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家藝術園區古根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家藝術園區古根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家藝術園區古根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家藝術園區古根漢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文茜的世界周報》記者李瑞玉:呂宏偉:杜拜報導 【距離杜拜2020世博倒數365天,杜拜在世界最高樓哈里發塔前,盛大舉行燈光煙火秀。被視為當地最高機密的世博園區,也首度向全球媒體曝光。文茜世界周報是台灣唯一獲准進入的電視媒體:雖然此刻現場看起來仍像一大片工地,但主辦單位放下豪語,要一天當一天半來用...

  • 國家藝術園區古根漢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1-06 14:35:10
    有 2,206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記者李瑞玉:呂宏偉:杜拜報導

    【距離杜拜2020世博倒數365天,杜拜在世界最高樓哈里發塔前,盛大舉行燈光煙火秀。被視為當地最高機密的世博園區,也首度向全球媒體曝光。文茜世界周報是台灣唯一獲准進入的電視媒體:雖然此刻現場看起來仍像一大片工地,但主辦單位放下豪語,要一天當一天半來用。今年年底至少完成場館外觀!當世界重心不斷向東方傾斜之時,杜拜要當串連東方與西方的樞紐,透過一個如史詩般盛大的活動,成為文明對話的新熱點。請看記者李瑞玉/呂宏偉來自杜拜的採訪報導】

    {內文}
    (杜拜世博2020宣傳片)
    我們人類,總是愛做大夢,搭建出來的甚至比想像更大,我們對建築的熱愛,始終並將永遠存在,只要看看我們曾經建造的,西元前2560年埃及吉薩(古夫)大金字塔,西元前447年希臘雅典帕德嫩神廟,西元537年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1931年紐約帝國大廈,1997年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2010年杜拜哈里發塔,2019年丹麥哥本哈根ARC再生能源電廠

    我們從來不曾懷疑,人類能因夢想而偉大,也深知實踐的人將決定夢能做多大。

    (杜拜世博2020宣傳片)
    我們人類從來不會說到此為止,我們豎立了紀念碑,然後穿越各大洲,讓人類得以飛翔之後,隨即發送衛星,走入外太空,創立了使用者介面,我們在沙地上建造城市,把海洋變成陸地,卻仍然還不夠,我們創造了懸浮火車,開放世界的遊戲,建造了摩天高塔,還讓太陽能納入電網,我們讓房子變聰明,把食物變藝術,打造了自動駕駛汽車,並教會機器人談吉他,但不,這也還不夠,當我們發現治療疾病的方法,演奏出交響曲,探究了海底,讓機器做了我們的事,於是我們解構了夸克,研究了大白鯊,對我們的基因進行排序,甚至透過3D打印出房子,這樣我們可以結束了嗎?喔,還是沒有,我們還未完成,事實上我們需要做的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多,我們的工廠需要幫助,還有一些我們不能忽略的挑戰,但請記得,我們是人類,只要我們下定決心,任何工作都沒有做不到的,如果我們所有人都抱持著真正無極限的精神,那麼當我們走上這個舞台,跨越國家地聚集在一起,如果我們能整合起來共同構思,我們就能使未來變得更好

    杜拜就是這樣的角色,一個曾經綿延起伏的沙漠城市,歷經多年埋首於工程的敲打節奏,如今正欲向世人展現,她能從發燙的溫度中耀眼閃爍。

    就在2020世博開幕倒數365天,杜拜選擇在迄今仍傲視全球的世界最高樓哈里發塔前,熱鬧以燈光煙火秀舉辦慶祝晚會,宣示中東的第一次,要重新扭轉各國對「世界」的認知,讓杜拜成為文明對話的新熱點。

    (杜拜世博2020宣傳片)
    您缺席了,當人類征服火力,穿著獸皮服裝或發明自行車輪胎之時,您缺席了,當他們創建代數,在吉薩建造金字塔或為蒙娜麗莎畫畫之時,您缺席了,當他們第一次造紙或建造圓形劇場時,當他們計算重力或使飛行成為現實時,您缺席了,當他們創作經典樂曲或發現抗生素,製作機械鐘或教導世界如何搖滾之時,但是這回您可以在那裡,親眼目睹人類天才的新舉措,在那裡觀看藝術 音樂 時尚和科學的結合,在長達六個月的時間中,您將見證屬於未來,一個充滿新意和激進想法,表演奇幻無比的盛宴,這回您不能錯過,在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表演中,這將是人類之最

    杜拜傾全國之力,要讓這場世界級博覽會展現如一千零一夜般的阿拉伯式魔力,於是從2015年三月,選址杜拜南部離機場不遠處,斥資82億美元興建成本,讓4.38平方公里的黃土,幻化為傳奇的調色盤。

    (杜拜世博2020宣傳片_
    等距於每天串連全球近300個目的地的,杜拜及阿布達比國際機場的杜拜世博園區 以「串連心智 共創未來」為主題,作為杜拜世博會的最佳選址,創新的願景將透過整合機遇 機動性及可持續性這三個子題,每個子題都有自己的專屬區域,核心區是一個名為Al Wasl的廣場,這是杜拜舊的阿拉伯名稱 意即「串連」,在這個廣場的邊緣是創新館,這是一個全新場館概念,旨在加強世博會各個層面的參與度,讓參與者 訪客及來賓等思想領袖透過演出,討論及不斷衍生出的展覽一同進行,在這裡 計畫能夠隨時被創造,主題與思想也能被融合與發展

    (李瑞玉/中天記者)
    被視為最高機密的杜拜2020世博場館,在距離開幕倒計時360天,正式向全球上百家媒體曝光,儘管外觀看起來仍然像是一大片空地,但杜拜政府矢言,他們要一天當一天半來用,至少在場館的部分,2019年底要全部完工

    中天新聞文茜世界周報節目,是當天唯一獲准進入採訪的台灣電視媒體,在全程40分鐘的官方導覽中,主要關注的就是這顆世博會的心臟,這座高65公尺開放性半球體的Al Wasl廣場,號稱是融合創新技術與伊斯蘭文明的驚人設計,不只內部空間足以容納兩架A380客機,外部由這款直徑130米的半透明薄片覆蓋,據說還可以在內外進行360度表面投影。

    (Ahmed Al Khatib/杜拜世博2020開發與交付主管)
    我們幾乎完成了所有結構部分,彼此之間的串連還要再加強,但對外發聲的系統已經接近完工,首先就像這三片花瓣,環繞著主場館分別是可持續性 流動性和機遇,都可以通往捷運站

    再往遠處看一點,這個長得像巨大盤形天線的可持續發展館,據說是從植物的光合作用中獲取靈感,創造出一個可以動態捕捉太陽能,並可以從空氣中收集淡水的結構,企圖展現未來建築將具備自主調節以適應極端氣候的新樣貌,至於這個鄰近媒體中心 外型最吸睛,如飛行中獵鷹般的建築,則是地主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場館工程看起來進度最快,世博官方稱,它們將在這裡闡述這個連結世界的樞紐國家歷史,及該國元首如何打造出如此和平進步的社會。

    (Ahmed Al Khatib/杜拜世博2020開發與交付主管)
    目前我們有兩萬三千名工人在現場工作,大約有45台塔式起重機,而且我們已經移除了500萬立方公尺的卡車廢土,每個人都朝向單一目標努力,那就是如何讓這個計劃盡可能地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環繞世博主場館這一棵棵鋪滿太陽能板的能源樹,杜拜政府宣稱已斥資11.6億美元,進行電力水利相關基礎建設,務使2020世博會期間建築所需一切,均來自可再生能源,這個全球第七大石油生產國,近來亟欲擺脫能源消耗大國的負面形象,也讓杜拜世博成了最佳表演場。

    (杜拜世博2020宣傳片)
    德國,在德國校園參加可持續發展課程;英國,人工智能與太空的未來主義體驗;
    奧地利,每個好點子都從正確的問題開始;波蘭,遷徙的鳥類描繪了一個生產動力
    ;阿曼,講述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

    接下來七個月,杜拜世博會宣稱,192個國家地區將開始搭建屬於他們的場館,這也是世博開辦168年以來,頭一回每個國家地區都有機會向世人展現自己所代表的文化與遺產,杜拜說,當全球經濟和政治重心不斷向東方轉移,阿聯無疑正處於關鍵樞紐,他們的角色除了串連舉辦這場如史詩般壯闊的世博,也將如同現代版的人工奇蹟,讓杜拜躋身人類偉大文明城市之列。

  • 國家藝術園區古根漢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10-10 22:46:07
    有 9 人按讚


    【藝文活動分享】好思當代藝廊
    畫筆尖的遨遊-姚植傑個展10/11藝術賞析活動

    10/11(三) 下午2:50-4:00,姚植傑老師將蒞臨好思當代新竹空間現場,為大家做藝術賞析講解及分享,大家快把握這個活動一起來用心學習體驗、感受藝術吧!

    展覽日期:106年9月16日至10月31日
    展覽地點:新竹好思當代
    地址:新竹市東區藝術路8號(國家藝術園區旁古根漢接待中心內) 

  • 國家藝術園區古根漢 在 陳信諭 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8-29 20:19:00
    有 17 人按讚


    這篇給了我們很多的反思,當高雄迫切地找尋轉型的路,政府大手擎劃華麗的大建設,但同時也遭到不少市民對於財政負擔的批評、或是質疑面臨停滯甚至萎縮的高雄,難道蓋幾座大型建築就有可能完成城市轉型嗎?
     
    我想,問題從來不是建設必須投入多少成本,而是未來是否能夠創造遠高於投入成本的價值?
     
    成功的轉型經驗,從來不是為了建設而建設,而是回歸到「人的需求」。
     
    如何有效地吸引人的聚集、發展不易被取代的高產值服務業,而在既有的工業基礎上走向高值化、加強研發端,透過人與智力的聚集,才能解決高雄長期以來的困境。
     

    --

     
    『古根漢的成功,讓以下的方程式後來大量被複製:
     
    1. 在舊工業帶或衰落市中心取得一塊位置優良土地規劃博物館/美術館/表演中心等「文化建設」

    2. 辦理國際競圖,最好請普立茲克獎等級大師設計數億美元造價的大型公共建築

    3. 在興建與完工後,帶動地價水漲船高,把周邊土地標出去興建賣場,飯店,辦公室等,完成「產業轉型」
     
    當人們重新檢視這些重大文化工程的投資,常常發現在效益估計上,根本缺乏合適的指標。至於工程以外實質的營運,最好能外包的外包,放生的放生,常常沒有公私合作的完整計畫。』

    糟了!是世界奇觀 —— 華麗的大建設=城市轉型?
     
    下班之後,搭上高雄輕軌,途經軟體科學園區站後,一座座外型搶眼的大型建築就在軌道左右拔地而起,先是靠海側出現雙圓弧波浪造型的高雄展覽館,接著右手邊的高樓群中,座落著一座層層樹叢點綴著玻璃帷幕的方盒建築,這是台灣最大的市立圖書館。
     
    電車連續轉彎,通過新光碼頭由鋼架懸吊起來的觀景平台後,碼頭邊有個正在架設結構的大工地,各種形狀的鋼骨幾乎沒有一根是直的,這將是台灣最大的郵輪碼頭以及台灣港埠公司總部所在。
     
    電車繼續向前,愛河灣出現在眼前,在夕陽的金光中,海水被渲染上褐橘到鮮黃一系列的顏色,波光中可以望見,對岸有兩座雙塔,一高一低,背靠而立,當列車駛近看得更清楚,其立面是一個個六角形蜂巢組成,再用不規則的直線連接起來,好似外星生物的作品。
     
    這一座座爭奇鬥豔的建築在高雄內港沿岸開工到矗立,前後不過五六年左右的時間,背後有一個更大的藍圖和野心:翻轉高雄。
     
    --
     
    我們從英國東北,美國繡帶,德國魯爾與洛伊納等例子中都可看到,舊工業城市的轉型涉及了各級政府與民間的通力合作,透過打造產學研生態系,進行產業結構翻轉的漫長過程,其中動員的人力與資源均龐大無比,過程漫長崎嶇。
     
    因此,不論是想在任期中做出突破的政客,或是殷殷期待的市民,都想要問:有沒有更快的方法?在後工業城市轉型中,有一類廣被討論的方式,是透過引入文化資本完成的。
     

     
    但在台灣,這樣的政策被簡化之後,往往變成「蓋一座文化場館」來完成城市轉型。這樣的簡化,或許有助於政府滿足於「做了一件大建設」的自我陶醉和公關光環,但能否達到原有的目標,卻極少人好好檢視。
     
    是什麼原因使台灣人常常把問題簡化到這種程度呢? 或許有個太過燦爛美好的例子,西班牙的畢爾包。
     
    --
     
    畢爾包古根漢博物館和過去的博物館長得不太類似,伸長自由曲線構成的扭曲結構,披上鈦金屬的外殼,在陽光下散發出銀亮的光澤。1997 年古根漢完工後,這座特殊的建築立刻一炮而紅,畢爾包的觀光客從 1994 年的 140 萬人,增加到 2005 年的 380 萬人,同年畢爾包的人均 GDP 高出西班牙全國 20%。
     
    時至今日,博物館帶給畢爾包當地的經濟貢獻已經超過 35 億美元(1050 億台幣)。博物館似乎也協助畢爾包走出了 80 年代重工業與港口衰退的陰霾,搭配城市一連串的工程,例如改善地鐵,引入新路面電車,新機場和博物館所在的畢爾包河沿岸景觀重造,讓畢爾包重新轉型為以大膽創意為城市特質的城市。從工業到文化,看似一條又乾淨,又有效的道路。
     
    --
     
    ■ 畢爾包古根漢博物館特別點一:重新定義「大型地標」在城市中的角色。
     
    城市中地標性建築過去並不少見,紐約中央車站,費城市政廳,都是歷史悠久的案例。19 世紀末,提倡「都市美化活動」的美國記者暨作家查爾斯.馬爾福德.羅賓遜(Charles Mulford Robinson),認為城市中的公共建築「得達到高品味,高奢華的程度」,影響所及,當時美國大城市出現一系列以新古典風格為主的車站,如法院,市政廳等公共建築。但這些建築的重點並非突顯自己,而是融入整體城市美學中,並充滿足生活實用性(因此多半是運輸或行政建築)。
     
    至於那些更大尺度,石破天驚的創新地標,則在建造之初並不一定就能獲得人氣力挺。例如巴黎鐵塔在完工之初飽受巴黎人批評,包含一百多位藝術家著名人士的連署反對。其中一位簽名的文豪莫泊桑,日後常常到巴黎鐵塔的空中餐廳用餐,理由只是「這是唯一看不到鐵塔的地方」。
     
    當然,潮流會隨時間而改變,正如巴黎鐵塔日後成為巴黎象徵一樣,雪梨歌劇院在興建過程中預算嚴重超支,讓建築師黯然離職,但之後卻成為全市,甚至全澳大利亞的地標,但這些並非業主以及建築師烏松(Jorn Utzon)一開始想像的。
     
    儘管城市一直都需要代表市民信心與榮譽感的的大型建築,過去是教堂,皇宮,政府機關,商業大樓,後來變得越來越抽象。但過去很少建築被賦予翻轉城市的大地標這樣的重責大任。
     
    1991 年,當建築師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參加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的國際競圖時,古根漢博物館館長和巴斯克自治區的人便直接跟他說,他們需要的是某種能「一炮而紅,為畢爾包做點事」的建築。
     
    蓋瑞不是蓋的,他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創造了他們需要的建築。
     
    各位讀者有沒有發現,我們到這邊為止,完全沒有討論到博物館裡面展出的是什麼。在不知道「文化」是什麼,但是知道「文化的外殼」長怎樣情形下,畢爾包效應就這樣被不斷複製傳頌出去。
     
    古根漢的成功,讓以下的模式後來大量被複製:
     
    ▸▸ 1. 在舊工業帶或衰落的市中心取得一塊位置優良的土地,並規劃博物館/美術館/表演中心等「文化建設」

    ▸▸ 2. 辦理國際競圖,最好請普立茲克獎等級大師設計數億美元造價的大型公共建築

    ▸▸ 3. 興建與完工後,帶動地價水漲船高,把周邊土地標出去興建賣場,飯店,辦公室等,完成「產業轉型」
     
    --
     
    ■ 畢爾包古根漢博物館特別點二:在令人驚訝的「畢爾包效應」過了 10 年,20 年之際,越來越多人發現畢爾包是特例,不是通則。
     
    古根漢博物館的擴張並不成功,例如拉斯維加斯古根漢博物館開館 7 年後閉館,台灣台中爭取過的古根漢博物館,合約充滿陷阱和不確定能否回收的效益,最後破局。古根漢基金會收取高額權利金,販賣品牌與代理策展運作的模式,被諷刺的稱為麥古根(McGuggenheim)。
     
    蓋瑞雖然早已其超乎預期的建築變化聞名,但畢爾包一案成了他變身「建築名牌」的開始,微軟創辦人之一保羅艾倫便找他為西雅圖設計搖滾博物館,這座建築位在太空針塔下,單軌電車直接穿入建築中,一樣有蓋瑞招牌的扭曲金屬外殼,更多了一種迪士尼明日世界度假區的氣氛,但開幕參觀人數卻似乎不如預期,此建築重新轉型為科幻博物館和名人堂 ,去年又改名為大眾文化博物館(Museum of Pop Culture)。蓋瑞在加州興建的迪士尼音樂廳,儘管確實發揮作用,但建築卻和周邊街廓缺少連結,大部份開車的聽眾直接開入地底停車場,大概也來不及看幾眼音樂廳。
     
    一些較小型的地標建築計畫,下場似乎更黯淡,例如英國雪菲爾德的國家流行音樂中心, 1999 年開幕後只達到原本觀光客的 1/4,同年就黯然關閉,現變成當地大學活動中心。西雅圖郊區的柏優美術館請來史蒂芬霍爾設計,意在讓建築凌駕都市計畫,但也在短短 3 年後因門可羅雀關閉,
     
    或許集大成的是阿布達比「快樂島」,這裏有蓋瑞設計的又一座古根漢博物館,努維爾(Jean Nouvel)的羅浮宮分館等諸多夢幻建築,原先還預定有哈蒂(Zaha Hadid)的表演藝術中心,安藤忠雄的海事博物館等建築,但除了阿布達比羅浮宮工程進入尾聲,其他館舍似乎遙遙無期。
     
    當人們重新檢視這些重大文化工程的投資,常常發現在效益估計上,根本缺乏合適的指標。至於工程以外實質的營運,最好能外包的外包,放生的放生,常常沒有公私合作的完整計畫。
     
    ■ 或許,更好檢視這些「世界奇觀」最務實的方式是「減法」。
     
    如果今日把畢爾包古根漢夷為平地,古根漢仍然是一個充滿19世紀新藝術建築,令人想起大航海時代的狹小古樸巷道,同時又具有便捷大眾運輸路網,河流,綠地和眾多創意建築的河畔城市,也有相當的金融與創意產業基礎。而如果把雪梨歌劇院移除,遊客漫步在達令港的碼頭邊,仍然可以體驗到充滿活力的海港風情。
     
    「也就是這些成功案例,並非靠少數地標翻轉了城市,而在於城市整體都市計畫,產業結構的並進提升。」
     
    文化投資的確在城市改造上扮演重要角色,但計畫者必須足夠務實,了解到投資基礎建設真正的回報不只是觀光收入,而是打造宜居城市和創意環境,吸引更多有技術的居民移入。城市要真正轉骨,水岸再造,大型投資不可少,但串連新舊資源投入和整體都市品質提升更加重要。
     
    也就是說:要能畫龍點睛,你得先做出一隻龍才可以。
     
    #高雄 #好過日

    #Taiwan #Kaohsiung

    ▼一秒訂閱高雄好過日▼
    https://m.me/takaogooday

    ▼好過日IG▼
    https://www.instagram.com/takaogooday/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