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中新生訓練家長要去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中新生訓練家長要去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中新生訓練家長要去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中新生訓練家長要去嗎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鰻魚家家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2030雙語國家政策|國家型級別影響,爸媽你看懂多少?深究兒童英語教育重要性。 我猜,絕大多數家長對這個新聞是很無感的。 一來,時間還很久;二來,孩子才在念小學,甚至剛要念小學,國家要不要有第二官方語言,跟孩子有什麼關係。 關係可大的呢! 雙語國家的意思,是2030年起,台灣會開始把英文...

國中新生訓練家長要去嗎 在 朱浩軒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1:41:02

#北市忠孝國中 #籃球隊招生 喜歡比賽嗎? 我們一年打超過10個比賽,國中聯賽、北市教育盃、王輝盃、天母盃、新屋盃、中正盃、青年盃、大誠拒毒盃及挑戰者盃、夢想雲林交流賽,更多比賽等著解鎖 喜歡移地訓練嗎? 我們去過桃園、台中、雲林、嘉義,未來會新增新竹、高雄、屏東、台東 怕影響課業嗎? 我們...

國中新生訓練家長要去嗎 在 小唯 - Yui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1 19:03:42

 一直很猶豫要不要發在自己公開的粉專上 但想了想覺得還是想讓大家看看真正的我 我是小唯,開心的我,悲傷的我都是我 希望大家依然喜歡我 :)  #有感而發 #慎入   「如果今天我可以成為一個『新人』,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想要成為...

  • 國中新生訓練家長要去嗎 在 鰻魚家家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24 14:18:11
    有 95 人按讚

    🔥 #2030雙語國家政策|國家型級別影響,爸媽你看懂多少?深究兒童英語教育重要性。
    我猜,絕大多數家長對這個新聞是很無感的。

    一來,時間還很久;二來,孩子才在念小學,甚至剛要念小學,國家要不要有第二官方語言,跟孩子有什麼關係。

    關係可大的呢!

    雙語國家的意思,是2030年起,台灣會開始把英文當做第二官方語言。

    這意思是,很多正式的文件與場合,是可以使用英文來表達的。例如說,目前政府機關開會,如果與會來賓只懂英文,不懂中文,會議主辦方是有義務要準備中英口譯的,各級議會的議員也不可以用英文來質詢。

    簡單的說,目前你要當公務員或政務官或議員,全程使用中文是個義務,即使完全不懂英文也沒關係的;但如果英文被視為官方語言,那麼使用中英文就是可以自由選擇了。比方說,某個新任長官喜歡用英文,這個時候如果屬下英文程度不好以致於影響工作表現,就是個人的能力問題了。

    政府機關如此,大型民營企業也會連帶如此。

    類似的道理,目前正式的教科書一定只能用中文編寫,所以台灣的出版社即使教科書寫的再差,也不怕英美來的競爭者。但雙語國家之後就不一樣的,一定有出版社會直接送審國外的教科書,反正108課綱根本就是抄 CCSS 的,所以審過也不會難,然後一定就會有學校採用英文版的教科書,這時候學生看不看得懂就是學生自己的問題了。

    然後,大學端兼負培育國家與企業未來人才,與引導中小學教育方向的雙重責任。自然也會大規模的朝向培養雙語人才邁進,因此對入學新生的雙語能力要求標準,自然也會大幅提高。

    ❚ 遠的先不說,說點短期與現實一點的改變。

    這個學年度起,教育部將選擇四所重點大學,提供獎勵與補助,要求這四所大學在四年後,博士班有九成,碩士班有七成,大學部有五成的課程,需要全部用英文來進行。

    可以想見的,這四所大學都是所謂的頂大。
    但是今天,即使是台大新生的平均英文能力,也還無法執行這樣的授課方式,更別說是其他學校了。可以想見的,#未來四年這四所頂尖大學對入學新生的英文能力最低要求以及影響的比重,一定會是逐年大幅提高的。

    高中端呢?
    當然也會有所應變。今年起,我們看到很多二線的公立高中已經開始加入了特色英語學程,IFY 國際預科學程,雙聯學制,甚至是IB 中學的行列。很明顯的希望從雙語化及國際化,來與傳統的明星高中做出區隔。這當然也意味著,英語好的學生,在未來的選擇及可以獲得的資源將會越來越多。然後他們在大學入學的競爭中,也會因此有新的優勢。

    而上面所提的,只是眼前已經可以看到的改變。未來九年,在政策導引人才需求,人才需求導引大學教育後,整個大學入學,到高中入學,對學生英文能力的要求方向與訓練方式,勢必會有天翻地覆的改變。

    這,就是 #國家級政策的力量。

    也許有人會覺得9年還很久!
    不,如果九年後的大學必須做出重大的改變,那六年後的高中入學就會提早有改變,甚至三年後各地明星私中的入學也會跟著改變。像現在,一般的國中是程度好的學生在畢業前會通過全民英檢初級,但很多知名私中希望學生在國二就要有類似的程度,我相信在前述的趨勢下,三年後這應該會是私中入學的基本門檻了。

    問題來了,現在可以在小學階段就通過類似檢定的,多半都是從學齡前就在全美語幼稚園或者使用DWE 的孩子,然後繼續在私小的國際班就讀,或者有神級家長在家帶孩子自學。

    至於傳統英文教學方式與密度,不論是學校或補習班,其實都很難讓小學生在畢業之前就通過這個門檻。

    所以,如果您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甚至已經中年級了,而且你很重視未來的升學,但你卻還在用傳統的角度與方式讓孩子學英文,不斷的背單字,背文法,寫評量...⋯那其實你並沒有多少時間來讓孩子面對這個巨大的衝擊!

    這其實就跟當年「108課綱」在討論之際,很多家長覺得反正就是念書,課綱改什麼念什麼而已;卻低估了課綱的精神,其實是要幫大學挑選更有思考與研究能力的學生,而不是只會在考卷上作答的學生。

    所以,「108課綱」的落實,必然會涉及大學入學評比方式的變革。果不其然,大考中心做出了一連串的變動,然後很多家長開始抱怨這些變動太突然,不知如何教孩子適應。

    關於雙語國家政策,我相信很多類似的抱怨也會在三年後大量出現在沒有警覺也沒有做好準備的家長身上。

    最後,讓我們回到 #兒童英語教育 這個主題。基本上,我們預期雙語國家政策會徹底改變我們對什麼是「學好英文」的定義。

    事實上,台灣有很多老師與專家都知道台灣的英語教育的成果不好,也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所以,在過去十年來,我們發現有很多優秀的老師,在他們的崗位上,默默的為「正確的英語學習觀念與方法」在付出。然而,不論他們多努力,成果其實極其有限,只能改變一小部分的學生。

    這中間關鍵原因在於,在教育生態系裡,有三個主要的角色,「政府─老師─學生家長」,而這三者之間,其實位於中間的老師是最無力的。當政策不改變,或者學生家長端的觀念不改變,老師其實什麼也不能做。這也是為什麼過去三年來,我們在中文家庭雙語小孩這個社團裡,選擇從改變家長端的觀念著手。

    如今,政策的風向終於變了,時間與改變的壓力回到家長這一邊了。

    而你,做好準備了嗎?

    (歡迎轉分享)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
    #2030雙語國家 #兒童英語教育
    #拒絕填鴨

  • 國中新生訓練家長要去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01 17:54:27
    有 82 人按讚

    在台灣的大家還好嗎?

    這幾個星期看到好多朋友po出了在家練廚藝、分享書單、片單,還有各種帶孩子在家學習或玩耍的創意,好精彩。

    但也看到好多人為了各種原因崩潰,辛苦了!

    最近多雨的小鎮天氣好好,街上、公園、湖邊出現大批人群,心情真是有點複雜。

    以前看到人群都會覺得,哇好有活力啊,經過一個冬天,大家就像大自然一樣疏醒啦!疫情之後,看到人就只想到要躲,還會一邊念叨著,大家幹嘛不保持社交距離等等等。

    瑞典從今天起放寬防疫規定,餐廳可以營業到晚上10點半(之前只能到8點半);體育、文化活動開放觀眾入場(戶外沒座位可100人,有固定座位可到500人);各遊樂場開放,進場人數取決於園區面積,每個人至少要有20平方米的活動空間;開放兒童、青少年參加夏令營。

    我個人覺得一切來的有點早,畢竟瑞典的疫情沒有真的那麼穩定,雖然注射疫苗的進度還算好,目前有將近一半的成年人已經注射了第一劑,但「放寬」限制這個措施,讓很多人擔心大家會以為不用繼續防疫,放鬆警戒。

    雖然常常覺得瑞典的防疫很瞎,但從去年疫情爆發開始,瑞典防疫措施就很強調民眾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兒童、年輕人、老年人等自主性相對低的族群。瑞典政府從一開始就以準備「長期抗戰」的心態去面對疫情,因此沒有採取防堵措施,而是做出一個他們覺得大眾可以長期與病毒共生的方案,希望大家可以長期面對肺炎疫情的新生活。

    當時覺得真是反應遲鈍,沒了命還有甚麼心理衛生可言?生命與自由孰輕孰重?現在看來,還是覺得當時防疫反應真的是慢了很多,以及各種值得檢討的做法實在不想深入回想(會火大),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瑞典政府的考量,似乎不是沒有道理。

    瑞典基於對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視,除了少數因為疫情嚴重而暫時遠距的學校,一直沒有在全國中小學採取遠距教學的措施,甚至對課後體育訓練一直很有彈性,讓小孩盡量「正常」生活。

    除了關心中小學生的學習,高中生因為長期遠距學習而造成的各種心理影響,也是瑞典人很注意的。他們發現,高中生因為長期「被迫」(平常打電動、看YouTube都不是被迫的哈)使用電腦,造成他們心理焦慮,沒有正常社交活動也讓很多人產生憂鬱傾向。所以後來疫情比較緩和後,就開始分流上學,讓他們也可以有一些人際交流。

    老人住所也是短暫禁止訪客,後來也開放讓家人在戶外、隔著塑膠板或是保持距離的探訪,為的是不要讓老人家失去心理寄託。

    社會保持開放,人們盡量在家工作,不到人多的公共場所,不跟其他人交流,但還是保有一定的生活。

    這樣做,讓瑞典付出慘痛代價,染疫人數1百多萬,死亡人數超過1萬4千人,醫療系統超載。大眾的自由、心理健康是醫護人員冒著染疫風險、超時工作,用生命在扛。

    相較於防疫措施,我感覺瑞典社會福利系統對於防疫措施的反應快多了,為了讓民眾更願意遵守「只要有一點症狀就待在家」這種很多人都會選擇忽略的防疫政策,政府發放有限制的病假補助,如果不幸染疫,或因為家人而得自主健康管理,也會有相關的補助可以申請,讓工作者不至於為了防疫而少了太多收入。

    給各種因為疫情受到打擊的公司也有相關補助,雖然有很多新興小公司因為沒符合補助資格倒閉,但也有不少新創公司出現。

    學校沒有停課,但是孩子只要有一點症狀就得待在家,症狀消失的48小時之後才能回學校上課,年紀小的家長就得請假照顧。我兒今年為止就已經在家待了兩周多,我們兩個人輪流請假,但如果少了照顧病兒的補助,收入就會減少許多。

    民主國家的防疫不是政府一聲令下,大家在家不准出門就沒事了,需要考慮的面向很多,除了防疫,這些政策還必須合法,很考驗政府的應變能力與各部門的合作能力,瑞典政府也是邊做邊被批評邊改進,一路爬到現在,然後決定在夏天來之前要放寬限制。

    好啊。

    就希望不要前功盡棄,如果有功的話。

    #瑞典防疫不忘初衷的令人傻眼
    #喔耶夏天到了大家來群聚吧
    #藉防疫之名行宅宅人生之實

  • 國中新生訓練家長要去嗎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15 06:57:21
    有 2,507 人按讚

    覺得夭壽

    教育的再來講一篇,順便講講為何有這種感覺。該怎麼說呢,就先從翻轉教育開始好了,我算是被搞死的苦主之一。

    翻轉之所以我反對,是因為這不合於現狀的教育體制,根本沒那麼多時間翻轉,除非你要能力分班,常態編班下翻轉教學非常痛苦,進度無比緩慢。現在的素養培育型教育看中家長平時的投入,要在學校推動素養教育,就得要放出夠多的資源,例如實驗室設備完整度,跟現在回歸的生科教育,工廠機具其不齊備,反正錢要夠多才可以,不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光憑簡單的勞作等級,帶不動多數學生前進。

    這類教育通常倡導一種教學法,好像改變教法就會有很大的效果,第一線教師往往都不滿意,倒不是反對改革,而是跟現場不合,我最常聽到的就是,發明這套理論的教授自己下來教一年看看,不要都用講的。

    我也認同,因為實際教過就知道,根本就不是你不願意改變,而是這個社會不要改變。家長不同意,學生不滿意,資源不足時間不夠,紙面行得通的計畫,實際上根本不行。

    更直接的就是我之前說的,大家早就知道這些教法長怎樣了,而且早就做過了,就是沒有效才放棄。老老師都年輕過,大學長姐當年也都跟你一樣有衝勁,所謂的新作法都不新,舊酒換新瓶而已,只是不專業的,以及想要牟利的,會換個包裝去推銷而已。

    翻轉施行的第二年,遇到一個學姊就講過,這套20年前就做過了,完全行不通。行不通的理由,還從學生素質、班級經營、大班小班、教師背景、教學能力、家長狀態…

    欸兜,這種論述跟引證完整度,學姊你怎麼不寫論文發發?
    「我又沒有要走學術界」
    嗯,好吧。

    他也順便告訴我,翻轉的整套要成功,需要很多要件配合,例如教學時間、課堂節數、學生人數,以及考試制度等等,不然就只是一個大型的賣教材跟補習發大財方案。

    不是只有他一個,後來到另一間學校,遇到一個教務主任,他也說差不多的話。他甚至可以把誰跑去某個文化集團任職,去找某人推這個案子,以及哪個同學推銷給市長等等,全部發展脈絡都列出來。不過你想要他上節目去揭穿真相,就會立刻變成啥都不懂的笨老師,低調低調。

    說白一點就是,很多事情你不處在那個產業,根本不會知道,教育界也是一樣。大多數看不起教師的人,我自己的經驗是,他們把自己求學的不愉快經驗投射上去,以及認為中小學教材不難,自己也大學以上,「怎麼會不懂」。

    嘛,很多新的教學法,結果都是要第一線的學校,自己絞盡腦汁去設計勉強合用的流程,到最後與其說是教材,不如說都是依靠老師自己的魅力與能力去顧住整個班級。



    再舉一個例子,心智圖的教學,10年前我就知道這一套有人要開始推,學長還建議我拿去訓練學生,因為對於小學生要培養作筆記習慣,心智圖算是很活的辦法之一。但這要從國中生再開始就有點慢了,習慣已經養成,要人學新的不容易。不管哪一種輔助學習法,筆記跟合作學習法,都要培養訓練,不是看了就會。

    但各位可以去翻翻,前幾年心智圖教學幾乎風靡一時,到今天還是有不少老師,應用在教學上面。但哪幾個學科最常用心智圖去教學?國文、社會科,數理科幾乎沒見過。這背後的理由很深,主因是教材跟現場的契合度,還有數理科本質並不適合,不分學生能力的普遍性學習。

    數理科的問題喔,這講下去就要講古,大概要請黃武雄老師那一輩的,去解釋當年到底是哪個老統派學者,硬搬不合宜的系統回台灣。然後聽聽這幾個大統派學者的同學,敘述當年人家怎樣照抄照搬,輕鬆名利雙收。結果就是黨國餘孽的鍋,但幾十年過去,相信這套跟努力推的人也成了一大派系,即使知道這套有問題,也改不動數以萬計的盲信者,這難怪不能從源頭去除。

    再說,怎麼從源頭去除?以結果論來說,台灣電子業可以養出那麼多願意爆肝的菁英工程師,這種幾近膝反射訓練的數理科教育,可說功不可沒。我講這個是因為我沒差,那些知道始末的主任、校長級以上人物,為了政治前途可是不會亂講,你得要夠熟,熟到不會出賣他,不然在外面繞來繞去,永遠不知道。

    你也不要以為這是台灣特有亂象,美國一樣有,理工科為了滿足多元化招生(除了亞裔),硬是要理工科不要考太難的測驗,實質降低入學程度一樣。教授難道不知道這些人亂搞?知道啊,但自己飯碗重要,政治不正確的浪頭少踩。

    也不要以為老師都不懂教育理論,的確平均來說都沒有很懂,老師的養成就跟我們當初念大學一樣,大部分都是得過且過,但至少有個基準在。可是10個老師裡面,一定有1、2個超級懂的,就跟你念大學時,系上總有幾個整天窩著讀書,原始分數你30他90的怪咖。

    這些人出去執教後多年,理論實務兼備,只是不想跟你說而已。我們以為多棒的教材,最終都得要轉變成可行的教程,他比你強多了。再怎樣,你一個1天書都沒教過的,絕不可能比10年經驗的老師更會教,因為老師要顧的是全班,不是只有你。

    每年老師都要遇到幾百個新生,不可能只在乎你家小孩。
    每學期的課程就是那幾節,顧此失彼不見得是好現象。
    一個有效的方案究竟顧到的是哪一種學生,占全部的比例夠多嗎。

    這幾乎都是每一個第一線教師,最常碎念的問題,他不是不知道,只是他沒辦法。他不是不知道解決的辦法,只是他不在那個位子,所以選擇顧好自己班的學生就好。

    很多你覺得只要這樣教就會很好的教學法,能適應的恐怕就是那幾個學生。你認為改了某個辦法就可以教好的,實際上要花數倍的時間。更多你感覺可行的方案,只是這階段可行,高中改了沒用要改國中,國中改了無用要改小學,小學改了得再等10年才能看到成果。

    10年,都夠你政黨輪替2次,派系鬥爭下哪個辦法可以撐10年?再說,誰會承認現在學生的高素質,其實是你的政敵10年前開始鍛鍊的。

    太多太多的狀態,並不是大家不知道,而是你不相信,你若覺得我講得沒道理,回頭去看這幾年覺青怎樣詆毀工業,心裡就要有底,本質上就是非專業的想要專業人士聽他話。比專業比不過就比政治,用政治力去硬扭到他們覺青想要的狀態,其中出現多少損失跟犧牲,都是必要而且跟自己無關。

    別鬧了,就算這種大方向是正確的,遇到像是教育業這種,全國十萬從業人員,你是要怎樣一次扭過去?換了部長局長不理你,換了局長校長不理你,換了校長老師不理你,老師不理你就想要把全部的老師都換掉,結果做不到。

    因為這些支持強力改革的人,大多出身中產階級,自己家人親戚就有老師,說的一口舊時代的教師都該去死,自己家的就絕對不是被淘汰的對象,幾乎講到後面都是部分處理,或乾脆切割時間不處理,更厲害的就是提一個自己人不會被處理,但可以處理其他人的奇怪條件。拿出這種根本情緒抒發,於事無補的就自己事論事,根本改變不了什麼。

    教育界的這麼多年來的心得就是,只有微小的改變,然後期待幼苗茁壯。教師自比農夫,但實際上務的田不是整片小麥或整片玉米,而是每年都有新的田,每一塊田裡面都種滿幾十種不同品種的作物,而你手上的農藥、灑水器、肥料,全部都均一化。

    要農夫顧好一塊田裡面幾十種不同作物,只能一小區一小區逐一處理,接著天就黑了。還看不懂難度在那的,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堅持改了灑水器,換了新品種肥料,就可以一次撒下去,全部都長的又高又壯,我也是算了,隨便你。

    想要改變教育界的年輕老師,或是我那幾個有心的政治業朋友們,多去接觸很多個老老師吧,不要先認定每一個都是只想領高額退休金的死老頭,我也不否認這種人不少。

    汲取失敗的經驗,才是準備下一次成功的捷徑。我們知道當今唯一保證有效,又能兼顧常態編班的普遍性教學法,就只有「耐煩耗精神花時間跟孩子搏下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