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小榮譽制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小榮譽制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小榮譽制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小榮譽制度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萬的網紅苗博雅 MiaoPoya,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看一個人的真性情,不是看他如何享受成功,要看他如何面對失敗。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觀察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接連兩晚看了桌球混雙日中對戰,以及臺灣桌球教父莊智淵惜敗的單打比賽。 心中有些感觸,想記錄下來。 說真的,日本中國的桌球混雙決賽,實在精彩。 雙方選手不只球技頂尖,心理素質也非常強韌...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陽明山童軍露營場遊憩區開幕典禮暨木章年會 時間:109年10月25日 地點:陽明山營地 ●大會開始 ●唱國歌 ●重溫諾言 ●主席致詞(中華民國童軍總會理事長致詞) ●貴賓致詞(教育部次長致詞) ●開幕揭牌儀式 ●頒發總會榮譽章(感謝對陽明山營地管變工作之協助與支持) 教育部林騰蛟次長 陽明山國家...

  • 國小榮譽制度 在 苗博雅 MiaoPoy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8 14:12:03
    有 19,516 人按讚

    看一個人的真性情,不是看他如何享受成功,要看他如何面對失敗。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觀察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接連兩晚看了桌球混雙日中對戰,以及臺灣桌球教父莊智淵惜敗的單打比賽。

    心中有些感觸,想記錄下來。

    說真的,日本中國的桌球混雙決賽,實在精彩。

    雙方選手不只球技頂尖,心理素質也非常強韌。由這兩個隊伍進行頂尖對決,是實至名歸。

    有這麼精彩的比賽,全世界喜歡桌球運動的人們,應該都會覺得很過癮。

    但很奇怪的是,賽後中國兩位銀牌選手,在頒獎台上看不出喜悅,反而肢體僵硬好似受罰的樣子。

    後來就明白了。中國網路小粉紅在賽後像吃了炸藥。

    不只痛罵自家選手,還跑去伊藤美誠和水谷隼的社群網站用各種不堪言詞洗版,甚至沒有參賽的日本球評福原愛,都一併被罵。

    中國選手用一場好比賽打下一面奧運銀牌,沒讓中國人高興,反倒震碎了中國網民的心。

    這非常赤裸地讓人看見,在中國琳瑯滿目的獎牌以及實力堅強的選手背後,不是一個人人有運動精神的體育大國,只是「自大其外、自卑其中」的獎牌大國。

    關於運動精神是什麼,十個人或許有十一種說法。而我想分享些許個人體悟。

    在大學時期,我曾經短暫地學習了擊劍運動,參加了校隊。我的實力並不突出,個人競技成績也很差。

    但這段學習擊劍的時光,讓我練習了好多重要的人生課題。

    其中一項就是:

    學習面對失敗,學習欣賞比自己強的對手,學習接納自己的不足,學習從挫折中站起來。

    在成長過程中,臺灣社會極度畸形的升學主義,保護了很會考試的我,避開了絕大多數的挫折。

    音樂不行?反正不算排名;美術不行?不影響升學;體能不好?沒關係,大考不考。除了煩惱交不到女朋友之外,我在青少年時期根本沒什麼巨大的挫折。

    這導致我很缺乏面對失敗的經驗,也無從學習如何欣賞別人的優點、接納自己的缺陷。

    直到大學誤打誤撞進入擊劍校隊訓練,深刻體會到自己的天份有限、身體強度不足,精準度、爆發力都比不上別人,簡直平庸到不行。

    而遇上比自己強的對手,就像面對一堵牆,不能閃躲,只能硬著頭皮打到底。

    而吞敗之後,要承認自己技不如人,還要研究對手為什麼比較好、找出自己的缺點。

    這種心理衝擊,遠大過於比賽的勝敗。

    就這樣,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挑戰中,我不斷承認別人比我厲害,接受自己現階段技不如人,然後想辦法應對下一次比賽。

    即使是輸掉的比賽,過程中流下的汗水和汲取的經驗都是真實的。就算輸了,我也得到無法複製的經驗。

    對手可以帶走勝利,但沒有人能拿走我從比賽過程獲得的心得。

    勝負或許不是我能一手掌握的,但我可以得到多少進步,是我自己決定的。

    「承認自己有所不足」就是我在運動競技場上學到的寶貴一課。

    這個課題我至今都還在學習,不敢說做得多麼好。但我很感激擊劍運動讓我有鍛鍊心性的機會。

    在運動競技場上,能取得勝利是成功,能接納失敗則是成熟。

    而成熟比成功更能打動我心。

    臺灣18歲的體操好手 #丁華恬 帶領臺灣進入睽違半世紀的女子體操賽場。華麗翻上平衡木的氣勢令人驚艷。但她掉下平衡木後立刻穩住,繼續完成動作那一刻,強大的心理素質,比體操美技更讓人讚嘆。

    有奪牌實力的柔道女王 連珍羚 LIEN Chen-Ling,因被判指導落敗後,賽後受訪表示「已經把自己準備得很完美,迎接這個比賽。但勝負的世界就是這樣,只能接受這個結果」連珍羚哽咽中展現的精神力,在我心目中已經超越獎牌的價值。

    拳擊世界排名第一的 林郁婷 Lin, Yu-Ting,對上實力堅強的菲律賓籍選手,因策略不受裁判青睞以些微差距落敗,首戰爆冷出局。他賽後受訪激動表示「今天自己跌倒了、摔跤了,我之後會努力站起來」讓我確信,他未來必定能取得更多的榮譽。

    而我們的桌球教父 莊智淵 Chuang Chih-Yuan,網球一哥盧彥勳 Yen-Hsun Rendy Lu,早已用奮戰精神超越勝敗,在臺灣運動史上留下歷史性的背影。

    而臺灣人也學會用超越勝敗的眼光,共同支持著選手們。

    全勝的金牌,是最耀眼、最喜悅的焦點;但歷經敗陣的銀牌和銅牌,是最能展現心理素質和運動精神的位置。

    舉重女帝郭婞淳 KUO, Hsing-Chun 奪金後說「我的生涯拼圖已經完成,希望這塊金牌能帶給台灣力量、振奮人心,接下來也多關注我們其他選手,多幫我們加油!」

    一席話,展現「強者的友愛」,為臺灣帶來巨大的力量。

    臺灣的年輕好手楊勇緯 Yang Yung Wei(柔道銀牌)、羅嘉翎 LO Chia-Ling +0(跆拳道銅牌),魏均珩 WEI Chun-Heng、 #鄧宇、 湯智鈞 Tang Chih Chun(射箭團體銀牌)、鄭怡靜 CHENG I-Ching、Lin Yun Ju 林昀儒(桌球混雙銅牌)、 #陳玟卉(舉重銅牌),不因一時敗戰而氣餒,享受比賽,也享受奪牌的榮耀,更是完美演繹了新一代臺灣人的運動精神和心理素質。

    絕大部分的臺灣人,能共享摘銀奪銅的喜悅,不苛責選手、不羞辱對手、不罵地主怪裁判,足證臺灣已經走出過去被鄉民戲稱「贏球才是國球」的時代。

    臺灣人的集體心理,已經進入新階段:

    可以欣賞他人的優秀、正視自己的不足、真心真意珍惜每個比賽過程,把選手當成人而不是奪牌工具。

    這不只是體育競技的成就,更是一個民族心理素質的進步。

    勝利固然讓一個民族揚眉吐氣。

    但面對失敗的態度和反思,才是顯現一個民族底蘊的時刻。

    中國小粉紅為自家選手在球場上飆罵髒話、有違運動精神的行徑喝采,卻無法欣賞劉詩雯和許昕打下來的銀牌。贏了就是寶、輸了變根草。

    這不是體育大國的成熟,而是獎牌大國的幼稚病。

    兩相對照,中國的獎牌數固然遠高過臺灣;但集體心理素質的鍛鍊,臺灣展現了文明的強韌。

    數十年不同制度的薰陶,一個民主自由,一個高壓集權,臺灣和中國的在集體心理,早已有巨大的差別。

    中國不斷製造臺灣的挫折,而臺灣總是能從一次又一次挫折中站起,這就是臺灣從失敗中淬煉的心性。

    摘金奪銀,只是讓一個國家成為「獎牌大國」。

    能夠共享成功、接納失敗、正向進取,才是真正的「體育大國」。

    謝謝每一位發光發熱的臺灣選手,讓臺灣在世界舞台上成為難以忽視、不可抹滅的存在。

    後續還有許多精彩的奧運賽事。祝福所有的選手,健康順利完賽,取得心目中的最佳成績。

    讓我們繼續欣賞每一位全力拼搏的選手,共同學習分享榮譽及面對失敗,讓臺灣成為世界無法忽視的好國好民。

  • 國小榮譽制度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28 00:05:59
    有 106 人按讚

    中華民國童軍
    陽明山童軍露營場遊憩區開幕典禮暨木章年會
    時間:109年10月25日
    地點: 苗圃營地(陽明山童軍露營場)
       
    ●大會開始
    ●唱國歌
    ●重溫諾言
    ●主席致詞(中華民國童軍總會 林右昌UChange 理事長致詞)
    ●貴賓致詞(教育部次長致詞) ●開幕揭牌儀式
       
    ●頒發總會榮譽章(感謝對陽明山營地管變工作之協助與支持)
    教育部林騰蛟次長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劉培東處長
       
    ●頒發感謝狀(感謝前陽明山童軍活動中心基金會董事)
    董事長 林騰蛟
    常務董事 陳漢強
    常務董事 李錫津
    董事 謝政諭
    董事 趙守博 (Chao Shou-Po)
    董事 呂建政
    董事 陳一仁
    董事 王富民
       
    ●頒發感謝狀(協助陽明山童軍營地整理清潔有功之童軍伙伴與童軍團)
    中山社區童軍團- 林明儀夥伴
    揚格複式童軍團- 鍾銘霖夥伴
    內湖社區童軍團- 黃慶忠夥伴
    崇善童軍文教基金會- 吳慶華夥伴
       
    臺北市 星宿海童軍團
    臺北市 北極星童軍團
    臺北市 草山羅浮群 Grass Hill Rover Network
    臺北市 萬福國小童軍團-台北市126團
    臺北市 華岡童軍團
    台北市鷹熊180童軍團
    臺北市265團光復國小複式童軍團
    臺北市 台北市360內湖社區童軍團
    臺北市 八導飛鷹童軍團
    桃園市 揚格複式童軍團
    桃園市 航空城童軍團
    新北市 枋橋複式童軍團
    新北市 新泰國中童軍團
    臺北市 吉林國小
       
    ●木章制度溯源(邀請洪恆明團長)
    ●木章典範傳承儀式
    ●唱中華民國童軍歌
    ●禮成

  • 國小榮譽制度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27 14:00:00
    有 524 人按讚

    劉伯溫的「謀臣」悲劇:一廂情願想做帝王師|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智謀文化的早熟和發達,是中國一個特有的現象。在這種文化的催生下,中國人特別崇拜智慧人物。而在智慧人物的系列中,有兩大偶像,一個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另一個就是元明之際的劉伯溫。歷代人們給這兩位附會了很多神異的傳說,傳說中,他們不僅神機妙算,而且還能呼風喚雨。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評神化諸葛亮的《三國演義》時說,孔明先生被描寫得不大像一個正常人了,「多智而近妖」,而劉伯溫也被後世的許多傳說扭曲得厲害,即使不「近妖」,也是「多智而近怪」。

    歷史上真實的劉伯溫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神異傳說之外的劉伯溫

    劉基,字伯溫。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他的家鄉青田縣南田山武陽村(今屬浙江文成),按元朝當時的行政區劃,屬於江浙行省的處州路。

    江浙地區向為人文淵藪,劉伯溫的家鄉武陽村雖然是個偏僻的小山村,距青田縣城有150多里之遙,但讀書的風氣不衰。劉基的曾祖還曾在宋朝為官,傳到劉基父親這一代,雖非顯第,但無疑是一個中國傳統農村典型的小門小戶的讀書家庭。在這種背景下,劉伯溫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儒家傳統教育。《明史》上說,劉伯溫「幼穎異」,特別聰明,他的老師即對其父親說,劉伯溫不是池中物,長大後必然光宗耀祖。《明史》還記載,「基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所謂象緯之學,就是通過觀察天象和占卜來預測人事的一套神秘的學問。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這種學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果輔之於縝密的思維和明晰的判斷,其所謂預測往往也有應驗的時候,這就更給這門學問披上了奇異的面紗。

    《明史》的這兩點記載非常重要,因為它基本勾畫出了劉伯溫的兩條人生軌跡:一個是深受傳統儒家教育,作為「儒者」的劉伯溫;一個是搖鵝毛扇,作為「謀臣」的劉伯溫。兩者不可偏廢,毋寧說前者還更為重要,但可惜經過野史和民間的渲染,也許還包括劉伯溫後人有意無意的「改造」,作為「謀臣」的劉伯溫「壓倒」了作為「儒者」的劉伯溫。於是乎,本來是一個不無悲劇色彩的傳統知識分子,在各種離奇怪誕的傳說中,成為一個滑稽多智的怪物,差不多等於是江湖術士之流了。

    作為儒者的劉伯溫,照例要重走前輩讀書人循環往復的那條道路。至順四年(1333年),23歲的劉伯溫參加元王朝的科舉考試,考中進士。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元朝的制度,年滿25歲的成年男子才能應考,據當代學者楊訥考證,劉伯溫虛報年齡為26歲,終於矇混過關。不過,只要是憑真才實學,在舊時,這倒是讀書人的一段佳話。

    元順帝至元二年(1336年),已中進士的劉伯溫正式踏入仕途,到江西瑞州路的高安縣任縣丞。所謂縣丞,就是縣令的屬官,官階還不夠「七品芝麻官」,屬於正八品,略相當於今日之副縣長。

    官階低倒沒有什麼,按照元朝制度,名列第三甲的進士就只能授予正八品,一個有才華的年輕人,終究是抑制不住的,問題的關鍵在於,劉伯溫運氣差了一點,他此刻所置身的,完完全全是一個衰世。

    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元王朝最大的問題就是迷信武力,不尚文治,故以馬上得天下,仍然「以馬上治之」,加上元朝對漢民族的猜忌,因此始終沒有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到了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的時候,元王朝的統治機器更加遲鈍和衰朽。大凡衰世,都具備兩個重要表徵:其一就是吏治大壞,單靠一兩個志士仁人已無法改良,上層階級貪圖享樂,文恬武嬉,空前的社會危機迫在眉睫,他們卻有意無意視而不見,徬彿「清歌於漏舟之中,痛飲於焚屋之內」;其二,在草野中已經萌動著很多不安定的因素。元順帝當政時期,自然災害不斷,而吏治不良。

    飽讀詩書,從書齋昂昂然走出的劉伯溫,儒家知識分子那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幾乎與生俱來,但他在江西做了五年的小官,最後只能抑鬱求退。按照史書的記載,他在江西,「政嚴而有惠愛,小民自以為得慈父」,想來頗有政績,但「豪右數欲陷之」,意思是地方上的豪強貴族處處和他作對,最後只好離去,於1340年回到家鄉。江西短暫的五年仕宦經歷,並未使劉伯溫對元政權完全失望,這之後,他又謀到了一個江浙儒學副提舉的官職,這是負責地方教育事務的一個崗位,僅比縣丞的正八品高一等,屬於從七品。志大才高的劉基對此當然也無法滿意,好歹幹到至正十二年(1352年),他辭職了。辭職的理由是身體不好,後人於此有所爭論,不過不論劉伯溫當時是否真在患病,他對元政權的灰心,卻是越來越明顯地表露了出來。這從他辭職後所著的那本名著《郁離子》中即可看出。

    「儒者」與「謀臣」的悲劇

    元至正十九年十一月,朱元璋的部隊攻佔了浙江處州(今浙江麗水),因為在故鄉的聲望,劉伯溫和另外三個當地著名知識分子—葉琛、宋濂、章溢,一起被朱的兵士送到應天(今南京)去見朱元璋。《明史》記載了這四人與朱元璋見面的場景:「太祖勞基等曰:『我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紛紛,何時定乎?』」朱元璋表現出了禮賢下士的態度,向他們請教如何統一和安定天下,章溢回答說:「天道無常,惟德是輔,惟不嗜殺人者能一之耳。」意思是只要朱元璋保民安民,就能收拾人心,完成霸業。


    劉伯溫從此開始了為朱元璋充當謀臣的人生新路。

    作為深受儒家文化洗禮的劉伯溫,這麼快就倒向一個傳統觀念中的「亂臣賊子」,其中當然有多層因素的作用。史籍中流傳一個「西湖望雲」的故事,說劉伯溫早在投朱之前就發現金陵(即南京)有所謂「天子氣」,所以決心「輔之」。這無疑是無稽之談。劉伯溫之投效朱元璋,首先自然緣於對元政權的失望;其次,此時朱元璋的一些作為契合劉伯溫的期待—朱元璋部隊的軍紀相對較好,朱元璋本人比較能夠禮賢下士,朱元璋表現出了強烈的統一天下的願望,這些都是他區別於其他群雄,而對劉基這樣知識分子具備吸引力的地方。除此之外,還有兩點非常重要:一是朱元璋打出了民族牌,以驅除異族政權為號召;二是此時的朱元璋已經意識到,要想統一天下,一味的大破壞是不行的,還必須著手於建設,而要進行建設的工作,又必須依靠縉紳階層,儘可能維護他們的利益。

    早在劉伯溫辭官隱居期間,他就在《郁離子》中說,要「稽考先王之典,商度救時之政,明法度,肄禮樂,以待王者之興」。而此時的朱元璋,頗有一些「明法度,肄禮樂」的氣象,他成為劉伯溫心目中正在興起的「王者」,不是一種很自然的事情嗎?

    關於劉伯溫在朱元璋打天下過程中的作用,雖然不像傳說中那樣神奇,但他和其他知識分子一起,幫助朱元璋在亂世中恢復秩序,是值得歷史肯定的。

    朱元璋統一天下,劉伯溫和其他開國功臣一樣得到了封賞,這似乎實現了他的人生抱負,但作為儒家知識分子,新朝的肇建又使劉伯溫自覺背負了一種新的使命,這就是「導君於正」,使新皇帝符合儒家的政治文化傳統。而就是在這方面,劉伯溫開始品嚐苦澀的滋味,因為在朱元璋這樣的雄主手下討生活,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劉伯溫入明後活了七年有半,在這不算長的時間裡,他先後幾次受封,又幾次被打發回鄉。從他第一次被斥退的經歷中,可以看出「伴君」確實是一件危險係數極高的工作。當時南京從夏天到秋天一直沒有下雨,求雨也沒有效果,劉伯溫藉機指出了三條弊政:一是陣亡將士的妻子數萬人都被迫住在「寡婦營」,不許外出;二是為營建工程的工人死亡,屍體暴露不收;三是敵方頭目既然已經歸誠投降,就不適宜充軍。古人認為天象由人事決定,劉伯溫借求雨的機會進諫,使朱元璋只好同意其請,可過了十來天仍未降雨,朱元璋立即作出了「劉基還鄉為民」的處罰。但劉伯溫被免職僅三個月,朱元璋又想起了他,令他火速從家鄉赴南京,恢復了其官職。而到了洪武四年(1371年),他在得到封爵之後,再一次被賜歸。

    如果說第一次被貶,劉伯溫由於功名之心未滅還滿懷惆悵,那麼他後來的被放歸,則更像是一種自我放逐。這不僅因為明初同僚的傾軋十分激烈,不同派系之間的權力鬥爭已到白熱化的程度,更因為他對「聖意難測」有了更深的理解,對在雄主手下討生活充滿了憂懼,深知只有韜光養晦才是自我保全之道。

    然而劉伯溫到底是讀書人,儘管他感覺面前這個曾經與自己共過患難的人越來越難以捉摸,但在反覆放歸、召還的過程中還是要戰戰兢兢地盡儒者的本分。他勸朱元璋,「霜雪之後,必有陽春,今國威已立,宜少濟以寬大」,要朱元璋保存臣子的體面,不應動輒羞辱,都是非常有針對性的;他又提醒朱元璋,對遁逃北漠的元朝大將王保保不能輕敵妄進,結果也被他不幸言中了—名將徐達在追擊王保保的一戰中,幾乎全軍覆沒。

    憂讒畏譏的劉伯溫準備在家鄉終老,但善於占卜的他卻不知道,自己的命運並不在自己手中。很快,他就出事了。又使天災進一步演變成人禍,中國大地,一時飢民、流民、盜匪四起。

    死因成謎

    隱居的劉伯溫,竭力洗盡鉛華,表現得像一個不識字的老農,也不和地方官吏來往。他知道,有一雙天眼在盯著他的一舉一動。《明史》上這樣繪聲繪色地描述他的謹慎:「還隱山中,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見不得,微服為野人謁基。基方濯足,令從子引入茅舍,炊黍飯令。令告曰:『某青田知縣也。』基驚起,稱民謝去,終不復見。」家鄉的父母官因為始終見不到劉伯溫,所以換上便服求見,正在洗腳的劉伯溫對上門的客人當然不好拒絕,升火做飯以待客,但當縣令以實相告時,劉伯溫馬上變色,自稱小民,便立即退避。

    如此小心的劉伯溫還是出事了。

    在浙江福建交界處有一個叫談洋的地方,此地偏僻而險要,所以成為奸人躲藏之所,劉伯溫便派兒子劉漣入朝反映這一情況,建議在此設立一個機構負責巡查,但劉漣繞過了中書省(當時明王朝政府的中樞機構),直接向皇帝奏陳,引起了執政大臣的嫉恨,他們誣陷劉伯溫看中了談洋這塊地方,準備作身後之墓地,只是由於談洋的百姓不同意,所以才希望朝廷在那兒設立機構,以此驅逐百姓。中書省準備借此興起大獄,這時的劉伯溫雖然患病,但仍然不得不扶疾入朝,向皇帝和朝廷說個明白。

    劉伯溫面對朱元璋,「惟引疚自責而已」,意思是什麼辯解的話都不說,只承認「我錯了我錯了」,朱元璋沒有再窮追下去。但不久,在一件小事上,朱元璋還是給了劉伯溫一個下馬威。朝廷祭奠孔子,儀式結束後,祭祀用的肉分給重臣算是一種榮譽。劉伯溫沒有參加祭奠儀式,卻接受了肉。朱元璋說:劉伯溫是學聖人之道的嘛,怎能不參加祭奠卻享受祭品?學禮學到哪裡去了?下令停發其一個月俸祿。是否接受祭品是小事,停發一個月俸祿也是小事,關鍵是皇帝行動中透露的信息是意味深長的:他就是想讓劉伯溫沒面子。由此可見最後一次入朝的劉伯溫,其處境之尷尬。

    處境和心情都惡劣,劉伯溫的病情加重了,洪武七年,朱元璋知其病重,賜歸田裡,這一年的四月十六日,劉伯溫卒於家中。

    劉伯溫的死因,歷來有三種不同的說法:一說被丞相胡惟庸毒死;二說朱元璋是毒死劉伯溫的主謀;三說是病死。其實從情理上思考,劉伯溫當時已經患病,而且又不是當權派,朱元璋和胡惟庸又何必要多此一舉?胡惟庸毒死了劉伯溫的傳聞之所以流行,完全是後來朱元璋為除掉胡惟庸,有意給其羅織了一條新罪名。但他沒有想到,後世同情劉伯溫遭遇的人,不以揪出胡惟庸為滿足,又懷疑到他自己頭上,這真是一種諷刺。

    與劉伯溫的死因相比,朱元璋在劉伯溫死的前後表現出來的態度,更耐人尋味。

    劉伯溫還在朝的時候,朱元璋的文集刻成,他賜給了李善長、胡惟庸、宋濂三人,卻偏偏沒有給劉伯溫,這反映出朱、劉君臣關係在劉伯溫死前,已比較冷淡。劉伯溫病重被賜歸,朱元璋頒發了一紙詔書,對二人君臣一場進行了一次總結,其中既責備劉伯溫當年不早早歸附,也稱揚其功績,最重要的,是表示自己當皇帝後,對劉伯溫的安排和處置都是符合「國之大體」的。對劉伯溫來說,得到這樣一份詔書,肯定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朱元璋和劉伯溫君臣二人,在身份認識上大概是有一些偏差的。劉伯溫雖被人們看成「謀臣」甚至「術士」,但他更自居為「儒者」,然而讓他沮喪的是,朱元璋也更多願意把他當成「謀臣」和「術士」。在一次誰是當今大儒的討論中,朱元璋就曾經輕蔑地說,像宋濂、劉伯溫這樣的人哪配稱「大儒」?

    朱元璋為什麼不願意承認劉伯溫為「儒者」?原因很簡單,儒者都有「導君於正」的使命,真正的大儒,在傳統觀念中,應該是帝王師。做「帝王師」,這堪稱千百年來中國文人的最高理想,劉伯溫也不會例外。問題是,這種理想很多時候只是文人的一廂情願。自信心太強的雄主們是不承認有什麼「帝王師」的,否則那豈非意味著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人比他更高明嗎?朱元璋是這樣,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是這樣。一個迂腐的讀書人尹嘉銓寫了篇文章,其中引用了《漢書·張良傳》中的一句話:「學此則為帝者師矣。」雖然他一再說明「不敢以此自居」,卻在一場文字獄中被乾隆抓住了把柄,乾隆憤憤地責問:「你要做帝王師,那把我往哪兒擺?」這就是雄主們從心底裡討厭帝王師的關鍵要害了。乾隆還有一句痛斥紀曉嵐時脫口而出的名言:「朕以汝文學尚優,故使領四庫書館,實不過倡優畜之,汝何敢妄談國事!」意思更為透徹,原來在帝王眼裡,所謂國事其實不過是他家事、是他一人之事,文人之流,哪怕是名義上的老師,都不過是他養著好玩罷了。至此,「帝王師」這頂紙糊的桂冠被乾隆輕蔑地吹了口氣便破碎了。

    在現實的無情打擊下,劉伯溫的「儒者」、「帝王師」之夢最後破滅了沒有?不知道。我們清楚的是,他臨終前留下遺命,告誡子孫不得為官。

    本文原載於《百家講壇》2009年第8期藍版,原題為「在雄主手下討生活不易——真實的劉伯溫與朱元璋」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國小榮譽制度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0-31 08:26:20

    陽明山童軍露營場遊憩區開幕典禮暨木章年會
    時間:109年10月25日
    地點:陽明山營地

    ●大會開始
    ●唱國歌
    ●重溫諾言
    ●主席致詞(中華民國童軍總會理事長致詞)
    ●貴賓致詞(教育部次長致詞)
    ●開幕揭牌儀式

    ●頒發總會榮譽章(感謝對陽明山營地管變工作之協助與支持)
    教育部林騰蛟次長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劉培東處長

    ●頒發感謝狀(感謝前陽明山童軍活動中心基金會董事)
    董事長林騰蛟
    常務董事陳漢強
    常務董事李錫津
    董事謝政諭
    董事趙守博
    董事呂建政
    董事陳一仁
    董事王富民

    ●頒發感謝狀(協助陽明山童軍營地整理清潔有功之童軍伙伴與童軍團)
    中山社區童軍團-林明儀夥伴
    揚格複式童軍團-鍾銘霖夥伴
    內湖社區童軍團-黃慶忠夥伴
    崇善童軍文教基金會-吳慶華夥伴

    臺北市星宿海童軍團 臺北市北極星童軍團
    臺北市草山羅浮群 臺北市萬福國小童軍團
    臺北市華岡童軍團 臺北市鷹熊複式童軍團
    臺北市光復國小童軍團 臺北市內湖社區童軍團
    臺北市八導飛鷹童軍團 桃園市揚格複式童軍團
    桃園市航空城童軍團 新北市枋橋童軍團
    新北市新泰國中童軍團 臺北市吉林國小

    ●木章制度溯源(邀請洪恆明團長)
    ●木章典範傳承儀式
    ●唱中華民國童軍歌
    ●禮成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國小榮譽制度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1-31 09:27:39

    單元主題:巾幗女傑 - 熱血國軍,熱情童軍
     
      張書睿,79年次的一位女孩,國小三年級和家人去爬八卦山,因為剛好有童軍們在活動,而被邀請加入一同玩樂,因此而加入童軍運動。高三模擬考次次都有70級分,目標學校是台、清、交、成的資訊工程學系,畢業後去新竹科學園區上班,但考試總有意外,一時失誤,學測卻只考差了65級分。只好打起精神再拼指考。在這拼指考這段時間,媽媽拿了軍校聯招的簡章,不停的鼓勵她考慮念軍校,因為媽媽說:即使考上理想的大學,以後起薪也不怎麼樣,而且公司會倒,國家卻不會倒。再加上用循序漸進誘導的方式,先讓她去體檢看看,反正體檢也不一定會過。等體檢過了,再讓她填軍校志願看看。反正填軍校志願和一般大學填志願是不衝突的。最後她兩邊都考上了,一邊是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太空組,因為她想如果有可能的話,能上太空去看一看。另一邊國防大學理工學院資訊工程系,最後她選擇了唸軍校。從此開啟了她多采多姿的軍校、童軍生活。
     
      軍校生要出國有一定的程序要報備、核淮,大學四年遇見開明的院長,認為學生有機會多出國交流、學習是好的。所以讓張書睿大學四年有四次出國機會。大一代表女童軍總會參加世界女青年論壇、大二參加2012CJK國際服務隊、大三代表國防大學理工學院至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參訪、大四赴法國文化協會盧昂分會參與語言培訓的課程,並與當地童軍進行文化交流,童軍心得交換。
      
    這四次的出國,在此次節目中張書睿都有分享的她的心得與感想,還有當時遇到的困難是如何的克服?
      
      張書睿長期在家庭教育和童軍教育的洗禮下「日行一善」、「助人為快樂之本」已經深深烙印在她的思想中,所以她長期就有做志工服務,包括最後的CJK國際服務,也是志工服務的一種。如此優秀在同學眼中,一開始難免敬而遠之,但軍校生的特性就是大家都要住宿,所以她和同袍朝夕相處,一起參加暑訓、山訓、一起從飛機上跳下來,一起走過先鋒路,建立了革命情感、同袍情誼卻是無比堅硬。
      
      最後她談到童軍教育和軍校教育,是相輔相成,而且都是重團隊合作、重榮譽。也鼓勵童軍夥伴,念軍校是不錯的選擇。最後建議童軍夥伴多靜下心來想想「生命,除了讓自己好以外、還能做什麼?讓這個社會、這個國家更好」。
      
      
    以下補充張書睿的自傳,全國童軍夥伴,大家一起互相勉勵…
      張書睿,自懵懂的及笄之年,加入許多志工團體的行列。包括:台中市至長者家長協會、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為獨居老人送年菜及打掃環境、台中市社區大樓---牛津博士---環保志工、內政部兒童之家課業輔導志工。雖然只是一位十來歲的女孩,但我深信,將「愛」從身邊、周遭散播,可以化解大家的同仇敵愾,敞開心房,給予更多的人溫暖。
      
      台灣需要人情的溫度,才能少掉內鬥、分化團結。當我們為這個社會付出,使社會安詳和平,人民各司其職。如陶淵明所寫的「桃花源記」場景,安居樂業、和平相處,安內以攘外,使國運昌隆。如今,已過雙十年華兩載。這幾年,投身於國際和平、國民外交,讓世界看見台灣,也讓台灣,看見世界。首先,是民國97年,代表臺灣赴英國擔任國際交換學生,課餘之際,至當地的Lincolnshire children’s services,擔任協助身心障礙者的志工。
      
      大一時,代表中華民國參加2011世界女青年論壇(Young Women World Forum 2011)為本國的女性在國際會議中發聲,提升國家的國際形象,增加台灣在國際場合中的曝光率。
      
      大二時,參加2012CJK中日韓羅浮國際服務隊,擔任台灣羅浮代表,至菲律賓Marikina城市做志工服務。服務期間,做日本、韓國、菲律賓三國的溝通橋樑、促進國民外交。並在志工任務完成後,建立起固若磐石的友誼,樹立國家良好形象,在東亞地區建立良好口碑。
      
      大三時,代表國防大學理工學院赴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參訪交流,與該校學生交換軍校期間的體能訓練方式、暑期訓練課程、戰鬥戰技的應用、榮譽制度的規範、生活管理規定等。去蕪存菁,帶回國內做借鏡;並也將我國優良的,供他們參考學習。
      
      大四時,利用寒假赴法國文化協會盧昂分會參與語言培訓的課程,並於課餘、週末期間,和法國盧昂童軍齊參加團集會。藉由活動的交流,讓法國的青少年們認識台灣。時逢農曆新年,我在當地舉辦過年圍爐,讓法國人體驗台灣傳統文化,也讓台灣,走進法國。
      
      這些年來,秉持著:參與公共事務、服務社會、幫助需要的人群,是促進區域和平、消弭族群對立、階級衝突的最佳的方法。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了!未來我也會一直努力下去!
      
    智慧的腦+勤勞的手+踏實的腳+結合眾人的力量= 祥和的社會

  • 國小榮譽制度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7-11-17 12:04:23

    單元主題:童軍榮譽議庭
    邀請來賓:陳文頴團長
      榮譽議庭又稱榮譽裁判庭或榮譽評判庭,英文為Court of Honor(C. O.H),這是小隊制度重要的一環,而小隊制度又是童軍運動的三大制度之一,可見榮譽議庭的重要性,落實C.O.H,可以幫助童軍建立榮譽、自主與民主精神,而形式又可分為集議與開庭,操作程序和應該要注意的事項,在節目中文頴團長,都有詳細的介紹。
      
    戶外活動報導:
      臺北市第8次童軍大露營 行前記者會,於2014/6/25(三)上午11點到12點,於臺北市政府沈葆廳舉辦。

      此次由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主辦,臺北市童軍會(康宗虎理事長)、臺北市女童軍會(陳孋輝理事長)所承辦的臺北市第8次童軍大露營,將有1250名童軍、1050名幼童軍及大約300名工作人員,於7月7日至13日假臺北市東門國小(景福營區) 、南門國中小(麗正營區)、龍山國中(寶成營區)、弘道國中(承恩營區)及幸安國小(重熙營區)共五個營區,熱烈展開為期七天的露營活動。

      本次大露營的主題為『探索、挑戰、服務、創新』,適逢臺北建城130週年,特將整體活動之規劃,以臺北城為歷史背景,透過角色扮演遊戲模式,由故事的主人翁-波依.史考特(Boy Scout)與葛柔.史考特(Girl Scout)兄妹,帶領參加伙伴一起探索臺北城。活動以開拓者的冒險精神,規劃了《看鑑臺北》、《看見童軍》、《看健自己》三大主題,設計「文化傳奇」、「宗教之旅」、「自然探索」、「社區服務」、「體能挑戰」及「營地模組」六大模組活動,共30條路線及主營區(景福營區-東門國小)的活動,將有效利用大眾運輸系統,進行城市探索,同時將嘉年華氣息融入本次大露營,期待透過大露營活動提供臺北市各童軍團直接交流觀摩的機會,展現學校童軍教育及社區童軍運動推展之成果,並促進臺北市童軍運動之蓬勃發展。

      本次大露營以臺北古城門為名,設置「景福、麗正、寶成、承恩、重熙」五大營區,各營區以廟埕之意象進行營地規劃,童軍除參與各模組活動外,每個營地規劃各項在營活動,內容包括廟埕創意競賽、古早童玩體驗、球類活動、手工藝教學、青年論壇等;主營區將有臺北建城130週年展、臺北市童軍一甲子特展、童軍文物展及各團海報展等多項展覽活動;為配合臺北建城130週年,活動期間將透過男女童軍伙伴的參與,利用「一人十磚」活動,以積木堆疊方式「重現臺北城」,讓臺北府城以及五個城門重新呈現。

    (以上內容為臺北市教育局所發之新聞稿)

      此次將播出當天記者會實況,精彩的收音有…
    一、風馳雷徹(老松國小十鼓隊 演出)
    二、營歌演唱、搭設懸空旗桿(麗山國中童軍團 演出)
    三、林奕華局長 致詞 (台北市教育局)
    四、康宗虎理事長 致詞(台北市童軍會)
    五、陳孋輝理事長 致詞(台北市女童軍會)
    六、大會活動簡報(活動組副召集人王建清夥伴介紹)

      還有訪問了吉林國小幼女童軍團的團長林玉娟,因為這次她們特別受邀表演「歡樂連廂」這個節目,還有訪問了許多小青蛙,看她們在準備表演之前的心情如何?會不會緊張?

      另一段是訪問麗山國中的王晨宇,他是行義、羅浮的訓練顧問,問他是如何準備此次的表演,還有訪問童軍、女童軍們此次表演的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