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va annual #international #invention #exposition. So many #interesting and/or #funny ideas. A great place to gain knowledge or to simply have some...
#Geneva annual #international #invention #exposition. So many #interesting and/or #funny ideas. A great place to gain knowledge or to simply have some great #laugh. 🔍🔬👩🔬 #lol #haha #impossible #amazing #whatdoyoumean
Salon d'invention #internationale. Beaucoup d' #idée #intéressant et/ou #rigolo . #incroyable /
日內瓦年度 #國際 #發明 展,
這是我第一次造訪,
還真是 #大開眼界,
而且是 #有好有壞 這樣。
/
參與的攤位,
有不少是大型機構,
這些機構看來是不缺資金,
但就是來打打名聲,
或是放學術海報(想必是學校畢業條件,或是組織績效必須這樣)。
/
也有不少攤位,
看起來是個人單位、
中小企業,
來徵求贊助商。
/
這次造訪,
獨門獨到,
並已獲取專利的攤位,
並不在少數。
也有好些攤位的發明家,
看得出其實是完全業餘,
只是來分享一些個人點子。
也因此,
有好些發明實在讓人 #匪夷所思,
像是:
➡️男性解尿時,可以使用來包覆生殖器的衛生毛巾(但這玩意好像有西班牙專利)
➡️伊朗抗過敏內褲(而且是用魔術釦,像環保尿布的設計?!)
➡️邊走邊吃不怕掉披薩掛盒(而且完全是義大利人發明)
➡️美國人製的塞烤雞香料的陶瓷器皿(那為何不要直接塞入烤雞就好?!)
➡️不沾你手,章魚造型,快樂撿狗屎神器(17歲的西班牙少女發明,她的娘親一直拜託我們在留言本寫一些留言,說是可以給她女兒更多發明動力)
➡️泰國辣椒燃脂防咖啡粉,而且還有日本媒體採訪(是說這種東西不是爛大街了嗎?)😂
/
嚴肅認真的作品當然也是神多,
像是:
➡️泰國綠能環保用泰國米製的塑膠代替品
➡️瑞士風扇3D影像投影機
➡️瑞士、土耳其、中東各式各樣各種無人機&機器人
➡️中東、伊朗、保加利亞、波蘭各式各樣各種耐熱防火耐震材質
/
攤位分佈,
強國攤位佔了大概總攤位1/3吧?
甚至比地主國瑞士更多。
香港跟澳門以學術參與攤位為主,
甚至有小學生來參與,
一種科學展覽發表的概念。
/
完全沒有日本攤位,
根本超級可惜,
不然一定更添精彩與狂度。
/
韓國攤位的每支宣傳影片,
幾乎每位演員看起來都很有塑膠感(sorry但真的如此呀!),
我個人認為是整形過度,
阿樂覺得只是妝感塑膠。
但不得不承認韓國攤位,
有備而來,
每攤的工作人員都是韓、法、英,
三語完全配備。
/
台灣的攤位,
則讓我很有家的感覺,
像是塑身衣、生技藥物、
防水布料(如:折疊傘)、
中藥溫灸、
或是偵測下雨可以自動開啟防水帆布遮蔽剛洗完正在曬衣物⋯等,
這類的攤位,
都是很符合台灣地理氣候環境條件的而生的發明。
/
該活動最有趣的就是跟發明家們互動,
了解製作出這些物品的背景概念、
實踐難易度、未來是否量產⋯等細節。
過程真的會遇上很多熱血人士,
但究竟是宅宅,
還是對社會大有貢獻的真心研究發明者,
那就 #見人見智 了~😂
國瑞綠能 在 謝家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https://fb.watch/4lfyAUixoD/
還記得這隻熊熊嗎?
多年前曾經是好市多搶手貨,
推車上人手一隻,
現在卻出現在舊衣回收廠,
拍攝現場看到他,
心情很複雜。
走一趟舊衣回收廠,
裡頭什麼都有,
台灣人平均每分鐘,
丟棄超過400件衣服,
每年二手衣超過7.5萬噸,
這些衣服去哪了?
你可以很阿Q的認為,
都交給了需要的人,
獲得了良好的再利用;
但事實卻是,
超過四成通通進了焚化爐。
全球疫情延燒,海運費暴漲,
舊衣根本賣不出去,
全球回收業者倒了大半,
堆砌的廢衣,
造成了相當嚴重的環境問題。
回收衣的解方會是什麼?
有人發明出衣纖木,
有人研發出舊衣燃料棒,
有在地大廠跟社會企業合作
回收角料再利用,
有新銳設計師開創二手丹寧品牌,
還有達人教大家如何斷捨離,
擺脫快時尚的制約。
這次我跟搭檔國瑞走訪了
宜蘭、林口、桃園、台南,
認識了一群相當了不起的人們,
他們都在為台灣的永續發展努力,
今天晚上,本週六(20)晚上11:00
鎖定54台消失的國界,
一起來看看他(她)們的故事。
歐德傢俱
隆順綠能科技
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
宏遠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Story Wear
#雄材大智
#整理師的極簡之路
#末羊子的極簡日常提案
國瑞綠能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年亞太國際風力發電展」在高雄
今天出席「亞太國際風力發電展」(Wind Energy Asia 2021) 版開幕典禮,這項亞洲第2、全台唯一的潔淨能源盛會,已經是第3年在高雄展覽館舉辦。感謝中央的經濟部能源局游振偉局長、國際貿易局戴婉蓉主任秘書到場支持,高雄的在地技術團隊,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林仁益董事長、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鄭文隆董事長、高雄科技大學楊慶煜校長,以及來自丹麥、瑞典、德國等能源先進國家的駐台代表、外交部南部辦事處莊恆盛處長的共同參與;同時我也代表市府,感謝主辦方選擇在高雄舉辦,相信除著眼於高雄具備發展離岸風場的優越地理條件,也因為台灣疫情控制得宜,方能在全球仍受新冠肺炎影響,國際大型專業會議或展覽幾乎都是取消或延期的情境下,邀請到來自全球12個國家、超過l00家業者共襄盛舉。
此展覽包含有丹麥、荷蘭、德國、瑞典等國係擴大規模,以「國家館」方式展出,顯見這些能源開發先進國家積極參與高雄能源轉型的推動過程,同時主辦方以虛實整合—讓參展業者透過實體及O2O整合攤位,與來自40個不同國家的潛在買主進行一對一商洽。看到來自全球各地的參與者能因此齊聚高雄,體驗高雄的海港風情,同時為擁有風電技術的本土優秀團隊提供一個國際技術交流平台,相信高雄必定可以打造出全台最佳的國際風電產業合作平台,讓「能源轉型」、「綠能產業」在高雄獲得最佳的實踐。
今年1月由經濟部王美花部長與陳其邁市長一同啟用的興達港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即屬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綠能建設之一,專區內的海洋科技創新中心(MTIC)係為培育國內離岸風電專業人才,取得國際風能組織GWO認證、海洋科技師資訓練執照的重要基地預期能為高雄培育在地人才、促進海洋相關科系畢業生就業機會,以帶動我國海事工程產業;高雄在地業者亦積極參與離岸風電發展,例如中鋼早在2016年9月就籌組「離岸風電零組件國產化產業聯盟」(Wind-Team),台船亦於同年11月組成「離岸風電海事工程產業聯盟」(Marine-Team),中鋼子公司興達海基的「離岸風電水下基礎廠房」也於2019年12月竣工,投入水下基礎設備生產。期許未來高雄將成國內離岸風電重要供應鏈,吸引更多國際綠能大廠投資進駐,壯大台灣成為離岸風電亞太供應鏈的先驅。
#Wind Energy Asia 2021
#發展綠能產業強化國際參與
#「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
國瑞綠能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或許還不知道..... 水庫、火車頂都能蓋!5個海內外屋頂光電案例,本土企業不輸蘋果 (12/29/2020 天下雜誌714期)
(文 劉光瑩 林綺薇)全球企業紛紛宣示淨零碳排與再生能源目標,但綠電究竟在哪?
製造業是台灣用電大戶,用電超過56%。然而,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荀,透過衛星地圖及民間空拍影片指出,從工業區到科學園區,八成以上建物沒有安裝光電。基金會進一步盤點,光產業園區屋頂,就有2.3GW(百萬瓩,即十億瓦)的潛力。
領先世界腳步的蘋果公司及豐田汽車,都高規格從自己做起,讓光電優先去到屋頂,而非侵佔農田綠地,才能夠兼顧綠電需求又照顧環境。
1.國瑞汽車自建屋頂光電,蓋出4座大安森林公園
在桃園楊梅物流園區內,國瑞汽車有座面積超過一萬坪的太陽能光電場。
這些太陽板不在農地上,而是在廠房的屋頂上。
2018年建置完成的屋頂光電場,裝置容量3.4MW(百萬瓦),一年可發電320萬度,相當於減少900個小家庭的碳排放量,也等於多蓋了4座台北大安森林公園。
此案場不僅是北台灣非能源業者建造的最大屋頂型太陽能光電場,更是豐田(Toyota)亞太地區總代理第一家。
國瑞為什麼要做屋頂光電?其實,跟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有關。
國瑞汽車日本母公司豐田集團,在巴黎協定後許下承諾,全球豐田工廠自2019年起,每年至少要減碳3%。
豐田更要求,全球生產工廠,2025年要達到35%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
大方向一訂,全球都得動起來。
國瑞股東和泰汽車協理劉松山說,這一方面是母廠要求,再加上台灣政府鼓勵,「裝上屋頂光電板後,發現室內溫度平均降了兩度,這是意外收穫。」
和泰全省經銷商的屋頂,也都安上光電板,截至2020年底,已建置29處太陽能案場,每年減少的碳排放量,約為12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的吸碳量。
目前這些屋頂光電,都賣回給台電,但下一階段,和泰也希望能走向自發自用。
和泰正在評估全台灣30多個據點,以及楊梅物流園區交車中心,也導入屋頂型太陽能光電。
經濟部已經宣布,2021年開始,用電大戶要建置一成再生能源。
和泰並不屬於用電大戶,不過劉松山也認同建置光電應慎選地點,「既然都要用綠電,就該選擇對大自然破壞最少的方式,否則綠電都不綠了。」
2.長照中心聖嘉民,發電自用還能賣憑證
「阿姨,今天吃得好不好?有睡飽嗎?」院長黃龍冠聲若洪鐘,在宜蘭三星鄉,建築師黃聲遠蓋的聖嘉民老人長照中心裡快步穿梭,跟長者們閒聊。
這個長照中心與附近的啟智中心,黑瓦屋頂上的太陽能板,小到不引人注目,意義卻很大。
這是台灣第一個「電證分離」的綠能公益專案,成功達到社福單位發電自用、綠電憑證出售、企業以捐贈光電板取代純粹金錢贊助的三贏效果。
在潮濕多雨的宜蘭,被褥與衣物的洗淨與烘乾,是滿可觀的電費支出。黃龍冠說,兩個中心在夏天每月電費約20幾萬,「洗衣機、烘衣機、氧氣機、病床、冰箱、電梯,是從早到晚都不能停的。」
這套裝置容量僅22.2KW(瓩)的微型光電廠,是2018年由陽光伏特家媒合花旗銀行與民眾贊助籌建。每年產出1萬9000度綠電,讓長照中心「自己用的電自己發」,每年節省4.7萬元電費。
此外,聖嘉民還能把自己用不到的再生能源憑證,出售給需要的企業。自2018年起,綠電憑證出售給大江生醫,2019年底起,啟智中心屋頂光電也加入行列。兩個中心一年節省電費九萬元,販售憑證一年收入近8萬元。
社福結合綠電,是黃龍冠心心念念多年的夢想。
「我20年前參訪慕尼黑老人之家,就看到屋頂鋪滿太陽能板,德國的主任說他們不想只推老人照顧,更想為地球做一些事,這番話對我影響很大,」他說。
透過陽光伏特家的媒合,剛好認識正在找新公益模式、又不需要憑證的台灣花旗銀行。
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陳惠萍認為,有了第一個案例之後,更多自發自用、電證分離的可能性會陸續出現。
她指出,雖然聖嘉民案例的量體很小,但符合分散式、公民電廠的商業模式。反觀目前大部份光電業者,希望走大型開發、集中式大電廠思維,都希望成本最低、收益極大化,但無法得到民眾的諒解與支持,可能走不遠。
「只有一點一滴累積人們的參與,一群人才可能會走比較遠,」她這樣相信著。
3.美國蘋果總部,全球最大太陽能商辦
蘋果公司在2018年宣布,全球營運將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提供電力。而位於加州、2017年啟用的新總部「蘋果園區」(Apple Park),也在建築物頂部安裝太陽能板,利用太陽能技術為總部發電。整個園區所需電力皆使用再生能源,這棟被戲稱為太空飛船的大樓,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太陽能辦公大樓。
4.荷蘭浮動式光電島,為萬戶家庭供電
2017年創立的荷蘭再生能源公司Floating Solar,2020年開始在荷蘭北部安代克(Andijk)水庫上建造15座浮動式太陽光電島,裝置7.3萬片光電板,可提供一萬戶家庭用電,建造完成後,這將是全球最大的水面上追日型太陽光電廠。此一計劃由北荷蘭自來水公司PWN發動,PWN表示,水庫的水可冷卻浮動式太陽能板的電線,提高發電效率,對生態系統、水質環境的影響也小。
5.澳洲太陽能火車,車頂發電驅動全車
2017年起,澳洲的拜倫灣(Byron Bay)鐵路公司,在新南威爾斯州一段約3公里長的海岸鐵路上,做出全球第一列全太陽能驅動的火車。所有列車內部系統,包含電源、照明、控制電路等,都是由車頂與車站屋頂的太陽能板供電,再儲存於車上的鋰電池。(責任編輯:曹凱婷)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46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