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團體諮商歷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團體諮商歷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團體諮商歷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團體諮商歷程產品中有10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賴惠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東京奧運昨天順利落幕,狂賀我們台灣選手在這次創下獎牌數最好成績,2金4銀6銅! 無論是舉重女神碾壓眾好手奪金、多了很多日本楊太太的排灣柔道男神、麟洋配聖筊、湯包打敗射箭機器人、小戴與好友廝殺&破紀錄拿下銀牌、國民金孫小林同學與世界球王纏鬥、莊智淵「怕周球」的一個人武林再到齊心的團戰、羽球一哥小天奮力...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人性越界.犯罪心理解剖書:首部監所心理教師視角,逼近犯罪行為的起心動念」介紹 訪問作者:陳建安 內容簡介: 人性若是邪惡,犯罪還需要解釋? 善惡的界線真的有那麼容易跨越嗎? 僅憑外顯行為,就能將人歸類為好人或壞人嗎? 情殺、隨機殺人、分屍、家暴、性侵、 縱火、毒...

團體諮商歷程 在 木的Mood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5:25:02

#木的DJtime #高敏感有哪些特徵 會不會有許多時候,外界的訊息總是特別容易影響你的心情,常常有著「他的眼神是不是在說我做得不好?」、「他流眼淚了我也覺得好難過」等心中的聲音,而別人的情緒反應也常常影響了你的心情,然而這些種種明明與你無關... Elaine N. Aron博士在他的研究中指...

團體諮商歷程 在 咩小妤 | Miemiefish ?手寫|正能量|咩式婚禮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1-19 00:42:46

人生中難得又難忘的經驗(文超長😂 - 這是一張日常到不行的日常照 但今天是很特別的一天, 所以雖然低潮還是想把此時的心情記錄下來。 . 今天我參加了諮商所第二階段的面試。 . . 這是個有點小荒謬的故事,起因就是我太ㄎㄧㄤ . 約莫在九月底的某一天睡前, 我突然想起半年前有萌生想繼續進修諮商所的念頭...

團體諮商歷程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1 12:17:09

對某些人來說,痛只能夠用沉默來表達。 To some people, the only way to express their pain is through silence. 最美的安排 (Collateral Beauty), 2016​ #解憂電影院  No.338 讀者來信,節錄如下...

  • 團體諮商歷程 在 賴惠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09 20:00:07
    有 83 人按讚

    東京奧運昨天順利落幕,狂賀我們台灣選手在這次創下獎牌數最好成績,2金4銀6銅!
    無論是舉重女神碾壓眾好手奪金、多了很多日本楊太太的排灣柔道男神、麟洋配聖筊、湯包打敗射箭機器人、小戴與好友廝殺&破紀錄拿下銀牌、國民金孫小林同學與世界球王纏鬥、莊智淵「怕周球」的一個人武林再到齊心的團戰、羽球一哥小天奮力、網球一哥盧彥勳拼戰退役、菜市場凱的完美落地等精彩畫面(實在太多只能列舉一些,所有精彩都記得),東京奧運絕對是日後大家津津樂道的最棒回憶之一。
    再次謝謝你們,68位代表我們台灣的選手們!

    而本屆奧運焦點,其中一個是,美國體操天后西蒙‧拜爾斯因心理因素退賽。一個運動員如果身體受傷,大家會覺得治療是理所當然,退賽也是必須的,那心裡受傷呢?肉眼雖然看不見,但身體會知道。這次拜爾斯毅然決然在奧運退出團體賽與幾乎所有個人項目(最後出賽平衡木項目拿到銅牌),是因為她出現Yips,突然、無法解釋的技能喪失症狀,在進行高難度動作時大腦與身體肌肉短暫脫節、失衡,無法順利完成動作,很容易受傷。拜爾斯說感覺肩膀扛著全世界的重量,最後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勇敢退賽。

    同樣是東京奧運,點燃聖火台的火炬手大阪直美在五月退出法國網球公開賽,並承認打從2018年美網決賽擊敗小威廉斯後就受憂鬱症所苦。比賽當時她20歲,全場觀眾幾乎一面倒支持小威破紀錄,最終贏的是大阪,全場噓她,驚嚇的大坂為贏球道歉。理應得到喝采的榮耀時刻,沒有掌聲,這是無比巨大的創傷。

    拉回台灣,超過250萬訂閱數的Youtuber阿滴在七月發佈一支影片,分享自己過去一年罹患憂鬱症的心路歷程。教育部統計,2012年-2018年各級學校的自殺自傷通報數大幅增加,衛福部也統計,2019年30歲以下年輕人服用抗憂鬱藥物的人數破16萬。惠員想著,承認自己的軟弱脆弱,勇敢說出來,其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說出來後我們應該要有足夠的資源撐住這個求助的人,不用酸言酸語也不用批評,只要傾聽與陪伴。我們應該支持願意說出來的人,並用教育讓大家習以為常,心理會生病,就跟身體會生病一樣。而生了病,我們就看醫生或找諮商師聊聊吧,理所當然做點什麼,讓自己能被陪伴能被幫助。
    #農業民生立委
    #勇於說出自己脆弱是了不起的事

    照片使用自ELLE TAIWAN網站

  • 團體諮商歷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3 11:48:05
    有 87 人按讚

    【收養:當孩子入家之後】收養期待:你願意收養多大的小孩?

    和準收養人聊天時,談話中,一定不會少的話題是:「你願意收養多大的小孩?」
    收養不是「挑小孩」,而是在兒童最佳利益的前提下,考量收出養雙方的意願,進行收出養資料的媒合

    「你願意收養多大的小孩呢?」
    這個問題需要考量些什麼?

    有些人喜歡小小孩,越小越好,越小越能慢慢培養感情,這是很多人希望收養小小孩的原因
    我們家就是這種,圍爸喵爸又學心理諮商的,我們都重視與孩子建立依附關係的關鍵期
    所以,當初我們在收養年齡期待上,最早只接受「0~6個月」
    社工就問啦,那7個月可以嗎?10個可以嗎?
    我們在過程中,也不斷問自己,「如果放寬一點,是不是更快能媒親成功?」「我們真的可以接受嗎?為什麼可以?為什麼不行?我們選擇背後的理由是什麼?」「是什麼讓我們動搖?」
    我們也期待那個,剛開始「可能因為小孩子無法睡過夜」,而感到的失眠困擾
    我們期待有機會體驗異性戀夫妻都會體會到的歷程
    但後來,肉肉五個月入家,就已經睡過夜了XD
    反而是一歲多的時候,肉肉有幾次半夜醒來,哭或是討抱,真的就讓我們很擔心

    有些人喜歡大小孩,大小孩不是真的有多大,因為台灣人很多人不願意收養大一點的小孩,很多出養到國外了。因此,3歲以上的小孩,通常接受出養媒合成功的機率就會下降(哭哭

    在收養團體課程的時候,圍爸聽到其他家庭願意收養大小孩時,才突然在省思,為什麼我有「收養小小孩」的執念,就和大部分的台灣人一樣?
    圍爸和喵爸也討論,是不是之後,第二個孩子可以考慮收養大小孩?
    直接進來一個和肉肉一樣大,或只是小一點點的手足?(但手足競爭會很厲害)

    後來了解,有些人在收養時,會考慮自己的工作屬性,或伴侶能夠彼此搭配與合作的狀況
    是否允許兩個人輪流,或是一方晚上的睡眠品質不太好?
    有些人就決定不要經過0-2歲這一段時間,孩子幾乎無時無刻黏著的時刻

    我總是佩服這些收養2-4歲孩子的家長,因為他們在這個嘗試「分化」與「獨立」的重要階段,接住了這群孩子
    孩子從這時候,開始學習「認識自己」、發展更能夠「做自己」

    收養大一點的小孩,比較大的挑戰是
    通常這些孩子之前在0-2歲時,不一定有穩定的照顧者
    之前未能媒合成功,有時候會是因為孩子有些不易照顧的氣質、或是特殊身份,或一些發展上的困難
    加上,二三歲的孩子,已經能理解「收養」是怎麼一回事了
    清楚地知道,自己要離開暫時的家
    準備進入一個長期穩定的家
    但因為在前面這一段記憶模糊,有時影響又深遠的時光,孩子未形成「穩定的家」的感受
    常常會問媽媽/爸爸:「你還會不會離開我?你真的不會離開我嗎?你會不會再把我丟掉?真的不會把我丟掉嗎?」
    甚至會過了,好久好久,過了幾個月,過了幾年,甚至大班了,上小學了,真的才有一天願意喊收養家長一聲「爸爸、爹地、爸比」、「媽媽、媽咪」
    這段時間,對於收養家長來說,可能有點難熬
    也不難想像孩子真的喊出「爸」或「媽」的這一樣,會是如何的喜悅
    就算喊出了「爸/爹/媽」了,可能也每日一問「爸爸你愛我嗎?」「媽咪你愛我嗎?」
    不斷確認自己不會再被遺棄
    或是問「我會不會再換一個媽媽?」「會不會過一段時間,我要到下一個家了,我真的可以一直住這裡嗎?」

    這一個又一個的反應
    都在反應大小孩們,「出生時期的創傷」,常在一生都會懷疑「自己是否適合存在這個世界上」、「我真的值得被愛嗎」
    而我們作為收養家長的,就是孩子最好的療癒者,用行動向孩子證明「當然,你是這世界上美好的存在」、「我真的很愛你,你當然是值得被愛的」

    #同志收養家庭 #生養平權 #收養家庭 #入家 #收養期待

    照片取自鏡週刊收養專題

  • 團體諮商歷程 在 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27 23:37:38
    有 66 人按讚

    [線上桌遊實戰應用班 報名預告]

    久違的組合:瓜瓜和哇哈決定一起開課,拆解我們如何把過往的遊戲教學、團體帶領經驗,切換頻道到線上桌遊平台,同時又把線上學到的遊戲玩法,動手做成遊戲套組,跟家人在居家防疫時同玩

    匯集我們倆過去8年的教學經驗,萃取出四個主題單元,有教學和企業授課引導案例、有線上桌遊帶領指南、有桌遊創作工具包,希望能做到立刻學、立刻用,在疫情的危機中看見教學的轉機、也用遊戲能量、陪伴彼此共度

    課程明天 6/28(一)晚上7:00開放報名,有興趣的夥伴可以再下方留言,屆時會發送報名資料給您

    課程時間:7/3(六)- 7/4(日)

    第一堂:人際中的責任與界線
    第二堂:邏輯表達與積極溝通
    第三堂:生涯歷程的挑戰與轉機
    第四堂:合作協力與需求覺察

    報名費用:單堂800元,四堂全報優惠3000元

    -- 課程簡介 --

    『有效有趣的線上桌遊實戰應用』

    由線上、線下授課超過500場的國際認證桌遊講師劉力君(南瓜妹)、諮商心理師王雅涵(WAHA)主講

    精選四大主題,十套可即刻運用的線上桌遊,拆解並示範如何結合跨領域教學、扣連經驗探索、團隊建立、自我肯定等核心議題

    本課程透過案例解析,講解如何導入桌遊活化課堂氛圍,打破線上課程的空間框架,將體驗互動、遊戲創作、融入教學活動中,提升您授課時的參與動能、賦予學員成就感與內省力

  • 團體諮商歷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1-02 15:30:14

    本集主題:「人性越界.犯罪心理解剖書:首部監所心理教師視角,逼近犯罪行為的起心動念」介紹
           
    訪問作者:陳建安
        
    內容簡介:
    人性若是邪惡,犯罪還需要解釋?
    善惡的界線真的有那麼容易跨越嗎?
    僅憑外顯行為,就能將人歸類為好人或壞人嗎?
    情殺、隨機殺人、分屍、家暴、性侵、
    縱火、毒癮、黑吃黑、酒駕、神棍……
    是衝動、僥倖心態、精神失常,還是理性預謀?
    走進時間收集器──監獄,一窺被禁錮的慾望和眼睛
       
      本書深入解讀臺灣近年來重大刑案,包含隨機殺人、殺童、恐怖情人、性侵、縱火、青少年毒品成癮等社會問題,深入剖析其心理痕跡,揭開犯罪者的精神狀況、異常人格、成長背景以及犯罪促發動機與監禁心理歷程。
       
      本書不是以刀光劍影、血腥殺戮的犯罪情節,來滿足我們對違法者的變態圖像,而是作者富有獨特而細膩的社會心理對話,以及逼近圍牆內受刑人生命的日常流淌。
       
      ✦你想知道捷運無差別殺人犯──鄭捷的犯罪動機嗎?
      ✦所謂的正常人和犯罪者之間,距離沒你想的遠,而且存在更多共通點?
      ✦惡魔真的存在?道德感低落的人就會犯罪?犯罪也會有功能嗎?
      ✦入監也是要花錢的?被關也算是一種「孝順」?監所的會客室都能看到什麼樣的故事?
      ✦身為另一種狀態存在的人,死囚會想家嗎?死囚症候群是什麼?
       
      我們常常會驚訝於一個好人,怎麼會做出壞人的事。
       
      臺灣近年發生的重大矚目刑案,從北捷案、北投文化國小割喉案、小燈泡事件、臺大宅王情殺案、多起家暴弒親案與殺妻兒案、分屍案,以及因債務糾紛潛入女友家中勒斃母女二人案等震驚社會案件,這類犯案者一反過往,多為單純、沒前科者,有些還是一路表現優秀的年輕人所為。 
       
    作者簡介:陳建安
      大三開始便出入監所至今二十年以上,本身生命經驗就是非典型。接觸過少年、成年到死刑犯,一直覺得跟監獄受刑人談話,比起跟學生聊還容易的大學老師。
       
      學歷:
      英國羅浮堡大學 (Loughborough University)社會科學系心理學博士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法學碩士
       
      現任職於: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監事
      法務部矯正署宜蘭監獄毒品防制計畫督導
       
      經歷: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系主任
      法務部矯正署台北看守所戒毒班團體輔導授課教師
      法務部矯正署台北看守所極刑犯個輔老師
       
      專長與研究興趣:
      犯罪心理學
      矯正心理學
      犯罪學
      社會心理學   
         
       
    作者粉絲頁: 看啥 犯罪心理解剖室 Chen's crimpsych chamber
        
    出版社: 和平國際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團體諮商歷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1-01 09:52:25

    本集主題:「為什麼關係融洽,另一半仍出軌?:走過伴侶出軌,從放不下、不放下,到過得自在安好」介紹
           
    訪問作者:洪培芸
        
    內容簡介:
    私訊氾濫、社交軟體當道,出軌的引信隨時點燃。
    寫給遭遇伴侶出軌的現代人,
    一本成熟、自愛的情感修復之書
         
    自責、徬徨、憤怒、焦慮、報復──
    感情觀開放的時代,伴侶出軌的傷痛歷程不曾改變,
    但你可以不再委屈求全,為自己勇敢一回。
         
      ‧明明關係融洽,另一半卻出軌
      ‧他心裡有別人,卻矢口否認
      ‧他把外遇怪罪於你:因為你沒有生兒子/在床上如同死魚,我才會外遇
      ‧他惱羞成怒,大吼:我都願意回來了,你要鬧到什麼時候?
      ‧他多次背叛,你依然放不開手……
         
      ▍解放伴侶出軌的自卑與自責
      ▍擁抱害怕被拋棄、不被愛的自己
         
      得知伴侶出軌的那一刻,像被宣告罹患絕症般不敢置信,心裡有千萬個為什麼:你們相識相愛多年,甚至是別人眼中的神仙眷侶,他怎麼可能出軌?不久前他才跪著向你哭求原諒,為什麼如今又再犯?是他得寸進尺,還是原諒了他的你太傻?
         
      你震驚錯愕,你悲憤,感到備受羞辱。你開始替他找理由,或想著大概是哪裡搞錯了;你開始責備自己,是不是我不夠會打扮?是不是我賺太少、不夠幽默體貼?你甚至想著如何報復,想方設法把檯面下的關係公諸於世,讓破壞你們婚姻的人也得不到幸福……
         
      伴侶出軌是許多人難以走出的傷痛,不停自問哪裡做錯了,卻忘了自卑、自責,也是一種自傷。洪培芸心理師以豐富的諮商經驗,詳盡解析出軌者的心理,提供成熟的思考模式,陪伴讀者修復傷痛,重建自信,活出嶄新的人生。
          
    作者簡介: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中原大學心理學臨床組碩士。目前在養心心理治療所執業。
         
      專長:人際關係、兩性情感、親職教養、關係失落、精神疾患與身心症狀、網路成癮、飲食障礙、自我探索與生涯發展。
         
      曾應邀到華視、年代電視台、News98、飛碟、中國廣播、台北愛樂、POP Radio、環宇、正聲、警察廣播、台北廣播、教育廣播、女子學、漢聲廣播、復興廣播、Needs Radio、網路節目等進行分享。
         
      文章持續受到各大媒體轉載,曾在《今周刊》、《大人學》撰寫專欄,曾在純青基金會擔任講師,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帶領女性自立團體。目前也是企業、扶輪社、各大專院校、社福團體經常邀請演講的心理學家。
         
      著有《人際剝削──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際關係?78個原則,贏回人生主導權》,該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韓國版權。《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該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版權,並入選2020年亞洲專刊(Books From Taiwan)。
         
      打造共好社會,過好這一生是洪培芸的理念。她深信「認識自己」就是改變人生的起點,這是一生的作業。而幫助更多人過好這一生,就是她的一生志業及追求。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團體諮商歷程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8-14 19:00:04

    特別感謝「社團法人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的努力,持續關推廣社會對自殺者遺族的認識與關懷,陪伴走過失落與療癒。

    我們在這兩集的影片中,參考了協會理事呂芯秦老師所著《生死傷痕:你我還沒說再見》這本書的內容。

    姊姊自殺的傷痛、母親離世的打擊,讓呂老師從家屬與多年加護病房護理師的角度,記錄下整段療癒過程所面臨的壓力與傷痛,希望透過揭露整段過程,讓更多台灣人理解,我們可以怎樣看待生命的逝去、如何面對處置,並轉化為療癒的力量,讓留下來的人能夠好好走下去。

    如果你需要了解更多內容,以下是我們推薦的資源:

    📍FB專頁:生死傷痕:你我還沒說再見

    https://www.facebook.com/Scar201811/

    📍FB專頁:社團法人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

    可透過捐款方式索取 呂芯秦, 李佩怡, 方俊凱著《生死傷痕:你我還沒說再見》喔!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6325800253264&id=251005988263


    影片中提到的六個療癒過程,都能在連結中找到更多資料。
    誠摯希望能夠真正幫助到大家:)


    每個人多付出一點關心,一起讓社會變得更溫暖!

    --


    #記得打開CC字幕 傾聽,有時候就是最好的陪伴。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製作團隊 】

    |企劃:鯉鼬
    |腳本:鯉鼬 again
    |剪輯後製:Pookie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引用書目:《我是自殺者遺族》,作者:呂欣芹、方俊凱 出版年:2008  出版地:台北 出版社:文經社
     
    → 參考與推薦書目:《難以承受的告別-自殺者親友哀傷旅程》作者:克里斯多福&亨利.賽登 譯者:楊淑智 出版年:2001  出版地:台北 出版社:心靈工坊

    → 《解剖自殺心靈》作者:愛德溫.史奈曼(Edwin S. Shneidman)  譯者:李淑珺 出版年:2006  出版地:台北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 圖文不符懶人包:面對生命的驟逝,除了悲慟,我們還能做些什麼?https://bit.ly/2w4liCL
    → 倖存者的餘聲——自殺者遺族的漫長旅途:https://bit.ly/2P1tdtj
    → 自殺遺族復原歷程探討-以一個經歷多重親人自殺個案為例:https://bit.ly/2w4I916
    → 自殺防治策略:https://bit.ly/2OAwMVZ
    → 自殺方式之具體防治策略:https://bit.ly/2MhRs8E
    → 全國自殺防治策略:https://bit.ly/2P4dz06
    → 自殺防治概論:https://bit.ly/2MMxBdR
    → 當愛已遠離 自殺者遺族守護人關懷指引手冊:https://bit.ly/2vGEHdx
    → 台北馬偕-自殺者遺族說故事團體招募:https://bit.ly/2MJCaWr
    → 「自殺親友(遺族)關懷」訪視流程及注意事項:https://bit.ly/2OxORnG
    → 安寧講堂:https://bit.ly/2OzrfiF
    → 說故事療傷 自殺者遺族走出陰霾:https://bit.ly/2MpEdC5
    → 自殺者親友的權利:https://bit.ly/2vCmlKL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