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家圖書館碩博士論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家圖書館碩博士論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家圖書館碩博士論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家圖書館碩博士論文產品中有4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成功促使近九成大學改善論文授權流程 #博碩士論文不是商品 #學術成果全民共享 去年12月30日,我曾舉辦 #學術論文資料庫公共化 記者會(詳見:https://reurl.cc/bzM0Vl ),與立法委員 莊競程、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及多位學者、學生一同呼籲 #學術論文不應被商品化...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總統府剛剛針對我與邱毅教授到監察院的行動做出回應,要我們勿抹黑造謠。然而我們提出的都是有根有據的質疑,蔡英文大可...

國家圖書館碩博士論文 在 鄭寶清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27 15:49:50

【十六分之一|ep3 苦中作樂的求學歲月】 回想我的求學時光,大概能用「苦中作樂」這四個字形容吧!小時候,媽媽做斗笠、爸爸修牛車,辛苦工作讓家裡的小孩能上學、唸書。 為了不讓父母親太累,我也半工半讀,在學校幫忙刻鋼板、到工地打工,有空就在工廠做作業,只要有打工機會就想賺零用錢貼補家用。當...

國家圖書館碩博士論文 在 Ryan Liu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6-03 23:57:42

來國家圖書館查碩博士論文。...

  • 國家圖書館碩博士論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7 17:18:46
    有 1,441 人按讚

    #成功促使近九成大學改善論文授權流程
    #博碩士論文不是商品
    #學術成果全民共享

    去年12月30日,我曾舉辦 #學術論文資料庫公共化 記者會(詳見:https://reurl.cc/bzM0Vl ),與立法委員 莊競程、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及多位學者、學生一同呼籲 #學術論文不應被商品化、#學術成果是公共財!

    而 #碩博士論文公開授權率過低,就是其中一個需要立刻解決的重要問題。

    但這個問題的產生,不是因為學生不願意授權,而是因為行政單位的怠惰。先來看看幾個數據:

    在 #國家圖書館 的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上,以107學年度全文授權率為例,

    📌國立臺灣大學 1.06%
    📌國立成功大學 14.21%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22.94%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24.42%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31.08%
    📌國立政治大學 53.72%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54.27%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56.07%
    📌國立中興大學 56.35%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56.47%

    一共有十所國立大學授權率不及60%,低於全國公私立大專校院整體平均67.83%。

    其中, #台大近15年授權率幾乎都不到2%!

    論文授權率的高低,很大程度取決於各校畢業生上傳/授權論文的行政程序,以及論文授權書的內容。

    因此,在我要求下,教育部擬定了 #學位論文授權書範本,於今年3月3日通函發送給全國各大專校院參考。教育部的範本強調清楚並列學校、國家圖書館、商業資料庫三個授權對象,#不偏頗任何一方,並對著作權相關事宜有完整的規範。

    截至今年四月底為止,已有37所大學配合修正了自己的論文上傳系統;另有83校使用國圖的論文上傳系統,國圖也已參照教育部範本修正系統內建的授權書。 #整體修正率將近九成!

    #行政流程如何影響論文授權情況
    #不是學生不授權而是學生不知道可以授權

    博碩士論文等學位論文,一般是在博碩士畢業生辦理離校手續時,依循學校的論文上傳/授權流程,來選擇是否將電子全文授權給學校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商業資料庫。

    然而,各校的上傳/授權程序不一,有可能造成誤導學生只授權給其中一方的情事。

    台大日前就被 #台大研究生協會 踢爆,在台大的論文上傳系統中,僅詢問畢業生是否願意授權「資料庫」,卻沒有揭露這裡所謂的資料庫,其實單指 #華藝商業資料庫。

    這樣的行政誤導,造成台大每年在國圖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的學位論文授權率,#始終低於2%。

    台大研協於4月11日的臉書發文指出,「根據國圖碩博士系統顯示,在2003年國圖系統仍有臺大約66%電子全文授權率,2004年從國圖系統轉用華藝系統後,當年授權率即銳減至12%,2005年後更僅剩1.7%。」

    #為什麼要推動學位論文公共化?
    #促進學術傳播與交流
    #平衡南北學術資源

    《學位授予法》第十六條規定,博碩士論文應該送交國圖保存,並於 #館內 提供公開閱覽。然而若要將論文電子檔開放於國圖的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供大眾免費線上閱覽,則需論文作者另行授權。

    但,過去的流程,造成國圖電子全文授權率非常不足。

    因此,非居住在台北的學生、學術工作者、社會人士,若想閱覽文獻,難道只能舟車勞頓到台北國圖看實體本?想即時線上閱讀的人,又只能到商業資料庫付費下載嗎?

    這不僅加劇南北的學術資源不平衡,也不利於增進學術發展與交流的風氣,難以打造知識共享的社會氛圍。

    這次成功促使近九成大學 #改善碩博士論文授權流程,使其學術成果能全民共享,是台灣促進學術傳播與交流的重要一步,讓所有學子、學術工作者都能更平等的獲取知識成果。

    但,這只是第一步。

    也邀請所有碩博士,不管是以前的論文、剛寫完的或正在寫的,都能授權公開論文電子全文給國家圖書館,分享學術果實、造福研究後進,一起打造國家級的開放學術資料庫。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
    最後,我想謝謝與肯定台大,已經採取具體行動,鼓勵畢業生公開論文電子全文。

    在台大在研究生協會強力爭取下,台大在今年7月已參照教育部的授權書範本,修正其論文授權程序,並且不再連結至華藝資料庫。

    現在起,台大的博碩士畢業生都可於提交論文時,直接選擇授權於台大自己的論文典藏系統,以及國圖的系統。

  • 國家圖書館碩博士論文 在 鄭寶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15 08:00:01
    有 2,235 人按讚

    【十六分之一|ep3 苦中作樂的求學歲月】
      
    回想我的求學時光,大概能用「苦中作樂」這四個字形容吧!小時候,媽媽做斗笠、爸爸修牛車,辛苦工作讓家裡的小孩能上學、唸書。
      
    為了不讓父母親太累,我也半工半讀,在學校幫忙刻鋼板、到工地打工,有空就在工廠做作業,只要有打工機會就想賺零用錢貼補家用。當時家裡窮,沒什麼營養豐富的食物可以吃,所以我亂吃過很多東西,也鬧出不少笑話。
      
    有段時間我自以為聰明,發現「吃太白粉」超便宜、超划算,因為只要一點點便宜的太白粉,就可以泡水沖成一大杯,小時候也沒什麼東西可吃,我唸書時就曾經吃太白粉度日。結果吃了好一陣子才驚覺,中午吃完下午3點肚子就餓到不行,那是當然,因為太白粉根本沒有營養。
      
    當時,因為父母親工作忙碌,沒有時間顧及我們的課業。我小學1到4年級也不愛唸書、成績當然就差。但沒想到,我5年級的時候突然開竅、發現讀書的樂趣。雖然我國語不太好,「旁邊」都會不小心唸成「旁ben」,但每天努力唸書,最後還是有不錯的成果。
      
    不過,說到求學時期印象最深刻的回憶,果然還是下雨天吧!小時候沒有雨傘、雨衣,下雨天就打著赤腳在雨中奔跑,偶爾拿著塑膠布遮雨、模仿「科學小飛俠」的姿勢跟朋友玩耍,有時候還會捨不得回家。
      
    到了大學,我開始猶豫要不要繼續攻讀碩士。我們那個年代,研究所都是國家出錢、研究生每個月還有3000塊的研究費,但錄取名額真的很少、競爭激烈。下定決心後,我花了許多時間唸書、準備資料,最後才幸運地錄取。但沒想到入學後,才是考驗的開始。
      
    因為要唸的書「實在太多了」!那時每天都要唸書唸到三更半夜才能休息、也沒有時間回家,我跟其他同學都只能克難地在研究室的躺椅上睡覺,度過辛苦的碩士生涯。
      
    碩士畢業後,我覺得還有更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所以選擇攻讀博士。而我的博士論文也出版成《民營化策略》這本書,還被歐洲圖書館翻譯成各種語言並典藏,台灣也有很多碩博士的論文有引用我的研究成果。
      
    求學之路雖然辛苦,但也有許多美好的地方。歡迎大家留言跟我分享求學時代難忘的回憶!
      
    🎓附圖是我學士跟博士的畢業照
      
    #每週末更新 #你所不知的鄭寶清 #十六分之一 #求學時代
    #鄭寶清 #城市CEO #睛點桃園
    👍鄭寶清IG : Boching520
    希望大家前來追蹤、多多支持🙏

  • 國家圖書館碩博士論文 在 范雲 FAN, Yu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30 14:05:00
    有 2,461 人按讚

    由政府與納稅人支持的學術論文,不應該成為 #一家壟斷 #獨佔市場 的獲利工具!

    學術論文資料庫是公共財,應該幫助更多沒有經濟資源的學生與對學術有興趣的年輕世代,而不是成為一家公司到中國擅改作者文章標題的 #發大財 工具。集體的心血不應該成為商業的壟斷!

    近來華藝公司學術論文資料庫輸出到中國卻遭到 #華藝允許中方「紅色審查」事件,引起學術界嘩然。

    我身為學者出身的立委,除了關注華藝授權中方以中共法令審查學術論文的問題,關注學術自由;其實更加關注為何臺灣期刊論文商業市場形成目前由華藝公司壟斷的現況。

    因為 #商業化 和 #一家獨大資料庫,導致:

    1⃣ 臺灣研究者沒有太多公開及流通論文方式的選擇,例如《台灣社會學》期刊從2001年創刊開始就一直實踐全文免費開放下載模式,但因為沒加入華藝資料庫,使期刊論文難以流通或被引用,最後不得已只好加入華藝。

    2⃣ 本次事件發生後,還需由各大學、研究單位或著作權人自力救濟向華藝抗議或提起訴訟。

    3⃣ 幾乎所有想要閱讀臺灣學術論文者,都必須付費加入華藝會員或購買點數單篇付費(除在大學體系內已由圖書館付費購買外),依華藝公告的標準,在臺灣下載一篇碩博士論文是200元、其他論文則是一頁4元(每篇論文大約30至50頁)。

    #臺灣學術成果是公共財

    我認為臺灣的學術研究成果,幾乎都由教育部、科技部投入的預算支持,生產知識者也逐漸體認,應共同維護知識公共化的理念,才能互惠互利,創造更多研究果實。

    但是長期以來,只有國家圖書館做了碩博士論文、臺灣期刊論文索引、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等系統,只能「查詢」但多半無法閱讀或下載到全文;若需要閱讀全文,扣掉直接到圖書館閱讀或調閱實體書外,想要即時線上閱讀則常常不得已必須到華藝網站付費取得。

    #國際開放使用運動倡議超過20年

    知識應該是公共財,國際學術圈為了對抗資料庫商業化或高額收費,陸續發起 #開放取用(open-access) #OA模式,推動 #論文開放免費取得,至今已20多年。

    🔎1998年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為增進研究資源之開放取用,和其他改革倡議者組成SPARC(The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聯盟,推動學術期刊的開放取用運動。
    🔎2002年布達佩斯開放取用倡議。
    🔎2003年貝色斯達開放近用出版宣言。
    🔎2003年關於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知識開放取用的柏林宣言。
    🔎PLos公共科學博物館(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2011年哈薩克22歲研究生艾爾巴金寫程式Sci-Hub設法取得昂貴期刊內容,供人免費下載。
    🔎2011年普林斯頓大學要求校內學者不得將研究排他性授權予資料庫業者。
    🔎2012年哈佛大學圖書館要求全校教師、研究員,研究成果改採OA形式發表。
    🔎2014年荷蘭教科文部聯合國內大學,與資料庫業者集體談判,抵制高額費用。並訂下兩大談判目標:2016年期刊4成內容轉為OA發表;2024年100%轉型為OA模式,荷蘭大學願意支付較高刊登費,但不願意再付訂閱費。

    #臺灣已晚20年
    #現在推動知識公共化正是時候

    華藝的事件正好給臺灣學術圈一個推動知識公共化的契機:

    國際已經發展出「開放取用」模式,優點包括提升學術影響力、增加潛在讀者、提升著作被引次數、促進學術傳播、免費取得所需資訊等。

    臺灣已經晚了國際20年,在著作權觀念提升以及跟上國際學術趨勢的現況下,正是推動開放取用模式的好時機。

    我今天召開記者會,邀請 莊競程 有志者是競程、 台灣社會學會 理事長林國明、 臺大歷史系特聘教授陳弱水、 經濟民主連合 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律師、 臺大博士候選人林凱衡及 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 會長吳依潔,提出建議。

    我們認為 #推動臺灣學術論文資料庫公共化 正是時候,大家的精彩發言 👉可點進圖片閱讀。

    科技部和教育部應負起責任,蒐集各方意見,規劃期程及逐年編列預算,包括先從臺灣期刊及大學開始推動「開放取用」模式、建置或完善現有資料庫、引進全文下載、推廣臺灣研究成果至國際場域等。

    我將會持續和科技部及教育部研商,讓臺灣學術界跟上國際趨勢,讓知識成為公共財,不再被商業壟斷。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註一:華藝授權中方竄改一線學術工作者論文標題、摘要,舉例如下:

    例一:「四個國家」被改成「四個台灣」。
    例二:「東南亞國家」被改成「東南亞台灣」。
    例三:「當國家主義之路」被改成「到台灣主義之路」。
    例四:「當婦運衝撞國家」被改成「當婦運衝撞台灣」。
    例五:「國家女性主義」被改成「台灣女性主義」。
    例六:作者皮國立,名字「國立」被消失,只剩皮。

    例子太多,很多一線學術工作者都已發文指責。華藝還敢說這是華語世界話語權,一個被改得文不對題,亂七八糟的標題,就算被搜尋到又如何,看到的人只會覺得作者是不是瘋了?!踐踏學術工作者心血,莫此為甚。更不要提因為敏感而被消失的五萬篇文章,這是什麼爭話語權?這是羞辱一線學術工作者給中共下跪。

    註二:華藝授權中方竄改作者文章標題摘要,范雲評論資料庫 (至2020.12.31):

    華藝針對公共化的聲明繼續魚目混珠 👉 https://reurl.cc/5q06zR
    推動臺灣學術論文資料庫公共化記者會 👉 https://reurl.cc/7o6m4N
    我針對華藝的一次質詢 👉 https://reurl.cc/Oqxbry
    引起三家媒體以社論高規格批評 👉 https://reurl.cc/gmL1YQ
    踢爆!華藝白紙黑字授權中方廠商竄改論文 👉 https://reurl.cc/5q0zbq
    我被華藝消失的論文 👉 https://reurl.cc/Q38xVM
    紅色審查 👉 https://reurl.cc/D6WExE

  • 國家圖書館碩博士論文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2-10 21:11:45

    🔥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總統府剛剛針對我與邱毅教授到監察院的行動做出回應,要我們勿抹黑造謠。然而我們提出的都是有根有據的質疑,蔡英文大可直接公開說明,以釋重疑,也就不必勞駕監委啟動調查。

    🔥我們提出的證據及疑點如下:

    ➡️府方稱蔡英文是在1984年8月獲聘為政大專任副教授,與教育部說法明顯不符。教育部說了,蔡英文的副教授資格,是1985年10月才審查通,1986年1月核發副教授聘書。

    ➡️府方稱蔡英文指導的研究生林桓(現任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是1985年6月以後才畢業,但林桓自己在東吳官網上的學歷資料,一直載明碩士修業時間是1981-84,國圖資料也是民國73年(1984),直到上個月他忽然偷偷修改自己在東吳官網上的資料,把畢業年份改成1985。是誰施壓?目的為何?由今日總統府之回應,更令人懷疑施壓者就來自蔡英文和總統府!

    ➡️府方出示的蔡英文LSE博士學位證書,是1984年3月才核發。根據林桓自己在碩士論文「補序」中稱,該論文在1984年春已經通過口試,指導教授只有一人叫蔡英文。在1984年春以前,蔡英文不僅不是副教授(不論是根據教育部說的1986年1月得到副教授聘書,或府方所稱1984年8月獲聘副教授),而且連博士學位都還沒拿到,怎麼指導研究生?還是單獨掛名指導教授?

    ➡️按政大副校長王文杰日前證稱,1984年8月「先聘後審」蔡英文為副教授,是直接聘任,不是升等,所以蔡英文在1984年8月前根本在政大無教職?或已領有薪俸?何時開始領?一直到1986年1月教育部核發副教授資格前,是否已經領有副教授水準的待遇?

    以上都是人民有根有據的懷疑,牽涉公務單位瀆職、圖利及幫助蔡英文詐欺、詐領薪俸的問題!我們根據的都是府方、教育部、東吳官網、國家圖書館公開的資料。請蔡英文講清楚說明白,別想隨便用「抹黑造謠」四字閃躲人民的質疑!
    #難道是沒有副教授資格的假博士指導學生
    #1984偷偷改成1985為哪樁

  • 國家圖書館碩博士論文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9-20 19:21:29

    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真相、掩護蔡總統。
    2019年9月4日,「總統府發言人」臉書專頁公布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簡稱倫敦政經學院,LSE)提供的蔡英文總統的學生紀錄表、論文考試通過通知書、1984年3月製發的畢業證書影本,以及國立政治大學1984年蔡總統申請教職的人事資料。
    林環牆認為這本「傳說中的」學位論文,無論紙本、數位電子檔,或圖書收藏資料,35年來(1984年迄今)都不存在。經他引用英國《資訊自由法》(The Freedom Information Act)要求,LSE資訊與紀錄處(Information and Records)以電子郵件告知,蔡總統直到今年(2019)6月28日才將這份「傳說中的論文」提繳給LSE圖書館;約兩個星期的7月13日,這本論文也才進入LSE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

    今年(2019)8月5日,林環牆飛抵倫敦,檢視與閱讀蔡總統送到LSE圖書館的論文,發現它應是由另一本論文影印下每一頁,經電子傳真送到LSE,然後在當地新裝訂成冊,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此外,論文封面與背面是黑色硬紙板,與當年藍色硬紙板論文的顏色不同。

    林環牆還發現,論文「致謝」(Acknowledge)那一頁很可能是重新打字。因為論文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但只有最前面兩頁完全看不到黑影;第一頁是論文的題目(Title),第二頁就是致謝。

    他並舉出幾點博士學位論文不應存在的疏漏:論文有不少英文打印錯誤,雖然書寫更正,但沒有重新打字;論文的附註都以星號(*)加上阿拉伯數字表示,而且附註打字時都未上提,是很簡陋、不專業的處理方式;論文有些章節段落名稱與目錄並不一致,最離譜的是,第一章竟連續遺漏6頁,第5至10頁都不見蹤影。

    因此林環牆研判,這本論文應該只是「口試用初稿」,不是為完成博士學位而送交校方圖書館典藏的最後定稿論文。蔡總統當年在LSE的身分頂多是「已完成論文,但未通過論文口試」的博士侯選人。
    LSE博士侯選人在通過論文口試之後,必須提繳最後定稿的論文至倫敦大學的Senate House Library。林環牆指出,LSE在1983年至1984年有107位畢業生,其中1位柯麗希(Pauline Francis Creasey)的博士學位後來被註銷,其他106位畢業生在Senate House Library的圖書搜索系統都有完整論文收藏紀錄,只有1位例外──蔡總統。(資料來源風傳媒)
    最近接連有兩名博士親赴倫敦政經學院查閱蔡英文當年的論文,一位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台裔經濟系教授林環牆,一位是旅居牛津的經濟史博士徐永泰。兩人均發現,蔡英文留存該校的論文有裝釘太新、缺頁、留有許多手改痕跡等不尋常情況,且借閱規定極為嚴苛,迥異於一般論文的公開透明。儘管蔡英文已對質疑此事的林環牆教授和台大教授賀德芬提出告訴,但論文疑雲越捲越大,已讓倫敦政經學院窮於解釋。蔡英文若無法一一澄清,將使民眾對其誠信留下問號。

    綜括外界所提出的種種質疑,蔡英文的博士論文至少有五大疑點亟待釐清。第一,取得博士的期程奇短:根據蔡英文提供的學生紀錄,她於1980到82年間在倫敦政經學院修習法學碩士;然後,自1982年到84年短短兩年即取得該校博士學位,這較一般文法科系的博士修習年限短了許多,除非她念的不是正規學程。以馬英九為例,其哈佛博士學位花了五年時間取得,比較像正常的修習年限。

    第二,這本一度遍尋不獲的論文為何直至近期才補交: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目前存有的蔡英文博士論文,是今年6月28日提交,因此裝訂極新;且直到7月13日,論文才進入該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可能的原因是,蔡英文博士論文「失蹤」的問題在今年6月遭獨派名嘴質疑,她因而緊急委人向校方提送論文;由於並非原件,才會每頁均殘留明顯的傳真或攝影之陰影,甚至第一章的五到十頁均告缺頁。為什麼35年後,出現一本不是35年前原版的論文?

    第三,何以指導教授的名字諱莫如深:蔡英文的指導教授之一為Micheal Elliott,另兩名指導者則因不明原因不准公開,這是極令人難以理解的事。Micheal Elliott畢業於牛津大學,有無博士學位不詳,但在倫敦政經學院任教期間也只是一名年僅卅多歲的講師,為何能在短短期間指導蔡英文寫完論文?尤其,在蔡英文畢業之同年,他即離開教職,到《經濟學人》雜誌去擔任新聞記者。遺憾的是,他已於2016年因病去世,無法再為蔡英文的博士學位作證。

    第四,蔡英文的論文為何充滿手改痕跡並缺頁:博士論文通常有嚴格的內容及格式規範,且需呈交數份正式版本供校方及教授留存,否則不會被校方接受。但是,蔡英文新近提交給倫敦政經學院的論文,卻充滿手改痕跡、錯誤拼字及頁數缺損。難道說,當年通過口試後遲未交出的論文,在畢業35年後,仍未完成正式版本的校訂?

    第五,蔡英文回國後先後在政大及東吳任教,兩校難道都未留存其論文和畢業證書影本:蔡英文返國後進入政大法律系任教6年,後轉任東吳大學,依理都應該要提交論文及畢業證書供校系審查。這兩校只要翻閱一下檔案庫,即不難找出其博士論文,供各界釋疑;但為何各方要千里迢迢赴英國尋找真相?此外,根據本報聯合知識庫的資料,蔡英文在1983年10月20日刊在聯合報二版的《從我彩視機輸美談反傾銷稅》文章,署名為「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這比她正式取得博士又早了近半年。(聯合報社論)
    總統府兩位發言人黃重諺及張惇涵2019.9.23與三位律師舉行記者會,府方也搬出35年前的論文,說明目前在倫敦政經學院(LSE)存放的論文有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給媒體參考。
    口試委員是否需要簽名,張惇涵說,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系所有不同作法,LSE的做法是不需要口委簽名,查證過同期許多論文也沒有口委簽名。他也說,蔡總統的論文是當場通過,教授沒有要求修改,當年沒有word,手改很正常。
    黃重諺先說明三點結論,第一,為鼓勵學術相關研究,蔡總統決定授權國家圖書館,將她的論文公開閱覽。第二,向校方取得當年學生資料,可以證明嚴謹過程取得博士學位。第三,蔡總統取得學位證書相關過程,包括政大、教育部、中選會,這麼長的時間以來都經過各階段嚴謹驗證,所以沒有問題。
    黃重諺也說明兩個基本觀念,他表示,確認一個人是否從某個學校取得學歷,方法就是向授與學歷的學校查詢,校方官網有相關資訊,大部分學校規定都一樣,每一位博士生都必須繳交論文,前述這些也證明這些過程。
    黃重諺也說,畢業生論文保存是校方事務,至於蔡總統的1984年倫敦大學學位證書影本,政大、教育部、倫敦大學都有保存。
    黃也解釋,現場提供的原稿為什麼沒有裝訂,因為只能用影印的,至於寄給LSE的論文還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