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際牌董事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際牌董事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際牌董事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際牌董事長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National NEO Hi-Top 高層大樓挑戰!」這句話展開了日本松下電器電池史上最經典的一部電視廣告。 日本松下電器自1923年開始生產電池至今已近百年歷史,從 National 系列到 Evolta 系列,皆擁有相當出色的性能。 但,要如何才能簡單地、清楚地表現電池的持久耐用? 1...

  • 國際牌董事長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22 14:30:51
    有 7,437 人按讚

    「National NEO Hi-Top 高層大樓挑戰!」這句話展開了日本松下電器電池史上最經典的一部電視廣告。

    日本松下電器自1923年開始生產電池至今已近百年歷史,從 National 系列到 Evolta 系列,皆擁有相當出色的性能。

    但,要如何才能簡單地、清楚地表現電池的持久耐用?

    1983年,松下電器乾電池部門的廣告負責人在面對「電池能量」這種抽象的東西時,決定在宣傳時放棄同樣抽象的數據,而是改以兒童的眼光,用一種可愛的方式直觀地展示給大家看,也就是讓一個使用兩顆 Nation NEO Hi-Top 乾電池為動力的機器人,做一件令眾人印象深刻的事!

    於是,松下電器電池史上最重要的商業廣告誕生了!

    在廣告中,我們看到一個消防員造型的機器人被裝上了松下乾電池,然後開始攀爬一座倚靠在140公尺高的33層樓建築(在1983年,這個高度堪稱摩天大樓了)外牆上的超長雲梯,並在圍觀民眾的驚呼聲中,成功抵達樓頂,最後噴水熄滅了一個正在冒煙的菸頭。不過,要特別一提的是,這部廣告最初的版本並沒有最後的滅火畫面,而只呈現機器人爬到樓頂就結束了,後來為了凸顯「完成任務」才將結尾改成了我們熟知的版本。我特地在影片裡輯錄了兩個版本,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其中的差異。

    當時這部電視廣告大受歡迎,並在許多國家播出(在台灣代理松下 National 品牌的「國際牌」也引進了此廣告),有效帶動了松下電池的銷量。此後,以玩具來表現電池效能的廣告,便成為松下電池一個歷久不衰的系列(例如這部影片後半段收錄的1984年電視廣告機器人游泳比賽篇),同時也是其他競品爭相模仿的對象,例如 Duracell 金頂電池的粉紅兔子打鼓廣告,亦讓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順便一提,不少人以為「國際牌」是日本松下「National」品牌在台灣的中文譯名,其實並不然,事實上「國際牌」是台灣本土品牌,始於1953年。

    國際牌的創辦人洪建全,於日治時代在萬華租屋販售真空管與電子零件,在賺到第一桶金之際,適逢日本戰敗、台灣光復,他別具慧眼地在當時日本移民聚集的榮町,買下現址為台北市衡陽路43號的產業,並於1946年11月8日成立了「建隆行」,拉開至今超過一甲子品牌故事的序幕。

    台灣松下董事長,洪建全次子洪敏弘,對於父親洪建全的遠見頗感佩服,他表示「當時外省人住西門町,榮町則是日本住宅區,衡陽路43號位於兩地交會之處,也是發展最快的地方」。戰後物資缺乏,建隆行果真生意興隆,洪敏弘回憶道「日本松下電器在戰後第一張訂單,就是建隆行下的」。

    建隆行初期專營電器批發與貿易,直至1953年3月,在政府的「四年經建計畫」中,洪建全從買賣轉向工業製造,將「建隆行」改為「建隆電器廠」。

    1953年10月,建隆電器廠以「國際牌」作為品牌名稱所生產的第一項產品就是洪建全賴以立業的真空管收音機,這部貼上「國際牌」商標的收音機,在台灣民眾對資訊的需求下大賣,也打響「國際牌」名號。

    1956年1月,建隆電器廠改組為「國際通信機械公司」,專門生產收音機。

    洪敏弘說,許多人可能誤以為國際牌是來自日本松下的「National」品牌的翻譯,洪敏弘解釋說「其實是先有國際牌,後來才加上National」,1962年10月,洪建全的國際通信機械公司與日本松下合資成立台灣松下,日本也樂意沿用「國際牌」成為「National」在台品牌名稱,不過,National在香港稱為「樂聲牌」,中國則為「松下電器」,當時在台港中三地的中文名稱均不相同。

    儘管「國際牌」與「National」的結合有些巧合,但在松下創辦人松下幸之助的傳記裡指出,他在推敲商標名稱的時候,無意間瞥見報上日文翻譯的「International」字眼,查字典發現這個字是「國際的」意思,去掉「Inter」,就是「國民的」、「國家的」,在產品成為全國必需品的期待下,National成為松下商標名,來台灣,更找到「國際」這個合作夥伴,十分巧合。

  • 國際牌董事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2 14:12:22
    有 235 人按讚

    「National NEO Hi-Top 高層大樓挑戰!」這句話展開了日本松下電器電池史上最經典的一部電視廣告。

    日本松下電器自1923年開始生產電池至今已近百年歷史,從 National 系列到 Evolta 系列,皆擁有相當出色的性能。

    但,要如何才能簡單地、清楚地表現電池的持久耐用?

    1983年,松下電器乾電池部門的廣告負責人在面對「電池能量」這種抽象的東西時,決定在宣傳時放棄同樣抽象的數據,而是改以兒童的眼光,用一種可愛的方式直觀地展示給大家看,也就是讓一個使用兩顆 Nation NEO Hi-Top 乾電池為動力的機器人,做一件令眾人印象深刻的事!

    於是,松下電器電池史上最重要的商業廣告誕生了!

    在廣告中,我們看到一個消防員造型的機器人被裝上了松下乾電池,然後開始攀爬一座倚靠在140公尺高的33層樓建築(在1983年,這個高度堪稱摩天大樓了)外牆上的超長雲梯,並在圍觀民眾的驚呼聲中,成功抵達樓頂,最後噴水熄滅了一個正在冒煙的菸頭。不過,要特別一提的是,這部廣告最初的版本並沒有最後的滅火畫面,而只呈現機器人爬到樓頂就結束了,後來為了凸顯「完成任務」才將結尾改成了我們熟知的版本。我特地在影片裡輯錄了兩個版本,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其中的差異。

    當時這部電視廣告大受歡迎,並在許多國家播出(在台灣代理松下 National 品牌的「國際牌」也引進了此廣告),有效帶動了松下電池的銷量。此後,以玩具來表現電池效能的廣告,便成為松下電池一個歷久不衰的系列(例如這部影片後半段收錄的1984年電視廣告機器人游泳比賽篇),同時也是其他競品爭相模仿的對象,例如 Duracell 金頂電池的粉紅兔子打鼓廣告,亦讓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順便一提,不少人以為「國際牌」是日本松下「National」品牌在台灣的中文譯名,其實並不然,事實上「國際牌」是台灣本土品牌,始於1953年。

    國際牌的創辦人洪建全,於日治時代在萬華租屋販售真空管與電子零件,在賺到第一桶金之際,適逢日本戰敗、台灣光復,他別具慧眼地在當時日本移民聚集的榮町,買下現址為台北市衡陽路43號的產業,並於1946年11月8日成立了「建隆行」,拉開至今超過一甲子品牌故事的序幕。

    台灣松下董事長,洪建全次子洪敏弘,對於父親洪建全的遠見頗感佩服,他表示「當時外省人住西門町,榮町則是日本住宅區,衡陽路43號位於兩地交會之處,也是發展最快的地方」。戰後物資缺乏,建隆行果真生意興隆,洪敏弘回憶道「日本松下電器在戰後第一張訂單,就是建隆行下的」。

    建隆行初期專營電器批發與貿易,直至1953年3月,在政府的「四年經建計畫」中,洪建全從買賣轉向工業製造,將「建隆行」改為「建隆電器廠」。

    1953年10月,建隆電器廠以「國際牌」作為品牌名稱所生產的第一項產品就是洪建全賴以立業的真空管收音機,這部貼上「國際牌」商標的收音機,在台灣民眾對資訊的需求下大賣,也打響「國際牌」名號。

    1956年1月,建隆電器廠改組為「國際通信機械公司」,專門生產收音機。

    洪敏弘說,許多人可能誤以為國際牌是來自日本松下的「National」品牌的翻譯,洪敏弘解釋說「其實是先有國際牌,後來才加上National」,1962年10月,洪建全的國際通信機械公司與日本松下合資成立台灣松下,日本也樂意沿用「國際牌」成為「National」在台品牌名稱,不過,National在香港稱為「樂聲牌」,中國則為「松下電器」,當時在台港中三地的中文名稱均不相同。

    儘管「國際牌」與「National」的結合有些巧合,但在松下創辦人松下幸之助的傳記裡指出,他在推敲商標名稱的時候,無意間瞥見報上日文翻譯的「International」字眼,查字典發現這個字是「國際的」意思,去掉「Inter」,就是「國民的」、「國家的」,在產品成為全國必需品的期待下,National成為松下商標名,來台灣,更找到「國際」這個合作夥伴,十分巧合。

  • 國際牌董事長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22 15:40:58
    有 211 人按讚

    【01/22 星期五 絕對音樂】

    「生活給你很多的考驗,不是跟你過不去,
    而是要我們不斷的提高生存的技能。」
    於是~~這世界上最可怕的事,
    就是比我們優秀的人,比我們還努力。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疼惜父母,趁來得及說我愛你》

    你以為父母至少可以活到八十歲,以為還有二十年可以見面,於是你兩週掛一次電話回家,一個月跟父母吃一頓飯。事實上,換算真實相處時間,二十年驟減為令人心驚的兩個月,如果只剩兩個月,你是否來得及讓父母知道「我愛你」?
    如果你的爸媽已經六十歲,你覺得你跟他們還有多少時光可以共度?十年?二十年?
    其實,仔細計算,加起來恐怕不到兩個月……
    日本earthstar娛樂公司節目製作人中島大輔一直在外地工作,有一天,他驀然發現,父母已經過了六十歲生日。對於遠離家鄉討生活的許多日本人來說,一整年中,大概只有過年過節大約六天的時間能跟父母見面,但一天中,能跟父母相處的時間恐怕連半天都不到,若以十一個小時為計,假設六十歲的父母能活到八十歲,20年×6天×11小時=1320小時,換算起來只有短短五十五天。
    就台灣普遍的狀況,子女成年離家工作以後,就算每週都能回老家吃飯,陪父母兩小時;再加上春節除夕、初一兩天,加總起來,也是不到兩個月。
    這是多麼令人心驚的數字。原來,我們跟父母的緣分,遠比我們想像得要薄。

    親與子的「賞味期限」
    中島大輔召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蒐集各地陪伴父母的小故事,集結成書《你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其實只剩下55天》。
    他在書中指出,「父母的死」是我們早晚會面臨的,但大部分人平常諸事纏身,心裡常會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反正隨時都可以跟爸媽見面。」直到失去父母,我們才明白,儘管在心裡想過有很多事要陪爸媽一起做,但實際上卻什麼也沒做。
    編寫《愛,要及時》的作者高道原,雙親已經去世十多年了,儘管他早已習慣了沒有他們在身旁的日子,「但很多時候,想起他們還是會放聲痛哭……就算現在我想對他們再好一點,他們也不在我身邊了。」
    我們一直不斷被提醒著,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孩子跟我們的「賞味期限」只有十年、孩子只有十二歲以前是屬於你的……我們如此害怕錯失我們與稚子的相處歲月,但我們似乎經常忘記,我們跟父母的「賞味期限」,其實也不長。
    一如我們對孩子不求回報的愛一樣,我們的父母需要的不多,不過就是「感覺有把他們放在心上」,如此而已。

    相愛不是件容易的功課。作家吳若權照顧倔強的病母十四年,前七年傷痕累累;後七年則漸入佳境。對吳若權而言,媽媽的事,永遠是他行事曆上最優先的行程。
    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簡靜惠與婆婆「國際牌阿嬤」游勉這對婆媳,相伴四十年,一起走過人生高低潮。簡靜惠不只是游勉的媳婦,也是她的粉絲、知己,以及她不凡人生的歷史見證人。

    如果你實在說不出「我愛你」,那就用「吃」來表達對媽媽的愛吧。戲稱當年「不是娶了我太太,而是娶了我岳父岳母」的藝人邰智源,熱愛岳母手藝,甚至幫岳父母出版食譜,不讓岳家絕藝失傳。

    作者:李翠卿
    2012-05 親子天下雜誌 34期
    (文章來源: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32393-%E7%96%BC%E6%83%9C%E7%88%B6%E6%AF%8D%EF%BC%8C%E8%B6%81%E4%BE%86%E5%BE%97%E5%8F%8A%E8%AA%AA%E6%88%91%E6%84%9B%E4%BD%A0/?page=3)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