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土地用途種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土地用途種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土地用途種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土地用途種類產品中有2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整改時代?】歷年政府十大縱容地產商壟斷行為 現時北京指需要整改香港發展商的「壟斷行為」,但「壟斷行為」的出現,與香港政府過往的房屋土地政策息息相關。那麼房屋土地政策會否來一場有意義的大改革?恐怕言之尚早。 現時政府放風的數個最新措施,非但不是劍指,甚至是鼓勵壟斷行為。這個弔詭之處,暫時被主流公...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史前史廳 這次由研究典藏組的 #葉長庚研究助理,為大家介紹臺灣史前史廳。 展覽說明: 臺灣早在史前時代就是各地族群來往頻繁之地。數千年來,臺灣逐漸經由移民與其交流,發展出多樣的史前文化,時間上涵蓋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及鐵器時代,延亙了至...

土地用途種類 在 MiRiRi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6 22:05:58

最近的工作是為一個校內資料館整理館藏,即是「幫手執嘢」。 把每件舊物的資料輸入電腦作紀錄,對我來講是一個舒適還有點好玩的工作,表面上我摸來摸去是在量度其尺寸,翻來覆去是為了尋找出產年份,實際上我是在作時空旅行-- 雖然在Facebook 上也能不時看到「舊時香港」的Post,但若有一件當時的物品...

土地用途種類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2-20 16:30:31

#關鍵圖表|紙錢用途大全:該如何燒到「祂」的心坎裡? 拜拜是台灣逢年過節、初一十五、敬神祭祖時的民俗文化,當然過年也少不了。當我們手持線香祭拜之後,接著便會焚燒紙錢。 但其實針對不同祭拜對象時,焚燒的紙錢種類會跟著有不同搭配。 金紙與銀紙是最常見的兩大類紙錢,金紙在紙錢上貼有金色的錫箔,而銀紙...

土地用途種類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2-02 12:36:32

自己屋企自己起。 在如今業權相等居住權的世代,難以想像尚有一個居住空間能跨越時間維度,保持著數代的人倫溫度與社區感情,一磚一瓦,都是居民落戶之初,對生活願景的切實想像。在如今磚頭價比黃金的年代,購買別人磚頭成了不少人畢生志業,但曾幾何時,香港的房屋發展的種類不止公私營,公務員合作社便是其一例子。 ...

  • 土地用途種類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30 00:10:01
    有 173 人按讚

    【整改時代?】歷年政府十大縱容地產商壟斷行為

    現時北京指需要整改香港發展商的「壟斷行為」,但「壟斷行為」的出現,與香港政府過往的房屋土地政策息息相關。那麼房屋土地政策會否來一場有意義的大改革?恐怕言之尚早。

    現時政府放風的數個最新措施,非但不是劍指,甚至是鼓勵壟斷行為。這個弔詭之處,暫時被主流公共論述所忽略。以下十個香港政府助長發展商壟斷的行為,是否亦需要一併「整改」?

    ◾助長發展商加速圈地

    多年來各種類型土地的發展管制,有維護城市景觀、保障生活質素與不同群體的權利,更有避免發展商全面壟斷土地資源的政策功能。但近日最新報導消息,傳出林鄭放風要大肆為發展商發展「起釘」,除放寬早已被發展商割據的濕地的發展地積比,亦打算向發展商視為「豬頭骨」的祖堂地開刀,鬆綁出售限制,預期發展商將能在新界加速囤地。

    今次全方位的發展鬆綁,亦劍指市區土儲。自2010年起林鄭將強拍條件由9成收購門檻放寬到8成,十年後,今日有放風林鄭政府將舊樓強拍條件再降至7成。強拍底線似乎容許「無限後退」,在法例上不斷合理化發展商壟斷式收樓行為,相信「田牲式」收樓手法會更加放肆,而舊樓小業主及租戶的議價空間卻退無可退。

    有趣的是,早前外投行的數據分析,在今次中央施壓下,估計恒基的地產謀財策略(農地王及私人市區收樓)將受最大影響。然而,今次放風的強拍放寬卻令市區舊樓最多土儲的恒基最受惠。政府跟發展商之間捆綁利益關係,在現時中央針對發展商壟斷行為下,更顯弔詭及複雜。

    ◾散播土地「荒」言

    由2002年「孫九招」起,政府將香港房屋政策「定性」為集中土地供應,減少公營房屋供應,將私人房屋供應交由市場決定,是其後樓價飆升的重要因素。歷經20年,政府房屋大方針卻不見有大改變,繼續盲目催谷覓地,甚至不斷提倡天價人工島開,只為「做大個餅」,卻不全面收回棕地、發展商土儲及潛在違規丁地等其他土地選項。只講土地供應的政策論調背後,正配合著發展商動員打手發功,聯手在公眾輿論上背書式輸入「土地荒」的幻象,最後發展商圈地囤地等壟斷行為卻以「公共利益」之名變得合情合理。

    林薪最近轉口風表示香港短期「搵夠地」,但劍指官僚「卡關」要加速審批,跟現時發展商指控回應香港房屋問題源自覓地到建屋速度「唔夠快」,明顯口徑一致,更顯政府貫徹親發展商的立場,不斷為發展商釋放土儲,助長由發展商主導香港土地供應。

    ◾「土地共享」度身訂做兼送基建

    作為政府近年重點推銷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本身已被詬病為發展商「度身訂做」。政府以提供基建為由,幫助發展商釋放其偏遠、或有客觀條件限制(如位於濕地旁)而不適合發展的土儲,而公眾因而額外獲得的單位,往往只佔整個發展小部分(*額外*樓面面積的六成作公營房屋用途),發展商甚至能申請將官地納入發展範圍,將計劃稱為「共享」,實在是一個搵笨的公關表演,最後只會助長發展商繼續壟斷香港規劃主導權。

    由發展商決定土地共享的選址,會否出現規劃錯配的社區?單從最新一宗共享申請中,恒基建議在林村杜山村鄉郊地區興建近40層高「公屋」,足見其潛在規劃災難。

    可能發展商政府觀望政府會否進一步放寬發展限制,亦正與政府討價還價中,過去兩年土地「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只接到三宗申請,就土地供應速度而言,又是另一種「搵笨」。而昨天有發展商接受文匯報專訪就表示,在土地供應方面發展商可扮演更積極角色,表示可以提供多個「公營房屋單位」,參與「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可能是發展商心目中應酬北京施壓的其中一個成績表,能否真的解決房屋問題或壟斷問題只是一個大問號。

    ◾傾向避開發展商土儲收地

    若政府真的動真格應付發展商壟斷及囤積行為,運用過去數十年在法院未嘗一敗的《收回土地條例》(土收)就最適合,將高度集中的業權復歸公有作公共用途,亦能夠增加租住公營房屋供應,舒緩基層居住困境。

    政府亦會在收地政策上處處配合發展商。近數年有無數案例顯示,政府會選擇性利用土收針對一般農民、非原居民村甚至小地主,如橫洲、馬屎埔等,而巧妙地被避開發展商土儲,例如屏山北的棕地發展選址,以維護發展商的「私人業權」。「土地共享先導計劃」亦容許政府利用土收收回選址內小業主的業權,為大業主的土地共享申請開路,位於林村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正屬此例,申請文件建議政府利用土收收回申請範圍內某些道路的業權,為發展項目興建接駁道路。

    單單看林鄭於2019年提出收回十組私人地興建公屋,兩年後現時只能夠收回三組地塊,另外有三組地塊因屬發展商而放棄收回。而宣布收回的三組地塊中,其中一組更是新鴻基地產無法獲得當中位置關鍵的「祖堂地」業權而未能發展,屬「豬頭骨」地,政府收地屬收拾殘局。而發展商和政府亦能分別在收取「壯士斷臂」及「果斷收地」的公關之效,但諸如此類選擇性收地的做法只是在助長發展商壟斷市場的行為。

    ◾助長囤地自肥兼送發展權

    過往新市鎮發展模式,主要是政府收回土地並重新規劃,部分土地再行公開拍賣,沙田新市鎮便是一例。而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卻開始加入「原址換地」等概念,(「加強版」的新市鎮發展模式),逐漸將規劃主導權拱手相讓予發展商-發展商可以保留土地的發展權,早年聞風而一湧囤地的發展商大有斬獲,亦能夠決定能在那個位置起樓。

    在新界東北發展公佈前,現任財政司陳茂波被涉嫌利益衝突,搶閘新界東北囤地,最後更逃過廉署起訴。連政府官員亦「其身不正」參與囤地等壟斷操作,怎能期望政府會大力遏止囤積堆奇?「加強版」新市鎮發展模式為發展商度身訂造,「獎勵」囤地行為,誰囤地囤得最多,誰就更能有能力壟斷市場。

    ◾批准無底線開則

    回歸早年的發水樓、屏風樓,到近年納米樓,卻是一直導致香港房屋「貴、細、擠、焗」的一大推手。往往政府給予發展商樓面面積的優惠豁免,放寬這些建築物法規時,卻縱容發展商鑽政策空子,可以「無底線」開則,賺盡每一呎,而政府一向少有適時作出管制,卻稱將問題交予市場決定及解決,造就一個個三尖八角的「怪則」單位。除了樓價貴生活成本高,連市民的居住空間也被收縮及改造。今日,上有夏寶龍聲稱要解決劏房問題,下有繼續造就恒基成為「納米地產王」,更顯政府無心解決香港房屋問題。

    ◾放任樓市縱火

    面對發展商囤樓囤地以及熱錢流入炒賣樓市,政府只講土地供應,將需求管理置於不顧,更故意忽視壓抑樓市炒賣的房稅政策改革,才是香港房屋問題「貴、細、擠」多年來一直未能妥善改善的關鍵。

    上年年頭大肆宣揚的一手樓空置稅,林鄭已經不敢再提,資產增值稅亦再不考慮。而早幾年政府為「應對」熱錢炒賣物業投資樓價飆升而推出的買家及特別印花稅(「辣招」),原來可以透過公司股權轉讓業權形式避開, 所以公眾不時驚訝某高官、富商或明星竟能夠「首置」買樓,才猛然醒覺這些「辣招」實質上只係用來「做下樣」,向公眾顯示已經「做咗嘢」,實質上繼續「馬照跑、舞照跳、樓照炒」。

    ◾卸膊公營房屋予私人參建

    除了政府每年公營房屋供應長期不足外,現時林鄭自稱「重建置業階梯」一大措施首置樓,更是政府將公營房屋供應責任交予私人參建的「卸膊」發展模式。在首置樓的官方定義上卻一直彈出彈入,一時形容為「公」,一時又「私」,變相可以「捽數」,成為林鄭公私營「七三比例」達標的最大「公因數」,根本地影響原作公營房屋(公屋/居屋)的潛在土地供應數目。

    當政府推銷土地共享計劃的前身「以公私合營釋放發展商農地土儲」時,強調需要在地皮提供公營房屋,但沒有明言是是哪一種(公屋/居屋),時至今日,公營房屋部分成為了「公營房屋/首置樓」。首置樓「名公實私」,作為私人發展商作出「社會貢獻」的一大賣點,讓夾心階層可以首置「可負擔」的單位,但定價上所價不菲,舉例說最新由長實發展的安達臣首置樓,定價已不考慮申請者負擔能力,而是重新與市價掛鈎,往往比居屋更加昂貴,這正是政府卸膊公營房屋的必然後果。

    從「公營房屋」定義的變樣,明顯見到政府房屋供應政策放軟手腳,鬆章於發展商。如日後首置樓恆常化為公營房屋供應的話,將延續香港房屋供應由私人發展商主導的命運。

    ◾讓地產利益滲入城規會

    董建華時期,首次委任過半數有發展商背景的人進入城規會,將城規會審批土地發展的把關角色,慢慢被日益摻雜的發展商利益弱化。現時單靠城規會本身利益申報機制以及避席做法,已經未足夠釋取公眾對於官商勾結的質疑,例如現時城規會 「鄉郊及新市鎮規劃小組委員會會議」,已有五個委員有發展商背景,公眾對於城規會能否發揮公正審議發展申請的觀感已經大打折扣。

    ◾增加發展商土儲的「活化」政策

    除了慣常賣地強拍舊樓,近年的活化工廈政策亦給予發展商增加土儲的機會。由初時2010年的整幢工廠改建優惠、2018年第二輪工廈重建免補地價,再到近日的工廠改契標準補地價,除了很有可能為發展商日後農地改契補地價標準化試水溫外,一連串加快重建工廠措施,據傳媒報導亦助長發展商過往十年囤積甚至炒賣工廠單位,直接導致工廠區的呎價急升。

    所謂「活化」,不止助長發展商的壟斷行為由土地房屋重建,延伸至平民工廠區,在加快重建同時,卻少有安置及補償小租戶的措施,租戶愈搬愈遠/細。單是靠虛有其表的劏房租管,根本不足以解決香港中低層生活工作空間日漸收縮的問題。

    ◾小結

    回顧過往十多年政府縱容史,縱使近日中央點名發展商壟斷行為,然而,最新一份施政報告,香港政府很有可能進行土地發展鬆綁大手術,短期內繼續甚至加劇這場壟斷遊戲。而未來這個利益纏繞的聯盟究竟會不會被清算/替代?或是中央施壓只是「雷聲大雨點小」?長遠仍需繼續觀望香港土地利益版圖變動、未來中央施政方針以及下一任政府班底之間如何互動。

    -
    研究有價 月捐撐起土地研究工作: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 土地用途種類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1 23:59:45
    有 157 人按讚

    【城規「新秩序」?】林鄭要精簡城規程序 是要精簡什麼? #肢解城市規劃 #8月專研

    近日林鄭一反過往「香港缺地論」,指「香港有足夠的土地,但(發展)速度要加快」,以「程序繁複」的理由,開始將土地問題的矛頭轉戰「壓縮城規發展程序」。有大量近年已開始/即將落實就建築物高度限制、園景及綠化上蓋面積、樓宇間距及樓宇後移等精簡審批的措施,亦有各種地產界、建制政黨及智庫提出更激進建議,包括修改城規條例、《收回土地條例》、《道路工程條例》,甚至揚言「簡化」公眾參與程序、「改革」補地價制度等,近日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更提議大規模放寬濕地緩衝區周邊的高度限制,向既有城規制度進行大手術,以期加快土地發展。

    以上精簡流程的討論,流於實際的技術操作討論,艱澀難明,所以目前民間缺乏面向公眾的說明,使大家無法掌握相關技術改動,究竟正將香港城市規劃帶往何方。是次 #肢解城市規劃 專題特意邀請了幾位富有參與規劃程序的前線專業人士,透過深入小組探討各項精簡措施的關鍵課題,深入淺出解讀以上精簡城規措施對土地發展的成效、含義與潛在影響。

    ▌現行城規流程簡明透視

    要掌握精簡措施的關鍵,需要先知道現時一個土地發展項目,由白紙一張到取得新地契,直至完成樓宇興建整個發展流程,究竟需要經過多少部門、法規及程序。

    簡單來說,一般住宅發展申請主要涉及三個審批部門:規劃署、屋宇署及地政總署。

    一、由規劃署支援的城規會根據《城市規劃條例》審議發展申請的各種內容,當中會有公眾表述及聽證會表達意見。

    二、地政總署會負責就該發展項目,製訂/修訂一份用以發展管制的地契條款合約,有需要修訂地契條款就要計算出補地價的金額,樓盤發售前,須獲得地政署同意地契條款已經完成的「滿意紙」(Certificate of Compliance)。

    過程中亦會因應不同情況牽涉不同部門 (例如運輸署、環保署等) 的參與,包括在城規會審議及批出許可條件或者在製訂地契條款時徵詢部門與局方的(技術)意見。

    三、建築圖則的審批就會由屋宇署作部門協調,主要檢視圖則是否符合規劃申請時的訂下的要求,與及有否符合《建築物條例》標準,及後會獲批建築圖則 (或叫「開工紙」),工程便可以正式動工,最後工程完成滿足《建築物條例》要求,項目取得「入伙紙」屋宇署的角色就大致完成。

    現在不少審批程序,例如高度限制、園景設計等,規劃署、屋宇署和地政總署之間被認為「疊床架屋」,且準則不一,故此政府先透過「簡化」尤其地政總署參與在內的「重覆審批」,從而加快土地供應。

    可是,即將出爐的精簡修訂建議,卻不止是關乎城規流程的重覆審批,亦透過修例或放寬發展限制,聲稱能達到加快土地供應的效果,但這個聲稱的目的真的能夠達到嗎?

    ▌精簡程序 是否重疊 有否加快?

    一個發展項目主要涉及三個審批部門,過往被批評部門審批角色重疊。現時精簡規劃程序有意刪走地政總署參與在內的審批角色,為求加快審批效率。

    以建築物高度限制為例,以往一直以法定規劃圖則和地契兩方面規管,精簡安排後除了特別情況,建築物高限制不會出現在新訂立或修訂的地契內。

    有建築業界覺得是項精簡某程度上合理,因為有時地契上的高度限制,有時來自舊的規劃圖則,規劃方面而言,分區規劃大綱圖不斷修改,不必又再重新找地政修改地契,只要規劃署把關就可以了。有規劃師甚至會提出地契中「建築物高度限制」本身多餘,因本身已有總樓面面積和地積比等規劃工具控制建築物的體積。可見,以上業界人士普遍認為目前的精簡程序措施是嘗試應對處理規劃申請時職能重疊的「官僚化」問題。

    問題是,透過精簡審批這個少少的程序,是否能加快整個房屋發展的過程?

    有業界人士質疑,現時地政審批地契條款的程序,會多大程度影響房屋工程的進度。因為地契其實只是政府與發展商之間的一紙合約,不會令工程不乎合法規要求,似乎不太會影響工程進度。發展商只要在最後階段賣樓前滿足地契的要求就足夠,簡單刪去幾個條款,會有多大程序影響整個工程時間表?結論是,到目前一刻的精簡城規流程措施,對加快建屋過程有多大幫助,仍然是個大問號。

    過往亦有就地政層面的「加快」嘗試,效果亦是一個大問號。以發展商極為關注的補地價問題為例,政府早於2014年推出的「補地價仲裁先導計劃」,嘗試加快處理農地改劃為住宅用地的地契修訂申請,但直到2021年的6月,地政總署回應立法會質詢時,卻沒有備存實際處理申請個案時間的整體統計數據,並解釋指「每宗申請的時間取決於該個案的複雜程度及所牽涉的問題」。就此,似乎政府都無法評估「加速」措施前後的成效。

    ▌審批程序以外的建屋能力限制

    現時精簡規劃程序的措施,似乎就不能簡單地加快整體房屋供應,因為建屋步伐其實更多是受制於其他大環境因素,而非地契上的幾條條款。根據業界人士的觀察所得,舉例說現時公營房屋供應的速度更多跟工程部門的負荷能力有關。

    過往公屋工程進度緩慢,其實不是全然是覓地問題,更多是覓地後卻無人可跟進工程。據業內人士稱,由於很多「靚地皮」已被政府賣地予私人發展商起豪宅或商廈等,剩下可供建公屋的地皮若不是「盲搶地」得來,就是先天條件不佳,需要平整土地。而負責平整土地的土木工程拓展署,內部有今年工程量的清單,若超出今年工程量的話,就會排後一年再處理,結果房屋署不是沒有土地建屋,而是有了土地,卻等了一整年才得以開展工程。

    業界人士推測工程部門長期欠缺人手,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政府大型基建過多,當然這亦包括公眾所理解的「大白象工程」。如果將政府工程部門的人手吸引到明日大嶼等大型基建,似乎亦會令到整個工程界別的人手短缺,倒過頭來拖慢房屋供應,猶如搵石頭砸自己隻腳。

    以上的例子顯示,現在政府「發展速度太慢」的定調似乎忽略了規劃程序之外的其他決定性因素,單單強調精簡加快城規程序,或者無助改善現時房屋供應不足的問題。

    ▌犧牲質素的「精簡」趨勢?

    政府除了推行現時一系列的精簡措施外,不斷加快審批整個發展流程亦成為各個部門內部的首要任務。此時需要思考,這個「谷催加速」趨勢會對政府部門對於城市發展的把關及引導角色帶來什麼的負面影響?會否削弱本身監管下應有的質素?我們的城市景觀及生活質素,會否因而下降?

    以園境規劃程序為例,過往一個發展項目的「園景設計總圖」(Landscape Master Plan)分別交由規劃署及地政署審批。2019年發展局發佈聯合作業備考第3號(Joint Practice Note No. 3),提出精簡園境的規劃申請程序,將規劃申請中園境設計一般交由規劃署作為主要審批,並交由屋宇署審批綠化覆蓋率(Site Coverage of Greenery)。

    有園境建築業界觀察所得,過往規劃署及地政署的審批準則不一情況時有出現,亦有批評政府部門審批發展項目的園境設計十分主觀。上至發展項目的通風、園藝移樹、園境美化以及開放空間的佈置,下至會追問項目中種植一顆樹的品種類型,當中不時涉及主觀的判斷。相應地,這亦反映出部門會仔細監管園境的具體設計。若將審批準則統一,精簡成「點心紙式」的硬性要求,會不會使發展商出現「湊數交貨」的情況?

    對於現時政府「總加速」的綱領下,除了精簡規劃程序,有部門因審批不透明屢次被官媒狙擊拖慢土地供應,而政府部門內部亦被要求加快工作效率,否則將輕易「中槍」,成為現時「鬥官僚」的目標。有業界亦表示公營房屋項目的園境設計也需要配合加快,我們必須小心,會否因而犧牲園境設計時應有的全面質量。

    有園境業界人士有聽聞,政府部門為求加快公營房屋供應(或需要彌補因土木工程署工程吸納量不足而導致的延誤),現時在制定某些公營房屋的園境圖則時,往往鼓勵採用「直線型」的模組化(modular)設計,嫌其他風格(包括曲線型)的設計興建速度慢,而這些曲線型設計對於整體景觀很多時有助益作用,甚或乎是個別地盤的實際需要。

    透過犧牲因地制宜的園境規劃考量,而所換來的「精簡」成效,卻只是加快數天的制定工作,省時很少。這樣只會製造出更多倒模型公屋屋邨,而屋苑社區亦欠缺特色及變化,在地住戶的生活質素相信隨之而會被「精簡」。

    ▌公開補地價計算的雙面刃

    發展商開發項目時,必須經歷修訂地契上的限制條款/改變土地用途等申請,因而須向政府就修訂前後的土地價值進行補地價,有發展商指這太浪費時間了。

    現在開始有媒體吹風,政府正考慮列明「補地價」不同細項的計算方法,作為精簡城規流程的一個辦法。然而,「補地價」牽涉公帑收入,公眾利益影響極大,所以政府需要謹慎的補地價計算程序,避免公帑損失或招致官商勾結嫌疑,花這些時間站在公眾利益立場看似是必須的。

    但現時,發展商正積極撼動這個多年來的安排。有不少發展商指很難預計政府會提出的補地價水平(業界一般理解是扣除所有成本後,政府會預留發展預期收益的20%給發展商以訂出補地價的金額,大型項目補地價金額可動輒上百億),所以以當發展商察覺到某些時期有條件接近的地皮的補地價金額便宜時,就會出現一窩蜂為數個不同項目申請補地價的情況。

    因此有業界認為,對發展商而言,補地價計算準則更透明,發展商理論上有機會更主動向政府申請補地價。但同時,正如前面所述,「補地價」牽涉公帑收入,公眾利益影響極大,如果被地產商得知補地價的計算準則,亦可以預期發展商會針對每個細項數字向政府「拗數」,若然發生,這將必然拖慢發展程序,有發展商甚至會有理據,就政府開出的補地價及其安排司法覆核(相對於補地價的天價金額,司法覆核的律師費用可說是九牛一毛,若然覆核成功一次半次,發展商已經「賺到有突」,增加了發展商挑起法律挑戰的誘因),引起更長時間的爭拗,所謂「精簡」程序能夠加快發展的期望落空,欲速不達。

    而無論是對政府還是地產商,補地價問題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前者是關乎龐大的土地收益,後者是巨大的土地利潤,若然挑起補地價的紛爭,這爭拗將沒完沒了,除了公帑有機會蒙上損失,更要命的是,發展商看似很關心的發展速度,很可能會被拋諸腦後。

    ▌最壞的還未到臨

    最後,精簡發展管制督導小組現在正考慮推出最具爭議亦係土地利益核心﹕涉及總樓面面積以及補地價方法的精簡措施。連同一系列政府官員以及建制團體,針對濕地緩衝區大幅度放寬的發展管制,以及城規程序的民主參與部分。精簡發展管制小組的動態,即將成為新界北及明日大嶼等大型發展計劃以外,直接改變本地土地發展玩法,具相當技術性,同時亦最具爭議性的城市議程之一。

    --
    8月專研系列 #肢解城市規劃 全集:https://liber-research.com/steamlining_planning/

    💪 研究自主 月捐撐起最新專研系列: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Podcast:https://liber-research.com/podcast/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 土地用途種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0:48:56
    有 209 人按讚

    最近的工作是為一個校內資料館整理館藏,即是「幫手執嘢」。

    把每件舊物的資料輸入電腦作紀錄,對我來講是一個舒適還有點好玩的工作,表面上我摸來摸去是在量度其尺寸,翻來覆去是為了尋找出產年份,實際上我是在作時空旅行-- 雖然在Facebook 上也能不時看到「舊時香港」的Post,但若有一件當時的物品拿在手上,回到過去的感覺會更加強烈呢。

    這設計學科的資料館,收集了從50年代到00年代的書刊雜誌,還有些不同種類的包裝盒,如火柴盒和月餅罐。十幾款中港台20 世紀中段出版的華文雜誌,美術、攝影、電影、政治等等週刊月刊,圖文並茂,對香港歷史有興趣的話,每本書都足夠消磨大半天。當年的草根階層,大概都難以接觸到這些書刊,這一代的我們就有福啦。

    50年代書籍,有些拿起時會不停掉下紙屑,翻開時可能整本解體,要很小心呵護著看。也有些書身仍然壯健,那些製作成本應該比較高,看起來不是通俗的讀物。再看,原來70年代書刊的排版美感、印刷效果和釘裝技術已和今日差不多,不少是完全看不出有四、五十年歴史。

    記錄時,常要換算中華民國的年份,但我總記不起要轉為西歷是需要減個幾多年,總要上網去「解碼」。感覺上還沒有「國際標準書號ISBN」的書 (即1976年之前出版) 更值得珍惜,好像如果大家都丟掉了它,它就彷彿並未存在過世上似的?因為當中有些可能從未被作紀錄呀。

    有些書名開宗明義是關於香港文化研究,由作者口講給你聽這時代那方面如何如何;我覺得更有趣的是看一些普通的街道或人物照片、當時人寫的生活逸事和雜談,去感受一下當年的社會氣氛。

    工廠興旺的時期是怎樣的?讀到一篇12歲小女孩借來鄰居14歲姐姐的身份證去工廠求職的短篇小說,覺得「童工」的年代很遙遠,在工廠返工也是-- 自我踏入社會工作開始,返工廠已等於返「廉租寫字樓」,工廠如有貨可出,多數是作為中轉站的貨倉;又有很多Jumbo size 單位變身成「板間單位」(像我之前的Band房),總之很少真的作工業製造用途。現在,冇錢時到地下或一樓的「工廠飯堂」開飯 (都要$40 - 50 一個餐嗚嗚),有錢就到樓上的隱世靚Cafe去Hea一個下午了。

    很喜歡看到不同年代的樓盤廣告,痴線㗎50年代十幾萬一個全新交通方便住得下一家人的市區單位!還有當時賣樓盤的告白跟賣香煙的告白差不多,都是標榜「價廉物美」,原來做廣告的如此老實過。看著廣告之中電話號碼,隨年月出現格式改變、數字增加,就想到香港在短短幾十年間,真的多了很多很多人、變得很擠。

    旅發局指南、市政局 (以及相對歷史很短的區域市政局) 年報、外國攝影師拍攝的相集、娛樂雜誌,加加埋埋,可拼湊出那個我未經歷過的年代的生活面貌。看到市政局的洋紫荊花型Logo,全港分為十一區的地圖-- 沒錯填海是實在地把土地改變了一點點,但改變最大的,還是人們怎麼「看」這片土地。又讀到一些外藉官員所撰寫的工作報告,人,也變了很多。

    說到娛樂雜誌,今日看舊時的依然其娛樂姓,即使是已經過期50年-- 由邵氏初代的影星看起,到「後來的」司祺妹,咪咪妹,音音妹 (最近仍有戲上,要支持!),全盛期都是女神級。再看看邵氏有過甚麼「第三類電影」,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

    不變的,竟然是穿白波鞋的潮流,由白飯魚到Mcqueen 也好,白波鞋總是中外永恆的經典呀。

  • 土地用途種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3-24 10:36:21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史前史廳


      這次由研究典藏組的 #葉長庚研究助理,為大家介紹臺灣史前史廳。

    展覽說明:
      臺灣早在史前時代就是各地族群來往頻繁之地。數千年來,臺灣逐漸經由移民與其交流,發展出多樣的史前文化,時間上涵蓋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及鐵器時代,延亙了至少一萬五千年。他們的故事構成了臺灣史前史的內容。本展示廳包含八個展示主題,以臺灣出現最早的人類與文化開始,到距今約四百年前,臺灣進入歷史時期為止。

    臺灣史前的序幕:
      本單元一開始簡要描述臺灣史前文化具有多元發展的特色,然後以冰河時期為背景,說明最早進入臺灣的人群曾在這個土地上發展出的史前文化。本展示室以「左鎮人」與「長濱文化」為起點,帶領觀眾走進臺灣史前的世界。

    臺灣史前人的生活:
      本單元以介紹臺灣史前人類的生業方式為主軸,以「古台北湖」為設定的背景。內容包含開啟臺灣新石器時代的「大坌坑文化」,繼之而起的「細繩紋陶文化」,還有「圓山文化」人及「芝山岩文化」,以他們在古台北湖畔的生活方式,介紹臺灣史前人在採集、捕魚、狩獵及農業等生業活動的樣貌。

    臺灣史前陶器: 
      陶器是新石器時代人類普遍使用的日用品,不論是日常生活、祭祀或是陪葬,陶器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單元以陶器為主角,以臺灣中南部為設定的背景。內容包含介紹臺灣史前陶器的類型、功能、特性、製作技術、文化特徵、藝術風格等,也說明陶器在臺灣考古研究上的普遍性及重要性。

    臺灣史前人與海洋:
      海洋對臺灣史前人類而言是充滿食物的寶庫,也是通行無阻的道路。本單元以海洋為主角,以恆春半島為設定的背景,從臺灣史前人的角度出發,介紹他們對海洋的各種利用,包括取自海洋的食物、工具及裝飾品等,還有史前人潛水、航海以及海洋貿易的證據。這些都顯示出他們對海洋資源的高度利用,超越了一般人的刻板印象。

    卑南遺址的卑南文化:
      「卑南遺址」是國定遺址之一,極為豐富精美的史前遺物至今仍保存在遺址地面下。本單元以「卑南文化」為主角,以「卑南遺址」為設定的背景。從卑南遺址的搶救發掘出發,介紹遺址上卑南文化的聚落、建築、墓葬(石板棺)以及式樣繁多製作精美的玉器及陶器,展現一個令人讚嘆的史前文化,原來史前時代的東臺灣竟是如此豐富。

    巨石與祭祀:
      東海岸的「麒麟文化」是臺灣唯一以「巨石」為特色的史前文化。本單元以「巨石」為主角,以東海岸為背景,主要介紹「巨石」的類型、分布的地點、可能的淵源、還有「巨石」究竟有什麼用途的謎團。除此之外,本單元也以「長光遺址」為背景,介紹史前人的祭祀活動,從遺留的祭品中發現史前人祭祀的各種祈求。

    臺灣史前石器與玉器:
      從生活中的工具到陪葬的飾品,石器與玉器陪伴著史前人類的一生。本單元以石器與玉器為主角,整體性的介紹臺灣史前石玉器,包括石玉器的種類、功能、選用的石材、製作的技術、社會文化意義等有關史前石器的知識,也介紹考古學家推測史前時代臺灣玉器貿易網路的可能性。

    鐵器時代的臺灣:
      鐵器等金屬器物流行於史前的臺灣,象徵臺灣邁入了一個新時代。本單元介紹臺灣鐵器時代的種種,包括這個時代在使用器物及社會文化轉變上的特徵,主要內容為臺灣各地鐵器時代的介紹,以及他們可能與近代原住民可能的關係。本單元述說新時代、新技術與新工具為臺灣史前時代帶來的轉變,在此追尋史前與歷史的交會。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土地用途種類 在 まとめまとめ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6-21 09:28:05

    【まとめのまとめ】
    チャンネル登録はこちら
    https://goo.gl/QN6ioA

    1)日本人は生の馬肉を食べる

    日本人が生の魚を刺身として
    食べるのはよく知られているが、

    卵や一部の肉に関しても
    生食の習慣があることは、

    外国人にとってはにわかに
    信じがたいことだ。

    ましてや、馬刺しとは何ぞや?
    常食しているわけではないにせよ、

    驚きを隠せない。

    2)日本語には4種もの表記
    文字がある

    ひらがな、カタカナ、漢字、
    ローマ字と4種類もの文字を
    使い分ける日本語。

    欧米のアルファベットにせよ、

    中国の漢字にせよ、

    外国ではひとつの言語に1
    種類の文字しか使わない
    ことがほとんどだから、

    日本語学習者は読み書きで
    かなり泣くことになる。

    3)派手な音を出して麺類をすする

    「食べるときに音を出す
     ことがおいしさを増す」

    などという価値観は、

    世界でもそう見られまい。

    音を立てて食べるなんて
    マナー違反の極みだ。

    そばでもうどんでもラーメンでも、

    あんな派手な音を立てて
    すする日本人の感覚は、

    かなり特殊と言わざるを得ない。

    4)自動販売機で売っている
    のはジュースだけではない

    自動販売機の設置数がこれだけ多く、

    故障も盗難もほぼ発生しない
    日本はそれだけで驚きに値する。

    しかし、自動販売機で売って
    いるのがジュースだけではなく、

    アツアツのコーヒーやスープ、

    果てはビールやたばこまでとは!

    5)日本の誇る富士山、

    実は活火山である

    いつ噴火するかもわからない
    山の周囲にこれだけの街が
    開けていることが不思議だ。

    6)無数の外来語、
    自由自在に略語や造語に変身する

    日本語に含まれる外来語の
    数は相当なものだが、

    さらにビックリするのは、

    外来の単語をオリジナルの
    まま取り入れるのではなく、

    自由自在にデフォルメする
    クリエイティビティだ。

    「パソコン」は
    「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ー」
    のことだし、

    「リモコン」は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ー」
    のことだ。



    続き

    7)年間1500回の地震大国である

    日本では1年に
    1500回もの地震が観測さ
    れるという。

    ゆえに、日本人はちょっとや
    そっとの揺れではビクともしない。

    あの落ち着き払った様子は、

    外国人には驚異だ。

    8)「礼金」の存在意義は
    誰にもわからない?

    日本では新居に引っ越す際、

    大家に

    「礼金」というものを
    支払わ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敷金」はまだその目的や
    用途が理解できるのだが、

    「礼金」は何のために存在するのか?
    日本人にとっても受け入れ
    がたいのか、

    最近では減ってきているようだが。

    9)無料のポケット
    ティッシュがじゃんじゃんもらえる

    タダでもらえるなら
    消費者としてはこんなにいい
    ことはないが、

    広告効果を狙う企業側には、

    人件費などのコストも
    少なくないだろう。

    テレビや新聞に広告を打つのと比べ、

    リーチや効果はどれほどの
    ものなのか?

    10)温水洗浄便座は“神”だ

    水回りに関する日本人の
    こだわりと探求心と技術は、

    誰もが認める世界の頂点だろう。

    世界中のトップスターも、

    来日時に温水洗浄便座の
    魅力にハマって即ご購入、

    ということが少なくないそうだ。



    馬刺しうまいのになぁ



    >欧米のアルファベットにせよ、

    中国の漢字にせよ、

    外国ではひとつの言語に1
    種類の文字しか使わない
    ことがほとんどだから、

    日本語学習者は読み書きで
    かなり泣くことになる。

    文字の種類は多いけど、

    文法が大らかだから大した事ないよ

    むしろ名詞の性別で冠詞が
    変わる言語の方が糞面倒

    >いつ噴火するかも
    わからない山の周囲に
    これだけの街が開けている
    ことが不思議だ。

    今更そんな事言われてもなwwww

    国土の3/4が山地だぞ?



    鳥刺しスレでは、生で食べる
    のが悪い、

    自己責任ってレス沢山ついてたが、

    だーれも卵については書い
    てなかったし、

    まぁ自分の中の常識の
    中でしか語れんわな。

    確実に外人からは卵を生で
    食べるとか頭おかしいと言われる。

    結局は厳格な管理体制が
    生食に関しては決め手なんでしょう。



    最近は茹でたり焼き固めた
    卵を外食で見るのが稀になったな、

    生か半熟ばかり



    マジか。

    とは言え、常温保存だろうし
    結構水っぽそうだな(笑)

    生ってご飯にかける以外で
    どうやって食べんの?



    半熟ってことだろう



    子供の頃、風邪引くと
    「栄養取んなさい」って
    生卵に醤油垂らしたのを
    お袋に飲まされてたわ

    あとはすき焼きとか
    カレーライスとか月見そば
    うどんとかじゃね?



    和食は沢山あるよねー。

    卵は完全食言われてるし、

    1日45個食べても良い
    みたいに聞いたことあるわ。

    さっきのレスは多分海外での
    外食のことを言ってると
    思ったんだけど、

    カルボナーラも温泉卵だろうし、

    あまり思い浮かばない。



    土地柄地震ないんで震度3で
    ビビりますが



    会話ならまだともかく

    ほんと、書き言葉、
    文字に関しては大変だと思うわw

    お察し、しますw



    英語だって綴覚えなきゃ駄目でしょ



    英語なんてわずか数十
    文字しかないものの
    組み合わせパターンだけじゃん



    チップ文化だって一部の
    国だけなんだからお互い様だ



    単語さえ覚えりゃ会話は
    ある程度通じるが読み書きは
    日本人でも割りと大変だわな



    馬刺し初めて食った時の
    衝撃たらあんた

    ‥‥なんじゃこの旨さは



    台湾人て麺すすらないの?



    すすらない。

    昔彼女が臺灣人だったから
    リサーチした。

    俺が麺をすすっているのは
    ちょっと嫌だけどまあいいか。

    くらいだったみたい。

    日本統治時代の爺さん
    婆さんたちは啜るかわからんが。



    仕事で台湾行ったら現地の
    奴ら結構啜ってた



    ティッシュ配りって
    日本だけだったの!?



    いいかげん家でも靴
    脱がないってもうやめた
    ほうがいいよ。



    最近はヨーロッパでも
    アメリカでも靴脱ぐ家が増えてるよ



    「食べるときに音を出す
     ことがおいしさを増す」

    拗らせた昭和のオッサンが
    言ってるだけじゃね?

    普通に汚ならしいしやめて
    欲しいと思ってる人の方が多いと思う



    蕎麦は思いっきりすする事で
    蕎麦とツユの香りを楽しむ
    ことができる

    ラーメンはすする事で
    スープをより多く麺に絡める
    ことができる

    何も音を出すことが目的ではない



    空気と一緒にすする事で
    香りが立つから嘘ではない。

    海外でもコーヒーのブレンダー、

    ワインのテイスター、

    レストランのシェフとか
    すすって香りを確かめるよ。

    海外でも一部の専門職の人は
    すすった方が風味を高度に
    理解できるのを知ってる。

    テレビでやってたが、

    南米のコーヒーの
    ブレンダーは上手にすする
    技術を他人に絶対教えず、

    息子にだけ教えて仕事を世襲してた。



    の言うとおり、香り立つのも
    そうだし、

    空気と触れる事で味もよくなる

    (ものもある)

    また、空気を含ませながら
    食べる事で熱いものを食べ
    やすくする効果もある。



    クッチャラーの事言って
    んじゃ無いの?

    啜る事に嫌悪感を感じる
    日本人はいないから



    いっぱいいるだろ特に女は

    汁が飛んで

    (るように思えて)

    気持ち悪い

    小汚ないオッサンとかがやっ
    てると余計に不快感ある



    いや、その理屈はわかる

    わかるんだが、ラーメンを
    啜って食べている人は

    果たして繊細な香りの違いを
    楽しもうとして啜ってるのかっていう

    もちろん中にはそういう人も
    いるのかも知れんが…

    大半の奴は

    「ガハハ!ラーメンちゅうのはな、

     こうやって食うのが通なんや!

     お上品にスカしとんちゃうで
     ワレどつくど!」

    と拗らせてるだけじゃね?ってことな



    すする事で麺が口内を刺激し
    ラーメン食ってる雰囲気を味わえる

    味も実際いいと思うがね



    馬刺し本当美味いわ赤身も霜降りも



    ネットで世界の裏側まで
    見れる時代にカルチャー
    ショックなんてそうそう
    無いと思うけど



    礼金はまだわからなくもない

    更新料が一番わかわからない

    なんの費用だよあれ



    不動産屋の定期収入



    アルファベットは大文字と
    小文字の2種類あるだろ



    4種の文字を使うこと以外
    中国とほとんど同じだけど……



    外国で生卵食わないのは
    サルモネラ菌汚染されているから。

    海外旅行した際気を付けよう。

    自動販売機が発達している
    のは治安が良いから。

    外国で路上に自動
    販売機出しっぱなしにしたら

    たちまち壊されて金はとられ
    商品は持っていかれる。

    夜間は店内にしまうところが
    ほとんど。



    あちらさんにも
    タルタルステーキがあるやろ

    あと、たばこの自販機は
    アメリカでも見かけたで



    魚の刺身も昔は気持ち悪い!野蛮!!
    言われてたんやで

    しかし今や



    室内で靴を脱ぐのも日本の常識、

    欧米の非常識



    外国だって靴脱ぐだろ。

    さもなきゃスリッパなんて
    存在しないw



    外国だって虫とか食うじゃん



    魚や肉を生で食べられるのは
    日本が昔から食材の鮮度
    管理に長けてたからだな

    築地に行った外国人は
    市場から腐敗臭がしないことに驚く

    海外の魚市場は無茶苦茶臭い。

    焼かないで食べたら腹壊す



    馬鹿丸出しですわw

    肉を本当に生で食べるように
    なったのは、

    せいぜいここ50年の話。

    江戸時代の江戸前寿司は、

    煮たり焼いたり、生肉でも
    酢とか塩でしめてたんだよw



    馬刺しはフランスとかで
    普通に食されており

    イギリスから輸出してると聞いた

    原型のまま食うのではなく
    加工してるかも知らんが



    この前アメリアいったらラーメンやで

    外人がすげーおと立てて食ってたから

    3)派手な音を出して麺類をすする

    これはまちがってんじゃん



    そういや母国語なのに
    筆記体が読めないのが増え
    てるらしいな



    ウチの職場にドイツ人が居るけど、

    会議中に地震があった時

    誰も気にもせず

    「あー揺れてるね、それは
     置いといてこの件だけど」

    と何事もなく会議が続いてる
    のに驚愕してた。

    ちなみに震度3だった



    馬刺しなんて食ったことねえぞ?

    あれは刺身っぽいものを
    内陸で食いたくて編み出した
    ものらしいが

    そういや昔は

    「フランス人はエスカルゴ
     食べるのが普通」

    って思ってたなあ

    あれはあっちでも珍味・
    ゲテモノ寄りとか小耳に



    シリコンバレーの餅屋や
    日本人やってるラーメン屋は
    いつも行列できてる

    なんで和菓子メーカーとか
    進出しないのだろうか不思議

    すげー売れるぞ



    麺をすするのは江戸の人が
    セッカチで食うのが
    速かったからな気がする。

    何年か前、金沢の
    ラーメン屋に入ったら白人が
    5人ぐらいいてラーメン食っ
    てたんだよ。

    で、注文して、ラーメンが
    来て、食って帰ろうとしたら
    まだ白人は食ってた。

    いくらなんでも食うのが遅すぎるわ。



    せっかちというより、

    提供時の温度が高いんだよ

    日本では汁物は熱々で提供
    するのが普通でしょ?

    西洋とかでは平べったい皿に
    注いで温い状態で提供する

    向こうの考えでは、飲み
    やすい温度で提供するのが
    ベストって事だが

    日本では湯気とともに香りが
    立ち上るから熱々がベストと考えてる

    熱々だから食べる時も空気と
    一緒に啜って冷ましつつ
    香りを含んだ湯気も吸い込むんだ



    麺を啜るって行為は本来
    江戸の下町限定文化だったものを

    今は日本文化として
    当たり前のように言ってるだけだし

    日本文化化に伴って変な
    理由付けしてるだけだからな

    かの発掘あるある
    大辞典なんかで啜った方が
    美味しいとかやってさ



    テレビの

  • 土地用途種類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4-10-31 14:16:06

    141031大直買屋 力行新城 仁愛社區
    影片網址→http://youtu.be/e3z96DzcbuM

    建案名稱─力行新城-仁愛社區;建設公司─太平洋建設
    使用分區─住3;主要用途─住家用;種類─軍宅
    格局─3房/2廳/2衛
    售價─2880萬;單價─57.2萬/坪
    房屋權狀─50.33坪
    主建物─26.03坪……↓

    附屬建物─4.41坪
    公設─19.89坪/40%(含車位)
    基地面積─1663.75坪;土地持分─10.15坪
    座向─坐東北朝西南
    邊間─否;採光─2面
    管理費─房+車1040元/月
    所在樓層─5樓;總樓層─地上9樓/地下2層
    構造─RC,鋼筋混凝土;外飾建材─方塊磚
    總戶數─156戶;單層戶數─2戶;電梯─1部
    管理員─停車場守衛亭,全天候;瓦斯─天然
    建物完工日期─87年/5月/25日;屋齡─16.5年

    車位說明
    公設車位,坡道平面,B1-A23號

    生活機能
    學區─大直國小、北安國中
    公園─社區公園
    市場─頂好、大直市場
    商圈─北安、實踐商圈
    交通─捷運大直站

    特色說明
    離塵不離城、2採光!
    大直低總價三房產品,鳥語花香、樹景圍繞!

    台灣房屋大直特許加盟店─群智不動產有限公司
    陳泰源─0986-289-679;證號─(99)148643;
    經紀人─廖來萬;證號─(91)00464

    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80927239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