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國防採購室副主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防採購室副主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防採購室副主任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冠肺炎疫苗發展的瓶頸及解決之道(六)-陷入瓶頸的疫苗政策》座談會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緣 起:新冠肺炎持續肆虐,全球染疫人數破億,防疫模範生台灣居然出現第二起院內感染,讓滾雪球般的居家隔離人數,弄得人心惶惶,連帶讓防疫保單大賣30萬張。為了解此事對民眾防疫態度的影響,...
國防採購室副主任 在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冠肺炎疫苗發展的瓶頸及解決之道(六)-陷入瓶頸的疫苗政策》座談會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緣 起:新冠肺炎持續肆虐,全球染疫人數破億,防疫模範生台灣居然出現第二起院內感染,讓滾雪球般的居家隔離人數,弄得人心惶惶,連帶讓防疫保單大賣30萬張。為了解此事對民眾防疫態度的影響,國政基金會特地進行民意調查和大家分享。
再者桃園地區的院內感染,擴大至第二家醫院,顯示這波感染尚未結束,然而被視為終結疫情的神器-新冠疫苗,當局不論是對外採購,抑或在國內研發都陷入膠著。特別是早早投入研發的國內疫苗廠,原本在臨床一期還有三家,現在只剩兩家進入臨床二期,為什麼起步早的疫苗政策會陷入瓶頸?
時 間:110年2月3日(星期三)上午09:30
地 點:國政基金會101會議室(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16號1樓)
主 持 人:永續發展組召集人 陳宜民
與會貴賓:(按姓氏筆畫排列)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 王任賢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 金傳春
立法委員 費鴻泰
立法委員 賴士葆
疾病管制署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副主任 江正榮
食品藥物管理署藥品組技正 陳潔瑩
食品藥物管理署藥品組博士後研究助理 陳孟賢
討論題綱:
1.鑑往知來,面對桃園第二起院內感染,我們應如何調整檢測及醫護生活守則,以免憾事再度發生?
2.起步早的疫苗政策,為什麼會陷入瓶頸變落後?
3.疫苗採購陷危機,到底哪裡出了錯?預算不足或受採購掮客所影響?
4.國防工業破了洞,新冠疫苗研發掉困境,如何鬆綁限制協助廠商走出瓶頸?
國防採購室副主任 在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冠肺炎疫苗發展的瓶頸及解決之道(四)-從萬人血清檢測談起》座談會
主辦單位: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緣 起:一樣是萬人血清調查,一樣都證實台灣防疫成功,但其中一個卻要被罰錢,為什麼?
新冠疫苗問世掀接種潮,繼英美之後,下一個是誰?寰宇新聞說:亞洲地區新加坡跑第一,但「防疫模範生」台灣,要等到何時?
有專家說,當其他國家達到群體免疫,恢復正常生活後,台灣的隔離政策可能會受到國際質疑。再者如果到明年中還沒施打疫苗,台灣會不會反而變成危險地區,影響經濟發展?
於是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召集一流的學者專家,與政策利害關係人,一起腦力激盪,為政策超前部署提出建言。
時 間:109年12月18日(五)10:10分
地 點:國政會101會議室(北市杭州南路1段16號)
主 持 人: 國政會永續發展組召集人 陳宜民
與會貴賓:
國民黨團書記長 林奕華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 王任賢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 金傳春
國防醫學院榮譽講座(前衛生署藥政處處長) 胡幼圃
前國衛院疫苗研究中心主任(美籍華裔疫苗專家) 莊再成
衛福部疾管署研究檢驗中心副主任 江正榮
世界台商代表 趙志勳
討論題綱:
1.萬人血清調查「萬分之5」與「萬分之8.3」之別?
2.新冠肺炎疫苗英美都已開打,台灣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3.新冠疫苗研發捷報頻傳,澳洲航空(Qantas)表示,未來將要求國際旅客在搭機前,須注射COVID-19疫苗。若為促進國際商務與觀光旅遊,日後入境持有疫苗注射證明及核酸檢驗陰性報告者是否得縮減隔離天數?
4.未來若施行入境持COVID-19疫苗注射證明與核酸檢驗陰性告得縮減隔離限制時,對接種的COVID-19疫苗應否加以規範?
5.在新冠疫苗對外採購與扶植國內疫苗廠間,政府應有何策略,以達雙贏目標?
《歡迎媒體蒞臨採訪,謝謝!》
國防採購室副主任 在 吳佩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幾天看著新聞,心情愈顯沉重。
陸軍269旅黃姓中尉疑似被霸凌而自殺,高齡的阿嬤傷心過度,不久後也離世,家屬傷心無助,向網紅陳情,希望能為他討回公道。
269旅,正是洪仲丘待過的軍旅,當年因他的不幸過世,引起了一場社會運動,而他的姊姊後來也在鄉民支持、力挺下當選立委。只不過,四年任期,洪慈庸不曾進入過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她的高人氣與影響力沒有進一步發揮,也未讓兩名與洪仲秋同旅、境遇相當的軍人倖免於難。
今天剛出爐的審判結果,去年7月在火車上持刀揮舞、刺死年輕李姓警察的兇嫌,一審無罪,並以50萬元交保。法官認為嫌犯的思覺失調,行兇當下失去理智與判斷力,故以刑法第19條裁量。
上周我投書追查文化部前司長的收賄弊案,昨天檢方果然查出朱瑞皓轉任傳藝中心副主任,繼續收賄,讓安慶營造負責人拿到「臺灣戲曲中心三樓多功能廳等空間室內裝修工程」、「臺灣音樂館專屬之五樓琴房設備裝設工程統包案」1460萬元與「臺灣戲曲中心大、小表演廳前廳玻璃欄杆安全修繕」等標案。
今天刊出的投書內容,主要想點出,消防設備採購與安檢的落實與否,與高層有密切相關。地方首長常向議會說,因為預算不足,所以無法一次性採購所有的消防衣或設備,得逐年編列。怪了,為何辦理跨年晚會等煙火性預算的錢,每年可以砸數千萬元,甚至市政宣導費也有上億元。關乎消防弟兄安全與人民生命財產的裝備,就籌措不出?
蕭煥章任內向企業募款,買來不具足夠安全性的救助衣鞋,穿這樣的衣服到火場,若換成是各位,怕不怕?若募款的對象,恰好也是需要「受安檢」的廠商,試問,拿人手短的局長,敢不敢嚴格執行?有沒有可能事先告知抽檢的日期或項目?
蕭局長推動消防員留宿政策,卻讓一名即將結婚的女消防員,遭到上司直接開鎖闖入性侵,而犯案的小隊長事後還惡意脫產,一審原是10年徒刑,二審加重判處12年,台中市議員們有好好監督這個案子嗎?或要求蕭局長必須下台負責嗎?蕭的下屬要面對一輩子的創傷,而他卻可一路晉升,只因有強大的「募款公關」能力。
回到文化部官員的涉貪案件,如果朱瑞皓僅是向出版商索賄,民眾可能覺得還好,或許也「事不關己」,然而,他在傳藝中心收賄的案件,是建物的裝修工程,廠商花錢買通官員,工程品質會不會因此受到影響?明知道偷工減料,負責驗收的官員敢「忤逆」上級的意思嗎?
我們每一個人,甚或我們的親朋好友,都可能遇到像錢櫃林森店的顧客一樣的危險情境,也可能有機會踏進宜蘭傳藝中心的多功能表演廳去觀賞演出,只要這些安檢或工程有所瑕疵,風險都是由納稅人承擔。
若這件事沒有被揪出,悲劇發生那一天,這些收賄的無良官員可能早已退休金入袋,還有一大筆豐厚的賄款。
揭弊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在官員的臉書貼文底下當個啦啦隊,拼命灑花說好棒棒,做起來輕鬆的很,但社會付出的代價,可能是難以想像的。
個人的力量真的很微薄,無論誰執政,我認為都該有強力的在野黨,結合媒體,努力監督問政,為人民的生命與權益把關。
這是身為一個公民能做的,也該做的事情。多一分關心,多出一份力,或許,就能讓我們的國家社會更好。
吳佩蓉觀點:錢櫃林森店大火映照的救災政治學
https://www.storm.mg/article/2577661
吳佩蓉觀點:水至清則無魚,水過濁魚窒息─從一位文官涉貪談起
https://www.storm.mg/article/2547029
#怒的程度大概只有葉教授的氣炸口罩程度可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