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中幾何觀念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中幾何觀念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中幾何觀念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中幾何觀念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放榜了! 三升一孩子都知道自己花落誰家, 不少孩子私訊詢問俐媽準備考語資班、數理資優班、電腦科技班、人社班、音樂班、舞蹈班、美術班、雙聯學制⋯的資訊, 去年有分享過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資優班篇 大家可以去看看 今年也陸續收到學長姐的投稿📇 以下是建中駱學長針對建中數資班的分享, 非常感謝他的大方...

 同時也有28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李祥數學,堪稱一絕,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賣場:https://changhsumath.1shop.tw/ewkhca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2axN3MDyvq01LOK1umZGQ/join 追蹤我的ig:https://www.instagra...

國中幾何觀念 在 109學測∣企鵝讀書帳×企鵝工作坊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52:37

dentist.xyz的合作文> 先前有許多同學在問學測的推薦用書,企鵝看過蠻多本參考書,推薦這本數學筆記給大家~ . 📚關於這本筆記: 總共184頁,雙面,全彩印刷,裝訂成冊 範圍:高中第一冊到第四冊(第三冊、第四冊,涵蓋自然組B版內容),基本上學測的範圍都有涵蓋到 可以作為準備指考用,但是本書僅...

  • 國中幾何觀念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5 19:29:26
    有 50 人按讚

    放榜了!
    三升一孩子都知道自己花落誰家,
    不少孩子私訊詢問俐媽準備考語資班、數理資優班、電腦科技班、人社班、音樂班、舞蹈班、美術班、雙聯學制⋯的資訊,
    去年有分享過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資優班篇
    大家可以去看看
    今年也陸續收到學長姐的投稿📇

    以下是建中駱學長針對建中數資班的分享,
    非常感謝他的大方慷慨!👍🏼
    其他學長姐的投稿,俐媽一樣歡迎喔🙏🏻
    ———————————————————————-
    📍 考進數資班有什麼優點呢?
    🔆 主科老師會是比較有經驗的,幾乎沒有地雷老師。
    三年不分班,會有電神互相切磋討論。
    教學資源多,可以借用科學館做實驗、借競賽資料、想考數理科免修可以直接報名。
    數理科目進度較快所以比較早上完,有更多時間準備大考。

    📍 數資班的內容會不會比較難,成績會不會不好看?
    🔆 數理科的內容會比較難,高一時課內最多到高二的難度,像我們班的老師是把必修和選修一起上。
    某些科目段考較難,老師會調到比較高分,不用怕成績很難看。
    我們這班的數理科老師高一還沒當過人,反而是英文和家政有人被當,所以在讀數理之餘也要顧一下文科。

    📍 我是一個沒有超修的國三生,要怎麼快速準備考試?
    🔆 初試:
    認真寫考古題,就比較有機會過。
    先寫完數資班的考古題,行有餘力再寫更難的科學班考古。我那一屆就有遇到差不多的題型。
    初試會有沒準備的人來考,分數的標準差較大,只要考得好,T分數就可以多拉高一點(可以去看一下成績計算方式)。
    初試有分數學和自然(沒記錯的話數學佔4成),數學會需要一些幾何觀察或代數技巧,我認為絕大部分可以用國中方法解出來。當然有些題目可以用高中方法算,但初試的題目多數還是設計成用國中方法就解的出來。建議不要從0開始拼高中數學,反而是刷考古題和看一下國中數學競賽技巧就好。
    自然的部分也是多刷考古題,然後會發現各個領域的常考方向,主要是邊刷考古題邊加強自己國中基礎較弱的章節。

    🔆 複試的部分變化較多:
    數學佔複試4成,會出一些基本上不會看過的題目,每屆幾乎都有幾何證明,很重要。另外也會出數學遊戲,或尺規作圖,不要忘記帶圓規。我認為這裡比較難準備,因為範圍太廣了,只能確定的是加強幾何和作前幾屆的考古題。
    物理和化學各佔複試的2成,都有筆試和實驗。
    物理筆試會考一些標準的高二高三題型,但範圍較大,最常考的是運動學和力學,可以先讀一下好拿分。光學和熱學大多是國中的變化題,高中的電磁學與國中難度差較多,考的比較少。
    化學筆試範圍有點多,建議稍微瀏覽高中各個章節,看過基本觀念,簡答題才不會空白,就算不會也要用自己有的知識掰出來。另外也有計算題,要寫整齊,細節也要嚴謹,因為我們的幾個化學老師是比較嚴格的人,所以不要讓會的題目被扣分。當然如果不會寫就盡量掰吧,老師還是會斟酌給分。

    🔆 實驗的部分就要練習寫1次以上的實驗報告,建議要有基本的排版和模型在腦中。物理實驗大多很好懂。化學實驗如果沒學過就盡量掰。老師會在一旁觀察大家,操作器材也算一個分數,不要有危險行為。實驗不是每個人都做的完,數據也不一定很有參考價值,分數主要是在實驗報告裡的內容,如果實驗做不完記得先寫報告。
    生物和地科各佔複試一成,我建議精熟國中內容就好,除非時間很多,不然不要花太多時間看高中內容。生物高機率會有辨別動植物器官、顯微鏡細胞等跑臺的題目,要對圖片有印象。

    🔆 考試時不會就跳過(有時候錯題目怪怪的會送分,不要太糾結在文字)
    簡答題不能空白,一定要寫。
    如果有不會寫的難題不要太緊張,搞不好那一年特別難大家都不會寫。

    ✅ 再來是學習歷程的部分,學習歷程會用到競賽、專題等東西,不論最後有沒有要考數資,還是建議先從5科(數物化生地)中找到一個或多個有興趣(一定要有興趣,不一定是本來比較強)的科目,並加強他。

    ✅ 開學初會有能力競賽,奧林匹亞之類的,比較好選擇方向(除非5個科目都超強,但班上的確有那種神人)。

    ✅ 聽學長說歷年來數資班的升學率幾乎都是靠大考,能用科展或競賽保送的人佔少數。但建議還是可以多少參加競賽,就算有些只有初試過也是一個超大的加分,畢竟名額不多,學習歷程也用得到。

    ✅ 再來就是要關注人才培育計畫,大概在8, 9月可以去考,有台大、清大、中研院等等各科的培育。我是因為忘記報考所以學習歷程就少了一個重要的東西,學弟一定要記得有人培可以考。
    ———————————————————————
    還有沒有學長姐願意補充?
    俐媽代替學弟妹感謝您😊😊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資優班篇
    #台大明明學長姐學弟妹的經驗傳承很棒

  • 國中幾何觀念 在 國中小學自學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22 12:21:45
    有 1 人按讚

    【觀念數學第二冊】https://is.gd/75S7MG
    【兒童英語+線上有聲繪本】https://ibestfun.net/2oAIz
    【Excel 入門到完整學習】https://easymall.co/2irZP
    【親子旅遊訂房網】https://easyfun.biz/2oAgZ
    【白蘭氏】https://buyforfun.biz/2TauT

  • 國中幾何觀念 在 運動解密 Fitness Leak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1-09 06:00:11
    有 378 人按讚

    賴先生是跟了我最久 也是最認真的學生

    也是讓我覺得做這行很驕傲 很有成就感的原因之一

    他因為工作的關係需要外派到國外 所以無法再繼續跟我上課

    仍然有以下的成果:

    原地垂直起跳:67公分 →78公分

    深度跳躍(從30公分的箱子落下後起跳):65公分→ 80公分

    三步單腳起跳 左腳:65公分 → 74公分

    三步單腳起跳 右腳:73公分 →87公分

    三步雙腳起跳:66公分 →85公分

    以下是他這四個月來跟我上課的訓練心得

    當你在這個粉絲團按下讚的那一刻,就代表你和我一樣,心中都有一個小小的幼苗,這個幼苗的種子,可能來自於NBA、或井上雄彥的灌籃高手。大部分的人,都只能看著這個永遠長不大的幼苗,卻無能為力,10年、20年過去了,直到幼苗化歸塵土為止。

    這個幼苗,就是「灌籃的夢想」,這個夢想,不能吃,也不能幫你賺錢,但他就是一個夢想,只有熱愛籃球的男孩才會懂。直到Andy教練出現,這個幼苗,終於得到灌溉的機會,真的有可能成長茁壯,1cm、2cm.....終有一天,達到305cm。

    在這個粉絲團按下讚→傳訊息約時間→跟Andy教練洽談→開始訓練,只用了短短一週多的時間。而在這以前,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1對1教練這個職業,對這個領域完全陌生。直到在粉絲團,看到了賴先生上課四個月的心得文章,才大概知道是怎麼回事。讓我快速下定決心試試看的,則是「時間」。

    「我沒有時間再考慮了。」

    172cm, 63kg, 年齡37歲。從國中學會打籃球開始,到現在,球齡約有快25年。光這個數字可能就比你們的年齡還大。而在12年前,我還出過一場嚴重的車禍,右腿膝蓋骨粉碎+右大腿骨折,記得當時在柏油路上醒來,摸著骨折的右腿,第一個想到的是:X,以後不能打籃球了怎麼辦?? 很幸運的,直到現在我都還能打,也可以摸到籃板。只是受過傷再加上這麼多年下來,右腿肌力不足、右膝軟骨磨損、老化...等身體損耗不可避免,還能打幾年球,我也不曉得。

    現在正在看文章的朋友,你們可能除了體脂之外,其他的身高、年齡、身體條件,起始彈跳高度,全都贏我,還且還贏很大。你我唯一相同的,就是:「教練,我想灌籃!!」。

    我決定把今年的買車、旅遊計畫後移。因為買車、旅遊...等,是只要活著就可以做的事。但是訓練彈跳力,距離40歲還有3年,現在不試恐怕永遠也沒有機會。我問自己,現在不做,10年、20年後,會不會後悔? 肯定會!! 明明還有機會的時候,卻連試都沒試,對不起的是我自己。

    我選擇Andy教練的原因,有兩大理由:

    1. 他的身高同樣是172cm,靠著自己摸索苦練到找到對的方法,到可以灌籃的過程,很有說服力。如果他是185cm, 那我就會覺得他是靠身材條件,不會懂172cm距離籃框有多遠的那種感覺。

    2. 除了健身領域外,他對彈跳力訓練的專業研究+個人身體力行的經驗,別無分號。我37歲沒辦法選錯教練重試,我只有這1次機會,要找當然要找這個領域的TOP 1。

    第一個階段以重量訓練為主,彈跳訓練為輔,我是上完第一階段。第一堂課是數據檢測,其中單腳三步跳躍(用單腳,往前跳三步的距離)最讓我印象深刻,Andy教練示範時不是用跳的,而是用飛的,飛行距離之遠讓我確定灌籃影片裡的絕對是他本人沒錯。

    一週課程過後,我明白了,以前在市立運動中心,做的那些輕鬆之舉,全都是搞笑,難怪完全沒有效果,不用說彈跳力了,連股四頭肌都練不起來。頭兩週的重量訓練(硬舉、蹲舉)真的很辛苦,這個階段就是在打地基。如果沒有先強化肌力,貿然做彈跳的訓練,只會讓膝關節提早磨損報銷。除了強化肌力外、過程中也會同時降低體脂。我報到時的體脂肪率是15.9,一個月後是13.1,降低了整整2.8,而如果想抓到框,降到6-10是必須的。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有人天天跑步、游泳,幾個月還是瘦不下來,或是瘦的非常慢,還弄的都是傷。因為方法不對,強度不夠,只是在浪費時間。你覺得我花錢上課很笨,但你耗費幾個月的時間成本和健康成本,早就超過我一個月的上課成本。

    不到一個月,大腿、臀部、和背部肌肉得到了明顯的強化,尤其是右腿右膝,肌力不足狀況大幅改善,因開刀長達30cm(您沒看錯,不是3cm,是30)的萎縮部位被肌肉填平,十幾年來我做不到的事,在一個月之內達成。體態和步態也同步改善,上下樓梯膝蓋負擔非常輕鬆,身體覺得很輕盈,不論是上跑步機,或是游泳,都能輕鬆達到以前兩倍的距離,好像開外掛一樣。

    到最後一週開始正式的增強式訓練,2小時都以跳耀的動作為主。

    -----------------------------------------------------------------------------

    我的數據很普通,但我向所有人證明了一件事:「1個37歲,右腿右膝嚴重骨折過,肌力不平衡了10年,基礎條件這麼不好的人,在Andy教練的課程訓練下,都能夠進步好幾公分。」

    此時此刻,在螢幕前的你們,起碼比我年輕10歲以上,身高比我高的,跳的比我高的,體能比我強的,比比皆是。同樣的訓練,你們肯定能在更短的時間內,輕鬆達到高過兩倍於我的效果。時間不會等你,你的「年齡紅利」正隨著時間,成等比級數的速度流失,而你將要付出的成本,也以等比級數的速度增加。

    我的「年齡紅利」早就是負的。請算算看,你還剩下多少「年齡紅利」?

    如果時光能夠回朔,我多麼希望在我25歲的時候,遇到Andy教練,憑我當時的體能,對籃球的熱愛,我的決心和毅力,即使灌不到籃,我也一定可以用172cm的身高抓框。但第一:我回不去了,第二:我25歲,Andy教練才15歲,未成年。

    但是你們可以,我很羨慕你們,你們真的有機會完成夢想,重點是,如果你沒有決心,總是不肯行動,等時間一過,你再想用多少代價,也換不到你的夢想了。

    聽說很多2x歲的朋友,問Andy教練:「我現在練還來得及嗎?」我想這個問題,現在基本不用解釋了。我37歲,我甚至連這個問題都沒問過,因為我根本已經沒有時間去問,我的成果就是你的答案;而你們的成果,肯定倍數於我。

    熱愛籃球的朋友們,夢想是你自己的,不是我的,也不是Andy教練的。我恐怕來不及了,但是你們還可以,我不認為你們都能和我一樣,到37歲還能打球,我也不能保證你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成功,但以我自己的案例,你們之中有太多人都有很好的條件和機會成功,就只差一個師父領進門。每蹉跎一分一秒,你只會離籃框越來越遠。

    這一個月的訓練,恐怕是我37年來,自動自發,所做過最有決心,最有毅力的一件事。謝謝Andy,你是個好教練,也謝謝各位朋友們,願意一起看到這裡。

    從MJ到VC、Kobe 以至現在的BG、LBJ,從小就是個籃球迷的我,每次看到眾星們各種驚心動迫的扣籃動作,就很興奮!我想要灌籃,我覺得我做得到…

    我覺得我做得到,所以努力嘗試──從國中時,碰網;高中時,觸框,但我不氣餒,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灌籃。我曾經在大學時練過籃框終結者,希冀可以增加30cm的跳躍力,然後飛扣籃框,但夢想僅在增加約5cm高度時,就折翼受傷。曾幾何時,我曾放棄灌籃夢,被工作阻礙。直到我看到Andy教練的灌籃影片,我又燃起了一絲希望,如果連身高條件都比我來得劣勢的Andy都做的到話,why not try it?於是我主動與Andy教練接觸,在與他聊天的過程中,真心佩服他想灌籃的決心及專業的訓練觀念。其實在美國有許多訓練跳躍力的課程,我很想去美國學,但因各方面的考量,無法實現。現在有個試過各種跳躍方法、已達成目標的人願意傾囊相授,我知道我得把握這個機會,因為青春是不等人的…

    要跳高灌籃,我以為只要增加大腿的力量,像袋鼠一樣,用力往上蹬就可以灌到了(但哪有那麼簡單XD)。在經過Andy解說後,我才知道要跳高,除了要增加最大肌力,還得加強CNS(中央神經系統)的反應速度才能跳得高。拿舉重選手的例子來說,他們的最大肌力都很強,所以很多人原地起跳都可以跳非常高,但助跑起跳後,高度反而沒上升,原因就是他們的CNS太弱。(教練的粉絲團有說到影響跳高的因素,大家可以去看)。影響跳高的原因除了上述所說的,還有體脂肪。當體脂越低,就代表肌肉不用負擔過多的脂肪,可以把力量轉化成高度,所以體脂越低越好──NBA球星們的體脂都是個位數開頭的。

    體脂要低就要從飲食改善。這個階段其實是最痛苦的,訓練再苦畢竟也只是一時的,但飲食習慣是持續性的,任何一刻鬆懈都會影響站在體脂機上的表現,這是很糾結的。教練說不能吃水餃,偏偏就想吃八方雲集,不能吃油炸的,但就是想喝珍奶配雞排……教練要我把每一天的飲食記錄下來,並一一解釋我飲食上的缺失,經由一次次的叮嚀,慢慢地調整我的飲食習慣。現在我去subway點餐已養成習慣:全麥火雞胸肉加橄欖油、紅酒醋跟生菜,也許食物不像過去那麼美味,卻比較健康、較接近食物的天然原味。飲食習慣的改變不是一蹴可及的,必須經過時間漸漸改善。當然持之以恆是最困難的,因為每次遇到美食總會內心掙扎、甚至心存僥倖,心想吃一點應該沒關係吧?但是每每吃完美食、罪惡感都超重!後來,我就告訴自己,要就吃自己想吃的,要就照教練要求的去改善,不要半調子。並且如此自我期許:每次照課表去執行就能跳高一點,偷吃別的美食則會跳矮一點……就靠著這樣的自我鼓勵,我在跳躍的成績上也有顯著的進步。雖然現在還不能灌籃,但我已經進步近一個手掌的跳躍高度,開心之餘,我會持續努力!如今只要再給我一段時間,我會跳更高的,請大家期待我的影片!

    最後,要感謝我親愛的Andy教練,他將我的灌籃夢,用具體的方式描繪出來。當初,我來學灌籃以為只要重訓就好,但Andy給我太多太多東西了,超出我原本所想的。為了圓我這個夢,我順帶學會該如何正確飲食、運動、維持生活作息,甚至還學了不少醫學知識,真的是太感恩了!也許因為人、事、時、地、物……等的各種因素,不是每個人都能跟Andy面對面學習,但他的網站有很多健康的知識,只要你懂一個觀念,一生受用無窮。

    祝各位超想灌籃的朋友們,只要有夢,就要堅持、只要有計畫,就要執行。不需要管別人的冷言冷語,你的人生你自己決定!

    看更多跳躍力訓練點進我的IG andykyo32
    https://www.instagram.com/andykyo32

    跳躍力聖經 Vertical Training Society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