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語日報多文本閱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語日報多文本閱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語日報多文本閱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語日報多文本閱讀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Openbook閱讀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保有閱讀成分的有聲書 #聆聽之後能回頭關照自己的生活 #對照自己的文本 自1972年☀《小太陽》☀出版至今,已有15種版本,2019年更是推出虛擬實境VR互動展示,如今紀錄再添一筆——推出有聲書。 去年麥田出版 Rye Field Publications 決定將兒童文學經典《...

  • 國語日報多文本閱讀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22 13:30:35
    有 530 人按讚

    #保有閱讀成分的有聲書
    #聆聽之後能回頭關照自己的生活 #對照自己的文本

    自1972年☀《小太陽》☀出版至今,已有15種版本,2019年更是推出虛擬實境VR互動展示,如今紀錄再添一筆——推出有聲書。

    去年麥田出版 Rye Field Publications 決定將兒童文學經典《小太陽》化為有聲書,在尋找配音員人選時傷透腦筋,於是邀請《國語日報社 Mandarin Daily News》主編林瑋一起參與討論。身為林良小女兒、《小太陽》書中關鍵「角色」的林瑋,覺得候選名單中的配音員聽來都太「霸氣」,缺乏故事感,於是她想起洪耀陽。

    《小太陽》有聲書已於2020年冬日出版,超越視覺感官的閱讀,林良爺爺跨世代的陪伴,老舊的台灣社會、恬淡的童年記憶,在《小太陽》有聲書裡被重新回味了一次,用耳朵聽書、共享聲音,讓親子共讀有更多可能。

    Openbook邀集林瑋與最終負責獻聲的洪耀陽對談,初次晤面的兩人從紙本年代的閱讀到聲音數位的詮釋,暢談經典作品的過去與現在。

    超越視覺感官的閱讀,#林良爺爺 跨世代的陪伴👇👇👇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 國語日報多文本閱讀 在 謝立聖插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12 22:43:46
    有 348 人按讚

    【不是教育失敗,應是輔導失能】

    ...........
    懶人包
    ..........

    10:30 補充 因為閱讀能力差的閱讀者太多,我懶人包整理

    1. 教師或校方不是萬能,但總不能連察覺都察覺不到,特別是班風等級的性霸凌,那不是失能,而是失職。

    2. 家長可能也沒發現學生的狀況,鼓勵不要全訓導,而是要關心內心需求的輔導

    3. 輔導不是只有導師的事,也有家庭的事,也有學校的事,甚至連朋友都可以幫忙緩解壓力。最恐怖的是學校無感或漠視,且家庭很有責任的只偏訓導而沒有輔導功能。關注心靈也與教導規範同等重要!

    各位可以繼續咎責 " 要怪誰 " 沒關係

    .

    回應 12:15

    Q1: 被欺負是一回事,高中生砍人就是有罪!

    A1: 沒錯!高中生在道德上不應該把它轉嫁到其他人身上。

    但這篇文是在講他的衝動背後發生機制,儘管不理性,但就是"應然"會發生,可能隨時隨地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這個道德上不應該,我從來不認為這對社會和諧是對的,但事實它就是會隨機在社會中出現、隨機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包含你、我。

    Q2: 家庭難道不用負責嗎?

    A2: 我認為要有部份責任,其實扣掉一些極端例子,我認為 " 孩子的身心狀況與家庭高度相關 ",特別是低齡的孩子更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目前社會家庭的普遍問題,就是普遍對於心理輔導不太會,只會訓導。我們先扣除一些只會怪別人的恐龍家長之外,更多傳統式家庭就是一昧的怪孩子。

    後者的確是 " 有在管、管很緊 ",感覺很有責任,但是方法絕對錯誤。如果孩子的負面心理爆發,那往往除了苛責之外,就是撇開關係、先怪自己孩子。當然錯的還是要教,但能不能在責罵之餘,加一點關懷呢?

    Q3: 要去把霸凌者找出來公審?其他學生該怎麼辦?

    我建議不要,因為這不是你的事。學校要採取輔導作為,將霸凌者背後的深層霸凌動機找出來。

    至於其他被害者的同學心靈輔導,根據報導,校方也有在處置了。(是真是假不予置評)

    --

    淡水私校的昨日女童案,小學女生受害者家長大罵教育失敗、社會治安不好。其實這件事情本質後面是輔導功能不佳。

    先從非人性一點的科學比較好了,一樣是同一間學校,還是大眾普遍認知管比較嚴的私校,如果這樣都能教育失敗,那我看在家自學好了。

    真正失敗的,是輔導機制、社會大眾(含家長)都對於心理的認識過淺,我認為教師在班級輔導上也有失職的地方。

    .

    [ 依據文本 ]

    依據 自由時報 報導

    「涉案高中生指出,自己長期遭班上女同學霸淩,該「大姊大」不僅嘲諷他「沒雞雞、娘娘腔」,還鼓吹同學對他「阿魯巴」,這讓他埋下了仇恨的種子,決定拿刀壯膽,要跟該名女同學談判,也動了報復的心,但到了教室後沒看到人,一時情緒失控,先翻牆到旁邊同校小學學制的校區,再走向校門口,隨機選定一名學童動手,事發後腦筋一片空白。」

    .

    [ 討論學校輔導是否失能 ]

    同一所私校高中部班導師不但沒有發現校園性霸凌問題,而且還只能說出「平常內向、功課不好」,我個人認為該教師對於學生關注度不足,居然沒辦法發現這件事情。

    (02:10補充1) 有網友提到了,國小教師用來要求高中可能有些情境狀況上的不恰當,我覺得他講的很有道理,亦是我的疏失,我這段補充。高中生不會像國小這樣把心事坦然跟家長講是常態(這又回歸到家庭氛圍是否可以讓孩子講心事),高中師生比大、難以照顧那麼多。

    (02:10補充2) 有網友認為偵查不公開、該校同班同學有不同說法,新聞講的未必是事實。
    我個人則是依據新聞來談論,且依照個人經驗,其實我早就在昨天就認為 "高中生犯罪後產生莫名奇妙的現象" 就是心理防衛機制的解離甚至是短期性的失憶。
    當然這篇討論是依據新聞案例為真的前提下做評論,至此特別告知各位閱讀者這是一種"可能的""不同面向的"解釋。

    那麼是否應該要怪班導師?我個人認為班風程度的性霸凌在國中小來看簡直不可思議,而我印象中自己高中時期的班級導師雖然對班上的潛在霸凌沒有做明顯的處置但至少知情與設法處理。或許高中教師的處理可能不同,但我覺得有議論空間。

    .

    [ 弱弱相殘的機制 ]

    首先分析一下:這本質上是一種報復,但是報復無力感之後,接下來就是轉嫁到兩種更弱者;一種就是自己,也就是自殺或者自殘;另一種就是他人,更加弱勢的人。

    當仇恨與怨恨無法發洩時,就只能傷害他人了。

    佛洛依德認為人有兩種本能,當「死之本能」超過「生之本能」,就會產生毀滅的行為,輕則毀滅物品,重則毀滅人體。這也是校園暴力中「平常內向安靜負責的乖乖牌」突然變成加害者的現象。

    還有一種狀況要特別注意,劉師呈老師在討論串中提到 "反向霸凌",可以去參考國語日報2018.08.03的文章 - 反向霸凌就是當被害者轉為霸凌者。因為自己被傷害,轉傷害他人的行為道德上不對,但人心過於弱小就會實然發生,且對自己產生更大的心理負擔。

    (也就是被害者無意識或有意識誤傷了別人,自己心中會比純粹的加害者還要難過)

    為什麼我會知道?

    因為我還沒當老師,還在當國中生之前,遇到了幾乎類似甚至更嚴重的事情。當年鬧自殺之後,我第一個想通的是「不要傷害自己,因為自己還有價值」,隨後我就開始有了暴力行為、去攻擊同學,誰叫同學沒有價值、社會虧欠我太多呢!

    就是因為我後來又有繼續想通,才沒有墮落下去,理智還是有把我拉回正軌(但要提醒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做到)。

    後來轉教職是很以後的事了,恐怕當學生自殺或者被霸凌,可以講出 "我也有" 來引起學生共鳴的老師不多。

    所以我才說這本質上是輔導的失能,校方需要深刻反省。班導師應該注意(能不能處理是一回事,但總不會連察覺都察覺不到、輔導室也沒有諮商紀錄)

    當然並不是說男高中生無罪,轉嫁暴力本身也是一種犯罪行為,他必須為他的無意識做負責。儘管他並不是最深層的病因。

    能夠把自己的心靈創傷轉變為自己成長動力的很少,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能做到的人要做到也很痛苦。所以我認為-需要咎責但不用苛責-是我這篇文的主張。

    .

    [ 誰可惡? ]

    至於有很多留言者罵我為什麼不罵家庭因素,其實家庭因素我相信也有,但畢竟苛求家長要有 " 心理輔導的基本認識 " 也太過困難。

    以我的案子,我不認為我媽當年教育我失敗,但他當年的確不懂的方法。哪個家庭一開始就懂得方法?大部分的家庭都是邊養小孩邊成為一個越來越好的家長,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家庭有問題但不必苛求的原因。

    那家庭教育出什麼問題?

    絕大部分家庭都是用 該不該 去處理面對孩子的各種心理問題。那叫訓導,不是輔導。這種把自己孩子當作別人孩子來管教的作為,雖然富有責任感,但可能離目標越來越遠。

    至於霸凌者可不可惡?

    當然可惡!至少我覺得當下不能原諒。

    至於要不要理解霸凌者背後的霸凌心態是出於怎樣的心靈匱乏,又是更加深層的事情了。

    那麼社會最深層的病因,大家看見了嗎?弱弱相殘總是常態。

    ...........
    懶人包
    ..........

    10:30 補充 因為閱讀能力差的閱讀者太多,我懶人包整理

    1. 教師或校方不是萬能,但總不能連察覺都察覺不到,特別是班風等級的性霸凌,那不是失能,而是失職。

    2. 家長可能也沒發現學生的狀況,鼓勵不要全訓導,而是要關心內心需求的輔導

    3. 輔導不是只有導師的事,也有家庭的事,也有學校的事,甚至連朋友都可以幫忙緩解壓力。最恐怖的是學校無感或漠視,且家庭很有責任的只偏訓導而沒有輔導功能。關注心靈也與教導規範同等重要!

    各位可以繼續咎責 " 要怪誰 " 沒關係

    .

    回應 12:15

    Q1: 被欺負是一回事,高中生砍人就是有罪!

    A1: 沒錯!高中生在道德上不應該把它轉嫁到其他人身上。

    但這篇文是在講他的衝動背後發生機制,儘管不理性,但就是"應然"會發生,可能隨時隨地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這個道德上不應該,我從來不認為這對社會和諧是對的,但事實它就是會隨機在社會中出現、隨機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包含你、我。

    Q2: 家庭難道不用負責嗎?

    A2: 我認為要有部份責任,其實扣掉一些極端例子,我認為 " 孩子的身心狀況與家庭高度相關 ",特別是低齡的孩子更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目前社會家庭的普遍問題,就是普遍對於心理輔導不太會,只會訓導。我們先扣除一些只會怪別人的恐龍家長之外,更多傳統式家庭就是一昧的怪孩子。

    後者的確是 " 有在管、管很緊 ",感覺很有責任,但是方法絕對錯誤。如果孩子的負面心理爆發,那往往除了苛責之外,就是撇開關係、先怪自己孩子。當然錯的還是要教,但能不能在責罵之餘,加一點關懷呢?

    Q3: 要去把霸凌者找出來公審?其他學生該怎麼辦?

    我建議不要,因為這不是你的事。學校要採取輔導作為,將霸凌者背後的深層霸凌動機找出來。

    至於其他被害者的同學心靈輔導,根據報導,校方也有在處置了。(是真是假不予置評)

  • 國語日報多文本閱讀 在 繪本,生活練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9-19 15:30:30
    有 90 人按讚

    繪本|屋頂千秋

    「千秋」是詩詞中經常出現的詞彙,具有多重解釋,不論意指歲月悠長或尊稱人與神明壽辰,皆蘊含中華文化氣息。在這講述鄉土傳說的辟邪物故事裡,「千秋」所指的則是不凡之處、專長之處,富有豪氣,「千秋」兩字用的真好。

    《屋頂千秋》以民間故事介紹各種安置於屋頂、門楣的辟邪勝物,各個威風凜凜,各顯奇招。「騰龍」掌管水,能避免火災與乾旱、「石獅」守平安,能夠驅趕妖魔邪氣、「鯉魚碗」聚水聚財,象徵豐衣足食、「瓦將軍」是蚩尤化身,坐騎張口神獅,可擋風防煞。

    若由現代生活的角度回望,辟邪物的功效已漸漸式微,但在文化上的意義卻值得代代承傳。科技發展不若現代進步的過往,人民的生活中難免發生不可抗力的災害與威脅,消災解厄的辟邪器物便成了人民的心靈依靠,也是對抗未來未知一切的勇氣與寄託。

    對於《屋頂千秋》的喜愛,除了故事的主題與意涵,在閱讀當中,發現劉如桂老師的畫作,每一頁都保有雅緻的留白,留白之處提供文本恰如其分的書寫空間,圖文搭配非常協調,富有美感。例如圖片2,鬼剎山的鬼怪一怒之下,令村子上空颳起一陣旋風,吹起村民辛苦收成的糧食,在文字不算少的需求下,旋風自跨頁的左下方勾勒而起,玉米、地瓜等糧食沿著對角線往上飛捲,作物由地面揚起吹飛的力量得以呈現,而文字則座落在留白的另一對角線兩個角落。圖片3至6雖是不同配置,卻各有其圖文相襯之美,彷彿文字成了另一種圖象,是畫作構思的一部分。

    劉如桂老師另有講述台南安平劍獅文化的《劍獅出巡》,以及結合金門傳統文化與生態而撰寫的《風獅吼》,兩個故事皆在充滿神話力量、風土民情的底蘊中發展成形,值得收藏。

    劉如桂老師作品:
    屋頂千秋(步步)
    風獅吼(步步)
    劍獅出巡(信誼)
    劍獅擒魚(信誼)
    劍獅祈福(信誼)
    到底少了什麼?(信誼)
    雨魚(國語日報)
    塑膠袋流浪記(法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