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因著信國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因著信國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因著信國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因著信國語產品中有2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的摯友安,今天生小孩了。 我非常開心,又有點傷心。 我非常開心她生了一個健康可愛的小男生, 我邊吃飯邊視訊看著他黑色的胎便都覺得可愛到不行,生日911,賊粒是119,兩個小子聽起來都很緊急的樣子哈哈哈。 又有點傷心我不能陪在安身邊,錯過了好多細節, 事實上因為遠嫁美國,安的親人離世、有曖昧對象、...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童軍廣播人才培訓營第二梯(學員受訓心得與未來主持計劃) 1、徐子淳,桃園縣188團石門社區複式童軍團,服務員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臉書的粉絲專頁上,看到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第一期童軍廣播人才培訓營的成果播出介紹海報,於是我很認真地收聽哪天的節目,聽完之後便萌生我要成為童軍廣播人的念頭,所以...

因著信國語 在 數位外交研究室 Digital Diplomacy Lab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10:22:16

#研究室日常|大揭密!你看過我們的年報了嗎?今天來帶大家透過我們這本 #全台第一本數位外交年報,看看年報幕後推手、數位外交小隊員怡柔,如何親身體會 #普通人也能參與外交! 🌍 從外國人的提問開始,想更認識台灣 大學時就讀犯罪防治學系的怡柔,畢業後沒有投入相關領域,而是先到國外的法商度假村工作兩年...

因著信國語 在 野放上班族-野羊(陳暐婷)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9:59:05

有沒有發現,自己「年紀越大,所需要的花費越多」?而我們也開始感到習慣,認為那是成長後再「理所當然」也不過的事。 - 然而事實是,我們都被太多的「身外之物」給綁住了,以至於身心都「越來越不自由」,也越來越沒有辦法「隨時放下一切」去奔跑、流浪,或不顧一切的「只做自己熱愛的事」。 - 手上拿的、身上背的「...

  • 因著信國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2 07:19:03
    有 13,112 人按讚

    我的摯友安,今天生小孩了。
    我非常開心,又有點傷心。
    我非常開心她生了一個健康可愛的小男生,
    我邊吃飯邊視訊看著他黑色的胎便都覺得可愛到不行,生日911,賊粒是119,兩個小子聽起來都很緊急的樣子哈哈哈。

    又有點傷心我不能陪在安身邊,錯過了好多細節,
    事實上因為遠嫁美國,安的親人離世、有曖昧對象、交往、懷孕生子,我都不在她身邊,我錯過了好多好多。
    來美國這麼多年,我幾乎不接手機了,因為再也沒人會打來說:「妳在哪?我去找妳。」

    前年飛回去參加安的婚禮,眾人都很詫異我為什麼從頭哭到尾,
    從一早見到還在化妝的她時,我就穿著禮服哭成素顏過了一天。
    因為我真的太感動了,我知道我們都能走到今天,有一個好歸宿,是多麼不容易的事。

    我和摯友安和老楊,是一起在14歲時就認識的,
    如果沒有安,我的人生絕對會艱難很多,
    我們從小就極力的學習吐槽人生的所有難處,從所有痛苦中找出荒謬的點來發笑,
    我們都有著不容易的原生家庭,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常常找彼此哭訴、然後試著揶揄對方父親:
    譬如模仿對方父親台灣國語的口音,把被羞辱的話講到好笑為止、笑對方父親拿菜刀威脅家人時根本不知道那把菜刀不利、幻想著以後要把孝親費全部換成一塊錢報復他們對自己經濟制裁...,
    總是哭著講完最後笑著結束,我想我能苦中作樂能力,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安也總是給我超誇張的誇獎,她的誇獎是那種裡裡外外、各種清奇的角度都能誇,
    我曾跟她說:「拜託妳不要再叫我志玲了,別人會覺得我們瘋了。」
    我說哺乳完我的胸部變小了,她還很樂觀地說胸部小到不會下垂也很棒!
    她給我厚厚的愛的濾鏡,增添了我很多信心。

    我們兩個因著原生家庭的緣故,在挑男人上極度的小心謹慎、戒慎恐懼,
    所以我們都是跟交往的第一個男朋友結婚,(我跟老楊14歲認識,24歲交往,觀察期10年XD)
    三十一歲才結婚的安,曾經淡淡地跟我說:我大概不會結婚了。
    獨立、堅韌、開朗,看起來毫不柔弱也不會撒嬌,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對男生都非常地兇,
    加上我天生力氣大,安則是去練了散打,我們簡直是金鋼芭比姐妹花,
    曾經絕大部分的男生在我們身邊,他們不是像兄弟,他們像小弟。
    所以後來看著安終於也能在而立之後被寵得當回小孩的樣子,真的好開心。

    吃過苦的善解人意、能化解痛苦的幽默、
    樂觀的態度不是來自於天真,而是選擇了這樣面對人生,
    看著她這些寶貴的品質,終於有人珍惜,真的好棒。

    如今我的摯友安終於也當媽了,
    一定會是溫暖又好笑的那種,
    雖然想到不能一起育兒又有點傷心,
    但在育兒的苦海裡,有我逗你開心。

    #圖為我們16歲時的拍貼

  • 因著信國語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31 09:40:23
    有 10 人按讚

    啓蒙的王子雜誌半月刊;208、209期;民國64.10.01-16出版)夸父收藏。
    【善的漣漪如投石湖水】
    如果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黃旭昇的「擴善」人生

    撰文│奚莉亞
    照片提供│黃旭昇

    人物簡介
    黃旭昇,現任中央通訊社國內新聞中心新北市記者,所跑路線包括文化、圖書、市政、教育、環保、醫藥、衛生、警察、消防和海巡,編採資歷32年。曾在2011、2018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2014優質新聞獎優勝、中央社新聞報導攝影獎第一屆的優勝和第二、三屆的佳作。工作之餘以當志工為志業。

    …………………………………………………………
    「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話,我希望是投石湖水,藉由善的漣漪,讓這個社會慢慢的良善。」身為記者的黃旭昇,在32年的工作生涯中看遍人間世事,不論是天災人禍、悲歡離合,或是各種不公不義,他只願自己的報導能夠照亮幽冥,把良善傳遞出去。他強調,「既然是一輩子可能只做這件事,那麼就要想盡辦法把它做好。」

    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說自己從小就無法抗拒文字的魔力,小學四、五年級已經開始投稿國語日報,但「長大後才漸漸發現文字可以影響人」。民國77年,他在服完兵役後進入新聞界,開始用筆尖發聲,一晃眼過了32年,人生的三分之一歲月都獻給了這份工作。

    從少年到成熟大叔,儘管媒體的大環境已不如以往,記者也常被譏笑是「妓者」或弱智,但他從未想過要轉職或退休,問他為何如此「矢志不渝」?黃旭昇笑笑說,記者的確不是一個賺錢的行業,耗費的時間精力跟所得不一定成正比,「但迷人的是,它可以參與第一線,將訊息告訴大眾,可以利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細數工作生涯中印象深刻的幾則報導:例如「拯救流落異鄉的船長」,這位台灣船長因為漁船遭到海盜洗劫,只能流落索羅門群島,想家人但船上的無線電無法呼叫台灣,想回台又沒有錢買油,也找不到船東援助,但透過了他及其他記者的報導,喚起政府單位重視,台灣船東也因輿論壓力,想盡辦法把船長拯救回來,圓滿了整件事。

    還有「台裔芬蘭青年尋找生母」,當事人僅憑著一件33年前從台灣穿著抵達芬蘭的小嬰兒服,和嬰兒時期的照片,在人海茫茫中尋找生母,原本是件大海撈針的事,但在黃旭昇及海外同仁連線走訪下,促使了公部門動起來協尋,終於讓分離了33年的母子可以再相聚,這一刻令他激動不已。
    旭昇也看到這人間許多不公不義的事,秉著為弱勢發聲立場,或許得罪過惡勢力,但也結下更多良緣,例如金門的鳥友、關心生態與文史的工作者、教育崗位兢兢業業的夥伴,大家都在默默扎根,悄悄幫助小農與老農,讓他的眼界因此更廣,也常常從別人的故事中觀照自心,再照亮他人。

    努力「揚善」不棄守

    黃旭昇在記者的身分上,堅持著「濟弱扶貧」的理想,也一直把這想法落實在工作領域上;但在媒體搶即時、搶點閱率的狀況下,或因立場與角色不同、位階與職權的分別,看法與溝通的誤差,不時跟長官有了些許火花。朋友常勸他說,做好最保守的就是最安全的,或一個命令一個動作,比較萬無一失;但對他來說,新聞工作若都是先想到如何保護自己,如何不犯錯,如何不觸怒當局,如何維持良好關係,那麼就會失去守門人或吹哨者的角色與天職,這是他不願棄守的底線。

    在社會氛圍普遍嗜腥羶的重口味中,「揚善」未必獲得重視,這對於兢兢業業下筆的他難免覺得挫折,但大環境如此,只有積極尋求轉念,而他找到的方法就是利用網路散發出去,或者把訊息分享給同業,透過不同的平台管道讓這些社會微弱的光持續點亮,如此也不違背自己的核心價值。他說,若一直把不好的事情記掛心裡是無濟於事的,達到目的才是最重要。

    工作之餘,他也身體力行「揚善」工作,挽袖當起志工,甚至遠赴海外助人,把志工和記者身分融合一起,既療癒了自己、轉化挫折,也可適時發掘新聞素材,實踐自己的信念,「我以一名新聞工作者的身分,時而以旁觀者角色紀錄,時而以參與者角色進入災區報導、深入部落服務,總是角色互換,但『莫忘初衷』的信念只有更強烈,從沒變更過。」

    讓美好的事「被看見」

    現今社會對媒體價值觀與評價逐漸式微,網路上各式各樣「速食」的爆料和被放大的負面消息,還有人戲稱新聞業是「製造業」,或把記者和狗仔畫上等號,對此,黃旭昇偶爾也有無力感,但他反求諸己,「我常常想自己還能報導什麼?還可以做哪些事?我既然無法改變社會,但至少可以藉著我的職業,讓一些美好『被看見』吧!」

    因著這個「被看見」理念,所以他當個「投石者」,報導地方文創產業,傳達「希望」;寫國家交響樂團的第一小提琴手,以音樂協助弱勢孩童逆轉人生;也報導為偏鄉學子拍畢業紀念冊的攝影師大愛,這些新聞在社會上激起不少漣漪,讓人在負面嗜血及充滿「行車紀錄器」畫面的新聞中還能看到「美好」。

    他也常看到一些在社會底層的小民百姓,即使話語權不及有權有勢的人,但仍默默為社會付出,甚至還不求回報,遇到比自己更辛苦的人,縱然本身也需要他人幫助,但依然願意如甘霖般伸出援手,這讓黃旭昇更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要為這有情人間守護一豆燈火,為自己的內心保有一方淨土。

    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

    今年,他工作的媒體有5名資深記者放棄新聞戰場,同業間也有不少年輕有衝勁與理想的記者,紛紛轉換跑道或暫時休息、離開媒體圈,不同的媒體平台也轉型因應新媒體時代,媒體的環境轉變,讓他感受良深,但不論環境怎麼變,他仍盼望自己和繼續堅守崗位的同業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扮演好烏鴉與守門人的角色,護住美好的核心價值。

    「人生總是變化無常,無常不知哪一天早到來。人生總是無能改變,知足常樂就是快意人生。若打開心窗,解開心結,煩惱自然就少很多。淡看人間事,瀟灑人間, 缺憾自然就成幸福。祈願人間多一些祥和睿智,多一些正向建議,祈願人間少一些狡猾詭辯,少一些陰溝酸語。」長久的記者生涯,黃旭昇看到了「因為愛,讓小人物能捨,化身為實現願望的菩薩。因為愛,讓小人物有得,內修為豐厚己身的大德。」

    人間多情,世間多愛,讓他更想藉由採訪社會的人事物,去關照並傳播這些人一直努力在做的事,冀望大眾都能在他的報導中有所感悟或有些許獲得,「當有機會為長者折枝,不吝伸手,當投石湖水,不斷擴散(闊善),如果不願意當那顆石頭,就當一名手心向下的人或播種的人」,這也是他將邁入「六旬老翁」的心得,持續看下去、寫下去、拍下去,觸動善心,繼續做對的事。

  • 因著信國語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1 21:00:03
    有 500 人按讚

    前戲 ◎林宇軒
    ⠀⠀ 
    他是我認識世界的方法:「一起走嗎?
    再也不要回來。」當我這麼問
    ⠀⠀ 
    ──他的炭塗滿了我的生靈
    光影在暗室流淌,洗劫我和他不堪的過往
    本來面目,不過兩顆心乾乾淨淨
    享受萬物在舌尖的雛形,嚐試
    而敏於挺身。我一次次出神在此時
    此地,一次次對床上的內臟下手,小小格局
    來回製造動靜,嗯,他的確是個好人
    有想法,刻苦耐勞,精明且知性
    懂得去隱含一種堅持,能對誰
    不帶齟齬地搬弄是非所以
    我等。等的意思是選擇
    知會的意思也是選擇
    ⠀⠀ 
    不愛是一種武器嗎?我提心上陣
    無害的可能怯怯牴著骨架,直到完成自己
    這些底細我全都記得。儘管只是剎那
    誰的一部分曾死過,活過,在娑婆人世
    我動用所有善感去揣摩
    他,一個遲來的人開始認真
    讓破破爛爛充盈身體,看我眼神迷離
    裡頭多少個如此與當初,多少個我
    為他漸次接受,直到彈指間大徹大悟:
    眼。耳。鼻。舌。身。意外的浮屠
    我展臂如兩面擦亮的鏡子
    誰停下誰就是我的全部
    ⠀⠀ 
    對此我從不怪他。只感到空乏
    人前人後我積累的時光
    還不足對抗八方落下的水,一切的他
    都使我精神抖擻,這麼多苦果與甜頭
    成全我對他的體察:我願意如此
    負責他的空前與絕後。當初所有執迷
    驅使我兜手打勾,蓋印
    誰能說自己沒有目的?我赫然抽身
    受想行識,一心的疲沓
    都來自他的過和我的不急
    大千世界我告別當下的自己
    只讓念頭在眼底掙扎──
    ⠀⠀ 
    而他說好。趁風雨正大
    我們必須趕緊出發
    ⠀⠀ 
    ⠀⠀ 
    -
    ⠀⠀ 
    ◎作者簡介
    ⠀⠀ 
    林宇軒,1999年生,臺師大噴泉詩社顧問。國語日報專欄「詩的童話樂園」,著有詩集《泥盆紀》,Podcast節目《房藝厝詩》。

    --
      
    ◎小編淵智賞析
      
    *為方便讀者閱讀,若文中提及「我」,則是指詩中的第一人稱視角;若僅僅只是說我,而沒有引號,則代表小編的個人看法。造成閱讀上困擾還尚請海涵。
      
      此首詩是宇軒於2021年獲得中興湖文學獎首獎的作品。宇軒素來擅於以事物間關係進行敘事,並在其中穿插對語言的實驗,如將「生靈塗炭」拆解成「他的炭塗滿了我的生靈」,「眼。舌。鼻。舌。身。意外的浮屠」六根中的「意」與「意外」的雙重意涵等等,由此種種可見他對於詩中意象與詞彙使用的挪移、轉換與連接之長,而這首〈前戲〉更是淋漓地展現了他的詩藝。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細讀這首詩吧。
      從頭兩句開始:「他是我認識世界的方法:『一起走嗎?/再也不要回來。』當我這麼問」。此開頭便對於詩中的主要兩個人稱「我」與「他」之間的關係闡明了一簡單明瞭的定義。詩中的「他」,即是「我」與世界之間的橋樑,「我」必須經由「他」來認識這個世界,單單從首句,我們就可以隱約地感受到「我」與「他」之間的關係具有龐大的隱喻,不管是信仰上的貫連,或是任何情感上的糾葛,都足以見之。也正因為此複雜性藏得夠深,接下來的詩中,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是在人稱之間的互動如何在詩人的意志中發揮效用。因此,接下來的問句也便順理成章的替此段關係的連袂進行開場,替整首詩開啟了理解與鋪敘之門:因著「我」對「他」依賴之深,一起出發便成了敘事者執著得近乎唯一的願求,而問出了如此深刻的一句告白:「一起走嗎?/再也不要回來。」——如此傾注全心全力渴望著的告白,此首詩的情調基礎大抵自此開始。
      接著,來到次段,宇軒首次展現出了他所擅長的拆解詞彙功夫,將「生靈塗炭」拆成了「他的炭塗滿了我的生靈」,生靈在原成語中的涵義為「人民、百姓」,但拆開之後,所剩餘的詞彙「生靈」,在佛教道義中,也有著「活著的人靈魂出竅」之義,加上考慮到這首詩的兩個人稱互動之故,此一更動瞬間將原先成語的意義翻轉過來,原先的「炭」也從焚燒後的餘燼轉為正要起火的燃燒煤材。宇軒更以此意義的翻轉作為接下來句子的延續:「光影在暗室流淌,洗劫我和他不堪的過往」由炭的焚燒隱藏住火的隱喻,再以火焰所帶來的光影在暗室內製造的流動效果比擬為水,更以水的流動性將實際的物質轉換成抽象的人物關係之變化。我特別注意到了宇軒所使用的字眼為「洗劫」,如此一個負面性的詞彙,卻也在後面同樣負面的詞彙中,達成了負負得正的效果,彷彿屈原面臨汨羅江水,所說出的「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一般——當事物都淪陷於骯髒的境地時,就以不同的汙互相交迸,誕生出那些清朗的、出淤泥般的明亮——最終方得現出事物的本來面目。
      而對宇軒來說,事物的本來面目,「不過是兩顆心乾乾淨淨/享受萬物在舌尖的雛形,嚐試/而敏於挺身」。布羅茨基曾說過「詩歌首先是一門關於指涉、暗示、語言相似性和形象相似性的藝術。」我們可以發現,在宇軒的詩中居然得以概括了這些詩歌的技巧,事物的本來面目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宇軒透過動作與名詞的實使得此一概念得以有所依附,讓我們知道事物的本來面目其實正正應當由我們心之錨點出發——只有當我們的心維持得夠乾淨時,才能得以共同感知到萬物,並且不斷地嘗試(當然,宇軒在這裡又玩弄了一個文字遊戲,將「嘗試」特別寫成「嚐試」,這固然是由於上句的舌尖所帶來的小樂趣)、運動與實踐,而這正正是詩歌指涉之所以始。回到最初我們曾討論過的「關係」,或許你會問,那這些跟詩中的「他」又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先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再繼續往下來討論這首詩,而我認為,在談論關係間的密切時,我們更應當認知到所謂的關係,不過就是在談論心之間的互動與聯繫。
      在此層面上,我們便可繼續往下理解詩中「我」的行動:「我一次次出神在此時/此地,一次次對床上的內臟下手,小小格局/來回製造動靜」,宇軒依然延續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詞彙使用,將「內臟」「下手」等極重且並非傳統美感性的字眼作為「我」如何去對於「他」進行認識:以內臟隱喻人的內裡,下手隱喻觸碰,本來看似是開膛剖腹的鮮豔視覺效果,卻被下面的「小小格局/來回製造動靜」而被收束起來,而讓整個動作被我們置於一個遠到足以欣賞的距離後面。由此隔開了讀者與「我」之間的距離,卻將「我」與「他」融會在一個心交神合的空間。這不但呼應了前面的「認識世界中的方法」一句中「我」與「世界」的距離,卻也替旁觀者帶來了視覺衝擊與意念的衝撞。
      將讀者遠離了現場後,接下來,才正式地進入了「我」與「他」之間。
      
    …...,嗯,他的確是個好人
    有想法,刻苦耐勞,精明且知性
    懂得去隱含一種堅持,能對誰
    不帶齟齬地搬弄是非所以
    我等。等的意思是選擇
    知會的意思也是選擇
      
      透過「我」的眼睛,我們看得見他的種種優點,無論是有想法、刻苦耐勞,這種意志上的指向,正正昭顯出了「我」對於「他」的傾慕,使得「我」在一種情境下,願意去等待他,那這樣的情境是什麼情境呢?回到詩的開頭,或許你還記得,「我」曾經問出了一個問題:「一起走嗎?/再也不要回來。」當一個問題之發生,其所期待的必然是一個答案,但詩行至此,我們卻依然沒看到回答,在「我」內心中之焦急便油然而生。「我」便這樣開始進行了自我傾訴——究竟他有什麼優點,值得我為他等候?因此,我們便看到了這樣一個自我說服的過程:等待著「他的選擇」。這裡所隱藏的小小心思不由得使我感受到一種戀愛般的青澀感覺,只為了對方的選擇而苦苦等候著。
      正因為這種少年情思所帶來的苦悶與糾結,下一段關於愛的辯證邏輯便因而順勢誕生。
      
    不愛是一種武器嗎?我提心上陣
    無害的可能怯怯牴著骨架,直到完成自己
    這些底細我全都記得
      
      在「我」與「他」的關係尚未確立與認證以前,兩人之間竟恍如戰場一般,「我」用心來抵抗著你的「不愛」,並在不斷抗拮的過程中,重新完成「我」在有他的世界裡應有的自我姿態,也使得兩人之間的所有情節與底細,都在這樣一場戰役中不斷地被記起。因此,「我」也終於開始思考起自我的姿態。而在閱讀這首詩的同時,我卻也透過了「我」的眼睛,參與了這場戰役一樣,感受到那些「他」的崇高、知性,彷彿一切我們所欲追尋之事物,彷彿我作為一個讀者,卻也已經替這個「他」找到了他的身分,不管是愛情、真理,還是知識——我終於在這首詩裡看到了詩的最基本姿態:「詩不過就是一種簡單的常識」,展現出了一個主體對客體之間的追尋與自我形體之確立。
      接下來,宇軒在這樣的一個過程裡終於開始摸索起「我」的型態,「一個遲來的人開始認真/讓破破爛爛充盈身體,看我眼神迷離/裡頭多少個如此與當初,多少個我/為他漸次接受,直到彈指間大徹大悟」。「我」作為一個「遲來的人」,開始試圖充盈著自己的身心與靈魂,重新見識到最初的本我,從而能夠被他接受。閱讀至此,我不禁在想,究竟「我」的「遲來」是指什麼呢?接著我便想起了上面的句子「無害的可能怯怯牴著骨架,直到完成自己」,我突然領悟到了,或許那些遲來的部分,便是那些在無「他」的世界中,飄零四散的自我的破爛碎片,因為想要配合他的完整,而像磁鐵一般重新依附回「我」的身體,從而逐漸完整成一個足以配上「他」的「我」。而下面的句子卻也證實了我的想法:
      
    眼。耳。鼻。舌。身。意外的浮屠
    我展臂如兩面擦亮的鏡子
    誰停下誰就是我的全部
      
      眼、耳、鼻、舌、身、意的原典也是來自佛教用語,本是指六個感官器官,但卻在上面的詩句中被視為自我零碎部分的具體展現,我們方又得以發現這是宇軒的所擅長的技巧:拆解語言的原義,並重新依附上自己的詩感。而六根最後一根的「意」,卻也因為下面所接的一個「外」字而產生了新義,除了「意」之「外」的意涵之外,也有了「意外」的意涵。此一意外又是因何而來呢?閱讀時我依然思索到了這個問題,最後我給自己的一個答案是「他的出現」,或許對「我」而言是一種奇蹟,但奇蹟背後所隱隱顯現地,更是一種意外——只有當我們發生了意料之外的幸事時,我們才會將之稱為奇蹟。
      但這種奇蹟的煥發,才得以使得「我」在追尋的過程中,重新找回自我,在這段末尾,「我」所展現的姿態,卻竟然與「他」之間有所翻轉,從原先的可望依附,成了一種救贖者的姿態:「我展臂如兩面鏡子/誰停下誰就是我的全部」,這樣一個宣言,讓我們得以看見原先破爛的「我」,在這樣的一個關係追尋過程裡,漸漸對於自己的一切明朗,也知道了究竟什麼才是自己的本來面目,一切姿態都被濃縮在一顆明亮的心,張開雙臂便能擁抱住一切。
      
      但即使自我已然完成至此,「他」卻依然沒有回應,對此「我」終於也感到空乏,終於寫下了下一段的開始「對此我從不怪他。只感到空乏/人前人後我積累的時光/還不足對抗八方落下的水」,我彷彿感受得到「我」的那種疲倦——那些一再地積累、枯等的日子,以及在努力之後,隨之迎來的更洶湧的落下的水。然而,正當我們以為「我」就要如此放棄時,宇軒卻寫下了「我」在面對這些苦難時所隱含的堅持——那種隱含的堅持終於不僅僅只是在「他」身上發生,而是透過這些歷練,使得「我」漸漸成為一個像「他」這樣的一個趨近完人的人。也正因如此,「我」作出了我的宣言:「我願意如此/負責他的空前與絕後」這樣一個告白也替「我」自己找到了新的起點,在說出了「我願意」之後,所有事物與誓約,終於可以重新開始重新被自身所檢視,不管是在「他」與「我」之間,還是「我」在前進時,如何去一次又一次得完整自身。我終於得以見證到了「我」來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一個學會向當下的自己告別的「我」、一個學會只讓自己意志主導身體、靈魂運行的「我」。
      或許這樣的改變,終於也使得「他」看見了吧,因此,從開頭時,我們便不斷地在等待著的答案,終於在詩的最末出口了:「而他說好。」我想,這樣短短一個字,或許卻是詩中的「我」歷經了千百劫難之後,所得到的一個最完整的答案了。

    --

    美術設計:吳浩瑋

    --
    #林宇軒 #暑假無主題詩選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7/20210721.html

  • 因著信國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5-11-17 19:21:31

    童軍廣播人才培訓營第二梯(學員受訓心得與未來主持計劃)

    1、徐子淳,桃園縣188團石門社區複式童軍團,服務員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臉書的粉絲專頁上,看到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第一期童軍廣播人才培訓營的成果播出介紹海報,於是我很認真地收聽哪天的節目,聽完之後便萌生我要成為童軍廣播人的念頭,所以當在臉書上看見第二期的招生海報後,我毫不猶豫地寄出我的個人簡歷。數周後入選名單公布,看見自己的名字時,心中真的是既驚訝又歡喜!

      受訓當天一早,我帶著緊張、興奮的心情來到漢聲,走進教室便見到曾經一起受訓的好夥伴國輝,他也是授課講師之一,這讓我心情輕鬆了不少,開訓典禮後,便開始一天的課程…

      第一堂課是由漢聲廣播電台金鐘獎名主持人呂明珊小姐講授「說,一句對的話!」。課堂中,她分享了許多主持經驗,也讓我學習到,在廣播時說話的發音、咬字、情感的表達都是非常重要的技巧。因為廣播是用聽的沒有畫面,但是如何讓聽眾聽得清楚又在腦海中產生畫面,這就是看主持人的功力了。

      第二堂課由明湖親子童軍團總團長王國輝團長講授「麥克風的另一端」。這堂課我學到要如何與受訪者產生情感的連結,要如何發掘問題,同時透過講師的照片分享認識了幾位非常特別的人,他們的生活態度、處事原則都非常值得學習與報導,希望有機會可以採訪他們,讓更多的童軍伙伴認識。

      午餐時間,學員的相見歡,讓大家有機會自我介紹,互相認識。和我分配到同一組的陳明瑀,雖然年紀小我非常多歲,但我們有許多類似的經歷,這對後來的訪談錄音練習有很大的幫助,基銘的分組真是用心啊!

      第三堂課由黃昭仁團長講授「海報製作」,這堂課對於我這個沒有美感、電腦也只有小學生程度的歐巴桑來說,是有點生硬,但卻也開了眼界。

      第四堂課由節目主持人李基銘講授「快樂玩童軍的去年、今年、明年」,這堂課看到基銘對童軍、對節目的用心及熱情,每一集節目更是煞費苦心的準備及後製,真的是勞心又勞力啊!他的分享同時也對於我有非常大的激勵作用!期待明年能和他合作愉快並且學習到更多的廣播節目的主持、製作技巧。

      第五堂課由漢聲廣播電台資深錄音師陳文義先生講授,介紹錄音室的各項軟、硬體設施。
      隨後便立刻進行實際的演練訪問錄音,錄音後還要自己動手剪輯自己的訪問錄音,聽自己的訪問錄音簡直就像是登上了殘酷舞台,自信心大崩壞的時刻!我和明瑀一遍又一遍的聽著,剪輯出我們認為最好的內容來呈現給聽眾朋友們。

      結束了一天的課程後,我開始思考著明年我要做甚麼樣的主題?!介紹那位熱血童軍人?!帶大家認識那個別具特色的童軍團?!期待明年的節目會讓更多的人願意成為一位童軍!


    2、 陳明瑀,台北市第346團傳薪開放童軍團,羅浮童軍

    「你口條不錯,要不要試試?」

      一句鼓勵一個機會,讓我參加了快樂玩童軍節目主持人培訓。在為期一天的培訓過程中,從捲舌音練習、繞口令和朗讀的主持基本功,到與來賓的連結和海報製作,這三堂課讓我對於擔任主持人的嚮往逐漸攀升,尤其是聽完基銘團長述說快樂玩童軍的去年、今年、明年後,也讓自己認真思考應該要如何去發揮自己的所能來使節目製作得更好,該找哪一些人來擔任來賓?該如何訪問?一個優質的童軍廣播節目要如何才能維持?許多的問題已經在自己的腦海中打轉,我不禁佩服基銘團長不到一年就讓這個節目蓬勃發展,粉絲頁人數也逐日攀升,一個人要做這麼多的事情真的是不容易,不過還好,現在我們擁有一個團隊,每個人都有一位最佳搭檔能夠相互合作,我們這些人因著培訓而認識,在過程中相互協助一起成長,也衷心期盼新的一年能藉由己身的力量使節目發光發熱!

    預期想參與播報的節目內容:
    →從小參加童軍超過二十年以上,是什麼樣的理念,讓他能如此堅持?
    →2015世界大露營在日本的活動報導

    如有活動需要報導採訪,任何問題洽詢,以下三個粉絲頁,均可連絡!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李基銘主持人mail: a0986650006@gmail.co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