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立嘉義大學科技管理學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立嘉義大學科技管理學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立嘉義大學科技管理學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立嘉義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54的網紅吳佩蓉,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真理愈辯愈明 首先,謝謝黃敏惠市長的回應,那張證書正說明我想點出高教的問題,不論有無撰寫學位論文,無論攻讀的是在職專班,抑或是大學畢業後報考、申請進入研究所,在畢業證書上都看不出差異。 而這點,可能也是不少人政治人物從事公職之餘,明知無暇讀書、寫論文,選擇在職專班來取得學位的重要途徑。...

  • 國立嘉義大學科技管理學系 在 吳佩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20 12:38:45
    有 84 人按讚

    真理愈辯愈明
      
    首先,謝謝黃敏惠市長的回應,那張證書正說明我想點出高教的問題,不論有無撰寫學位論文,無論攻讀的是在職專班,抑或是大學畢業後報考、申請進入研究所,在畢業證書上都看不出差異。
      
    而這點,可能也是不少人政治人物從事公職之餘,明知無暇讀書、寫論文,選擇在職專班來取得學位的重要途徑。
      
    昨天有人在我的貼文底下留言附上一則新聞連結,2002年《中央社》的報導:「位於嘉義的嘉義大學為了增加知名度,也能吸收來自北部地區的菁英,決定以低價每學分新台幣五千元、師資內容及無需寫論文即可畢業做為三大號召點,希望因此打響EMBA班的名聲。」
      
    以低價搶攻市場,嘉惠學子,這點無妨,但管理學院院長周逸衡的一段話,倒是發人省思,「所有EMBA班畢業前都要撰寫論文,周逸衡表示,其實論文大都以型式上居多,嘉大只要同學交出有關『台灣企業研討』的報告即可抵論文,讓許多忙碌的上班族節省時間」。
      
    節省時間,不須寫論文,可以和大家拿到一樣的碩士學位畢業證書,果然夠吸睛!
      
    根據今天的新聞報導,嘉義大學發出聲明表示,「EMBA碩士在職專班得不修習論文,唯須另修習「台灣企業問題研討」,並繳交專題報告替代」。另外,黃敏惠是在「2004年12月參加企業問題研討公開發表,於2005年1月通過學位口試取得管理學碩士學位」。
      
    事實勝於雄辯,事實是甚麼?
      
    正如校方所稱,EMBA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生皆為在實務界工作的在職人員,有進修的需求再自然不過!
      
    然而,1996年參選第三屆國代的黃敏惠,經歷是「中山女高教師」、「省議員特助」,1998年參選第四屆立委,經歷多了「國代」和民間團體的董事。2001參選第五屆立委,經歷除多了「立委」,以及立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集委員」,而該委員會監督的主要部會,正是教育部。
      
    簡言之,黃敏惠就讀嘉義大學管理所碩士學分班和在職專班時,她的身分是「立委」,在政治實務界工作。
      
    而黃敏惠呈交所方的「台灣企業研討」的報告,題目叫做「城市品牌之研究-以嘉義市為例」,有無取巧?台師大國文系畢業的黃敏惠市長心知肚明!
      
    《學位授予法》(民國93年修訂版本)第六條規定,「大學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完成碩士學位應修課程,提出論文,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藝術類或應用科技類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其論文得以創作、展演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管理研究所用技術報告取代碩士論文,除適法性有疑慮外,請問黃敏惠,妳說技術報告具有解決實務問題的價值,請問妳的技術報告有甚麼「技術成分」可言?跟「台灣企業研討」有何相關?解決了甚麼實務問題?
      
    「國立嘉義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的「訪評意見」點出:「大部分學生皆非畢業於管理相關學系,而目前卻從事管理實務工作之需求;而採行以『專業技術報告』替代碩士論文的彈性作法。以上皆是該專班為反映此教育目標所採行之『學生需求為主要考量』的權變措施。這些措施,對招生業務卻能發揮一定程度的效果」。
      
    高等教育敞開門歡迎各界來修讀,推展產學合作,改善學用落差,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大學不該把自己當作職業訓練所,甚至是學歷文憑發送所,僅著眼於「學生需求」,這類削足適履、甚或降低畢業標準來迎合學生的心態作為並不足取。
      
    其次,該專班的學位證書上名稱是「管理學院在職碩士專班」,改為管理研究所碩士,應該是後來的演變。亦即,不論入學途徑為何,要不要寫論文,最後學位證書上就是合流統一,看不出差異。黃敏惠最初就讀的是碩專班,證書拿到的與一般生無異,學歷確實是「進擊、增值」。
      
    「訪評意見」也指出:「依照大學法第六條規定,藝術類或應用科技類研究所碩士班 學生,其論文得以創作、展演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該專班之屬性是否可歸化為「應用科技類研究所」,尚須釐清其中適法性問題」,顯見,該所以技術報告取代碩論,不無爭議。另,所長稱其他各校也要提交碩論,該所到底具備甚麼「特殊性」?可以如此「特立獨行」?
       
    訪評意見直指「該班以技術報告取代碩士論文(少數學生亦會選擇撰寫碩士論文),雖符合該班教育目標及滿足學生在職進修之需求,然而在落實上仍有落差,且其對指導教授在專業領域的學術研究方面,似乎較無助益。例如,從歷屆所編輯的數冊「台灣當代企業問題研究之技術報告」專輯來看,學生完成的作品似乎是不 夠嚴謹且不夠完整,但又具論文性質之報告」。
      
    不需要寫學位論文也罷,光是技術報告,就被專家學者質疑學生的作品不夠嚴謹且不夠完整。輕易授予文憑,難道不是一種浮濫,把高教學位當作商品化任意授予,無須嚴謹把關?
      
    曾為三屆立法委員、三任嘉義市長、國民黨副主席,且是立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對於高教亂象沒有積極作為,甚至聰慧地運用此一巧門取得學位。李眉蓁抄襲論文拿到學位,而黃市長不須寫碩論同樣可拿到碩士文憑,不是更省力?
      
    最後仍是想請教黃敏惠市長,您的那份名為「城市品牌之研究-以嘉義市為例」的技術報告,與『台灣企業研討』的關聯性為何?或是解決了甚麼實務問題?請公諸於世,讓國人一睹,以昭公信。
      
    後記
    黃敏惠稱2001年嘉義大學是教育部當時唯一核准「碩士論文」與「技術報告」雙軌並行的碩士在職專班學校,那是因為嘉義大學為嘉義師範學院與原國立嘉義技術學院合併,存有不少技職色彩的系所,包括應用科技類,但管理所並非藝術或應用科技性質,卻一體適用,本來就有適法性疑慮。教育部應非單獨核定管理所報准可以這麼做。這就是巧門。

  • 國立嘉義大學科技管理學系 在 指傳媒 Fingermedi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1-31 16:13:49
    有 1 人按讚


    【社會各界賢達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提出呼籲】

    【特派記者游勝鈞/專題報導】2020年1月31日於臺大校友會館,由高明見(臺大醫院名譽教授、臺灣醫事聯盟協會理事長、前立法委員)、陳履安(曾任國科會主委、國防部長、監察院長)、楊寧蓀(美國密西根大學生化遺傳學博士、臺灣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中央研究院前農業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長)、馬辛一(國防醫學院外科學科教授、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科主任、社團法人臺灣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董保城(東吳大學副校長、前考選部長)、黃德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左翼聯盟秘書長)、蘇偉碩(高雄榮總臺南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朱高正(德國波昂大學法哲學博士、前立法委員)、林正杰(前立法委員)、張俊宏(前立法委員)、謝啟大(前立法委員)、范國棟(臺灣麻醉醫學會專科醫師)、王文宗(財團法人學甲慈濟宮董事長)、顏坤泉(左翼聯盟召集人)、鍾秀梅(《新國際》社長)、王麗萍(前立委)、范國光(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教授)、范振國(社會再生文教基金會執行、何步正(《新大學》總編輯)、陳復(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潘朝陽(臺灣師大東亞學系榮退暨兼任教授)、楊祖珺(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教授)、楊熊端(兩岸女性學術沙龍創辦人)、鍾喬(左翼聯盟監委召集人、差事劇團團長)、舒詩偉(《青芽兒》主編)、殷必雄(左翼聯盟黨員)、劉怡芳(社會人士)、張昱珍(社會人士)、盧思岳(臺灣社區重建協會理事長)、習賢德(輔仁大學前傳播學院行政副院長)、龍應達(前國大代表)、劉虛心(退休銀行財務長),陳讚煌(海洋大學退休教授)、黃晴琦(城鄉保護基金會、中華國家法治改造協會理事長)、吳永毅(臺南藝術大學教授、前總務長)、徐綽(耶魯大學生物學博士,前杜邦公司農業產品研發研究員),夏林清(輔仁大學退休教授、北師大教育學部特聘教授)、鄭村棋(人民民主黨召集人、社運人士、政治評論者)、袁孔琪(人民民主黨鏟土豪行動召集人)、景鴻鑫(成功大學航太系教授)、吳昆財(嘉義大學歷史系教授)、林深靖(《新國際》召集人)、凌子婷(精鼎公關董事長)、白先慎(美國休士頓大學教授、美國華人聯合會榮譽理事長)、邵子平(德國科隆大學法學博士、聯合國人力資源部資深工作人員)、董彬彬(左翼聯盟中央委員)、劉沅(資訊業退休人士)、林子文(新海瓦斯工會顧問、左翼聯盟副秘書長)、呂德明(中興紡織企業工會聯合會理事長)、傅鴻達(桃市新世紀愛鄉協會理事長)、劉芳萍(桃市新世紀愛鄉協會獨任調解人、左翼聯盟中央委員)、關皚麗(前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現任國際外科醫學會總會理事長)、王孝慈(臺北市生物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黃鼎殷(醫師、奧微健康國際集團執行長)、程樹德(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研究所退休人士)、潘毓剛(美國波士頓學院退休教授、全美華人協會前總會會長)、黃人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退休教授)...等,發起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呼籲。
      記者會出席人員有:高明見醫師(臺大醫院名譽教授、臺灣醫事聯盟協會理事長、前立法委員)、楊寧蓀教授(美國密西根大學生化遺傳學博士、臺灣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中央研究院前農業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長)、黃德北教授(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左翼聯盟秘書長)、蘇偉碩醫師(高雄榮總臺南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深靖(「新國際社會理論與實踐中心」召集人)。
      記者會上提出呼籲:對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我們深切關注,祈願在大陸的臺商和眷屬以及所有大陸同胞早日度過難關,對於在第一線抗疫的醫護人員,我們更要致上最高的敬意。我們呼籲臺灣人民共體時艱,除了做好防疫準備之外,也能夠藉此機會表達我們的關心與善意,發揮大愛大悲之情懷,分擔苦難,助人助己,給予大陸人民必要的幫助。我們也呼籲執政當局能夠敬畏果報,勿出惡言,勿彰敵意,為兩岸之間必要物資之輸運以及防疫人員之來往,開啟方便之門,以助防疫工作之合作與進展。
      為了強化防疫工作,讓疫情早日得到控制,讓眾生免除恐懼,提出呼籲:1、由於臺灣、大陸、香港、澳門四地在2003年均有防治SARS 的豐富經驗,建議共同規劃召開四地共同參與的會議,讓醫療專家和防疫學者得以交換經驗,共謀良方。曾經任職於臺大醫院,也曾經擔任立法委員的高明見醫師,他在17年前的SARS 防治工作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我們建議由他擔任召集人,儘快召開四地防疫會議。2、對於在武漢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我們表達最高敬意,也希望他們能夠獲得良好的自我防護,以利於濟世救人。就我們所知,武漢醫療院所亟需充分的連身隔離衣和醫療用口罩,而臺灣各大醫院目前均有庫存,由於醫療用隔離衣和口罩均有保存期限,一旦過期,即是作廢。我們認為,救人如救火,防疫作戰刻不容緩,建議臺灣各大醫院清點庫存,除了必要的存量之外,建議將即期的醫療用連身防護衣和口罩捐出,彙整後緊急送往武漢。3、臺灣的不織布工業十分發達,在國際上居於領先地位,我們建議「臺灣區不織布工業同業公會」能夠在此緊急時刻,加強會員工廠之間的組織協作,擴大生產,以保障民間和醫療單位都能夠得到口罩和防護器材的充分供應。4、我們呼籲同胞們加強自我健康管理,勤洗手,多戴口罩,出外注重包溫保暖,加強周邊環境衛生;室內有空調設備者,保持室溫在攝氏20度以上,讓空氣充分流通,並積極配合各部門的防疫工作,不恐慌,不傳謠言,照顧自己,善待他人,讓疫情早日過去,讓整個社會重新獲得健康與平安。

  • 國立嘉義大學科技管理學系 在 指傳媒 Fingermedi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1-31 16:13:49
    有 1 人按讚

    【社會各界賢達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提出呼籲】

    【特派記者游勝鈞/專題報導】2020年1月31日於臺大校友會館,由高明見(臺大醫院名譽教授、臺灣醫事聯盟協會理事長、前立法委員)、陳履安(曾任國科會主委、國防部長、監察院長)、楊寧蓀(美國密西根大學生化遺傳學博士、臺灣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中央研究院前農業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長)、馬辛一(國防醫學院外科學科教授、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科主任、社團法人臺灣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董保城(東吳大學副校長、前考選部長)、黃德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左翼聯盟秘書長)、蘇偉碩(高雄榮總臺南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朱高正(德國波昂大學法哲學博士、前立法委員)、林正杰(前立法委員)、張俊宏(前立法委員)、謝啟大(前立法委員)、范國棟(臺灣麻醉醫學會專科醫師)、王文宗(財團法人學甲慈濟宮董事長)、顏坤泉(左翼聯盟召集人)、鍾秀梅(《新國際》社長)、王麗萍(前立委)、范國光(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教授)、范振國(社會再生文教基金會執行、何步正(《新大學》總編輯)、陳復(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潘朝陽(臺灣師大東亞學系榮退暨兼任教授)、楊祖珺(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教授)、楊熊端(兩岸女性學術沙龍創辦人)、鍾喬(左翼聯盟監委召集人、差事劇團團長)、舒詩偉(《青芽兒》主編)、殷必雄(左翼聯盟黨員)、劉怡芳(社會人士)、張昱珍(社會人士)、盧思岳(臺灣社區重建協會理事長)、習賢德(輔仁大學前傳播學院行政副院長)、龍應達(前國大代表)、劉虛心(退休銀行財務長),陳讚煌(海洋大學退休教授)、黃晴琦(城鄉保護基金會、中華國家法治改造協會理事長)、吳永毅(臺南藝術大學教授、前總務長)、徐綽(耶魯大學生物學博士,前杜邦公司農業產品研發研究員),夏林清(輔仁大學退休教授、北師大教育學部特聘教授)、鄭村棋(人民民主黨召集人、社運人士、政治評論者)、袁孔琪(人民民主黨鏟土豪行動召集人)、景鴻鑫(成功大學航太系教授)、吳昆財(嘉義大學歷史系教授)、林深靖(《新國際》召集人)、凌子婷(精鼎公關董事長)、白先慎(美國休士頓大學教授、美國華人聯合會榮譽理事長)、邵子平(德國科隆大學法學博士、聯合國人力資源部資深工作人員)、董彬彬(左翼聯盟中央委員)、劉沅(資訊業退休人士)、林子文(新海瓦斯工會顧問、左翼聯盟副秘書長)、呂德明(中興紡織企業工會聯合會理事長)、傅鴻達(桃市新世紀愛鄉協會理事長)、劉芳萍(桃市新世紀愛鄉協會獨任調解人、左翼聯盟中央委員)、關皚麗(前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現任國際外科醫學會總會理事長)、王孝慈(臺北市生物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黃鼎殷(醫師、奧微健康國際集團執行長)、程樹德(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研究所退休人士)、潘毓剛(美國波士頓學院退休教授、全美華人協會前總會會長)、黃人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退休教授)...等,發起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呼籲。
      記者會出席人員有:高明見醫師(臺大醫院名譽教授、臺灣醫事聯盟協會理事長、前立法委員)、楊寧蓀教授(美國密西根大學生化遺傳學博士、臺灣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中央研究院前農業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長)、黃德北教授(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左翼聯盟秘書長)、蘇偉碩醫師(高雄榮總臺南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深靖(「新國際社會理論與實踐中心」召集人)。
      記者會上提出呼籲:對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我們深切關注,祈願在大陸的臺商和眷屬以及所有大陸同胞早日度過難關,對於在第一線抗疫的醫護人員,我們更要致上最高的敬意。我們呼籲臺灣人民共體時艱,除了做好防疫準備之外,也能夠藉此機會表達我們的關心與善意,發揮大愛大悲之情懷,分擔苦難,助人助己,給予大陸人民必要的幫助。我們也呼籲執政當局能夠敬畏果報,勿出惡言,勿彰敵意,為兩岸之間必要物資之輸運以及防疫人員之來往,開啟方便之門,以助防疫工作之合作與進展。
      為了強化防疫工作,讓疫情早日得到控制,讓眾生免除恐懼,提出呼籲:1、由於臺灣、大陸、香港、澳門四地在2003年均有防治SARS 的豐富經驗,建議共同規劃召開四地共同參與的會議,讓醫療專家和防疫學者得以交換經驗,共謀良方。曾經任職於臺大醫院,也曾經擔任立法委員的高明見醫師,他在17年前的SARS 防治工作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我們建議由他擔任召集人,儘快召開四地防疫會議。2、對於在武漢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我們表達最高敬意,也希望他們能夠獲得良好的自我防護,以利於濟世救人。就我們所知,武漢醫療院所亟需充分的連身隔離衣和醫療用口罩,而臺灣各大醫院目前均有庫存,由於醫療用隔離衣和口罩均有保存期限,一旦過期,即是作廢。我們認為,救人如救火,防疫作戰刻不容緩,建議臺灣各大醫院清點庫存,除了必要的存量之外,建議將即期的醫療用連身防護衣和口罩捐出,彙整後緊急送往武漢。3、臺灣的不織布工業十分發達,在國際上居於領先地位,我們建議「臺灣區不織布工業同業公會」能夠在此緊急時刻,加強會員工廠之間的組織協作,擴大生產,以保障民間和醫療單位都能夠得到口罩和防護器材的充分供應。4、我們呼籲同胞們加強自我健康管理,勤洗手,多戴口罩,出外注重包溫保暖,加強周邊環境衛生;室內有空調設備者,保持室溫在攝氏20度以上,讓空氣充分流通,並積極配合各部門的防疫工作,不恐慌,不傳謠言,照顧自己,善待他人,讓疫情早日過去,讓整個社會重新獲得健康與平安。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