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立大學教授退休金多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立大學教授退休金多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立大學教授退休金多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立大學教授退休金多少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反蔡英文粉絲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執筆人:莊淇銘(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 有朋友問:「你不是在《第五波》書中有提到,應該進行『年金改革』嗎?為甚麼批評是『惡質年改』及會產生『惡果』呢?」回答朋友說:「年金改革方向是正確的,但是做法是錯的。法國也進行年金改革,法國的方法得到很高的支持。」 為甚麼說是「惡質年改」呢?試問,「毀...

  • 國立大學教授退休金多少 在 反蔡英文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7-15 21:39:48
    有 20 人按讚


    執筆人:莊淇銘(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

    有朋友問:「你不是在《第五波》書中有提到,應該進行『年金改革』嗎?為甚麼批評是『惡質年改』及會產生『惡果』呢?」回答朋友說:「年金改革方向是正確的,但是做法是錯的。法國也進行年金改革,法國的方法得到很高的支持。」

    為甚麼說是「惡質年改」呢?試問,「毀約」及「栽贓」的行為惡不惡質?公務人員服務法第十四條明定,退撫基金如有不足,政府負最後支付責任。

    民進黨政府不願意依法負責,仗著立委人數多,強行修法毀約,不負支付責任。這跟惡質企業毀約不願支付員工退休金有何不同?另一個更惡劣的是「栽贓」,將國家財政會破產推給軍公教退休金領太多。更在類教科書上編成教材,讓學生從小就被誤導軍公教破壞國家財政。這使得軍公教與其他職業類別的人嚴重撕裂,執政應該促成各族群及職業別相互尊重及團結,執政卻反其道而為,令人搖頭!

    試想,一個人民分裂的台灣,對台灣的安定及發展好嗎?這是「惡果」之一。

    其次,台灣曾經有高度的經濟成長,傲居亞洲四小龍之首,被譽為世界經濟奇蹟。這是拜延攬優秀人才,推動正確經濟發展政策之所賜。當年「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他們給留學生打電話,寫信,拍電報,希望各位優秀的留學生能回國進入公部門任職。

    這些優秀人才回國後,戮力推動優異政策,締造了台灣奇蹟。他們三位的禮賢下士,值得讓人尊敬。當年,國外的待遇比台灣好非常多倍。他們在說服他們回來的過程有一段話:「你們如果不進入公部門任職,將來三流的人制定政策,你們這些一流的人也沒好日子過」。

    這句話的內涵就是政策錯誤,全民遭殃。是舉一例,光一個核四廠,政客反覆錯誤的決策,耗損三千多億,竟然是要全民埋單。

    將來應該制定「政客錯誤政策經費追討條例」,讓推動錯誤政策的政客及政黨埋單負責。

    韓國三星集團總裁李健熙將三星從競爭力不強的公司,迅速的成為世界級的大企業,他一再強調,三星能夠突破業績,且持續維持優勢的關鍵就是人才。他警告三星領導團隊說:「世界一流的企業變成二流及三流企業,甚至破產關門,主要的原因就是企業一流人才流失了。」是以,三星延攬各國優異人才並強化訓練既有人才的全球能力。再者,培養未來優異人才,提供獎學金給各國理工大學生及高中生。因為,三星清楚,流失人才,將流失企業競爭力。

    民進黨政府的錯誤年金改革,汙名化軍公教,讓退休所得大幅降低。將致使優秀的人才望軍公教卻步。

    一個國家沒有優秀的軍人,如何運籌帷幄,跟敵人作戰?美國西點軍校,為美國培養多少軍事人才,讓美國成為世界軍事第一強權。再者,一個國家沒有優異的警察,如何有效維持治安?一個國家沒有優質的公務人員,如何能有良好的文官品質?

    這錯誤的政策尚未實施,已經一葉落而知秋!

    請看,報考軍校的人數銳減,報考警察大學的入學成績大幅降低。未來,報考軍公教的人數與素質將持續降低,「將來,三流的人制定政策,所有的人都沒有好日子過」!

  • 國立大學教授退休金多少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6-19 14:00:00
    有 3 人按讚


    年改 別引例失真 挑起對立

    陳聽安/政大名譽教授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副教授

    台大教授與交大、政大、中央校長聯名投書,指出年改不利大學留才攬才,可依據工程學中的動態系統控制的方法,利用「增加活水」和「增加動機」來解決,仿健保點數計算方式。本報系資料照片

    三位國立大學校長與一位台大教授聯名投書民意論壇,關心公教年金改革,是非同小可的不平而鳴。但年改會執行長林萬億教授的回應,除引例失真與觀念錯誤外,也未能展現海納百川的雅量。

    首先,林文劍指校長及教授們的前提假設「錯誤」,表示年金財務缺口,「與經濟成長快慢無關,是制度設計不合理使然」。事實是:在隨收即付制的年金體制下,一旦給定費率及所得替代率,年金的財務健全決定於:人口結構的變化趨勢(依賴人口率)與經濟成長情形(年金保險費基與基金投資報酬)。即使費率、所得替代率以及人口結構的變化趨勢不變,年金所面臨的財務壓力,在經濟成長能夠有效帶動保險費基擴大與提高基金投資報酬的情形下,當然有可能自然而解。

    其次,即便林文「年金財務缺口與經濟成長快慢無關」的錯誤之說正確,且年金的財務壓力也確實是「超高」的所得替代率與以「最後一個月的最高薪資」核計所致,仍是制度使然。退休公教人員所領取的一分一毫都是依法而為、由政府定期存入退休公教人員所指定之帳戶,何來「多領」之有?

    第三、此番年改目的如果確實在於解決「財務缺口」,為何不見缺口更大、影響人數更多與壓力更為急迫的勞保與軍保改革規畫?十八%優存早已於民國八十四年實施退撫新制後,不復適用;而擁有民國八十四年以前的服務年資者,也已越過給付的最高峰期。但這次針對十八%優存、無視信賴保護原則的改革手段,很難不讓人沒有斬盡殺絕的感受。

    又,明明法已明訂所得替代率不得超過九十%,但林文仍提出過往年資卅年所得替代率一一四%的歷史數據,與其換算、自行定義的「實質所得替代率」高達一○六%為例證,有失公允;且試問其比例有多少?

    第四,林文言及提撥制退休金基金「需要完全準備」,商業年金保險的確如是,但社會保險年金則未必。近來許多國家採用的「名義式確定提撥制」即沒有完全準備。許多國家之提撥制退休金仍然有基本保障,仰賴政府視情況撥補,也沒有完全準備。最讓人費解的是:我國公教年金制度,不論是第一層的公教保險養老給付、或是第二層的新舊退休撫卹制度,皆非提撥制,文中提及完全準備的用意為何?

    第五,現今公教年金制度的確有潛藏負債問題,但收支失衡尚未發生,不解林文「嚴重收支失衡」之說何據?目前在職人員退休能領多少視其退休時制度、個人以及政府提撥情形而定,林文露骨的警告目前在職人員退休「一毛錢也領不到」,難道不擔心挑起代際對立?

    我們同意林文「這一波年改,沒有徹底解決年金制度問題」,但林文不忘自詡「至少讓制度趨於合理」。試問究竟是合了什麼理?誰的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