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樂樂器行台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樂樂器行台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樂樂器行台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樂樂器行台北產品中有1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257的網紅幹小事 林柏勛,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北市議員游淑慧 對乩童文化如此生氣 那麼 看到斯卡羅不知道會不會氣死? - - - 跟各位介紹 神棍樂團 ZenKwun 成立於2006年,當年隨即獲得海洋音樂祭評審團大賞。後於2009年獲得YAMAHA熱門音樂大賽台灣區冠軍,同年發行首張專輯「萬佛朝宗」獲得各界好評。 【報導】 https:/...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Sax Rub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齊心抗疫.吹響台灣】活動包括董舜文老師、王云希Ruby老師、謝青峰老師、黃敏惠老師與劉永鴻老師等人在疫情嚴重之際,大力協助促成百人合奏,《明天會更好》影片連結 今年5月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升高,全國展開了連續10週的第三級警戒,但有一群熱愛音樂的老師及學生,他們的熱情並沒有因此冷卻,「台灣藝文與教育...

國樂樂器行台北 在 Shane 尚恩??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9:59:00

✨台灣首見、互動擊鼓秀來囉 12/5日台北場❕我在現場擔任敲擊小助理❕ 什麼是互動擊鼓秀? 「就是檯上嗨、檯下也能樂器跟著嗨」一起敲擊異國樂器吧🥁🥁🥁鼓動你我! 點我主頁連結了解詳情 ———————————— 我將送出兩張免費入場卷🤩🤩 (第一次辦抽獎好緊張,大家多多捧場🙏🙏) 抽獎辦法: 1....

國樂樂器行台北 在 胖虎 punkhoo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8 21:25:19

#前方的路 #路口 #HOLD ON! MY DEAR FRIEND #亞洲巡迴 #LEGACYTAIPEI 在「前方的路」這張專輯創作跟製作期的時候,我在心裡就有想著或許可以稍微調整一下整張專輯裡歌曲的平衡程度,不要都是整張衝到底的感覺。但其實還是默默的想做幾首爽到不行的歌,『路口』就是一首這樣的...

  • 國樂樂器行台北 在 幹小事 林柏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4 22:17:08
    有 15 人按讚

    台北市議員游淑慧
    對乩童文化如此生氣
    那麼
    看到斯卡羅不知道會不會氣死?

    -
    -
    -
    跟各位介紹 神棍樂團 ZenKwun
    成立於2006年,當年隨即獲得海洋音樂祭評審團大賞。後於2009年獲得YAMAHA熱門音樂大賽台灣區冠軍,同年發行首張專輯「萬佛朝宗」獲得各界好評。
    【報導】 https://ysolife.com/zenkwun-inspiring-songs/

    神棍樂團結合西洋搖滾/嗩吶/二胡/鑼鼓/古琴/琵琶/馬頭琴等中國樂器,南北管/佛道教/客家/蒙古音樂等元素,創造華語音樂圈獨一無二的「乩童搖滾」。
    【歌曲】 https://youtu.be/IeltTyx1i3I

  • 國樂樂器行台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3 19:19:25
    有 238 人按讚

    如果只說「能有機會寫下這篇專訪的我,覺得非常開心」是有些不負責任。完稿之後,來往調整最多的是引句裡的用詞,什麼會讓一個人面臨危險,什麼會讓一個人身邊的人面臨危險;之間,又確實摻著「希望更多人看見」的心情。


    我常常覺得需要透過嚴格才能實踐的溫柔是不幸的,但終於有一天我需要選擇接受我們偶爾要被這種嚴格所保護。世界容易用言語判決使用者的心意,忽略言語和立場之間還隔著動機。明眼人或許看出這篇專訪每一個小標都脫胎自一首詩,而詩是我和阿報說話之後第一個感覺。


    為什麼是詩?上好稿之後丟網頁連結給他,結果在訊息匣中點擊連結的時候跳出視窗:「网页存在安全风险,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 已停止访问」。意思是,這個世界將有許多人看不見這篇訪問吧?有些事情可以改成暗號,有些事情一旦改成暗號就再也不是原來的事情。什麼事情是前者,什麼事情絕對不能改變,我知道詩就是思索這件事情的事情,然而詩往往不能消滅問題。詩只能給我們面對問題的姿態。


    阿報給了我一種姿態。能有機會記錄這種姿態的我,覺得非常開心。


    ⋯⋯
    ⋯⋯


    ——— 这里是原来的『湾湾独立音乐速报』,现在的 @小岛音乐速报,主要发布台湾原创音乐、独立音乐新歌、MV、演出等等相关资讯,如果你也喜欢台湾音乐,欢迎关注我(愛心)


    點進小島音樂速報微博,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置頂文中這段自介。


    這介紹不到一百字,明眼人卻能看出端倪。2020 年 11 月 21 日,當屆金馬獎頒獎典禮隨主席李安步上星光大道揭序,這是中國全面撤出金馬的第二年,這邊觀眾習慣入圍名單裡不見中國作品的同時,那邊觀眾大概也習慣了轉播這檔事檯面上是看不見了。那晚,灣灣獨立音樂速報同步圖文轉播得獎動態,幾則發文都被新浪下架。速報頁面隨後出現一則新貼文,大意是對待一個頒獎禮,封殺到這般地步,真的至於嗎?


    那則新貼文當晚即在微博遭到圍攻,相關博主及眾多網民紛紛開始舉報,認為他的微博名稱夾帶私貨;數天後,他甚至收到了新浪站台要求改名否則對帳號進行官方處理的私訊。


    消息一出,三年來受灣灣獨立速報的資訊餵養、三十多萬追蹤者中,不少人挺身而出。有人是承著自己在這裡認識數不清台灣好音樂的情,有人是見得區區頒獎轉播被動刀的不平。這抗議竟真傳到新浪某位高管耳中,高管點了頭,不對這個匯集無數樂迷的站台下手。


    然而一週後,灣灣獨立音樂速報的名字依舊被改成亂碼。


    介紹寫「原來的」,是因這回終究不敵壓力,「灣灣獨立音樂速報」這個自 2017 年開站時就使用的名字,改姓成了小島。而之所以短短八十字裡「獨立音樂」、「原創音樂」並用,起因仍是「台灣」後面不能接「獨立」的潛規:


    「你要跟他們解釋斷句是 台灣 獨立音樂,要找你碴的還是找,後來很多媒體省麻煩,就用了原創音樂這個詞。」原創音樂,使用時概念幾乎等於獨立音樂,為避文字獄而衍的新名目,到頭來簡介卻還得反過頭把這詞給列上才完整。


    眼前螢幕裡的男子,唸「誰」的時候聽起來是「ㄕㄨㄟˊ」,說「年」的時候聽起來是「連」。他是原來的灣灣獨立音樂速報、現在的小島音樂速報始終唯一的經營者,更常把自己稱作編輯。熟的人都叫他阿報。



    ▍天線給了我天線的耳朵


    2021 年 4 月,阿報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聽見對岸」發表了〈台灣「獨立音樂」簡史〉。現在,你知道為什麼獨立音樂四個字要加引號了。


    該文從台灣的熱門音樂時期開始,順著解嚴後地下音樂萌芽、再轉化為如今獨立音樂概念的過程,約三十多年的歷史進行爬梳。文章一發,台灣社群上轉發者眾,除了史料本身激起的興趣,多少還有「這主題的文章出自中國人手筆」的詫異。


    這不是阿報第一篇掀起討論的寫作。2019 年,他在〈年終總結之現場篇〉一文中,統計該年度有多少台灣樂團到中國演出,得出「台團批量上大陸」的結論,數據被報導者〈那些席捲亞洲的台式浪子與浪漫──獨立樂團唱出厭世代的微抵抗〉一文採酌;2020 年 6 月,緊跟當年台灣文化部補助名單公佈,阿報另一篇文〈在台團熱潮背後,了解下台灣的音樂補助是怎麼一回事〉,則向中國聽眾說明台灣音樂圈習以為常的制度,「音樂補助是大陸沒有的嘛,對於大陸很多網友來說,政府居然發錢給樂團做音樂,他們想都不敢想。」


    不過,每篇長文末,總會導回小島音樂速報微博,「那裡比較熱鬧」。原有正職工作的阿報,寫長文是一年只幾次的事情,「聽見對岸」被他稱為年更號,比起小島音樂速報多時一天近十則台灣音樂情報的頻率,寫這樣有學究精神的論述,不是阿報最想做的事。


    1992 年,他在福建出生。因為當地方言與台語高度相似,少年時期的阿報完全聽得懂電視上五月天唱的台語歌是什麼意思。阿報口音裡那份熟悉咬字,也原來是連上了我們對台灣國語的印象。


    為什麼福建電視上有五月天?原因之一,是那個台灣音樂仍在中國舉足輕重的年代。阿報回憶 2006 到 2010 年間,身邊的人聽的是五月天、F.I.R. ,唱片行裡賣的是陳綺貞。


    另一個原因乍聽有點玄,想想卻有道理:「就,我們家的電視天線,那時候收得到台灣電視的訊號。我可以看中視看台視看華視,我記得這三個電視台最主要⋯⋯」不對、先等一下,這合理嗎?


    「不是,我們離金門很近你知道嗎?那個電視信號到福建都清楚,大概就和廣東那邊常看到香港的電視是一樣的。」


    青春期的阿報和家人搶遙控器,想看的是台灣樂團上節目打歌、廣告間的新曲 MV。為什麼想看?他說新世紀之初五月天《搖滾本事》演唱會,是自己第一次在螢幕上看見樂手操著樂器,有鼓、有吉他的舞台。


    因為帥吧,阿報說。就像許多少年少女。


    他要到二十多歲時,才發現台灣所謂「聽團仔」不少已把五月天劃到商業樂團的那一邊,這一點和阿報身邊的中國樂迷不同。包含阿報自己,至今都還對五團抱著當年獨立音樂啟蒙的好感。新世紀第一個十年沒有社群、自媒體,阿報心中的台灣音樂地圖描製除了電視,靠的是蝦米音樂和豆瓣兩大平台的音樂導介。


    「以前只知道五月天陳綺貞這種大名字,什麼絲襪小姐,什麼女孩與機器人、法蘭黛、先知瑪莉,都是因為蝦米音樂的推薦機制做得很好,我才知道的。」


    今年辭去工作回到福建的阿報,電視台不再收到台灣訊號。養成他品味的蝦米音樂,也在今年二月終止營運了。


    其實,誰還看電視呢?中國的唱片行一樣在倒,台灣音樂的影響力也在中國漸弱。少年阿報上了大學,那時躺在宿舍床上聽癡了的透明雜誌、甜梅號、回聲樂團,至今還是他的最愛,彷彿有什麼停在那裡。



    ▍你看團時很近


    從速報發文消息之速、簡史鑽研之執著,很難想像阿報本人只來過台灣兩次。2018 年,回聲樂團休團後睽違兩年重聚《巴士底之日十週年》演出,26 歲的阿報心想,是時候了。


    18 歲的阿報,大學上的是物理系,一入學就加入吉他社。「這邊的吉他社,相當於台灣的熱音社,是玩樂團、搖滾那種的。」社團裡都是音樂同好,只不過大家聽的多是中國搖滾,痛仰樂隊、萬能青年旅店,聽台灣樂團的有但不是很多。阿報只能靠著網路來尋找台樂同夥。


    「一開始都是打關鍵字,比如你在微博搜個安溥,搜到很多博文,那基本上提到的人都是喜歡安溥的,你就循著這些內容認識一些網友這樣。」


    有了點和線,總會想到面。微博上,阿報找得到日本音樂速報,找得到英國音樂速報,就是沒有台灣。


    然而,他並沒有立刻著手一個以台灣音樂為主題的自媒體。他最早創的是一個發表「洋蔥新聞」的站台。


    洋蔥新聞語出美國一家生產諷刺新聞的媒體「The Onion」,後來詞彙延伸用於描述基於嘲弄目的所生產的新聞,多少包含造假和誇張的成份。阿報以音樂為題,寫了幾篇洋蔥,覺得沒意思。


    「很多所謂音樂媒體,也就跟內容農場一樣,它可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文章,我想說沒有一個比較正規的音樂媒體來說一些事情,就覺得可以往這方面努力一下。原來那個號比較搞笑,寫了幾篇之後就放掉了。」


    2017 年 10 月,阿報滿志躊躇,下定了決心。站台名字,他早在註冊前就擬好:台灣獨立音樂速報。他沒想到申請第一關就被系統自動拒絕,原因是「台灣獨立」不能使用。


    「靠,我完全沒想到這件事吔!那時我很急,想說哇靠那怎麼辦,我要改什麼名字,一下子也沒有什麼好的想法,就想那把『台灣』改成『灣灣』好了,結果就這樣註冊下來。」


    誰能逆料灣灣獨立這名字也只撐了三年。


    隔年,他循自由行買好了機票,回聲演唱會的票約在台灣面交。第一次到台灣,一切新鮮,和合購門票的台灣歌迷一起排隊時,連坐下也讓阿報震驚。


    「我們在這邊排隊都是站著的,因為我們覺得說地板可能比較不乾淨。那個台灣樂迷就拉我說你要不要坐著、要坐著嗎?我還猶豫了。」


    還有許多。比方他和那人聊起自己當年在上海看了四十幾場演出,那人竟回「所以,上海那邊是只有台灣樂團可以看嗎?」比方他提起法蘭黛,那人竟回:「沒聽過欸,誰啊?」


    訪問時我向阿報嚴正澄清,上述行徑可能屬於該名歌迷的個人問題,從中倒仍延伸探討不少觀察:阿報直言,相對於他身邊的中國樂迷對台灣樂團的認識,台灣樂迷對中國獨立音樂的了解在他看來確實遜之;此外,台灣聽眾的分眾程度也更高:


    「我問他頑童是不是在這裡很紅,他說對,但那是聽說唱的人在聽的,他們是聽團仔,不怎麼聽頑童。但對我來說不是這樣,我聽台灣音樂不管你說唱還是搖滾還是什麼東西,只要是台灣音樂我都聽。反而在台灣,你們好像有分聽團仔是聽團仔,然後說唱仔是說唱仔?」


    我沒告訴阿報,這群人在台灣更常被叫做嘻哈仔。


    幸好這趟台灣之旅的經驗不只有距離。走進 Legacy,阿報在台前熾熱,意外發現台灣歌迷比中國聽團仔冷靜太多,「特別像北京這類的搖滾重地,或者迷笛這樣的音樂節,在大陸聽現場大家是狂叫狂撞的,歌與歌之間會問樂手等等晚餐要吃啥,」在中國,衝撞喚作「POGO」,音樂節若辦在一片草地,演出結束後大家會站在一片泥地上,「我覺得台下大家好安靜啊,我在大陸是最冷靜的,在這裡變成最熱情的。」


    「然後柏蒼在台上問說『你們是從哪裡來的?有沒有人從新竹來?有沒有從桃園來的啊?』我就看說怎麼沒人舉手啊?在大陸假如台上喊到哪個地名,肯定就很多人舉手比大聲的。忽然心血一來,柏蒼問完一輪我就超大聲喊:我是從上海來的!!!」


    他說,柏蒼嚇到了。那瞬間的阿報和身邊的人多不一樣,卻又多麼近。



    ▍為了避免開始


    對聽團仔而言最幸福的事,或許就是待在音樂的世界裡。然而,現實是世界上永遠有音樂之外的事。


    隨著社群趨勢,音樂人及其團隊也發展自媒體,將聲量與話語權從傳統媒體握回手心。對經營速報的阿報而言這一則以喜,他可以藉由翻牆使用 Facebook、Instagram 等社群追蹤音樂人,即時獲得新訊。阿報樂於在社群上追蹤台灣的樂評、音樂媒體,同時也信奉人肉推薦勝過音樂播放平台演算法。樂評在媒體的撰述、音樂人在社群上的互粉互推,對還有正職時一天頂多花一到兩小時整理速報題材的阿報而言,是重要的參考依據。


    一則以憂,是中國對社群的管制再加上兩岸箭弦的繃緊,讓音樂圈裡的人常常彷彿是即將射出的箭。


    「以前沒有社群,很多事情是大家都不知道。那現在,大陸樂迷如果平常不會翻牆的話,可能並不會特別清楚台灣樂團在一些政治或者社會議題上的表態,結果就造成一些認知分裂的情況。例如前幾年,脆弱少女組在社群上發佈了台獨相關言論,消息鬧大之後很多大陸歌迷就哇啊脫粉啊,因為他們原本聽這個團的音樂,感覺就是清新啊可愛啊,不會想到政治立場是對立的。反而是和我一樣常翻牆的人,很多事情早就知道了,反應沒這麼激烈。」


    敏感的也不只對方。2019 年,台北市長柯文哲現身杜鵑花音樂節,上台獻唱音樂節主題曲,身後是傷心欲絕的官靖剛和美秀集團的劉修齊拿著吉他伴奏。阿報當天把影片上傳速報,後來卻看到劉修齊在 Facebook 上表示阿報只因他個人參與活動就把樂團的名字和柯文哲放在一起,會給人不好的聯想。


    「我那個時候真的完全不懂台灣的政治你知道嗎?我想你一個市長出來講話,你樂手彈琴,這個有什麼啊?我完全無法理解。後來才知道台灣人對這個很敏感。」社群催化動輒炎上,但真正刺激神經警醒的仍是政治。兩岸情勢一動一靜,小島音樂速報信箱裡的檢舉信頻率可以說是地震儀了。早前因新疆棉事件,一系列藝人紛紛與品牌解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甚至有網民統計解約與沒解約的藝人名單,留言催促藝人解約,阿報發文表示希望藝人不需要被逼迫表態立場,隨即遭舉報禁言三十天;平素裡,發佈拍謝少年、盧廣仲新歌訊,總有人傳訊「台獨藝人的歌不要發了」,數量多寡而已。


    網路外的世界,阿報也並不快樂。音樂推廣工作,在中國環境裡越趨艱難。


    「在大陸做文化產業,在沒有創作自由的基礎上做這件事,經常遇到難以想像的荒唐事。我舉一個台團的例子,有台灣樂團歌詞裡面會寫抽菸,這很單純嘛,它甚至跟政治立場沒有關係,它就是講抽菸啊,但你這首歌在大陸有些城市就是不能演出,因為你報批的時候有關部門的人會覺得對青少年不好。我覺得哇這很莫名其妙吔?為什麼歌曲能在平台聽,演出卻不能演?類似的事情真的太多了,太多了,一次又一次削弱你的成就感。然後你就不想幹了真的。」


    去年秋天,阿報終於遞辭職信。在上海聽了無數演出、度過一整段音樂職涯的他,又回到了福建,他最一開始聽見台灣音樂的地方。


    現在的他接案糊口,經營小島音樂速報的時間多了那麼一點點。上一份工作留給他的,是他身上的媒體素養與判斷眼光。他懂得某些行規,例如在中國封殺也分等級,「像盧廣仲,他是歌曲可以聽,但演出不能來,這是半封殺;那像滅火器,他是歌不能聽、演出也不能來,那它是全封殺;何韻詩,她歌曲不能聽、演出不能來,人的名字也不能出現,這是徹底封殺,又是分好幾個檔次你知道嗎?」


    近來小島音樂速報的發文稍稍增多,幕後的阿報眉頭皺得也沒少。有些音樂人有流量,有些剛起步,發佈情報時會不自覺大小眼嗎?點閱一定會高的音樂人醜聞八卦,要發嗎?會不會因為每每發政治敏感情報就被罵,而下意識自我審查?這一切,阿報說他不知道,說不定他已經被改變了。至今抵抗著壓力的,是每每他遇難時現身的同等善意,那是對台灣音樂一樣有愛的人們。


    他也還有愛。「有時候你聽到一首歌,覺得幹這真的太屌了,我一定要讓全世界聽到,結果發出去沒幾個人理你,這個沒辦法,沒辦法。你只能承認說,同一首歌真的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只是不管怎樣,你當時肯定會心情不好,肯定會低潮,這麼好的音樂怎麼會沒人給你反饋呢?」


    那怎麼辦?「沒辦法,就今天過了再想第二天的事情啊,就這樣。」



    ▍因為我錯過命運


    此刻,小島音樂速報微博有近 39 萬人追蹤。變現的可能,阿報是想過,但沒多久就放下了。


    「本身我就是一個搬運,我只是通過翻牆,把台灣的資訊轉移到大陸而已。我覺得這個稱不上是什麼多高明的技術,我只是做這樣一件事,讓更多人獲得資訊更方便而已。」


    他自己成為了收到台灣訊號的那副天線。


    天線的幸福是什麼呢?〈台灣「獨立音樂」簡史〉完成半年,阿報依然滿意,準備功課時他讀到「台客」一詞原來在台灣語境中經歷流變,從二十年前帶有土氣、流裡流氣的負面意涵,到如今大多偏向正面、支持台灣本土意識的形象,這是他原本不知道的。而因為他寫下,許多中國聽眾才知道。


    訪問時,他說還有幾個詞他不懂,例如 8+9 和 1450。「你寫中文我還查得到,你寫數字這個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意思啊!」我向他說明,他哦了好幾聲,說他懂了。他明白的表情,讓這場訪問其中的幾分鐘,也成為了他因愛而獲得的東西之一。


    那篇簡史,其實是在他被禁言三十天的期間寫的。


    他還有很多想寫的,比方台灣說唱的發展,台灣電子搖滾的發展,但辭職以來也還沒有時間完成。他也依舊想念台灣——第二次、也是至今最後一次來台灣時,他除了參加簡單生活節,還看了好幾部電影。「我除了是音樂迷,還是電影迷。很多電影大陸看不到啊。」原來轉播金馬獎也是為了愛。今年,疫情成了另一道看不見的牆,和金門很近的福建忽然又顯得很遠。


    我問,現在的台灣音樂,和當年他隔海聽見的台灣音樂有什麼不同呢?他穿過鏡頭看著我,說下面這段一定要寫:


    「就,現在疫情下到我們這邊演出必須要先隔離,然後你回台灣也要隔離,不像從前那麼方便,導致很多音樂人必須做選擇,要嘛長期待在大陸,要嘛長期待在台灣。」他說,「從前是有些流行歌手會常駐大陸發展,現在有少量獨立樂團也走上這樣的路,在這邊一待就是大半年甚至一兩年的時間,把幾乎所有的事業都放在大陸。那就會導致一種現象啦,說真的:台灣是一個創作自由的環境,就像 Leo王在金曲獎說的,他想唱什麼唱什麼,想寫什麼寫什麼,但有的樂團只單純依賴大陸市場,就不得不順從大陸這邊的規矩。比如剛剛講的抽菸,你寫一首抽菸的歌不能在大陸唱,以後你就不會寫抽菸的歌了⋯⋯」


    「我真的覺得很可惜、很可惜。在台灣的話你可能會寫一些別的,但你在大陸你只會寫這些歌,你就變得跟⋯⋯其實跟一般的大陸樂團沒什麼兩樣說真的。除了你身份證拿的是台胞證之外,你跟其他大陸樂團又有什麼區別了?我覺得台灣人你要分析自己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你之前能寫那些歌⋯⋯我不反對正常的文化交流,但是音樂人自己的路要怎麽走,還是要好好思考。」


    不為自己可惜的,阿報為這些可惜了。因為那是他追逐著很久的地方。長大是發現原來自己想去的地方也有人想離開,這時到嘴邊的話倒只有淡淡一句「可惜了」。


    或許不該說他是天線,天線是不懂追逐的。那年甜梅號到上海交通大學演出,阿報穿越幾十公里,從上海這頭追到那頭,只為了聽一場學生辦的音樂節裡在校園禮堂的演出,「我不是那個學校的人,沒有座位可以坐,只能站在很邊角的地方聽。那個場景想起來滿寒酸的,但還是很感動。那個時候音樂響起來,一切進入那個氛圍⋯⋯」


    那是他唯一一次聽到甜梅號現場,因為後來甜梅號解散了。


    他懂得錯過的滋味,直到今天仍努力不讓更多人錯過。






    在福建,他聽五月天和陳綺貞長大 ——
    專訪台灣獨立音樂微博「小島音樂速報」
    facebook.com/biosmonthly/posts/4910417448988329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插畫_ Penn⠀IG@yanjin
    視覺統籌_ 潘怡帆 Crystal Pan Photography
    責任編輯_ 溫若涵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文中標題皆改自顧城詩作: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一代人〉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遠和近〉

    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避免〉

    一切仍明明白白,/但我們仍匆匆錯過,/因為你相信命運,/因為我懷疑生活⋯⋯⠀——〈錯過〉

  • 國樂樂器行台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23 21:34:22
    有 45 人按讚

    【古殿@十方樂集:歷史靈光 • 沙龍音樂咖啡廳】

    十方瑪多咖啡廳

    這是一個黃金比例的聲音空間,裡面採用木造牆面,聲音的平衡與殘響是世界級的,細小的聲音都可以鉅細靡遺地呈現

    只要點一杯瑪多咖啡廳的飲品,就可以參加喔!

    十方音樂劇場 瑪多咖啡
    低消一杯飲品即可入場聆聽

    地址:103台北市大同區民族西路187巷4號

    *******

    活動主題:李泰祥音樂經典回顧1970-1980
    1/28(週四)晚上7:30-9:30

    活動簡介:

    李泰祥(1941-2014)是位真正的藝術家,為了追求藝術永恆之美,他甘願放下一切,付出他的全心全意,只為一見她的容顏。李泰祥的一生超越傳統、流行及前衛,他不屬於任何一種框架,甚至努力打破種種框架,創作過許多的作品。從1970年代開始,他以通俗的音樂語法,結合台灣與中國的傳統民歌,融合了西方樂器與中國樂器,創造了中西合璧的管弦音樂,發行了《鄉》專輯,第一集與第二集,到《延綿交響詩》,音樂中我們甚至可以聽到1970年代馳乘於台灣土地上的蒸汽火車的聲音。1979年他為電影「歡顏」創作了全部音樂與插曲,並請齊豫主唱,其中包括至今仍膾炙人口的〈橄欖樹〉;同時,這張專輯也是他作為「走入群眾,將文學與藝術帶入人們的生活中」的行動宣言,他充分將的藝術化為行動,號召詩人一起跟他合作,耕耘生活美好的夢田。1985年李泰祥為詩人鄭愁予的詩作,譜寫成《錯誤》專輯,這是他一生最巔峰的藝術傑作,也是1980年代以來台灣流行音樂界中最高的藝術傑作,沒有之一。李泰祥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難以定義,台灣很難找到如此純粹、浪漫的音樂家,實無愧於台灣音樂文化至寶。如今,讓我們試著回顧這一代大師的經典風華,透過李泰祥相關的黑膠唱片,一同找尋他在台灣曾留下過的歷史音樂足跡,歡迎對於聲音感興趣的樂迷、書友參加。

    當天會聆聽的原始黑膠專輯:

    1979年,《延綿交響詩》
    1979年,《橄欖樹》(齊豫主唱)
    1980年,《春天的浮雕》(葉倩文主唱)
    1981年,《祝福》(齊豫主唱)
    1982年,《你是我所有的回憶》(齊豫主唱) 1983年,《告別》(唐曉詩主唱)
    1985年,《錯誤》(李泰祥主唱)
    1985年,《回聲》(三毛作品集第十五號)(齊豫、潘越雲等主唱)
    1987年,《棋王》(李泰祥音樂、三毛作詞)(齊秦、曾道雄等主唱)
    1990年,《與海拔河的人》(「沒卵頭家」電影原聲帶)

    ******
    接下來的活動預告:

    吉利爾斯去世前一年的舒曼交響練習曲
    2/4(週四)晚上7:30-9:30

    許常惠早年音樂作品第一集與第二集
    2/18(週四)晚上7:30-9:30

    留聲機欣賞會:歷史小提琴名家之聲
    2/25(週四)晚上7:30-9:30

    *******

    #古殿樂藏
    #十方樂集
    #瑪多咖啡
    #歷史的聲音
    #留聲機

  • 國樂樂器行台北 在 Sax Rub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7-24 12:00:12

    【齊心抗疫.吹響台灣】活動包括董舜文老師、王云希Ruby老師、謝青峰老師、黃敏惠老師與劉永鴻老師等人在疫情嚴重之際,大力協助促成百人合奏,《明天會更好》影片連結

    今年5月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升高,全國展開了連續10週的第三級警戒,但有一群熱愛音樂的老師及學生,他們的熱情並沒有因此冷卻,「台灣藝文與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文龍與「雲聲.聲造所」執行長游秋榮,號召全台超過百位薩克斯風愛好者,將大家熟悉的《明天會更好》,以遠端錄音、線上合奏的方式重新錄製,除了表達對於醫護人員的誠摯感謝之外,更是對於台灣未來的衷心祝福!



    適逢台灣降級解封之際,這份來自民間音樂家自主發起的串連活動格外有意義,也驗證了台灣的音樂生態是如此蓬勃與精彩!成立於 2016 年的「台灣藝文與教育發展協會」(https://taedweb.com/)將唱片製作人、詞曲作者、音樂老師、刊物作者、媒體工作人員及一群來自各行各業愛好音樂並有服務熱誠的朋友組織起來,並有音樂、藝文、圖書、教育等技術領域有關人事組成的顧問委員會,提供全方位的諮詢服務。未來目標是凝聚台灣藝文教育界的力量,將其推廣到全世界各個需要溫暖的角落。



    另一主辦單位「雲聲.聲造所」2020 年於台北市成立的音樂實體空間,透過定期舉辦講座、教學等活動,提供一個平台給薩克斯風、吉他、弦樂以及國樂愛好者互動交流,期望能為台灣的音樂推廣付出一份心力。




    ❤️喜歡Ruby的朋友可以購買專輯首收藏囉❤️
    『云中月圓 - Sax Ruby 王云希薩克斯風演奏專輯』
    專輯介紹:
    華人音樂圈第一位流行薩克斯風女演奏家
    CD收錄十首動人心弦的歌曲
    專輯包含十首歌曲的薩克斯風譜(流行技巧簡譜)
    和RUBY的手繪插圖
    購買方式:
    阿道夫樂器官網
    https://www.adolphe.com.tw/product-detail-2243328.html
    各大實體書店和網路書城

    ❤️❤️❤️❤️❤️❤️❤️❤️❤️❤️❤️❤️❤️❤️❤️❤️
    「Sax Ruby流行薩克斯風線上教學系統」上線啦❤️快來加入Ruby的會員吧!
    🌟加入即為終身會員
    (內含至少三年課程,和saxruby獨家製作的歌曲伴奏)
    🌟會員費用:40000元(台幣)

    ❤️❤️加入會員即贈送「流行薩克斯風攻略24小時」教材(全簡譜)
    🌟教授內容:
    以各國流行歌曲為主,一週一堂課(約1小時)
    1.以「流行薩克斯風24小時攻略」教材為主。
    教授吐音、裝飾音、上下滑音、抖音、喉音等⋯技巧。
    2.流行歌曲的情感展現。
    3.流行歌曲的即興和改編。
    4.如何錄製個人影音。

    例如目前第一課是月亮代表我的心:
    第一堂 月亮代表我的心+節奏訓練
    第二堂 月亮代表我的心+裝飾音
    第三堂 月亮代表我的心+上下滑音
    第四堂 月亮代表我的心+抖音
    第五堂 月亮代表我的心+變奏

    讓Ruby老師用最簡單的方式教會您演奏您喜歡的流行歌曲!
    每一個技巧應用和歌曲詮釋都將不藏私的教授!
    🌟線上課程的好處,讓您不用出門即可完成學習😊
    隨時隨地想上課就上課,也可依照自己的程度來選擇課程唷!
    電話報名(02)2252-7878

    🎷歡迎加入「阿道夫薩克斯風公益樂團」
    全省都有喔!
    歡迎致電詢問
    (02)2252-7878

    🎷阿道夫音樂學苑薩克斯風教學
    [教材推廣班]
    平日晚上(請電洽板橋教室詢問適合日期)
    晚上7:00-8:30
    [Ruby高級技巧演奏團體班]
    以教授國、日、英文的經典老歌流行歌為主
    週三19:00-20:30
    也有SaxRuby一對一課程,歡迎詢問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國光街189-5號3樓
    02-29542255


    ❤️Ruby簡歷❤️

    2004 高雄市附屬青年管樂團saxophone

    2007 考取高雄市文化局街頭藝人執照

    2007 於六合夜市街頭展演

    2008 接受中天新聞採訪/接受日本電視台“瀨上剛in臺灣”採訪

    2009 於婚禮樂團、外場活動做表演

    2010 加入臺灣民謠爵士樂團

    2010 固定於高雄黃金愛河咖啡廳演奏

    2011 受邀至中視縱藝大哥大節目演出

    2011 豬哥亮萬秀之王2巡迴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1 鄭進一請您的家後來聽家後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2 固定於高雄藍色狂想表演

    2012 固定於高雄barcode和DJ做演出

    2012 民視三星報喜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2 曾心梅台北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2 余天聽歌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3 蔡小虎眾星拱月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4 海軍第27屆國家音樂廳海韻音樂會特別來賓

    2014 民視明日之星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5 李翊君新加坡演唱會孔鏘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5 海軍第28屆國家音樂廳海韻音樂會特別來賓

    2016 許富凱少年夢高雄巨蛋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6 黃品源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演唱會薩克斯風

    2016 余天華麗轉身台北高雄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6 民視王牌雙響炮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李翊君翊往情深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黃品源夏日狂歡高雄演唱會薩克斯風手

    2017蔡小虎福虎生風幸福送乎你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翁立友 有你真好台北小巨蛋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李翊君翊往情深新加坡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黃品源東莞演唱會薩克斯風手

    2018 華視天生王牌 孔鏘超級大樂隊薩克斯風手

    2018 陳雷 「歡聲雷動」台北小巨蛋 孔鏘超級大樂隊薩克斯風手

    2018 華視黃金年代孔鏘超級大樂隊薩克斯風手

    2018 黃品源台大體育館星火燎源演唱會薩克斯風手

    2019 發行個人薩克斯風專輯「云中月圓」

    2019 代言「朋音閲譜」電子平板

    2019 代言泰國「vibrato sax」薩克斯風

    2020 代言原聲品牌薩克斯風

    2020 發行「吹落企!薩友同樂會」三重奏流行薩克斯簡譜

    2021 代言「伴奏王」樂器專用播放器

  • 國樂樂器行台北 在 見域CitiLen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5-27 19:32:33

    張子浩|北管子弟

    張子浩是土生土長的新竹人,目前在百貨專櫃擔任銷售人員,同時也是一位北管子弟。

    從小就很喜歡看廟會的他特別受其中的北管吸引,每年新竹七月十五迎城隍,和年底的青山宮遶境都會把握機會參加,跟著陣頭欣賞鼓吹樂。國中開始,他就帶著卡帶式錄音機紀錄廟會,回家後再像扮家家酒一般,搭配音樂玩起陣頭。直到2007年,他因緣際會看到城隍廟口的招生公告,才正式踏上學習北管的生涯。

    2012年,張子浩因為學業前往台北,因緣際會下加入台北靈安社,也得益於北管文化環境蓬勃,出陣及交流機會多,讓他得以向幾位師兄請教,觀念與技藝在這段期間有了長足的進步。其中受三重聯樂社的紋浩師兄影響甚深,也因為師兄於竹科工作,雙方保持著良好互動關係,更與一群年輕人一起組成北管同好會,成員多是新竹的學生和上班族,活動以學習交流為目的,沒有定期出陣的壓力。

    在完成學業後,他回到新竹持續參與北管社團,如新竹的老軒社「振樂軒」。2019年,張子浩與雲火火舞團一同前往日本的瀨戶內藝術季,以嗩吶、鼓配合火舞演出。表演後更與香港、印尼、泰國樂師以傳統樂器交流切磋,是相當特別且難得的經驗。

    一路走來,張子浩從愛看、羨慕陣頭的小孩,到驕傲地成為其中的一員。雖然目前新竹的北管傳承有著年齡斷層,但隨著更多年輕人的加入,新竹的北管文化就將由他們延續,甚至賦予它嶄新的意義。

    【城市放送 Hsinchu On Air -2020新竹市東風音樂祭展覽】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新竹市政府
    承辦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執行單位|果果工作室
    策展與視覺設計|見域工作室
    影片企劃|陳虹羽
    影片製作|廖建華影像工作室、萬事屋影像製作

  • 國樂樂器行台北 在 麋先生MIX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9-21 20:00:02

    用慢動作旁觀世界的緊湊
    廢的理直氣壯也是一種成就

    這年頭才不流行勉強自己
    點開連結、放大你的 「廢」活量
    2020耍廢宣言【#廢廢】


    -

    廢廢IG濾鏡| https://www.instagram.com/ar/334217587781645/

    -

    麋先生MIXER —— 4th Album《嗜愛動物 Loveholic》
    https://mixer.lnk.to/Loveholic

    🛒 [ 實體專輯 ] 全台各大唱片行&線上通路
    ▸ 相信音樂購物網:https://reurl.cc/Md67aL
    ▸ 五大唱片:https://reurl.cc/VX0aLY
    ▸ 佳佳唱片:https://reurl.cc/4m6go3
    ▸ 博客來:https://reurl.cc/VX0aLZ
    ▸ 誠品:https://reurl.cc/WLA4DD

    ==================


    ◤ LOVEHOLIC 【嗜愛動物】巡迴演唱會 ◢

    ▪️ 11/28 台北Zepp New Taipei
    ▪️ 12/04 台中Legacy Taichung
    ▪️ 12/05 高雄LIVE WAREHOUSE

    預售票$1000 / 雙人預售套票$1600 / 現場票$1200
    👉購票請上 [ 拓元售票系統 ]
    https://tixcraft.com/activity/detail/20_Mixer


    #麋先生 #MIXER
    #4thAlbum #嗜愛動物
    #首波主打 #廢廢新觀點

    ==================

    歌詞:
    習慣用慢動作
    旁觀這世界的緊湊
    在日常窒息之中點杯酒

    流行得聚在街頭
    我的喜好偏向枕頭
    隨性就是等我睡醒再說

    強者想變成猛獸
    安份的人啃著樹頭
    而我是緩慢的稀有品種

    廢物利用要回收
    廢話太多會被冷落
    廢墟可能會有好朋友
    廢人漫步在自己的無藥可救

    Four Five Six , I don’t wanna be.
    這年頭才不流行勉強自己
    或裝得太噁心
    鬼臉都戴上面具
    再配個適當的肢體表情

    Four Five Six , I don’t wanna be.
    沒必要每天都得正向積極
    oh這樣太噁心
    廢是種生活練習
    遠離打打殺殺的那些事情

    ==================

    製作人Producer:錢煒安Zen Chien、麋先生MIXER
    配唱製作人Vocal Producer:陳又齊Gyniuz Chen
    詞Lyricist:吳聖皓Sheng Hao Wu
    曲Composer:吳聖皓Sheng Hao Wu, 林喆安Z-An Lin
    編曲Arrangement:麋先生MIXER
    打擊樂器Percussion:錢煒安Zen Chien
    錄音工程師Recording Engineer:錢煒安Zen Chien, 陳祺龍Chris Chen, 林喆安Z-An Lin, 小B Bosy
    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112F Recording Studio, 麋舍Misir Studio
    混音工程師Mixing Engineer:錢煒安Zen Chien
    混音錄音室Mixing Studio:112F Recording Studio
    母帶製作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Joe LaPorta
    母帶製作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Sterling Sound, NYC

    影像製作團隊:8ID STUDIO

    導演:魏奕旻
    副導演:張家毓
    企劃:許睿庭、吳東峻
    製片:劉任修
    製片組:杜德修、簡永宜、賴昀靖、黃靖茹
    攝影師:張天城、陳翔科
    攝影大助:莊竣瑋、陳韻如
    攝影二助:賴建榮、吳宗憲、王少謙
    燈光師:林宏洋
    燈光大助:許原毓
    燈光二助:鄭智遠、馬翊展
    美術:張銘軒
    美術助理:游傑宇、林羿均
    場務:范子薺、林瑋鈞
    攝影燈光器材:和寬攝影器材有限公司
    剪接:蕭大頭、8ID STUDIO

    演員:
    籃球員:張群、李學勳、陳麒元、丘鎮源、許王倫、邱秉磊
    爺爺:饒偉鵬、謝肇明
    搬家工人:杜德修、范子薺、吳秉華、董浩雲
    小孩:林大湋、董子進
    演員造型:李育玫

    藝人妝髮:曾芊菱 Cherry Tseng
    藝人妝髮助理:黎羿伶 Rin Li, 李芸 Nana Lee
    藝人造型:林欣潔Tiffany Lin
    平面攝影師:羅紹文Lo Shao Wen

    特別感謝:海國樂器、相信音樂、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電影委員會、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台北市停車管理工程處、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新北市協拍中心、新北市新莊區公所、新北市五股區公所、洛陽綜合立體停車場、蒸汽雨林、全天樂、滃滃國際有限公司、許毓庭、唐家瑩、張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