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中自學團體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中自學團體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中自學團體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中自學團體產品中有5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培養孩子照顧好自己的能力,勝過留遺產給他 兩個兒子第一次沒跟家人過夜,都是在幼兒園大班時。那一天,要夜宿學校。放學回家後,讓孩子洗好澡,帶一樣菜,再送孩子去學校,晚餐及過夜。 長子的適應能力挺強,並不讓人擔心。但是陪幼子睡著後,確實讓人輾轉反側,無法成眠。我會想著孩子們現在在做什麼?睡了嗎?有沒...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28)日林佳龍委員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有關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林佳龍在質詢過程中,充分表達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十多年的發展所面臨的難題,並認為台灣民間教育者已為台灣教育的多元發展注入優質正向的活水,許多在家自學者及實驗教育機構獲得教育研究者或機構的肯定,也激起更多的教育改革者及實踐...

國中自學團體 在 陳慧潔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7-08 18:51:21

從小到大膚色都介於一個要黑不白的狀態,不講可能還不知道,我家是做攀岩、溯溪、獨木舟、垂降長大的,而我在家自學的體育課就是戶外冒險... 國小一年級就去跑馬拉松10公里,三年級我就去騎單車環島、六年級一天去爬五座山、國中的時候滑獨木舟環綠島、挑戰50米的戶外大垂降、半夜被丟在山邊Solo獨處、小時候...

國中自學團體 在 chiao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1 23:24:33

我懷念香香小時候, 隨時要人抱的那時, 所以我妹 @chiaoyingwen 懷孕之後, 我整個好期待他的寶寶出生, 期待我妹再有第二個, 這樣我們周圍就有四個寶嚕! 抱嬰兒真的會有種上癮感, 特別是女寶寶😍 (之後不用自己一直照顧也是重點哈哈哈) 像安安這麼大了, 叫也叫不來, 嘶聲力竭的必須每一...

  • 國中自學團體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30 11:24:20
    有 44 人按讚

    培養孩子照顧好自己的能力,勝過留遺產給他

    兩個兒子第一次沒跟家人過夜,都是在幼兒園大班時。那一天,要夜宿學校。放學回家後,讓孩子洗好澡,帶一樣菜,再送孩子去學校,晚餐及過夜。

    長子的適應能力挺強,並不讓人擔心。但是陪幼子睡著後,確實讓人輾轉反側,無法成眠。我會想著孩子們現在在做什麼?睡了嗎?有沒有人哭鬧呢?

    其實,隔天長子跟我分享的細節,已被歲月稀釋,而顯得模糊。但是卻忘不了,他說得眉飛色舞的神彩。那夜裡的校園探險,早晨的飄渺雨露,讓他的眼中,不停的閃爍著發亮的光芒。那一閃一閃的光芒,讓他不在媽媽身邊時,也有能力與勇氣,去照亮他,探索新的世界的路。

    孩子,一直都比大人勇敢的。他們好奇又著急的想向世界到處探索,常常是大人捨不得放手,或是大人還沒把孩子教好,卻又焦急的把孩子推出門去。

    究竟,要到什麼時候放開孩子的手,父母才可以比較放心呢,有一些指標,可以做些參考。

    一、孩子可以離開主要照顧者半日以上,就可以入學

    現代人生養少,孩子在兩三歲就送去幼兒園的比率很高。讓孩子跟年齡相近的人相處,是很好的學習,只是比較容易感冒,父母要更注重孩子的衛生習慣,特別是現在防疫時期,把自己的健康照顧好,保持社交距離,是全民的共識與責任。

    二、孩子會基本的加減,就可以教他自己去買東西

    買東西,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最遲,也應該在孩子念小學中高年級時,就要訓練。我的兩個兒子從小二小四結伴開始,就可以幫忙去買指定的東西。

    當孩子學會自己去買東西,就像是擁有了跟陌生外界產生連結的基本功。

    三、孩子會自己收拾行李,就可以參加過夜的營隊

    現在寒暑假,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營隊都有,有的要過夜,有的不用。孩子可以自己收拾行李,有能力照顧自己,就可以參加口碑良好的過夜營隊。

    親子分離過夜不單是父母會擔心,孩子也難免焦慮。但孩子遲早要獨立生活,從團體過夜慢慢訓練,孩子就比較知道要如何打理生活。

    四、孩子在高年級就可以學煮飯炒菜料理食物

    現在在高年級,有些學校會出作業,要學生跟家人學作一道料理。這樣的訓練,既生活化也實用。我有一個朋友,在孩子中高年級時,就教他們料理食物,現在下班回家,分別在高中、國中就讀的孩子們,會輪流煮好晚餐,跟家人一起享用幸福。

    有能力餵飽自己,不管是要自己去買還是自己煮來吃,這都是要活下去的基本能力。

    五、孩子明白尊重身體界線的重要性,可以陪他探討愛情的奧祕

    愛情,是宇宙最變幻莫測的情愫,似懂非懂的孩子,自然也好奇又嚮往。特別是現在戲劇節目的推波助瀾下,很多孩子在童年就情竇初開,父母要及早給孩子正確的情感教育。

    在青春期初期,荷爾蒙還不受控制時,一對一的談戀愛行為,顯得太過狹隘與冒險。

    孩子應該多交些朋友,不要太早把自己送入,超過兩人就顯得擁擠的愛情世界。

    孩子必需知道,十六歲以下的孩子,身體受法律保護,不能逾越身體的界線。二十歲以下的孩子,父母還可以行使親權要求賠償。總之,在二十歲以前,不要超過身體的界線,是保護孩子身心安全,比較穩當的作法,這些議題要跟孩子認真的談談。

    六、孩子有基本的外語能力和法律常識,就可以單飛去國外

    國中小學的孩子,如果要出國念書,不是有家人隨行,就是在外國有親人照顧。但是,如果是高中年紀要出國念書或旅行,請先教會孩子的溝通和自保能力,並且,讓孩子擁有法律常識。

    現在的孩子發展,其實也呈現M型化,父母放手的快,孩子在高中,就有人在海外當國際志工,服務窮困的國家,增加自己的視野和人生閱歷。父母不願放手,或是孩子不願離開,即便念到碩士、博士,也沒投人就業市場,在家啃老。

    曾經有個社會新聞,一個女生大學畢業後,從來沒有工作過,她的網友藉著要幫她介紹工作的名義,騙取了她已逝的父母留下的大批土地,直到她姐姐在辦理土地過戶時才發現。父母留給孩子萬貫的家財,不但沒能保證孩子的幸福,甚至會淪為歹徒的覬覦對象。

    與其留給孩子錢財,不如讓孩子擁有養活自己,照顧好自己身心靈與回饋社會的實力與能力。現在網路資訊流通快速也易於取得,孩子透過自學,很多能力甚至都超越父母,父母要用更開放與包容的胸襟,多讓孩子進行探索與嘗試。

    社會充滿了誘惑,對單純的孩子來說,既像糖果也像毒藥,孩子可以怎麼保護自己呢﹖這需要父母常常分享與分析各方面的資訊,讓孩子多知道一些,當遇上狀況時,可以多一分冷靜來思考與應變。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創造的奇蹟。每個孩子,也一定會有自己可以發光發熱的舞台。父母要引導孩子,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與亮點,讓他可以獨立生活,回饋社會。不要只想把孩子綁在身邊。我們可以照顧孩子長大,卻無法確保孩子一生的幸福,唯有放開孩子,讓他自己去碰撞與開創,他辛苦與認真開墾出的天地,他才可以體會與珍惜,自己生命的獨一無二與難能可貴。

    延伸閱讀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博客來:https://bit.ly/36sxboH
    誠品:https://bit.ly/2VspZ9H
    金石堂:https://bit.ly/2T48eg5
    momo:https://bit.ly/3k7Inz9
    讀冊:https://bit.ly/3hxZhVJ

  • 國中自學團體 在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9 07:00:05
    有 30 人按讚

    【為精神充電】

    今天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明明有滿滿的讀書單應該要開始消化,但早上錄完 podcast 後竟然開始整理。先是把電腦桌面上各個暫放或待處理的檔案一一歸檔。之後開始整理書桌,把堆積在桌上進行中的資料分門別類放人資料夾。書桌後面的矮櫃子上那些已經等我閱讀很久的書們,終於認份的被放到大書櫃上去。

    埋藏在文件中,看到了之前跟 #自學背包客 訂的期刊。這是一本由4位蒙特梭利國中自學生與一位導師一起在疫情期間發起的創刊。寄來後我遲遲沒有機會好好的坐下來看(欣賞)它。今天整理完我的工作(讀書)環境,心情特別平靜,完全準備好一邊午餐(喝咖啡)好好閱讀。

    從讀者的角度,它前半段的內容非常適合國小的孩子。因為這群自學生參加的共學團體在台中的古蹟「摘星山莊」內,所以學生們分享了這個古蹟背後的有趣歷史故事還有環繞山莊的自然環境。我們家很愛歷史跟植物的兒子覺得有趣的不得了,尤其是大哥哥大姊姊做的分享,對年紀較小的孩子來說,有一種崇拜跟啟發他自己或許也能做些什麼的念頭。這其實就是蒙特梭利混齡教學的一大益處 — 透過人跟人之間的互動,自然的啟發孩子內在的動機。

    期刊的中段訪問了自學者唐鳳與實驗教育推廣者鄭同僚教授。這兩篇極適合在思考要不要踏入實驗教育的家長閱讀。裡面提到了很多家長的擔憂,例如:學習會不會受影響、要不要讀大學、能不能讀大學、什麼時候讀大學等議題。喜歡鄭教授說:「自己人生的選擇終究得自己決定,如此重要的觀念在台灣有幾個學生和家長能明瞭?」

    而期刊的後半段,有小學一直到大學的自學生分享,很適合在思考要不要自學的學生以及他們的父母閱讀。「自學雖然很累,可是每個科目都能夠學的紮實,想想覺得其實很值得。」如果我說這段話來自一位 10 歲的自學生,會讓你對教育有不同的想像嗎?

    期刊並不完美,但突破困難呈現出耐人尋味的報導更為可貴。

    趕緊去支持自學背包客,訂一本來看看吧!https://bit.ly/2Vn0sPJ

    P.S. 第二期就快要發行咯,拭目以待!
    .
    .
    .
    .
    #生活中的修行
    #身心靈補給站
    #蒙特梭利在我家 #montessoriathome
    #心靈心理學 #spiritualpsychology
    #關係 #relationships
    #育兒 #mindfulparenting
    #教育 #educationforpeace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 國中自學團體 在 黃國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4 20:00:29
    有 513 人按讚

    #帕運 即將正式開打,一起來看看明天的賽事台灣有哪些選手出賽吧!(括弧中為台灣時間,實際賽事以官方宣布為主)

    #程銘志(桌球男子TT5級單打資格賽,11:20):42歲的程銘志從小便嶄露桌球天賦,小學三年級第一次打球就擊敗高年級生,小學六年級更拿遍台灣各大小比賽的冠軍,之後以15歲之齡入選青少年國手,並在退役後回鄉擔任桌球教練。然而看似一帆風順的人生在32歲那年徹底變了調:除了母親因病過世,幾個月後更被人酒駕撞傷左腿截肢,右腿也無法完全施力。還好父親除照顧他的生活起居並陪伴做復健外,更鼓勵他重拾桌球,讓遭逢人生巨變的銘志重新燃起求生意志。2016年,靠著努力與不放棄的堅強意志,程銘志代表台灣參加里約帕運‎並奪得桌球‎C5級銀牌,也在兩年後的雅加達亞帕運奪下單打銀牌,近兩年更陸陸續續於各項公開賽拿下單打金牌,成為目前帕拉桌球TT5級世界排名第1!本屆帕運銘志再次代表台灣出賽並將目標鎖定金牌,我們一起為他加油打氣!

    #盧碧春(桌球女子TT4級單打資格賽,19:40):盧碧春幼時住在印尼,因罹患小兒麻痺不良於行而在家自學,青少年時期較為孤獨自閉,直到舉家搬遷回台灣後透過身心障礙者支持團體,讓她逐漸打開心房並結識了許多新朋友,更認識了日後的先生。42歲時在先生的鼓勵下她拿起桌球拍開啟了桌球之路,經過一次又一次地揮汗練習,不斷地挑戰自己,盧碧春在各大賽事中發光發熱,成為世界排名前段班的好手。儘管過程中難免承受壓力甚至沮喪挫敗,但她的熱情始終沒有被磨滅,勇敢迎向各種挑戰並全力拚搏,祝福盧碧春能在帕運留下自己永生難忘的美好回憶,加油!

    #田曉雯(桌球女子TT10級單打資格賽,16:20):一場醫療疏失讓田曉雯出生時右手神經萎縮,從此無法舉高右手也沒辦法做出翻正的動作。家人除積極幫助她復健之外,也送她去學桌球以適應團體生活並嘗試不同新事物,讓曉雯因此與桌球結下了不解之緣。為了克服因右手不便造成的身體不協調,她除了接受大量的體能鍛鍊與練習外,還必須額外加強平衡感訓練。然而隨著年齡增長,同儕間競爭壓力變大讓她面臨前所未有的低潮,所幸當時陳正高教練的一席話讓她開始反思,而後擺脫逆境找回打球的初衷。重拾對桌球熱情的她更加刻苦練習,也開始在各大賽事嶄露頭角,目前女子單打世界排名第5。這次帕運除參加桌球女子第10級(TT10)單打項目,也和另位世界排名第10的桌球好手林姿妤搭配參加女子雙打,我們一起為田曉雯加油!

    #林姿妤(桌球女子TT10級單打資格賽,16:20):林姿妤從小喜愛運動,國小時參加學校桌球社,然而國中時一場車禍讓她右手腕韌帶斷裂,又因延誤就醫導致身體有部分肌肉萎縮惡化,右腕翻轉角度受限。突如其來的巨變讓姿妤一度十分抗拒且變得悲觀厭世,直到看了電視上及雜誌新聞報導身障選手在專業上付出的努力不會因身體條件而比不上一般選手,從而醒悟並重新投入復健以及桌球的訓練。隨著姿妤開始參加身障桌球比賽後便屢屢拿下佳績,目前世界排名第10。這次帕運除單打項目外,也將和田曉雯一起參加團體賽,兩位從2018年開始搭檔,也成功在雅加達亞帕團體賽聯手摘銀,不但是隊友更是最好的戰友,期待兩位都可以突破自己創下佳績!

    以上是明天全部參賽的台灣選手,希望他們都能盡情在帕運這個大舞台上享受比賽、突破自我,也請大家一起為他們集氣加油!
    #東京帕運 #台灣加油 #一起為台灣戰士加油

    (圖片來源:更生日報、台中市政府)

  • 國中自學團體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2-04-05 19:49:52

    今(28)日林佳龍委員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有關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林佳龍在質詢過程中,充分表達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十多年的發展所面臨的難題,並認為台灣民間教育者已為台灣教育的多元發展注入優質正向的活水,許多在家自學者及實驗教育機構獲得教育研究者或機構的肯定,也激起更多的教育改革者及實踐家投入教育現場。目前已走到十二年國教的方向,林佳龍呼籲教育部應跳開過去考試的迷思,提了多項臨時提案,要求教育部應積極支持「所有的」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都能獲得他們應有的幫助。

    林佳龍委員指出,根據報考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一般高中職學校學生只要有高二以上資格,縱使休學、中輟學仍可以報考大學,但同樣是政府核准的學習方式,教育局審議通過的高中非學校型態學生卻得多考一次高中同等學力檢定,且一年僅考一次、五科全都及格後才能進入大學,這對非學校型態學生的受教權影響很大。林佳龍委員為非學校型態學生深深地抱屈,全國10多萬的考生擁有學測和指考兩次入學的機會,只有非學校型態學生還得忍受這種違反多元適性、一年一試、一科定終生的升學制度。蔣部長非常同意林委員的看法,願意在制度上解放目前不合理的規定,並創造平等的學習管道。

    政府開放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十多年來,從未給予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學生、家長、機構或團體教育經費補助,林佳龍委員指出,許多家庭及機構為了孩子的多元適性發展咬牙苦撐,勉強支應孩子的教育費用,儘管自己繳納的稅款未能嘉惠自己孩子,卻依然如實納稅。由於非學校型態學生的學籍依規定須設籍於某一公立學校,雖然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教材教具、教學人員和實施場地未放置於學校,但是地方政府仍然非學校型態學生的教育經費編入其設籍的學校,這些學生並無法享受到其原先應分得的教育資源。以98學年度全國216名國中和667名國小申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學生為例,國中和國小每生平均分的教育經費分別為12萬9,476元、9萬5,493元,換算後亦即每年有9千多萬元未實際用於非學校型態學生身上。林佳龍委員在會中以臨時提案要求教育部必須提出具體計畫改善來改善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教育經費完全自籌的問題。蔣部長答覆教育部願意研議該有的配套並做全面的檢討。

    林佳龍指出,目前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學生多數選擇須參加基測的申請入學及登記分發入學的方式,但該方式的名額受到未來12年國教實施後免試入學逐年擴大的影響而減少,這將擠壓非學校型態學生的升學空間。林佳龍舉中投區為例,101學年度共有63校提供合計近2萬1千人的高中入學名額,但只有2校合計15人名額提供給非學校型態學生申請,名額多寡尚在其次,僅有兩個學校的選擇,對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學生非常不公平。針對各種非學校型態學生遭受不平等對待或排擠的情況,林佳龍要求蔣部長必須規劃十二年國教實行後,非學校型態學生能在免試入學方式享有和一般學生同樣的權益。

    林佳龍委員指出,他翻遍目前現有的法令,皆未能保障非學校型態學生的各項權益,如升學機會的平等與獨立學籍的制度,甚至「高中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辦法」根本找不到法源依據,林佳龍委員當場也提出臨時提案要求教育部應當制定一套完整的「實驗教育實施條例」,以規範所有的學校型態及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

    教育部在該次委員會同意林委員的四項臨時提案,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的決議下推動辦理相關作業。

    http://www.citylove.org.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