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1-22/11 新聞概要
16/11
-周梓樂死因研訊今展開,庭內擺放尚德停車場實體模型
-周梓樂死因研訊女高級督察作供,證警案發前曾入尚德停車場
-港區國安法首案,正式交高院審理
-被指警署內頭撞、抓傷及拳打3警,青年否認襲警開審
-藏汽油彈原料罪成23歲男生判囚一年
-親中陣營宣稱收集...
16/11-22/11 新聞概要
16/11
-周梓樂死因研訊今展開,庭內擺放尚德停車場實體模型
-周梓樂死因研訊女高級督察作供,證警案發前曾入尚德停車場
-港區國安法首案,正式交高院審理
-被指警署內頭撞、抓傷及拳打3警,青年否認襲警開審
-藏汽油彈原料罪成23歲男生判囚一年
-親中陣營宣稱收集「近219萬簽名」撐人大DQ決定
-官員授勳典禮除罩影相,陳肇始指出席者全程應戴口罩
-8傳媒工會去信林鄭要求會面,促撤蔡玉玲控罪
-消委會抽檢35款乾意粉全藏昆蟲及毛髮等異物
-示威者疑遭警毆打致死,白羅斯多個城巿週日示威悼念
-本港新增8宗確診,累計5456宗
17/11
-沙田區議員李志宏被捕,疑涉5.24港島遊行
-被指披露警員資料,25歲護士被控兩罪
-被指企圖搶警胡椒噴霧,聽障男生襲警罪成還押候判
-周梓樂死因研訊:衝鋒隊高級督察指兩度命令向停車場2樓3樓射催淚彈
-今天 (11.18) 起禁探訪酒店檢疫人士
-港警畫圖疑抄《鬼滅之刃》,日官房長官指認真處理侵權問題
-去年11月警闖荃灣麗城舉槍入商場,民政署禁荃灣區議會討論
-拜登倡盟友聯手抗衡中國,站同一陣線制定貿易規則
-本港新增4宗確診,包括1宗本地個案,累計5460宗
18/11
-涉審議國歌法期間立法會潑臭水,許智峯朱凱廸陳志全被捕
-周梓樂死因研訊:警指揮官無正面答有否考慮傷者如何離開,稱有「更高層次考慮」
-周梓樂死因研訊:警長指事發當天向停車場高層射兩發催淚彈,彈芯無射入內
-621包圍警總「畫家」非法集結及襲警等9罪罪成
-8.5三罷,兩男判入獄6至7個月
-涉偷信用卡買兩iPhone,28歲男警被控偷竊等三罪
-跳閘遭休班警揭發,青年認推撞港鐵職員判80小時社會服務令
-曾遭三警騎身制服在地,12歲女童及兄長獲撤銷限聚令罰款
-被大公文匯指控涉違國安法,口罩「黃廠」即日停門市及網上訂購
-全國人大吳秋北指逾60區議員涉「黑金黑暴」被捕,DQ外亦要負法律責任
-本港新增9宗確診,包括3宗本地個案,累計5469宗
19/11
-兩22歲男警涉強姦20歲女子被捕
-速龍警拒展示編號,法官裁定違反《人權法案》
-22歲工人涉向警車掟汽油彈,認有意圖縱火罪判囚38個月
-周梓樂死因研訊:官問如何知催淚彈落在平台,女警:估計但不見平台有煙
-周梓樂死因研訊:警稱無記錄射催淚彈時間,全由指揮官提供,遭追問下改口「睇過錶」
-周梓樂死因研訊:警作供行動時間與片段不符,官明言「警方掌握嘅時間一定唔準確」
-司法覆核勝訴,記協促警展示編號
-逾百中大畢業生校內遊行聲援抗爭者,持「光時」旗喊港獨
-指有人展示港獨橫額旗幟,叫港獨口號,警國安處接手調查
-12送中港人疑「被寫信」,七家屬收親筆信稱生活「好好」,被疑由同一藍本寫成
-美心創辦人、伍淑清父親伍沾德逝世享壽101歲
-美國疫情續惡化,死亡數破25萬
-本港新增12宗確診,包括3宗本地個案,累計5481宗
20/11
-鍾翰林被控辱國旗及非法集結,辯方質疑被告非自願招認,官裁表證成立
-被指向警防線掟膠水樽罪成,16歲少年判200小時社服令
-女文員認自製投擲器掟走催淚彈及非法集結,判囚5個月
-被指左肩撞警胸口,22歲男生阻差辦公罪成判囚八周
-國安處警員進入中大校園搜證,調查塗鴉及「畢業遊行」涉違國安法
-中大保安隱藏身份尾隨監視記者並起爭執
-政府公布小一至小三下周一(23/11)起停面授課堂
-佐敦大火再添一亡魂累計8死,4人仍危殆
-露宿者阿十追思會,近百市民出席
-醫管局被指施壓逼各部門交「出勤記錄」,工會警告勿再恐嚇員工
-袁國勇指第四波疫情已開始,倡有病癥者強制檢測及延長入境人士檢疫期
-本港新增26宗確診,包括21宗本地個案,累計5507宗
21/11
-網台D100主持傑斯夫婦等3人被捕,籌款助留台港人被指涉洗黑錢及資助分裂國家
-速龍警拒展示編號違人權法,鄧炳強指上訴未完成前暫停使用行動呼號
-中大稱已派法律顧問陪同警方入校搜證
-民政處指黃大仙區議員印製「一生平安」揮春含政治意義及惹大眾不安
-政府宣佈派對房間須停業,酒吧夜總會禁現場表演,為期 5 天
-《夜更》奪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郭臻致辭籲SAVE 12;《幻愛》編劇獲獎喊「香港加油」
-出爐金馬影帝莫子儀心痛香港,為年輕抗爭者祈禱
-文匯報指美國領事館職員抵港確診引發疫情
-本港新增43宗確診,包括36宗本地個案,累計5550宗
22/11
-區議員王百羽及李軒朗等三人涉串謀詐騙被捕
-王婆婆突被捕,英議員擬提名競逐諾貝爾和平獎
-6.21圍警總被控煽惑及非法集結,黃之鋒周一上庭與林朗彥及周庭將認罪
-鍾翰林懲教所內被針對,被要求步操逾三小時
-D100 網台主持傑斯扣查約40小時,獲准20萬保釋候查
-政府將為確診者提供5000元津貼
-不滿削教育醫療預算,危地馬拉示威者燒國會大樓
-第四波爆發,跳舞群組個案累積至80宗
-本港新增68宗確診,包括52宗本地個案,累計5618宗
國旗區旗擺放 在 唐家婕 - Jane T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中對峙新戰場:核軍備 ⚔️】
▫️報導全文: https://pse.is/TAJH3
▪️美再邀中國加入核裁軍談判
7月9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再度邀請中國加入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的美俄談判。
「現在是三個最大的擁核國為防止新的軍備競賽、開展對話和外交的時候。」美國國務院聲明寫道。
🇺🇸🇷🇺+ 🇨🇳?
《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是美俄之間僅存的軍備限制條約,此條約規定各自可以部署的核彈頭不超過1550枚,條約將于明年2月到期。
美俄雙方已於6月22日、23日兩天於維也納進行談判。雖未解決分歧,但同意在7月底8月初再舉行會談。
「我們打算與俄羅斯和中國建立新的軍備控制協議,以防止史無前例的三方軍備競賽,並明確我們正在應對的威脅與挑戰。」美國軍控特使比林斯利亞(Marshall Billingslea)7月8日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與歐盟合辦的國防論壇上表示。
比林斯利亞還說,據他的理解,俄羅斯也將歡迎中國參與新的全球軍備控制架構。
▪️中國: 談判前請先自廢武功👈🏻👆🏻👉🏻
川普政府一直期望將中國納入談判,但中國多次以其核武庫比美國和俄羅斯低好幾個量級為由,反對加入。
「如果美國將核武降至中國水準,中國將樂意在隔天就參與(美俄談判)。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這種事不會發生。」中國外交部軍控司司長傅聰7月8日在北京出席國際軍控與裁軍問題的中外記者會上表示,美國的核武數量約為中國的20倍。
傅聰還批評,美國是在炒作「中國因素」,為了退出《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製造藉口。但他也留下一些空間,承諾中方不拒絕參與國際核裁軍努力,並隨時準備在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參加的五核國框架內,進行降低核風險的討論。
—
這是近期來美中兩國針對核武議題再次隔空交戰。
💥今年5月8日,《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在微博上突然發出「中國需短時間內把核彈頭增至千枚」的呼聲,引起包含美國國會在內的世界各國擔憂。
💥今年6月底,當美國與俄羅斯代表在維也納進行談判時,美國談判首席代表比林斯利亞(Marshall Billingslea)發了一則附圖的推文,照片顯示談判室內桌上擺放著中國國旗,後面是空置的座位,強調中國缺席談判。
隨後中國外交部軍控司司長傅聰也隨即在推特上反唇相譏。
▪️美特使:🌐世界有權暸解中國在做什麼?
根據美國國務院1964年4月一份已經解密的研究,當時美國官方判斷中國的擁核能力風險仍低,採取行動會帶來「巨大的政治成本及軍事風險。」
《紐約時報》報導稱,此後56年來,美國接受了中國保持「最低限度威懾」(limited deterrence)。「最低限度威懾」指的是保持能對敵方大城市的攻擊能力,以確保敵人不會發動襲擊。
川普政府官員認為,這個觀念在中國已經過時。
📢「中國早已不再遵守最低限度的威懾力量,儘管他們要世界相信自己僅有少量武器。但事實是,中國正在追求一種危險又破壞穩定的核武器建設,目的是尋求在核武的數量和品質上,與美國和俄羅斯實現均等。」美國軍控特使比林斯利亞(Marshall Billingslea)說,「世界有權利瞭解中國正在作什麼。」
比林斯利亞表示,中國「不透明又保密」的計畫,至少已讓其核武儲備規模增加一倍以上。
▪️🇨🇳冷戰以來的和平紅利 結束了嗎?
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日前發佈報告指出,中國在過去一年,至少增加了三十枚核彈頭。儘管中國宣稱最後一次核武器試驗是在1996年7月,但軍事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在新疆、四川、青海及內蒙古封閉地區仍在進行試爆。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報告分析,美國與俄羅斯分別有5800枚及6370枚核彈頭,中國則有320枚。
中國的軍費支出擴大以及向周邊國家的擴張舉動,引起西方國家的擔憂。
德國聯邦政府裁軍與軍控事務主任蘇珊娜•鮑曼(Susanne Baumann)在國防論壇上,呼應了華盛頓的觀點。
鮑曼:「我們必須將中國納入更嚴格的軍備控制架構,我們對於中國在新技術領域的大量投資感到憂心。」
—
鮑曼提到,美蘇冷戰後,世界經歷了九成核武削減所帶來的和平紅利。但是在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裡米亞後,世界安全局勢開始出現變化。她說,新的軍控條約應該將新技術領域的競爭(如科技、人工智慧、網路)、以及新的競爭者(如中國、印度、巴基斯坦)都考慮入內。
在奧巴馬執政時擔任國務院國際安全與核不擴散局減少威脅項目協調大使的邦妮•詹金斯(Bonnie Jenkins)則提醒,在確保中國加入核軍控條約的同時,美國也不應該進行核測試。
「美國不應該考慮任何類型的新核子試驗,更應該批准《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我們應該盡一切努力確保沒有新的軍備競賽,並對各國清楚地說:核戰爭不可能、也不可以發生。」
詹金斯建議,美國不應該讓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條約過期,只為了等待中國加入。
#核武
國旗區旗擺放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起司料理學
一位台灣人與一位日本人,共同的語言是義大利文?
如此「曲折」的對話,發生在充滿起司與橄欖油的烹飪現場。二位主角嘰哩呱啦,一位是陳淑惠(Isabella),Man Mano慢慢弄‧乳酪坊的創辦人與起司職人,另一位是荻本郡大(Kunihiro Hagimoto),前「Table by Yoji Tokuyoshi」主廚。Isabella用台灣新鮮牛乳製作義式起司,荻本主廚曾在米蘭與日籍名廚德吉洋二工作多年,那麼就說得通了:他們都愛死了義大利飲食。
五月初,我參加了這場由Isabella發起的「Man Mano大師講座:Cheespiration 起司料理學」。其實二月底我與同事有訪問她(文章快出來了請稍候),當時她就提到台灣人對於義式起司有許多似是而非的認知,她想開班授課以正視聽,後來課程果然誕生了。她還拉高規格,邀請到曾在台北101營運快閃餐廳「Table by Yoji Tokuyoshi」的荻本主廚進行料理示範,她自己講解起司知識,還加碼「發琴吧」首席調酒師Perry說明乳清調飲,腦袋與口腹都大獲滿足。
#起司小知識
Isabella說,「Cheespiration 起司料理學」是針對廚師做起司推廣,教導起司的化學特性與基本原則,起司可以如何被應用或置換,進而讓廚師構思料理,產出個人創作。台灣坊間的起司知識,很多還是出自法國體系,天然起司分為七大家族(新鮮、半硬質、硬質、山羊綿羊、藍紋、白紋、洗皮)其實是法國說法,義大利起司還特有紡絲乳酪(如Mozzarella)及乳清乳酪(如Ricotta)。「法國有的,義大利都有;義大利有的,法國未必有!」Isabella如此解釋,並且強調,義大利料理中起司的應用變化更多。
料理起司的分類,也可從質地與風味下手。廚師可以考慮以下特性:
-新鮮/軟質乳酪:軟質、乳味、鹹度低
-紡絲乳酪:加熱後有延展性
-熟成乳酪:中/硬質、風味強、鹹度高
-藍紋/白紋乳酪:易融化、風味強烈、口感豐腴
乳脂含量與口感則未必有關聯!好比酸奶,雖然脂肪含量高,但風味酸鮮,常用來解膩。
#精彩的起司料理創作
荻本主廚也被暱稱為Kuni主廚,曾在義大利居住八年,身為烹調義菜的日本人,他引用德吉洋二「被污染的料理」(contaminated cuisine)來說明,不同文化的飲食混合,不只是把不同國家的食材放在一起,而是必須了解對方與自己的文化,再把自己的文化加進來。這次他端出的三道料理都符合這樣的前提,不論解構經典或表彰自我,都展現成熟的思考與紮實的技巧。
Kuni主廚會怎麼做超級普遍的Caprese沙拉呢?Mozzarella起司、番茄與羅勒,有如義大利國旗的雋永組合,被他拆解成這樣:乳清與吉利丁一起加熱,投入切碎的Mozzarella與特級初榨橄欖油,用均質機打勻,再放入奶油發泡器裡冷藏半小時,一擠,就像鮮奶油一般軟鬆鬆雪白白!搭上羅勒凍、番茄與火龍果冰沙,就是口感徹底顛覆、風味勾起回憶的絕妙Caprese沙拉!在此,Kuni主廚利用紡絲乳酪會融化的特性製作這道料理,順便告訴大家Mozzarella的融化區間:ph5.0-5.4!
第二道菜是用乳清做燉飯,同時附上當天早上現擠的台灣生鮮牛乳,展現牛奶到乳清到乳酪的演化過程。剛做好的乳清是甜的,擺放一段時間開始發酵後,會變酸,Kuni主廚就用上甜乳清與酸乳清,製作二種不同的燉飯,Kuni主廚與慢慢弄的主廚一起「打浪」,把橄欖油與鹹乳清起司(Ricotta Salata)攪進乳清與米粒裡(義大利文稱mantecare),使燉飯呈現creamy質感,盛盤後刨上義大利南部Puglia特產的Taralli肚臍餅。
乳清的味道會變化,天然起司也是。「起司是牛奶生命的延伸,到乳清就走完一個循環,請盡量不要浪費每一步,」Isabella娓娓道來,「請把天然起司當作生鮮食品,要吃才去買,買了就趕快吃。」
最後一道菜非常有趣:援用義大利魚露透過小孔過濾滴落的概念,製作「起司露」。此處用上煙燻馬背起司,由於馬背起司是紡絲乳酪,會融化,加入牛奶、鮮奶油並低溫真空烹調後,就能萃取出起司露,再加入三仙膠打勻。Kuni主廚先組合經過鹽漬的櫛瓜與冬瓜、生火腿、核桃與馬鬱蘭,放上表面炙燒過的虱目魚(沒有鯷魚就用台灣的虱目魚!),再淋上起司露與羅勒油,即完成。鹹鹹鮮鮮的堆疊真美味!看似天馬行空的食材組合,卻意外地平衡有致,起司露微酸微鹹,帶點煙燻氣息,貼切串起每一樣素材,創作成功。
#去上課吧
「Man Mano大師講座:Cheespiration 起司料理學」將繼續開講,下一場6月8日辦在高雄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61327497240136/),據說已經額滿,希望很快會有新課程公布。
Kuni主廚則新晉成為台灣女婿!他與太太Joyce 一起創辦烹飪教室 Studio Kyu Kyu,義式手工麵與家常菜的課程持續招生中,目前的教室就是MUME的研發空間studio,我也想揪團報名了!
國旗區旗擺放 在 巴黎不打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巴黎一千零一夜 - G(18限) |
*看展
後來G向我道歉,週六那天因為發生了一些事情讓他無法出現,他再次問我要不要一起去看攝影展,就在當代藝術中心不遠的藝廊街。每個人都有遇到事情的時候,我當然不在意他前一次的失約,便答應了他。
這次我們成功的在週末相見,在前東柏林市中心Mitte一帶的藝廊間穿梭看展。G不只高大英俊,還是一個品味很好又非常優雅的人,活脫脫是黑白電影裡走出來的gentleman,在進出藝廊間都可以感受到他陰柔憂鬱的特質而引起他人的好奇和關注,這些投向他的欣羨眼神有男有女。
後來我們在喝咖啡的時候聊了聊,平常G在公司的工作是負責KADAWE百貨公司活動的整體公關。但公關只是他混口飯吃的工作,他主要的人生是詩文創作,他給我看他隨身攜帶的筆記,裡面德文寫著我看不懂的詩。他用英文很努力的和我解釋,他喜歡文字、喜歡詩句,這些才是他生命的全部。嗯,聽著他用詞不達意的英文努力和我聊天,我想到愛德華薩伊德的知識分子論,裡面一段知識分子離不開自己母語的那一段。
然而G說他不是德國人。怎麼會呢?你不是用德文創作?「妳可能沒發現我的名字G · K,這是一個希臘名字。」G很感傷的告訴我一個時代下的故事,原來他的父母是二戰後希臘送到東德的五百童男童女。什麼?有這種事?是的,人類的歷史中就是有這麼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當年希臘為了輸誠,選了五百個男童和五百個女童送到東德進行思想再教育。這些孩子被迫離開父母到異鄉學習另一個語言文化還有政治思想,長大後他們互相取暖生下後代,就是在德國長大卻不是德國人的G。
經G這麼一說我就明白了,怪不得我對面的同事在茶水間說G壞話時,就像其他德國同事嫌棄土耳其實習生一樣。那一年德國政府剛頒發一條法律引起社會譁然,政府規定所有德國境內人士都要學習德語。這個對來自法國的我來說並不覺得怎樣,法國人對自己的語言感到非常驕傲,在法國說法語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在二戰的戰敗國德國和現在傾右不同,當時德國國旗的出現或堅持說德語這件事情,都很容易被認為是右派民族主義者,是二戰後德國教育所避免的。說德語條款,當時就是為了德國境內大量的土耳其移民所制訂,因為當時有非常多的土耳其移民是完全不會說德語的。這些複雜的歷史因素讓我辦公室的同事之間產生許多矛盾,對德國人來說,他們可能都是外國人。
在德國長大卻不被當做德國人,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哪裡人,這讓我當時很快的產生同理心。我成長在台灣民主發展的時代,是一個外省人第二代,小時候台灣激進的政客都稱我老父這些人是外省豬,而我這種什麼都不是的芋頭蕃薯就和G一樣,曾經對自己的國家認同感到徬徨而且沒有歸屬感。
G和我就這樣,在十分吃力的語言溝通下,感到彼此理解而惺惺相惜。
*那夜
和G越走越近,我很痛苦的發現,我好像已經喜歡上他了,而我還有一個男友A在北京,心裡感到相當的掙扎。
一個是二個多月沒見面,每天只短暫通電話的虛擬男友,另一個是每天相見活脫脫英俊瀟灑又溫柔極有品味的白馬王子,喔不,是詩人,我真的很難抵抗。那個週末當G約我去他家晚餐時,我就知道我應該抵抗不了了。其實我當時已經很喜歡他,每次跟他說話都會臉紅心跳加速還有小鹿亂撞,這種「週末」加「晚上」加「在家」再加「吃飯」全部的結合,就是要發生什麼的訊號。而我沒有拒絕,只是感到緊張。
G的家在易北河左岸,離我家有一段距離。和我住的Bobos族地區相較,他住的地區相當波希米亞。一進入他家,天啊!我又是整個被他的好品味融化卻要裝作若無其事的淡定。他的客廳有一個超大的民族風正方形矮桌,矮桌中間有一個巨型花器,花器上插著一大叢優雅不俗的花束。一大瓶花的周圍,正方形矮几上是各種建築、藝術類的書。靠近窗台的地方,G有和我一樣的超長原木桌,只是相較於我原色的桌面,G桌子深色木色更有時間的味道,桌上放著單眼相機和攝影書籍。他家整個空間就是歐洲室內雜誌的優雅混搭風格典範,是那種擺放什麼書都像精心挑選一樣的樣品屋,除了浴室。
G家的浴室和廁所在同一個空間,和外面的成熟優雅相比,整間蔚藍的浴室讓我以為自己進了一個水族箱。而女人的恐怖就在這裡,對自己心儀的人會不動聲色的細心觀察,G的浴室讓我覺得這裡有他人生活的軌跡,雖然沒有女性的保養用品,但東西還是異常的多,不像一個單身男性的浴室。
G比我大十歲,品味好之外,他的廚藝也非常好。他做了簡單的地中海菜,我們兩邊喝酒邊吃飯,氣氛非常的好。而我一向主張女人要先驗貨的原則,這晚當然也是不可避免,只是......我受到了一個不小的驚嚇,就是.......G沒有毛。
我們從小在健康教育課裡就學過,男女到青春期就會開始長毛,當然有的人毛多、有的人毛少。G的無毛就像我們小時候還未發育的皮膚一樣,非常光滑細緻,讓我感到奇怪而拒絕更進一步。而G也非常的紳士,我們就這樣度過了蓋棉被純聊天的一晚。
隔天早上,我們在G家的廚房用早餐。G的廚房還是一樣有品味,他在廚房的一角放了一個Martin Margiela風格的純白布沙發,週日的陽光灑入廚房,G用義大利壺煮著熱咖啡的香氣,還有我到柏林後從未吃過那麼好吃又不酸的德國黑麵包。但我好像沒有像昨晚那樣融化了,天一亮聶小倩照到太陽就會魂魄消散,我的意亂情迷好像也是如此,是不是該討論關於毛的問題了?
但我們沒有,我們好像若無其事的吃了一頓愉快的早餐。到了晚上,G才到我家樓下的酒吧和我長談。原來他是一位雙性戀者,第一次約看展時,他的失約就是在和當時的男友分手。我聽了倒吸一口氣,這麼說來我就懂了,為什麼路上的男人會看他,為什麼他沒有毛。
*卡蜜
那年的柏林沒有春天,五月中一下子就跳到盛夏,直接飆高溫到三十多度。德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明顯的沒有法國的海洋性氣候溫和,超長的冬季和突如其來的夏季,讓公園裡德國女人們一看到太陽就脫光了曬,自然主義的作風就像我常在餐廳公園看到媽媽們把奶掏出來哺乳一樣。
突然的夏天讓我每晚都得開著窗戶睡,但家樓下一排的酒吧,每天都鬧到凌晨三四點才停歇。那段時間我過得很辛苦,覺得自己背叛在北京的男友A,又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接受一位男人女人都愛的G。想到路上那些看他的男人們,我就可以想像以後我吃醋猜忌的對象,將不只是女人而是全人類,這不也太累?
在感情上腳踏兩條船其實是很累的,兩方都要欺騙、兩方都要隱瞞,所以我一開始就對A說了G,也對G說了A的存在,但還是很消耗精神。G對我那位遠在天邊又小我三歲的網路男友完全不在意,因為他不相信遠距離戀愛會持久,也不覺得A和我般配。而A則是變了一個態度,每天開始對我緊迫盯人又哭又鬧的要我不要再理G。
我和G在「那夜」之後,還是常常一起去看展覽、喝咖啡,但也沒有其他的進展,往往他送我到家樓下,我也沒邀他上樓喝咖啡。一來是每天哭鬧的男友A,也可能是我對他光溜溜的身體還是有所抗拒,最後我還給自己一個理由,我的房間真是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椅子也只有一張,他上樓來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因此我們常常在我家樓下道別,G因此在我模糊的記憶中,就是常常在我家樓下陰暗又挑高玄關的身影,無論是到家裡接我去看展或送我回家,他都會在黑暗中等候我到來,或目送我上樓。
實習工作快到尾聲時,我很喜歡的法國女歌手卡蜜要到柏林開演唱會,等我知道時,演唱會門票早已銷售一空。而G得知後,透過他公關工作的人脈,拿到了二張演唱會的門票。我聽到時真是太開心了,那時候我最喜歡的歌手就是卡蜜,從法國帶了她的CD專輯,可以說每天都在聽她的歌曲。G的心意,真的讓我好感動。
而男友A得知之後卻說:「不准去!」然後又開始胡攪蠻纏又哭又鬧,他覺得G這樣討我開心,如果我去了演唱會,我絕對等不到他八月來柏林和我會合。我只好背著自己的心意拒絕了G,畢竟我還有另一半的束縛。
演唱會那天到了,G按了我家的門鈴,因為他知道我真的很喜歡卡蜜、真的很想去那場演唱會,所以他還是來家裡邀請我。他按鈴的時候,我剛好在和A越洋Skype,A得知後開始一哭二鬧三上吊的阻止我出門。
我卡在二人之間感到非常痛苦,生活中我在國外每天要面臨的挑戰非常多,所以我不喜歡這種消耗精神的感情狀態。最後我做出了決定,因為自己有著和A的約定在先,我必需拒絕G,讓他自己一人去聽演唱會,而且之後也不再和他相約出去看展覽了。
我做到了,我拒絕了樓下等我去卡蜜演唱會的G,後來也跟他說清楚自己不想在二個人之間搖擺,而且我已經答應要等A回歐洲和我會合,然後我們別再見面了。
和他說再見的時候,我心裡是很難過的。而自己去聽卡蜜演唱會的G,想必心裡和我一樣難過,他說他聽著演唱會,覺得我其實和他在一起。喜歡語言的人很難不喜歡卡蜜,後來,他也成了卡蜜的粉絲。
完。
片尾曲 - 你的痛苦
主唱 - 卡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