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固拉多值得練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固拉多值得練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固拉多值得練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固拉多值得練嗎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銀色快手(Silverquick),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有些人之所以會感到絕望, 那是因為相信自己的人生別無選擇。 就在《小丑》JOKER上映前夕,偏偏事情就是這麼湊巧,香港爆發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抗議活動,筆者一直密切關注整起事件的發展,當我看完《小丑》步出愛丁堡戲院,突然有種虛構與現實完全交疊的恍惚感,當現實世界的抗爭愈演愈烈,暴力衝突狀況失控,你會...

  • 固拉多值得練嗎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0-10 11:50:40
    有 617 人按讚

    有些人之所以會感到絕望,
    那是因為相信自己的人生別無選擇。

    就在《小丑》JOKER上映前夕,偏偏事情就是這麼湊巧,香港爆發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抗議活動,筆者一直密切關注整起事件的發展,當我看完《小丑》步出愛丁堡戲院,突然有種虛構與現實完全交疊的恍惚感,當現實世界的抗爭愈演愈烈,暴力衝突狀況失控,你會覺得一切好虛幻,事情怎會變成這樣?到底哪一邊才是現實?
     
     
    是什麼造就了小丑的誕生?
    城市混亂的根源究竟是小丑還是高譚市本身?
     
     
    筆者全神貫注看完整部片,並沒有太多情緒上的波動,反倒是在觀影之後,一個人走在夜幕籠罩的陰冷大街,不斷地回想劇情,反芻小丑的每個動作和表情,那種撞擊心靈的黑暗能量強烈地反饋上來,只能說這部片後座力真的很強,如果今年只選一部電影作為代表,《小丑》絕對是你不容錯過的上乘之選。
     
     
    這部片實在太瘋狂了,不只是故事裡的角色瘋狂,連帶的周邊效應也為之瘋狂,像是美國科羅拉多州有間戲院公開表示不會播映這部片,理由是當年《黑暗騎士:黎明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上映時,有一位民眾買好了票進入第九放映廳,他當時頭戴防毒面具持槍向正在觀賞新片的觀眾進行無差別掃射,並投擲一枚催淚彈,共造成12人死亡,70人受傷。
     
     
    因為這個緣故,受害者家屬要求戲院不得公開播映《小丑》(JOKER )這部片,美國軍方也在電影上映前告知好幾間戲院的員工,要小心可能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隨後不只是美國,全球許多國家的戲院都有著相同的默契,加強保全的防備,禁止戴小丑面具,穿著小丑的服裝,或是化小丑妝入場觀影,甚至還有警察在戲院附近巡邏,原因很簡單,就是怕類似的悲劇再次重演,因為小丑這個角色太容易讓人入戲,甚至會誘發某些人產生無法克制的暴力行為,該說是角色設定太成功了,還是我們活著的這個世界太瘋狂了,為何會有如此的煽動性,讓電影的虛構入侵到一般人的真實生活?
     
     
    尼采說:「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 
     
     
    小丑的魅力就像黑暗的深淵,讓人不設防的被吸進去,一不小心就挖進你的心窩裡,鑿刻出一道道血痕,你不想面對的,他替你面對,你不想解決的,他替你解決,你不敢直視的,他赤裸裸的表演給你看,這就是為什麼許多觀眾在戲院裡會有如坐針氈的感受,那些讓人生理上感到不舒服的部分,正是導演希望觀眾去感受的終極體驗。
     
     
    「沒有人喜歡孤獨,只是害怕失望而已。」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小丑一出場,就是在化妝間,他如往常一樣沒有笑容坐在鏡子前面,為自己平凡的一張臉塗抹顏色,他努力練習待會要表演的笑容,實際上他心裡明白,沒有什麼好值得盼望的,不過就是一份勉強糊口的工作,他必須要為自己戴上面具,這個世界才會給他回應,而小丑這個身分,從一開始就是個悲劇角色,因為要在人前表演喜劇,就必須掩藏真實的面貌——那個卑微、恐懼、羞怯、不善溝通,極度邊緣人的自己,別人看不起,連自己也厭惡的自己。
     
     
    我認為小丑是很孤獨的,無人能理解他的處境和感受,也不曉得要向誰去求援,最後有可能是自我放棄,或是毀掉一切,和現實世界來個玉石俱焚,小丑就像某些天生有毀滅性格的人,個性極端,有自殘或暴力行為,但這些同樣也能透過環境的後天影響,讓一個人走上毀滅的道路。

     
    有些人之所以會感到絕望,
    那是因為相信自己的人生別無選擇。
     
     
    富裕和貧窮的差別也在這裡,電影鏡頭帶到小丑搭火車進城去工作,圍繞著高樓矗立的高譚市,是一大片低矮樓層的密集住宅區,那是勞動階級住的房子,毫無個性,整齊劃一,大批建造的棲身之所,而小丑就住在那裡面,相對於韋恩家族的獨棟住宅,大片的花園,門房和保全,有錢人擁有的餘裕是無論空間、時間、資源都可以自由支配,任意選擇,這種餘裕是窮人一輩子也得不到的,他們並非無法想像,而是無法理解為什麼有錢人能過那樣的生活,而我做不到。
     
     
    有錢人的善良和窮人的惡質形成兩種極端。
     
     
    前陣子的韓國電影《寄生上流》也深刻的探討和挖掘這樣的主題,很諷刺的是,貧窮有時候指的是一種意識型態,欲擺脫貧窮,不是外表的衣著和使用的物品而已,更深沈的是一種思想,一種心態,一種觀照。假使外表上看起來像個有錢人,若是內在世界是個窮人,依然富裕不起來,窮人的氣息會在細節上展現出來,就像衣服上散發著廉價洗衣粉的味道,有句話說得好:「世界上有三種東西無法隱藏,貧窮、愛情和咳嗽。」
     
     
    小丑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他無法掩蓋的笑聲。
     
     
    如果你有機會去電影院二刷,絕對會留意到每次小丑發出笑聲的時候,都是截然不同的表演,他的笑聲讓人不寒而慄,有時又非常突兀,有時令人落淚,他得了一種無法克制自己哪時候該發笑,哪時又該閉嘴的病,因此他的笑法很容易讓人誤解,引起不必要的反應,阻礙了正常的交流和溝通,使得小丑與正常人之間產生了病理性的分歧點。
     
     
    這個誤解有著雙重的悲劇,一是來自他的童年,悲慘的童年和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母親,二是來自那些誤解他的人,總是能夠輕易的把他推向崩潰的邊緣,這二者之間形成了死循環,小丑無法擺脫自己宿命的悲哀,從他的笑聲,就可以感受這個角色有多壓抑、多黑暗、多墮落,當別人嘲笑他的時候,他笑不出來;當他面臨無法做出反應的時候,無法抑制的笑聲則是出賣了他。
     
     
    「什麼好笑什麼不好笑,都是你們來定義的。」
     
     
    這句話對照真實世界的法則,它影射了我們所相信的文明社會,其實只是一種定義而已,什麼是值得推崇的價值觀和意識型態,什麼是政治正確,什麼帶動了風向,都只是人為的操作而已,想要逆勢而為,需要的只是一個支點而已,把動力朝向那個支點拚命地攻擊,再堅固的社會系統也會脆弱不堪。 
     
     
    當小丑發出深沈的怒吼時,他質疑了文明社會的價值與邏輯,這是《小丑》最具煽動性的語言,他在散播一種價值觀,一直以來累積建造的文明社會其實脆弱可笑,如果拿掉賴以維繫的核心基礎,那麼人們所認知的理性和文明,便有可能一夕之間崩毀坍塌,恐怖主義與焉誕生。 
     
     
    小丑本身帶著極為負面的價值觀,他用自己的偏見來解釋這個世界帶給他的災難,他曲解了文明社會的道理,他的行為偏離了普通人認知的軌道,他病態的搬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去挑戰現今的文明社會:你們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嗎?你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是正確的嗎?
     
     
    假使創造一種歪曲的理念就能深刻地影響到現實,造成現存系統的混亂,那麼文明社會是多麼的不堪一擊,這也就是小丑極端恐怖的地方,他有強烈的復仇意識,他的行為令人感到不安,他的主張有其危險性,他可以快速的吸納信徒,遵循他的指令行事,他有著強大的感染力,讓這個世界失去秩序,讓人們不再信奉那些文明社會所給予的價值觀。 
     
     
    這根本就是魔王等級的反派角色啊!
     
     
    (到底小丑拋出了怎樣的震撼彈?系列之一)
     
     
    文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一天有25小時的人
    20191010 AM 05:49 西班牙馬德里拉丁區公寓

  • 固拉多值得練嗎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0-09 08:00:00
    有 619 人按讚


    有些人之所以會感到絕望,
    那是因為相信自己的人生別無選擇。

    就在《小丑》JOKER上映前夕,偏偏事情就是這麼湊巧,香港爆發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抗議活動,筆者一直密切關注整起事件的發展,當我看完《小丑》步出愛丁堡戲院,突然有種虛構與現實完全交疊的恍惚感,當現實世界的抗爭愈演愈烈,暴力衝突狀況失控,你會覺得一切好虛幻,事情怎會變成這樣?到底哪一邊才是現實?
     
     
    是什麼造就了小丑的誕生?
    城市混亂的根源究竟是小丑還是高譚市本身?
     
     
    筆者全神貫注看完整部片,並沒有太多情緒上的波動,反倒是在觀影之後,一個人走在夜幕籠罩的陰冷大街,不斷地回想劇情,反芻小丑的每個動作和表情,那種撞擊心靈的黑暗能量強烈地反饋上來,只能說這部片後座力真的很強,如果今年只選一部電影作為代表,《小丑》絕對是你不容錯過的上乘之選。
     
     
    這部片實在太瘋狂了,不只是故事裡的角色瘋狂,連帶的周邊效應也為之瘋狂,像是美國科羅拉多州有間戲院公開表示不會播映這部片,理由是當年《黑暗騎士:黎明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上映時,有一位民眾買好了票進入第九放映廳,他當時頭戴防毒面具持槍向正在觀賞新片的觀眾進行無差別掃射,並投擲一枚催淚彈,共造成12人死亡,70人受傷。
     
     
    因為這個緣故,受害者家屬要求戲院不得公開播映《小丑》(JOKER )這部片,美國軍方也在電影上映前告知好幾間戲院的員工,要小心可能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隨後不只是美國,全球許多國家的戲院都有著相同的默契,加強保全的防備,禁止戴小丑面具,穿著小丑的服裝,或是化小丑妝入場觀影,甚至還有警察在戲院附近巡邏,原因很簡單,就是怕類似的悲劇再次重演,因為小丑這個角色太容易讓人入戲,甚至會誘發某些人產生無法克制的暴力行為,該說是角色設定太成功了,還是我們活著的這個世界太瘋狂了,為何會有如此的煽動性,讓電影的虛構入侵到一般人的真實生活?
     
     
    尼采說:「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 
     
     
    小丑的魅力就像黑暗的深淵,讓人不設防的被吸進去,一不小心就挖進你的心窩裡,鑿刻出一道道血痕,你不想面對的,他替你面對,你不想解決的,他替你解決,你不敢直視的,他赤裸裸的表演給你看,這就是為什麼許多觀眾在戲院裡會有如坐針氈的感受,那些讓人生理上感到不舒服的部分,正是導演希望觀眾去感受的終極體驗。
     
     
    「沒有人喜歡孤獨,只是害怕失望而已。」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小丑一出場,就是在化妝間,他如往常一樣沒有笑容坐在鏡子前面,為自己平凡的一張臉塗抹顏色,他努力練習待會要表演的笑容,實際上他心裡明白,沒有什麼好值得盼望的,不過就是一份勉強糊口的工作,他必須要為自己戴上面具,這個世界才會給他回應,而小丑這個身分,從一開始就是個悲劇角色,因為要在人前表演喜劇,就必須掩藏真實的面貌——那個卑微、恐懼、羞怯、不善溝通,極度邊緣人的自己,別人看不起,連自己也厭惡的自己。
     
     
    我認為小丑是很孤獨的,無人能理解他的處境和感受,也不曉得要向誰去求援,最後有可能是自我放棄,或是毀掉一切,和現實世界來個玉石俱焚,小丑就像某些天生有毀滅性格的人,個性極端,有自殘或暴力行為,但這些同樣也能透過環境的後天影響,讓一個人走上毀滅的道路。

     
    有些人之所以會感到絕望,
    那是因為相信自己的人生別無選擇。
     
     
    富裕和貧窮的差別也在這裡,電影鏡頭帶到小丑搭火車進城去工作,圍繞著高樓矗立的高譚市,是一大片低矮樓層的密集住宅區,那是勞動階級住的房子,毫無個性,整齊劃一,大批建造的棲身之所,而小丑就住在那裡面,相對於韋恩家族的獨棟住宅,大片的花園,門房和保全,有錢人擁有的餘裕是無論空間、時間、資源都可以自由支配,任意選擇,這種餘裕是窮人一輩子也得不到的,他們並非無法想像,而是無法理解為什麼有錢人能過那樣的生活,而我做不到。
     
     
    有錢人的善良和窮人的惡質形成兩種極端。
     
     
    前陣子的韓國電影《寄生上流》也深刻的探討和挖掘這樣的主題,很諷刺的是,貧窮有時候指的是一種意識型態,欲擺脫貧窮,不是外表的衣著和使用的物品而已,更深沈的是一種思想,一種心態,一種觀照。假使外表上看起來像個有錢人,若是內在世界是個窮人,依然富裕不起來,窮人的氣息會在細節上展現出來,就像衣服上散發著廉價洗衣粉的味道,有句話說得好:「世界上有三種東西無法隱藏,貧窮、愛情和咳嗽。」
     
     
    小丑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他無法掩蓋的笑聲。
     
     
    如果你有機會去電影院二刷,絕對會留意到每次小丑發出笑聲的時候,都是截然不同的表演,他的笑聲讓人不寒而慄,有時又非常突兀,有時令人落淚,他得了一種無法克制自己哪時候該發笑,哪時又該閉嘴的病,因此他的笑法很容易讓人誤解,引起不必要的反應,阻礙了正常的交流和溝通,使得小丑與正常人之間產生了病理性的分歧點。
     
     
    這個誤解有著雙重的悲劇,一是來自他的童年,悲慘的童年和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母親,二是來自那些誤解他的人,總是能夠輕易的把他推向崩潰的邊緣,這二者之間形成了死循環,小丑無法擺脫自己宿命的悲哀,從他的笑聲,就可以感受這個角色有多壓抑、多黑暗、多墮落,當別人嘲笑他的時候,他笑不出來;當他面臨無法做出反應的時候,無法抑制的笑聲則是出賣了他。
     
     
    「什麼好笑什麼不好笑,都是你們來定義的。」
     
     
    這句話對照真實世界的法則,它影射了我們所相信的文明社會,其實只是一種定義而已,什麼是值得推崇的價值觀和意識型態,什麼是政治正確,什麼帶動了風向,都只是人為的操作而已,想要逆勢而為,需要的只是一個支點而已,把動力朝向那個支點拚命地攻擊,再堅固的社會系統也會脆弱不堪。 
     
     
    當小丑發出深沈的怒吼時,他質疑了文明社會的價值與邏輯,這是《小丑》最具煽動性的語言,他在散播一種價值觀,一直以來累積建造的文明社會其實脆弱可笑,如果拿掉賴以維繫的核心基礎,那麼人們所認知的理性和文明,便有可能一夕之間崩毀坍塌,恐怖主義與焉誕生。 
     
     
    小丑本身帶著極為負面的價值觀,他用自己的偏見來解釋這個世界帶給他的災難,他曲解了文明社會的道理,他的行為偏離了普通人認知的軌道,他病態的搬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去挑戰現今的文明社會:你們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嗎?你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是正確的嗎?
     
     
    假使創造一種歪曲的理念就能深刻地影響到現實,造成現存系統的混亂,那麼文明社會是多麼的不堪一擊,這也就是小丑極端恐怖的地方,他有強烈的復仇意識,他的行為令人感到不安,他的主張有其危險性,他可以快速的吸納信徒,遵循他的指令行事,他有著強大的感染力,讓這個世界失去秩序,讓人們不再信奉那些文明社會所給予的價值觀。 
     
     
    這根本就是魔王等級的反派角色啊!
     
     
    (到底小丑拋出了怎樣的震撼彈?系列之一)
     
     
    文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一天有25小時的人
    20191010 AM 05:49 西班牙馬德里拉丁區公寓

  • 固拉多值得練嗎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9-02 14:42:03
    有 86 人按讚

    好文分享~很殘酷也很深刻。
    --------------------------------

    從1999年至2016年,美國的物價上漲了45%。

    因此,對普通的工人來講,在過去17年之間,工資等於完全沒有上漲。

    美國現在的人均GDP是5.6萬美元,對一個四口之家來講,如果都工作,平均每個家庭的人均GDP是22.4萬美元。

    但真實的生活並不是這樣的,大多數人都只是被平均而已。在這個國家裡,極少數人賺到了讓人難以想像的財富,遠遠甩開了後面的人。

    1990年,美國最富有的400人,總共擁有930億美金。

    而今天,美國最富有的400人,總共擁有2.4萬億美金。

    也就是說,在過去26年,美國富人的財富上漲了30倍,而普通工人的工資卻基本停滯不前。

    美國尚且如此,中國的情況,其實更惡劣。

    2005年,福布斯中國排行榜前10名富豪的總資產為1,100億人民幣。10年後福布斯中國排行榜前10名富豪的總資產超過9,000億人民幣。

    二、對窮人來講,只有眼前的苟且,並沒有詩和遠方

    最近在讀一本名字叫《我在底層的生活》的小說。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專欄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她為了體驗美國底層人民的生活,於1998年,選擇了六個地方,在不同的城市去打工。

    每到一處,她都隱瞞自己身份,斷絕和過去朋友的來往,全靠1,000美元的積蓄開始,不借助外界任何的幫助,希望可以體驗從貧民區出頭的可能性。在這些地區,一個沒有學歷的普通人能找到的工作一般時薪是6~7美元(20年過去,如今美國的最低工資也僅僅只是7美金),一天八小時工作下來,也就是50美元,一個月工作25天也就是1,250美元。

    但是如果想離工作地點近一點的話,往往房租就要到600美元以上,這對一個月收入1,000多美元的人負擔太重了。所以她不得不到離工作地點幾十公裡遠的地方租房,但這樣交通成本就會上升。即使吃便宜且沒有營養的快餐,一個月還得400~500美元買食物和汽油。

    然後就所剩無幾了。

    芭芭拉在不同的城市,換了六種工作,有服務員,有零售,有清潔,有老人服務,但是結局都一樣:

    她發現自己陷入一個困局:

    因為錢不夠,不得不住在偏遠的地方來節省房租。

    因為住在偏遠地方,所以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在路上。

    因為花費很多時間在路上,她用於提升自己和發現更好的工作機會的時間,越來越少。

    為了應付逐漸上漲的房租和生活成本,她不得不說服自己承擔更多的小時工作或者兼職。

    因為花了太多時間做各種勞苦的工作,她漸漸成為一個工作機器,無力做任何其它的事情,每天只是在重復的做同樣的工作。

    然後換一個地方,進入下一個循環。不管芭芭拉多麼努力,也不能換來一個未來,在沃爾瑪也不行。一個可笑的事實是,她們這些在沃爾瑪做服務的人,卻買不起在沃爾瑪做促銷的商品。

    這本書寫的非常深刻,很清楚明白地告訴了我們一個事實:

    對窮人來講,請不要談詩和遠方,因為他們只有眼前的苟且。在絕大多數時候,僅僅靠自己的努力,窮人,是很難改變命運的。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聽到“努力工作”是成功之道,例如“努力工作就會出人頭地”,亦或者“我們就是努力工作才有今天”。這些說法已經聽到讓我反胃,但沒有人告訴你,就算你“努力工作,拼了命的工作”,還是有可能發現自己依然深陷在貧窮和負債中,甚至還越陷越深。

    為什麼沒有人告訴你,或許“努力工作”並沒有多大的用?

    因為現實太殘酷了,殘酷到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面對這些現實,從而選擇相信一個自己編造的謊言。

    三、《折疊北京》裡的三層空間

    在《折疊北京》裡,世界被劃分成了三個階層:資本家,中產階級,和平民。

    我們生活的世界和小說裡的世界非常相似,在我們這個高度兩極分化裡的世界裡,有某種詭異的光學特性,使得經濟地位高的人幾乎看不到比自己經濟地位低的人。

    富人很少看到窮人,即便他們確實在某些公共空間裡瞥到窮人,也很少明白自己看到的是什麼。而窮人卻可以輕易的看到富人,比如在電視裡,在雜志封面上,在微博上面。

    與此同時,各個階層裡的人接觸到的大部分人也都是和我們自己背景相似,幸運值差不多的人。每個階層裡的人都在仰望比自己階層高的人,都看不見比自己階層低的人。

    因此,真實的世界也就形成了三個固定化的階層,每個階層之間的流動性開始逐漸變差。

    從這個角度來講,《折疊北京》並不是一個科技小說,而是一個社會小說。

    而且,小說裡也反映出,在你本身的那個階層裡,努力從來都不是實現階級變動的必要條件之一。

    四、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資本主義世界。勞動必須與資本結合才能創造價值。

    當創造出來價值之後,就存在成果分配的問題,由於資本的稀缺性和低級勞動力的富裕性,使得資本獲得收益率要遠遠大於勞動所獲收益。

    除此之外,勞動獲得的收益是線性增長的,而資本獲得的收益卻可以按照指數型增長。

    就像《折疊北京》裡描述的一樣,真實世界裡,極少數的人掌握著大量的資本和壟斷性的生產要素,這些人是資本世界中的大貴族。他們有能力影響政治,影響選舉,影響政策。

    這些大貴族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所有人加大消費力度。因為只有消費更多,他們才能賺到更多資本。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會設計信用卡,設計時尚,設計奢侈品。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你消費。

    除了大貴族外,有少數的勞動者湧進了高知識密集的行業,他們勞動收入覆蓋日常開銷綽綽有余,在工作若干年後,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終於步入了中產階級。

    他們之所以能獲得超過日常生活開支的資本,主要是因為他們技能和認知能力的稀缺性。

    然後,這些人可以將所得資本投入股市、樓市、不動產等資產中,尋求資本收益。隨著資本回報在總收入中逐漸占據更大比例,他們將更少的時間用來勞動。這些人從此過上了“收租”的生活,成為資本世界裡的小地主。

    當然這些中產階級中,也有一部分人中了“大貴族”的圈套,把滿足日常生活之外剩余的金錢全部拿去消費,而不是去用於資本積累。這樣,中產階級會發現自己的負債越來越嚴重,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最後,還剩下一部分勞動者,也許因為勞動附加值太低,也許因為競爭激烈而沒有議價能力。總之他們單位時間收入太低,僅足以維持日常生活,既沒有積蓄,也沒有再投資的能力。他們無論工作多久也永遠無法邁過那個門檻,他們就是資本世界裡的農奴。

    和農奴一樣,因為入不敷出和知識儲備上的不足,這些人永遠以出賣勞動力為生,辛勞一生也依然處於社會的底層。

    最可怕的是,由於對私有財產的保護,這種差距存在世代性。部分同齡人,他們可以繼承父母乃至祖父母一代的資本,但窮人,卻只能依靠出賣勞動力謀生活,不,是生存。

    而這套制度最聰明的地方在於: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的生產力與知識掛鉤了,人類社會一直在快速發展,每個“農奴”在縱向對比自己生活的時候(拿10年前的生活質量和現在的生活質量作對比),一定會覺得自己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

    五、有什麼解決方法?

    如果你是一個剛畢業的普通大學生,如果你是一個普通的社會底層人士,該如何擺脫財務陷阱?

    答案就是努力的獲得“資產”。

    這個答案很簡單,但是確實很難做到。

    因為絕大多數人缺少基本的正確的財務知識。

    什麼是資產?

    假設你有一套自己住的房子,這個房子是你的資產嗎?

    假設你有一輛自己開的車,這個車是你的資產嗎?

    實際上,自己住的房子和自己開的車,都不是資產,而是負債。正是這種不正確的財務知識讓很多人這輩子無法積累起來真正的“資產”。

    那麼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

    資產其實就是未來能給你帶來現金流的東西。資產並不是你擁有的東西。

    負債其實就是未來會導致你現金流流出的東西。負債並不是你欠別人的東西。

    如果無法正確的理解資產和負債,你這輩子都會像困獸鬥一樣,困在疲憊不堪的財務壓力中。

    如果你的房子是自己住的,在你賣掉這個房子之前,這個房子都是負債,因為你要裝修,要維護它。

    如果你的房子是租給別人的,這是資產,因為房子能給你帶來現金收入。

    如果你借錢來消費,那麼你借的錢是負債,但是如果你借的錢是用來投資,當你的投資收益大於借款利率,那麼1美元不僅永遠不會消失,卻還可以增加你的“股東權益”,你借的錢反而是你的資產了。

    這就是適度負債的好處(絕不鼓勵過度負債,過高的杠杆)。

    作為一個普通人,要獲得所謂的財務自由,關鍵是減少真正的負債,獲得真正的資產。

    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不斷的獲取新的知識?為什麼要不斷的磨練自己的專業技能?

    因為在你金融資產還不夠多的時候,你的知識(才華)就是你最大的資產。

    從會計的角度來看,知識這個資產有三個好處:

    1.是無形資產,沒有折舊。

    2.有壟斷性競爭優勢,你積累的知識,別人復制不了,即使復制也需要大量的時間。

    3.一個人可以獲得的知識理論上無限的。

    當然知識也是分兩種的:1.裝樣子用的知識。2.真實有用的知識。

    裝樣子用的知識,如何拿來賺錢?

    你需要積累的是真實有用的知識。

    如果你是個知識豐富,很有才華的人,“才華”這個資產可以為你每個月帶來現金流,這就是你的工資。

    當你的工資足夠覆蓋你的開支時,你就有了所謂的盈余,也就是資本。

    從你有資本的時候,你就面臨著一個問題:是消費掉這些資本,還是放到資產裡?

    如果你要擺脫所謂的財務陷阱,請把這些資本放進資產裡。

    當然這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因為你要區分出來哪些是值得放進去的資產,你要懂得克制,懂得節儉,要懂得適度消費。

    不過你要明白的是,幸福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六、結語

    這個世界從來都不公平,100年前是如此,100年之後也是如此。

    與其抱怨世界的不公平,不如直接面對這個殘酷的事實,想想看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有很多人抱怨說,這個世界最大的不公平是因為智商不同。

    然而,這個世界並沒有被一群智力超群的天才統治著,相反那些站在金字塔頂尖的人往往智力並不突出。

    這是因為,智力並不等於智慧。

    你可能無法提高自己的智力,但是你可以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智慧,能看得清這個世界的人。

    而如何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

    我唯一能說的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人。

    巨人就是前人留下來的真知灼見,而獲得前人知識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閱讀有質量的書籍。

    當你擁有的真知灼見越多,你就會越了解世界的真相,就會發現世界根本就是不公平的,但是同時你也會發現你具備了與這種不公平鬥爭的能力!

    而當你擁有了鬥爭的能力,不公平又算什麼?!
    http://www.gelonghui.com/p/86032.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