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圖論演算法筆記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圖論演算法筆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圖論演算法筆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圖論演算法筆記產品中有3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661的網紅我在出版業上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樂讀|如何改變一個人:華頓商學院教你消除抗拒心理,從心擁抱改變 #出版社閱讀邀約書籍 讀完《瘋潮行銷》之後再繼續閱讀這本書,真的非常過癮!讓我覺得很像在看續集,只不過說到人,就會多了一些情感與同理。 在此之前,我和大多數的人一樣,覺得不可能有改變他人這種事情發生,唯一能夠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在學習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無論對於零基礎或是有經驗的工程師,想要持續成長應該看書還是看影片來的更有效率呢? 主要會和你分享我過去從新手到資深的過程中,如何持續保持進步及學習的經驗 也許這個經驗可以幫助到你,也歡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看法 相信彼此分享不同的學習見解,能讓對於想要更精進自己程式開發...

圖論演算法筆記 在 閱讀三小事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27 15:37:39

「等你到了八十歲,靜靜回想自己的生命故事。在這故事裡,最實在、也最有意義的部分,就是你做的一連串選擇。人生到頭來,我們的選擇,決定了我們是什麼樣的人」 《 #貝佐斯傳》2016, 布萊德.史東 推薦度:👍👍 👍🏿 👍🏿 👍🏿 易讀度:👍👍 👍 👍 👍🏿 💡#bookypoint 身...

圖論演算法筆記 在 後菜鳥日記 | Kelly's Diary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5:24:27

👉你有沒有想過,你累積的幾萬粉絲、內容可能一夕消失? ⁣ .⁣ 最近轟轟烈烈的新聞-川普被各大社群媒體封鎖帳號就是個例子…⁣ 當然不扯這麼遠的話,讓我們拉回來台灣⁣ 從去年度下半年,很明顯地IG流量紅利逐漸下降⁣ 以我自己為例,雖然過去發文數量不多⁣ 但IG陌生觸及通常可以達50%以上⁣ 改過演算法...

圖論演算法筆記 在 Jying Cha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5:37:05

#purrreads​ ​ Susan Sontag《疾病的隱喻》​ ​ 「內心深處所恐懼的各種東西(腐敗、腐化、污染、反常、虛弱)全部與疾病劃上了等號。疾病本身變成了隱喻。」​ ​ 從肺結核到癌症、愛滋病,桑塔格在古典文學與當代社會對疾病的凝視中找尋隱喻的所在。寫於1978年,但正如社會的一種修辭...

  • 圖論演算法筆記 在 我在出版業上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7 21:45:22
    有 16 人按讚

    樂讀|如何改變一個人:華頓商學院教你消除抗拒心理,從心擁抱改變 #出版社閱讀邀約書籍
     
    讀完《瘋潮行銷》之後再繼續閱讀這本書,真的非常過癮!讓我覺得很像在看續集,只不過說到人,就會多了一些情感與同理。
     
    在此之前,我和大多數的人一樣,覺得不可能有改變他人這種事情發生,唯一能夠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可是,並不是任何事情只要改變我們的觀點就能讓狀況好轉,例如,孩子不吃蔬菜,顧客總是不買你的單,同事一直浪費時間在不必要的工作上,以及戒不掉的菸癮等,甚至是政治操作,等一下,大部分應該改變的不是我們吧?!
     
    明顯可以了解《如何改變一個人》指的是改變一個人的行為與想法,而非本質,有時候那個人也會是我們自己。然而,每當我們理直氣壯的要求對方改變,卻常常讓自己碰一鼻子灰,到底是為什麼呢?
     
    關於如何改變他人總共有五個大重點,分別為:「抗拒心理」、「敝帚自珍效應」、「距離」、「不確定性」以及「佐證」,這些看起來有點硬的標題,其實也依照順序一個影響著下一個。
     
    不過,搭配Jonah Berger說故事的魔力,變得一點都不難理解,我實在太喜歡他的分析以及歸納整理,當中也如同《瘋潮行銷》一樣運用一些心理學的理論,人人都可以學習如何讓對方(或自己)發自內心地改變。
      
    好的,來分享我的部分摘要筆記───
     
    .當我們試圖改變企業文化或努力讓孩子吃青菜時,總以為堅持到底就會獲勝,只要提供更多資訊、更多事實、更多原因、更多主張,或是只要再稍微多施一點力,人們就會改變。這種做法的言下之意是人像彈珠,朝一個方向推,他們就會滾向那邊。不巧的是,這種做法通常都會有反效果。
     
    .人們試圖帶來改變時,很少想到要移除障礙。
     
    .改變有時不需要更多馬力,只需要放開手剎車。
     
    .改變想法與改變行為,有時只需要改變其中一個,另一個也會跟著改變,不過有時候不需要改變人們的想法,就能刺激他們行動。
     
    .禁果分外香甜。比較甜的原因在於,吃下去等同於奪回自主權。
     
    .縱使是被要求做某件事,而不是不要做,同樣也會心生抗拒。
     
    .態度與行為互相衝突時,人們會感到不安。為了減少那種心虛的感受,人們會採取步驟讓事情回歸正軌。
     
    .人們會改變的前提是把話聽進去,是信任跟自己對話的人。在那之前,你說破了嘴也沒用。
     
    .如果要改變一個人的想法,別再努力說服對方,要鼓勵對方自己說服自己。
     
    .當我們太輕易地歸因於懷舊時,背後有意想不到的因素正在起作用。
     
    .每當人們考慮是否要改變時,他們會拿現況去比較。
     
    .事情要是沒那麼糟,不是很好、但也還過得去,人們就沒那麼容易改。
     
    .改變的好處一般要過了更長的時間才會顯現。要等書來了、開始讀了之後,才會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新程式終於開始運轉後,要幾星期、幾個月才看得出成效。
     
    .如果改變代表著現在就要付出成本,好處以後才會顯現,人們就會什麼都不做。
     
    .網路與社群媒體共同帶來智慧上的隔離狀態,人們很少接觸到不同觀點,再加上大家偏好點選支持自身觀點的資訊,演算法導致人們在同溫層裡取暖的現象益發嚴重。
     
    .了解反對的意見從何而來,就能獲得更為深入的觀點。
     
    .接觸到事實非但不會改變錯誤想法,通常還會增強誤解。你給予人們正確資訊,使他們更可能相信相反的事。
     
    .不確定性會降低「換個方式做事」的價值。
     
    .錢不是唯一阻擋著改變的障礙,甚至也不是最大的問題。
     
    .如果一個人說你有尾巴,你會大笑,覺得碰上了瘋子。但如果有三個人這麼說,你會轉頭看看自己的屁股。
     
    .聰明的公司不會對潛在的客戶死纏爛打,通常會讓老客戶代表發言。
     
    .成癮,那是疾病,那是你無法光靠自己就能克服的事。
     
    .我們推動改變時,太常把重點擺在自己身上。我們關注的焦點是我們期待的結果、我們希望見到的改變,過分盲目相信自己是對的,還以為只要提供更多資訊、事實或理由,其他人就會舉白旗投降。
     
    .改變想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觀察一下各種重大轉變,就知道羅馬鮮少是一天造成的。

    作 者|Jonah Berger(約拿.博格) 
    譯 者|許恬寧 
    出版社|時報出版 /時報出版愛讀者

    #駐點樂讀人專欄 ─── 陳子楹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lovelove_reading/

  • 圖論演算法筆記 在 我們不只是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15 16:57:54
    有 92 人按讚

    【#教育思考】15:最強品格力──小游的故事(上) (暘斌)

    教育改革千變萬化,升學途徑變得五花八門,家裡有小孩的家長常抱怨連連:「改來改去,不如不要改!一試定終生最公平。」

    新的108課綱,重要的關鍵詞是「素養」。那,什麼是「素養」呢?

    簡單的說,一個學生光是有很強的能力、很棒的口才、很積極的行動力⋯⋯是不夠的。舉個例子,我們不能否認希特勒很有本事,但我們都不會同意他是個有「素養」的人。

    我認為,「素養」的核心仍在於「良好的品格」。

    該做的事,他知道怎麼做、有能力做,而最重要的是「願意去做」。也就是說,萬變不離其宗,「品格教育」仍是新課綱有成效與否的關鍵,也是下一代面對世界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今天的主角「小游」,就是一個深具品格力和素養的孩子。

    從我18歲開始在補習班打工,有學生叫我第一聲「老師」開始,算一算也快要15年(雖然芳瑜常虧我這樣是灌水的算法😆)。

    任教的歲月裡,遇過很多不同類型的學生:有學業成績十分優異的;有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能文能武的;當然也有迷失自我,誤入歧途而越陷越深的。

    目前為止,小游是最令我「佩服」的學生,沒有之一。

    小游是我之前的導師班學生,入學沒多久就說未來的志向是要當老師(是有多想不開😂)。她最特別的地方不在於學業頂尖,也不是才藝出眾,而是那令人驚嘆的「高尚品格」。

    說一個準大學生的「品格高尚」,是否太浮誇?那不是用來讚揚古人的嗎?我卻認為是實至名歸,以下簡單舉幾個例子。

    日前小游透過繁星上了理想的大學,身為她國中的班導非常開心,我打算跟她約個時間相聚,聊聊未來的生涯規劃。

    我:「就約下禮拜五下午,好嗎?」
    小游:「不行耶,再隔兩週好嗎?」
    我:「妳不是上榜、放暑假了,還有事要忙啊?」
    小游:「對啊,那兩天我們學校要段考。」

    聽到此處,我差點噴飯,也有些汗顏。已經上榜的準大學生,很多都玩瘋了,這時的段考成績根本無關緊要,一點影響也沒有。但許久不見的小游,還是跟國中時一樣,仍堅持做好學生的本分。

    這又讓我想起了許多往事。

    當年,剛升上七年級的小游,入學資料卡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因為她的字實在是太特別了!每個字一筆一畫都很清晰,工工整整、方方正正,彷彿是精心雕刻出來的。

    之後,身為班導就開始默默觀察她,就連一些可以很隨興的筆記、週記,她都一絲不苟的完成,慢慢雕琢,就像要完成一件藝術品一樣盡心盡力。

    我看了有些感動,也有些心疼。我心裡常這樣納悶:「這麼盡力的寫這麼多字,手一定很痠吧!」、「孩子,這只是寫給自己看的筆記啊,有必要這樣搏命演出?」

    字如其人,小游在班上就是這樣「君子」般的存在。

    國中小女生有些小團體,一起抱怨、講些小祕密,是再正常不過了。小游也有自己的知心好友們,但她從不談論人家的是是非非。

    小游是個極其認真的孩子,她在課業上的自我要求極高。印象最深的是八年級時,她常讀書到三更半夜,而身為導師的我,考量到健康和效能,不只一次勸阻她「開夜車」的行為,但總是比不上她那與生俱來的執著。

    後來,我已能透過嘴唇的血色來判斷她前一晚是否熬夜。有一次,小游又徹夜苦讀她最弱的數學。我實在看不下去,直接「保管」了她的數學講義,要她多休息,健康比較重要!(聽起來有沒有很詭異😂)

    看到目前為止,大家可能會想:莫非小游是個書呆子吧?恰恰相反,一個品格好的孩子,會對自己負責、對眾人負責,做什麼事往往都會成功。

    好比小游的文科很不錯,但以前她只會做條列式的筆記。我教她可以運用心智圖來以簡馭繁,並透過電腦軟體繪製更省事,之後,我就慢慢淡忘此事。

    但她居然透過自學,慢慢「自燃」起來了,之後就自動自發地做出社會科專屬而有系統的筆記,令人驚艷不已。

    在班上,小游有點內向,話並不多。但因為待人和氣又負責,加上有點「生活白痴」的傻氣,因此親和力十足,大家都喜歡跟她相處。

    這實在是一種很有魅力的人格: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身為她國中的班導,說實話,自己還達不到這種境界。

    升上高中之後,彼此都忙,我們的聯繫就少了很多。

    某次在捷運站遇到小游的弟弟(也是我們學校的學生),他偷偷告訴我小游想考師大國文系。我聽了很開心,如果自己的學生變成學妹,那是一件多麼有趣又有意義的事!

    繁星放榜時,我默默不斷查榜,卻又無消無息,一顆心懸在那。沒想到幾天後,收到小游親自傳來的好消息:「老師,我考上師大國文系了!」聽到這孩子如願以償,往自己人生的夢想前進一大步,為師我開心不已。

    一個品格力這麼好的孩子,願意投身教職,將來一定會造福很多學生,實在是臺灣的福氣啊!

    後記:

    不知不覺打了快兩千字,唯恐文章過長,決定分為上下兩篇。

    下篇來寫一下我的觀察心得:小游的高尚品格是怎麼來的?品格力為何是素養的關鍵?這樣優秀的孩子會帶給班上怎樣的正向影響?

  • 圖論演算法筆記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6 21:28:01
    有 101 人按讚

    《#創造與漫想》贈書兩本,參加辦法請見部落格文末
    貝佐斯把網路書店變成「什麼都賣」的亞馬遜商業帝國、研發 Kindle 電子閱讀器顛覆紙本出版業、開設 Amazon Go 全自動化購物超市、打造服務全球大小公司的 AWS 雲端運算平台,還推出尊榮會員、一鍵購買、智慧語音助理 Alexa、智慧音箱 Echo。到底,這些獨特且原創的想法如何誕生?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invent-and-wander/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創造與漫想》的作者是亞馬遜公司的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本人,這本書的前半部,收錄了 1997~2020 他在CEO任內親手寫給亞馬遜股東的24封股東信全文。後半部是貝佐斯的23篇演講稿、採訪稿,讓我們進一步認識他對商業、科技、人文的洞察。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由大名鼎鼎《賈伯斯傳》的作者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以近二萬字的專文導讀,解析貝佐斯獨樹一幟的領導風格與經營手法。他認為貝佐斯是一位足以媲美達文西、富蘭克林、賈伯斯、愛因斯坦的創新者,不但擁有強烈的好奇心,並且熱愛藝術與科學。

    雖然市面上已經有許多探討亞馬遜成功的書籍,那這本書有什麼不同?我認為是這樣的:其他書籍多以旁人的角度觀察和解析這家公司,但是這本書完整收錄貝佐斯本人的親筆信件和演講內容,讓我們可以從他「本人」的視角,看著亞馬遜從1997年名不經傳的網路書店,逐漸成長到2020年後龐大的商業帝國。透過貝佐斯的一字一句,讓我們得以窺見這趟旅途當中,他經營的理念、堅持的原則和思考的脈絡。
    .
    【這本書給我的五個收穫】
    .
    我很喜歡亞馬遜的故事,曾經讀了介紹貝佐斯生平和亞馬遜創業歷程的《貝佐斯傳》、亞馬遜在職員工談《跟貝佐斯學創業》和「飛輪效應」的應用、以及商管專家談亞馬遜管理系統的《顛覆致勝》和「第一天」企業經營的哲學。但是,我卻沒有完整讀過貝佐斯寫的每一封股東信。這次,藉由讀這本書中的股東信,我體驗到了貝佐斯的思考內容之下更多的內涵。以下簡單分享幾個印象深刻的段落。
    .
    1.第一天,永遠是第一天
    .
    關於貝佐斯的「第一天」經營哲學,許多媒體都已經報導了無數次,簡單來說就是始終牢記最初的價值觀,持續聚焦於滿足顧客的需求,並且依據這個心態做出所有決策。這個概念在1997年第一封信就已經提出來,並且在之後每一年股東信的最後,仍然會附上這封1997年的信。

    在每一年的股東信中,第一天這個詞幾乎每一年都會出現,搭配貝佐斯充滿熱情的口吻:「今天是網際網路的第一天」、「今天是電子商務的第一天」…等等,他認為眼前的成就都不是理所當然,他永遠舉著旗子吶喊,寧可徹底顛覆,也願不安於現況。

    在2016年的股東信他進一步解釋了:「第二天意味著停滯,然後變得無足輕重,接著是極其痛苦的衰退,最終就是死亡。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強調要保持第一天心態的原因。」他不忘強調總是要專注於顧客,同時擁有大公司的眼界和實力,還要擁有小公司的精神和用心。
    .
    2.我們使用的工具會改變我們
    .
    貝佐斯認為,人類會隨著使用的工具進化:「我們改變了工具,工具再改變我們。」特別是近年來,網路工具改變了我們,使人們開始偏好淺嚐資訊,注意力也會隨之縮短。便利性和去除阻礙會讓人更投入,如果我們的工具是讓淺嚐資訊變容易,那我們就會開始偏好淺嚐資訊,較少閱讀長文。

    所以亞馬遜設計 Kindle 電子閱讀器就是為了閱讀長文而打造。雖然,起初在公司內部有許多主管大力反對這項專案,認為電子閱讀器的出現會打擊紙本書籍的業務,但現在看來,Kindle 反而有許多優點:書籍永遠不會缺貨、不會庫存太多、不會浪費太多紙本,而且顧客漸漸愛不釋手。

    貝佐斯說:「只要某樣事物變簡單了,阻力減少了,人們就會更投入。」他也期許這類型的裝置,能在往後幾年,逐漸帶我們走向注意力延伸的世界。所以,我們不妨也問自己一個問題,留意一下你手邊常用的工具,是讓你偏好淺嚐資訊的?還是幫助你延伸注意力的?
    .
    3.從需求逆推,發展新能力
    .
    貝佐斯總是重視長遠導向和顧客優先,他也提到為什麼亞馬遜這麼具備「創新」的能量。傳統來說,「技能導向法」是常見的經營方式,從企業已知的能力出發,試圖推動商機。這種企業會問自己:「我們很擅長做X。我們還能用X來做什麼?」這雖然是一種很實用的經營方式,但如果僅僅只是使用這項技能,那公司就永遠不會有開發新技能的動力。

    相反的,當你把顧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就產了所謂「逆向工作法」,這種做法是從顧客需求往回推,「因為顧客需要,所以我們現在該做些什麼?」這種工作法通常會要求企業學習新技能、施展新長出來的肌肉,不在意剛踏出前幾度時有多麼不自在和彆手彆腳。

    把同樣的道理放到我們個人身上,我想也是非常適用的。穩扎穩打的方式是技能導向法依據自己既有的技能,提供這個職場或社會所需要的價值。當你有能力嗅到職場或社會「需要」什麼,而剛好是沒有人擅長、還沒有成熟市場的需求,這時候就適合用逆向工作法,從需求回推,發展自己尚未擁有的技能。
    .
    4.工作與生活之間的關係
    .
    貝佐斯時常幫公司開設領導課程,也會對實習生進行演講,總是有很多人問他,工作與生活之間該如何取得平衡?他其實不喜歡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說法,他認為這樣會誤導別人。他反而喜歡說:「工作與生活和諧」。

    他認為,當工作做得很起勁、樂在工作,感覺到自己正在創造價值、融入團隊,做著讓自己有活力的事情,自己在家裡就會表現得更稱職。同樣的,如果自己在家裡很快樂,就會是個更棒的員工、更棒的老闆。但工作進入緊鑼密鼓的收尾階段,有時不得不多加一點班,但工作時數並非重點。重點通常在「活力」,工作是否令你喪失活力?還是工作帶來充沛的活力?

    書中有個譬喻說得很傳神:「你正在開會,有一個人走進來。有些人加入會議能帶來能量,有些人加入會議只會讓大家洩氣、把會議裡的活力抽乾。你得決定,自己要成為哪一類人。在家裡也是如此。」我讀完這段話後,猶如人生跑馬燈一閃而過,我們該時時刻刻警覺自己正在成為哪一類的人。
    .
    5.與眾趨同將無法生存
    .
    整本書讓我最感到驚喜的,是2020年的股東信末這段話,貝佐斯提到了一則富有深意的引述。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盲眼鐘錶匠》這本書中談到一段生物的原理:

    「生物要不斷努力,才能避免死亡。順其自然什麼都不做,就會死亡,回到與環境一致的狀態。去量一量生物的體溫、酸鹼度、含水量或電位,你會發現,活著的生物體狀態數值與周遭環境截然不同。例如,人類的體溫通常高於周遭環境,在寒冷的天氣裡,人體必須努力運作,才能維持著溫度上的差異。假如一個人死了,他的身體不再運作,溫度的差異就會開始消失,到最後,他的身體溫度會變得與周遭環境的溫度一樣。並非所有動物都會努力避免與環境溫度趨同,但所有動物都有類似的機制。舉個例子,乾燥國家的動植物會想辦法避免體內水分散失至體外,努力保持細胞含水量,對抗水往乾燥處流失的自然作用。如果這些動植物的努力失敗就會死亡。總體來說,要是生命體不積極防止差異消失,就會融入周遭環境,再也不是自主的生物。生命體死亡後,便是這個情景。」

    這段話是很好的隱喻,在說所有的企業、組織和我們每個人。這個世界多麼努力的讓你變得與眾無異?你要多麼努力才能保持與眾不同?你要多努力,才能一直保有讓你與眾不同之處?貝佐斯希望我們去擁抱「獨特性」,務實地了解必須花多大的心力才能維持自己的獨特性。這個世界要你與眾無異,千方百計把你拉向跟大家一樣,別讓它得逞。

    如同之前我讀過《黑馬思維》這本書所寫下的筆記,對於勇於反抗標準化的體制、創造自我的黑馬而言,這條路或許艱難、或許罕無人跡。但懂得培養獨立思考、發覺內在動力、掌握個人發展策略,才能在這個高度「從眾」的世代,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貝佐斯最後說:「『忠於自我』的童話故事告訴你,只要你讓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發光發熱,你就不會再痛苦了。但那是誤導人的故事。忠於自我是值得的,但你不能以為很容易,或者可以不勞而獲。你必須不斷付出努力。」永遠、永遠、永遠別讓宇宙把你融入周圍環境、變得無異於眾生。
    .
    【後記:下一段旅程】
    .
    《創造與漫想》原汁原味呈現了貝佐斯創業和經營的心路歷程,從書中一系列股東信裡,我們可以發現這家企業如何迎接新的挑戰、如何面對各種失敗、如何永保初衷堅持長期發展和顧客至上。貝佐斯也即將在2021年卸下亞馬遜CEO的職務,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在貝佐斯心中,他還有一個太空夢。在這本書中摘錄了他對自己的太空公司「藍源」(Blue Origin)和太空計畫的論述。他想打造太空基礎建設,讓年輕一輩的創業家和探險家站在紮實的基礎上,發展出真正的太空產業。

    他心目中的太空英雄吉姆.洛威爾在阿波羅八號任務環繞月球,做了一件偉大的事。他伸出大拇指後發現,在千里之外,他可以用拇指遮住整個地球。所有我們知道的一切,都可以用一個拇指遮住。然後他說了一句了不起的話:「我希望自己死後上天堂,但我在那一刻明白了,你一出生時就在天堂。」

    地球就是天堂,明天仍然是第一天。
    .
    這次《創造與漫想》抽獎贈書感謝 天下讀者俱樂部 提供
    曾經參加抽獎的朋友可能會問,為什麼我要改成在部落格文章抽?因為臉書最近的演算法,非常排斥在貼文呼籲任何行動,所以之前的抽獎文和抽獎名單,時常被屏蔽或者刪除。這次換一個替代方案來試試看,對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參加新的抽獎方式,你還可以邀請朋友一起參加提高中獎機率唷!有任何想法和建議都歡迎留言跟我說。p.s. 上一本抽書結果順利,以後先沿用這模式唷!

  • 圖論演算法筆記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5-10 21:00:00

    現在學習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無論對於零基礎或是有經驗的工程師,想要持續成長應該看書還是看影片來的更有效率呢?

    主要會和你分享我過去從新手到資深的過程中,如何持續保持進步及學習的經驗

    也許這個經驗可以幫助到你,也歡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看法

    相信彼此分享不同的學習見解,能讓對於想要更精進自己程式開發功力的人有很大的幫助

    ===章節===
    00:00 哪一個有效律?
    00:36 寫程式如同寫作
    05:14 書是最便宜的資源
    10:14 折扣碼操作示範

    ===蝦皮購書折扣碼===
    折扣碼:FLAGNIC36
    時間:2021-03-29 ~ 2021-06-29

    折扣碼:FLAGNIC79
    時間:2021-06-30 ~ 2021-09-30

    折扣碼: FLAGNIC11
    時間:2021-10-01~ 2021-12-31

    ===前陣子在看的推薦書單===
    (零基礎)
    - 白話演算法!培養程式設計的邏輯思考
    - Python 刷提鍛鍊班

    (中高階)
    - 設計模式之禪(第2版)
    - 無瑕的程式碼-整潔的軟體設計與架構篇
    - 單元測試的藝術
    - 演算法之美:隱藏在資料結構背後的原理(C++版)
    - Kent Beck的實作模式

    (Ruby)
    - Writing Efficient Ruby Code

    (成長思考)
    - 圖解.實戰 麥肯錫式的思考框架:讓大腦置入邏輯,就能讓90%的困難都有解!
    - 師父:那些我在課堂外學會的本事
    -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 懶人圖解簡報術:把複雜知識變成一看就秒懂的圖解懶人包
    -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觀看我的生活廢片頻道: https://bit.ly/2Ldfp1B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寫程式 #前端 #後端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