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考失敗dcard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考失敗dcard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考失敗dcard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考失敗dcard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美參眾兩院議員重提《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戰略模糊」討論持續!!】​ ​ 去年大選期間曾有國會議員提出「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但因為大選期間大家都很忙,法案沒有排上外委會議程。​ 沒通過的法案,在新會期就都不算數了,要重新來過。​ ...

國考失敗dcard 在 大坦誠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10:38:18

【這是一個秘密已做好決定:為什麼是糟糕故事?】 前二十集在IG:bigtan_bibi 因為看到很多作家在最後都有寫一些後記,所以我就又擠出一篇沒有很好笑的文來假裝自己很厲害很值得被愛。 - 先來說說糟糕故事的起源。 在某個冬天的下午,我在作文班改小孩的作品。正當我等家長來接小孩、滿腦子想著下班要去...

國考失敗dcard 在 樂擎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2 07:13:21

有位女孩來找我,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她有個很要好的閨密,可自從有一次她和閨密以及閨密的男友出去玩後,閨密的男友就用各種方式想要拉近和她的關係 一開始本來以為只是想討好自己女友閨密,沒想到漸漸走了樣,不但日日傳訊晚安,還多了些許曖昧 她為了避嫌,拼命拉開距離卻都無用 實在逼不得以,又站在自己閨密...

  • 國考失敗dcard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21 09:54:07
    有 1,804 人按讚

    【美參眾兩院議員重提《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戰略模糊」討論持續!!】​

    去年大選期間曾有國會議員提出「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但因為大選期間大家都很忙,法案沒有排上外委會議程。​
    沒通過的法案,在新會期就都不算數了,要重新來過。​
    而在2/18這天,共和黨籍參議員史考特(Rick Scott)與眾議員瑞森紹爾(Guy Reschenthaler)分別在參眾兩院重新提案。(2/18這天之內,國會一次提了五個台灣相關法案!!)​

    這個法案最重要的部份在於授權美國總統在特定目的下得以有限度地動用武力,以確保和保護台灣免受軍事攻擊。法案的目的之一在於避免當中共出兵時,國會反應不及、來不及授權,因此事先授權總統在滿足特定條件下可以先動用武力。​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呼籲的部份,例如敦促美國貿易代表展開與台灣的貿易協定談判,鼓勵總統或國務卿訪問台灣,以及歡迎台灣總統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等等。​

    法案詳細內容可參考這篇中央社新聞整理:https://reurl.cc/Gde9RD。​

    ▍這個法案的性質是什麼?​

    我們先前曾經介紹過,美國國會的法案,以目的來說可以分成兩大類(參考文章:https://reurl.cc/o90ngg):​
    1、表態(Bill for messaging)​
    2、通過(Bill for passing)​

    「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的內容混合了這兩種性質,如果之後要在兩院外委會當中走得更遠,可能還需要經過許多的討論,尤其它會牽涉到目前的「戰略模糊」大辯論。​
    《台灣旅行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從原本的表態為主要目的(裡面有很多大力支持台灣並且譴責中國的文字),修改成可以爭取更多人支持通過的版本。相對來說對行政部門的拘束力會下降,因為按照慣例,國會基本上會尊重行政部門在外交上的作為。但這樣的法案仍然是非常重要,因為可以敦促行政部門的政策調整,會放出代表民意的個重要訊號(signal)。​

    ▍「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代表什麼意義?​

    這個「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的重大意義在於近期許多關於「戰略模糊」的討論。​
    簡單來說就是有非常多人在討論說,到底該不該調整「戰略模糊」,意即,該不該明確表達美國會在中共出兵的狀況下出兵協防台灣?​

    我們認為美國在短時間內不太能明確做這樣的表達(龐培歐也曾經在去年十月份明白地表達過不會這樣做),但是其實戰略「模糊」ambiguity到「清晰」clarity之間是一個程度上的問題,並不是「有」或「無」的1或0。美國顯現出的跡象是:愈來愈認為清晰一點是重要的事。​

    目前不管是國會還是政策圈的討論都有愈來愈多人指出,由於中國擴張的野心日益增加,​
    美國需要更清楚地表達支援盟友、支持民主價值,​
    因此,幫助台灣增加防衛能力、以及想辦法嚇阻中國的侵略是相當重要的事。​
    而且大多數人都同意必須要跟中共清楚表達:侵略台灣是錯誤的事情,必須付出重大代價。​
    例如國務卿布林肯在聽證會上,被問到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時,他說:「這會是中國最大的錯誤」(That will be a grievous mistake on their part)​

    我們當然很樂見這樣子的討論持續下去。​

    ▍戰略模糊的討論​

    在這個法案提出的同時,美國時間2/18,國會進行了一場聽證會,標題是「嚇阻中共對台威脅」(Deterring PRC Aggression Toward Taiwan。這裡有全場錄影:https://reurl.cc/YW82aO)​
    裡面也對戰略模糊做了很多的討論。​
    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支持「更清晰」的人們是跨黨派的,像是民主黨籍眾議員Ami Bera。這可以再次印證,在台灣議題方面,國會裡的兩大黨具有高度共識。​

    這些討論基本上都將中共的擴張和侵略台灣視為不可接受的事情,而且重點在於,不管贊同或反對調整戰略模糊的人們,都是基於這樣的主張來討論到底「該用什麼手段」比較能夠嚇阻中共。並不是說反對取消戰略模糊就是對台灣不好,而是大家共同討論怎麼樣比較可以阻止中共。​

    同場加映我們先前文章​
    【美國「戰略模糊」辯論ing。台灣該做什麼?】​
    https://reurl.cc/Gde9RA​

    關於戰略模糊的說明,可參考這篇​
    【美國對台海「戰略模糊」政策的三個層次】​
    https://reurl.cc/xgQWlV​

    ▍補充1​

    本屆國會一個特色是提出的台灣相關法案沒有很快地提出來。一般而言,每屆國會開議(一般是在單數年的一月份開議)就會有幾個相關法案提出,但本屆第一個台灣相關法案是在1月28日才提出來的《世界衛生組織究責法案》。自1979年後,只有三屆國會所提出的第一項台灣相關法案比本屆晚(1985年99屆、1991年102屆、2011年112屆)。
    這其中可能有一個原因是在12月底時的《2021年綜合撥款法》一次包裹通過了像是《台灣保證法》這樣子意義重大的法案,還有一個原因是國會開議後就超級忙碌,還包括被攻陷,以及之後忙著彈劾等等……​

    不過雖說沒有「一開始」就有很多法案提出,2/18日就一次出現五個台灣相關法案。(有興趣的話可以在國會官網查詢:https://reurl.cc/4yoyMD)​
    我們先前文章有提到過,法案的數量與連署的人數並沒辦法直接推估對台灣的友善程度。​
    美國國會每年法案數量都在數千件以上,很多法案議員們並不會主動去關心,每個法案的連署人數都是各方勢力努力遊說之下的結果。衝連署人數,多半是Bill for messaging才會走的途徑;Bill for passing,就直接往推動立法的程序走,不會去管幾人連署。提案的多寡、連署人數跟最後會通過幾件法案,這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聯。​

    ▍補充2​

    除了「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在參眾兩院提出之外,2/18眾議院裡面也有一個法案「要求國務卿擬訂策略協助台灣重獲世界衛生組織觀察員地位」​
    這個法案由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成員薛爾曼(Brad Sherman,民主黨)和金映玉(Young Kim,共和黨)領銜提出,且獲得跨黨派的36位議員連署。
    重點在於,這個提案【獲得眾議院的外交政策要角們支持】,包括外交委員會主席米克斯(Gregory Meeks)、外交委員會共和黨首席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亞太小組主席貝拉(Ami Bera)、亞太小組共和黨首席議員卡波特(Steve Chabot),這四位眾議院外交政策的兩黨領袖。​

    參考新聞:https://reurl.cc/NX0Xmp​

    ▍補充3​

    2/18這些友台法案剛提出,隔天解放軍就派出九架軍機飛到台灣的空域(ADIZ)作為回應。​
    提醒大家,中共的心理戰和輿論戰持續進行,近日就有從Dcard上面傳出來的「假冒飛官」寫了一篇文章說備戰應對中共侵擾很累之類的,然後下一個結論說台灣應該要跟對岸和談。​
    這種失敗主義和把兩岸緊張怪罪在台灣方面的想法,實在是不可不防。​

    而親中統派們的說法一向就是「美國(和台灣一起)挑釁中國」,連美國執行「自由航行」任務(例如一月底派軍艦駛過台海,回應解放軍軍機侵擾台灣、以及二月在南海派出兩大航母艦隊演習)都可以說成是造成兩岸緊張,甚至還有國民黨高層公開說台灣附和美國的自由航行說法會「降低國格」(實在滿臉問號),這類說法的謬誤之處我們會再另外專文解說(文長每次都寫太長……)​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 國考失敗dcard 在 南南自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27 22:10:45
    有 26 人按讚


    中國國民黨做了一個很失敗的操作,「綠色是原諒的顏色」。


    這個操作除了失敗,還有兩個更嚴重的問題


    其一,這是一個來自中國的網絡梗。
    就算客氣地不說這是被文化統戰,也至少是被同化而不掙扎。

    其二,這是一個具有強烈父權意味,打壓「不夠陽剛的男性」,並且毫不令人意外地,厭女梗。

    _______


    全文很長,誠摯推薦 Medium 圖多排版好讀版
    上: https://kt.pros.is/SHCEF
    下: https://kt.pros.is/PYKE6

    或是 Matters,歡迎按右下的拍手按鈕讚賞一下
    https://kt.pros.is/RZDXW

    _______


    「綠色是原諒色」是中國多年來歷久彌新的網路梗,起源是中文的「戴綠帽」。


    最初比較熱門的變體改編自張韶涵《歐若拉》「愛是一道光,綠到你發慌」。


    還有數位諸葛亮掛在嘴邊的「要想生活過得去,頭上必須帶點綠」,及同款梗「只要生活過得去,哪怕頭上帶點綠」。

    這說的是吃軟飯少奮鬥十年的男人就不要計較老婆外遇了,或是如果想升官發財,就得接收長官上司的小三小四小五,幫他們處理外遇對象的合法地位,又繼續放任她們跟上司發展關係。

    再晚一波的「當然是選擇原諒她」跟ptt母豬教一樣,難以具體溯源「第一個」提出的人,但可以輕易抓出幾波網路高潮。

    其中比較熱門的「事件」,一是熱門段子

    「誰沒個過去,誰年輕時沒犯過錯,誰沒上過床,誰沒破過處,誰沒含過雞吧,我第一個給了前男友又怎麼了,我們是真愛, #你一個接盤的有什麼資格計較,大男人要心胸寬廣, #不就是媳婦兒是破鞋麼, #不就是媳婦兒被人操了幾年麼, #不就是媳婦兒含過別的男人雞吧麼, #不就是媳婦兒肚子裡死過幾個人麼,不就是喜當爹,媳婦兒生了別人的孩子嗎,有什麼大不了,這些都不能包容,你就是個自卑陽痿不成熟心理變態的小人, #當然是選擇原諒她啊!」

    隨之而生的就是各種以綠色為主色的梗圖。

    再是音頻歌手「洛天依」(請簡單理解成中國版的初音未來,火紅程度也差不多)歌曲《當然是選擇原諒她啊》,和中國古風圈男聲團體「滿漢全席音樂團隊」歌曲《當然是選擇原諒她》。


    這些梗圖、音樂既嘲諷「被綠」的男人,無法控制自己女人忠貞的男人不夠陽剛,選擇原諒的男人則更加「失敗」「墮落」「不威武」。
    並且,在將這類男性刻意描繪成卑微、受委屈時,反襯女人不專一不忠貞還振振有詞的惡劣樣貌,通稱這些是「女拳主義」「田園女拳」,大抵等同於母豬教說的「女權自助餐」。

    接受這些渣女的男人都被統稱為「接盤」「接盤俠」,類同母豬教口中所謂的「資源回收」「資源回收業者」。


    也跟母豬教一樣,他們會聲稱自己針對的不是所有女人,是那些渣女,甚至聲稱是為被綠的男人討公道。

    但他們製作、使用梗圖的時機越來越廣,廣到根本任何人都可以被罵到,隨他們定義。
    例如,演員白百何被週刊拍到「外遇小鮮肉」,前夫出面表明他們已離婚兩年只是顧及孩子未公開,白並非外遇,女方卻仍被用「當然是選擇原諒她」來嘲諷攻擊,甚至同情前夫被「瞞分」還得出來澄清實在委屈。

    他們也無法回應,為什麼相關創作中渣的都是女性,為什麼渣男這麼多,每次爆出八卦時卻只會針對「個人」進行批評,不會有針對男性整個性別群體的集體惡意創作熱潮。


    女人被劈腿就是被劈腿,男人被劈腿卻能專門造一個詞「戴綠帽」,並由之開展出一系列衍生。
    這就好像我們在中文裡,有特別針對女人造詞的「婊」「紅杏出牆」「棄婦」,卻很難找到能完整對應詞義的男性版本。


    我們也能很輕易的從數位諸葛亮的轉貼裡發現,願意響應他這波操作的黨公職,女性比例遠高於男性。
    也很巧,他分享男性公職的貼文,都不敢用他的統一文案「要想生活過得去,身上必須帶點綠」。

    顯然,男人對於頭上戴綠還是更排斥,而簡勤佑很清楚他用的梗原意為何,不敢得罪男性公職。

    說到底,男人對於頭上戴綠還是更排斥。


    而這些都源自對男性和女性的性忠貞有截然不同而顯著的標準:
    女人劈腿是渣、是髒、是下賤;
    男人劈腿是渣、是髒、但是也有點值得被鄉民網民吹捧羨慕。
    女人被劈腿而選擇原諒人們同情、恨其不爭;
    男人被劈腿而選擇原諒,人們同情,並且訕笑。


    回到使用來自中國的網路梗,是被同化而不掙扎。


    「習得」中國用語,跟被中國用語「同化」是兩種層次,中國國民黨的數位諸葛亮這次的操作表現,更接近後者。


    我想先說梗是什麼。

    一個梗能紅,是因為它夠幽默夠好笑。


    幽默是語言的高級運用,成功的幽默必須精準打中使用該語言族群的共同文化記憶,才能讓聽者讀者會心一笑。

    所以國中男生之間會有很多爛笑點,很多班級或社團甚至會發展出某個語氣詞如「咻咻咻」「喂~」,反正就是外人有聽沒懂,族群內部的人卻會哈哈大笑的默契。


    也就是說,幽默的基礎建立在「我懂你的明白」,它能確認出「我們是同一群人」,或著反過來,證明「我們都不是那種人」(比如嘲笑客家人、426)。


    幽默有建構群體認同的互動功能。


    拿恐龍推事裡的法條笑點去靠北工程師講,顯得莫名其妙;
    拿市井黑道的行話梗去跟政大學生講,他們也接不到。

    我在市場學會跟選民交陪的氣口,用來跟性別NGO的朋友溝通,人家只會覺得我又油又low。

    如果我切換得回來,能好好用學術語言表達自己,那我就是「習得」了這種市場氣口;
    但如果我切不回來,變得只會用這種氣口說話,忘記過去在學術圈社運場的應對進退和語境,那我就是被這種市場氣口「同化」了。


    博恩過去的脫口秀就常常引發這種討論,比如最嚴重的一次:
    「我們」可以拿鄭南榕自焚開玩笑嗎?


    這個梗要成立有兩層門檻,第一層,聽者要知道鄭南榕自焚事件;第二層,聽者要覺得這個文化記憶是已可被用作幽默素材的。

    在第一層就卡關的人不會覺得好笑或難笑,因為他沒聽懂;
    進入第二層的人,則自動摩西分紅海般分做兩派不同的「我們」。


    而這就是被中國用語「同化」的危機之所在。


    語言的使用是會生疏的,比如一般人的英語巔峰是高三,考上大學後不說不看不背單字,就越來越爛。


    中文作為台灣人的母語,我們不會忘記怎麼用它進行日常對話,但如果我們光是被動地接受中國用語和中國的梗,因為很方便、不用想,習得一次後之後看到都會覺得很好笑,我們好像也就不需要繼續思考怎麼用台灣用語去創造梗。

    畢竟看上面,原來成功的幽默是這麼複雜困難的,幹嘛不撿現成的梗就好。尤其是像我們這些做社群的人,每天要幫公司、老闆發文想梗,當然知道「跟風」比「造風」快見效。

    久而久之,缺乏練習,我們就不太擅長用自己的語言造梗。


    我們共同能理解、接收到的幽默,都是中國幽默,和他們共同感受一種文化記憶,缺乏新的、屬於我們這個群體的梗。


    再回頭看,這次事件作為一次社群操作展現了什麼。


    一個有正常判斷能力的社群經營者,都知道並非什麼梗都能用。


    任何梗都可能觸怒某群人,但永遠走溫和的中間路線就別想紅,所以我們做出的每個社群判斷,某種程度上都是在評估可以觸怒誰、不能觸怒誰,觸怒的成本會不會太高。


    要正確判斷好這件事,必須牢記自己的核心價值,和我們要的受眾是誰。


    中國國民黨在靠北蘇睏嘲諷性工作者時就失足了一次。


    既然操刀的是一個登記在台灣、競逐台灣公職的政黨,使用中國的梗存在什麼風險,數位諸葛亮應該要知道。


    但他還是用了,如果不是他忘記業主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或者業主的核心價值並不在乎這個風險,那就是他懶於或沒有能力使用台灣用語造梗。


    或許正是因為簡勤佑出身Dcard,而台灣最熟悉善用中國梗的年齡族群,恰是年輕的在學學生,他才以為這波操作「會中」。


    這也是許多台派獨派擔心的:
    台灣失去華文圈文化中心地位後,現正熱愛TikTok、瘋TFBOYS、博君一肖的年輕人們,會不會是天然統的一代。

    我不覺得喜歡這些東西就一定會成為統派,我自己也有愛的本命。

    關鍵還是在,我們能不能覺察自己喜歡、被戳到笑點或萌點的事物背後有何風險,
    然後讓自己是「習得」而非「被同化」。

  • 國考失敗dcard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27 19:20:01
    有 966 人按讚


    陳玉珍 珍愛金門珍的需要讀。

    中國國民黨做了一個很失敗的操作,「綠色是原諒的顏色」。


    這個操作除了失敗,還有兩個更嚴重的問題


    其一,這是一個來自中國的網絡梗。
    就算客氣地不說這是被文化統戰,也至少是被同化而不掙扎。

    其二,這是一個具有強烈父權意味,打壓「不夠陽剛的男性」,並且毫不令人意外地,厭女梗。

    _______


    全文很長,誠摯推薦 Medium 圖多排版好讀版
    上: https://kt.pros.is/SHCEF
    下: https://kt.pros.is/PYKE6

    或是 Matters,歡迎按右下的拍手按鈕讚賞一下
    https://kt.pros.is/RZDXW

    _______


    「綠色是原諒色」是中國多年來歷久彌新的網路梗,起源是中文的「戴綠帽」。


    最初比較熱門的變體改編自張韶涵《歐若拉》「愛是一道光,綠到你發慌」。


    還有數位諸葛亮掛在嘴邊的「要想生活過得去,頭上必須帶點綠」,及同款梗「只要生活過得去,哪怕頭上帶點綠」。

    這說的是吃軟飯少奮鬥十年的男人就不要計較老婆外遇了,或是如果想升官發財,就得接收長官上司的小三小四小五,幫他們處理外遇對象的合法地位,又繼續放任她們跟上司發展關係。

    再晚一波的「當然是選擇原諒她」跟ptt母豬教一樣,難以具體溯源「第一個」提出的人,但可以輕易抓出幾波網路高潮。

    其中比較熱門的「事件」,一是熱門段子

    「誰沒個過去,誰年輕時沒犯過錯,誰沒上過床,誰沒破過處,誰沒含過雞吧,我第一個給了前男友又怎麼了,我們是真愛, #你一個接盤的有什麼資格計較,大男人要心胸寬廣, #不就是媳婦兒是破鞋麼, #不就是媳婦兒被人操了幾年麼, #不就是媳婦兒含過別的男人雞吧麼, #不就是媳婦兒肚子裡死過幾個人麼,不就是喜當爹,媳婦兒生了別人的孩子嗎,有什麼大不了,這些都不能包容,你就是個自卑陽痿不成熟心理變態的小人, #當然是選擇原諒她啊!」

    隨之而生的就是各種以綠色為主色的梗圖。

    再是音頻歌手「洛天依」(請簡單理解成中國版的初音未來,火紅程度也差不多)歌曲《當然是選擇原諒她啊》,和中國古風圈男聲團體「滿漢全席音樂團隊」歌曲《當然是選擇原諒她》。


    這些梗圖、音樂既嘲諷「被綠」的男人,無法控制自己女人忠貞的男人不夠陽剛,選擇原諒的男人則更加「失敗」「墮落」「不威武」。
    並且,在將這類男性刻意描繪成卑微、受委屈時,反襯女人不專一不忠貞還振振有詞的惡劣樣貌,通稱這些是「女拳主義」「田園女拳」,大抵等同於母豬教說的「女權自助餐」。

    接受這些渣女的男人都被統稱為「接盤」「接盤俠」,類同母豬教口中所謂的「資源回收」「資源回收業者」。


    也跟母豬教一樣,他們會聲稱自己針對的不是所有女人,是那些渣女,甚至聲稱是為被綠的男人討公道。

    但他們製作、使用梗圖的時機越來越廣,廣到根本任何人都可以被罵到,隨他們定義。
    例如,演員白百何被週刊拍到「外遇小鮮肉」,前夫出面表明他們已離婚兩年只是顧及孩子未公開,白並非外遇,女方卻仍被用「當然是選擇原諒她」來嘲諷攻擊,甚至同情前夫被「瞞分」還得出來澄清實在委屈。

    他們也無法回應,為什麼相關創作中渣的都是女性,為什麼渣男這麼多,每次爆出八卦時卻只會針對「個人」進行批評,不會有針對男性整個性別群體的集體惡意創作熱潮。


    女人被劈腿就是被劈腿,男人被劈腿卻能專門造一個詞「戴綠帽」,並由之開展出一系列衍生。
    這就好像我們在中文裡,有特別針對女人造詞的「婊」「紅杏出牆」「棄婦」,卻很難找到能完整對應詞義的男性版本。


    我們也能很輕易的從數位諸葛亮的轉貼裡發現,願意響應他這波操作的黨公職,女性比例遠高於男性。
    也很巧,他分享男性公職的貼文,都不敢用他的統一文案「要想生活過得去,身上必須帶點綠」。

    顯然,男人對於頭上戴綠還是更排斥,而簡勤佑很清楚他用的梗原意為何,不敢得罪男性公職。

    說到底,男人對於頭上戴綠還是更排斥。


    而這些都源自對男性和女性的性忠貞有截然不同而顯著的標準:
    女人劈腿是渣、是髒、是下賤;
    男人劈腿是渣、是髒、但是也有點值得被鄉民網民吹捧羨慕。
    女人被劈腿而選擇原諒人們同情、恨其不爭;
    男人被劈腿而選擇原諒,人們同情,並且訕笑。


    回到使用來自中國的網路梗,是被同化而不掙扎。


    「習得」中國用語,跟被中國用語「同化」是兩種層次,中國國民黨的數位諸葛亮這次的操作表現,更接近後者。


    我想先說梗是什麼。

    一個梗能紅,是因為它夠幽默夠好笑。


    幽默是語言的高級運用,成功的幽默必須精準打中使用該語言族群的共同文化記憶,才能讓聽者讀者會心一笑。

    所以國中男生之間會有很多爛笑點,很多班級或社團甚至會發展出某個語氣詞如「咻咻咻」「喂~」,反正就是外人有聽沒懂,族群內部的人卻會哈哈大笑的默契。


    也就是說,幽默的基礎建立在「我懂你的明白」,它能確認出「我們是同一群人」,或著反過來,證明「我們都不是那種人」(比如嘲笑客家人、426)。


    幽默有建構群體認同的互動功能。


    拿恐龍推事裡的法條笑點去靠北工程師講,顯得莫名其妙;
    拿市井黑道的行話梗去跟政大學生講,他們也接不到。

    我在市場學會跟選民交陪的氣口,用來跟性別NGO的朋友溝通,人家只會覺得我又油又low。

    如果我切換得回來,能好好用學術語言表達自己,那我就是「習得」了這種市場氣口;
    但如果我切不回來,變得只會用這種氣口說話,忘記過去在學術圈社運場的應對進退和語境,那我就是被這種市場氣口「同化」了。


    博恩過去的脫口秀就常常引發這種討論,比如最嚴重的一次:
    「我們」可以拿鄭南榕自焚開玩笑嗎?


    這個梗要成立有兩層門檻,第一層,聽者要知道鄭南榕自焚事件;第二層,聽者要覺得這個文化記憶是已可被用作幽默素材的。

    在第一層就卡關的人不會覺得好笑或難笑,因為他沒聽懂;
    進入第二層的人,則自動摩西分紅海般分做兩派不同的「我們」。


    而這就是被中國用語「同化」的危機之所在。


    語言的使用是會生疏的,比如一般人的英語巔峰是高三,考上大學後不說不看不背單字,就越來越爛。


    中文作為台灣人的母語,我們不會忘記怎麼用它進行日常對話,但如果我們光是被動地接受中國用語和中國的梗,因為很方便、不用想,習得一次後之後看到都會覺得很好笑,我們好像也就不需要繼續思考怎麼用台灣用語去創造梗。

    畢竟看上面,原來成功的幽默是這麼複雜困難的,幹嘛不撿現成的梗就好。尤其是像我們這些做社群的人,每天要幫公司、老闆發文想梗,當然知道「跟風」比「造風」快見效。

    久而久之,缺乏練習,我們就不太擅長用自己的語言造梗。


    我們共同能理解、接收到的幽默,都是中國幽默,和他們共同感受一種文化記憶,缺乏新的、屬於我們這個群體的梗。


    再回頭看,這次事件作為一次社群操作展現了什麼。


    一個有正常判斷能力的社群經營者,都知道並非什麼梗都能用。


    任何梗都可能觸怒某群人,但永遠走溫和的中間路線就別想紅,所以我們做出的每個社群判斷,某種程度上都是在評估可以觸怒誰、不能觸怒誰,觸怒的成本會不會太高。


    要正確判斷好這件事,必須牢記自己的核心價值,和我們要的受眾是誰。


    中國國民黨在靠北蘇睏嘲諷性工作者時就失足了一次。


    既然操刀的是一個登記在台灣、競逐台灣公職的政黨,使用中國的梗存在什麼風險,數位諸葛亮應該要知道。


    但他還是用了,如果不是他忘記業主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或者業主的核心價值並不在乎這個風險,那就是他懶於或沒有能力使用台灣用語造梗。


    或許正是因為簡勤佑出身Dcard,而台灣最熟悉善用中國梗的年齡族群,恰是年輕的在學學生,他才以為這波操作「會中」。


    這也是許多台派獨派擔心的:
    台灣失去華文圈文化中心地位後,現正熱愛TikTok、瘋TFBOYS、博君一肖的年輕人們,會不會是天然統的一代。

    我不覺得喜歡這些東西就一定會成為統派,我自己也有愛的本命。

    關鍵還是在,我們能不能覺察自己喜歡、被戳到笑點或萌點的事物背後有何風險,
    然後讓自己是「習得」而非「被同化」。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