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土地融資成數央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土地融資成數央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土地融資成數央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土地融資成數央行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溫國信的價值投資園地,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中央銀行12月7日宣佈對不動產進行「選擇性信用管制」(內容如附圖),對購地興建銷售的建商及買方皆有新的規範。以往宣佈這麼重要的政策都是在央行理監事會議之後,這次選在召開理監事會議前突然宣佈,可說是震撼市場,消息一出的隔天除是各大新聞媒體頭條,營建指數更應聲重挫2.79%,隔日再下跌近1.5%,短期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PNN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

  • 土地融資成數央行 在 溫國信的價值投資園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16 12:34:38
    有 209 人按讚

    中央銀行12月7日宣佈對不動產進行「選擇性信用管制」(內容如附圖),對購地興建銷售的建商及買方皆有新的規範。以往宣佈這麼重要的政策都是在央行理監事會議之後,這次選在召開理監事會議前突然宣佈,可說是震撼市場,消息一出的隔天除是各大新聞媒體頭條,營建指數更應聲重挫2.79%,隔日再下跌近1.5%,短期影響可說是頗大。

    那麼各位投資人該如何解讀呢?

    我分為兩個部分說明,分別是「央行的政策目的」及「對建商的影響」:
    一、 「央行的政策目的」
    1. 保護及健全銀行發展
    整理央行新聞稿內容:
    (1)為促進金融穩定及健全銀行業務,防範銀行信用資源過度流向不動產貸款
    (2)銀行過度集中不動產授信,將影響信用資源配置,不利生產事業實質投資
    (3)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重接近歷史高點37.9%
    (4)部分案件有貸款成數偏高、貸款利率偏低,以及寬限期過長等現象;且購地貸款部分借款人利用銀行資金進行養地、囤房;餘屋貸款亦有授信條件過於寬鬆等現象。

    另根據金管會統計資料,國銀10月放款增加1,381億元,其中有1,100億元是不動產相關授信,顯示銀行確實授信業務長期集中在此,也因貸款利率低,造成房價飆漲的亂象。

    2. 嚇阻不正常的房價飆漲
    土地價格及房價應隨著經濟發展而上漲,這是必然,但如果上漲的速度及幅度是不正常的、甚至達到飆漲的程度,則會造成許多社會問題及民怨。例如「紅單轉讓」這種遊走法律邊緣的行為,或建商新建案完工都還沒賣出多少、舊案空屋率又高,但馬上又「以債養債」推出新案,這種高槓桿的操作模式,可能不是央行或相關主管機關所樂見。

    二、「對建商的影響」
    1. 對自然人買方來說,除非是要購置第3戶以上,不然沒影響;如果房價下跌,對首購族或想買第2戶的人有利,預期這些族群將是建商及銀行的主要爭取目標。

    2. 對建商的影響:
    (1)在「購地貸款」方面,因土地係蓋房子的必要元素,由原來沒有固定的限制,改為只能貸款6.5成,並保留1成動工款及須檢附具體興建計畫,可想而知,建商為購置土地來持續推案,必將多保留現金,可能採取降低現金股利發放率、向銀行融資或發行債券、現金增資等方式因應,也因要有具體興建計畫,新購置的土地可能也較難再長期去養地。

    (2)在「餘屋貸款」方面,因只能貸款5成,除了採取上述的方式籌募所需資金外,對現階段餘屋剩下較多、但原想「慢慢賣」的建商來說,可能思考加快出清速度,對新建案來說則偏向儘可能的完銷,這些都將反應在毛利率的下滑。

    由於許多讀者及朋友詢問,特別寫了這篇給大家,不管是投資或自己想買房,希望都對您有幫助。為了服務廣大的讀者朋友,考量每檔營建股都有各自的發展規劃或利基,將對華固(2548)、國揚(2505)、達麗(6177)、國建(2501)、總太(3056)、宏普(2536)、華友聯(1436)等進行分享(其中部分個股,僅分享在我的Dream Player: https://www.dreamplayer.tw/projects/intro/102/intro),或在Dream Player搜尋温國信,有需要的讀者朋友也歡迎多多參考、支持。

    ------------------------------

    #滾雪球 #成長股 #存股 #元大金 #價值投資 #轉機股
    溫老師台北場課程 109.12.27(日) 報名連結在這裡:
    https://goo.gl/4fXP9T
    ------------------------------

  • 土地融資成數央行 在 高嘉瑜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26 09:53:02
    有 3,506 人按讚

    【高房價現象
    國發會應統籌各部會盤點管制措施】
    https://youtu.be/wTeBApZ33Bw

    近來就高房價現象,嘉瑜接連質詢了財政部及央行,其實各部會都有認知到,高房價現象除了會使得少子女化更加惡化,也可能造成經濟落入惡性循環,所以政府必須要祭出管制措施,但問到要由哪個部會來出手時,各部會卻是互踢皮球,沒人敢開出第一槍。

    🔺️ 高房價現象各部會無動作,國發會應統籌因應策略

    國發會作為國家發展策略運籌的重要機關,理應統籌各部會針對高房價現象來討論因應對策,所以嘉瑜也就高房價議題對國發會龔主委提出質詢,希望國發會與各部會就如何抑制房價過熱、健全房市,說明各部會的做法是甚麼,但在質詢過程中,龔主委的答覆始終含糊不清,只說跨部會之間已經有在討論,仍有待觀察跟釐清房價高漲是全面性現象,或只是個別縣市的局部現象。

    根據房仲業者統計,今年第二季全台房價指數床下歷史新高,台中的房價漲了將近兩成,桃園、新竹、台南等地也都有房價飆漲的情形,甚至出現炒作預售屋紅單等等的狀況,目前的房市已逐漸逼近歷史高點,而各家銀行卻推出40年的貸款,讓年輕人在低利率時把錢投入房市,結果成為一輩子的房奴,國發會跟各部會對於打房卻遲遲沒有動作。

    🔺️ 管制措施多卻毫無動作,政府是否有打房決心?

    內政部:虛偽登錄炒作房價,應落實實價登錄2.0;推動實坪制
    財政部:課徵囤房稅或持有稅,或是將防務稅及地價稅整併成財產稅
    中央銀行:選擇性信用管制,例如限制土地、建築融資成數

    針對房價管制措施,嘉瑜向國發會盤點了上列部會,各部會有這麼多管制措施可以使用,但卻好像欠缺一個積極的主導者,打房從2016年講到現在,除了包租代管和社會住宅,卻沒看到各部會有其他動作,而龔主委備詢時連房價目前是已達高點,或是未來半年仍會持續飆漲,都無法給予明確答覆,那麼其他部會要如何做出相對的因應措施? 也無怪乎民眾會認為中央喊打房是喊假的。

    🔺️ 再不出手就晚了,請國發會盡速向國人說明高房價管制措施為何

    最近一波資金熱潮,無論是台商回流或是境外資金匯回,首當其衝的就是房地產市場,數千億元接續投入房市,而在政府不敢出手的情況下,房價只會越來越高,如果相關部會不再有所作為,等到房價飆升到歷史新高點時,政府才要出手管制,反而可能引起另一波反彈,或是造成經濟惡性循環。

    嘉瑜請國發會在一周內提交書面報告,針對我國房市未來的趨勢、各部會抑制房價的因應對策為何,向國人提出具體說明,讓國人有預期心理,在房價達到某個階段時,政府將會推出相對應的措施管制,以避免國人一窩蜂投入房市,結果買房者卻在房市泡沫化後變成房奴。

  • 土地融資成數央行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15 20:35:00
    有 5,618 人按讚

    「高房價是台灣年輕人永遠的痛,怎麼會害怕打房呢?」
     
    今天上午我到財政委員會,準備向央行總裁針對居住政策進行質詢。沒想到,當場聽到國民黨費鴻泰委員語帶不屑、否定央行的房價抑制措施,甚至還說,「年輕人非常害怕你們打房」。
     
    這樣的說法讓我非常困惑,高房價壓得年輕人喘不過氣,怎麼會「害怕」打房呢?
     
    台灣的房價所得比高居全球前十名,沈重的房價壓力讓許多年輕人不敢結婚、更不敢買房。
     
    前幾天,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教授針對高房價問題的金融措施投書媒體,文章中清楚說明:針對穩定房市的總體政策工具,包括降低『以非自住標的為主的投資客』,其第二或第三筆以上的房貸成數,為的就是從融資源頭管控,以抑制持有多戶者,讓年輕人能從中受益。
     
    實際上,除了讓年輕人受益,從整體經濟的環境來看,房價高漲所形成的金融循環高峰,和金融危機的出現往往有高度的重合。也就是說,高房價問題很可能會導致景氣衰退。
     
    陳副總裁的文章中也明確提到:「只要未來房價持續上漲的預期一旦確立,任何政策工具恐皆難以撼動其飆漲的趨勢。」
     
    但,費委員卻說,央行降低房貸成數,會導致首購族的權益受損。這是完全錯誤的說法,根本就是在牽拖年輕人,來為建商等持有多屋者護航!
     
    我在質詢時提醒央行,必須要及早展開相關政策,才能有效阻止房價漲勢。總裁回應表示,行政院已經召開多次跨部會的討論,將會隨時啟動,而財政部長也在前幾天提到,他贊成央行執行選擇性信用管制來因應。
     
    另外,在倡議囤房稅的過程中,常常出現「台灣沒有囤房餘屋的問題,所以囤房稅沒有用」的謬論。但,根據財政部最新的全國家戶總歸戶資料:「佔 7 %的多房家戶,持有了台灣 22 %的房子;而佔 62 %的一房家戶,卻只持有台灣 37 %的房子。」完全顯示了囤房問題的嚴重性。
     
    央行楊總裁也贊同我的說法,更進一步表示,囤房和餘屋數這幾年都持續攀升,絕對存在相關的問題。同時,他也在稍早提到,根據央行實證,如新加坡與香港,持有稅的相關措施,比信用管制更有效。
     
    副總裁也在文章中提到,稅制因為可直接對土地與不動產的交易以及持有實施,涵蓋面廣而且力道比較強,可以改善台灣建商因為持有餘屋的成本很低,持續囤房的問題!
     
    高房價的問題,是台灣年輕人永遠的痛,在相關政策的擬定上,我們已經落後太多年。
     
    我要呼籲執政黨,如果真的要正視問題,就必須從現在開始全力啟動,儘速通過囤房稅法案,讓買房不再是年輕人無法企及的夢想;我也要呼籲國民黨,別再為了利益向建商靠攏。
     
    過去十幾年的房價飆漲,跟中國國民黨執政時荒腔走板的作為密切相關,馬英九執政八年,更讓年輕人絕望的多次走上街頭。請支持居住正義的實踐,讓過去的教訓不再重演!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