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1975 – If You’re Too Shy (Let Me Know)】
.
〈If You’re Too Shy (Let Me Know)〉收錄於 The 1975 在 2020 年發行的第四張專輯《Notes on a Conditional Form》,也是此專輯主打歌之一。...
【The 1975 – If You’re Too Shy (Let Me Know)】
.
〈If You’re Too Shy (Let Me Know)〉收錄於 The 1975 在 2020 年發行的第四張專輯《Notes on a Conditional Form》,也是此專輯主打歌之一。整首歌充斥著詭譎和諧的矛盾舒暢感,迴旋的延遲音、天籟般的琶音、倒退縮放的殘響與故障音樂的元素,讓〈If You’re Too Shy (Let Me Know)〉像是畫風可愛的《科學怪人》,總有個歪著頭、留著幾滴口水的綠色怪物,一步一步慢慢靠近電視螢幕。和聲配唱的部分更是請到新生代女歌手 FKA Twigs 合作,歌曲分析到這裡,就不用小編多做解釋,這首歌到底有多怪了吧🤣
.
其實〈If You’re Too Shy (Let Me Know)〉是主唱 Matty Healy 在網路交友上的親身經驗,他更是不藏私的在《GENUIS》鉅細靡遺得和大家分享歌詞的意義。
.
"Maybe I would like you better if you took off your clothes
I'm not playing with you, baby, I think that you should give it a go"
.
She said, "Maybe I would like you better if you took off your clothes
I wanna see and stop thinking, if you're too shy, then let me
Too shy, then let me know"
.
「Took off your clothes」除了物質上的衣服褪去,還有每個人心中的薄紗保護層。看不見且摸不著的互動模式,是網路上最安全卻又刺激的交友狀態。有些人躲在螢幕後可以表現得更自然,而有些人卻會因著虛擬世界的不真實而膽怯害怕。所以歌曲裡說著:「If You’re Too Shy (Let Me Know)」就是在鼓勵(誘導?)屏幕前不敢表露真心的人們。
.
這首歌的和聲編寫、樂器配置,都是 The 1975 團員們在專輯內最喜歡的設計編製。所以相信大家聽完這首歌,都會明白 The 1975 的萬人迷主唱,和他的好基友團員們,平常到底多宅泡了吧🙃
.
宅在家不知道做什麼,就滑滑交友軟體,談場搞怪逗趣的雲端戀愛吧🤡
.
BTW 喜歡 1975 的大家真的可以去看看這首歌在《GENUIS》上的歌詞解釋,Matty 到底有多話癆多愛活在自己小世界,在他自己的歌詞解釋裡一目瞭然🤗
.
點進我的首頁連結的「每日歌單」聽聽這首歌😆
如果你喜歡的話,也歡迎分享訂閱按讚喔🥰
.
#1day1music #一日一樂 #20210623
#The1975 #IfYoureTooShyLetMeKnow
#Music #musiccritic
#音樂 #音樂分享 #故事 #歌曲 #歌詞 #專輯 #樂評 #KO評
因著信歌詞解釋 在 波阿斯 Boa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以色列流浪記 / 搭訕 Lirt - ㄧ種家
原先我並不認為以色列會帶給我寧靜感。
在沒真的去過以色列之前,我跟大多數人對那裡的刻板印象一樣,覺得那裡是一個充滿戰爭、或很容易挑起戰爭的地方。
「以色列?很危險吧!」我心想。
多次造訪之後,我的觀感變得完全不一樣;甚至,以色列給我的感覺,幾乎像是另一個家。
特拉維夫街道上,攘往熙來的人群來自多元背景,卻不顯互相隔閡,在那裏我找到身為城市人的熟悉感。烈日當中陽光底下的耶路撒冷,給了我一種堅定而持續等待的力量,在那我也找到一種別處沒有的內在親密。
「家」,那是一個可以毫無保留,將心靈負擔鬆懈寄託的地方。
記得與Lirt 認識,是從在路邊隨機訪問開始的。她留著一頭大捲髮,笑起來有著漂亮的牙齒,非常開朗。那次街邊訪問後,她帶我到她在附近的商業孵化器辦公室;寬廣的空間裡頭,坐著許多創業的以色列年輕人。她跟我說道:「以色列是勇於開創新事的民族。因著這樣的特質,失敗對他們來說已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因為開創的熱情動機,早已遠遠蓋過失敗了!這就是開創者的特質。」
後來每當我拜訪以色列時,都會和她見見面。有一次,我們到她的小公寓過安息日,她一邊準備一邊解釋安息日的每個步驟,細緻到連倒水都蠻講究的。她與朋友們挑了幾首記憶中最古老的猶太歌謠,然後帶著我們大夥兒繞圈跳舞、吟唱猶太歌曲。那晚我只是隨口說說:「我都沒到過猶太會堂欸!」她就馬上問了她朋友,是否可以帶遠從台灣來的我去看看?結果居然是可以的。
進去會堂時,男生頭頂必須戴上叫做Kippah的小圓帽,而且男女生空間是隔開的。他們讀著當周的妥拉經文、也唱了歌,歌詞裡滿滿表達出他們對創物主的情感。段落間,我似乎感受到那受造者與創物主間的交流。那是一種眼神的凝視。
我常想:單純與複雜,到底哪個更容易?
還是其實,人本來都是像小孩子一樣單純的,只可惜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向世界學了太多當大人的技巧?結果就是,該單純的時候單純不起來了,因為把事情弄複雜那一套,我們學得太透徹了。
什麼時候變複雜的呢?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受過不一樣的傷。每個傷都讓已經是大人的我們,遺留了一個受傷的小孩在原處沒有帶走。每當再度遇到使我們受傷的類似場景,「恐懼」會讓我們以內在受傷小孩的那一面去回應,而不是身為大人的我們。能使小孩從受傷中復原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安慰與鼓勵而已;就算是大人裡面內住的受傷小孩,也是一樣。即使我們已經長大了,有能力療癒自己內在的小孩,也有能力做出不一樣的回應,但常常還沒察覺到內在的力量,所以跨不出去。
大人總是把事情變複雜,然後再說小孩不懂事。大人教你從喜歡的事物抽離,去經歷現實面、更實際的過程;然而在你有一天面臨抉擇時,卻又告訴你要選自己喜歡的。這樣反而讓我們看事情更複雜。
人的感覺是絕對真實的,當理智指不出方向的時候,心可以。問題是我們願不願意交給它?在做一個決定前,如果腦袋裡已經百轉千迴過各種可能性、可能產生的後果、可能造成的影響…… 而我們的心卻還是安靜不下來時,這時,該聽從的就不是我們的腦袋,而是我們的心。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選擇也太多了。如果每次有一個該抉擇的事情來到面前,都要那樣前思後想、把事情分析得透徹後,才能做出決定的話,那麼之後每次遇到類似的情形,我就會再度落入這種複雜苦惱的循環。天啊,我要的不是這個,我要的是單純。
每個小孩需要跟想要的,其實非常非常少;滿足他們世界的,一點點就足夠。小孩可以一直吃同一種口味的冰淇淋,不需要是哪一種星等的美味,巷口買得到的那種就可以;也可以一直穿同一件衣服,就算班上已經很多人都有同件一模一樣的,他們也不是很在意。
小孩想做的事情也不多,所以一直重複說著:
「我長大要賣冰淇淋,這樣就可以天天吃。」
「我要去便利商店當結帳的店員,好酷。」
「我要每天去上班,提跟爸爸一樣的公事包包。」
聽到這些話,大人還會說他好有夢想。孩子看過的事情不多,自然不會被激發出那麼多的「想要」。
但當小孩進到大人的世界,要應付的事情越來越多,大人會教他們很多方式,好讓他們能承擔更多。於是開始進入公式、區分優劣、制定框架、分門別類:感性的還是理性的、藝術的還是科學的、領導的還是執行的、穩定的還是變動的。
進入成人世界的競爭與追逐後,視野廣了,想要的事情變多了,也產生各種比較。覺得學歷很重要的,不能只有大學畢業;覺得錢很重要的,一年一百萬真的不夠;覺得成功很重要的,別人的頭銜永遠比自己好。還有,小孩長大了,想要的事情要多一點才行,成天只講那一兩件單純喜歡的事,是會被笑的。
但當我們眼前擺著那些許多人想要的事,試著易地而處看看,也許答案會完全不一樣。其實當我們用「心」做了一個決定後,全世界都安靜下來,我們就要相信那個決定是對的。
人對於不瞭解的事物,通常會努力試著從理性面去接近它。以為愈了解它就能更靠近它、或掌握它,但愈試圖用理性去接近一件事,很多時候反而會壓抑本能與直覺,致使我們漸漸遠離單純、最原本的「心」。
很多事情能發生都是從單純出發的,連想說出口的一句話都是。但往往我們都在理性層面停得太久,之後呢?
之後就什麼事也沒發生了。
我們活在一個講求效率的時代裡。效率,講的是速度;標準化流程可以讓速度加快,因為規格統一,出錯的機率就會降低。我們把這種工業思維套用在人生裡,創造出許多規格化的標準,為了讓人可以自願進入這種模式裡,還給它取了一個很動人的名字,名為「人生勝利組」。
小孩變成大人以後,很難理解其實我們真正需要的,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多。是人為制定太多標準去區分俗事的重要性,然後再把這套標準中認可是重要的事,試著一網打盡全部扛在身上,即便有可能扛不起。
但如果把因為比較而產生的那些「應該」放到一旁的話,「簡單」可以讓我們更接近事物單純的那一面。把一個孩子表現優秀與否與能否健康快樂,放在天秤的兩端,哪一個更重要;人會想要房子,是因為有一個歸處可以凝聚家人;更深層的需求,終究不是因為有多好的房子,而是家與歸屬所在。
人也會在漸漸年長時,看著比自己年輕的人,就會覺得自己似乎快要失去了什麼,能完成的事情變少了。但其實,真正可以使我們完成什麼事情的原因,不是年輕有時間,而是因為知道怎麼抓住明天。「多」是一條不容易看見終點的路,但「少」卻可以有盡頭。
每個人都曾有過活得簡單的能力。只是我們長大了,會的事情變得太多,簡單反而困難,難到會覺得用這種方式生活,再也不可能。
於是,在傳統猶太歌謠聲中,我重新回到簡單,回到可以毫無保留、找回單純的一種家。
波阿斯
因著信歌詞解釋 在 波阿斯 Boa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以色列流浪記 / 搭訕 Lirt - ㄧ種家
原先我並不認為以色列會帶給我寧靜感。
在沒真的去過以色列之前,我跟大多數人對那裡的刻板印象一樣,覺得那裡是一個充滿戰爭、或很容易挑起戰爭的地方。
「以色列?很危險吧!」我心想。
多次造訪之後,我的觀感變得完全不一樣;甚至,以色列給我的感覺,幾乎像是另一個家。
特拉維夫街道上,攘往熙來的人群來自多元背景,卻不顯互相隔閡,在那裏我找到身為城市人的熟悉感。烈日當中陽光底下的耶路撒冷,給了我一種堅定而持續等待的力量,在那我也找到一種別處沒有的內在親密。
「家」,那是一個可以毫無保留,將心靈負擔鬆懈寄託的地方。
記得與Lirt 認識,是從在路邊隨機訪問開始的。她留著一頭大捲髮,笑起來有著漂亮的牙齒,非常開朗。那次街邊訪問後,她帶我到她在附近的商業孵化器辦公室;寬廣的空間裡頭,坐著許多創業的以色列年輕人。她跟我說道:「以色列是勇於開創新事的民族。因著這樣的特質,失敗對他們來說已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因為開創的熱情動機,早已遠遠蓋過失敗了!這就是開創者的特質。」
後來每當我拜訪以色列時,都會和她見見面。有一次,我們到她的小公寓過安息日,她一邊準備一邊解釋安息日的每個步驟,細緻到連倒水都蠻講究的。她與朋友們挑了幾首記憶中最古老的猶太歌謠,然後帶著我們大夥兒繞圈跳舞、吟唱猶太歌曲。那晚我只是隨口說說:「我都沒到過猶太會堂欸!」她就馬上問了她朋友,是否可以帶遠從台灣來的我去看看?結果居然是可以的。
進去會堂時,男生頭頂必須戴上叫做Kippah的小圓帽,而且男女生空間是隔開的。他們讀著當周的妥拉經文、也唱了歌,歌詞裡滿滿表達出他們對創物主的情感。段落間,我似乎感受到那受造者與創物主間的交流。那是一種眼神的凝視。
我常想:單純與複雜,到底哪個更容易?
還是其實,人本來都是像小孩子一樣單純的,只可惜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向世界學了太多當大人的技巧?結果就是,該單純的時候單純不起來了,因為把事情弄複雜那一套,我們學得太透徹了。
什麼時候變複雜的呢?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受過不一樣的傷。每個傷都讓已經是大人的我們,遺留了一個受傷的小孩在原處沒有帶走。每當再度遇到使我們受傷的類似場景,「恐懼」會讓我們以內在受傷小孩的那一面去回應,而不是身為大人的我們。能使小孩從受傷中復原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安慰與鼓勵而已;就算是大人裡面內住的受傷小孩,也是一樣。即使我們已經長大了,有能力療癒自己內在的小孩,也有能力做出不一樣的回應,但常常還沒察覺到內在的力量,所以跨不出去。
大人總是把事情變複雜,然後再說小孩不懂事。大人教你從喜歡的事物抽離,去經歷現實面、更實際的過程;然而在你有一天面臨抉擇時,卻又告訴你要選自己喜歡的。這樣反而讓我們看事情更複雜。
人的感覺是絕對真實的,當理智指不出方向的時候,心可以。問題是我們願不願意交給它?在做一個決定前,如果腦袋裡已經百轉千迴過各種可能性、可能產生的後果、可能造成的影響…… 而我們的心卻還是安靜不下來時,這時,該聽從的就不是我們的腦袋,而是我們的心。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選擇也太多了。如果每次有一個該抉擇的事情來到面前,都要那樣前思後想、把事情分析得透徹後,才能做出決定的話,那麼之後每次遇到類似的情形,我就會再度落入這種複雜苦惱的循環。天啊,我要的不是這個,我要的是單純。
每個小孩需要跟想要的,其實非常非常少;滿足他們世界的,一點點就足夠。小孩可以一直吃同一種口味的冰淇淋,不需要是哪一種星等的美味,巷口買得到的那種就可以;也可以一直穿同一件衣服,就算班上已經很多人都有同件一模一樣的,他們也不是很在意。
小孩想做的事情也不多,所以一直重複說著:
「我長大要賣冰淇淋,這樣就可以天天吃。」
「我要去便利商店當結帳的店員,好酷。」
「我要每天去上班,提跟爸爸一樣的公事包包。」
聽到這些話,大人還會說他好有夢想。孩子看過的事情不多,自然不會被激發出那麼多的「想要」。
但當小孩進到大人的世界,要應付的事情越來越多,大人會教他們很多方式,好讓他們能承擔更多。於是開始進入公式、區分優劣、制定框架、分門別類:感性的還是理性的、藝術的還是科學的、領導的還是執行的、穩定的還是變動的。
進入成人世界的競爭與追逐後,視野廣了,想要的事情變多了,也產生各種比較。覺得學歷很重要的,不能只有大學畢業;覺得錢很重要的,一年一百萬真的不夠;覺得成功很重要的,別人的頭銜永遠比自己好。還有,小孩長大了,想要的事情要多一點才行,成天只講那一兩件單純喜歡的事,是會被笑的。
但當我們眼前擺著那些許多人想要的事,試著易地而處看看,也許答案會完全不一樣。其實當我們用「心」做了一個決定後,全世界都安靜下來,我們就要相信那個決定是對的。
人對於不瞭解的事物,通常會努力試著從理性面去接近它。以為愈了解它就能更靠近它、或掌握它,但愈試圖用理性去接近一件事,很多時候反而會壓抑本能與直覺,致使我們漸漸遠離單純、最原本的「心」。
很多事情能發生都是從單純出發的,連想說出口的一句話都是。但往往我們都在理性層面停得太久,之後呢?
之後就什麼事也沒發生了。
我們活在一個講求效率的時代裡。效率,講的是速度;標準化流程可以讓速度加快,因為規格統一,出錯的機率就會降低。我們把這種工業思維套用在人生裡,創造出許多規格化的標準,為了讓人可以自願進入這種模式裡,還給它取了一個很動人的名字,名為「人生勝利組」。
小孩變成大人以後,很難理解其實我們真正需要的,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多。是人為制定太多標準去區分俗事的重要性,然後再把這套標準中認可是重要的事,試著一網打盡全部扛在身上,即便有可能扛不起。
但如果把因為比較而產生的那些「應該」放到一旁的話,「簡單」可以讓我們更接近事物單純的那一面。把一個孩子表現優秀與否與能否健康快樂,放在天秤的兩端,哪一個更重要;人會想要房子,是因為有一個歸處可以凝聚家人;更深層的需求,終究不是因為有多好的房子,而是家與歸屬所在。
人也會在漸漸年長時,看著比自己年輕的人,就會覺得自己似乎快要失去了什麼,能完成的事情變少了。但其實,真正可以使我們完成什麼事情的原因,不是年輕有時間,而是因為知道怎麼抓住明天。「多」是一條不容易看見終點的路,但「少」卻可以有盡頭。
每個人都曾有過活得簡單的能力。只是我們長大了,會的事情變得太多,簡單反而困難,難到會覺得用這種方式生活,再也不可能。
於是,在傳統猶太歌謠聲中,我重新回到簡單,回到可以毫無保留、找回單純的一種家。
波阿斯
因著信歌詞解釋 在 紀文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天父的歌 #天父的愛 #TheFathersSong
The song inspired me again❤️
又有半年沒有更新這裡了
可能要感謝我的英文老師 讓我又重新開啟了這邊
就在上課的過程中
因爲她還不是基督徒
我想跟她表達詩歌其實非常的好聽
於是就打開YOUTUBE介紹各式各樣的福音詩歌給她聽
當然不免俗的就跟他分享了我過去唱過的詩歌
就這樣點開了 我有四年沒有安靜下來的聽的「天父的歌」
永遠不會忘記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也是第一次唱時
是跟松牧師一起在聚會的敬拜台上
當牧師一開始唱時 我就感受到天父的愛和雙手的擁抱
如此的真實和被愛
那個感動一直烙印在我心裡沒有忘記過
以致於會在第一張詩歌專輯
收錄了這首歌 想把天父的愛
傳達給更多的人
如果可以我真想時間就永遠停留在這裡
但當然那絕對不是神的心意
但就在昨天當我跟老師很安靜的一起聽這首歌時
我突然重新感受到上帝當時對我的心意
我也從聲音中聽到自己的心
一個父神要恢復女兒身份的愛和心意
一個小女孩專注著在對著父親唱歌的那份愛和渴慕
當時一心就是想透過音樂來傳福音
把耶穌的愛分享出去
但當我再次聽到這張專輯時
我聽到那是一個女兒的身份在唱這些歌
那幾年是神一步步在恢復我
恢復我那女兒的身份 教我接受愛和被愛
教我怎麼當女兒 怎麼依靠神 依靠先生
依靠上帝預備的肢體 不再依靠自己
而這個女兒身份的恢復
也是預備我進到下一個要成為母親的階段
我們沒有辦法給我們沒有的
因著身份的恢復 因著先被父的愛充滿
讓我能夠充滿喜悅健康的心進到母親的角色去愛我的孩子
如果有聽過我為何想要生小孩的見證的
就會知道 當初是因為我聽到姐妹說
母親是個能更多經歷神的身份
當時的我對神十分火熱
完全被那句能更多經歷神的話點燃
二年後當了母親
過程的經歷有機會再更多分享(跟我原本想像以為的是完全不一樣的)
但在當媽媽的第四年
我好像更能夠明白天父的心
我的心意是
當我的孩子的需求不再只是吃飽睡飽
開始有更多需求時
我超想要繼續溺愛她滿足她一切需要
但我得開始思考著那些可以給 那些要拒絕
那些要等等
當他挫折時 我開始想
我要在什麼時機介入 什麼時候幫助
還是就推著他往前
或其實我巴不得挪走所有我覺得會傷害他的
但我總沒有能力挪去或掌控所有他生命的阻礙和挫折
我總是要預備心在困難發生時 陪伴他面對成長
各種盤算 各種擔心 各種猶豫
但我們不是神 我們終究無法真的掌握什麼
我們只是管家 不是主人
只能一直練習放手 把孩子交在神面前
我相信天父的心是
當我們在跟天父禱告時
很多時候我們禱告我們祈求
天父當然知道我們想要什麼
但衪知道什麼是對我們最好的
而不是照著我們所想的
就像有時我很難跟我孩子解釋
這樣東西這件事情為什麼現在你無法擁有
我孩子可能也不明白 也會跟我鬧情緒
但最終他選擇相信和接受媽媽的話和決定
一定是對的 是為他好的
但我們的關係並不會因此變差
當然大多時候爸媽不一定都是對的
但這位統管萬有的造物主
他比我們更認識我們自己 我們的孩子
更知道我們真實的需要
雖然很多時候我們不明白現在的景況為何是如此
很多時候困難依舊 生活沒有改變
但因著相信 我知道耶穌每一步路你都在
祢掌管我的生命 我的明天
於是在苦難中我仍有盼望 我仍能喜樂
因為我相信祢的恩典夠我們用
祢的能力更是要在軟弱的我身上顯得完全
我的生命還在進行式
持續的在被神醫治和恢復合好的過程中
期待未來繼續的有生命的見證可以與大家分享❤️
謝謝持續follow等待我的你們❤️
太久沒有發文 文章好長
祝福所有耐心看完的你們
但願上帝今天也對你們的心說話
今天都有被愛充滿的一天🥰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 向着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腓立比書 3:13-14
天父的歌真的好好聽☺️(在愛救了我專輯)
短版連結:https://www.jgospel.net/c/1/102004/279/3986/頌讚創作詩歌-天父的歌-.aspx
基督教書房都還買的到
線上的 iTunes store也都買的到
https://itunes.apple.com/tw/album/%E6%84%9B%E6%95%91%E4%BA%86%E6%88%91/744948190
其實好想有影像或歌詞版的MV可以放在Youtube給大家聽(拖了6年了)
如果有好的建議或可以做這mv的人選也請推薦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