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際清算銀行功能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際清算銀行功能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際清算銀行功能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際清算銀行功能產品中有2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萬的網紅龔成,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中銀香港最壞時間已過】 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BOC HONG KONG (HOLDINGS) LTD. 股票代號:2388 市盈率:8倍 每股盈利:$3.04 市值:$2700億 業務類別:銀行業 主要股東:中國銀行(66.1%) 集團網址:http://www.bochk.com 5...

國際清算銀行功能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9-07 18:47:22

【@businessfocus.io】中國CIPS系統可以繞過美國制裁?年內加入CIPS金融機構或超過1千間 . 現時國際清算多使用總部位於比利時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

  • 國際清算銀行功能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19 18:00:02
    有 270 人按讚

    【中銀香港最壞時間已過】

    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BOC HONG KONG (HOLDINGS) LTD.

    股票代號:2388
    市盈率:8倍
    每股盈利:$3.04
    市值:$2700億
    業務類別:銀行業
    主要股東:中國銀行(66.1%)
    集團網址:http://www.bochk.com

    5年業績
    年度:2015/2016/2017/2018/2019
    總經營收入(億):536/539/667/677/797
    淨利息收入(億):257/260/348/395/405
    盈利(億):268/559/312/321/322
    每股盈利:2.53/5.28/2.95/3.03/3.04
    每股派息:1.22/1.88/1.40/1.47/1.54
    總資產回報率:1.19/2.36/1.25/1.14/1.08
    ROE:14.5/26.4/13.2/12.8/12.0

    --企業簡介--

    中銀香港於2001年9月12日在香港註冊成立,合併了原中銀集團香港 12行中10家銀行的業務。

    中銀香港是香港主要商業銀行集團之一,通過設在香港近200家分行,約270個自助銀行網點、逾1,000部自助設備,以及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等高效電子渠道,為個人、各類企業和機構等客戶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及投資理財服務。

    中銀香港分別於2016年5月及2017年3月完成出售其持有的南洋商業銀行及集友銀行的全部股權,同時積極推進區域化發展,拓展東南亞業務。

    分支機構已遍及泰國、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柬埔寨、老撾及文萊等多個東南亞國家,長遠希望建設成為一流的全功能國際化區域性銀行。

    中銀香港是香港三家發鈔銀行之一,亦為香港人民幣業務的唯一清算行。透過與母行中國銀行的聯動,為跨國公司、跨境客戶、內地「走出去」企業,以及各地央行和超主權機構客戶提供全方位及優質的跨境服務。

    --獨特角色的優勢--

    由於中銀香港的獨特角色因素,使其擁有行業中獨有優勢,在長遠發展中處於相當有利的位置。

    首先是品牌價值,大型銀行可以利用其知名度,以更低成本吸引客戶,因此在行業中有更大的競爭優勢。而中銀香港為三間發鈔銀行之一,再加上是中國銀行的子公司,在品牌認知度上,無論在香港還是中國,都擁有相當優勢。

    使中銀香港在發展中港相關業務時,擁有在行業中最具優勢的競爭力。另外,大型銀行擁有龐大的客戶群,對於銷售各種產品都有幫助,賺錢能力比中小型銀行較強。

    由於中銀香港獨特的地位,加上其作為香港唯一的人民幣清算行,令到集團在發展人民幣業務上,比香港任何一間銀行以及其餘兩間發鈔行匯豐及渣打,都有更絕對的優勢。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逐步開放,人民幣不斷國際化,往後人民幣相關產品亦會不斷深化,長遠計中銀香港必能受惠。憑上述各項要點,已能推斷到中銀香港是一隻優質股。

    --穩中求勝--

    由於香港的銀行業發展已十分成熟,自身增長只能平穩,不能有太大期望。而人民幣業務是當中的發展亮點。以持續經營業務計算之每股盈利,每年都有增幅,情況理想。而在收入組合當中,無論是傳統的利息還是非利息業務,在過去數年,大部份時間都錄得增長。

    中銀香港連續超過10年,保持港澳銀團市場最大安排行地位,私人住宅按揭、安老按揭等業務都領先市場,反映客戶基礎強勁,而這些客戶基礎又可以進行延伸的產品銷售,創造更多收入。

    收入結構中,非利息收入佔總經營收入逾4成,當中包含了淨保費收入、淨交易性收益,以及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

    當中信用卡業務、保險及證券經紀的服務費收入亦錄得增長,是其中動力。中銀香港進一步擴展離岸人民幣業務,成功提升其作為參加行的人民幣業務收入貢獻,亦成為帶動盈利上升的因素之一。

    【圖1】 --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結構

    銀行的非利息收入業務是其增長動力的來源之一,但同時亦有潛在風險,因銀行太進取去開發新產品,往往在不知不覺間埋下了風險。

    所以,當銀行太急去發展這些業務,該業務盈利有太快增長時,反而更令人擔心。而分析中銀香港在過往收入的貢獻,各方都能取得平衡,非利息業務增長亦沒有過快。加上,非利息收入佔總經營收入比重已從過往多於一半,下降至近年逾4成,故風險不高。

    --盈利能力不差--

    就算不計算早年因出售南洋商業銀行和集友銀行的一次性收益,股本回報率(ROE)大致也處於12%以上水平,算是不差,而過往的回報率大致算是穩定。資產回報率數年間維持約1.2%水平,不過不失。

    【圖2】--中銀的資產配置

    中銀香港在資產配置上合理平衡,風險不高,算是做到穩中求勝的效果。另外,要看一間銀行的真正實力,其實不是分析好環境,而是要看她怎面對差環境。故現在再看早一點,檢視金融海嘯時中銀的情況。

    當年金融海嘯對銀行造成相當的打擊,而中銀亦是,不過其恢復的程度理想。2008年受金融海嘯影響,中銀盈利下跌至只有33億。其實以當年銀行業的情況來說,中銀香港仍有錢賺,已算做得不錯;到2009年,中銀的盈利更快速反彈至137億。

    該兩年金融市場出現巨大動盪,而中銀有這樣的成績,反映其風險管理得宜,這是銀行優質與否的重要指標。而盈利反彈的速度之快,反映其盈利能力很強。

    而近5年,集團盈利每年都有增長,這都源於中銀香港擁有較多的競爭優勢,而這會是盈利能力強的其中一個因素。除非行業出現較大變化,又或者中銀香港出現重大不利因素,否則這些競爭優勢都能一直維持,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

    --銀行業無過往好賺--

    整個銀行業,的確沒有過往年代好賺,息差,銷售金融產品,都不及過往的賺錢能力。加上金融環境更複雜,監管方面的問題,都令銀行的風險與成本增加。

    整體來說,銀行業最好賺錢的年代已過,之後將進行平穩增長力期,有基本的利潤,但不是高利潤,不是高增長,投資者要明白這點。

    --中銀香港最壞時期已過--

    比起其他銀行,在本地銀行股中,中銀香港及恆生(0011)是較優質的銀行,這兩間算是較可取。

    經濟最壞時期相信已過,之後慢慢好轉,對銀行有利,加上息差長遠慢慢向上,相為銀行帶來好轉的利潤。因此大訊分銀行,基本上已過了最差時期,中銀香港亦是其中之一。

    --投資策略--

    綜合而言,中銀香港因擁有其獨特優勢,故投資價值比其他銀行為高。而其擁有的品牌及大量的客戶基礎,就是其優勢;由於中銀香港由10間姊妹行合併而成,故客戶基礎很廣泛,在延伸推廣產品時更為有利。

    人民幣業務發展亦是中銀香港的前景所在,雖然銀行業有本質性的風險,但中銀香港亦算穩健,加上母公司為中國銀行(3988),故當中的風險不大。

    此股雖然有增長力,但往後發展並不會爆炸性增長,只會以平穩發展去形容。

    故此,此股適合較穩健型、長線型的投資者,無論是平穩增長還是收息,都是可取的,現價合理,可以分注作出長線投資。

    (本人為證券業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票)

  • 國際清算銀行功能 在 許幼如的職場學習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17 18:14:33
    有 21 人按讚

    信用卡交易手續費哪裡去?除了銀行外有哪些公司在做交易相關服務?
    .
    #手續費去哪裡?

    如果你是個小店老闆,客人希望用信用卡付錢,你答應後發現每筆收入少了2-3%,這些錢去了哪裡?

    - 收單銀行:0.35%、
    來你家裝刷卡機的銀行,他們要確保刷卡資訊(那張卡在什麼時候、買了什麼商品、多少費用)有往下傳,定期跟上游請款後,派錢給你、出帳單給你。

    - 清算中心:0.1%、
    聯合信用卡中心,或VISA/MASTER/JCB/銀聯。把收單銀行的資訊交給發卡銀行。對收單銀行來說,不用去一家一家銀行(國內近四十家、國外無數家)去做系統介接;對發卡銀行來說也是。

    國內信用卡,是經由聯合信用卡中心處理;國外銀行發行的信用卡則是經由VISA等國際組織處理(我以前在日本看過中國旅客拿銀聯卡出來刷被婉拒,就是因為當時發卡組織(銀聯卡)還沒有跟日本的收單銀行做連結。

    - 發卡銀行:1.5%、
    收到刷卡資訊後先代墊付款。當然他們不是阿呆,會先判斷是不是偽冒等問題交易,如果不是才先墊款。結帳日再出帳單跟每個客人請款。身為消費者,有時候我們會看到信用卡有交易紀錄,但去看帳單還沒有入帳。就是銀行收到這筆交易請求了,但還沒有完成全部的代墊、記賬、歸戶等動作。

    如果發卡銀行代墊後,客人主張非本人交易怎麼辦?通常發卡銀行會往上游(清算中心)回報,請他們再往上游(收單行、店家)確認並釐清資訊,清查繁瑣,會有費用產生,有些發卡銀行會轉嫁給客人有些則有談判空間(確認每筆交易正確性是銀行責任,你沒盡到責任害我被盜刷,還要我出錢,齁)

    #紅藍綠又是怎麼回事呢?

    如果你除了開街邊店,還自架網站銷售商品,是不是可以沿用同一批刷卡機呢?

    當然不能,線上交易時沒有接觸到客戶卡片(卡片本人也有防偽功能)、要另外接線上交易的收單行。

    不過線上交易的交易環境複雜(消費者遠端交易,被盜刷變數與風險增加),需要的資訊與資安交易條件也變難。除非你是大商家,銀行基本上不收小商家單,這時候就是第三方收單機構出現的時候了。

    紅陽、綠界、藍新,並稱紅藍綠,就是台灣最著名的第三方收單公司。線上商家可以透過他們介接收單銀行。

    如果只有收單轉介這個服務就要加收你0.3-0.5%,你一定想到處比價找個最便宜的吧?所以他們通常還有加值服務。

    例如代開電子發票,處理電子發票會員載具。電子發票會員載具又是另外一個坑,要讓消費者可以選擇是否要開統編、登記個人載具、線上捐贈發票,如果都不要的客人,還要幫對發票,中獎時候還要寄給客人⋯誰想處理啊,還是付錢給代收機構吧

    又例如其他的收款方式,像是轉賬、便利商店的貨到付款代收代付、大額購物的分期付款拆帳與收帳,第三方支付業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商家可以專心賣或跟經營客群就好,把收錢、出帳、確保沒有偽冒還有客人的卡片不會被攔截去盜刷等工作,都交給專業的。

    只有小商家用代收機構嗎?其實,連食物熊貓的刷卡都是用綠界代收。你就知道專業的價值。

    哪代收機構只賺哪0.3-0.5%嗎?

    是你做代收的話,一定會想增加利潤吧。例如用數量跟收單銀行談較低的費用,或是多找幾家收單行跟他們談說讓你做自家銀行(收單=發卡),可以不讓清算機構抽一筆。

    三家代收機構中又以綠界科技(6763)在2020上興櫃,2021年的目標是申請上市。報載綠界去年經手的金額約600億,營收超過10億元,超過九成都是來自代收付的抽成。
    (台灣2020年的零售業網路銷售金額約3600億元,綠界如果佔了16% ,真的也是很強了~)

    而除了紅綠藍外,Acer 旗下的宏碁資訊也有做代收業務,正尋求上櫃中,代表作是江蕙演唱會。

    #線上開店平台也說他們可以做金流代收付有什麼好處?

    你從街邊店開到自家網站的商城,因為貨好價公道,生意越做越大,一個人忙不過來,於是訓練了資深員工當店長,再找人買網路廣告拓展業務。本以為從此可以翹著腳賺錢,卻發現是新難題的開始。

    /
    店長雖然認真工作但是是個臉盲,分不出老客人新客戶,老是給錯優惠。

    又有些客人是網路商店的常客,偶爾朝聖來到本店,報出會員號碼後店員卻怎樣都找不到。

    再加上把冷灶炒熱後,後進模仿者跟上,用更低的價格更多樣的話題跟你搶生意。你想要拓展新客戶又力不從心,覺得人生好難,老闆更難。
    /

    整合線上線下的會員資料、購買記錄、根據客戶購買偏好進行分群與導購推波...這些就是開店平台(91App, Shopline, Cyberbiz)等等的賣點。

    當然啦,這些業者也整合了前面一篇提到的金流(不只信用卡、貨到付款、帳戶轉帳,還包含各種你想得到與想不到的pay - Apple Pay, Samsung Pay, Line Pay, 街口...), 再加上電子發票、甚至物流等事務。

    91App(6741)也是在2020年上櫃,媒體報導2019年的網站成交總金額(Gross Merchandise Volume, GMV) 為99.8億元,營業額6.7億元。也就是過水了近百億,留下6.7億元。

    6 .7% 當然不只是信用卡代收的錢,最主要還是電商開店服務費以及會員串接管理等業務。

    你說需要這些服務的只有中小企業嗎?91App 的最大客戶是全聯,光光2020前三季就付給91App 3470萬元。

    .
    走到這裡,隔壁鄰居還在掙扎要不要付2% 手續費給收單行,你卻已經從開間小店只收現金,變成線上線下全服務,什麼Pay 都收的數位商家,也不用煩惱收到假鈔、對帳、維繫客戶等等作業面問題~

  • 國際清算銀行功能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27 18:00:01
    有 257 人按讚

    【中銀香港最壞時間已過】

    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BOC HONG KONG (HOLDINGS) LTD.

    股票代號:2388
    市盈率:8倍
    每股盈利:$3.04
    市值:$2700億
    業務類別:銀行業
    主要股東:中國銀行(66.1%)
    集團網址:http://www.bochk.com

    5年業績
    年度:2015/2016/2017/2018/2019
    總經營收入(億):536/539/667/677/797
    淨利息收入(億):257/260/348/395/405
    盈利(億):268/559/312/321/322
    每股盈利:2.53/5.28/2.95/3.03/3.04
    每股派息:1.22/1.88/1.40/1.47/1.54
    總資產回報率:1.19/2.36/1.25/1.14/1.08
    ROE:14.5/26.4/13.2/12.8/12.0

    --企業簡介--

    中銀香港於2001年9月12日在香港註冊成立,合併了原中銀集團香港 12行中10家銀行的業務。

    中銀香港是香港主要商業銀行集團之一,通過設在香港近200家分行,約270個自助銀行網點、逾1,000部自助設備,以及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等高效電子渠道,為個人、各類企業和機構等客戶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及投資理財服務。

    中銀香港分別於2016年5月及2017年3月完成出售其持有的南洋商業銀行及集友銀行的全部股權,同時積極推進區域化發展,拓展東南亞業務。

    分支機構已遍及泰國、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柬埔寨、老撾及文萊等多個東南亞國家,長遠希望建設成為一流的全功能國際化區域性銀行。

    中銀香港是香港三家發鈔銀行之一,亦為香港人民幣業務的唯一清算行。透過與母行中國銀行的聯動,為跨國公司、跨境客戶、內地「走出去」企業,以及各地央行和超主權機構客戶提供全方位及優質的跨境服務。

    --獨特角色的優勢--

    由於中銀香港的獨特角色因素,使其擁有行業中獨有優勢,在長遠發展中處於相當有利的位置。

    首先是品牌價值,大型銀行可以利用其知名度,以更低成本吸引客戶,因此在行業中有更大的競爭優勢。而中銀香港為三間發鈔銀行之一,再加上是中國銀行的子公司,在品牌認知度上,無論在香港還是中國,都擁有相當優勢。

    使中銀香港在發展中港相關業務時,擁有在行業中最具優勢的競爭力。另外,大型銀行擁有龐大的客戶群,對於銷售各種產品都有幫助,賺錢能力比中小型銀行較強。

    由於中銀香港獨特的地位,加上其作為香港唯一的人民幣清算行,令到集團在發展人民幣業務上,比香港任何一間銀行以及其餘兩間發鈔行匯豐及渣打,都有更絕對的優勢。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逐步開放,人民幣不斷國際化,往後人民幣相關產品亦會不斷深化,長遠計中銀香港必能受惠。憑上述各項要點,已能推斷到中銀香港是一隻優質股。

    --穩中求勝--

    由於香港的銀行業發展已十分成熟,自身增長只能平穩,不能有太大期望。而人民幣業務是當中的發展亮點。以持續經營業務計算之每股盈利,每年都有增幅,情況理想。而在收入組合當中,無論是傳統的利息還是非利息業務,在過去數年,大部份時間都錄得增長。

    中銀香港連續超過10年,保持港澳銀團市場最大安排行地位,私人住宅按揭、安老按揭等業務都領先市場,反映客戶基礎強勁,而這些客戶基礎又可以進行延伸的產品銷售,創造更多收入。

    收入結構中,非利息收入佔總經營收入逾4成,當中包含了淨保費收入、淨交易性收益,以及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

    當中信用卡業務、保險及證券經紀的服務費收入亦錄得增長,是其中動力。中銀香港進一步擴展離岸人民幣業務,成功提升其作為參加行的人民幣業務收入貢獻,亦成為帶動盈利上升的因素之一。

    【圖1】 --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結構

    銀行的非利息收入業務是其增長動力的來源之一,但同時亦有潛在風險,因銀行太進取去開發新產品,往往在不知不覺間埋下了風險。

    所以,當銀行太急去發展這些業務,該業務盈利有太快增長時,反而更令人擔心。而分析中銀香港在過往收入的貢獻,各方都能取得平衡,非利息業務增長亦沒有過快。加上,非利息收入佔總經營收入比重已從過往多於一半,下降至近年逾4成,故風險不高。

    --盈利能力不差--

    就算不計算早年因出售南洋商業銀行和集友銀行的一次性收益,股本回報率(ROE)大致也處於12%以上水平,算是不差,而過往的回報率大致算是穩定。資產回報率數年間維持約1.2%水平,不過不失。

    【圖2】--中銀的資產配置

    中銀香港在資產配置上合理平衡,風險不高,算是做到穩中求勝的效果。另外,要看一間銀行的真正實力,其實不是分析好環境,而是要看她怎面對差環境。故現在再看早一點,檢視金融海嘯時中銀的情況。

    當年金融海嘯對銀行造成相當的打擊,而中銀亦是,不過其恢復的程度理想。2008年受金融海嘯影響,中銀盈利下跌至只有33億。其實以當年銀行業的情況來說,中銀香港仍有錢賺,已算做得不錯;到2009年,中銀的盈利更快速反彈至137億。

    該兩年金融市場出現巨大動盪,而中銀有這樣的成績,反映其風險管理得宜,這是銀行優質與否的重要指標。而盈利反彈的速度之快,反映其盈利能力很強。

    而近5年,集團盈利每年都有增長,這都源於中銀香港擁有較多的競爭優勢,而這會是盈利能力強的其中一個因素。除非行業出現較大變化,又或者中銀香港出現重大不利因素,否則這些競爭優勢都能一直維持,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

    --銀行業無過往好賺--

    整個銀行業,的確沒有過往年代好賺,息差,銷售金融產品,都不及過往的賺錢能力。加上金融環境更複雜,監管方面的問題,都令銀行的風險與成本增加。

    整體來說,銀行業最好賺錢的年代已過,之後將進行平穩增長力期,有基本的利潤,但不是高利潤,不是高增長,投資者要明白這點。

    --中銀香港最壞時期已過--

    比起其他銀行,在本地銀行股中,中銀香港及恆生(0011)是較優質的銀行,這兩間算是較可取。

    經濟最壞時期相信已過,之後慢慢好轉,對銀行有利,加上息差長遠慢慢向上,相為銀行帶來好轉的利潤。因此大訊分銀行,基本上已過了最差時期,中銀香港亦是其中之一。

    --投資策略--

    綜合而言,中銀香港因擁有其獨特優勢,故投資價值比其他銀行為高。而其擁有的品牌及大量的客戶基礎,就是其優勢;由於中銀香港由10間姊妹行合併而成,故客戶基礎很廣泛,在延伸推廣產品時更為有利。

    人民幣業務發展亦是中銀香港的前景所在,雖然銀行業有本質性的風險,但中銀香港亦算穩健,加上母公司為中國銀行(3988),故當中的風險不大。

    此股雖然有增長力,但往後發展並不會爆炸性增長,只會以平穩發展去形容。

    故此,此股適合較穩健型、長線型的投資者,無論是平穩增長還是收息,都是可取的,現價合理,可以分注作出長線投資。

    (本人為證券業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票)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