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國醫校務資訊系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醫校務資訊系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醫校務資訊系統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811的網紅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轉發新校長賀卡,祝福陽明交大人新年快樂、牛轉乾坤、步步高陞! - 各位陽明交大人: 在21世紀第21年的2月1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正式成立。合校經歷了超過20年的探索,歷經張俊彥校長、曾志朗校長、吳妍華校長、吳重雨校長、梁賡義校長的醞釀與催生,終於在張懋中校長、郭旭崧校長及陳信宏校長任內合力完成。...
國醫校務資訊系統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轉發新校長賀卡,祝福陽明交大人新年快樂、牛轉乾坤、步步高陞!
-
各位陽明交大人:
在21世紀第21年的2月1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正式成立。合校經歷了超過20年的探索,歷經張俊彥校長、曾志朗校長、吳妍華校長、吳重雨校長、梁賡義校長的醞釀與催生,終於在張懋中校長、郭旭崧校長及陳信宏校長任內合力完成。我有幸能擔任合校後的首任校長,感覺肩頭上的擔子無比沉重,但我有信心在師生校友共同努力下,必定可以順利達成任務。
我是陽明大學醫學系第五屆 (1986年畢業) 校友,於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及生醫光電所任教。2019年中開始,我擔任籌設博愛校區「醫療財團法人憶卿醫院」之執行長,2020年2月由陽明大學轉任交大生科系,並兼任台聯大系統副校長。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對我而言,都具有深刻的情感與意義。
交通大學身為高科技教育研發重鎮及產業的領導者,就像是新竹疾風中堅挺不拔的勁竹,而陽明大學對於追求學術卓越及偏鄉服務的熱忱與關懷,則像是唭哩岸山迎春時奔放燦爛的櫻花,2021年我們即將一起開創嶄新的篇章,如何讓原本不同的兩所大學在未來走向共同的道路?合校工作千頭萬緒,我認為為合校初始最迫切的任務是在最短期間內獲得兩校師生同仁校友對新學校的認同;有鑒於此,我們將啟動「一樹百穫」計劃,針對各項議題如新穎教學、科技趨勢、大學社會責任,乃至校歌校徽、校園美學等,擴大邀集師生與海內外校友共同參與討論,一起發想,以資訊科技作為激盪腦力的平台;透過匯聚、分析及整合意見,我們計畫於合校啟動後的第100天,向所有關心陽明交大的朋友們提交一份具共識基礎的合校願景- 這將是一份具十年展望前景的三年計畫藍圖。而在這份藍圖逐漸清晰之前,我們將借助師生校友對過去的記憶作為新學校的黏著劑以度過磨合階段;以校徽為例,陽明交大將暫時以中英文字之”NYCU”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作為識別,將設計交付專業,將歧見或認知差異以智慧與包容來逐步化解。
傳承、深耕、融合、開創是合校的核心價值,陽明交大將以院系所及跨院研究中心為發展主軸,師生將是學校在全球高等教育競爭中參與競逐的主角,行政團隊的首要任務是架構一個穩固的舞台,讓舞台上的表演者能盡情發揮以獲得最大成就與掌聲。
陽明交大的九個校區將整合為雙主體校區,搭配產學共創校區及教學醫院群,由交大校區及陽明校區校務長領導的主秘、教務長、學務長、研發長、總務長、國際長的團隊,以及負責專案的副校長們為師生服務。我們將以最精簡的人員編制,發揮最大的行政效力與效率。除附設醫院外,學校也將與各教學醫院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尤其是榮陽交團隊經營多年、成效卓著,在未來生技醫療、智慧醫療領域的發展,台北榮總絕對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莫忘合校初衷,陽明大學的人文與專業扎根於向社會貢獻的使命感,交通大學的優勢展現在勇於突破的創業精神,合校後兩股力量匯流,陽明交大將打造淬礪成為一所「偉大大學」,這所「偉大大學」將會:
締造創新 樹立價值、
激發潛能 培育領袖、
勇於調適 面對挑戰、
引領轉變 發明未來。
林奇宏 敬上
2021年2月1日
國醫校務資訊系統 在 陳宜民教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涉及1400名教師、近兩萬名學生權益的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合併案,將於明年2月1日正式生效,這所足以跟第一學府台大相抗衡的「超級大學」,背後利益驚人,校長人選也備受矚目,攤開遴選委員名單「一片綠油油」,尤其被傳為李遠哲的影響力也在其中。
合校主攻醫療科技 和台大互別苗頭
陽明、交大多年來斷斷續續結緣合校,2018年重啟,去年9月正式透過兩校校務會議通過合校計畫書,合併案於今年8月12日獲得行政院和教育部同意,明年2月1日起合併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合併後學生達1.7萬餘人,教師約1400人,校地139公頃。
陽明交大初期將有19個學院、6個新設研究中心、1個附設醫院,分布於9個校區。而目前台大則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56個學系,134個研究所,學生人數約3萬2000人,教師2000多人。
合校後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將結合陽明及交大的強項,短期以共同發展AI在醫療的應用、遠距醫療、醫療機器人、物聯網與穿戴式裝置以及區塊鏈生醫Eco-system等策略為主。兩所學校與主管機關教育部支持合併的理由非常明確:「BioICT(生醫電資訊)」與「智慧醫療」是未來趨勢。
校長遴選會 包含官派與兩校代表
根據大學法規定,「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屬於「新設合併」學校,所以首任校長由教育部組織遴選小組直接選聘,目前遴選小組共有21名遴選委員,教育部指派3名代表,包括教育部次長劉孟奇、成大校長蘇慧貞及科技部前部長楊弘敦。
另外陽明與交大則各推派9人,包括國衛院長梁賡義、教育部前部長曾志朗、中研院副院長周美吟、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等人。
曾被影射李遠哲愛徒 周美吟受矚目
由於醫界與綠營關係向來密切,更成為綠營必爭之地。攤開遴選委員名單可以說是「綠油油」,據了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周美吟,當初台大校長遴選時,周美吟就被影射為李遠哲的愛徒,因此入選8位候選人之一。管中閔獲選台大校長遲遲無法上任,李遠哲也曾被指為關鍵因素。
2016年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指派周美吟接任副院長時,也曾外傳因李遠哲才有這項人事安排。李遠哲當時則多次強調,他跟周美吟沒有外傳的師徒關係,甚至說自己「難道是黑道大哥嗎?」
多位蔡政府官員入列 掌握大半勢力
而楊弘敦跟梁賡義(陽明大學前校長)都是蔡政府前任或是現任官員,可說已經掌握大半勢力,梁賡義也是上一屆台大校長遴選委員。
在生技界有重要影響力的張鴻仁,也是這次的遴選委員之一。張鴻仁曾任健保局總經理,前副總統陳建仁擔任衛生署長時,找來張鴻仁任副署長,之後因健保紛爭請辭,兩人曾先後受教於台灣公共衛生之父陳拱北門下。
郭旭崧和張鴻仁,同為陽明大學醫學系同學,兩人相識超過45年。張鴻仁也是上一次陽明校長遴選委員會的召集人。
有陽明校友透露,這次的遴選委員名單可看出綠營的運作,因為兩校合校後,背後存在巨大利益。現在連政大都要加入台聯大系統,「這是多麼大的學閥集合」,希望教育回歸教育,不該沾染政治,破壞教育體制。
陽明校方表示,扣處教育部三位代表,其他遴選委員是兩校的校務會議一票一票選出來,兩校對等,所以各選出一半。
介入學界非首次 管案還歷歷在目
其實「綠手」伸入大學校長遴選已不是第一次。台大校長遴選拔管案就是近年最鮮明的例子,教育部當時以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曾擔任台哥大獨董,與同公司董事、遴選委員蔡明興有利益未迴避疑慮為由卡管,然而同時間發生的陽明大學校長遴選,也出現遴選委員張鴻仁投票給自家獨董郭旭崧,但教育部卻放過陽明,遭質疑教育部根本是兩套標準。
國醫校務資訊系統 在 范國威 Gary F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民間聯合聲明
【任命大陸黨委當港大副校長●香港院校自主自由備受威脅】
2020年10月26日
香港這幾年上至抗疫、下至民生的政策,都被用作政治檢控及壓迫,整個香港的人權、民主、自由、法治狀況於短短數年已極速下跌。特區政府的政治操控正向各方伸延。醫療界、教育界、公務員、傳媒界、法律界、運輸界、商界、影視界、飲食界等各行各業都被勢力侵擾,彷彿要將整個社會的異見聲音消滅。
這幾天的消息指出香港大學會被染紅。香港大學校長張翔領導的港大遴選委員會推薦聘請兩位來自北京清華大學的中國大陸學者加入港大管治團隊,由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主任申作軍接任港大副校長(研究),並由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主任宮鵬接任港大副校長(學術發展)。有關二人的任命事宜將在10月27日星期二在港大校委會通過,並於 2021 年 1 月履新,任期為 5 年。而申作軍更同時是中國共產黨的黨委委員,一旦獲成功任命,將會是首次有中共黨員擔任港大管理層。
其實港大受壓早已非首次的事。2015 年,在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及一眾建制勢力的施壓下,任命陳文敏教授為副校長的程序一拖再拖,最後更被校委會否決。自張翔於 2018 年上任港大校長後,港大校務委員會推翻教務委員會的決定,即時解僱持有終身教席的戴耀廷。戴耀廷教授多年來一直積極參與政治,並曾發起佔中運動、雷動計劃、特首民投、風雲計劃和民主派初選,因而一直受到黨媒及建制派的大肆攻擊。港大教職員因個人政見而遭受港大管理層的懲罰,可見學術自由自主完全被政治踐踏。
據清華大學相關學系網頁內的「黨政機構」資料,申作軍除為工業工程系的系主任,同時亦身兼該學系「系黨委」黨委委員,意指其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身兼要職。在消息曝光後,申作軍的名字從「系黨委」班子名單一欄中被刪走,現時網頁只顯示其系主任的身分。
除此之外,Now 新聞台有關葉建源批評港大是次任命副校的報道竟在出街後離奇消失,新聞列表中將先前報道刪除。據悉眾新聞曾就這事致電 Now 新聞及財經資訊主管陳鐵彪查詢事件,陳說:「我認為不適合咪落架囉。」較早前 Now 及有線電視台發生人事大地震,令人擔心新聞審查只會越來越嚴重,而這些審查正正發生在港人眼前。
翻查資料,清華新聞網於 2013 年的報道指出,申作軍2012 年曾獲選進入人才引進海外的「千人計畫」,而該計畫在 2018 年起被美國聯邦調查局 FBI 調查,有參與計畫的個別中國科學家被美國以間諜罪起訴。就以上的種種有關申作軍的身份問題,港大發言人回應說:「大學的人事任命需通過所有程序才會作出公佈,現時不宜評論。相關報導有內容與事實不符。」
申作軍被傳媒和民間各界查出為黨委委員,令香港各界嘩然,令香港人擔心中國大陸黨委是否已直接走進香港大專院校和香港各階層,安排各政治事務。而港大校委會以極速時間於10月27日加開會議,亦令各界懷疑為甚麼是次聘任要如此急速。香港不同人士對此表示擔心,有聲音認為當事人必須表明捍衛學術自主及排除其他政治因素,或進行盡職調查,外界才不會擔憂其黨員背景。因為當事人如聽從黨的直接指揮,會影響香港大學的發展,令香港的院校運作進入被政治勢力直接影響的時代。
另一問題是由於港大中央管理小組中三名高層都曾在加州大學同一分校任教,一旦任命落實將會是非常罕有的情況,張翔推薦舊同袍的行為有利益衝突之嫌,讓各界懷疑會否有用人唯親的情況出現。
政府近年已通過教育局對中學、小學進行思想和運作的鉗制工作。因此我們不難相信一旦二人成功獲港大校委會通過任命,將會重創港大的學術、言論等各種自由。而港大將來的教育、學術研究及整體發展亦變得岌岌可危,情況令人憂慮。香港大學為本地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憑藉歷代師生的努力逐步在國際建立學術聲譽,是所具有特色、面向國際的高等學府。若正式聘用,兩位當事人分別掌管研究及學術發展領域,令人擔心受中國大陸政府控制的人士是否直接進入香港大學,審查課程和教學內容、滲入內地的意識形態,加強政治操控。
是次安排亦會嚴重影響香港大專學界的整體聲譽,令人質疑特別人士入主香港大專教育界後會否執行現有管理層不願執行的政治任務,包括在院校中推動國安法的執行。
招聘推薦的原因,有說是因為現時港大未有得到國家級資源,張翔認為若與清華大學等中國的領先大學合作,可主動接觸中國教育部爭取更多資源來發展香港大學。港人擔心,張翔是要直接把香港大學融合進中國大陸大學系統,受國家監管。大學的教育發展應追求自主發展,大學一旦獲得國家資金做事,可能會將監督權交出,屆時大學的學術自由及自主將受到干預,所有的學術研究和討論將受政治審查,師生出入香港大學將受到嚴密監控。一個沒有言論和學術自由的高等學府,以至整體香港教育界、學術界,聲譽都一定受到影響。
引入中國共產黨黨委制度,把黨員安插於大學,令港人擔心香港各個重要領域,是否都有北京政府的安排來準備直接管轄香港。這種可能影響一國兩制、損害基本法的行徑,令香港人非常擔心。
基於種種的可疑之處及各界對是次聘任的顧慮,我們現強烈呼籲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成員能基於校內外的質疑,否決是次有關申作軍及宮鵬的副校長任命。我們亦呼籲各界持續密切關注是次事件。
發起單位:
公民社會發展資源中心
基督徒社關團契
葉芷琳 (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
彭家浩 (前香港大學學生會外務副會長、公民中心成員、中西區區議員)
歐贊年 (公民中心成員)
劉志雄 (基關團契成員、荃灣區區議員)
譚凱邦 (荃灣區區議員)
范國威 (西貢區區議員)
呂文光 (西貢區區議員)
李永財 (灣仔區區議員)
彭卓棋 (南區區議員、港大舊生)
林咏然 (民主動力)
黃山 (社區人士)
各公民社會團體代表、議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