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國高中上課時間回應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高中上課時間回應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高中上課時間回應產品中有3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看見疫情下的教育與不平等 #借鏡他國遠距教學經驗 #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的第一線教學現場實況初步蒐集 #數位落差不只是硬體 #監督各部會局處整合改善 疫情警戒期間,我辦公室收到來自老師、家長、校方等各方許多意見,反應因應「停課不停學」的 #遠距教學 問題。例如老師必須緊急應變、準備、進修、處理軟硬...
國高中上課時間回應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1:35:19
《更改國高中上課時間之網路提案》 作者|張婉歆 校正|魏翌涵 ❙ 網路提案更改國高中上課時間 2020年12月12日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有網友提案將國高中上課時間改為9:30到5:00,讓學生有更充裕的睡眠時間,使讀書的效率提升。此提案不到兩周就達成了5000人連署門檻。...
國高中上課時間回應 在 荃鈺 曾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1:57:02
疫情逼我學會的線上課 我想談談,付了 8000 NTD上完「線上虛擬教室課程設計後」 我在 2 週內,真的完成 12 次線上課程 最短是 30 分鐘諮詢, 最長到 200 分鐘的培訓 最多的教室90人, 最少3人的不重複內容與課程 我是怎麼操作的?又學到些什麼? ------...
國高中上課時間回應 在 邦妮 Bree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9-21 13:17:35
這幾年來,不少國高中年紀的女孩私訊我,或許面臨學業的挫敗,或人生選擇的徬徨。 每次回覆後,女孩普遍的回應是我的故事太勵志了,身為一個以努力為傲的人,自律、認真,大概可以概括我的成長歷程。 每天五點半起床、十點半睡覺,在上大學前日復一日的唸書,週末沒有例外,寒暑假也一樣,每天給自己定讀書計畫,經常...
國高中上課時間回應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見疫情下的教育與不平等
#借鏡他國遠距教學經驗
#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的第一線教學現場實況初步蒐集
#數位落差不只是硬體
#監督各部會局處整合改善
疫情警戒期間,我辦公室收到來自老師、家長、校方等各方許多意見,反應因應「停課不停學」的 #遠距教學 問題。例如老師必須緊急應變、準備、進修、處理軟硬體設備;學生家裡網路頻寬不夠、家長必須邊工作邊協助小孩上課蠟燭多頭燒;學校擔心有學生學習進度落後等等。
但其實遠距教學不光是因應疫情而來,已是數位科技快速成長下的各國趨勢。自去年上任以來,我便持續透過質詢及預算審查,要求教育部完善遠距教學的各項準備,當時的重點在保障 #弱勢或偏鄉學生 的學習權益。
七月警戒期間,我請我辦公室在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服務的同仁柯青余、王格致和徐邱宜婕,請教多位校長、教師及家長在教學現場的實際狀況,以下重點整理跟大家分享。
📊 #花蓮縣 遠距教學實況整理
共訪問:11位校長5位教務主任1位老師4位家長(涵蓋11所小學、7所國中與1所高中)
➡到課率
學校間差異頗大,有學校到課率為百分之百、也有學校的到課率和實體一樣、還有學校的到課率變為60-80%。有趣的是,還有一所學校表示,到課率比以往實體上課時高。
➡數位硬體資源
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校有告訴我們比較明確的狀況,他們表示,硬體部分沒有問題,缺少部分學校都已想辦法補及借給學生。有提到借用數量的學校,通常學生出借平板率為2%到5%;有兩間學生人數較少的學校出借平板率為20%。
➡教學現場實況
① 除了兩間學校表示出席率幾乎百分之百外,不少學校都有零星缺席狀況,並表示。比實體上課時差,需要老師加倍努力克服。包括打電話提醒學生上線,像有受訪者提到,有時學生是睡過頭,老師電話提醒後就會上線。四所學校表達他們有事前演練過,其他則未告知演練狀況。
② 一所缺課率高達20-40%的學校的校長提到,過去實體上課時,出席率其實非常好。他認為遠距學習會造成高缺課率,主要因為該學區位於都市與鄉村的交界,許多家長已另外花錢將學生送往都市學校就讀;留下的學生多數來自隔代教養家庭或社經弱勢家庭,部分家長較不重視學生數位學習,但許多則是因為家中無人照顧小孩,只好將小孩帶到工作場所,到田裡或到工廠,導致學生無法專心遠距上課。
③ 針對線上缺課部分的彌補:
部分受訪校長認為,學校的老師都已經非常盡力去叮嚀與家訪,但要改善家長的重視還是很難;但,學校已經準備規劃實體補課,希望可以彌補線上學習不足的地方。也有受訪老師及校長表示,老師已針對少數缺課學生特別聯繫家長,透過家長手機進行個別補課。
④ 有些老師和校長提到,部分學生表現比實體上課時好,更能發表意見;但也有些校長認為遠距數位學習效果並不好,只能是過渡作法,希望能早日回到實體上課。
⑤ 有家長擔心無法進行實體考試,會影響未來升學。也有家長反應,老師之間數位能力落差相當大,效果很不一。也有家長建議,希望讓北部都市的老師與花蓮進行數位交流,交換課程,讓學生透過多元師資幫助學習。
📊 #北市大安區 遠距教學實況整理
受訪者:20位校長、1位主任、1位老師、6位家長(分布於21所公立國中小學)
➡到課率
所有的受訪者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知道、也願意提供比較具體的狀況,他們提到學生到課率95%以上、幾乎百分之百(有些睡過頭就沒辦法到課;或是低年級有家長因防疫把小孩送到鄉下阿公阿嬤家,比較沒在管。)
➡數位硬體資源
所有的受訪者中,有一半的受訪者有回應數位軟硬體資源的部分,他們表示硬體設備上沒有問題。其中有四所學校的受訪者很具體的提到,全校需要借平板或網卡的只有一兩位或個位數。
➡教學現場實況
① 有三所學校提到事前演練過,多數學校表示在調整後,整體教學狀況良好。有些國小因低年級注意力較難集中,會以非同步教學方式進行或在晚間上課,因為需要家長陪同。有些老師和校長提到,遠距效果沒有實體好,期待早日回到實體上課,因為前一兩週新鮮感降低後,學生專注力容易下降。
② 帶給家長的挑戰與機會:
部分受訪者提到,家長都很配合,只是過去實體上課時老師負責的課堂管理,會移轉成為家長與學生間的衝突。但,也提供了機會,讓有些家長更了解孩子狀況,與老師更緊密合作。
③ 對體育藝能等課程的挑戰很大:
部分受訪者提到,體育課與表演藝術課等過去很靠實體互動的課程,受到很大影響,非常依賴老師能否找出新方法,例如利用互動軟體來保持學生興趣。
④ 評量方式的公平性:
有些家長相當擔心評量方式能否公平;也有家長擔心,學生上網時間過久,變成網路成癮。
⑤ 部分受訪者提到,原本資訊能力較弱的老師特別辛苦,需要自學或學校資訊小組的協助。當然,資訊能力強的老師,對學校幫助也很大;例如,龍門國中因為有老師資訊能力特強(被稱為龍門國中唐鳳),還自行開發了軟體,成立「龍門雲端聯絡本」,讓學生家長與老師透過這個系統互動。
【#數位落差 不是只是硬體】
相比其他國家因為疫情超過一年以上的遠距教學,台灣的教學受到影響的程度相對較小,且也有較多的準備時間,但,我的團隊蒐集到的訊息顯示,準備的仍然很不足。特別是,硬體的電腦、平板或網卡相對仍比較容易快速補足,可是,數位學習高度挑戰家庭的支持能力,因為家庭空間環境、家長職業或家庭照顧支持系統不足所導致的學習上的落差,卻沒有解決。
自去年上任以來,我便持續透過質詢及預算審查,要求教育部參考國外經驗來完善準備,包含網路建置、強化頻寬、充實載具及設備、軟體與數位平台的支援,特別是教師的數位能力以及教育的整體思維等各面向;我尤其強調必須要保障各類弱勢學生的學習權益,不能讓數位落差成為他們的學習阻礙。
但可惜的是,即使教育部都有努力,但,這次停課不停學開始後,實務現場的狀況看出還是準備的不夠好:教學使用的軟體、硬體及教學方式等各面向,規劃應變多半只能靠學生、教師、家長、行政人員自己,辛苦測試執行;不少學生學習也因此中斷,根據民間團體調查,全班皆能在家線上學習的國高中小學生僅佔50%(之前記者會訊息)。
【疫情下的教育與不平等:借鏡他國】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蒐集的各國資訊顯示,疫情下的停學以及遠距教學,會使得原本就存在的教育上的不平等,更加的擴大。
也因此,這些國際組織建議政府增加教育資源,優先關注如何彌補學校停課或改為線上教學時,學習機會受到較大影響的弱勢學生。另一個重點建議則是,全面協助教師培養數位能力。教師的數位能力不是只是會技術操作電腦與軟體,還包括如何更為彈性地結合數位與實體教學,以及,有能力依學生個別差異而調整的教學方法。最後,各國教育政策都相當關注學生以及老師在疫情期間及之後的心理健康與情感支持。
【重返學校後該做的事】
📍彌補不平等與跟上計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政府以鼓勵課後輔導,以及鼓勵建立學生的同儕教練網的方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核心課程跟上。OECD也認為建立學生彼此教導的關係,有助於同時幫助學生的學習與社交。
法國政府去年就宣布增加教師額外150萬小時的財務支持,讓老師能在課後輔導落後的學生。荷蘭政府則額外拿出244百萬歐元幫助學校彌補covid-19帶來的影響,主要也是補助各校舉辦假期中與課後的補課活動。
📍支持老師們發展數位能力、共學交流,以及安全的數位平台與教學軟體
政府應拿出資源協助老師們學習如何專業地將數位工具與教學整合,並支持老師們建立共學網路,交流並發展創新的教學方式。
此外,政府也有必要,開發或提供能夠保護個人資料安全的平台以及教學軟體,確定所有的學習者都能安全地使用。
📍關注與提供學生心理與情緒支持
疫情期間,許多學生在家庭中,以及缺乏社交活動,往往面臨更高的心理壓力或情緒沮喪,恢復上課後,非常多國家提供了更多的心理諮商支持以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韓國與希臘決定聘用更多的學校醫護人員以及心理諮商人員。
【監督教育部 如何全面縮小數位落差 讓每一個老師與學生都被培育】
去年審查前瞻三期預算時,我已提案要求教育部應加快培育 #教師數位教學能力 以及 #學生數位學習能力。
近期,綜合以上第一線實況以及國外經驗,我在紓困4.0預算審查中,持續針對遠距教學及停課提出4個提案,包括教育部應先全面盤點居家線上學習實際執行現況(特別是針對資源不足之偏鄉、弱勢及特殊需求的學生)、針對遠距教學進度落後的學生提供 #補救教學、針對遠距學習常遇到加倍困境的 #特教生 須成立專門小組處理,以及停課期間學校仍應提供學生 #通訊關懷與輔導諮商 。
目前教育部已執行:
❶ 公告放寬學習扶助要點結餘款的繳回條件,讓受疫情影響學習進度的學生可以獲得補救教學。
❷ 正在推動編纂 #各類特教生線上學習參考指引。
❸ 發佈「嚴重特殊傳染性疾病期間各級學校及學生輔導諮商中心通訊關懷與輔導諮商參考原則」,確保學生輔導支持不中斷,接住上萬學生。
保障學生受教權,特別是弱勢學生,一直是我最關注的議題之一,我會持續追蹤。最後,數位教學,並不會如同許多師長認為的,只要回到「正常」生活,就不用再面對。從國際組織的趨勢看到,數位學習勢必是會成為這個時代的教育趨勢。我們如何幫助老師在能力與思維上準備好,也才能將其整合到教育中,真的是未來的重中之重啊!
**感謝花蓮縣與台北市大安區這些願意受訪的校長、老師與家長們的寶貴意見,讓我們對遠距教學的現況與問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國高中上課時間回應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疫情之下全面停課的這段期間,孩子還好嗎?
上週,我參加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 記者會,看到他們公佈的「兒少疫情中身心與生活適應調查報告」,在調查了 1 千 4 百多名學生的問卷及部分訪談後,有幾個數據提供給大家參考。
🔺約「50%」的青少年,對於疫情期間無法與朋友見面感到難過;其中,甚至有「30%」左右,表示越來越感到孤獨。
🔺國高中階段的孩子,因為有未來生涯及升學規劃的壓力,卻被疫情打亂原本安排好的計畫,導致約有「47%」 的學生對於眼前的未知,感到無力與焦慮。
這些孩子們的不安與焦慮,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
許多國家的經驗也顯示,隨著停課時間的延長,孩子失去原本在學校的同儕支持與人際互動,時常感到孤單與無助,更可能伴隨「網路成癮」與「網路霸凌」的問題。
然而,也因為停課,各級學校也暫停了面對面及團體諮商的服務,輔諮中心一線人員向我們反映,雖然目前改為電話或電子郵件的線上關懷,但是,對於嚴重情緒困擾或曾有自殺企圖的學生,這樣的方式其實難以穩定孩子的狀況。
對此,先前 5 月審查紓困條例時,我便提出附帶決議,要求中央應針對「防疫層級」與「校園心理諮商工作」,訂定出相關的規範及配套措施,並且也請教育部會商衛福部,建立在三級警戒以上的期間,針對高風險、高關懷學生,訂定暫時放寬學校通訊諮商的規範及配套措施,包含硬體設備與資訊安全的確保,讓各級學校的輔導系統所有依循!
這些提案,也感謝教育部 潘文忠 部長的重視,讓這項附帶決議順利照案通過。
同時,教育部也初步回應目前的辦理情形,將在《學生輔導法》的框架下,規劃符合大專院校需求的遠距輔導方案,分別在方案的適用對象、資訊安全與專業倫理等,做出嚴謹的規範。對此,我們肯定教育部的積極協助。
不過,一線人員也提醒,遠距輔導方案是疫情下的暫時措施,並非長久之計。
尤其家庭關係是許多學生面臨的議題,即遠距視訊,仍可能因在家中而無法安心地對話,同時,我們也要提醒學校單位,在連絡學生時應事先留意孩子的隱私,避免讓原本協助的美意,反而影響了輔諮中心一線人員與孩子好不容易建立的信任關係;此外,教育部規劃的遠距輔導方案,也應審慎考量相關人員可能需要的訓練,包含語音輔導、疫情的危機處理、與家庭系統工作的能力、通訊輔導的保密議題等。
面對疫情下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我們需要家長、教育及衛生福利單位共同協力,提供適切的支持與修復,共同陪伴孩子渡過這次疫情的衝擊。
國高中上課時間回應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上個月教育部宣布全台停課之後,至今何時能復學,仍是未知數,也讓全國超過 270 多萬名孩子在家進行遠距教學。
然而,對於特教學生、家長,甚至是老師來說,遠距教學其實更不容易。
像是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的特殊生,以往在實體課程已經很難專注長達 45 分鐘,何況是坐在電腦前的線上學習;又或者是對於視障生來說,有些影片或畫面解析度太低,難以放大擴視等等,這些特教生面臨的遠距教學困境,亟需我們重視、看見。
這周,我參加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舉辦的線上記者會,台北市社會福利聯盟也提到許多特殊生居家上課面臨的困境,更需要教育部提出具體的改善作為:
📖 遠距學習,需要的不只是一台筆電而已
對於一般的孩子來說,有一部筆電或手機,可能就能順利線上學習,但是,對於不同樣態的特殊生而言,線上學習其實有許多環境障礙必須克服。
像是有些老師會採取線上即時測驗或問答,但過動特殊生可能跟不上、也難以回應;或是對視障生來說,當螢幕出現大量圖像,而無語音講解的時候,也需要有人能從旁協助報讀、解說畫面。
在沒有特教助理員的情況下,家長是否能適當引導孩子學習,恐怕是相當大的挑戰,更何況,家長也不一定能請防疫照顧假。當孩子在家線上學習,無法讀取老師在視訊課程上呈現的資料時,恐怕便會逐漸出現學習資源的落差。
對此,我們也希望教育端能夠正視不同孩子的特質,適時調整線上教學的方式。
📖 線上課程內容、方式和頻率,應有基本規範確保學習品質
在這段時間,許多特教家長反映,目前的線上學習教材皆由老師各自製作,在課程內容、上課方式及頻率,都出現相當大的差異。例如,有些老師採用需要帳號密碼的聊天室,學生依據不同學科,要進去不同的聊天室才能上課,不過,就有部分家長反映,停課至今尚未收到某些科目老師的線上邀請,甚至,有些學校的老師,只能用 LINE 的方式與學生互動,學習效果有限。
對此,許多家長希望,未來的線上課程內容、方式和頻率,能建立基本的規範,才能確保特殊生在遠距學習過程的受教權益與學習品質,並且,也建議由教育部及地方教育局統籌製作,提供有系統的數位教學課程。
📖 面對漫長疫情,教育部應從制度面、有系統地協助每一位特教生
隨著停課時間的持續延長,教育部有責任審慎規劃,接下來如何有系統地協助每一位特殊生,讓他們能獲得符合需求的線上教學資源。
因此,在記者會中,許多團體代表提出了以下制度面建議:
✔️ 數位課程設計與教學能力應納入師培階段
✔️ 研究並發展符合特教生需求的線上學習方法
✔️ 數位教學應納入平日教學,協助特殊生逐步熟悉
✔️ 教育部應成立專案小組,發展各類特教生的線上課程
雖然行政院先前宣布家中如有國、高中特教學生的家庭,每 1 名學生將補助 1 萬元,但是,特教生家庭在目前遠距教學面臨的困境,並非只是用一次性的補助就能解決。弱勢或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在疫情之下,往往受到更大的衝擊,政府對於他們協助,更不能僅止於津貼的補助。
協助減緩資源落差、排除學習環境的障礙,這更是教育部作為中央主管機關,責無旁貸的任務。接下來,我也會持續敦促教育部,盡速提出積極作為與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