汪洋。
#法式甜點中的台灣身分識別
在開始大部分的採訪前,我曾與一位自己極為敬重的出版界前輩有過一次深入且有趣的談話。當時我解釋自己希望寫的,不只是訪談集、人物誌,而是透過這些訪談,反映出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在面向世界、選擇究竟要製作何種風貌的甜點時,照見自己腳下稱為「台灣」的這塊土地,及身為「台灣甜點師」的看法。前輩的觀點畢竟實際,認為一般而言,台灣甜點師要在台灣製作法式甜點(或來自西方的果醬、巧克力等),自然會使用本地合適的食材,形成台灣風格的法式甜點更在情理之中。而我試圖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身分識別的角度過於刁鑽,也不會是本討好的作品。
真話總是不那麼美妙,對當時雄心勃勃的我來說,這番話確實有些苦澀,卻也難以反駁。2021年5月,台灣疫情出現破口,很快直升三級警戒,開啟了連續2個月以上的「自主性封城」,所有我在業界的朋友皆受到沉重的打擊,和法國在封城期間,甜點麵包業一枝獨秀,擁有穩定生意、甚至逆勢開店的案例完全不同。原因就是因為甜點、尤其是法式甜點,在台灣不僅是小眾,還是小眾中的小眾。既然不是必需品,生活不便時自然是第一個捨棄的對象;而法式甜點過於嬌貴,以致於外送、宅配風險皆高,即使死忠的顧客也難以一再承擔碰撞毀壞的失望。如果在華麗的外表和巨幅媒體聲量下,它其實是個如此邊緣的商品,我怎麼能不質疑,自己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是否真有意義?
不過,縱使心中懷著巨大的問號,我並未因此更改太多原來的訪談大綱,決定持續依照計畫進行訪問,待寫作時再一邊思考呈現方式。前輩認為,《法式甜點學》是在帶領讀者看懂、吃懂法式甜點,因此本書的任務,應該是帶領讀者看懂、吃懂「台灣甜點師做的法式甜點」。但對我而言,能夠懂得這一點,必得先回答如「#誰是台灣甜點師?」、「#為什麼要做法式甜點?」、 「#他們做的甜點真的是法式嗎?」等問題。而為了理解甜點師的作品,回答「為什麼他們選擇這麼做」,就需要碰觸到每一位職人獨特的創作哲學、生長記憶及自我定位。更進一步,在國際交流如此頻繁,品牌進軍國際也不新奇的今日,這些職人們也得回答:「#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法式甜點和其他國家的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甜點師和其他國家的甜點師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而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終極的質問,即「#我是誰?」
#我是誰_與_我的甜點是什麼樣的甜點
由於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得回法國、什麼時候能再有機會與受訪者們深入聊聊,每一次訪問我都抱著「錯過這次沒有下次」的心情,也因此,光是訪談大綱便動輒超過2,000字 。在訪綱中,我將希望探討的問題分成五個面向:養成經歷、創作哲學與品牌精神、台灣味與台灣身分識別、對本地市場的觀察、對未來產業樣貌及品牌發展的看法,其下再切出5至6個子題。雖然每一次約訪時,我都試圖先打預防針:「我只是習慣把問題寫得很細。」以減低受訪者們看到訪綱的衝擊,但沒有一次訪談不超過三小時,有幾次甚至分成兩、三次才結束,還不包括事後各種細節確認。令我感動的是,每一位受訪者都毫無二話、非常慷慨地把他們寶貴的時間留給我,和我侃侃而談自己養成經歷中那些難忘的故事,那些他人看來或許微不足道的細節,以及自己對「做甜點」、「成為甜點師」、「經營品牌」的信念。
整理訪談內容及寫作的過程異常痛苦,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那不只是一個「台灣再發現」的旅程,更是「自我再發現」的旅程。藉此機會,我回顧了過去十數年中,每次對外國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的種種思量、不知道該選哪一道菜代表台灣參加派對的苦惱,以及在每一個日常生活場景中猝不及防的尷尬片段。受訪者們用他們的生命經驗和作品告訴我,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而我們應該要為能夠說出「我們」感到驕傲。或許整個亞洲都喜歡蜜紅豆或紅豆沙,但我們曾經一起在暖和的冬至揮汗排隊吃一碗紅豆湯圓;就算日本有抹茶、中國有百年名欉,但我們皆曾和父母一同招待來訪的客人喝茶聊天談生意,也曾用兩根手指拎著半空的軟塑膠杯、嘴裡嚼著珍珠和椰果,走過那腦筋暈眩發脹、彷彿不會結束的夏日午後。
因為有這些生長記憶與生活經驗,所以我們的盤式甜點中能出現冬瓜茶、鳳李冰、麵茶;甜點中能有鹹蛋黃、肉鬆及芋泥。對生根萬華社區的主廚來說,將法式甜點做成「紅龜粿」的形象自然無比,而曾經留法的主廚以「黑森林」(Forêt-Noire)為基底,結合杏仁茶與櫻桃,創作出「白森林」也是信手捻來。在台灣餐廳工作的新加坡籍主廚端得出椪餅與清粥小菜,在新加坡餐廳工作的台灣主廚也能將台星兩地皆能欣賞的摩摩喳喳和綠豆蒜糖球上桌。我於是明白,重要的並非向別人解釋自己是A、不是B,而是接受自己既有A、又有B,但是和兩者都不一樣,所以能堂堂正正地當一個既不是A也不是B的「自己」。
#唯有知道自己是誰_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所以,究竟為什麼非得在「法式甜點」(或至少是「舶來的甜點」)中找自己、識別台灣身分?除了延續《法式甜點學中》提出「法式甜點是甜點界的官方語言」,也是「想站到世界舞台上的甜點師都要能流利使用,以訴說自己故事及思想哲學的語言」之論述,或許還因為,縱使「法式甜點」的內涵與定義還未在台灣有廣泛的認知,但以其為基礎的「西點」早已是台灣日常的一部份,也已碰撞出許多火花。想想傳統麵包西點店內的泡芙、焦糖布丁,它確確實實存在於常民生活中。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歐洲中世紀研究專家池上俊一在其著作《甜點裡的法國》中,以一整本書的篇幅論述法式甜點如何作為法國文化的精髓,成為影響世界的「文化霸權」重要武器;在台灣,從「中菜西吃」的風潮到「在fine-dining(精緻餐飲)中尋找台灣味」的討論,乃至餐飲界大量投入、直至獲得《米其林指南》的肯定,更逾數十年。飲食成為文化,以「軟實力」輸出早就不是新聞;飲食便是政治的一環,以飲食區分人我、定義身分實屬稀鬆平常。
「風土」(terroir)概念從法國葡萄酒區分產區發展至今,已超出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因素,當地人文與特殊技術皆含括在內。倘以近年來受到國際矚目的「台灣可可」為例,作為世界上少數有能力生產「bean to bar」、甚至「tree to bar」巧克力,並以此製作甜點的國家之一,「台灣的風土」將是我們和世界溝通的利器。再想想那些在國際賽事上拚搏的台灣職人們,若我們將目光更多聚焦在當下或未來,不僅需要向法式甜點及投身其中的甜點師們給予更多關注,也須了解身世來歷、梳理來龍去脈與各方觀點,才有機會迎向無限可能。唯有知道自己是誰,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我懷著這樣的信念完成本書,雖然有許多遺珠和力有未逮之處,但衷心感謝所有受訪者及以各種形式提供援助的朋友們。希望本書不僅回覆了前輩的擔憂,也回答了我旅歐十年間的困惑;不只回應了台灣數十年來的焦慮,也為我輩及後進的職人們提供了前進的線索。
*****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味道、風格、神髓,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
📌 實體書購書連結:
台灣 -
博客來 獨家限量簽名版:
https://tinyurl.com/296328zk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9sbuawew
TAAZE讀冊生活:
https://tinyurl.com/rjnvukzp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https://tinyurl.com/7vps9bn6
金石堂KingStone:
https://tinyurl.com/388vkmxj
momo購物網:
https://tinyurl.com/87tnmaca
香港 -
誠品香港 eslite@HK 已上架,可下載誠品人HK app 後搜尋:https://tinyurl.com/6scj9hc,或致電 +852-3419-6789 訂購
新馬 -
Citè Book Garden 城邦閱讀花園:
https://tinyurl.com/at644w5p
Popular Book Co (M) Sdn Bhd 大眾書局 也可代訂
📌 電子書購書連結:
9/13-9/26 博客來獨家:
https://tinyurl.com/u7fmwhxs
其他通路將在 9/26 後陸續上架
#yingspastryguide #yingc #台味甜蜜蜜
土壤圖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到了秋冬就會看到楓葉色、南瓜色、橘棕等色系
今年秋冬又多了土壤、樹木等大地元素
土色系單獨使用或許容易濁濁的顯髒
來看看如何運用層疊的方式
將楓葉、南瓜等色調輔佐土色系深邃化輪廓
以及如何調配眼、頰、唇的比例
打造秋冬知性的楓葉南瓜系妝容
⭐使用產品如下:(產品圖會在下篇貼文分享)
眼彩盤 #addictiontaiwan #narstw #rmktaiwan
腮紅 #rmktaiwan
眼線筆 #ettusaistw
修容 #patricktabeauty
打亮餅 #kaibeauty
睫毛膏 #chicchoctw
唇釉 #celvoketaiwan
上次也分享過紅棕系妝容
你們比較喜歡哪一款呢?
#秋冬彩妝 #楓葉南瓜系妝容 #許有湘 #shirleyhsumakeup
土壤圖例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淨山 成為山】
不知道自己這輩子是跟垃圾怎麼扯上關係的,但垃圾為生命帶來的莫大轉折,是再清楚不過的。
早已忘了是在什麼機緣下報名淨灘種子志工的培訓,在2014年附近的一兩年裡,為了抵抗在企業工作的乾枯感受,便做了各種當時可以在精神上澆水和施肥的事情,例如週五下班搭火車到台東、週日再搭跨夜火車回到台北,也例如參加淨灘志工培訓。
淨灘一年多之後,在臉書上看到一位環保團體的朋友募集隊友到印度淨山的貼文,心想從海濱撿到山巔,應該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習慣獨自旅行的我,竟然沒有太多猶豫就加入了這支成員高達10人的淨山團。
在印度北方的喜馬偕邦,我們如期拜訪當地環保組織「Waste Warriors」(垃圾戰士),換上他們提供的綠色T-shirt,沿著主要村莊和山徑撿拾人類留下的垃圾。適逢紀念甘地生日,印度放大假,據說假期之內有千人入山,我們來得正是時候。
戰士們各個目光炯炯。從一開始互相告誡「注意安全,撿路徑上的垃圾就好,山坡上的不要去撿。」但後來忍不住下切或攀爬緩坡,呼喚著附近的隊友:「幫我接住垃圾」、「那邊,樹枝下面還有寶特瓶」。旅遊指南裡說四小時就能抵達的Triund山屋,我們卻走了八小時,到達山頂時,已經接近日落時間。
領隊的Sanam語帶疲憊地說:「你們對垃圾太執著了。」
回到台灣這座年輕的島嶼,陸陸續續走入一些山域,2019年我又重新回到戰士之列,繼續與各種垃圾肉搏。
下山本來應該如釋重負,淨山的人反而負重如石。
第一次正式淨山的路線是加羅湖四季林道,我竊喜沿途垃圾並不多,11月沒雨沒風沒高溫,正是登山的好日子。垃圾戰士們正打歪著不務正業,一路拍照留念,直到我們進入人聲鼎沸的加羅湖畔。
至少有60頂帳篷的人共享這場秋日好景。晚來沒得選營地的我們,在邊陲地帶搭完帳篷之後,一行七人陸續進入與戰鬥狀態。
貼著加羅湖的輪廓走了幾圈,很快就把垃圾收服了。自然而然,我們轉戰外圍一點的地帶,在隱蔽處發現大量的衛生用品。台灣的山友習慣把衛生紙暱稱為「小白花」。總覺得這種可愛,無疑指涉著它的不可愛,此地無銀六百八十兩。
那日遍地開滿白花,有些含苞待放,有些恣肆盛放,花了一點時間克服心理障礙,我們便進入花叢作戰模式,撿出不少衛生紙、濕紙巾和衛生棉。
布農人邦卡兒曾說,在傳統文化中,打獵的成果是上天給的,獵人出門前從不張揚、也從不設定「這次要獵到多少動物」的目標,心中不帶任何盤算,就只是把自己交給山林、交給祖靈。
垃圾戰士也有點像這樣,淨山的成果是前人給的,我們把自己交給山林,從不預先設定要清運多少垃圾下山,心中不帶有任何盤算。基本款的寶特瓶、各式食物包裝袋、高山瓦斯、衛生紙,奇特款的男用內褲、開口哈哈笑的登山鞋、霰彈槍子彈、八成新的Outdoor Research手套⋯⋯我們統統都會撿起來。
淨山也無疑一場場精彩的路上觀察兼垃圾考古,我們會看到這個世代沒見過玻璃瓶,猜想那可能是日治時期留下來的,以前說不定裡面裝的是清酒;鏽蝕的食物罐頭或許是救國團時期留下的,塞在七卡山莊附近的草木裡,聽說那裡的垃圾量保證永續淨山的可能性,多到撿不完啊。
經常擔任淨山領隊的雲天大哥曾對我說,淨山就像警察巡邏一樣,「我們就是要撿給大家看,山友知道有人在淨山,代表有人在乎這件事情。」
收拾丟垃圾的破窗效應,在印度也是同理。那時確實沒人好意思在T-shirt正面印有「Waste Warriors」的人面前亂丟垃圾。有些人會問「你們在做什麼?」「你們是什麼組織?」,有些人一起幫忙撿垃圾,或者說聲「以後有機會我也想響應。」至少至少,遊客會客氣遞來手上的垃圾,然後說聲「謝謝」。
爬山人都知道熱量之於體能的重要,當熱量從糖果紙被取出,一個失神,裝盛卡路里的紙,就像樹間落下的桐花——失重,在空中多次並隨機旋轉,無聲降落在樹的腳跟上,降落在土壤之上,降落在松針鋪滿的植被上。淨山的人捨不得這份失落,於是拾起那不足一公克的輕,使之成為可以承擔之重,帶著它一起往低海拔位移。
我相信,若有人以鹽分、以油份、以糖份,以各種化學式測試山野的耐受能力,也必定是場無心之過。如果有人讓他們知道,那些對山和山裡的生命來說都太難以承受,他們可能會牢牢抓緊那鹽那油那糖,不讓它們輕易落地。
劉宸君在《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寫下,「在山上走久了就會知道,心裡的空間被打開,就會有更多的事物住進來,有時自己不小心走進自己內心裡面,整個人就會變成一座山。」
我的經驗也幾乎如此:山能入心。
即使山裡的垃圾令人感到憂傷,也只會令人更別無選擇地想要成為一座山。在年輕島嶼身上,造山運動還兀自進行著,隱喻著我們在推推擠擠之間,還能偷偷長大。淨山,向山學習、向山致敬,哪天我們也能摺曲成一座新高山。
(文:吳宜靜;繪圖:thejane BubbleJane in the Teahouse )
★ 線上閱讀全文:https://e-info.org.tw/node/232319
★ 每週環境副刊:https://e-info.org.tw/taxonomy/term/89/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