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際大刀會 RP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際大刀會 RP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際大刀會 RP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際大刀會產品中有27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分享于 #封塵男子 《我評國民黨與黨主席選舉》 國民黨在2018贏得地方大勝以後,因著內部不團結,不但輸了總統大選,國會席次也無重大斬獲,政黨支持率更是一洩千里,成了最大的輸家。 從歷史觀歷史,毁滅國民黨的從來不是外面的敵對陣營,而是自己內部的黨臣大老。 國民黨自李X輝掌權,就成了一個不斷持續...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鈞鈞_12點直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舅公蔥油餅 0931513590 鈞鈞商品 蝦皮網購👉 https://shopee.tw/jingjinggau520?smtt=0.0.9 鈞鈞商場加賴訂購👇 Line id : 0928101051 鈞鈞付款/斗內網址(可以信用卡) 綠界:https://p.ecpay.com.tw/...

國際大刀會 在 ????????歐力、歐娜和歐爸,以及力娜媽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21 23:37:46

#已抽出 文末抽一個動物造型多功能警報器 🐼 孩子的安全絕對是父母最掛心的事 我們無法預測災難和意外,但可以有備無患 以下是一個真實在我身邊發生的案例 還記得是我國小五年級時,那堂是美術課 班上有位女同學因為忘了帶某樣用品 我們在美術教室上課,她獨自一人回教室拿用品 剛好那堂課鄰近班級都是戶外課...

國際大刀會 在 WealtHub 睿富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3-30 12:13:36

蔡志忠:中央出手解決香港住屋問題 全國人大會議改變了香港的選舉制度,制定未來的治港者必須是愛國者。有人擔心香港的民主和自由越來越倒退,筆者較為樂觀,香港是中國的領土,要求地方官員愛國沒有不妥,相信香港將來仍然會有反對派,不過,能夠存在的是忠誠的反對派。 出現這種的結果,要比想像中來得快。近年來,...

  • 國際大刀會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5 22:06:22
    有 633 人按讚

    分享于 #封塵男子
    《我評國民黨與黨主席選舉》

    國民黨在2018贏得地方大勝以後,因著內部不團結,不但輸了總統大選,國會席次也無重大斬獲,政黨支持率更是一洩千里,成了最大的輸家。

    從歷史觀歷史,毁滅國民黨的從來不是外面的敵對陣營,而是自己內部的黨臣大老。

    國民黨自李X輝掌權,就成了一個不斷持續下跌的政黨。黨員越來越少,形象越來越差,支持越來越低,在台灣基本上已經是一個日暮西山的政黨。

    從1988-2000,李X輝以國民黨黨主席之尊,成功瓦解了國民黨,將國民黨分化成兩股勢力:本土黑金派與權貴血統派。從此國民黨明爭暗鬥不斷,終於逐漸勢微,成就了台灣第一次的政黨輪替。

    2008年馬X九因著民X黨的貪污腐敗,順勢而起。一時之間,國民黨看似情勢大好。不料在往後的八年,因著馬執政的無能,再加上黨內以王X平為首的本土派,配合民X黨在國會制肘,以致於到了2016年,國民黨同時在中央與地方選舉中大敗,支持率與好感度同時跌到底谷。

    2018年因著韓國瑜在黨內崛起,帶起了一股旋風,重新點燃了人民對國民黨的希望與熱情,讓國民黨一舉贏得了15席的縣市長地方選舉。

    國民黨大勝以後,那些天天在宮廷後院翹二郎腿吸鴉片的所謂大佬們,忽然眼睛一亮,以為大勢可為,紛紛跳出來爭功搶賞。這些吸鴉片吸到頭殼已經壞掉的老人權貴們,以為2020的天下一定是國民黨的,因此卡位弄權,醜態百出。正印證了「老而不死,謂之賊也」!

    韓所代表的庶民的力量,原本可以提供國民黨一個重新改變,贏回民心的最佳契機。不料黨內的老臣權貴與黨政高層,眼看著自己的政治生命可能不保,於是全力收編串聯一些藍媒名士,讓韓處處穿小鞋,明裏支持,暗中掣肘,使得國民黨在一片情勢大好之下,輸掉了2020的總統大選。

    這正印證了國民黨一貫的「寧給敵人,不與同志」的悲哀黨性。可憐的是,在1988-2020的這一段時間,那些分裂,打擊,傷害國民黨的黨內同志,今天依然位居黨內要津,以大老權貴之姿,繼續在分化國民黨。

    今天的國民黨,極有可能會葬送在這些人的手中,被推進歷史的墳墓。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國民黨主席選舉。
    四位候選人張亞中、朱立倫、江啟臣、卓伯源所代表的是分別是黨內的理念派,投機派、保守派、與亂入派。

    卓的角色有點像宋X瑜每年的總統大選,志在參加,不在獲勝,多年下來早已成為笑談,因此不在此多加討論。

    江是國民黨內中壯年的本土派,原本最有機會能夠大刀闊斧改革國民黨,可惜他生性保守又害怕得罪台派的本土勢力,以至改革力道薄弱,論述畏首畏尾,重蹈當年馬X九驢不驢、馬不馬瞻前顧後的猶豫不決。

    朱是黨內權貴,也是典型的投機派,往往機關算盡,是那種遇到好事就出場,碰到難處就躲閃的投機份子。他善用權謀且重心機,政治光譜是偏向王X平之流的本土台派,論述是親美重於和中,在中美台的三方槓桿,明顯偏向美方,與民X黨的蔡X文政府辨別力最低。

    張是學者型的理想主義份子,論述最完整,口條最清晰,是四位候選人中最有理念、最沒有包袱的唐吉訶德。
    他主張兩岸和平,在中華文化的架構下,加強兩岸的交流,在中美台的三邊關係,明顯親中,因此最容易被抹紅成統派。

    江、朱二人的兩岸論述都接近民X黨的蔡X文政府,因此區別性不大,對現階段的兩岸關係,不會有突破性的改善。
    礙於中美的持續對抗與本土台派的勢力,這兩人如果選上國民黨主席,在外交上仍然會延續親美疏中的路線。

    張的當選最有可能改變兩岸路線與美中台三方關係,但是對於國民黨的前途則是禍福難料。所有台灣的政治評論員對張的評論都是「理想性十足,但是悖離主流民意。」這裡的主流民意當然是指蔡政府所成功營造的「抗中保台」。
    換言之,聯美抗中才是台灣的唯一活路,對抗中國共產黨是台灣人的天職,至少年輕的一代大都是抱持這樣的想法。

    因此張的兩岸和平協議主張,在台灣等同於政治自殺,無怪乎所有的政治觀察家與政治人物,都是以近乎看笑話的態度來看待張的參選。

    我常說,政治使人盲目與瘋狂。「戰爭與和平」這種簡單的選項,任何有理性的人都會選擇和平,怎麼今日倡議「兩岸和平」的人在台灣便成了賣台的統派了?
    如果戰爭能夠帶來一個獨立的台灣國,而且能夠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那麼犧牲數以萬計生命的代價容或是值得的。
    但是如果只是成了中美對抗的先頭卒,作爲拖垮中國超越美國的犧牲品,那麼這樣子的戰爭不是太愚蠢了嗎?

    台灣正是有一群台派白癡,才會讓美國予取予求。
    台灣現在其實只有兩個選項:面對現實接受一個委曲求全的中華民國政府,或是自欺欺人成為一個窩囊無用的美國殖民政府。
    至於獨立的台灣國,就好像是蔡X文說要嫁給劉德華,X菊說要嫁給吳奇隆一樣,聽聽就好。

    因此現階段,當蔡X文政府已經對美國過度的卑躬聽話,使得台灣淪為美國對抗中國的工具,任何一個政治人物能夠提出重新平衡美中台三方關係的主張,都是值得支持的,既使那不是所謂的主流民意。
    因為我在意的是台灣的長治久安,而非一時的政治算計。

    說的更直白一點,我從來不在乎主流民意。
    你如果看著一群人吃大便就跟著去吃大便,那不是荒謬至極嗎?

    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真理,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我們必須要有逆風說實話的勇氣。

    當年納粹迫害猶太人是主流民意,共產黨搞文革鬥爭是主流民意,土耳其對亞美尼亞的種族屠殺也是主流民意。
    因此,我從不相信什麼主流民意。

    現在台灣所謂的主流民意就是一群騙子人加上愚民的反智主義,所以你如果發現自己不是主流,你才應該感到驕傲。

    國民黨如果無法從歷史的失敗中學到教訓,那麼必然會跟著這些黨政高層的權貴一起陪葬。
    我期許國民黨員能夠有逆風飛翔的勇氣,堅持創黨的理念,選出一個有理想、有信念的黨主席,為台灣人民的長治久安,提出一套和平安全的論述。
    容或現在跟隨的人少,只要秉持無私的信念,時間久了自然能夠感動吸引更多人的加入,這或許能夠從而扭轉台灣的宿命吧!

    #內文OOXX實為不得不的修改請封塵男子見諒😘原文請見連結

  • 國際大刀會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3 07:57:30
    有 1,178 人按讚

    (失敗者回憶錄0913)
    我們是甚麼人?我們往何處去?
    從流行文化中,可以看到1967年香港人社會意識大轉變。

    1949年中共建政後,五十年代大批大陸人來港,其中由江浙人帶來工商業,和上海的流行文化,對社會影響最大。當時不是叫流行曲,而是叫國語時代曲,流行歌星是周璇、姚莉、白光、李香蘭和吳鶯音;到六十年代,就是台灣的流行歌星佔領香港市場,姚蘇蓉、湯蘭花、蘇芮、歐陽菲菲、翁倩玉以及一直紅到九十年代的鄧麗君。粵語流行曲不是市場主流。電影方面,五六十年代從永華,到長城、邵氏、電懋、國泰,這些拍國語片的電影公司佔領了大影院市場,與西片互領風騷;粵語片的製作很多,但多在街坊流連的小影院放映。

    1967年11月,暴動剛退潮,香港第一家無線電視TVB 誕生。TVB 的新聞報導,和電視劇、處境劇的製作,覆蓋了香港相當大比率的人口。

    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許氏兄弟的電影、特別是許冠傑的粵語流行曲冒起,風行全港,由此而帶入香港粵語流行曲、電視劇、粵語電影的新時代。香港流行文化爆發式的興旺,不但覆蓋全港,更風靡東南亞、台灣、歐美等地華人社區,以至文革後的大陸。香港歌星、影星、導演、作曲作詞者,出現好多超級奇葩,可說歷史僅見。

    這就是香港的黃金時代。從1967年末開始,只有這二三十年。短短時間,在良好管治和充分自由的空氣下,就創造出許多奇蹟,產生許多傳奇人物。在戴麟趾、麥理浩開始的大刀闊斧建設市政與革新中,最值得稱道、當時我也認為是最難得一件事,就是創立了廉政公署。廉政公署的成功,將香港締造成一個公平社會。

    本土流行文化的崛起,反映了香港人對這個英治下的地方,產生越來越強的認同感。在所有的華人地區仍然處於不同程度的不自由的狀態下,香港享有充分的言論自由,在香港可以看到所有在海峽兩岸被禁閉的消息和評論。香港人在公平的法律制度下,可以自由做任何不違法的事。香港公共事務、交通、稅制、醫療,提供的服務比任何地方都方便。七十年代之後到香港生活的人,無論從大陸、台灣還是世界其他地方來,大都認為香港是世界上最文明的地方,沒有之一。

    2017年,羅恩惠導演拍了六七暴動的記錄片《消失的檔案》,引起關注。她原想將記錄片的內容出書,並邀我寫序。我的序寫了,書卻沒有出成。

    我在序中,引用法國印象派大師高更(Paul Gauguin)在1897年的一幅畫作中的三句問話:「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甚麼人?我們往何處去?」

    香港人從哪裡來?不用說,絕大多數香港人來自中華大地。我們是什麼人?我想在1967年前絕大多數的香港華人市民都會說「我是中國人」,至於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當時社會輿論的主要左右派之分。我們往何處去?那就各有選擇了,除了在香港土生土長、有些家族生意繼承的本地人之外,1949年後從大陸來的人,大概那時候都不會認為香港是他們永久的家。鄰近的強權使許多人不安,他們想把香港當作跳板,藉此跳出海外,遠離中國。

    英國維持在香港的管治,是為了觀察和接觸中國;中國讓英國繼續管治香港,是以香港作為通向西方世界的窗口。中英雙方都沒有把香港市民當一回事。如果中英都沒有把香港當一回事、而許多香港人又把這裡視為「跳板」的話,這個「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就不是香港人的永久的福氣。

    當中國在極左狂潮下,用語講到要「粉碎港英統治」而結果卻是「香港還是那樣子」,就意味著這裡可以作人生的長期規劃了。儘管英國那時候已經知道1997年會有條約到期的問題,但在中共不干預下,全力建設一個輝煌的香港,可以使英國在國際社會的關顧下,提高與中國議價的能力。

    儘管中英雙方都各有打算,但香港人就在這個歷史時空,享受到最大的自由,最方便最發達的經濟文化,最文明最公平的社會秩序。香港流行文化的奇蹟般崛起,意味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已經從「我是中國人」轉為「我是香港人」,至少是「不一樣的中國人」了。這之後,身份認同的民調雖有起落,但倘若沒有先驗的政治觀念,整體趨勢就沒有什麼懸念了。以0至100分的「身份認同指數」計算,2018年民調顯示,認同自己是「香港人」的,指數破紀錄高達83分。

    「我們往何處去」?儘管九七問題泛起,和近年政治環境大轉變,使香港人在六四後、九七前和現在,都掀移民潮,但留下來的和離去的,心中仍然追求著憧憬著那黃金時代的香港。(62)

    圖1,香港流行文化的先驅者——許氏兄弟和父母(網上照片);

    圖2,香港新聞業輝煌時期的傳媒人,前左起,毛孟靜,黃應士(TVB新聞總監),張敏儀,包雲龍(亞視新聞總監),黃志強(港台新聞部);後左起,林旭華(商台),邵廬善(港台),吳明林(港台),李怡,蘇狄嘉(港台),戴天,李錦洪。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 國際大刀會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07:52:36
    有 911 人按讚

    (失敗者回憶錄0910)
    香港輝煌時代的開始

    1967年8月中國外交部「48小時最後通牒」是六七暴動的轉捩點,也是香港歷史的轉捩點。「最後通牒」無疾而終之後,左派把抗爭延展了幾個月,手段就是發動罷工,街頭放真假炸彈,擾亂社會。但經濟下滑,最受影響的卻是左派自己。左派所有事業陷於凋敝,中共依賴香港的外匯收入暴減,給罷工工人的安家費也付不出,只好要求工人復工、轉業、改行(簡稱「復轉改」)。北京儘管仍然是文革派掌權,但周恩來看到香港情況不妙,就向「偉大領袖」請示,獲毛澤東回應「香港還是那樣子」。雖語帶含糊,但周抓住了毛在1959年的一句話:「香港還是暫時不收回來好,我們不急,目前對我還有用處。」以這樣的「毛思想」去訓示執行中共政策的香港新華社負責人。12月中旬,一夜間所有真假炸彈絕迹,「反英抗暴」全面收攤,為這場動亂獻身的左派群眾,除了事業基礎全失、生活無着之外,最悲哀的還是從意氣風發變成灰頭土臉。當然,香港共幹有一套動人說辭去說服盲眾,而盲眾聽起來也覺頭頭是道,自感安慰。

    六七暴動,對中共和香港左派來說,幾十年來都是曖昧難言的話題。文革結束後,中共給文革的歷史定性是「一場浩劫」,但由文革病毒而衍生的香港六七暴動,卻由於那時的積極參與者是「愛國同胞」,左傾思潮是受祖國的擁毛群眾影響,又受到港英「壓迫」,所以不好否定,卻又不好肯定。九七後特首向當年的鬥委會主委楊光頒發大紫荊章,引起社會質疑,但究其實,當時鬥委會委員都只是檯面上的角色,真正指導「反英抗暴」運動的是以新華社為名的中共港澳工委。經常來指導我們工作的,都是在鬥委會名單上見不到的人。

    「48小時」及林彬事件後,除了左報還嘴硬之外,香港的輿情和民心都「一面倒」向殖民地政府了。戴麟趾給倫敦的電文中,表達了他對這樣的殖民地民情感到「意外」。於是,10月底,港府就舉辦了「香港週」,主旨強調港人可以在法律和社會秩序下,享有不受恐懼威脅的行動自由,人權受尊重,每個人都能暢所欲言,這些都是香港市民珍視的權利。當時全港各處有多項展覽和表演活動,讓市民在本土化的娛樂中找到身份認同,香港人的身份矇矓中成形。

    戴麟趾接著推行多項新政,包括修改勞工法例,改善教育和房屋等各方面的民生政策,69年開始建造第一條海底隧道。

    1971年,英國派麥理浩接任香港總督,這是首次不是由聯邦事務部而是由外交部派出的總督。麥理浩在他長達10年半的任期內,大刀闊斧地對香港進行改革。 他任內推出十年建屋計劃、開發新市鎮、創立廉政公署、九年免費教育、設立郊野公園、興建地下鐵路和地方行政改革等重要的政策和建設。這些政策直接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更為殖民地政府在市民心目中建立起正面形象。

    麥理浩任內經濟增長之強勁為開埠以來所未有。香港由原本以輕工業為主導,逐步轉型以電子工業、金融業和商業為重心,一躍而成「亞洲四小龍」之一,奠定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基石。財政司郭伯偉和夏鼎基相繼提出和執行「積極不干預主義」的經濟政策,成為香港充分發揮個人自由創業的依歸。

    輿論說這是香港的「麥理浩時代」,即是讓香港改頭換面的黃金時代。實際上新政在戴麟趾時代已經開始了。只是一來戴麟趾鎮壓暴動的強硬,使英國與北京關係難以轉寰,二來殖民地出身的官員多傾向保守,反而外交官對改革更少顧慮。但要問的是:英國統治香港百多年,為什麼到戴麟趾後期才開始有好好管治、建設香港的意志呢?答案就是六七暴動帶來的轉變。

    左派自辯說,六七風暴的積極作用是使「港英受到群眾壓力被迫改善施政」。我看到的情況不是這樣。「反英抗暴」突然被新華社叫停,所有左派群眾都感到沮喪。那絕非「反英抗暴」的勝利,相反是「反英抗暴」的失敗,是中國底牌的自我揭穿,因而使香港市民對英治下的香港有了認同感,亦使英國管治者產生對香港的認同感,有了搞好香港的意志。
    國家的組成是土地、人民、主權三元素。當掌權者、人民都對土地有認同感,就會為這地方的發展開拓出輝煌局面。

    作為六七暴動的邊緣參與者,目睹所處社會的迅速轉變,我不否認當時的困惑。自許為中國人和愛國者的我,經歷奮勇、激進、沮喪、幻滅的情緒衝擊,無論思想和事業,那時都處於徬徨中。當時的確不知道,隨著暴動的收攤,卻是香港歷史上最光輝時代的開始。(61)

    圖1,1967年10月,港督戴麟趾為香港週起動的舞龍點睛。

    圖2,六七暴動期間,辦公室設在文咸東街的一座舊樓。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