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怎麼讀?》
會考A++之小比の不專業分享
文:詳細情形
圖:簡述
這次以「單字怎麼背」「文法如何記」
等方向跟大家介紹我的英文讀書方法
🙋🏻♀️About 小比國中の英文學習概況:
1.只有背課本的單字 其他沒有再練習
(對的 我連2000單都沒背齊
ʕ•ᴥ•ʔ不是說不背單字也沒關係...
《英文怎麼讀?》
會考A++之小比の不專業分享
文:詳細情形
圖:簡述
這次以「單字怎麼背」「文法如何記」
等方向跟大家介紹我的英文讀書方法
🙋🏻♀️About 小比國中の英文學習概況:
1.只有背課本的單字 其他沒有再練習
(對的 我連2000單都沒背齊
ʕ•ᴥ•ʔ不是說不背單字也沒關係
而是說大家不要擔心「沒有考英檢」「單字量太少」沒辦法考好會考
(不過能背單字就盡量背 請不要跟我一樣偷懶
到會考前才發現2000單字本還沒有動過🥲
Ps看到好多讀帳朋朋英文都超強的 好羨慕啊_(┐「ε:)_
2.沒補習
這沒什麼值得驕傲的😂其實我沒去補只是缺乏「補習」的概念
爸媽也都不太會要求成績 所以我和姊姊國中都沒有補
以上情況僅適用於國中時期懶散怠惰的小比
高中英文和國中英文的難度實在差太多了
於是!
為了補足我非常少的單字量 跟其實地基不太好的英文
我高中的英文會補習喔!(試聽完還不錯 已經交$了)
以上 報告完畢,進入今天的主題吧!
📍背單字
1.課本單字——傳統背法
就是課本後面整理的英文單字和中文翻譯
遮住英文背中文 遮住中文背英文
🌟訣竅:會念才會拼➪分音節 輕鬆背
Ex accommodation ➪ ac/com/mo/da/tion
🌟About KK英標
我記起音標的原因是因為國二有段時間我常和爸爸(外文系)一起念英文
(兒少版人物傳記 安妮日記的英文版、麥哲倫的一生之類)
遇到難字會用電腦字典查中文字義 然後播發音
爸會一邊指著音標給我看(儘管我那時候完全看無)
就這樣反覆查了很多次後 我居然就記起了一些音標
像是/aɪ/發ㄞ ;/ɛ/發ㄝ之類的
現在累積到快記起全部😂
📖所以想和大家說 音標盡量不要死記,搭配字典語音慢慢學比較好!
2.文章單字——理解記法
目前我先修英文背單字就是用這個方法
步驟:看文章➪畫不會單字➪查意思、聽發音(劍橋字典)➪寫下中文意思、搭配的詞(介系詞之類)跟「例句‼️」
例句非常重要 是能讓人理解單字本意的關鍵
劍橋字典的優秀之處就是在於它會提供大量的例句
因為有時只背中文意思會忽略單字的詞性 (用法等等的更不用說了
(基本上就是抄完 然後不會用(;´༎ຶٹ༎ຶ`)(我以前的情況
而例句就能幫你快速的在腦海中建構起畫面 進而把單字的意涵理解得更好
📍記文法
1.文法筆記
寫下句型基本構造
EX一般動詞被動語態:主+be動詞+pp(+by+受)
並且搭配1~2個例句
Ex The car was washed by John.
唸順了之後就會記得大概用法
2.練習!練習!練習!
我英文是一定會買參考書
三年都是用翰林 我覺得自修或者超級翰將都還不錯
自修的題目比翰將多很多
但我個人認為翰將的文法整理得比較清楚
(可能是自修介紹文法那邊字太多弄得我頭很痛(´⊙ω⊙`)
通常文法介紹完後就會有一堆翻譯 填空 等等的題目
乖乖做完 好好訂正 文法就難不倒你了!
📍別再敗在基本題!(110年會考1~14題那種)
1.單字
背!好好記不要偷懶
2.時態
作一張時態總整理的筆記
把需要每個時態的特色、需注意的用法等等列點清楚
3.特殊用法
-祈使句
-特殊動詞:使役動詞/感官動詞/連綴動詞 等
我是看主題式複講來記(整理得很清楚)
做錯題本(我錯最多就是時態跟這個)
把混淆的觀念統整好
📍閱讀測驗
如果以上背單字 記文法都跟我一樣有做好的話
閱讀應該就沒有問題吧🤯
閱讀測驗的解題方法和國文差不多
🌟畫關鍵字找答案
而像今年有的那種地圖題組(29-31題)
我會把題目上的關鍵字圈起來 再回頭找題幹表格內相符的地方
一邊答題一邊在考卷上整理一下筆記
把所知的內容整理清楚 好好思考後再作答
📍聽力
自從我三模聽力因為粗心而錯了2題後
四模我就開始了「考前一週一天一篇」的計畫
訓練耳朵敏銳度跟專注力
(我三模太輕視聽力 以致敗北
(就是那種:哼 不用讀也可以考好 的態度(;´༎ຶٹ༎ຶ`)
會考前一週也是有維持這個計畫!
(還有採信考前要挖耳朵的傳言🤣
🙋🏻♀️好啦!
以上 是我國中時期的英文讀書方法
這次介紹就先到這邊
希望有幫大家解答疑惑
(順便揭開小比英文其實很爛的事實😵💫
總之 如果還有疑問 歡迎再來私訊問我喔!
謝謝你們╰(*´︶`*)╯♡
#小比筆記#小比讀書#小比英文
#段考筆記#考前筆記
#英文讀法#英文#英文單字#閱讀
#會考#110會考#學測#113學測
#讀書帳#生活 #筆記#筆記分享
#手寫筆記#手寫#手寫的溫度
#筆記帳#筆記日常#讀書帳
#讀書日常#讀書方法#勉強垢#studygram#note#studying#studynotes
國中特殊動詞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淺談繼續維繫「中華民國」國號之各項意義及對臺灣的好處〉
前言:
此篇文章是為了回應陳方隅先生的〈「台獨」跟「台灣意識」是不一樣的東西〉一文,當中提到國民黨應該處理的一些論述,我早有同感,故撰文於此。本文算是上集,首先處理「繼續維繫『中華民國』國號之各項意義」的主題,「中華民國支持者如何處理『臺獨』與『臺灣意識』」的部份,因文長關係,待下回分曉。
我主要是以一個中華民國的個人支持者的身份寫下這段文字,而非其他。此外,要碰觸這個主題,臺灣內部不同史觀、價值觀、立場太多,文章內一些動詞或立場敘述牽涉個人史觀,請各方讀者包涵,合先敘明。
這篇文章主依照所要處理的幾個問題分成以下段落:
❂為什麼要繼續支持「中華民國」?
(一)繼續維繫中華民國的國號有哪些工具性功能?
(二)對臺灣有什麼好處?
(三)長遠戰略意義及價值是什麼?
(四)小結。
正文開始:
❂為什麼要繼續支持「中華民國」?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香港的Cheng Lap先生曾經在《聯合報》鳴人堂專欄寫過一篇文章〈「臺灣」與「中華民國」戰略價值的分別〉(http://goo.gl/x8quPA),基本上已經對這個問題陳列出了各項有力的理由。我嘗試回答這個問題的思路,也受到該篇文章很深的影響。下文我也會多處引用他的文章節錄,並附上連結供讀者參考。
Cheng Lap先生在該文當中的提問是這麼說的:
“到底這個「約二千三百萬人在臺灣島上生存而自治」的國家(這個描述應該很客觀),自稱中華民國有甚麼理由和用途?為何有這麼多人堅持它,既然中華民國已喪失了臺灣以外的所有,甚麼力量支持它存在到今天,而且看起來還是能存在下去?”
首先來釐清一下歷史脈絡與現況(抱歉,當然是我個人的史觀):
中華民國身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有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抵禦外悔、實行憲政的歷史功績。不過,國共內戰的暫時結局,由原本代表全中國的中華民國政府播遷/撤退來臺,從「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臺灣)」歷經「中華民國到臺灣」,成為「中華民國在臺灣」的特殊狀態,也奠定兩岸分治的格局。然而,經過67年的時光,這樣的兩岸分治現狀逐漸受到各項因素影響而鬆動,中華民國的國家認同建構也隨著擁有遷臺、兩岸熱戰及對峙、中華民國在聯合國與失去聯合國代表權等歷史記憶的世代(特別是外省族群)逐漸凋零而淡去。
在外部,這樣的歷史及地緣政治格局在67年來透過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解除動員戡亂、多次修憲、總統直選及三次政黨輪替等政治事件更加鞏固,使得中華民國呈現與承受「幾乎等於臺灣」而不再有力地代表「全中國」的政治現實;
在內部,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的黨國體制及其建立的中華民國國家想像與主張,歷經上述事件之後,經歷了從建立、鞏固、衰微到幾近崩解的歷程,取而代之的是以臺澎金馬領土為界之內、「臺灣」作為政治認同符號的意識興起。這樣的認同意識變遷,不僅是偏安一隅的中國國民黨與海內外中華民國支持者要面臨的困境,也是臺澎金馬土地上的人民在處理內部政經改革以及外部國際身份認同時的挑戰。
(一) 繼續維繫中華民國的國號有哪些工具性功能?
1. 在「整個中國」內部來說:
a.在過去:
中華民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推翻專制皇權、實行共和制度的民主國家,繼承了清朝的版圖與主權(詳見《宣統帝退位詔書》,https://goo.gl/rZAVDT)而獲得正當性與合法性。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首次斷開了王朝循環(Dynasty Circle)的魂結,引進民主選舉、共和制度、西方科學技術與思想,對新舊文化與中西之學兼容並蓄,這是中華民國在中國歷史上的最大貢獻,也因此使「中華民國」這個品牌有相當重要的歷史意義。「中國歷史上第一共和」的歷史遺產,到今天依然對海內外華人甚至老外擁有強大號召力與吸引力,這部份在後面會談得更具體一些。
b.在今日:
對於當前的兩岸現狀來說,由於兩岸分治,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各自宣稱擁有並持續爭奪整個中國的主權與正統合法代表。由於兩岸實際互動的需要,在1992年的香港會談結束後,雙方函電往返,達成對「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原則,也就是後來的「九二共識」,簡單說就是雙方都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但你講你的一個中國(PRC),我講我的一個中國(ROC),這是一個模糊、曖昧,令雙方都不一定滿意但可以接受的產物。不過,由於雙方實力懸殊及中共實際操作需要,二十年來這個標準有時鬆時緊的狀況,有時候強調一中原則、有時候強調兩岸都認同一個中國,我方則是強調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但接受各自表述,也因此在臺灣內部產生爭議。總而言之,維持「中華民國」的「一中憲法」,在目前最重要的實質工具性功能就是維持與對岸的交流,不至於因「臺獨」(不承認一個中國、消滅ROC、從「中國」或PRC分裂出去、anyway you like)而引發兩岸緊張的態勢。
對許多海內外的華人(尤其是僑胞),以及香港、美加地區或大陸地區的「國粉」來說,和佔據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相比,在臺灣的這個「中華民國」除了是前述歷史遺產的創造者與繼承者,在幾個層面上代表了他們心目中真正的中國:
在文化上,中華民國(臺灣)是中華文化的真正傳承者,保存了有形的故宮國寶與無形的講信修睦、儒家思想等文化遺產(看看對岸的文革);
在政治制度上,中華民國(臺灣)已經多次落實並鞏固民主選舉的共和國體與權力分立制度,真正實行人民做皇帝的建國理想,也發展出蓬勃的公民社會(看看對岸的一黨集權專政);
在人權的保障上,中華民國(臺灣)基本落實了它在自己憲法中給出的承諾,保障言論、信仰、遷徙等基本自由與人民參政的權利(看看對岸被打壓&被自殺的流亡及異議人士、人權律師、被迫遷的失地農民、六四。);
在法治的落實上,中華民國(臺灣)的司法制度雖然有諸多需要改革之處,但已基本實現了司法獨立與在審判過程中對人權的保障(看看對岸各種未審先判、非法羈押、公開審判、黨領導司法等);
在社經制度的建構和運作上,雖然經歷大陸近三十多年來的改革開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的GDP總量已經是中華民國(臺灣)的約20倍,但在人均GDP的比較上,以2015年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資料來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為8,280美元。
中華民國(臺灣)為22,082美元。
在吉尼係數(數字越小收入分配越公平)的比較方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為0.46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5年數據)
中華民國為0.333。(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2015年7月)
都可以看到中華民國(臺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相比,相對來說更靠近「均富」的理想。
中華民國(臺灣)在各方面當然有很多問題,但只要拿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做比較,維持「中華民國」的品牌對海內外華人與嚮往中國的老外還是非常有吸引力(非常多外國人還是只願意到臺灣學最傳統的正體漢字與中華文化),也能夠保障「臺灣」的安全。一旦消滅這個品牌,新生的臺灣國完全斷開這些歷史遺產,就失去這些歷史遺產與現實成就帶來的號召力。
當然,新生的臺灣國也會有自己的價值與成就,有些甚至也可能比中華民國做得更好,但填充品牌價值與建立信任感與需要時間,這還是在臺灣國可以保障自身安全與獲得國際承認的前提之下。維持現有品牌(中華民國)的號召力與隨之而來的資源,現階段顯然比自我限縮或消滅中華民國來得划算(像之前某黨刻意區分「華僑」與「台僑」,就是非常愚蠢的作法,是相當經典基於意識型態放棄對臺灣利益的表現,愛之適足以害之。不過如果一定要用這種方式才叫「愛臺灣」,我也認了)。
c.在未來:
目前在臺灣的這個「中華民國」,法理上依然是在大陸的那個「中華民國」的傳承者(有許多學者以歷史分期、政治實體與憲政遞嬗概念分別做「第N共和」之區分,在此先略過)。不過也有許多海內外比較傳統的中華民國派認為目前「在臺灣的這個中華民國」,包括國民黨及民進黨,都已經不同程度地放棄對中國大陸國土與主權的主張,成為「華獨」、「獨臺」或「柔性臺獨」,因此不再願意再認同「在臺灣的這個中華民國」,而在海外自行組織各種反共復國組織,這其實是對中華民國影響力與號召力的一個削弱與流失。
「中華民國」代表的是一個曾經合法統治全中國的政權,如果未來國際局勢或兩岸現狀發生劇烈改變(比如某些人很愛喊的中國崩潰論成真、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生黨爭政變民變兵變天災,而導致政權機能癱瘓或失去正當性與合法性),只要搭配意願與能力,最重要的是,資格(主權主張與歷史上曾合法統治之事實),唯一能夠師出有名、對中國大陸採取合法行動的法人,就是還在臺灣的這個「中華民國」(有興趣者請參考PTT歷史板《甘碧的釣魚台》、王力雄的《黃禍》等小說作品。)。
我個人認為,過去中國國民黨與「中華民國」不斷喪失這部份的號召力,就是因為除了經濟交流之外,不敢進一步對大陸的人權問題、政治改革提出主張(除了馬英九總統每年都會關注六四、呼籲大陸寬容對待異議人士,香港佔中運動那年,也就是103年的國慶講話中,馬總統也表態支持香港爭取普選的權利),這個狀況必須改變,這些支持者也是國民黨(如果還想掛「中國」的話)與中華民國應該鞏固與找回的,我在之後談「六四」的文章會細說。
2.在國際上來說:
這邊要開始大量引用一下Cheng Lap先生的文章,因為他寫得比我好太多了,請大家翻出他的文章連結http://goo.gl/x8quPA,到“自稱「東羅馬帝國」的好處“那一段後繼續往下看。
在歷史領域,這個現象被稱為「第三羅馬」。(維基百科: https://goo.gl/4KQ3YB)簡單來說,除了「拜占庭帝國」自稱「東羅馬帝國」,後世一堆政權包括:
西羅馬帝國、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Voltaire)曾吐槽既不神聖也不羅馬的神聖羅馬帝國(HRE)、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使用羅馬皇帝稱號自稱以鞏固對東歐領土的統治)、
義大利的墨索里尼(號召要恢復羅馬帝國榮光)、
建國時國家建築樣式與政治制度高度參考羅馬的美國等等,他們都搶著要沾「羅馬帝國」的光的好處是什麼呢?就是要繼承從「羅馬帝國」而來的號召力與正當性(西方人似乎也吃天命傳承這一套)。
簡單來說,「中華民國」也有與「羅馬帝國」類似的政治品牌運用價值。引用Cheng Lap先生文章內的話,“中華民國本身跟羅馬帝國一樣,他是一件有用的政治工具“。那麼有哪些呢?
a.中華民國是聯合國(UN)創始國與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這個歷史事實以及隨之而來的歷史友誼與資源不會改變。有一天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出事,中華民國(ROC)就派上用場了。如果臺灣獨立,能不能回去當普通會員都不知道,為什麼要放棄手中有一天可能會重新生效的VIP白金卡?
b.中華民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同盟國(而且是犧牲慘重才換來的戰勝國地位),這個歷史遺產至今還在發生效用。去年是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週年,包括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杜魯門、艾森豪、魏德邁上將、飛虎隊員、緬甸「仁安羌戰役」被國軍救出的英軍費茲派翠克(Gerald Fitzpatrick)上尉本人都來到臺灣感念中華民國,你覺得這些對臺灣來說,是可以捨棄的軟實力嗎?捨棄了真的會比較好嗎?
(詳見:〈總統接見同盟國元首、軍事將領等家屬以及參與抗戰國軍將領及其家屬〉,http://goo.gl/k0gMp2,中華民國104年09月01日,中華民國總統府新聞稿)
c.直到最近這幾年,我(其他一些人也有類似經驗)出國遇到外國人,聊到自己來自臺灣(Taiwan),都還有很多年紀稍長(大多經歷過冷戰)或有政治Sense的老外會爆出一句:
「yep I know!You’re Free China!」
親耳聽到的時候真的是有一種想流眼淚的爽感,#啤酒我請!!
他們不但知道這個暱稱臺灣(Taiwan)的國家,正式的國名是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更知道這個Free China是相對於另一個unfree的中華人民共和國(PRC,舊稱赤色中國)的存在而願意支持,難道我們要放棄這份支持?
當然,我知道一定有人要說臺灣共和國獨立之後也可以做到,臺灣一樣可以以自由、民主為世人所稱道,我同意這個想法的內容,但金拍謝,幾乎是作不到,陳前總統說的,不是我。但我後面可以試著告訴你為什麼。
(二) 維持「中華民國」對臺灣有什麼好處?
如果你一定要把「臺灣」跟「中華民國」徹底割裂,雖然我情感上不是很能接受,但你可以參考看看繼續維持「中華民國」(當作一個殼或身分證都好)對「臺灣」來說有什麼實際利益/好處:
1.所有以「中華民國」之名成就過的歷史遺產,臺灣都可以繼承與利用:
a.與美國隊長在二戰時一起浴血奮戰的國家是?中華民國。
看看這則新聞就能明白:(〈美軍精銳之師臂章為何有青天白日軍徽?〉:http://goo.gl/KFrXCN)
b.在緬甸仁安羌之役打敗四倍以上日軍並拯救七千英軍、記者與傳教士脫困的軍隊是?中華民國國軍(遠征軍新38師,孫立人的部隊,113團劉放吾團長)。
c.領導八年抗戰抵禦日本侵略中國的政府與軍隊是?蔣介石委員長領導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及中華民國國軍。
d.日本二戰戰敗在中國戰區向誰投降?蔣介石委員長領導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及中華民國國軍。
(我知道新竹大轟炸,我也瞭解有人自身與家族的歷史記憶是偏向日本治台或是以當時生活在臺灣土地上的人民本身出發的史觀,這些個人歷史記憶都應該尊重,不過現在是從中華民國的立場出發看歷史事實,你可以有你的史觀,比如我用日據你可以用日治,但上述這些歷史事實不會改變。)
這些都是臺灣在處理現實外交時可以發揮的軟實力以及資源&友誼的來源,前面一(一)2b有具體例子。
再舉個最近的例子:〈感念蔣中正伸援手…韓國國父之子 捐台大6650萬〉,《聯合報》http://goo.gl/5P2g2C。
這個故事在講什麼呢?金九又是誰?引用該篇新聞內文:
“在早年中國抗日時期、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時,金九領導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也隨遷到重慶,和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關係良好。在中國出生、成長的金信,年輕時在中國大陸就讀空軍官校並加入我國空軍。畢業後不久對日抗戰勝利、韓國光復,金信和父親金九返回韓國,並創建當時韓國空軍。
台大社科院長蘇國賢表示,金九基金會近年捐款包含北京大學、哈佛大學等世界頂尖大學,金信的父親過去在中國大陸成立韓國臨時政府,當時蔣中正曾資助金九從事建國運動,提供米糧、無償贈送20萬美元,金信基於感恩回饋台灣。“
雖然韓國人很沒義氣的在1992年和我們斷交(好啦,歐巴們其實撐得算很久,但斷交時也斷得很絕,直接把所有中華民國財產交給中共),但他們的後人依然記得這份情誼並對臺灣給出實際回饋。請問,如果今天臺灣獨立,消滅中華民國,臺大還能拿到這筆捐款嗎?(#馬的應該捐給我們政大啊有韓文系又是蔣任校長的學校Orz)金九的後人還會認「臺灣共和國」這個和他先人毫無血盟友誼的國家嗎?
2.所有以「中華民國」之名對外簽訂的有利條約,例如馬英九總統過去八年間的免簽國從54個到164個、簽署青年度假打工協定的國家從2國增加到14國、目前全球有90個國家或地區與我國相互承認駕照及免試換照、與日本簽訂的《臺日漁業協議》、與菲律賓簽訂的《台菲漁業事務執法合作協定》等,臺灣都可以享有權益。
3.這一堆以「中華民國」、「中華臺北」等為名加入的國際組織:http://www.mofa.gov.tw/igo/cp.aspx?n=DED5DAB0D6C7BED6
,臺灣都可以參與。
4.別跟我說國際現實只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是唯一的中國,不承認中華民國(ROC),以及目前只有22個國家正式承認中華民國沒有用(人少不代表不正義,怎麼不稱讚與感謝這些國家不畏強權情義相挺?)。沒錯,大多數國家為了現實利益與外交需要,確實都採取所謂的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聯合國目前的中國席位確實目前也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政府作為代表。
不過,由於各種因素,世界各國在與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的建交公報中對中國宣稱「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有很多不同的表示,包括承認(Recognize)、認知(Acknowledge)、了解(Understand)、了解與尊重(Understand and Respect)及各種其他表述。以美國尼克森總統所簽署的1972年上海公報而言,公報中聲明美國認知(Acknowledge)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張,基本上就是「已讀」,但回不回呢?回什麼?不給確定答案,與「承認」(Recognize)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此外,世界各國也與中華民國(ROC、臺灣)開展經貿、文化等各種實質關係,並未因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建交就完全封殺、否決與我國的實際往來。因為他們雖然要顧及國家利益與國際現實,但都心知肚明,這個有著可愛暱稱(臺灣)的中華民國(ROC)在政治制度、人權主張、維護法治方面,才是真正與各國存在價值共鳴,正港ㄟ「自由中國」。
(三)維持「中華民國」的戰略意義及價值是什麼?
簡單說,臺灣這塊土地,只要願意繼續持有「中華民國」這個「外殼/身分證」,可以享有非常多中華民國過去的歷史遺產所帶來的現實利益,以及保持「對全中國主權有合法主張」的法人身份靜待世局演變,以觀後效,相當划算。
我知道,有很多人會想說,等臺灣「正常國家化」,取消「中華民國」的國號之後,也許會失去一些歷史資產與友誼,但臺灣的人民與土地都還在,可以用新的國號與價值基礎來和世界各國交往。這個說法,不能說錯,但是忽略了一個很嚴重的前提:
#臺灣不是一個國家它沒有主權有主權的是中華民國(我知道這句話許多人不能接受並深深傷害他們的感情,先說聲拍謝)。所謂「臺灣是一個國家,它的名字叫中華民國」是完全錯誤的敘述。
如果兩岸現狀及中華民國的主權發生改變,特別是臺灣方面片面發動,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RPC)會允許嗎?美國會允許嗎?這兩個國家都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更別說還有之前我看到手機推播率先表態反臺獨讓我快笑死的俄國(http://goo.gl/fQDhyu),一共三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都反對臺獨,更不用說剩下的英、法及其他各國會是什麼立場。如果沒有籌碼(ex石油、核武)、承諾(ex美國挺)及友善的外在環境(ex國際局勢混亂或一面倒挺臺獨)而逕行宣佈臺獨(改變現狀),臺灣的安全是否能有保障?陳水扁前總統都說過:「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那未來能做到的基礎是什麼?
臺灣意識的高漲與支持「臺獨」的比例逐漸增高是一回事,但這並不等於在國際上能夠增加任何一分「實現臺獨」(改國號、所謂正常國家化等)的現實可能,這也是下集要談論的議題。因為各國反對「臺獨」的最大原因,除了不觸怒中華人民共和國(RPC)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為了要保留中華民國(ROC)這個法人身份,有歷史友誼因素,也有現實因素(詳見Cheng Lap先生文章內“「中華民國」存在的理由”那一段http://goo.gl/x8quPA),大致上就是作為維護國際體制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RPC)自爆時的戰略備案,美國人精得很。
不解決這些現實阻礙,「臺獨」永遠只能是達不到的幻想,或是淪為獨派政客不負責任、騙票騙資源的選舉口號。上一個曾經在立法院有席位並高喊臺獨的政黨如今已經泡沫化,#85票就能當選黨主席。
(四)小結:
我個人身為一個中華民國的支持者,情感上當然不會接受中華民國(ROC)被消滅。理性上,短期內對臺灣怎麼做比較好,看完本文所舉的例子大家也可以稍微思考。我知道可能有人要說,「反對不是反對所有事、贊成不是贊成所有事。我投給蔡英文/民進黨,但是不贊成中華臺北這個名字,不過不反對暫時用中華台北這個名字,這都是為了現實讓步、漸進改革」。
那好,請問過去八年國民黨用「中華台北」在忍耐與適應現實,為臺灣爭取實質利益的時候,你的反應是什麼?摸摸良心。對啦,國民黨有很多人有問題,我絕對看得比你多也比你更深惡痛絕,但不代表這個黨的政策立場就全部有問題。和中興臺的路線可以被搞到說成是親中賣臺,國民黨該檢討的不是行銷與包裝,是怎麼還沒把那些總是讓人集火的毒瘤清黨,#跑題了。
對臺灣來說,國際嚴酷的現實只有一個,它不會理會我們內部的政治分歧,需要國人共同務實、嚴肅面對,不要讓顏色與幻想遮蔽你的頭腦與心靈,維護「中華民國」,讓它成為保障臺灣安全與利益的最佳保護傘,而不是在找到更好方法前急著拆毀它,才是對所有人有利的正途。
大陸的希望在臺灣,中國的前途在民國,何妨點一盞燈試著照亮,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回應吧,大陸可不是鐵板一塊。
下一篇,再談中華民國支持者如何面對「臺獨」及「臺灣意識」。
---------------------------------------------------------------------------
Ps.要抓細節來戰或是吵九二共識內涵是什麼、有沒有用的,我覺得就免了。我的史觀與個人想法,你可以不同意也請尊重,有什麼建設性的正反討論我會比較歡迎。重點是請思考是不是真的把中華民國馬上砍掉重練對臺灣真的比較好?
如果你是臺獨的積極支持者,也請你認真構思具體的方式可以達到你的理想又可以保證臺灣安全與利益的方法,相信大家很樂意傾聽。林部長到WHA還是以「中華台北」自稱不是沒有理由,為什麼?請面對現實,好好想想。
郝前院長曾經講過一句話當時被罵翻了,他說:「臺灣人的前途從來不是臺灣人自己能決定的」,我瞭解非常刺耳,他畢竟是打過仗的軍人,一些觀念跟生長在和平時代的人可能有落差,卻不容忽視地是殘酷現實的寫照。試問清廷乙未割臺、二戰後回歸民國、美國協防保臺,哪一次是臺灣人民真的可以完全決定?
當然,以往不比現時來得進步,我們能夠自主決定的權力/利越來越大,那就更應該善用這份權力/利才對呀。我們要認識國際現實的模樣才能更靠近理想,這一點對中華民國派、臺派或是獨派來說,都是一樣的。
#一個中國中華民國
#FreeChina
國中特殊動詞 在 喬的英文筆記 Joe's English Learning Note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喬的回顧系列:促使/促進 & 阻止/限制】
喬今天要與各位同學回顧的這篇很重要。請同學一起來複習這篇,以便於明確表達兩個人事物的利益關係!
<超重要動詞!【促使/促進 & 阻止/限制】>
喬今天要分享的兩類動詞超級重要啊!要訴說一件事情的發展,有利因子以及不利因子,這些動詞都無疑重要!各位同學來熟悉今天的分享吧!
【促使/促進類動詞】
☛ facilitate (V.) 促使;促進;使便利
[to make possible or easier]
e.g. The new ramp will facilitate the entry of wheelchairs.
新的坡道將可方便輪椅進入
e.g. The current structure does not facilitate efficient work flow.
當前的體系不利於實施高效的工作流程
【補充】喬國中時常將此字與facilities 設施/設備(永恆複數)搞混(…掩面)
shopping facilities 購物設施
medical facilities 醫療設施
sports facilities 體育設施
☛ expedite (V.) 迅速完成; 促進; 加快
[to cause to be done more quickly; to hurry]
e.g. Something needs to be done to expedite the process.
需要採取措施以加快速度
☛ accelerate (V.) (使)加快; (使)增速; 促進; 提前; (促使)早日發生
[to happen or make something happen sooner or faster]
e.g. Inflation is like to accelerate this year, adding further upward pressure on interest rates.
今年通貨膨脹可能會加劇,迫使利率持續上升
e.g. They use special chemicals to accelerate the growth of crops.
他們使用特殊的化學品來刺激農作物生長
☛ advance (V.) (使)前進; 使進步; 使進展; 使發展; 促進
[to go or move something forward, or to develop or improve something]
e.g. Her study has considerably advanced the cause of equal rights.
她的研究極大地促進了權利平等運動的事業
e.g. He’s just trying to advance his own career.
他只是在努力發展自己的事業
【阻止/限制類動詞】
☛ restrict (V.) 限制; 限定; 妨礙
[to limit the movements or actions of someone, or to limit something and reduce its size or prevent it from increasing]
e.g. measures to restrict the sale of alcohol
限制酒類銷售的措施
e.g. The government has restricted freedom of movement into and out of the country.
政府已經限制出入境自由了
☛ restrain (V.) 阻止; 制止; 遏制
[to control the actions or behavior of someone by force, especially in order to stop them from doing something, or to limit the growth or force of something]
e.g. When he started fighting, it took four police officers to restrain him.
他要是出手打人,要四個員警才能把他制服
☛ constrain (V.) 限制; 約束; 束縛
[to control and limit something]
e.g. The country’s progress was constrained by a leader who refused to look forward.
國家領導人缺乏發展眼光限制了該國的進步
☛ inhibit (V.) 抑制; 約束
[to prevent someone from doing something, or to slow down a process or the growth of something]
e.g. Some workers were inhibited (from speaking) by the presence of their managers.
一些工人在他們的經理面前不敢講話
☛ curb (V.) 控制; 限制; 約束; 抑制
[to control or limit something that is not wanted]
e.g. The government should act to curb tax evasion.
政府應該採取行動抑制逃稅
☛ obstruct (V.) 阻礙; 妨礙; 阻止
[to try to stop something from happening or developing]
e.g. He got five years in prison for withholding evidence and obstructing the course of justice.
他因隱藏證據,妨礙司法而被判入獄五年
☛ stymie (V.) 妨礙; 阻止; 阻撓
[to prevent something from happening or someone from achieving a purpose]
e.g. In our search for evidence, we were stymied by the absence of any recent documents.
缺乏近期的檔案為我們造成障礙
☛ hinder (V.) 阻礙; 妨礙
[to limit the ability of someone to do something, or to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something]
e.g. High winds have hindered firefighters in their efforts to put out the blaze.
強風妨礙了消防隊員撲滅大火
e.g. Her progress certainly has not been hindered by her lack of experience.
經驗不足當然沒有妨礙她的進步
☛ impede (V.) 妨礙; 阻礙; 阻止
[to slow down or cause problems for the achievement or finishing of something]
e.g. Although he is shy, it certainly has not impeded his career in any way.
儘管他很害羞,但這顯然一點也沒有妨礙他的事業
(以上字典參考 dictionary.cambridge.org | google.com )
國中特殊動詞 在 Hinata.日向 。 Super Heroine 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常會有人問日向的日文怎麼學的
認識日向的人都知道
我沒有在日本留學過
學生時代也不是日文系
而是畢業自復興商工美工科
開始了導遊的工作之後
別人一問起我的日文怎麼學的
我總會說為了看漫畫學的
他們都會很驚訝,以為我是騙人的
但我沒有開玩笑
我從小就愛看日本的動漫畫
跟著哥哥打電玩
日向學日文的契機
是大概國中二年級時
為了看最新的美少女戰士的連載
因為台灣的連載比日本慢兩個月
基於超級粉絲心態
說什麼都想要看最新的連載進度
那時候還沒有網路
不像現在線上漫畫一大堆
甚至才過三天立馬就有翻譯好的版本
那怎麼辦呢?
當然是直接看原文漫畫啊!
跑去買了なかよし(NAKAYOSHI,日本美少女戰士連載的月刊)
除了美少女戰士外,很多喜歡的漫畫也是
終於看到最新了連載了超開心的喔喔喔喔喔~~~
阿嗯歌...除了漢字都看不懂.......
這時日向的死黨小米小姐
丟了一本什麼"輕鬆學日語"
書名我也忘了啦
總之就是那類基礎日文教科書
於是開始自學起五十音跟一些簡單的單字
有羅馬拼音,其實不難懂
寫法就依樣畫葫蘆的照著寫
國中時除了念書跟畫漫畫以外挺閒的
也可能是10幾歲時記性還很好
加上基於"會得比別人多"的優越感
每天寫著寫著就記起來了
除了看日文漫畫以外
打電動時也可以看懂簡單的內容
勇者鬥惡龍啦~聖劍傳說啦~機器人大戰啦...等等
這是日向學日文的契機
之後自己看書學基礎文法
動詞變化、形容詞變化、て型等等
然後大概三年前
給自己一個去日本打工度假的期許
決心要來把日文學好
因緣際會下進了JPTIP上課
小時候阿公常常罵我看漫畫書沒有用
好幾次很生氣撕爛我的漫畫
我每次都很難過的偷偷的哭
你們覺得現在的我
真的沒有用嗎?
因為我愛看動漫畫的執著
發展出了一個有用的專長
愛看動漫開拓了我藝術之路
愛看動漫培養了我的正義感
愛看動漫累積了我多方面的知識
愛看動漫帶領我進入很多天馬行空的幻想空間
愛看漫畫開啟了我的語言能力專長
動漫的世界
比很多人所想像的要廣很多
最近讓日向很不爽的
一點是最近這篇新聞
「難道還是日本殖民地?」 Animax遭檢舉妨害兒少身心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1004/409490.htm
通常扼殺妨害小孩子成長的
不是這些動漫,而是無知和抱持偏見的人
日向的國語從幼稚園前就學得很好
因為喜歡看童話故事的繪本
會讀寫很多字
小學國中都是字音字形比賽的好手
大學學測的作文將近滿分
台灣家長總愛講什麼
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上
要有國際觀、競爭力
做得全是相反的
還有一點是
鄭捷案跟台大宅王情殺案直指因沉迷電玩而犯行
該說台灣人愛看什麼媒體就寫什麼
越是搬弄是非、越煽情台灣人越愛看(所以世間情可以演個幾百萬集)
只要套上宅男兩字就是殺人狂高危險群
國語學得好不好
孩子人格有沒有問題
除了特殊個案外
我相信家中教育絕對佔絕大多數比例
要是動漫電玩愛好者都是犯罪高危險群
那就...請你們小心日向了- -+
-\-\
Photo by @ Gilber Lai 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