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t des listes #金錢
實體物品幾乎大致已經盤點過一輪了
那天打開文件櫃發現了些很久沒有使用的存摺
不如就來清點一下自己所擁有的理財工具以及想法
・
時間過得好快,2011/09/13是我的到職日,是的我在一個工作上即將待滿十年
難以想像自己是個第一個工作只待一天,第二個工作只待...
L'art des listes #金錢
實體物品幾乎大致已經盤點過一輪了
那天打開文件櫃發現了些很久沒有使用的存摺
不如就來清點一下自己所擁有的理財工具以及想法
・
時間過得好快,2011/09/13是我的到職日,是的我在一個工作上即將待滿十年
難以想像自己是個第一個工作只待一天,第二個工作只待三天的人(笑
從一開始的各種撙節到經濟稍微寬裕
支出在達到某種平衡後就大致維持了,現在也不會因為收入提高而想亂花錢
唯一的差別大概是存款的數字提高已經無法帶來當年的喜悅
我自己的理財是每個月薪水發下的那天就直接將錢轉出
☑房租 ☑儲蓄 ☑投資
留下固定的生活費在新轉戶
扣除掉上面已經轉出的以及生活費多餘的就存到koko
旅遊以及生活中的想要就用這個帳戶支付
另外,我會在年終發下的時候先預先存下兩筆短期定存
☑綜所稅
☑保險
時程之短自然不會有什麼太大的績效,但定存之後不會顯示在主帳戶餘額
時間到了就直接支付出去,比較不會有過路財神之感
・
寫完這篇後又覺得自己可以重新分配支付工具了
・
① 銀行
在數位銀行興起之後實在很少有機會到實體銀行去
發現實體銀行真的是各種人生軌跡的紀錄
現在還有在用的基本上就只有每個月會有薪水進來的國泰世華了
其實一直想要去銷戶,但又覺得各種麻煩
☑兆豐金控
大學配合的銀行,從離開學校後就再也沒有使用過,裡面應該也沒多少錢(以前很窮啊
☑萬泰銀行
短暫待了三天的公司戶,從開戶就沒有使用過,後來也改名成凱基了
裡面有個100元吧(笑
☑國泰世華
公司戶,也是每次信貸電銷打來額度給最高的
☑台灣銀行
當初為了還學貸而申辦,但各種服務跟優惠就很公股
還完學貸後幾乎沒有用過
②信用卡
發現我的腦袋有點不足以應付各式各樣的優惠
所以基本上都是無腦選擇現金回饋
原本VISA、JCB、MasterCard各一,但後來被全聯的優惠吸引而多辦了Gogo
我覺得「最高」是一種陷阱,除了多半是新戶限定以外
很多時候是否能夠達標也是種問題
☑華南旅鑽商務御璽
因為一點意外而開啟了人生的第一張信用卡
習慣他的機場接送而一直留著,沒想到這幾年完全沒有辦法出國
但現在電子帳單免年費的關係也懶得剪卡
國內0.8%/海外1.6%
☑元大鑽金
老實說在疫情之前並不那麼長在台灣電商消費
所以多半會鎖定海外高回饋的卡片
雖然回饋比起現在許多新出的卡片並不算特別高
但比起需要達到某些消費門檻,這張真的是無腦刷就好
國內1.2%/海外2.2%
☑台新Flygo
狗狗很可愛
國內1%/海外3%
回頭一看不知道什麼時候回饋變得越來越麻煩
部分通路也早就被拿掉了
現在幾乎只拿來刷amazon了,但看了一下要滿5k
☑台新GoGo
沒有狗狗很可愛因為發現自己實體消費拿出卡片的機會微乎其微
所以直接申辦了虛擬卡片
承認自己是因為想要今年的綜所税優惠而申辦
但沒發現自己資格不符
一般消費0.2%/VIP 0.8%
在整理的過程中才發現他除了pxpay外實在沒什麼優勢.......
③數位帳戶
☑國泰KOKO
搭上第一波的數位銀行帳戶,拿來放零用錢
跨行轉帳次數多
☑台新Richart
當初廣告打很大的時候申辦
現在單純是用習慣了,部分刷卡還是用這家
之前一時腦弱買了美金所以剛好有搭上現存活存優惠
☑永豐大戶
活存利率還不錯,主要拿來存放緊急備用金
☑國泰證券
去年給自己的年度目標之一就是開始學習投資
相較與很多人來說我自己的理財偏向保守
在學貸還完後開始定期定額
④行動支付
扣除掉pxpay是去年三倍券開始使用以外,
其他真的是因為一波疫情而開始使用
老實說的確有因為沒有支付實體而有點不知節制
但回頭看了一下記帳似乎只是消費場域改變了,整體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Pxpay
☑ApplePay
☑FamiPay
☑OpenPoint
⑤記帳
偶爾公布消費紀錄時都會有人詢問是哪個軟體
現在主要使用的是moze3.0
分享一些我使用過的記帳軟體
老實說excel就很好用,也能輕鬆客製成自己的所需
☑我的網路帳本
大學時代使用,那時智慧型手機尚未普及
一路使用到了出社會,直到發現資料只會存放三年
☑monefy
開始使用智慧型手機後使用,介面簡單
跳槽是因為換成ios
但剛才看了一下發現現在已經有ios版本了
☑spendee
跳槽後第一個使用,印象中整體算好用,也有共同帳戶的功能
但他的訂閱費用偏高,試用期一到又開始尋覓新的APP
☑moze
從2016年使用至今,從2.0買斷到現在3.0的逐年訂閱
喜歡載具功能,介面也美觀
我自己屬於大小帳目都會紀錄,基本上就是#跟錢好好相處 提到的概念
能夠理解很多人屬於知道自己消費習慣後就不再記錄
或者只記大錢不記小錢
但我的消費都是從小錢積累而成,而且加起來也不算少
更遑論這件事並未為我帶來什麼困擾所以也就一直這樣下去了
・
#室物所盤點 #簡單生活清單 #小資理財 #帳戶 #信用卡 #記帳
國泰換存摺要帶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10622工商 如何讓銀行看得起你?買房新手必看6大重點
工商書房→https://ctee.com.tw/bookstore/selection/477016.html
買房除了自身的喜好及挑房哲學,買房之前如何培養財力證明以爭取優惠房貸更是重要!尤其我買的是限制更嚴格、權狀未達15坪的套房,讓我來分享與銀行交手的過程中,究竟有哪些眉角是要特別注意呢?
堅守預算上限
雖說買房是一個妥協的過程,但有些底線不能退讓。以條件設定來說,過去我(房仲)都以「符合客戶需求」找房,預算其次,畢竟出錢的不是我,何況買家通常對房仲也會有所保留,所以剛開始我總會介紹價格超出一點或接近上限的房子。
如今換成我是買家,反而以「預算」為最優先前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投資是該有壓力,但不該壓得讓人喘不過氣,我曾經高估自己的賺錢能力,買了高額儲蓄險,帶來長達6年的自虐式生活,但我不願再為了置產而影響生活品質。因此我堅持預算不調升,改放寬其他條件後繼續找房,畢竟銀行最後給我「搞什麼花招」我不會預先知道,唯有保守評估才能守住安穩的心。
談到房貸,主要分4大項目:還款年限/年期、貸款成數、房貸利率、只繳利息不繳本金的寬限期/寬緩期。以我從業10年的心得,影響這4個項目的因素,屋況其次,購買人本身才是重中之重!
如何讓銀行看得起你?
還記得2013年「頂新魏家買帝寶貸款99%」的新聞嗎?那時因為還沒有「豪宅限貸令」(台北市總價超過7000萬元以上房貸上限6成),所以再天價的豪宅也能跟普通住宅一樣最高貸款至85成,而頂新魏家的財力已經大到銀行不怕它倒,又渴望賺取客戶的利息,兩情相悅最終取得超優惠貸款成數。
我想表達的是,房子條件再爛或是總價超高,導致銀行不願意放款太多時,如果購買人的財力證明夠雄厚,通常貸款仍不是問題。然而,每個人的工作性質不同,培養財力證明的方法自然也不一樣。
以我為例:我待的公司規模並不大,又是零底薪的業務型態,像我們這種人在買房時,銀行給的條件通常不太好,所以我努力在其他財力上培養證明。除了買房自備款的活存加定存共上百萬元,長達1年以上的時間維持有增無減的趨勢;還有2張在2018年已繳清的6年期高額美元儲蓄險保單,且不解約亦不申請保單質借;以及每月的信用卡帳單都繳清不拖欠,也沒使用過最低應繳金額,維持零負債及良好的信用評比。
我發現,現代銀行普遍已與時俱進,知道許多行業看的是「年收入」而非「固定月薪」,所以在申請貸款時,有的專員甚至不要求看存摺,而是請我簽名授權,讓銀行直接向國稅局調閱我近2年的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紀錄。
像我接觸的其中一位房貸專員甚至挑明講,縱然我能提供每月穩定且高額的薪資證明,他們也會因為我的職業是業務員而不採信。講更直白點,對於收入不穩定的職業,如果希望爭取好的貸款優惠,財力證明必須在「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紀錄」且「2年前」就開始培養!
還款年限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20年期及30年期兩種,有的銀行為了搶客甚至推出40年期專案,而還款年期的長短,攸關屋齡與購買人的年紀。
以人來說(通則非一定):銀行會以法定退休年齡為依據(也就是65歲),假設購買人年紀低於25歲,那麼65−25=40,也就可以爭取到40年房貸。假設購買人年紀已達40歲,那麼買房還款年限最長就是20年了。
以房來說(通則非一定):銀行會以行政院頒布的「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為依據判斷房子的壽命。加強磚造為約35~40年,RC(鋼筋混凝土)、SRC(鋼骨鋼筋混凝土)、SC(鋼骨)的耐用年限為約50~65年。算法跟人的退休年齡一樣,簡言之,屋齡越新,貸款年限越長。
以我為例:我買的是SC結構,屋齡約10年的房子(代表建物壽命還有至少40年),雖然我已37歲(距離法定退休年紀尚餘28年),但由於我具備「首購」身分,所以銀行經綜合考量之下仍願意給我30年期。
要注意的是,雖然年限拉長讓每月繳款的負擔變輕,但銀行賺的利息也就越多。所以我的策略是,30年期方案的目的是為了減輕每月的繳款壓力,但不代表真的要繳滿30年,只要有賺到較多的獎金或意外之財就早點繳清。因為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但是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回已經消逝的時間。
貸款成數
一開始,我找的是中國信託,才知道原來它們不承作套房,縱然我是VIP客戶,最高也只能貸6成,後來換國泰世華,沒想到它們最高能貸85成,這樣一來一回就差了25%,也就是將近250萬元的自備款!
不過每家銀行的政策都不同,且每年都在變動,今年國泰世華銀行承辦小套房最優惠,並不代表明年也是喔!
房貸利率
每家銀行略不同,甚至同一家銀行會出現2種方案。像我選擇兆豐列為我申貸的銀行之一,核貸下來後竟端出2種方案讓我選擇。
方案1:貸款7成,利率1.48%,無寬限期。
方案2:貸款8成,利率1.31%,3年寬限期,但要加收1筆48600元的房貸型壽險。
起初,兆豐為了引誘我找它們申貸,只講方案2卻絕口不提「房貸型壽險」,直到核貸下來後才說因為我買的是套房,加上我本身是零底薪的業務等因素,因此必須加保才可以啟動方案2。原本我被唬住了,後來問朋友才知道,這筆費用其實在一開始申貸時就該讓客戶知道,當然也有可能是我誤會兆豐了,所以我要苦口婆心勸讀者,不管如何,買房一定至少要找2家銀行,貨比三家不吃虧。
寬限期
還沒有買房經驗的人,或許只知道寬限期的意思是只繳利息不繳本金,但這樣代表你並沒有完全搞懂。
以20年期搭配2年寬限期來說,我發現有人竟誤以為是頭2年只繳利息,等2年過後再啟動20年的本利攤還,也就是2+20=總共22年。正解是,頭2年只繳利息,剩餘的18年本利攤還;換句話說,原本可用20年攤還的本金,卻因為寬限期導致剩下的18年都要多繳一點錢,先樂後苦的概念。
我要強調,這並無所謂對或錯,只是偏好使用寬限期的人與我觀念不同罷了。以我朋友為例:他的房子價值1000萬元,月租金行情約2萬元,如果啟動寬限期,每月只需負擔約1萬元利息,只要寬限期一到,就轉貸(換銀行)並持續使用寬限期,就這樣無限循環,他可以永遠不繳本金,每月只付1萬元的利息,就能住在月租行情2萬元的房子裡,如果有閒錢,還可以去享樂或投資。從這個角度看,買房似乎比租房划算,差別只在能否湊出自備款而已。
最後我選哪種方案?
兆豐的方案2:貸款8成,利率1.31%,3年寬限期,房貸型壽險48600元。
國泰世華:貸款85成,利率1.31%,無寬限期。
以上是銀行核貸下來的2個方案,最後我選擇了國泰世華,而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如果選兆豐,代表未來3年期間我可以光靠月租金2萬元去繳1萬元的利息,每月還有1萬元零用錢可花用,同事也附和說:「3年很長,3年內會發生什麼事不知道,只繳利息,及時享樂,等3年後說不定房價漲了,到時再賣掉,獲利了結,豈不爽快!」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
只是,寬限期並不符合我的價值觀。一來我的個性偏好「先苦後樂」;二來這是我人生的第1間房子,算是「起家厝」,我本來就打算長期持有;三是我把買房當存錢,所以沒有不繳本金的打算;四是小套房可以貸款85成,且不需購買房貸型壽險,某個角度也算證明自己的財力被銀行認可的里程碑。
還有1個觀念也很重要:只做自己擅長的投資。我的強項就是不動產,如果我把閒錢拿去轉投資不擅長的股票或其他,反而可能虧錢。寬限期會讓人留下更多的現金在身上,而閒錢越多則越想作怪,這是人性。既然這樣,不如一有閒錢就乖乖提前繳清房貸吧!
省出一棟房:24招易上手的存錢絕技(本文摘自陳泰源著《省出一棟房:24招易上手的存錢絕技》,台灣遊讀會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7/210622-6.html
國泰換存摺要帶什麼 在 跪婦的腦內旅行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由今週刊主辦的金融博覽會,雖然規模略小於去年的台北金融科技展,但各位知道的,銀行體系絕對是最大方最會撒錢的……
11/27-11/29 世貿一館市府路方向免費入場!
中華郵政:
有免費i郵箱70元購物金可以領。讚!
郵局網購的東西實在不會想花錢買,Pass。
台新金:
1.用Richart Life領券有全家拿鐵兌換券可以領
2.刷臉玩遊戲有全家中杯熱美式咖啡兌換序號可以領,以及Foodpanda 50元序號
3.另外還可抽八時神仙草10元到35元折價券,我剛剛抽到折扣35元,等於5元買一杯,限用台新Pay支付
4.FB打卡按讚等等有台新三合一充電線可以領取(去年也拿過,線壞的有點快😅),另有其他Richart贈品,拿到口罩夾與零錢袋……
樂天銀行(國票金):
1.帶樂天卡來抽獎,我抽到貼紙
2.填樂天銀行個資參加活動拿樂天熊貓桌曆或是夾娃娃機(我懶沒參加),樂天銀行的愛收手續費日本有名😅不知道何時上線
富邦金:
1.金控區參加活動最高送50 LINE POINTS,人人有獎
2.保代區抽10 LINE POINTS,我沒參加
3.另有騎腳踏車贈獎活動,朋友拿到隨身碟
中信金:
1.辦任意卡拿LINE FRIENDS資料夾
2.下載icash Pay拿統一茶飲,闖關6區域集6點換餅乾一包(太累了吧~)
玉山金:
已經辦卡/開戶/下載APP的今年一點毛都沒有,還好還沒註冊e.fingo還有個機會擼宣導品,拿到黑熊零錢袋。
第一金:
排隊填問卷拿到雙人牌削皮刀。
國泰金:
產險區綁定Line有懶懶熊袋子(個人想要)😅
人壽區玩健身環有pokemon便利貼,後來拿到Pokemon Go虛擬序號(贈品是市價約300元的孵蛋器等道具)。
日盛金:
美股區玩遊戲有可樂。
台股區下載APP有全家禮物卡50。
高雄銀行:
LINEPAY乘車碼過卡有送一卡通(圖片不定)
台灣金融研訓院:
填問卷提供旅行組。
悠遊付:
1.敬老卡加贈宣導品
2.註冊/消費200/或line分享轉發十個人頭送宣導品......唉,不要再做宣導品了啦!撒錢好嗎!
還沒註冊的歡迎填寫我的推薦碼先送100回饋金:
「 M2EDCB4ADB9」
於首筆消費時使用這個優惠序號,就可以獲得100元悠遊付儲值金。
活動傳送門 >>> https://lihi1.com/ygteH/Share
下載傳送門 >>> https://easycard.page.link/boAA1NezKG8VVykp6
不知道悠遊付要買什麼的,推薦綁定富邦J卡買Pchome1111儲值金,加送200(放心,絕對不會額滿)
https://www.pchomeec.tw/activity/AC09404119?24_d1_2_1&_ga=2.50756009.1870707477.1605974768-1165924978.1591413483
集保中心:
出示集保e存摺APP畫面,送置物盒小禮物。
新光/永豐/凱基/台銀/華南……因為不太想再拿有形的非消耗品(尤其是印有銀行名稱的醜贈品),我晃過就跑掉了。
你們拿到什麼好東東可以分享一下嗎?
--
去年贈品比較好 =3= 今年沒有公股銀行來參戰,少好多贈品。
https://www.ptt.cc/bbs/Lifeismoney/M.1575028177.A.F3D.html
國泰換存摺要帶什麼 在 陳泰源-專任約房仲的斜槓人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022房仲買房初體驗(下):與銀行打交道—零底薪的財力培養法@文陳泰源
【前言】
買房除了關於自身的喜好以及如何挑好房之外,買房之前如何培養自身的財力證明以爭取優惠房貸更是重要的一環!尤其我買的是限制更嚴格的小套房,而在申請貸款與銀行交手的過程中又有哪些眉角要注意呢?接下來讓我娓娓道來……
【堅守預算上限】
雖說買房是一個妥協的過程,但有些底線是不能退讓的,以條件設定來說,過去我(房仲)都以「符合客戶要的屋況」去找房,預算則其次,畢竟出錢的不是我,何況買家在預算上通常對房仲也會有所保留,所以剛開始我總會介紹價格超出或接近上限的房子給買家。
如今換成我是買家,反而以預算列為最優先前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投資是該有壓力,但不該壓得讓人喘不過氣,我曾經歷過「高估自己賺錢能力買了高額儲蓄險」所帶來長達6年的自虐式生活,讓我不願再為了置產而大幅影響生活品質。
因此我堅持預算不調升,改放寬其他條件後再繼續找房,畢竟銀行最後給我「閉瞎抹蚊」(台語的搞什麼花招),我不會預先知道,唯有保守再保守才能在買房時守住安穩的心。
【如何取得優惠房貸?】
談到申請房屋貸款,主要分4大項目:還款年限/年期、貸款成數、房貸利率及只繳利息不繳本金的寬限期/寬緩期。以我從業房仲10年的心得是,影響這4個項目的因素裡,屋況其次,購買人本身才是重中之重!
《如何讓銀行看得起你?》
還記得2013年「頂新魏家買帝寶貸款九成九」的新聞嗎?那時因為還沒有「豪宅限貸令」(台北市總價超過7000萬元以上的房子,貸款上限最高六成),所以再天價的豪宅也能跟普通住宅一樣貸款最高至八五成,而頂新魏家之所以可以貸至九成九不外乎是財力已經大到銀行不怕它倒閉又渴望賺取客戶的利息,在兩情相悅的情況下最終取得超優惠貸款成數。
我想表達的是,房子條件再爛或是總價超高導致銀行不敢放款太多時,如果購買人的財富實力夠雄厚,通常貸款仍舊不會是問題。然而,每個人因為工作性質的不同,培養財力證明的方法自然也不一樣。
以我為例:我的公司規模並不大,又是無底薪,像我們這種人在買房子的時候,銀行給的條件通常不會好。
所以,我努力在「其他財力」上培養證明。除了買房自備款的「活存加定存」共OOO萬元長達1年以上的時間維持有增無減的趨勢之外,另外還有2張在2018年已繳清的6年期(累計共8年)高額美元儲蓄險保單並且不解約亦不申請保單貸款,以及每個月的信用卡帳單也都繳清不拖欠也沒使用過「最低應繳金額」,維持零負債及良好的信用評比。
不過,我後來發現銀行普遍都已與時俱進了,知道許多行業看的是「年收入」而非「固定月薪」,所以我在申請貸款時,有的專員甚至不要求看存摺,而是請我簽名授權讓銀行直接向國稅局調閱我「近兩年」的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紀錄。像我接觸的其中一位房貸專員甚至挑明講,縱然我能提供每月穩定且高額的薪資證明,他們也會因為我的職業是房仲業務而不採信,好在我去年跟前年的所得紀錄都還算亮眼。
講更直白一點,對於收入不穩定的職業,如果希望銀行給你好的貸款條件,財力證明必須在「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紀錄」且「兩年前」就得開始培養起了!
《還款年限》
目前市面上的貸款年限主要有20年期及30年期兩種,有的銀行為了搶客甚至推出40年的專案,而還款年期的長短攸關屋齡與購買人的年紀。
以人來說:通則非一定,銀行會以法定退休年齡為依據(也就是65歲),假設購買人年紀低於25歲,那麼65—25=40也就可以爭取到40年房貸。假設購買人年紀已達40歲,那麼買房年限最長就是20年了。
以房來說:通則非一定,銀行會以行政院頒布的「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為依據,判斷房子的壽命。加強磚造為約35~40年,RC(鋼筋混凝土)、SRC(鋼骨鋼筋混凝土)、SC(鋼骨)建築耐用年限則為約50~65年。算法跟人的退休年齡一樣,簡言之,屋齡越新,貸款年限越久。
以我為例:我買的是SC結構,屋齡約10年的房子(代表建物壽命還有至少40年),雖然我已37歲(距離法定退休年紀尚餘28年),但因為我具備首購身份,銀行經綜合考量下願意給我30年期。
要注意的是,雖然年限拉長讓每月繳款的負擔變輕,但銀行賺你的利息也就越多,所以我的策略是,30年期方案的目的是為了減輕每月的繳款壓力但不代表我要繳滿30年為止。只要有賺到較多的獎金或意外之財,能提早還款就早點繳清。
因為,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但是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回已經消逝的時間。
《貸款成數》
由於我買的是套房,銀行的限制比較多。通則來說貸款成數會落在6~7成。
以我為例:我一開始找的是中國信託,才知道原來它們不承作套房,除非我是VIP級客戶,縱然如此最高也只能六成,真是氣死倫!可後來我換國泰世華,最高卻能給我至85成,來回就差了25%將近250萬元的自備款!是不是差非常多?
強調,每家銀行的政策不同且每年都在變動,今年國泰世華銀行承辦小套房的貸款成數最高,不代表明年也是喔!
《房貸利率》
每家銀行略有不同,甚至同一家銀行會出現兩種方案。以我為例:我選擇兆豐列為我申貸的銀行之一,核貸下來後竟端出2個方案讓我選。
方案1:貸款七成,利率1.48%,無寬限期。
方案2:貸款八成,利率1.31%,3年寬限期,但要加1筆48600元的房貸型壽險。
一開始兆豐為了吸引我,直接拿方案2引誘,絕口不提「房貸型壽險」,直到核貸下來後才說因為我買的是「套房」加上「我本身是業務工作」收入不穩定等因素必須加保方可啟動方案2。
一開始我被唬住了,後來問了許多朋友才知道這筆費用早該在一開始申貸時就要讓客戶知道,有點讓人「奇摩歹」,當然也有可能是我誤會兆豐了,所以我要苦口婆心勸大家,不管如何,買房一定要至少找兩家銀行,貨比三家不吃虧。
《寬限期》
還沒有買房經驗的人,或許只知道寬限期的意思是只繳利息不繳本金,但光知道這樣代表你「並沒有真正搞懂」寬限期。
以20年期搭配2年寬限期來說,我發現有人竟誤以為是頭2年只繳利息,等2年過後再啟動20年的本利攤還也就是2+20=總共22年。其正解是頭2年只繳利息,剩餘的18年本利攤還。換句話說,原本可用20年攤還的本金卻因為寬限期導致剩下的18年都要多繳一點,這是先樂後苦的概念。
偏好使用寬限期的人,只能說觀念與我不同,強調,無所謂對錯喔!以我朋友為例:
他的房子價值1000萬元,月租金行情約2萬元,如果啟動寬限期,每月只需負擔約1萬元利息,而只要寬限期一到就立刻轉貸(換銀行)並持續使用寬限期,就這樣,他可以永遠每月只付1萬元的利息就能住在月租行情2萬元的房子裡,如果有閒錢還可以拿去享樂或轉投資。從這個角度看,買房似乎比租房划算?
【我最後選擇哪個方案?】
兆豐的方案2:貸款八成,利率1.31%,3年寬限期,房貸型壽險48600元。
國泰世華:貸款八五成,利率1.31%,無寬限期。
以上是銀行核貸下來的兩個方案,最後我選擇了國泰世華,想法如下,……↓
如果選擇兆豐,代表未來3年期間我光靠月租金2萬元去繳1萬元的利息,每月還有1萬元零用錢可以花用,同事也附和說「3年很長,3年內會發生什麼事都不知道,只繳利息及時享樂,等3年後說不定房價漲了,到時再賣掉獲利了結,豈不爽快。」好像很有道理?
當我與自己對話後,發現「寬限期」並不符合我的價值觀,一來是我個性偏好先苦後樂,二來這是我人生的第一間房子算是「起家厝」,我本來就打算長期持有,三是我把買房當存錢,沒打算不繳本金,第四個原因是,小套房可以貸款八五成且不需購買房貸型壽險,某個角度也算是證明自己多年的努力被銀行認可的里程碑。
還有一個觀念也很重要:只做自己擅長的投資。
理性思考,我的強項就是不動產,如果我把閒錢拿去轉投資不擅長的股票或基金,萬一虧錢怎麼辦?寬限期只會讓人留下更多的現金在身上,而「閒錢越多越想作怪」是人性,既然這樣不如一有閒錢就乖乖提前繳清房貸吧!
【原來,房貸是個好壓力】
租房子好比與人交往,住不慣(相處不來)就換一個,挺自在也蠻自我的;買房子,感覺像是生小孩,背房貸就如同背負著孩子的吃喝等生活開銷,花費變大了,壓力也隨之而來,這也許是有些人罹患所謂「產後憂鬱症」的原因吧?
其實,我自己也察覺到,無債一身輕並有了閒錢之後,我的情緒管理變差了,做業務開始有些隨興,我知道這並不利於我的事業,這也是我想藉著揹房貸重回「負債狀態」的動機之一。然而從交屋的那一刻起,我意識到責任感無形中提升了,遇到奧客時也變得比較有耐心,為人處事漸漸圓融了起來。
一直以來我常常被問:到底租房好?還是買房好?
過去沒買過房子的我會客觀地分析兩者的利弊讓民眾自行判斷,因為這不過就是每個人的「選擇」而已。如今,若你再問我同樣的問題,我的答案肯定是買比租好,因為我體悟到:「適度的」房貸壓力可以成為更好的人。
【後記】
對於買房經驗不足的首購族來說,預算拿捏過份樂觀讓自己深陷極大經濟壓力是常犯的毛病,而買房除了自備款之外還有哪些其他費用呢?以我買的房子權狀14.39坪、總價約1000萬元來說,……↓
契稅:29574元
印花稅:3957元
實價登錄費:1500元
地政規費(過戶):5961元
地政規費(貸款):10008元
貸款設定費1筆1棟:5000元
申請銀行貸款的開辦費:3000~5000元
代書費(土地所有權過戶)1筆:7000元
代書費(建物所有權過戶)1棟:7000元
上述這些稅費加起來大約7萬元,如果再把交屋後的屋況整理(非裝修)費用算進去,差不多就是買房總價的1~2%。因此請記得,除了自備款及2%買方服務費之外,至少還要預留2%的費用喔~
希望我的買房經驗能幫助到你一點點,只要能幫助到你一點點,就不枉費我打那麼落落長的文章啦!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0/10/20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