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固著行為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固著行為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固著行為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固著行為意思產品中有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蘇文清職能治療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自閉症尖叫行為的可能原因 一位將滿三歲的中度自閉症孩子,沒有口語,只要碰到不高興的事,就會用高音量的尖叫方式來表達,使得與他一起相處的人常常都會感到壓力。 這一天家長帶著孩子來上課,沒過多久整個治療所都是孩子的尖叫聲,家長只能滿臉抱歉不斷對著上課的老師說「不好意思。」 看著尷尬又不知所措的家...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疫情下的親子相處 訪問:王意中 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

固著行為意思 在 Knox Yang 阿泰&呆呆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05 15:59:13

因為喜歡健行,所以這幾年閱讀不少和走路相關的書籍,大多從心理面、哲學面去探討走路的本質,並綜合歷史、生態或社會學等層面,屬於比較理性面的剖析。  但這本《走路的科學》很不一樣,作者謝恩・歐馬洛是大腦實驗研究室教授,也是都柏林大學該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他試著從科學角度去探討走路對人類的影響,以及這...

  • 固著行為意思 在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9 21:30:09
    有 383 人按讚

    #自閉症尖叫行為的可能原因

    一位將滿三歲的中度自閉症孩子,沒有口語,只要碰到不高興的事,就會用高音量的尖叫方式來表達,使得與他一起相處的人常常都會感到壓力。

    這一天家長帶著孩子來上課,沒過多久整個治療所都是孩子的尖叫聲,家長只能滿臉抱歉不斷對著上課的老師說「不好意思。」

    看著尷尬又不知所措的家長,治療師微笑著說「在治療所遇到孩子會哭鬧,會尖叫都是正常的,我們已經習慣了,您不用為此感到不好意思。您聽!隔壁教室的孩子也在叫啊!怕什麼!我們還叫輸他咧!」

    聽到治療師的玩笑話,家長笑了出來,整個神情也輕鬆了許多。

    與孩子互動過程,治療師完全不理會孩子的尖叫行為,只是一直重複對著孩子說簡易的話語,並以不同的手勢與肢體語言引導孩子做出適當的回應,漸漸地,孩子的尖叫行為開始有了下滑的趨勢,看著家長好奇的說「我怎麼覺得他好像比較懂您說的話耶!?」

    .
    🤔自閉症的孩子為什麼為有尖叫行為?可能的原因有:

    1️⃣感覺刺激的輸入

    尖叫行為本身就賦予大量的本體覺與聽覺的感官刺激,對孩子而言,除了是一種抒發,也是一種滿足。

    遇到這類型的原因,可以試著提供孩子喜歡的感官刺激當作交換或是滿足的條件,逐步減少尖叫的行為。

    2️⃣與人互動的方式

    尖叫行為會立即吸引他人的關注,對孩子而言,就容易形成有效的溝通方式,久了就成為一種模式、一種習慣。

    遇到這類型的原因,可以試著增加肢體語言的模仿與表達方式,提升溝通的有效性,逐步降低尖叫的發生。

    3️⃣表達情緒的方法

    尖叫行為具有發洩、遏阻、溝通的效用,對孩子而言,是一種保護的模式,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

    遇到這類型的原因,可以試著運用轉移的手段,先削弱尖叫的產生,再教導正確的表達方式,逐步減緩尖叫的產生。

    4️⃣不知所措的表現

    尖叫是一項原始行為反應,對孩子而言,突然不知所措時,就容易表現出來,看似發洩,實際上是在可能是求救,也可能是在安撫自己。

    遇到這類型的原因,可以直接進行示範解決的方式,同時製造孩子有模仿學習的機會,逐步建構正確的行為發展。

    .
    當然,還有其他可能的因素存在,故事中的孩子,主要是因為固著行為被改變,適應技巧又缺乏,家長擔心孩子會尖叫,平常都會急著妥協或是直接協助,久了,孩子就學會用尖叫來解決問題的行為習慣。

    遇到自閉症孩子的尖叫行為,最擔心的是不小心讓孩子產生錯誤連結,所以在處理之前,多包容孩子的情緒,多觀察孩子的行為,多分析孩子的原因,將會有助於後續的教導策略能否成功介入。

    只是,這需要家長的忍受度,以及不怕被人指指點點的態度。

    不過,還有一種快速的手段,就是運用嫌惡刺激與增強原則的交替運用,讓孩子連結到只要尖叫就會獲得不好的結果,直接制止孩子的尖叫行為,但是這一項方式,就有賴於家長與主責治療師討論,要如何運用對著策略才能獲得最有效的成效。


    最後,我們會跟家長說,來到治療單位,不用擔心孩子的尖叫是否會干擾別人,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尖叫是否會影響觀感,都不用擔心,既然來了,就放輕鬆,將孩子交給治療師,治療師會擬定適合孩子的策略,協助您,慢慢改善孩子的尖叫行為。

    #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
    #童心職能治療所
    #童心語言治療所

  • 固著行為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7 21:28:40
    有 28 人按讚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疫情下的親子相處

    訪問: 王意中 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國內因為疫情三級警戒,大人、小孩彼此在家時間變長後,親子之間自然會有更多的相處與衝突,身為家長的我們,如何用正確的心態與方式來面對與化解,王老師將提供一些具體的建議與方法。

    2018年-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
    訪問影音連結:https://bit.ly/36hpTE1

    2019年-陪伴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
    訪問影音連結:https://bit.ly/3ywJ4Ge

    2020年-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訪問影音連結:https://bit.ly/3hmC09c

    2020年-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
    訪問影音連結:https://bit.ly/3hGCea7

    2021年-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訪問影音連結:https://bit.ly/3hjVQ4Q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粉絲頁: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粉絲頁: 王意中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固著行為意思 在 職場裡的人類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17 12:59:10
    有 142 人按讚

    《把自己說出來》

    延伸職場上空白意志力中心「勿承諾」的議題,有朋友問我,那兩性關係呢,也一樣勿承諾嗎?有好的話術嗎?

    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問題,雖然我還沒發展出所謂完美的話術,但很願意把現在的心態分享給大家。

    先生和我一樣,同屬意志力中心空白的設計,和先生走在一起之前,我從來不知道兩性相處,可以如此放鬆,而不需要老是表現出,我會努力變得更好的意願與行為。

    我們第一次約會,先生稱讚我打扮得很漂亮,我回,「哪有啦,這件衣服很普通,我沒胸沒屁股,你不覺得我穿起來很像布袋嗎。」
    該點菜了,先生問我想吃甚麼,我說,「不好意思喔,我可以吃香草烤雞嗎?」

    類似的對話總是周而復始地出現,我不習慣承受稱讚,多半用自我貶抑、自我解嘲的方式回應,也很常使用「抱歉抱歉」、「不好意思」當成一個句子的發語詞。

    到了第五次約會的時候,先生發難了,「你可以練習說『謝謝』嗎?我是真心覺得妳很漂亮。」另外,先生還補充:「也不用再說『不好意思』了。吃飯或選個飲料而已,是要抱歉甚麼,妳又沒做甚麼不好意思的事情啊!」
    我羞赧地解釋,「啊這是我的口頭禪,我下次會改過來的,不好意思啊!」

    先生在結婚之後告訴我,那時他心裡很震撼,怎麼會有一個外表這麼精緻、內心卻如此卑憐的女生。再度覺得,這個女生,需要好好地被灌輸愛的真諦。(哈哈哈)

    我們在一起的時間,到今年為止,已經正式超過我們互不相識、彼此成長的歲月了。先生用這些龐大的歲月,向我強化一個信念,「妳已經是個夠好的人,所以,不需要一直這麼努力,沒有關係。」寫到這裡,不禁要感謝先生正常運作的空白意志力中心,很知道「自己」代表的意義是甚麼,從不仰賴他人來定義。這個正確的認知,深深影響了關係之中的我。

    我一直是個沒有甚麼自信、存在價值低迷的人,因此,那種很知道自己要甚麼,甚至強勢到有點霸道的男人,特別吸引我。在他們身邊,我覺得自己好像也變得比較明確,甚至可以跟他們一樣果敢剛強。他們的樣貌個性嗜好職業不同,相同的是意志力中心,都有顏色。

    但是,這樣的關係從未使我快樂,很多時候我感受到的,是比單身時還強烈的貶低、孤單、以及罪惡感,來自於我始終無法完全「達標」、永遠在追趕「目標」的挫敗。於是更加深了自我懷疑,這樣乏善可陳的我,果然不值得被愛吧。

    對於意志力中心有定義的人,關係中的「承諾」,並不是「我會愛妳一生一世」的百年誓約,大範圍會牽涉到更現實的未來規劃(甚麼時候要結婚?/我是不結婚的喔我先跟妳說)、經濟條件(30歲以前我要存到第一桶金/我希望未來我們雙方財務獨立)、家庭遠景(我想要有兩個小孩/我希望另一半可以全心照顧家庭),而小細節像是約會的時間、地點、頻率,要吃甚麼、等下要幹嘛,對方也很有自己的主張與堅持。

    關係的一開始,我很享受這些「被決定」的過程,某種程度感覺像是被抱緊緊照顧,那對方如果有一些「要求」或「規定」,好像也無可厚非,彼此配合體諒一下就好。後來我發現,沒有彼此配合,通常只有我需要「遵守」關係中的期待或想望,否則對方會很不愉快,認為,我們不是說好的嗎?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情,妳現在要這樣鬧脾氣、說話不算話?

    我?鬧脾氣?黃牛嗎?我一肚子啞巴吃黃蓮的大便。我覺得我們從來沒有「說好」啊,都是你說了算,我得照辦,不是嗎?做牛做馬了這麼久,你從來沒有想到過我啊!

    許多年過去了,我現在有一點智慧來辨別當初破碎關係中的問題,其實,在情感裡,有「要求」、有「規定」、有「期待」的一方,並沒有錯。錯的是,我只懂得空白地照單全收,而忘了無論是怎樣的關係,「我」,也是主體,不只是受詞。對方當然有權利去界定,自己想要一個賢妻良母型的伴侶,但,如果我無法只安於柴米油鹽賢內助的角色,我得說。

    我得說,我做不到呀。我比較像是一個可以跟你激辯、也會支持你事業,我們各自成長、頭頂一片天的紅粉娘子。請來認識真正的我。

    只是,我選擇了沉默。因為太害怕說出來,對方就會離開。而一直忍耐,最後反而使我們更加難堪地分開。

    我覺得,空白意志力中心的我們,情感中,只要先記得一個觀念就好:兩性關係裡的話語權,是對方有、我也有。不要把定義關係價值的發言,都讓對方唱獨角戲。
    我們的價值,終究只能由我們來定義、言說、與表態。而我們不說、不表態,對方永遠也不會知道。

    做不到的,無法配合的,和自己價值觀相差太懸殊的,溫柔地、但要直白地說出來,而不要承諾:我會努力、我會改進,我會盡量變得像你希望的那樣。

    向對方說出愛,也說出你期待怎麼被愛。如果真正地相愛,總會找到不委屈求全的方法。也或者,試著這樣想,相愛的本心,並非要固著在伴侶的關係。

    愛,不要執著,不要勉強。因為,愛,絕不是用來證明自己有多強大或多優秀的,它是來幫助我們,辨識自己的潛質,瞭解人人都有貴重之處。所以,何須卑微。

    最後,還想補充,我在上一篇文章的留言裡,收到一些意志力中心有定義的朋友,真誠反思自己「好像給對方太多壓力」。我想對這些朋友說,每個人的設定都有其奧妙之處。我也同意,兩性關係中,若能有一方清楚「定錨」,雙方在有共識的前提下,一起前往烏托邦或就地紮根,會是很幸福的事。

    當關係裡的彼此,都能尊重雙方設定的差異,適時地給予等待、支持,也不再排斥向對方嶄露真實的自己,我們便能愛得盡興、也愛得自由。

  • 固著行為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7-07 15:44:49

    本集主題:疫情下的親子相處
      
    訪問:王意中 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國內因為疫情三級警戒,大人、小孩彼此在家時間變長後,親子之間自然會有更多的相處與衝突,身為家長的我們,如何用正確的心態與方式來面對與化解,王老師將提供一些具體的建議與方法。
       
    2018年-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
    訪問影音連結:https://bit.ly/36hpTE1

    2019年-陪伴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
    訪問影音連結:https://bit.ly/3ywJ4Ge

    2020年-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訪問影音連結:https://bit.ly/3hmC09c

    2020年-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
    訪問影音連結:https://bit.ly/3hGCea7

    2021年-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訪問影音連結:https://bit.ly/3hjVQ4Q

    出版社粉絲頁:寶瓶文化  

    粉絲頁: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固著行為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9-18 06:55:39

    本集主題: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介紹
      
    訪問作者: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內容簡介:
    「你甩什麼門啊?」
    「那你凶什麼凶!」
    最讓家長、老師頭痛又心痛的
    教養難題,終於有了解方。
      
      ◎親子與師生,從幼兒園、小學、國中到高中,
      「對立反抗」的預防、脫困、見招拆招及關係修復。
      
      ❙對立反抗孩子心裡,其實是一道又一道傷痕。❙
      
      我們不希望哪些情緒、行為在孩子身上出現,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
      我們自己不要出現這些行為和情緒。
      
      ‧「我不要回家!我還要玩!」說好的遊戲時間到了,但孩子躺在地上哭鬧,大家對你們指指點點,好丟臉……為什麼孩子老愛這樣耍賴?
      
      ‧上課了,老師剛走進教室,那孩子又開始吵。「今天也沒辦法好好上課吧,他是故意的,其他課都沒事……為什麼專找我麻煩?」
      
      ‧「你就是愛唱反調!我不信治不了你!」你被激得氣極了,孩子嗆聲,你也直接嗆回去,變成惡性循環……這個關係的「結」,怎麼解?
      
      ◎曾幾何時,我們和相愛的孩子之間,只剩互看不順眼?
      
      對立反抗孩子愛生氣、愛挑釁、愛爭辯,好像吃定了大人。最難的是,每個成長階段的「對立反抗」狀況都不同。王意中心理師提供了全面性的方法與指引,幫助頭痛心更痛的大人,與孩子重建關係。
      
      ◎對立反抗孩子,大多沒有「病識感」。
      
      「都是誰誰誰的錯,我又沒錯!」我們說一句,孩子頂回十句,簡直是氣死人不償命。對立反抗孩子其實非常敏感,感到被指責時,容易反彈。但只要我們先放下成見,釋放出善意,將有助於減少孩子自我防衛的敵意。
      
      ◎調整與變化,是互相的。
      
      對立反抗的化解,是關係的改善。並非只是單向要孩子改變,更不是逼孩子聽話,而是大人和孩子相伴,度過情緒劇變。透過互信互重,讓孩子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進而紓解情緒。帶刺的玫瑰,終會願意與我們親近擁抱。
      
      ❙孩子對立反抗,其實多麼渴盼有人去看見,他張牙舞爪背後的脆弱。❙
         
    作者簡介: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合作經歷,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校園系統(輔導諮商及特教服務)、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幸夫愛兒園、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提供心理專業服務。
      
      於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部落格的參觀人次已突破三百萬!
      
      著作包括《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陪伴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戒掉孩子的拖延症》、《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你被孩子3C勒索嗎?》、《為什麼孩子要說謊?──心理師親授的210個誠實力指南》、《孩子不專心,媽媽怎麼辦?》、《爸媽忘記教我的事?──愛朋友也愛自己,教孩子受用一生的人際力》、《301個自閉兒教養祕訣》、《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拆解孩子的青春地雷》、《誰讓孩子變成失控小惡魔?──從情緒管理開始,教出講理好孩子》、《標準答案──臨床心理師的大格局教養》、《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
         
         
    作者粉絲頁: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固著行為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1-30 22:00:14

    本集主題:「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介紹
           
    訪問作者: 王意中
      
    內容簡介: 
    孩子不是不說話,而是無法說。
    「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比任何一個人都痛苦。
       
      台灣第一本集結本土案例,
      深刻探討「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的專書。
       
      你的孩子不說話嗎?
      或是到某個特定環境就全身僵硬,不肯開口?
      你覺得他只是太內向、害羞,
      或認為他再大一些,自然就會說話。
      但孩子可能正為「選擇性緘默症」所苦,急需你的接納、陪伴與協助。
       
      台灣家長面對「選擇性緘默症」時,可能的5大迷思:
       
      ‧「他個性比較內向、文靜,等時間久了,他就會說話。」
      ‧「她在家裡會說話,可能是幼兒園讓她不太習慣。」
      ‧「他爸爸還不是到了五歲才會講話。『長大了就會好』,別擔心。」
      ‧「一定是教學太嚴肅了,孩子才會不敢說話。你們老師應該要調整。」
      ‧「她是『大隻雞晚啼』,像她爸,但爸爸也拿到碩士了啊。」
       
      在不以為意、漠視與逃避下,
      孩子可能就錯過早期療育介入的黃金時刻。
       
      「選擇性緘默症」是一種焦慮的疾病,好發於四歲左右的孩子。在台灣,「選擇性緘默症」長期被漠視或誤解,但「選擇性緘默症」孩子並不是執拗、任性或被寵壞,他們心裡也很想表達,無奈龐大的焦慮與恐懼往往凌駕於開口說話。在這群不說話的孩子背後,那是想說而無法說的痛苦,那是無聲的吶喊。
       
      當一個孩子在班上不說話,人際關係可能就會惡化,課業走下坡,甚至因此被霸凌,但孩子卻因焦慮而更退縮,更無法向大人求救,將所受的委屈說出口。若老師或父母未適時察覺,予以協助,孩子可能終生都會被囚禁在「選擇性緘默症」的牢籠裡。
       
      理解、接納以及給予孩子正向經驗的累積,是王意中心理師認為最能開啟「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冰封內在的一把鑰匙,也是突破「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心牆的絕佳方式。書中特別細膩又完整地從父母、老師以及親師溝通的角度,提出各種協助「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早日擺脫焦慮,讓孩子融入人群與社會的方法與技巧。
          
    作者簡介: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合作經歷,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校園系統(輔導諮商及特教服務)、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幸夫愛兒園、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提供心理專業服務。
       
      於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部落格的參觀人次已突破三百萬!
       
      著作包括《陪伴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戒掉孩子的拖延症》、《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你被孩子3C勒索嗎?》、《為什麼孩子要說謊?──心理師親授的210個誠實力指南》、《孩子不專心,媽媽怎麼辦?》、《爸媽忘記教我的事?──愛朋友也愛自己,教孩子受用一生的人際力》、《301個自閉兒教養祕訣》、《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拆解孩子的青春地雷》、《誰讓孩子變成失控小惡魔?──從情緒管理開始,教出講理好孩子》、《標準答案──臨床心理師的大格局教養》、《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
       
       
    作者粉絲頁: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王意中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