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回紇安史之亂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回紇安史之亂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回紇安史之亂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回紇安史之亂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從唐朝疆域擴張看武則天功績(一)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自高宗顯慶初年開始,已安定多年的唐朝邊境,形勢又發生了巨大變化。西部突厥向唐朝西域侵擾,使西域少數民族不得安寧。東部與唐朝關係密切的新羅,受到高麗和百濟的包圍,頻頻向唐朝求救。武后和高宗奮太宗貞觀討伐四方之威猛,對突厥和高麗用兵。自...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Tengu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3 - 我的廢話 00:54 - 秦帝國 00:56 - 秦長城 01:14 - 秦末民變 01:22 - 楚漢之爭 01:57 - 漢帝國 VS. 匈奴國 · 白登之圍 02:25 - 漢帝國上貢匈奴國 02:29 - 文景之治 02:38 - 漢帝國 VS. 匈奴國 · 武帝北伐 02:...

回紇安史之亂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7-03 23:44:56

吐蕃攻陷長安十五日 百姓靠把口「退敵」 | 知史現場 唐朝的安史之亂不但促成藩鎮割據,導致政治及經濟形勢發生大轉變,令唐室中衰的情況揭示於人前,亦為外交關係帶來影響。除了回紇,位於青藏高原的吐蕃,亦是唐朝中晚期的一大外患。 唐朝與吐蕃的外交關係,可以追溯至太宗年間。《新唐書》記載,於貞觀八年,...

回紇安史之亂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7-03 23:44:56

唐朝真公主和親 自毀容貌拒殉葬 | 知史現場 唐朝和親的公主很多,例如唐太宗時著名的文成公主、中宗時的金城公主等,雖然她們被封為公主,但多為宗室之女,金城公主雖說是皇帝養女,始終並非親生骨肉。唐朝去到後半期,為鞏固與外族的政治聯繫,皇帝不惜派遣親生骨肉和親。這些遠嫁公主的經歷,都是一個個傳奇故事...

回紇安史之亂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6-17 17:34:33

唐由盛轉衰與回紇之崛起 | 知史現場 唐朝經歷安史之亂後,國力由盛轉衰,加上天可汗制度受到動搖,皆顯示唐朝國力大不如前。對外關係方面,自肅宗起,對不同外族採用聯盟還是對抗的手段,都成為唐朝對外政策的重要一環。外族之中,回紇遣兵協助唐室平亂、收復兩京,對唐朝歷史有著重要影響。 彪悍善戰的回紇是鐵勒...

  • 回紇安史之亂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28 14:00:01
    有 536 人按讚

    從唐朝疆域擴張看武則天功績(一)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自高宗顯慶初年開始,已安定多年的唐朝邊境,形勢又發生了巨大變化。西部突厥向唐朝西域侵擾,使西域少數民族不得安寧。東部與唐朝關係密切的新羅,受到高麗和百濟的包圍,頻頻向唐朝求救。武后和高宗奮太宗貞觀討伐四方之威猛,對突厥和高麗用兵。自顯慶元年(656年) 至麟德元年(664年),以十年努力,使唐朝邊事大為改觀,其武功超過了貞觀之時。

    這期間,是武則天為皇后輔佐高宗到垂簾聽政階段。因高宗才智平庸,加上身體多病,朝廷內外大事,「上或使皇后決之」。就是說,包括對外用兵的大事,高宗悉「委以」太后。武則天深受唐太宗的影響,內治與外武,皆不同凡響。

    貞觀年間,東突厥為太宗征服,貞觀至高宗初年在塞內塞外分置六都督府和兩都護府進行管轄。但是西突厥仍稱霸西域,威脅著唐朝的西部安寧。永徽二年(651年),西突厥首領阿史那賀魯擊破唐朝的射匱可汗,在碎葉自稱沙缽羅可汗,在那裡設牙帳,侵擾大唐西部領域,向唐朝示威。

    顯慶元年(656年),任蔥山道行軍總管的老將程知節受命討伐西突厥。擊其歌羅、處月二部,斬首千餘。副總管周智度進攻騎施、處木昆等部,也取得了勝利。同年十二月,程知節又率部達鷹娑州(今新疆焉耆),前軍總管蘇定方破西突厥別部鼠尼施。然而,副大總管王文度畏敵如虎,竟矯詔「以程知節恃勇輕敵,委王文度為之節制」,從而篡奪了兵權主管,力主防守,延宕不進。後又殺死前來投降的突厥人,分其財物,蘇定方屢勸不從。造成將士離心,無功而返。高宗、武后查得實情,把王文度治罪除名,程知節以「逗留」不進免官。

    西突厥尚未平定,武后與高宗則大膽起用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總管,再率燕然都護府任雅相等將領,再討西突厥。

    蘇定方,名烈,定方為其字。冀州武邑(今河北)人,自十五歲隨父親行武,驍勇而有志。貞觀初年在唐朝名將李靖部征討突厥,屢立戰功。永徽年間晉升中郎將。前次出兵突厥,他為前軍總管,已取得勝利。當王文度殺降取物時,他說: 「如果這麼做,我們就成了強盜,還有什麼名目再征戰殺敵啊!」而當王文度按師不進時,士兵縱終日騎在馬上不動,披著鎧甲結成陣勢,非常疲苦,許多馬匹都被凍餓而死了。他要求主動出戰,向程知節說:「出師就是為了討伐敵人的,今天卻守在這裡不動,如果敵人來攻就等著失敗。皇上以公為大將,怎麼能讓副將說了算呢?請逮捕王文度,飛表上奏。」 (《新唐書》卷111《蘇定方傳》。) 但程知節了沒有聽從他的意見。

    武后與高宗調查得知了前方將帥的表現,才特受蘇定方為主帥,再度出師征討西突厥的。

    蘇定方果然不負所望,以他的勇氣、謀略和智慧,取得了討伐西突厥的重大軍事勝利。當他率領大軍近逼西突厥時,沙缽羅傾其全軍而迎,擁有十萬軍隊。大兵在今天的額爾齊斯河的西岸列陣,綿亙十里。蘇定方自為前驅,只率精兵萬餘靠近了敵營。沙缽羅自以為兵超蘇定方十倍之數,乃長馳直進,企圖圍殲唐軍。蘇定方令步兵據南原,槍刺盡向外,待敵深入而擊,自率騎兵在北原列陣候敵。

    沙缽羅欺定方兵寡,揮軍攻南原的步兵陣地。而幾次衝擊,蘇定方佈置的步兵陣地堅如磐石。蘇定方看見敵軍氣餒了,便率騎兵向敵陣衝鋒。其軍隊無不奮勇爭先,敵軍擋不住唐軍的攻勢,大潰而逃。蘇定方揮師全力追擊,趕了三十里,斬獲數萬人。第二天繼續進攻,西突厥軍隊和群眾紛紛投降,沙缽羅僅率數百騎西竄。

    蘇定方兵進伊犁河西部的邪羅斯川,迫追沙缽羅。此時北風疾吹,大雪紛飛,很快平地積雪二尺。諸將請求雪晴再追擊敵人主帥,蘇定方則說:「敵人正恃大雪相阻,必以為我軍不能前時,一定會在附近休整。我軍正好借機猛進,必要擒拿敵首。如等待天晴,敵人也會遠竄,想擒獲就困難了。吃些苦頭,建立大功的時候到了!」於是揮軍踏雪速行,所到之處,突厥紛紛投降。到了雙河,離沙缽羅牙帳二百里時,蘇定方命部隊列陣推進。追不多久,正好遇見沙缽羅與殘部射獵尋食。蘇定方乘其不備,縱兵攻擊,再斬獲沙缽羅部眾數萬,沙缽羅再度逃走。不久,即被投降唐軍的土人執送唐營,西突厥宣告滅亡。沙缽羅可汗被押送長安,為高宗免死封官,病死於長安。

    高宗、武后命於西突厥故地天山北路建北庭都護府,統轄昆陵、濛池二都護和二十三個都督府。龍朔二年(661年)在天山南路分置十六個都督府,及八十州,一百一十個縣,軍府一百二十六個,皆隸屬安西都都府。

    這次對西突厥的用兵,是貞觀以後,高宗朝取得的首次軍事勝利。從而解除了西突厥在唐朝西境的威脅,恢復了唐朝在西域的統治地位,對鞏固西部邊疆,維護國家統一,發展中原和西域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發展商業流通,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大唐東部的朝鮮半島上,是高麗、百濟和新羅的三國鼎立。新羅與唐朝關係密切,卻受到高麗和百濟的聯合進攻,唐太宗晚年曾欽征高麗,但卻無功而返。

    顯慶三年(658 年)高麗、百濟奪新羅三十三城,形勢危急,向唐朝求救。高宗、武后遣營州都督程名振和中郎將薛仁貴往攻高麗。

    薛仁貴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唐朝將領,他跨海征東的故事被編成小說和戲劇,千年來一直流傳,為人欣賞。他是絳州尤門(今山西河津)人,家貧。太宗欽征遼東時,他隻身投軍於張士貴營。在征遼東的戰爭中,薛仁貴曾身穿白衣,首先登上城門,所向披靡,大軍乘勢進攻,乃獲大勝。唐太宗遠遠望見薛仁貴登城戰鬥的情景,大為驚嘆。特命引見,賞賜甚豐,立即提拔為游擊將軍,後加封右領軍中郎將,這就是《薛仁貴征東》小說中「白袍小將」的情節。被作者編得十分離奇,只能說明人民敬仰為祖爭光的英雄,若以史實論,就不足為徵了。

    永徽五年(660 年)閏四月,高宗宿在萬年宮,丁丑那天下大雨,午夜山洪暴發,沖突玄武門。守城士兵被滔滔洪水驚嚇,丟下城門不管,四處奔逃。薛仁貴登上城門一邊高呼宮內避水,一邊說: 「如今皇上都危急了,臣子還能怕死嗎?」高宗從夢中驚醒,登高避水,方得平安無事。高宗、武昭儀稱讚薛仁貴忠勇,更加推重他。

    顯慶年間薛仁貴從偏師隨營州都督再度「征東」,雖屢有戰功,但功勞最大者仍是蘇定方等將領。

    顯慶五年(660 年)。百濟攻新羅,高宗、武后詔令薛仁貴等與戰,兩軍在橫山大戰,打敗了高麗大將溫沙門,取得了勝利。而唐軍主力十萬由神邱道行軍大總管統帶,討伐百濟。蘇定方於同年八月在山東城山渡海至朝鮮半島,與百濟軍隊戰於熊津江口,大敗百濟軍。蘇定方揮師追擊,直抵其都城固麻。兩軍又於城下大戰,百濟全軍敗績,百濟王義慈與太子隆逃至固麻以北的一個小城。蘇定方追至城下,迫其五部、三十七郡部眾全部投降,唐朝在百濟置熊津等五個都督府。

    蘇定方押著義慈父子獻俘於朝廷。同年十一月戊戌,高宗、武后登上則天門接受俘虜,又當場釋放,表現了赫赫的大國風度。使唐太宗征服朝鮮半島的願望初步得到實現。

    龍朔元年(661 年)三月,高宗在勝利的衝動下想效法父皇,親征高麗。此時,高麗軍隊包圍了郎將劉仁願留守的原百濟都城。武后見高宗身體太差,勸阻欽征,連當時的戰事,也由武后親自佈置指揮了。派檢校劉仁軌率部入朝,往救劉仁願。

    劉仁軌是唐初宿儒名將,博學多才。戰前他發出誓言: 「此去掃平東夷,頒大唐正朔於海表!」入朝迅速解了劉仁願之圍,於熊津口結陣。隨後,西路軍主帥蘇定方率軍入朝,連戰皆捷,遂圍平壤。高麗統帥蓋蘇文率數萬軍隊堅守鴨綠江,與唐軍任雅相等軍交戰,曾敗高麗軍。但因任雅相病歿軍中,蘇定方久圍平壤不下,武后再命回師。僅留劉仁軌、劉仁願駐守熊津口。

    尤朔二年七月,百濟殘軍再叛,並向日軍請援軍進攻仁軌、仁願軍。兩軍戰於白江,四戰唐軍皆勝,燒毀日本戰船四百艘,百濟同日本聯軍大敗,仁願歸國。仁軌在百濟統計戶口、恢復生產,立唐社稷。百濟人大悅,全境各安其業。仁軌率士卒在百濟屯田,積糧備戰,準備經略高麗。

    與此同時,西路回紇乘唐用兵朝鮮而犯西北邊疆。武后與高宗商後派武衛大將軍薛仁貴等出兵征討,仁貴仍驍勇異常。兩軍交鋒,他騎在馬上張弓近逼敵軍大營,向敵人前軍將校發射,連發連中。敵軍喪膽後退,仁貴揮軍追趕,兩萬餘敵軍盡被逼下峭壁摔死。軍中唱曰: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資治通鑑》卷200 龍朔二年三月。)

    回紇部平,唐朝在其部立雲中、安北都護府。仁貴班師回朝,武則天親自接見了他。後仁貴再度出師高麗,被武則天授威衛大將軍,加封平陽郡公。

    乾封元年(666 年)五月,高麗統帥蓋蘇文死,內部發生變亂。武后認為這是平定朝鮮的大好機會,便派兵東征。經過選擇,乃派契苾何力、龐同善、高侃、薛仁貴等幾位大將軍,各帶人馬,分路進發,決定一舉平定。

    李勣已是76歲的老將,他也決定在有生之年為國立最後一功。他率部直抵高麗之新城,此城乃高麗西部重要舉事據點。他命軍隊登上城廂高山,俯瞰發箭,守城軍官懼怕,開城投降。隨後催軍急進,連下高麗十六城。薛仁貴在這些城鎮的攻佔中尤為驍勇,戰功卓著。

    總章元年(668 年)二月,薛仁貴僅率三千人馬進攻扶餘城,與該城守軍萬餘人大戰,一戰大捷,周圍四十餘城聞薛仁貴之名,盡開城請降。

    李勣聞之,派隨軍侍御史賈言忠向京告捷。武后和高宗問戰事情況,賈言忠說: 「高麗必平。」問曰: 「卿何以知之?」對曰: 「隋煬帝東征而不克者,人心離怒也。先帝東征而不克者,高麗未有釁也。」還說,如今國家富強,陛下聖明,將帥盡力,高麗內亂,所以克高麗的日子不會長了。武后和高宗問軍中諸將的情況,對曰: 「薛仁貴勇冠三軍;龐同善雖不善鬥,而將軍嚴整;高侃勤儉自處,忠果有謀;契苾何力沈毅能斷雖顧忌前,而有統御之才;然夙夜小心,忘身憂國,皆莫及李勣也。」 ( 《資治通鑑》卷201 總章元年二月。) 高宗和武后聽了,深信其言。從賈言忠的分析,可以看到武后、高宗知人善任,對將領的調度甚為得當,這是當時取得軍事勝利的關鍵。
    (二之一,待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回紇安史之亂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25 14:00:00
    有 399 人按讚

    唐遠征西域高昌之戰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唐朝前期面臨的重要外部威脅依然是北方的突厥勢力。西元629年11月,突厥進犯河西走廊地區,嚴重威脅到唐朝內地同西域領土的聯繫,唐太宗李世民意識要決戰時刻來臨了。西元630年正月,突厥殘部在陰山被李靖徹底擊潰,頡利在逃往吐谷渾途中被唐將張寶相俘獲押送長安。至此,東突厥汗國滅亡,其所轄領土和數十萬部衆均歸屬唐朝。唐朝北方疆域跨過蒙古草原,進入西伯利亞葉尼塞河上游,北海(注:即今貝加爾湖)成爲大唐帝國內湖。

    當時的西域正處於另一個強敵的控制之下,這就是西突厥汗國。西突厥汗國原本是早期統一的大突厥汗國的西方領土。西元583年,控制汗國西方領土的貴族射匱自立爲可汗,原本統一的大突厥汗國正式宣告分裂。西突厥繼承了原大突厥汗國的西方領土,疆域東起金山,西北到西海(注:即今阿爾泰山和裏海),西部進入伊朗高原,南部瀕臨印度河流域。囊括了整個中亞、西亞和南亞部分地區以及今新疆近三分之二的地域,實際上控制了西域地區,成爲西亞最強大的國家。

    東突厥滅亡後,西突厥問題開始突現出來。尤其是其控制下的西域對唐朝的河西、隴右地區構成巨大威脅。西突厥經常向西域地區的唐朝控制區發動進攻,而且在東突厥滅亡後開始不斷竄犯唐朝控制下的漠北地區,對剛剛納入唐朝版圖的漠北地區構成嚴重威脅。

    唐要打通進入西域的道路,就涉及到一個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的小國。這個彈丸之國與西域其他少數民族小國都不同——它是一個漢族政權。從國王到百姓,基本都是中原移民後裔。這個小國就是本文的主角——高昌王國。

    高昌與中原王朝具有極爲深厚而又複雜的歷史淵源。高昌(注:即進中國新疆哈拉和卓)位於近新疆吐魯番市東40公里的火焰山下,是從西漢起中央政府駐軍和移民一手創建的。高昌位於吐魯番盆地東部,而吐魯番盆地自古就是溝通內地和新疆地區的戰略通道。高昌正好扼控這一戰略咽喉,地位極其重要。從西漢時起,爲保護這一戰略咽喉,中央王朝開始在高昌地區修建城堡要塞,駐紮大量軍隊屯田並大量移民。屯田軍和中原移民對開發、建設高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隨著駐軍和移民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昌城逐步發展爲西域大城鎮,設立高昌郡,成爲中央王朝控制西域的重要戰略據點。西晉滅亡後,西域逐漸失去同中央王朝的聯繫,西元460年,控制西域的柔然汗國扶植傀儡政權高昌國,高昌遂獨立,都城爲高昌城。
      
    由於國小兵弱,建國後很長時間裏高昌都不得不依附周邊強鄰,這種委身於人的日子確實是很難過的。隋朝建立時,正好趕上突厥強大時期,高昌被夾在兩強之間左右爲難。當隋朝擊敗突厥以及突厥分裂後,局勢開始明朗,高昌隨即倒向隋朝。但隋朝不久就二世亡國,中原再度陷入混戰。高昌再度變臉,委身與強悍的東突厥汗國。

    西元630年。剛剛立國不久的唐朝居然一舉滅亡了強大的東突厥汗國,整個東突厥從國民到疆土統統納入大唐帝國版圖。於是識相的國王麹文泰立即變臉,於同年偕王后、太子親赴長安朝見「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一個控制通往西域戰略咽喉的重要國家的國王帶著王后、太子親自朝見,這引起李世民的高度重視。唐朝政府以帝國皇室親王禮儀和待遇隆重接待了麹文泰,李世民冊封了高昌王后「公主」並賜姓皇家姓氏「李」,這在當時西域小國王室中是不可想像的殊榮。從此,雙方的關係迅速升溫。高昌成爲唐朝在西域的代言人和重要盟友。但這種局面沒維持多久就夭折了,原因就是麴文泰又變卦了——西突厥來了。

    西元638年,西突厥進攻唐朝控制下的西域地區,溝通內地和西域戰略咽喉的高昌王國自然不會被放過。首先「冊封」麴文泰爲「高昌王」,隨後給予大批金銀財寶,而且在高昌附近派駐一支強悍的騎兵部隊進行保護,甚至直接將一支精銳的突厥鐵騎軍團送給麴文泰。

    在西突厥支持和慫恿下,麴率領突厥騎兵軍團和本國軍隊「御駕親征」並相繼拿下了伊吾、焉耆王國。焉耆王國是大唐在西域天山南部的重要戰略據點,而位於今中國新疆哈密的伊吾則是從中原進入西域的必經之路。麴文泰的行爲直接威脅到了唐朝在天山南麓的戰略利益。而最危險的是,麴文泰封鎖邊境,禁止唐朝商隊和使節進入高昌境內。而高昌是當時溝通中原與西域的戰略咽喉,這種行爲徹底阻斷了西域與唐朝的往來。加之他已經明確了勾結西突厥的態度,直接威脅到了唐朝在西域甚至是河西地區的利益。
      
    唐朝派出特使到達高昌,麴文泰在「寶座」上怒目橫眉的瞪著唐朝特使,說到:「唐在中原,高昌於西域,萬里之遙,互不相干;鷹飛於天,雉竄於蒿,貓遊於堂,鼠安於穴,各得其所,豈不快活耶!」

    特使回到長安後,如實稟告了情況。李世民聞暴跳如雷,這位「天可汗」甚至咬牙切齒的罵麴文泰爲卑鄙小人。
      
    於是,唐太宗李世民決定出兵高昌。而他決定的統帥,則是他親信的大唐西涼名將侯君集。
      
    侯君集是關中豳州(注:即今陝西旬邑)。他是大唐帝國開國元勳名將。侯君集在朝中任職後不久,就被派往邊防重地河西戍守。在任內表現出傑出的軍事才華,參與並實際指揮了唐朝前期著名的征吐谷渾之戰,此戰正是由於採用了侯君集提出的戰略戰術才取得最終勝利。吐谷渾之戰使侯君集聲名大振,威震西域。成爲李靖之後唐朝在西域的一代名將。正是由於侯君集的軍事才能以及他長期在西部前線的經歷,熟悉西域地區風土民情以及軍事形勢,因此唐太宗李世民決定任命他爲大唐帝國西域遠征軍最高統帥,來指揮這場大唐帝國建國後距離最遠、環境最爲艱苦的遠征。

    西元639年12月,唐太宗李世民任命侯君集爲交河道行軍大總管,麾下將領包括牛進達、薛萬均以及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社爾以和契苾何力。調動的包括唐朝正規軍,以及此時已經成爲唐朝一部分的突厥和鐵勒族精銳鐵甲騎兵軍團,此外還徵發從屬與唐帝國的周邊回紇、薛延陀等部族騎兵等共15萬大軍,基本都是騎兵。組成大唐帝國西域遠征軍,正式出擊高昌王國。動用如此龐大的軍隊尤其是精銳的大規模騎兵軍團,李世民顯然更多的是考慮到要應對征伐高昌的過程中西突厥的武裝干涉。

    大軍出發前,爲作到師出有名,李世民以大唐皇帝和「天可汗」的身份發布了《討麹文泰詔》作爲宣戰聲明。在詔書中,李世民以事實爲依據,在充分的證據下歷數麹文泰反覆無常、背信棄義、恩將仇報、侵犯鄰國、勾結西突厥侵犯大唐帝國威望和國家領土主權等的種種罪行。尤其是在詔書中痛斥麹文泰作爲一國之君,卻是一個背信棄義,毫無做人最起碼的廉恥和道德誠信的卑鄙無恥之徒。西元640年1月,大唐帝國遠征軍正式誓師出征。

    唐朝遠征軍總兵力達15萬人,而且都是驍勇善戰的鐵甲騎兵軍團。統帥侯君集威震西域,麾下將領同樣能征慣戰,而且唐朝的綜合國力更是絕對無法比擬的。唐軍有15萬人,高昌舉國上下,全國總人口3萬7千7百人;包括王室衛隊在內,高昌軍隊共有兵力7000人。另外有西突厥駐紮在可汗浮圖城的「威懾」部隊騎兵1萬人,雙方實力根本不成正比。但就是在這種典型的螞蟻對巨龍般的實力對比下,麹文泰居然充滿自信,不但要保住國家,而且居然還敢叫囂要擊敗唐軍。那究竟是什麽給了麹文泰如此大的信心和底氣呢?

    是地利和外部勢力的介入。其中地理因素非常重要。唐軍兵出敦煌後,就進入了一望無際的西域大漠戈壁。高昌地處吐魯番盆地,周圍一片大漠黃沙。而且高昌距離唐朝有7000里之遙,通往高昌的道路都是沙漠。途中沒有水源,沒有草木植被,沒有飛禽走獸,更沒有糧食軍需。15萬騎兵的人和馬在這片死亡之海中連最起碼的吃飯飲水都無法保障。沙漠中地形極爲複雜,在那個技術落後的時代人在沙漠很容易迷路。而且沙漠中氣候極端嚴酷,白天氣溫超過60度,晚上則滴水成冰。如此極端嚴酷的氣候環境大軍幾乎是不可能穿行的,而這也正是麹文泰所依仗的。在他看來,唐軍不可能穿越這條連飛鳥和蟲子都無法逾越的天險,主力必然會被浩瀚的沙海吞噬。而他則可以坐在家門口以逸待勞,等著收拾衝出沙漠劫後餘生的唐軍殘部。
        
    更重要的則是西突厥的介入。西突厥欲谷設可汗也得到唐軍大舉西征的消息,爲此他親筆寫信給麹文泰,抱希望高昌堅決抵抗,他保證將竭盡全力支援高昌。爲此,他特意在高昌都城附近可汗浮圖城駐紥了1萬精銳鐵騎以表明態度。

    大唐遠征軍進入西域沙漠前,不少部將畏懼嚴酷的環境,主張繞遠路,走環境適合行軍的路線。但統帥侯君集堅決反對這種戰術。他斷定,麹文泰自恃有天險沙漠,必然輕敵,絕不可能料到唐軍居然敢於穿越7000里死亡沙海去進攻。因此,唐軍必須走這條連鳥獸都無法生存的路線,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兵出險著,出其不意。駐紥西北多年的侯君集就對惡劣環境做了充分準備。每個騎兵都配備有多匹戰馬以供換乘,同時馬上還攜帶了大量乾糧、鹹肉和多具裝水的大皮囊,而且攜帶了多套軍裝以隨時應變複雜的氣候。還打造了近千部大車,攜帶了數量極爲龐大的軍糧、馬料、箭鏃兵器等軍需品,甚至製造了大量專門儲水的水車。爲穿越沙漠,唐軍還徵調了大量軍駝。

    整個唐朝遠征軍攜帶的軍需物資足夠大軍在沙漠中使用3個月的,這還是在大軍身後有龐大的後勤補給運輸隊的情況下。而沙漠複雜的地形更沒有難住唐軍,因爲唐軍先鋒就是喑熟當地地理的突厥族名將契苾何力。契苾何力是大唐帝國早期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曾經參與著名的征吐谷渾之戰,在戰爭中表現極爲出色,生俘吐谷渾王後等王室成員,立有大功。爲表彰其功勳和人品,唐太宗李世民將臨洮公主嫁給契苾何力,他也由此成爲唐朝皇室宗親。遠征軍組成出擊後,契苾何力主動要求擔任前鋒帶路。
      
    儘管事先有充分準備,但殘酷的環境氣候依然給唐軍帶來巨大困難。惡劣的氣候自不必說,沙漠裏複雜地形給唐軍造成巨大威脅,尤其是隨時可能出現的流沙,奪走了千餘名大唐將士的生命,實際上在整個平高昌戰役中,唐軍在沙漠行軍過程中的非戰鬥傷亡遠遠超過直接戰鬥減員。遠征軍甚至在途中數次斷絕了同後方的聯繫,陷入缺糧無水的瀕死危局,將士們甚至殺戰馬、吃馬肉、飲馬血。軍心士氣和人的神經幾近崩潰邊緣。爲了鼓舞士氣,遠征軍統帥侯君集與將士同甘共苦,行軍和吃住的條件與普通士兵完全一樣。當缺乏糧食和飲水時,他從來都是以士卒爲先。在統帥鋼鐵般堅強意志的激勵下,大唐遠征軍全體將士克服後人難以想像的重重磨難,戰勝了魔鬼般的酷熱、寒冷、缺水、流沙、狂風和沙塵暴,歷時7個多月,終於走過了煉獄般的死亡大漠。
      
    西元640年8月,契苾何力率領的大唐遠征軍前鋒3000騎兵率先衝出死亡沙海,包圍高昌門戶磧口。此時,出現在高昌守軍面前的是一幅恐怖的畫面:在他們面前,是3000名剛剛經歷生死磨礪,從7000里死亡沙海中走出來的唐朝騎兵。蓬頭垢面的唐朝騎兵們吼叫著,如同一群衝出地域的魔鬼一樣撲向磧口城!高昌守軍只有1000多人,還有千餘名西突厥駐軍,根本沒有料到唐軍居然能夠穿越死亡之海! 1000多人的高昌守軍未作任何抵抗,全體投降。唐軍主力隨後到達,高昌門戶洞開。
      
    磧口失陷的消息迅速傳到高昌都城,但國王麴文泰堅決不信。而就在此時,另一條消息徹底斷送了他求生的最後一根稻草——西突厥駐軍逃跑了!這些人迅速跑回西突厥在高昌的基地可汗浮圖城,而此時西突厥可汗欲谷設正好就在這裏。得到唐朝重兵到來的消息後,欲谷設比誰都清楚自己手下這1萬多騎兵的斤兩。於是,不顧當初與麴文泰的「山盟海誓」,只留下2000多人看家,欲谷設帶領手下主力掉頭就跑,一直跑回中亞裏海邊的老家,把麴文泰自己扔給大唐十幾萬虎狼之師。

    麴文泰就這樣被活活嚇死——驚懼而病死!
      
    麴文泰死了,他的兒子麴智盛繼位。但高昌大勢已去:西元640年8月,唐軍攻克高昌國都門戶田地城 (注:即今中國新疆魯克沁)。隨後,唐軍包圍高昌國都高昌城。新國王麴智盛率全部軍隊軍迎戰,等待西突厥的援軍。
      
    侯君集很清楚對手的想法。他一方面部署警戒兵力,隨時截擊可能出現的西突厥援軍,另一方面集中主力全面攻城。作爲經營500多年的軍事要塞,高昌城的防禦設施極爲完備堅固,易守難攻。唐軍缺乏援軍和補給,加之強大的西突厥隨時可能干涉,必須速戰速決。

    爲此,他在內地專門徵集了一些善於製造攻城器械的工匠從軍。這些工匠在哈密,建造了多部高達5丈的巨型攻城塔。攻城塔下面是一個巨大的4輪底座,用人力推動前進。上部是一坐高大的塔樓,塔樓裏面是多層盤旋而上的雲梯,外面由厚木板掩護,頂端前部是一個可以開合的吊橋門。士兵在裏面可以得到良好的保護,當接近城牆後放下吊橋門,士兵可以直接從塔內衝出蹬城作戰。避免了以往雲梯傷亡大的缺點。而且還可以在裏面瞭望城內地形和佈防,作到瞭若指掌。同時,製造了多部重型拋石炮和重型車弩炮。
      
    一切準備就緒後,西元640年8月8日,大唐遠征軍對高昌城發起總攻。唐軍瞭望員在高聳的巨型攻城塔頂俯瞰高昌城,城內佈防一覽無餘,隨後開始「按圖索驥」的指揮唐軍重型遠程炮火轟擊。唐軍以數百尊重型拋石炮和重型車弩炮猛烈炮擊城牆,巨大的箭鏃和足有籃球大小的石彈裹挾著火焰遮天蔽日的飛向高昌城,迅速覆蓋全城,城內立即燃起熊熊烈焰。後方,數萬唐軍騎兵軍團用弓箭以齊射的方式,在不到4小時的時間就向小小的高昌城發射了數十萬支火箭。密集的箭雨遮天蔽日的覆蓋了全城,整座城市被籠罩在一片煉獄般恐怖的「火雨」之中,成爲一片火海,濃煙滾滾,烈焰沖天!
      
    在遠程火力的掩護下,侯君集命唐軍騎兵則用皮囊、草袋裝土填平了護城壕溝,隨後步兵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通過攻城塔和雲梯凳城牆,另一部分則架衝車直攻城門。這些先進武器是此前幾代高昌人都沒有聽說過的,尤其是對唐軍的重型遠程火炮更是聞所未聞。攻城塔在牛和人力的牽拉下,推進到城牆邊,隨後放下吊橋門。唐軍士兵不帶頭盔,甚至不穿甲胄,揮舞鋼刀吼叫著衝上城牆。在猛烈攻擊下,守軍土崩瓦解,外城迅速被攻破。而此時,西突厥在可汗浮圖城的數千駐軍和後來的2000多所謂援軍早已向唐軍截擊軍團投降。

    在走投無路下,抵抗了僅僅一個上午之後,高昌末代國君麹智盛向侯君集遞交降書乞降。在降書中,他向唐朝大皇帝陛下虔誠謝罪,同時將所有責任都推給他那已經被嚇死的老爸麴文泰。隨後率滿朝文物和全部王室成員,正式向大唐帝國投降,高昌王國滅亡。隨後,侯君集派兵迅速四處出擊,陸續平定高昌全境3郡5縣22城。

    唐朝正式將高昌納入版圖,在當地設西州,在可汗浮圖城(注:即今中國新疆吉木薩爾北)設庭州。後來,在此基礎上,唐朝在在著名的交河城恢復了已經中斷400之久的安西都護府。西元646年,唐滅薛延陀並相繼降服鐵勒、拔野古等部;西元657年,經過先後兩代人的前仆後繼,大唐帝國滅亡西亞最強大的西突厥汗國。至此,唐朝勢力延伸到西域全境。大唐帝西北疆域最北端跨越蒙古高原,進入西伯利亞葉尼塞河上游,北海(注:今貝加爾湖)成爲帝國內湖;東北到達今黑龍江口地區,並跨過日本海,擁有庫頁島;最西端瀕臨西海(注:今裏海)東岸,鹹海成爲帝國的內湖;西南越過阿富汗進入今巴基斯坦境內,瀕臨波斯高原,最南端進入越南境內成爲中國歷史上在西部疆域最遼闊的朝代。
      
    發生在西元640年的大唐平定高昌之戰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平定高昌之戰是唐朝開國初期在西部距離最遠、難度最大的一次大規模戰略遠征。平定高昌之戰的勝利對唐朝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高昌的平定使唐朝終於打開了通往西域縱深腹地的大門,這就爲後來大唐一系列偉大的西方拓邊戰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平定高昌也由此成爲大唐進入、收復西域故土的關鍵性戰役。

    大唐遠征軍全體將士在煉獄般的漫長行軍後,依然保持並發揮出驚人的戰鬥力,充分表明了唐朝軍隊尤其是起西北軍隊強悍的戰鬥力。事實上,西北軍一直是唐朝最強悍的軍隊。其戰鬥力之強悍,甚至在安、史之亂後,國力嚴重衰敗的情況下,居然還發生了張議潮領導的偉大的「甘、涼十二州歸唐」大起義。

    平定高昌之戰中,唐太宗李世民正確的戰略決策無疑是最關鍵的。正是他力排衆議,以鋼鐵般的意志和偉大的戰略眼光,毅然發動了高昌之戰,並在其後果敢的將高昌納入版圖。如果李世民聽任主和派的意見,先是不開戰,戰勝後又放棄高昌,那産生的一系列惡果將是不可想像的。

    今天,當後人駐足中國新疆的高昌古城遺址,不禁遙想大唐帝國拓土開疆的篇章,縱馬西海天山的史詩。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回紇安史之亂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19 19:30:01
    有 473 人按讚

    吐蕃攻陷長安十五日 百姓靠把口「退敵」 | 知史現場

    唐朝的安史之亂不但促成藩鎮割據,導致政治及經濟形勢發生大轉變,令唐室中衰的情況揭示於人前,亦為外交關係帶來影響。除了回紇,位於青藏高原的吐蕃,亦是唐朝中晚期的一大外患。

    唐朝與吐蕃的外交關係,可以追溯至太宗年間。《新唐書》記載,於貞觀八年,吐蕃的松贊干布始派遣使節來朝,並要求娶公主聯姻,但被拒絕。當時吐蕃認為吐谷渾從中作梗,於是「衝冠一怒為紅顏」,揮軍攻打吐谷渾。貞觀十五年,松贊干布再次請求通婚,文成公主受命遠嫁吐蕃,獲松贊干布「築一城以誇後世」。

    高宗年間,吐蕃國土「西取四鎮,北抵突厥,幅圓餘萬里,漢、魏諸戎所無也」。開元年間,吐蕃更吞併吐谷渾及党項,勢力強大。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室邊防守軍內調,對隴右的控制力度減弱,吐蕃趁機侵佔隴右及河西。廣德元年,吐蕃更攻陷長安,代宗出逃陝州。吐蕃一度扶植高宗的曾孫、廣武王李承宏為帝,改年號,任命百官,又打算擄走城中的工匠等回國。

    亂局如何解決?由名將郭子儀出馬,肩負收復山河的重任。《資治通鑒》提到,唐軍當時「晝則擊鼓張旗幟,夜則多燃火」,以迷惑敵軍。吐蕃有所畏懼,百姓甚至訛騙吐蕃「郭令公自商州將大軍不知其數至矣!」盡一點點綿薄之力,捍衛家園,最終「吐蕃留京師十五日乃走,天子還京」。

    唐室雖然氣數未盡,但經此一役,不但失去對西域的掌控權,就連關內安全亦無法確保。其實自肅宗、代宗後,唐室面對吐蕃和回紇兩大外患,外交上不得不採取「聯回抗吐」政策,藉著給予賞賜、通婚等利益輸送,穩定回紇,專心對抗吐蕃。這亦是安史之亂後,唐朝得以「保命」的原因之一。

    代宗起,為防止吐蕃在秋冬以後侵擾中原,每年征調軍隊入蜀,成為「秋防兵」,亦是唐朝中晚期的慣例。這項調動頻繁的措施所費不菲,對唐室財政構成一大負擔。

  • 回紇安史之亂 在 Tengu Med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0-25 20:00:08

    00:03 - 我的廢話
    00:54 - 秦帝國
    00:56 - 秦長城
    01:14 - 秦末民變
    01:22 - 楚漢之爭
    01:57 - 漢帝國 VS. 匈奴國 · 白登之圍
    02:25 - 漢帝國上貢匈奴國
    02:29 - 文景之治
    02:38 - 漢帝國 VS. 匈奴國 · 武帝北伐
    02:48 - 漢帝國 VS. 匈奴國 · 漠北決戰
    03:00 - 漢帝國 VS. 匈奴國 · 匈奴反擊
    03:35 - 匈奴國大衰落
    03:46 - 南北匈奴分裂
    03:54 - 北匈奴 VS. 鮮卑 + 南匈奴 + 漢帝國 + 烏丸 + 丁零
    04:01 - 北匈奴西遷
    04:05 - 鮮卑國
    04:20 - 三國時代
    04:26 - 司馬崛起
    04:43 - 南匈奴滅西晉
    04:50 - 五胡亂華
    05:07 - 拓跋 & 北魏
    05:20 - 孝文改革
    05:38 - 西魏、東魏
    05:44 - 北周、北齊稱臣突厥
    05:47 - 北周滅北齊
    05:53 - 楊堅 & 隋帝國
    06:08 - 宋、齊、梁、陳
    06:20 - 隋帝國三征高句麗
    06:41 - 李淵稱臣東突厥
    07:00 - 唐帝國的建立
    07:24 - 拓跋集團
    07:38 - 東突厥大衰落
    07:55 - 東突厥 VS. 薛延陀 + 唐帝國
    07:58 - 後突厥國
    08:05 - 唐帝國三征高句麗
    08:25 - 唐帝國 VS. 阿拉伯 · 怛羅斯戰役
    08:45 - 安史之亂
    09:11 - 回紇平定安史之亂
    09:22 - 五代十國
    09:28 - 趙匡胤 & 宋帝國
    09:47 - 宋遼戰爭
    10:01 - 澶淵之盟
    10:24 - 女真滅遼
    10:33 - 靖康之變
    10:40 - 宋金戰爭
    10:46 - 成吉思汗
    11:11 - 四大汗國
    11:25 - 蒙古屠華北
    11:32 - 趙昺跳海
    11:42 - 元末民變
    11:48 - 蒙古退出中國
    11:58 - 嶺北之戰
    12:04 - 庚戌之變
    12:12 - 明長城
    12:16 - 明帝國上貢蒙古國
    12:27 - 滿蒙聯姻 & 順治帝
    12:37 - 滿洲入侵
    12:40 -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
    12:57 - 滿蒙分家
    12:59 - 辛亥革命
    13:06 - 中華民國
    13:15 - 蘇維埃襲來
    13:27 - 蘇聯扶植國民黨
    13:53 - 國民黨北伐
    14:02 - 國民黨投靠美國
    14:14 -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14:28 - 日本扶植滿洲國
    14:33 - 皇姑屯事件
    14:35 - 日本侵華
    14:39 - 偷襲珍珠港
    14:44 - 美國轟炸廣島、長崎
    14:50 - 蘇聯滅滿洲國
    15:06 - 國共內戰
    15:09 - 蔣介石逃亡台灣島
    15:15 - 大躍進、文革
    15:28 - 愛國主義

    --------------------------

    【編劇】Tengu Media (天狗衛視)

    【動畫製作】Tengu Media (天狗衛視)

    【音樂製作】Kevin MacLeod、Alexander Nakarada、Bryan Teoh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engumedi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engumedia/

    --------------------------

    【其他影片】

    俄羅斯的「元朝」:金帳汗國 !
    https://youtu.be/s9KOfj13Ifo

    「影子政府」的一切真相! 特朗普說的「深層勢力」(Deep State) 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https://youtu.be/3OUZr7O4Wlo

    政府怎樣給你洗腦:宗教、儒家、民主、選舉、民族、文化...https://youtu.be/YBlAQolV3uE

    俄國送給中國的那些領土
    https://youtu.be/l-TsEWfQ4w0

    👺 毛骨悚然真實撞鬼事件 × 8!
    https://youtu.be/wsBZfN3GNt4

    被掩藏的歷史:共產黨與共濟會的關係!(全揭露)
    https://youtu.be/Xqu2TgknAgw

    普通話擴張史 | 簡體字VS.繁體字 | 廢除漢字 | 消滅廣東話、上海話
    https://youtu.be/ZocBCn0HZcw

    彈丸爆男!蒙古共產黨總部的淪陷!
    https://youtu.be/HU9c-lJXlLk

    超級英雄 · 毛澤東!
    https://youtu.be/U4eXXVxMhH0

    毛澤東 & 骷髏會!
    https://youtu.be/yvBMRuMKooE

    魯迅:中國自古屬於俄羅斯
    https://youtu.be/BzqxZDTEQqY

    國共「內戰」的終極內幕!
    https://youtu.be/_EY2SaIGIhA

    20世紀香港最強家族!
    https://youtu.be/nFvtQ5f5KBk

    全面分析李小龍的真實格鬥能力!
    https://youtu.be/gHgQeI5yYAo

    👺 天狗回答10個觀眾問題 | 關於習近平、羅斯柴爾德、共產主義、為什麼戴面具等等...
    https://youtu.be/s9jYXTYAKm4

    如果沒有擂台規則,傳統武術能否擊敗現代格鬥?
    https://youtu.be/K2LgDq5g9mA

    徹底終結「元朝清朝是不是中國」!
    https://youtu.be/74Fj0ZBUPx4

    完爆比爾·蓋茨的那些超級巨富!
    https://youtu.be/yaFiilt_GLM

    歷史名人身高排名!
    https://youtu.be/e1sy90XigX4

    冷兵器時代地球最強武力!史上最大帝國的殞落
    https://youtu.be/c_2kLw-vlTY

    被歷史書抹去的亘古大國「韃靼利亞」!
    https://youtu.be/ey385zBy09I

    中國功夫 VS. 外國流派 比武戰績全記錄!
    https://youtu.be/qJAINBye0vM

    聖誕節的一切謊言和真相!
    https://youtu.be/9Lw0PRRbwY0

    日本 • 韓國 • 滿洲 | 三國皇族聯姻
    https://youtu.be/taMikZeWjzg

  • 回紇安史之亂 在 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7-05 10:04:13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興八首》是唐大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時所作的一組七言律詩,因秋而感發詩興,故曰“秋興”。杜甫自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棄官,至當時已歷七載,戰亂頻仍,國無寧日,人無定所,當此秋風蕭瑟之時,不免觸景生情。因此寫下這組詩。
    持續八年的安史之亂,至廣德元年(763)始告結束,而吐蕃、回紇乘虛而入,藩鎮擁兵割據,戰亂時起,唐王朝難以復興了。此時,嚴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憑依,遂沿江東下,滯留夔州。詩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