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學常識是什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學常識是什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學常識是什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學常識是什麼產品中有6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一季硅谷來信,我談到了不少美國基礎教育的內容。有同學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他問,美國公立教育與私立教育差距較大,是不是因為經費問題呢?他提到了一個例子,美劇《絕命毒師》的主角就是一名公立學校的化學老師,薪水微薄,只能勉強養家糊口,於是當他發現自己身患絕症,就鋌而走險...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Wong Wai Man 沒有香港,只有大灣區!如果真的變成這樣,你叫大陸的父母,今日去那裡,幫他們的寶貝,打疫苗? 王光亞又去那裡,給孫兒買奶粉? 盲目叫融合,毀滅香港,即使從大陸角度看,都毫無好處。 香港,就是一副招牌,一個安全保證。 有毒疫苗,對大陸人來說,不是什麼新鮮事,更惡劣,更誇...

國學常識是什麼 在 中青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21:39:06

- 🕊——— 重考是長期抗戰的過程,在這段日夜巔跛前行的歲月,我們都曾捨棄過那些本該擁有的時光,就像與親人團聚共餐享天倫,或與友人遊山玩水聊劇情,凡踏上重考之後,什麼時間該做什麼決定,都得對得起自己與共伴前行的那些支持你、愛著你的人們。 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又不過二十四小時,每個人時間一樣...

國學常識是什麼 在 聽星星的心跳.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27:22

⚠️點進我的首頁連結🔗領取 🌻𝟎𝟕.𝟐𝟒.𝟐𝟏.𝐬𝐚𝐭 𝐇𝐚𝐥𝐥𝐨❤️ 好久不見,我又帶著學姊來了!上一篇學姊的分享文大家都很喜歡,所以我又帶來了他的小秘訣!🥰圖片的只是範例,我隨便舉例的,大家可以再按照自己的情形填寫! - 會推出國文的主要是因為老師說的 但我認為各科都適用! 不過國文不...

國學常識是什麼 在 樂ʕʘ̅͜ʘ̅ʔ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9:04:28

指考生你應該要知道的事 #樂的分享 雖然指考延後一個月 但是並不是讓你可以緩慢的進行進度 或是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可以稍微放鬆一些。 所以,用一篇貼文的時間 讓我們來調整最後的心態 ❶檢視目前的進度 現在應該回去看看要考的科目 內容已經唸過幾輪了? 是還在努力追趕第一輪的進度 還是已經重複唸2...

  • 國學常識是什麼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2 16:44:14
    有 138 人按讚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一季硅谷來信,我談到了不少美國基礎教育的內容。有同學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他問,美國公立教育與私立教育差距較大,是不是因為經費問題呢?他提到了一個例子,美劇《絕命毒師》的主角就是一名公立學校的化學老師,薪水微薄,只能勉強養家糊口,於是當他發現自己身患絕症,就鋌而走險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位同學問,是不是因為美國公立中小學給老師的待遇不好,無法留住人才,才導致了公立學校的基礎教育水平低呢?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延伸開來,讓我們思考一個更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就是很多事情辦不好,是不是因為沒有錢?這封信我們就從美國公立中小學的教育,談一談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美國公立基礎教育真的缺錢嗎?
    就美國公立中小學而言,對這個問題我們基本上可以給出一個否定的答案。美國公立學校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的原因有很多,如果能列舉出十個原因,缺錢這件事也許只能排在第十位。下面我們一步步具體分析。
    首先,美國公立基礎教育真的缺錢嗎?
    很多人都以為美國政府財政支出中軍費佔了大頭,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其實美國在教育上的開支並不比軍費少。我們可以來看一下詳細的情況。
    美國是世界第一稅收大國,2018年美國的GDP是20.58萬億美元,而當年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稅收分別是3.33萬億美元和1.06萬億美元,合計4.39萬億美元,而當年排在全球GDP第三的日本,整個國家的GDP也不過才4.97萬億美元。
    美國聯邦政府的稅收收入,有七成都花在了經常性的必須開支上,也就是社會福利、醫療保險和國債利息,其中國債利息大概佔聯邦稅總額的4%多一點,不算多,真正巨大的支出是各種福利和保險。剩下的三成稅收收入算是國家的自由支出,裡面一大半都算在了軍費頭上,大約是6490億美元。但我要提醒一點,這部分支出包括了軍方控制的科研經費,而這些科研經費最後還是到了大學的手裡。比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每年可以從軍方獲得大約10億美元的研究經費。
    而美國2018年花在中小學教育上的支出是6400億美元,攤到每個學生頭上大約是一年12600美元,這是我在美國政府網站上看到的數據。如果按英國《衛報》的報道,數據還要更高,每年平均花在每個K12學生身上的錢高達16300美元。這些花銷中,州政府撥款和地方房地產稅貢獻了將近90%,聯邦政府的撥款不到8%,剩下的是捐贈。這就是公立中小學的情況。而2020年全美國所有私立中小學,學生的平均學費是11000美元,即便算上學校的捐贈收入,攤到每個學生身上,最後得出的數字和公立中小學的人均支出數字可能也差不了太多。
    從這些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出,美國公立中小學其實並不缺錢。實際上,如果你到硅谷地區看看幾所最有名的公立高中,比如帕羅阿圖高中和薩拉托加高中,就會發現它們的校園比硅谷地區最好的私立高中哈克學校一點不差。而且州政府給公立學校撥款是按學生人數計算的,而公立學校師生比例較低,一個老師教一大群學生,因此如果算到每個老師頭上,教育支出比大部分私立學校應該還更高。
    美國公立中小學的老師待遇其實也不差。在加州,一個公立中小學老師基本上只要工作10年左右,就能拿退休金了。然後他們就可以一邊拿著退休金,一邊到私營教育機構工作掙錢了;反倒是很多私立學校老師生活壓力很大。以我女兒的老師們為例,他們不僅買不起房子,有的甚至在硅谷租不起房子,只能住學校提供的廉租房。這些老師之所以願意在私立學校教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樣他們的子女就免費可以上這些私立學校。
    這裡順便說一句,美國幾乎所有大學教授的孩子上父母所在的學校都是免費的,這就是很多教授雖然工資不高還要在大學呆著的重要原因。至於《絕命毒師》里那位主人公的遭遇,與其說是公立學校老師待遇不好,不如說他遭遇了中產階級的典型困境,就是因為一場大病而導致貧困,這一點在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是類似的。
    美國公立中小學辦不好到底有哪些因素?
    那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果不是因為缺錢,那很多美國公立中小學辦不好,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根據我的觀察,至少有以下四個因素。其中一個和老師有關,剩下的三個和老師或者說師資力量都沒有太大關係。
    先說和老師有關的原因,就是美國公立中小學搞大鍋飯,老師們沒有動力和意願去深化教學,發掘和培養每個孩子的特長。我的大女兒曾經在加州最好的公立小學之一讀過一年,這所學校的排名在加州幾千所小學中僅次於兩所只能靠抽籤入學的實驗小學,而且學校位於硅谷最富裕的一個區,絕大部分學生的家境都很好。你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學校應該很好了吧,可惜事實並非如此。
    一般來說,美國小學一個班會有一個老師來講所有的課程,我女兒所在的班有兩個老師,兩個老師教學經歷都超過10年,聽上去好像很不錯。但實際情況是,這兩個老師熬完了10年的年頭,都在等退休,都指望另一個人出力,自己落得輕鬆。他們佈置下來的一星期的作業,學生最多半小時就做完了。後來我就把女兒轉學轉走了,換到一個要求嚴格一點的學校。
    這家新的學校也是加州最好的公立小學之一,班上的老師也是新來的,教課果然認真很多,一天留的作業比過去一周的都多。但是這所新學校的老師從來不講任何課程大綱以外的內容,因為這不是他們的義務,我們這些家長只好自己到學校去講課。之前我女兒上的第一所公立小學,不久之後家長們也不乾了,在家長的要求下,那所學校被一拆為二,其中之一變成了一所半公立半私立的特許權學校。
    經過種種波折,最後我得出一個結論,孩子要是再呆在公立學校就給耽誤了,於是我們就把女兒轉走了。
    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三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就是公立學校的政治正確風氣太重,甚至影響到了教學。
    我有一位谷歌的同事,他的女兒在硅谷一所最好的公立高中讀書。有一學期他女兒很鬱悶,因為講歷史課的老師是一位非洲裔,課上的論文,只要你不寫當年黑奴多麼悲慘、美國這個國家有多壞、白人多麼可惡,最多也只能得B。後來家長們忍無可忍,告到學校,學校開除了這位老師。但這位老師又把學校告上了法庭,並且勝訴了,從此學校沒人敢管她了。但這樣教歷史課,教學質量是什麼樣,也就可想而知了。
    對於公立學校政治正確過重的風氣,家長們即使有意見,也沒有辦法。相比之下,私立學校因為學費是學生家長直接出的,所以家長(特別是大的捐贈者)對學校就多少還能有點影響力。
    第三個原因,就是美國基礎教育普遍輕視理科;加上公立學校的老師認為「教課程大綱以外的內容不是自己的義務」,家長即使想給孩子補上理科內容,老師也不會配合。結果就是我之前講過的,許多美國中學生到高中畢業還不會解一元二次方程。有的老師還告訴我,這還是美國「高三」學生的表現,要是等高中畢業一年之後,恐怕一半的學生一元一次方程都不會解了。
    學生水平這麼差,怎麼畢業呢?有些學校的做法就是放水。比如學生交了白卷,按中國的標準應該是0分,但有的美國學校說,白卷可以給50分。這樣,學生只要做對20分的題目就能及格,算是通過了。
    考核標準這麼低,幾乎所有學生都能畢業,那怎麼評價衡量學校的教育成果呢?你可能知道美國有個著名的政策叫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這就可以形成一個考核指標。怎麼樣算「不掉隊」呢?只要孩子來上學,不逃學,就算學校教育成功了。這種教育政策和理念之下,很難想象教學質量能上得去。
    第四個原因是公立學校的經費利用效率低。前面我們算過了,公立學校人均經費其實並不比私立學校少,但從我的觀察來看,很多公立學校的經費利用率非常差,學校經常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支出項目。
    比如,有的學校講要環保,在校園花錢裝太陽能板,用太陽能發電。但這筆成本什麼時候能收回來呢?學校並沒有算過這筆賬。實際上目前在美國,天然氣發電比太陽能發電的成本要低得多。

    有的家長覺得,公立學校反正花的不是我的錢,效率低一些就低一些吧。但有點常識就該知道,公立學校的經費大部分來自稅收,仍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止學校是這樣,公立機構資源利用率低其實也是社會的一個通病了。

    小結
    世界上很多事情一旦辦不好,很多人就喜歡歸結於「沒有錢」。但回到現實你就會發現,「沒有錢」很多時候只是藉口和托詞。比如韓國和新加坡在中小學生身上的人均支出都不如美國,大約只有美國的2/3;然而根據調查,新加坡和韓國的中小學生的受教育水平分別領先美國3.2年和1.9年。
    在之前的來信里,我介紹過一些幾乎以一己之力改變了世界的人,如果你去看他們的生平經歷,就會發現他們並沒有多少資源,更沒有什麼錢,依然創造了那些偉業。即使不說改變世界,只談我們身邊的見聞,一個人能做成事情,通常也是因為他認真去做事了,而不是因為他有錢。微軟、谷歌、eBay和特斯拉等公司,創業時的融資總金額和同行業的公司相比都不算高,但並不影響它們做成大事。

    很多人喜歡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拿來鼓勵自己掙錢還好;但如果在失敗的時候拿出來講,把「沒有錢」當成失敗的理由,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在為自己做不成事情找藉口。

    這封信的內容,核心其實就是一句話:永遠不要把辦不成事簡單歸結於「沒有錢」。」

  • 國學常識是什麼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0 22:48:49
    有 129 人按讚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 國學常識是什麼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7 07:00:12
    有 157 人按讚

    【學國學讀歷史,看《古人比你更會玩2》比較快】
    #上週獲得《弄懂 6~12歲孩子的內心 x 情緒 x行為》兩位幸運粉絲是
    #Emily Yeh 、 #Carol Chao

    暑假過後,三三就要升上五年級了,面對新學期,三三要適應的是更多的史地國學知識大量撲天而來。學習知識,可以非常嚴肅的面對,但總少了那麼點樂趣,畢竟現階段的孩子並不想成為研究者,因此在知識的吸收上,我仍希望三三能以愉快輕鬆一點的方式進行。

    為了能讓三三愉快的進行知識吸收,我特地做了前置工作的準備,觀摩市面上成功的熱銷書籍是最好的方式。

    上週,《古人比你更會玩》上下冊終於來了,等了超級久,迫不及待展開書的內容後我驚為天人,作者用輕鬆(漫畫)的方式,以揶揄的口吻,不知不覺傳遞國學的知識,以及歷史故事,太了不起了。

    而且有許多我過去從來不知道的小歷史,每一則都讓我震驚三觀。

    例如第一冊:

    豬肉在宋代,是階級地位比較低的人才會吃的肉類,你信嗎?

    如果這是真的,那最高階級的肉,是什麼肉?皇宮貴族吃的肉,又是什麼肉?

    原來成語「一言九鼎」的「九鼎」可以窺見端倪。

    所謂九鼎,就是九種食物,而排在前三位食物,分別是:牛、羊、豬。所以這三樣肉類在古代,都屬於高級食物,但牛是農耕的重要關鍵,是非常珍貴的所以皇帝下令禁止宰殺牛隻。沒了牛肉可吃,皇宮裡的皇上自然吃起肉類排行第二的羊肉。每個貴族也因此爭相將吃羊肉視為最高等享受。

    當大家都在吃羊肉,只有你吃豬肉,無論在心裡或外在,都會被視為低人一等的生活。

    「是周公制禮,天子日食大牢,則諸侯日食少牢。──孔穎達《禮記正義》」

    所謂大牢,正是只九鼎中前三鼎的食物,原來階級地位低的人,吃豬肉,是這麼來的呀。

    又例如第二冊:

    為什麼古代皇帝的衣服,為什麼周朝是紅色,秦朝又改成黑色,最後元朝卻是黃色?為什麼帽子不能是綠色?

    原來這些記載於「正謂黃赤青白黑,五方正色也。──《禮記》」,所謂五正色就是應對金木水火土的五德,所以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有偏好的德,而挑選的顏色,也依循正色原理,而不是混合出來的「間色」。在正色裡頭,「青色」是偏向藍色,而非現今我們所熟知的「綠色」,因此在古代的服飾中,是不太出現綠色,更別說帽子了。

    這些知識,都是以輕鬆的漫畫呈現,而知識穿梭其中,是非常好閱讀的。

    看完書後,我將書隨意放在書桌上,雖然書目對我來說很好閱讀,但要引導三三進入這類的書籍閱讀,我還在思量該怎麼進行,畢竟這裡頭都是國學常識和歷史,這對三三而言,並非興趣所在。

    然而書放不到一天,三三看到後,居然自動拿起書來翻閱,而且一翻就聽不下來,簡直進入自動導航閱讀狀態,不時還能聽到三三竊笑的聲音,完全不用我解釋或引導。

    這兩本書,簡直是三三即將進入小五之,面對龐大歷史與國學磨練前,最好的閱讀書目,讓原本對歷史本來就不太喜歡的三三,輕易的滑進知識領域的閱讀神書。

    全書共有100+條文獻參考,包含《史記》、《左傳》、《孟子》、《論語》、《禮記》、《明史》、《資治通鑒》、《中國紀行》、《太平廣記》等著作,以及大量的唐詩宋詞。

    ☻《古人比你更會玩2》傳送門:https://reurl.cc/pgXzgd


    「週末書房《古人比你更會玩》‧贈書活動」

    1. 參加資格:所有粉絲

    2. 參加辦法:

    ✅ 在『李儀婷的薩提爾教養』粉專上按讚

    ✅ 將此文章”公開”分享,並寫下「想讓孩子快樂讀歷史,就是這本《古人比你更會玩2》了」

    ✅ 在此篇文章底下留言「古人真的比我們更會玩+寫下我/孩子對於歷史上好奇的事蹟(例如:古代的菊花也象徵身體上的器官嗎?還是有其他象徵意義?)

    符合以上三個動作,隨機抽出兩名,各獲得《古人比你更會玩》一本(隨機)。

    活動期限:即日起至7/23(五)23:59 止。於7/24(六)的「週末書房」公布幸運得獎名單。

    得獎者於三日內私訊回覆地址、電話與收件者,約兩週內就會收到好書囉。如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

  • 國學常識是什麼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7-31 20:24:41

    Wong Wai Man
    沒有香港,只有大灣區!如果真的變成這樣,你叫大陸的父母,今日去那裡,幫他們的寶貝,打疫苗?

    王光亞又去那裡,給孫兒買奶粉?

    盲目叫融合,毀滅香港,即使從大陸角度看,都毫無好處。

    香港,就是一副招牌,一個安全保證。

    有毒疫苗,對大陸人來說,不是什麼新鮮事,更惡劣,更誇張的,他們都見識過。

    但只要跨過深圳河,他們就安心了。無論醫療、教育、奶粉、疫苗、一樽洗頭水,他們都買得安心。

    沒有大陸人,會在上海南京路,買隻勞力士手表的,這是他們的常識。

    北京為什麼要董建華搞這麼多古靈精怪的基金會、智庫,為什麼要何志平在紐約活動,送錢給非洲的政要?

    因為他們的香港人身份很可貴。尤其是在外國人眼中,香港人就是香港人,和大陸那些幹部不一樣。

    不是外國學位和英語能力的問題,擁有這些的大陸菁英已經不少,但他們做不了何志平的勾當。

    這就是香港人的特殊性。

    中美貿易戰爆發,香港倖免於難,因為美國有一條香港法,不是梁愛詩說的,求其一個大陸直轄市。

    特朗普呼籲美國和歐洲互撤關稅,意思是戰爭只是針對大陸,即貿易戰升級了,香港的特殊性更形重要。

    大陸的愛國青年,眼見美帝欺人太甚,攜炸彈到北京美國駐華大使館,準備教訓老美,可惜功敗垂成。

    昔我劍術疏,其功遂不成;
    其人雖被押,千古有餘情。

    這是大陸幾十年愛國教育,狂熱民族主義的成果。

    但這宗新聞,帶出美國駐華大使館管轄的範圍,不包括香港。

    香港的美國總領事館,是直屬華盛頓國務院的。

    無論生活、文化、法律、制度、價值追求、和外國的關係,香港都不同大陸任何城市,任何地方。

    這是香港的優勢,也是大陸的資產,尤其是在慘烈的中美貿易戰爭中。

    戰事只是剛開始,談不上傷亡,但北京應該心中有數。

    不是傳統戰爭,經濟戰爭殺人不見血,但影響著所有民生。北京選擇不多,只能研究如何體面地投降,再從根本的政治改革做起。

    單靠盜竊別人知識產權,和佔美國市場便宜來稱霸,根本行不通。

    而且,世界也醒覺了。

    這樣的打擊,會一個接一個的,接踵而來。

    這就像周易第五十一卦,上震下震,震為雷卦。

    前雷未完,後雷又至,雙雷出現,不斷震動,驚天動地。

    人這個時候不免恐慌失措,如何臨危不亂?如何處變不驚?

    這個卦的互卦是水山蹇卦,指出人在驚恐時刻,因壓力大增而急躁妄動,往往那種前無去路的蹇境,是自己製造出來的。

    人和事不是按著自己的預期走,胡亂反應下,容易一錯再錯,困局便出現了。

    震為雷的綜卦是艮為山,是屬於同一組卦。震為動,艮為止。震艮相綜,人的一生,不外乎是行和止。

    時行則行,時止則止;當行才行,當止便止。人一生不外乎決定自己的正確行止。

    正如一輛汽車,一個油門,一個煞車。正確行止,便安全去到目的地。該行不行,該止不止,便車毀人亡了。

    震卦的卦辭:
    震,亨。
    震來虩虩,笑言啞啞。
    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震,就是動。

    人生是動態的,變動不居。不要害怕變動,動才會亨通。

    人和事都不動,環境不動,那便是一潭死水了。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動,才能亨通。

    人生在世,要有所作為,要行動才能亨通,否則我們的一生只有閉塞不前。

    震來虩虩,虩字從虎,指壁虎、蜥蜴之類的爬蟲類生物。當周遭環境稍有風吹草動,牠們的反應快得不得了。

    當人碰到天災人禍,金融風暴,地震之類,危及生命財產,社會安危的意外時,首先要像蜥蜴,設法存活,保命為要,立刻逃亡。

    蜥蜴的戒慎恐懼就是不惜斷尾求生。尾斷了,還會再生出來。命沒了就什麼都輸了。

    這就是我們說的「壯士斷臂」。不能全身而退,就要犧牲次要的。保留實力,留得青山在。

    這是自然生態的觀察,因為人往往在危難時都有僥倖之心,妄想保留全部,結果輸了全部,永不翻身。

    笑言啞啞,當驚魂甫定,慶幸劫後餘生,想訴說自己的經歷,當時的取捨智慧時,因驚魂未定,想說話但有氣無音的狀態,就是啞啞。

    震驚百里,不喪匕鬯。匕是酒杯,鬯是美酒,是祭祀時的祭品和祭器,這是古代宗廟祭祀時的主權信物。

    不喪匕鬯表示沒有喪失主權,沒有失去生命。震驚百里是形容今次的天災人禍非同小可,這時候要分辨輕重,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是次要的,不能完全保全,就要犧牲次要的。

    環境再差,只要內在力量還在,再大的困境,也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在震驚百里的處境,不喪匕鬯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主權在手,即我們的生命仍在,就有再起的機會。

    所以,雜卦傳說:
    震,起也;艮,止也。

    起,是起點,開始,奮起的意思。

    說卦傳說:
    帝出乎震。

    帝,是主宰的意思。在人就是思想、品格、核心價值,創造力的主宰。建立這東西,然後一切行動才有意義。

    香港面臨變動,國際社會認識到北京政權對文明世界的危害,貿易戰只會不斷升級。香港人要保留實力,就是周易這支卦告訴我們,恐懼修省的智慧:
    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2018年7月31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貿易戰 #毒疫苗 #制裁中共

  • 國學常識是什麼 在 Uta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4-27 20:19:31

    【【學法語】如何用法語點餐?!細說法國餐廳的基本常識|Uta法語小教學#3餐廳法語|Basic French- Lesson 3|Utatv】
    ♥️訂閱UtaTV/ウタ看新影片: https://goo.gl/BIfbJy

    =============================

    學法語!學法文!學法語!學法文!學法語!學法文!學法語!學法文!學法語!學法文!學法語!學法文!學法語!學法文!學法語!學法文!學法語!學法文!學法語!學法文!學法語!學法文!學法語!學法文!學法語!學法文!學法語!學法文!學法語!學法文!!大家動起來!


    今天Uta的新節目《告訴我,法國!》出第三集啦!
    《告訴我,法國!》這一期將會叫大家講法語!
    短短的幾分鐘之內Uta將教會大家將講簡單容易入門的法語!
    今天法語教學的主題是:如何用法語點餐!
    這個法語小教學可以教會大家怎麼樣用法語點餐!學習法國料理的基本常識!不過今天的詞彙量有一點點多,大家要慢慢消化啦!

    希望可以幫助到想學習法語的朋友,通過輕鬆簡單的方式學習法語!


    法語小教學的重點詞:
    頭道|Entrée
    主菜|Plat
    套餐|Menu
    午市套餐|Menu midi
    今日特餐|Plat du jour
    餐前酒|Apéritif
    酒|Vin
    沙拉|Salade
    湯|Soupe
    蝸牛|Escargot
    雞肉|Poulet
    牛肉|Boeuf
    豬肉|Porc
    飲料|Boisson
    白水|Carafe d'eau

    重點句型:
    請問你想要?|Voulez-vous ...?
    選好了嗎?|Avez-vous choisi ?
    我想要...|Je veux ...
    要來一點飲料嗎?|Comme boisson ?
    請|S'il vous plaît ?
    祝胃口好|Bon appétit

    如果對法國留學,法國旅行有什麼疑問的朋友不要猶豫一定要給我發私行email或者留言給我呀!

    =============================

    希望大家喜歡這個:
    【【學法語】如何用法語點餐?!細說法國餐廳的基本常識|Uta法語小教學#3餐廳法語|Basic French- Lesson 3|Utatv】



    ♥️相關大人氣影片【【學法語】如何用法語點餐?!細說法國餐廳的基本常識|Uta法語小教學#3餐廳法語|Basic French- Lesson 3|Uta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84Mr9dPnzo&t=67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4w3fmFCZ_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7Qht3yFVo8


    法國巴黎去哪好玩?♥️♥️
    *巴黎夢龍定製體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1uMc...
    *巴黎一年一度日本博覽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1sb7...
    *巴黎分子雪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ZYvH...


    關於Uta*
    -----------------
    ♥ INSTAGRAM https://goo.gl/6iT2Vi
    ♥ 臉書 FACEBOOK https://goo.gl/e2fS4l
    ♥ 推特 TWITTER https://goo.gl/jf2bnZ
    ♥ 商務聯繫 EMAIL nicebrooke19911202@gmail.com


    ◆Uta 愛看 YouTuber◆
    ShenLimTV
    nigahiga
    Ling BigYong
    老吳 Laowu
    Dennis Caca
    Lim Shang Jin
    人生肥宅x尊
    放火4ni
    NAME WEE
    RealJoshuaSe
    changyong
    Ryuuu TV / 學日文看日本
    MaoMaoTV
    미라 Mira's Garden
    Sanyuan_JAPAN 三原慧悟
    蔡阿嘎
    笑波子
    TGOP (This Group Of People)
    這群人
    AlanChannel / 阿倫頻道
    Stopkiddinstudio
    Coffee Tea & Jane
    はじめしゃちょー(hajime)
    台灣達人秀
    英雄日常Heroisme
    HikakinTV
    NyoNyoTV妞妞TV
    Fischer's-フィッシャーズ-
    LlegaWeapon And DIY
    奇怪的仙人掌
    JASON(大J)
    香蕉
    DanKhooProductions
    KSI
    WACKYBOYS 反骨男孩
    Day Day Cook
    DELISH KITCHEN
    Mic Mic Cooking
    mogoo [もぐー]
    Cooking with Dog
    ... and MANY more!


    Uta 的關鍵字*
    Youtube巴黎、Youtube法國、Youtube旅遊、Youtube vlog、法國vlog、巴黎vlog、Uta vlog、旅遊vlog、巴黎旅遊、法國旅遊、巴黎餐廳分享、法國餐廳分享、巴黎好玩、巴黎餐廳推薦、法國餐廳推薦、法國、巴黎、法國生活、巴黎生活、YouTuber、video、blog、youtube、Utatv、Uta、巴黎必玩、巴黎必買、巴黎購物、法國旅遊、法國必玩、法國必買、法國購物、購物、法國留學、巴黎留學、法國vlog、法國旅遊、旅遊法國、法國留學、法国留学、法國遊學、法國生活、法國文化、法国文化、法國旅遊注意事項、巴黎人、法國、學法文、法語、教學、法文、法語教學、必看、必知、旅遊、法國、留學、留学、日常、生活、文化、法国文化、注意事項、法国人、巴黎人、推薦、旅行、巴黎人、推荐、女生、學法語,學法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