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家語言發展法語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家語言發展法語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家語言發展法語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家語言發展法語言產品中有8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5萬的網紅綠黨,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灣是多元文化的國家,傾聽與理解才是對彼此的尊重】 尊重多樣性是綠黨六大核心價值之一,族群主流化是其中的內容,我們希望每個族群、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主流,不會有人因為自我的認同而遭到排除,族群主流化不僅是民族或種族問題,也是性別、階級等等人們因為特定認同而不被排除的可能性。 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儘管...

國家語言發展法語言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6:07:06

【杰式學堂】 大家都認為巴黎就是法國最早、最古老的城市嗎?🙋‍♂️ 法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說到法國,大家時常會直覺地與巴黎做聯想,巴黎也確實在很久很久之前就一直是首都了,但其實馬賽才是法國最古老的城市! 馬賽,位於法國南端的美麗濱海城市,知名的「馬賽老港」、鮮美的海鮮料理、明...

國家語言發展法語言 在 GirlStyle 女生日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2-15 15:23:02

【@girlstyle.mag】比利時公主19歲入讀軍校,有望成首位女王 . 比利時一如歐洲其他國家,雖然名氣不如英國響亮,但是卻擁有歐洲現存皇室中最純正以及政治影響力最大的皇族,因此比利時皇室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是響噹噹的狠角色。今日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年僅19歲的比利時公主——伊莉莎白公主(Prince...

國家語言發展法語言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6-18 04:07:35

【杰式學堂】 喜愛歐洲歷史文化的各位應該可以多少猜到這題接近的答案😎  在十一世紀的時候,英國被法國的諾曼人所統治,於是就開始將法文慢慢地引進英文單字裡,而那個時候的法文其實是古法文裡的一種方言:盎格魯-諾曼語 (L’anglo-normand) 。  一直到十四世紀初...

  • 國家語言發展法語言 在 綠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9 16:46:07
    有 115 人按讚

    【台灣是多元文化的國家,傾聽與理解才是對彼此的尊重】

    尊重多樣性是綠黨六大核心價值之一,族群主流化是其中的內容,我們希望每個族群、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主流,不會有人因為自我的認同而遭到排除,族群主流化不僅是民族或種族問題,也是性別、階級等等人們因為特定認同而不被排除的可能性。

    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儘管努力推動族群主流化,但有許多作法仍是徒有其形,不得其神,許多行政部門甚至政府官員也完全沒有概念。立委陳柏惟與國防部長邱國正在立法院因為母語爭論的事件中,我們仍看到政務官對於族群主流化政策的不瞭解,更是對國民做出最不當的示範。

    現任的客委會楊長鎮主委曾明確發表相關的論文,蔡英文總統更在「2020年原住民族正名26週年論壇」明確地說要朝著族群主流化的理想邁進。

    綠黨的創黨主席高成炎教授也曾對我們說過瑞士國會的小故事:『德語區出身的議員說法語跟法語區出身的官員進行質詢,而官員用德語回覆德語區出身的議員。』

    我們衷心地希望能有一天
    陳立委用邱部長的母語(華語)質詢
    邱部長用陳立委的母語(台語)回答

    我們希望的未來,是每個台灣人都能理解與表達這片土地上的每一種語言及文化!這個理想或許太遙遠,但是在那之前,現在,至少讓我們都能用心去傾聽,聽懂彼此的文化。

    綠黨北北基黨部

    ---
    國家語言發展法第三條:
    本法所稱國家語言,指臺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
    ---
    抱歉!剛剛發文不夠慎重,對邱部長以及陳立委不尊重的部份,再次真誠道歉,我們會更加謹慎,也對所有關心綠黨的朋友致上歉意。

  • 國家語言發展法語言 在 曾偉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8 09:10:22
    有 204 人按讚

    3Qi.tw 陳柏惟 台語質詢啟用通譯、傳譯歷史任務,
    讓我看到台灣對於各語言尊重仍有一大距離。

    "We speak your language."
    我在蘋果日報駐美記者期間,採訪過紐約諸多司法新聞。紐約市裡頭超過50個國家的人口,其中不乏 #中國人犯罪需要跑法庭,這些人來自中國各省,他們可能不諳英語,只會講 #福州話、#廣東話 等。這時口譯人員就相當重要。不見得能夠讓嫌犯自由表意或陳述,但至少聽得懂法官在講什麼,並做回應。

    再來看到 #瑞士 這個多語並存的國家,國會如何多語交雜?

    要使 瑞士 #德 #法 #義 語區的聯邦議院 #國民院 議員,能夠溝通無礙,國會下設三種語言的口譯室,每個口譯室配備3名口譯員。

    使用德語佔最多數63.5%、法語22.5%,義語為母語者8.1%,而第四官方語言 #羅曼什語 僅佔0.5%。因為使用者最少數,但透過事先申請,就會提供口譯員。

    瑞士議會更將9/26訂為多語日。(Multilingual Day)

    雖然瑞士不同語言使用者,可能還因歷史因素、語言使用,仍有互不對盤的現象,但至少在聯邦議會的國民院,他就是個最基本的語言政策。

    台灣通過 #國家語言發展法 ,有人笑說:象徵意義大過實質意義,的確。但至少他在要求 #國會殿堂 下設通譯、口譯、傳譯人員,踏出重要的實踐腳步。

    台灣自詡尊重的國家,什麼是共通的工具,我想在這個語言平權的時代,#絕對不是華語,#我講臺語客語攏會通。

    #傳譯 #通譯 #口譯

    瑞士聯邦議會怎麼做,紐約市法庭怎麼做?
    留言處看連結。

  • 國家語言發展法語言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8 00:26:54
    有 898 人按讚

    【還在大家說國語嗎?你講什麼語言誰決定?】

    今天原本是台灣語言史上重要的日子,這是史上第一天立法院引進通譯,讓「所有國語」均能在國會殿堂上溝通無礙。然而,立委3Qi.tw 陳柏惟 特別以其母語台灣台語質詢國防部長邱國正,但部長竟拒絕使用通譯,並且自行提出一番「國會應該講國語才好溝通」的論點,但這其實已與《#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以及國會設置通譯的精神背道而馳。

    ■國語已經不等於華語,自然語言一律平等
    還在國語=華語嗎? 這除了是語言歧視與延續殖民暴力外,更已經違法了!根據2019年的《國家語言發展法》第三條:「本法所稱國家語言,指臺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第四條則規定:「國家語言一律平等,國民使用國家語言應不受歧視或限制。」也就是說呢,華語、台灣台語、台灣客語、台灣各原住民族語*,均平等被列為「國語」。未來當然個語種通行程度不一,但各語言均需被尊重、傳承、教育,就如同瑞士將僅佔0.5%的羅曼什語列為官方語言之一一樣。

    ■若無外力干涉,原本台灣約3/4人講台灣台語
    在1992年,台灣的人口比率為:閩南系台灣人73.3%,客家系台灣人12%,中國移民13%,台灣原住民1.7%(黃宣範,1993)。而在1940年,台灣的人口比率為:閩南系台灣人76.0%,客家系台灣人14.1%,中(華民)國人0.8%,原住民4.3%,日本移民5.3%。若照各族群比率,原本台灣優勢的語言為台灣台語(亦即閩南語,但已和福建閩南語有字彙腔調的不同)。若再以瑞士為例,瑞士64%人口母語是德語,20%法語,6.5%義大利語,雖各語種受平等保障,但德語也在瑞士媒體、文化等領域佔最大優勢,照自然市場法則,要不是外力干涉,這也是原本台灣台語會有的地位。

    ■日本與中國人強行讓台灣接受外來語言,但中國人手段更殘暴全面
    1945中(華民)國軍事佔領台灣,於1946年4月2日設立「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直接把官方語言從日語改成華語,並推行「說國語活動」,但初期並未嚴格排除台灣各語言使用,但佔領台灣短短5、6年後,1950年代後從教育界開始嚴格禁止「方言」,強性規定使用華語,並查禁原住民文字印刷,爾後講台灣語言者,會在學校、職場受到罰款、懲戒、羞辱、迫害歧視。日本時期也推動日文,但允許雙語教育,也就是學校可以用官方資源教授漢文。直到日本佔領台灣42年後,開始強力推行日語教育,設立「國語講習所」取消漢文課,但對語言的控制,仍未如中國殖民政府徹底。

    ■台灣語言不死,但正在凋零
    儘管日本、中國兩殖民政權前後推行「國語政策」,但台灣母語經過百年迫害,仍保留下來,當然人口越少的原住民語、客語受創越嚴重,台語雖然不死,但卻也逐漸消逝。根據洪惟仁教授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執行的《9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2010)的調查結果,都會區家庭中華語對本土語言已經有明顯優勢,例如明顯在台灣台語區的高雄,在家講台語的比率遠低於母語背景比率,更有些區已經是以華語為主。然而,反過來說,即便在70年華語殖民之後,雲、嘉、南、高鄉村區域,仍有許多行政區過半人口在家完全不講華語。

    家庭是母語的最後防線,洪惟仁教授就曾寫道:「家庭是語言最後的堡壘,華語是外來語言,居然能夠向下擴張到家庭語言的地盤,不論華語使用率多少,都意味著族語在家庭領域中『失守』了」

    有一種最常見論點是說,語言是工具,只要能溝通就好,根本不用保留少數語言。然而,這一來是將外來政權殘酷消滅優勢語言的錯誤正當化,二來破壞了多元文化保存的可能性。更大的謬誤,則是將多語言國家中的溝通,扁平化成「強迫大家只學一種語言,遺忘母語」,而不是建立「不同語言使用者之間也能溝通」的制度(包含大家學會第二、第三語言;即時通譯輔助等制度)。

    在「國語平等」後,不代表台灣台語就能取得壓迫其他語言的地位,反而是以各語言為母語者,都能在台灣國內各場合等到尊重。在發展神經學的實證證據中,不少證據指出,雙語(或多語)成年人大腦皮層區域、皮層下灰質和連接之白質束結構比單語者更完整。更早學習多語,對刺激大腦發育,讓兒童養成對多元文化認識與尊重都更有利,這也是瑞士、加拿大等多族群國家朝向的方向。

    *註:台語過去稱閩南語,但已和福建閩南語有字彙腔調的不同;同樣的,華語雖以北京話爲基礎,但腔調和字彙亦和實際北京人說話有很大差異。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