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指南陪你探索人際叢林- 痛痛的愛情篇
與 @meganchooo 合作的心理保健室 chapter 6 來囉!
📢渣男要給他機會嗎?
「都說是渣男了,你覺得呢?」
這就看你對渣男有什麼想法囉,如果你期待一段安穩、信任的關係,那儘管渣男在吸引你,說再多撩人的話,但要進到一段關係真的...
人際關係指南陪你探索人際叢林- 痛痛的愛情篇
與 @meganchooo 合作的心理保健室 chapter 6 來囉!
📢渣男要給他機會嗎?
「都說是渣男了,你覺得呢?」
這就看你對渣男有什麼想法囉,如果你期待一段安穩、信任的關係,那儘管渣男在吸引你,說再多撩人的話,但要進到一段關係真的是一場冒險。他們可能甚至不願意進到一段關係中,所以在確認關係時就會開始考驗你對感情的態度了。不過!如果你期待可以收服渣男,期待成為他的最後一個女人,並且這讓你有成就感,我相信你就會很願意進到這場愛情冒險了~
❣面對渣男/渣女,沒有既定的答案
就看你想要什麼樣的感情體驗了~
如果人生的目標是體驗而非成功,那談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又有什麼關係呢?
📢跟男友交往好久,但很怕他以後遇到更好的、更美的就離開我,怎麼辦?
相信這個問題會喚起很多人的功共鳴,這個問題其實也像是在說「我擔心自己不夠好」、「我很擔心自己並不值得被愛」、「我其實怕我留不住他...」。談到伴侶關係中的焦慮,就必須來談談成人依戀理論(Attachment theory)了,將我們在關係中的樣態分成四種類型,也反映著童年時期我們與父母的相處經驗。
-
1.安全依戀者:「我愛你。我知道你也愛我。」
安全依附者的關係通常是溫暖、融洽且有回應的。他們能自在的表達自己的看法,也相信對方式能接著自己的,而不會有天忽然被拋棄。關係中若對方也是安全依附者,那會是兩個人互相信任且有著極大安全感的關係,同時也能接納對方與自己不同。
2.焦慮依戀者:「我愛你,但我怕你不愛我。」
焦慮依附者的內心是很沒信心、沒安全感的。在關係中經常對於細節變化很敏感,可能是對方的一個語氣或態度,都會讓焦慮-矛盾依附者感到非常擔心,擔心對方對自己的感覺變了。所以在互動關係上,很常反覆確認伴侶對自己的愛,有時甚至只關注自己的需求,而忽略了對方。
3.逃避依戀者:「我愛你,但我一個人也很好。」
逃避依附者對於親密關係始終保持著一段距離,當兩人非常靠近、或是要向對方敞開心胸時,反而會讓他們感到緊張。也許他們會有一套「我自己很好,我不知道為什麼需要愛情」的看法,或試著推開想靠近自己的人。不過,他們依然是需要關係的;因為人很難真正的與世界不有連結和交集。
4.矛盾依戀者:「我愛你,同時也不愛你。」
混亂型同時有著焦慮-矛盾和逃避依附者的樣態,所以在他們的內心是混亂且矛盾的。明明想靠近,但深怕這種靠近帶來傷害;明明對方惡言相向,但又忍不住想靠近;好像在他們心裡同時擁有愛和不愛的兩種面向。混亂型通常與童年的經歷創傷或不好的成長經驗有所關連。
-
❣️雖然依戀關係源自童年,而在成年又成為了我們在親密關係中的互動方式。但這種互動方式是可以經由互動改變的,當親密關係提供了與過去經驗不同的感受時,依戀型態也可能因此改變!
📢對朋友的佔有慾太強,怎麼辦?
在朋友關係中,其實也會出現佔有、吃醋的感受,若你很在意一段關係,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但若佔有慾太強、太想獨佔朋友,這種佔有的感受便可能來自於對自己的不夠自信,或是對關係的不夠信任。
❣覺察到自己的佔有慾太強時,且經常影響自己的心情,那就是需要調整的時候了!
和愛情一樣,先愛自己才能付出愛,肯定自己的價值,才有機會享受這段關係。接納自己可能是個緩慢的過程,但除了接納自己之外,也可以試著在關係中表達自己的感受(在意的心情,但不勒索),因為友情也是需要適時表達和經營溝通的~
-
後記:最近我也在整理愛情主題的班級講座,整理整理著,忽然有一個念頭
「我們到底為了什麼需要愛情呢?」
想像愛情可以帶來浪漫與幸福,但連電影和電視劇的愛情都是佈滿荊棘的;說穿了,愛情其實沒有那麼美好,有時甚至會感到非常受傷。
但在被愛與愛人的過程,都會找到自己,認識自己,也許這就是意義吧
-
看看梅根怎麼說吧👉🏻 @meganchooo
歡迎留言分享你們的想法囉~
#對不起這篇文超長
#如果你讀完恭喜你讀了1700字
#小妻的心理學筆記 #心理學 #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心理學 #妻梅の心靈保健室 #心理師 #臨床心理師
四種依附型態 在 哇賽心理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依附理論,最早由John Bowlby提出,核心觀點在探討嬰幼兒對主要照顧者的情感依賴模式,如何影響適應能力,與成長後的社交型態,相關領域的實驗,除了Harlow知名的恆河猴實驗,我們常常聽到的四種依附型態,是由Mary Ainsworth等人的陌生情境實驗觀察到的。
-
研究人員從嬰兒與母親短暫分開以及重聚的反應當中,把依附型態區分為四個像度:
1. 安全型依附:母親在身邊時,可以放心地探索環境,當她離開身邊時,也許會感到苦惱不安,但與她重聚時,則顯得滿心喜悅。
2. 反抗型依附:母親在身邊時,就已經有些焦慮了,對於分別感到非常失落,但等到母親回來想抱抱他們,又會憤怒抗拒。
3. 逃避型依附:無論母親在不在,都沒什麼反應,甚至母親再度回來時,也不怎麼迎接,好像不管誰過來陪伴他們,都是一樣的。
4. 混亂型依附:人際互動型態是不穩定的,可能是各種依附型態的組合,失功能家庭比較容易培育出這樣的小孩。
-
不過好消息是,依附關係雖然有重大影響,但是這並非唯一決定命運的指標! 如果發現自己不是安全依附的類型,也不用太過緊張,透過重新認識自己、承認舊傷的存在以及「重建」心靈避風港,在情緒起伏最大的時候,能有個依靠,或是轉移注意力的目標,人際互動的品質是可以慢慢好轉的,我們也能藉此重獲成長的力量,體會更多生命中有趣的事物~
-
心理師在這裡有更詳盡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依附關係對自己的影響喔~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48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