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語 官 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國語 官 話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國語 官 話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YYLC (源遠流長)看板Cross_Life標題Re: [問題] 普通話 四川話他們之間如何...

國語 官 話 在 Smile石麥爾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11:02:10

自從上小學後我們開始上線上美語持續與外師對話👩‍🏫 但一段日子下來, 發現光只有聽說是不夠的⋯ 英文閱讀跟英文書寫也是一定得學的 沒有在背單字卻看得懂文章的麥爾 靠的就是英文閱讀📖 媽媽能做的就是借書買書,可是我說真的 如同大海撈針有難度,因為太難他看不懂 太簡單又沒法增加程度 必須做的是知道他閱...


話說當年秦始皇統一全國,推行“車同軌、書同文”

為后世所有的歷朝歷代以及周邊國家地區帶來了最基本的交流載體: 文字

中共建國后,在原民國基礎上,更大力度的推廣普通話

主要是為了減少區域間交流的障礙,至少在大陸土地上,使用普通話是基本可以無障礙交流的

使用普通話已經是幾乎所有大陸人最基本的能力。

但是受使用環境、教育水平、周邊環境及特殊場合的影響,會有另外一種語言的存在,那就是方言。

同期存在的就是另外一個語言,我們內部一般簡稱方言。

盡管方言有千萬種,但是幾乎所有的方言都可以使用標準的漢字來進行交流,這個也得益于當年的秦始皇

接下來談方言。

方言相互之間的差異還是蠻大的,如果不通過文字,僅僅通過講話交流,相互之間的理解程度還是很低的。

樓上有樓主提到相互之間的能理解的比例,不知是否有過調研統計。

我從個人的實際情況給個說明。

本人祖籍湖南,出生于湖北黃岡,在湖北東北部,地處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一帶,本地方言按目前的劃分來說,不屬于西南官話,也不知是否屬于江淮官話,畢竟這方面也沒有官方的說法。

我們本地的發音基本同安徽相近,但與行政區劃同屬湖北的鄰近區域武漢市卻發音相差巨大,完全陌生互不熟悉對方方言的情況下,幾乎無法交流,我大約可以聽懂30%左右的武漢話

因為后來在武漢呆了很多年,對武漢話才基本可以聽懂95%以上以及講一些基本的武漢方言。

我也去過大陸較多地方省份,站在華中地區(湖北東北部)人的整體感覺是:

一般北方省份方言與普通話基本類似,交流幾乎完全無障礙,但存在較多兒化音,需要熟悉。

東部上海方言幾乎聽不懂,個人感覺1-2%吧

江浙福建沿海一帶,完完全全聽不懂,我大學室友寧波人,和家里打電話,我們一直以為他是講火星語~~~,

另外江浙福建一帶不同區域方言差異巨大,有話說隔一個村一種方言的,所以內部之間地區差異也十分巨大。

河北、河南等地方言能聽懂80%-90%吧

湖北省大部分地區,如武漢、荊州、宜昌等地,武漢地區大約聽懂40-50%,荊州宜昌等地大約可以聽懂60%左右,當然由于在武漢呆了很多年,現在可以聽懂90%以上了

巴蜀地區,四川重慶,漢人區講話可以聽懂70-80%左右,當然巴蜀有很多很具地方特色的方言兒化音或者疊音,除此交流可能有些困難,但是基本不影響交流。

云南貴州地區,漢人區的話,和把書差不多,60-70%左右

廣東廣西兩廣地區,幾乎無法用方言交流,或者說完全聽不懂。

至于涉及少數民族聚集 的地方,就完全看各民族方言了,如藏語、維語等完全聽不懂

有些民族如土家族白族等,方言這當地漢語方言差異不大。


接下來說一下目前大陸地區方言的一個變化趨勢吧。

1、由于內部各省市交流日益頻繁,口音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很多傳統的方言發音也隨著老一代的離世而漸漸消亡。

2、目前的方言發音也大都逐步趨于靠近普通話的發音,只是在音調上可能有所不同。

3、伴隨著普通話的普及,方言的衰弱也成大勢。目前不少地區也開始在一些地方性的電臺或者節目上有方言的節目,我所知道的比如說重慶、四川、武漢、內蒙,等,會有專門的方言電視頻道或者節目,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一部分影響力。

其他方言或者語言(這里說方言估計會有很多人不樂意),如粵語,吳語等,在全國經濟文化發展統一一盤棋的大勢下,也都逐步式微。

4、未來方言可能會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進行保留。


再談一下普通話使用頻率吧。

一般而言,人員流動越是頻繁、教育水平越高的地方,使用普通話的頻率也越高。

例如在深圳,你幾乎聽不到公共場合講方言而不講普通話的情況

同一個區域,比如說在武漢三鎮,在漢口很少聽到人講普通話,而在武昌則很少聽到人將武漢話。這個和外來人口的比例有一定關系。



最后是科普時間,普通話 和 漢語方言,來源:維基百科
============================================================================

一、普通話:

普通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認定的現代標準漢語[2]。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普通話與漢族人口占比最高的官話方言區最為類似,“普通話”中的“普通”二字是指“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于現代中國北方官話的白話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標準化漢語,稱為中華民國國語。1932年經中華民國教育部頒布《國音常用字匯》后,被采納為中國的官方語言。作為聯合國六種官方工作語言之一,成為國際人士學習中文的主要參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5年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將“國語”改稱為“普通話”[3][4]。“普通話”的稱呼后來也使用于港澳地區,中華民國則繼續使用“國語”稱呼,在海外華人地區則稱為“標準華語”。當前“國語”一詞在中國大陸主要是在網絡中使用,影視節目中多以“國語版”指代現代標準漢語版本的電影、動畫作品。


二、漢語方言:

在漢語/漢語族中,各地方存在著口語性差距極大的語言變體,稱為漢語變體(英語:varieties of Chinese)。中國出于政治因素,把這些變體統稱為漢語方言。

漢語的差異化程度隨地域而別。在官話區內,往往相距數百公里的居民也能勉強溝通;而在華南地區,有著“十里不同音”的說法,有些地方的差異程度就連同城居民也無法溝通的程度。不過在書寫上除了部分用詞之外,漢語的書面語卻十分統一:在古代有產生于漢語分化前的文言文,現代則有以官話為基礎產生并制定的白話文。

“漢語方言”被認為是一個極具漢民族特色的稱呼,因為雖稱為“方言”,但其實方言內部的語言差異甚至比歐洲諸語之間的差異更大,甚至方言內部的次方言之間的差異也比一些歐洲語言間的差異要大(如閩語內部的差異)。因此一部分西方學者比照歐洲語言的劃分,認為漢語內部的方言應該集體升格為語言,即漢語族下的諸語言。

漢語方言的劃分主要是以“對古代漢語的繼承關系”來劃分的。若以聽感為準,比如閩語內部及吳語內部的各個次方言之間都無法完全通話,但由于有共通的語法邏輯、特定常用詞匯等同源因素,因此皆被視為閩語或吳語。若依“方言”的字面意義“地方的語言”依地域劃分,則福建省(閩)內居民并非都使用閩語,亦有客、吳兩語的使用者;同時,閩語不只通行于福建,也通行于海南、臺灣、浙江南部,并隨著移民擴展到新加坡與馬來西亞。

另外,由于與漢語語系的嚴格對應,有些漢學家(如美國漢學家白保羅)甚至將白語(中國白族的民族語言)也視為漢語的一種方言。[1]由于學術界一般肯定白語與漢語的分裂是在公元前2世紀左右,更因為白族不是漢族,不適用于如此“具有鮮明漢民族特色”的語謂體系,因此這種將白語納入漢語方言的說法無法獲普遍認同。

關于方言的分類,有較大爭議,一般的分類方法大體有以下幾種:

主要方言(語言)

閩語
超過五千年歷史的閩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廣東東部及西南部、海南、浙江東南部、中華民國臺灣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文萊、日本等亞洲國家當中是最多華人使用的漢語方言,有著東亞、東南亞第一大漢語方言之美譽。

由于閩語的內部分歧最廣,通常分為:

閩南語(以泉漳片之廈門話與臺灣話為代表;潮汕話均屬于閩南語系分支)
閩北語(以建甌話為代表)
閩東語(以福州話為代表)
閩中語
莆仙語
瓊雷話: 海南話和雷州話屬于瓊文區。
上古漢語之閩語語系中影響力最大的是閩東語和閩南語。閩語的主要語音特征包括:古濁聲母多數讀為不送氣清音;聲母"知"組讀同"端"組;部分的"匣"母讀同"群"母;輕重唇不分(沒有f-、v-等聲母);連讀變調較為發達,部分地區有其他連讀變音現象;文白異讀非常豐富,文讀與白讀有體系性的差別。閩語受到歷史上不同時期古漢語音韻的反復多次重疊。其中閩語被學術界認為是最接近上古漢語的現代語言體系。至今閩語的人口大約為漢語人口總數的4.5%,全球使用閩語人口高達一億多人。

粵語
粵語,或稱廣東話、白話,以廣州話(廣州西關口音)最具影響力,并作為標準粵語的基礎語音。粵語主要分布廣東省中西部、廣西南部、海南儋州、香港、澳門等地以及東南亞、北美的主要華人(包括越南的山由族和艾族之?家人)社區。相比普通話的4聲,標準粵語共9聲,當中6個為平、上、去聲,余下3聲為入聲。入聲發音以[-p?]、[-t?]、[-k?]三個短促輔音結尾。

粵語是保留中古漢語韻尾較好的漢語方言之一,包含[-p?]、[-t?]、[-k?]、[-m]、[-n]、[-?]六種輔音韻尾,與《廣韻》等唐宋時期的中古漢語韻書相對照,其韻尾系統最符合。廣州話和香港話只有非常微小的差異,主要是香港人的懶音與香港推行的粵語正音運動所致,還有因應兩地分治而出現詞匯差異,但使用兩地方言的人一般可以無障礙溝通。與標準粵語差異較大的一個主要的分支是五邑地區(新會、臺山、開平、恩平、鶴山)使用的方言,只會廣州話的人一般只能聽懂六七成的五邑話。與標準粵語差異最大的是廣西東南部的"勾漏粵語",有十個聲調,有[?]、[?]兩괊蚇B音聲母,與其他粵語區的方言通話困難程度相對較大。只會廣州話的人在沒有接觸過勾漏粵語的情況下,需要集中注意力很努力地聽辯才能聽懂玉林話的大體談話內容。

粵語在香港政府和海內外學術界的推動下進行了一系列的語音標準化工作和標準語音審音配字工作。Unicode官方的Unihan數據庫[9]中,共有漢字兩萬多個標注了粵語拼音。

目前全球以粵語為母語的約為1.2億人,使用地區非常廣泛,跟現代標準漢語(國語或普通話)與上古漢語閩語同為北美、澳洲和大部分東南亞海外華人社區中的通用語。粵語不僅限于漢族使用,中國部分的京族、一部分壯族也使用粵語。粵語媒體資源非常豐富,具有很強的影響力。

吳語

吳語,或稱吳方言、江南話、江浙話,主要在江蘇南部、上海全市、浙江絕大部分、安徽南部部分地區使用,在香港、臺灣以及澳大利亞的部分地區也有分布,使用人數約占漢語總人口的8.4%。

吳語之下可分為太湖片、臺州片、溫州片、金衢片、上麗片、宣州片六片。各片之間除太湖片與臺州片有一定互通度之外,基本上難以通話。

太湖片分布在蘇南、上海以及浙江的杭州、紹興、寧波一線以北,是吳語使用人口最為眾多的一支,占吳語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太湖片、宣州片與官話接壤,受官話的影響較深;其余四片保留了較多吳語自身的特色。

吳語的主要語音特點為:

古全清、次清、全濁聲母三分,其中全濁聲母一般讀作濁音,如大多數地點古端透定三紐讀/t/、/t?/、/d/。響音有帶前喉塞與不帶的對立。
大多數地點三個古鼻音韻尾合并為一個?(或??、n),三個古塞音韻尾也合并為一個?。不少地方古復元音韻單元音化,古鼻尾韻變為鼻化元音,甚至不帶鼻音。
響音可自成音節。
聲調按清濁分為陰陽兩組,一般有七到八個單字調,具體地點的調值數目多寡不均,從四調(滸山)、五調(上海)、六調(永康)、七調(杭州)、八調(溫州)、九調(嘉興)到十二調(吳江)都有。蘇州與嘉興交界地帶,陰調有隨送氣與否進一步分化的現象,故而單字調可能多于八個。
詞內及跨詞的連調發達。
太湖片文白異讀比較豐富。日紐文讀同船紐,微紐文讀同奉紐。
部分吳語能分尖團。分尖團的地區,在調音部位上,有些是團音為齦顎音而尖音更前(如太湖片蘇州、無錫等地、金衢片中北部),有些是尖音為齦?音而團音更后(如臺州片、上山片常山、江山、玉山、廣豐等地)。


客語

客語(亦稱客家話、客家語、客家方言、客方言、客話)以梅縣話為代表。作為現時的一種南方方言,客家話是在唐宋變革時期北方移民南下的影響中形成的,客家話因而保留了較多中古漢語的特點。各地客家話中的入聲韻,還不同程度地保留著中古漢語中存在的塞音及鼻音韻尾。客家話也是海外華人(包括越南艾族)社區使用較多的漢語方言之一。使用客家話的人口大約占漢語總人口的3%。(附錄:客家人物列表)

主要分布于廣東東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及西北部、廣西東南部、湖南東南部、四川等地及香港新界北部、臺灣西北部、南部六堆地區、東部花東縱谷一帶,客家話不僅限于漢族使用,畬族語言中的畬話也被認為屬于客語的一種方言。


湘語
湘語,或稱湘方言、湖南話、老湖廣話,主要在湖南省內大部分地區使用,廣西和貴州境內也有少量分布。湘語通常被分為老湘語和新湘語兩類:老湘語保留了較多古代楚語的特色,與官話等周邊方言差別巨大;新湘語則受到周邊的贛語和西南官話影響較大,但與贛語和西南官話皆不能互相通話(除去湖南省西部某些城鎮的混合方言)。由于現代普通話的強勢影響,新湘語(如長沙方言)內部又出現了新、老之分,如新派長沙話和老派長沙話之別。湘語以長沙(新)及雙峰(老)為代表點,使用者約占漢語總人口的5%。新湘語以長沙話為中心,向四周擴散。湘語的語音的普
遍特點為:古濁聲母今讀不送氣清音,沒有平翹舌或前后鼻音的區別,及n-/l-不分、hu-/f-不分、ch-/q-不分、ong/eng不分等。長沙話、湘潭話、岳陽話、益陽話等均屬于新湘語。老湘語包括衡陽話,湘鄉話,邵陽話等,其中湘鄉話分布在湘鄉、雙峰、婁底、漣源四縣市,發音相近。

贛語
贛語,或稱贛方言、江西話,以南昌話為代表,主要用于江西中北部、安徽西部及南部、湖北東南部、湖南東部靠近江西一側的狹長地帶(如瀏陽、平江、茶陵等地)以及湖南西部的部分地區。使用人數約為漢語總人口的6%。贛語方言主要包括:北部地區的南昌話、東部地區的鷹潭話、中部地區的撫州話、西部地區的宜春話、西南部地區的吉安話。多數贛語方言的古濁聲母讀為送氣清音。

官話
現代所謂的官話,或稱官話方言等,主要指的是北方官話以及其衍生:指今日華北、東北及西北地區、湖北大部、四川、重慶、云南、貴州、湖南北部和西南、江西沿江地區、安徽中北部、江蘇中北部所使用的母語方言。以官話方言為母語的人約占漢語總人口的70%。上古漢語的中原雅音在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后,逐漸演變成隋唐時期的中古漢語。在明清時期之后,現代的官話方言逐漸形成,同時與南方各方言的差異越來越大。隨著歷史的發展,官話方言亦分化為南方官話和北方官話。東北-北京官話今天是現代標準漢語的基礎(中國大陸稱為普通話,臺灣稱為國語,新加ꤊY和馬來西亞則稱為華語)。官話的明顯特點包括:失落了大部分的中古輔音韻尾。中古漢語中的"-p,-t,-k,-m,-n,-ng"現在已經只剩下"-n,-ng"兩個。大多數官話方言沒有入聲。同時,與其他方言相比,官話的聲調較少。(這是因為大部分的官話方言只有平聲區分陰陽。)因此,官話包含了大量的同音字以及相應產生的復合詞。這在其它方言中比較少見。

官話大致分為:

東北-北京官話等北方官話分布在北方東部,以北京話為代表。
膠遼官話分布在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及烏蘇里江左岸部分地區、江蘇省贛榆縣等地,以大連話和煙臺話為代表。
中原官話分布在關中和中原,以西安話和洛陽話為代表。國外的東干語實際也是中原官話的一種。
蘭銀官話分布在西北,以蘭州話為代表。
西南官話分布在南方西部,以成都話為代表。
江淮官話分布在南方東部,以揚州話為代表。
官話方言內部按其語言特點一般可以分為 4個支系,即4個方言片(或稱 4個次方言):

華北官話
即狹義的北方話,它通行于北京、天津兩市,河北、河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其中東北三省和河北省的方言最接近官話方言──普通話。山東、河南的官話各有特色,有的語言學者認為可以另立膠遼官話和中原官話兩支。其中中原官話包括山東、河南部分地區以及長江以北的江蘇徐州、安徽阜陽、陜西的西安、山西的運城、臨汾等地區。由于華北官話是按照地域劃分而并不是依照語言特點劃分的,此種劃分已經過時。華北官話又重新劃分為了東北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等,現在采用此種劃分標準。

西北官話
行于山西、陜西大部、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等省的一部分地區。新疆漢族使用的語言也屬西北官話。山西及其毗鄰陜北部分地區、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保留古入聲字,自成入聲調,不同于一般西北官話,也不同于華北官話,近來有學者認為可根據"有入聲"這一特點另立"晉語",從官話方言中獨立出來。與此同時,有學者提出西北官話作為官話方言的一支,范圍宜縮小到只包括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北疆等地的方言,改稱"蘭銀官話"。

西南官話
通行于湖北省大部分地區(東南部、東部除外)、云南、貴州、四川、重慶、陜西南部等漢族地區以及湖南、廣西兩省(區)北緣地帶。西南官話地域遼闊,但內部比較一致。

江淮官話
分布在安徽省、江蘇長江以北地區(徐州、蚌埠.,江蘇省贛榆縣,一帶屬華北、東北方言,除外)、鎮江以西九江以東的長江南岸沿江一帶。江淮官話同晉語一樣官話地位有待探討。而建議江淮官話的獨立依據主要有江淮官話有完整的入聲調,這是在其他官話中沒有的;還有江淮官話同其他官話區交流并不順暢,其他官話區并不容易聽懂江淮官話,因為江淮官話有不同于其他官話區的用字與語法,例如:"藏"用"囥"等,普通話中常說的"給我一本兒書",在江淮官話區說成"那本書把我"。


其他方言
其它大方言區(有爭議)
下面的幾種方言是否構成獨立的大方言區,現在尚有爭議:

晉語試驗版
晉語:在山西大部以及陜西北部、河北西部及南部、河南北部、內蒙古中西部使用,以太原話為代表,有入聲韻。其白讀系統與典型的官話截然不同。以前及現在,有不少學者[誰?]將其歸于官話。
徽語:分布于安徽南部舊徽州府,江西東北部浮梁、婺源、德興,浙江西部舊嚴州府大部。與吳語有親緣關系,歷來有學者[誰?]主張歸于吳語。
平話:在廣西的部分地區使用。以前及現在的部分學者[誰?]將其南部方言(桂南平話)歸于粵語,而將北部方言(桂北平話)當成孤立的土語存在。

未歸片的方言
瓦鄉話 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部的部分山區。是瓦鄉人的母語,使用人口約40萬。瓦鄉話是一種融合了苗語和土家語特點的獨立的漢語方言,無法與任何其他漢語方言互通。
湘南土話主要通行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和郴州兩市較遠離城區的廣大鄉鎮地域,其使用者對內使用湘南土話,對外交流改用西南官話或者普通話。湘南土話既不屬于湘語、贛語,也不屬于客家話,更不屬于官話。湘南土話內部的各種土語之間的差異也很明顯。其中桂陽本地話比較特殊,與湘方言語調相似,但用詞語法與客家方言相似,主要流行于桂陽縣北半部、新田縣東部、臨武縣西北部等地的一些鄉鎮,大約30萬人使用。還有一種靠近少數民族聚居地的湘南土語,如新田土話的語音用詞復雜,桂陽本地話和新田土話之間出入很大,不能互通。
粵北土話(韶州土話)主要通行在廣東省北部的韶關等地,主要分布在粵北的鄉村。粵北土話古老而獨特,與湘南土話關系比較近,兩者可歸為同一類方言。
東江本地話(水源音)分布在廣東省惠州及其周邊的東江沿岸的一些地方,混合了客家話與粵語,但與兩者皆不同。
軍話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是一種官話與南方各種漢語方言混合的產物,易于流通。
占米話 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東南沿海一帶,兼具粵語、客家話和閩南語的特點,但尚未被劃分至其中一種。
大鵬話 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東南沿海一帶,兼具軍話、客家話和粵語的特點,但尚未被劃分至其中一種。
平洲話
邁話 主要分布在海南三亞一帶,是一種不確定隸屬關系的漢語方言,有學者認為其可能屬于粵語。
水源音 主要分布于惠州和河源,是東江流域中上游地區的土語群,在語言分類歸屬上有爭議,有的學者將其籠統并入客家話粵中片,有的學者主張將其劃入粵語惠河片,有的學者認為是獨立語言。
富馬話 主要分布于東方市四更鎮付馬村一帶,是一種以贛語、客家話成分為主體并摻有不少村話(仡隆語)、粵語、閩語的方言。



詳見:

普通話,來自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9%AE%E9%80%9A%E8%AF%9D
漢語方言,來自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1%89%E8%AF%AD%E6%96%B9%E8%A8%80
中國語言,來自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8%AF%AD%E8%A8%80



※ 引述《cjwufu (2l4103vu86來信那三點想[)》之銘言:
: 標題: [問題] 普通話 四川話他們之間如何聽得懂阿
: 時間: Sat Sep 22 10:29:06 2018
:
: 明明都是中國人
:
: 四川話 閩南話 會不會有彼此都聽不懂的情況阿
:
: 還是只能用普通話溝通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185.4.64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ross_Life/M.1537583348.A.33C.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4.199.204.1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ross_Life/M.1538112174.A.351.html
※ 編輯: YYLC (104.199.204.18), 09/28/2018 13:28:07
※ 編輯: YYLC (104.199.204.18), 09/28/2018 13:47:41
Xiang1002: 雖然只看一半,不過推一個!! 10/10 16:29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