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四捨五入例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四捨五入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四捨五入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四捨五入例子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是日偽Data Science]咩情況應該用Pie Chart?侮辱讀者同自己智商嗰時。 TLDR:唔好用Pie Chart。任何情況下都唔好。有乜嘢衰過Pie Chart?就係3D Pie Chart 1. 你鍾意可以睇原文(但要訂戶:)Korea Set to Crack Down on ...

四捨五入例子 在 ?賭Sir|數學考試專家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3 06:12:38

喺DSE嘅數學考試裏面,通常畀得啲資料你,例如圓柱體高10cm、Peter重70.5kg、由城市A去城市B要75 minutes等等,呢啲數字都一定係準確無誤嘅,你絕對唔使懷疑個數字。 . 但係唯獨是有一種題型,唯一!DSE試卷印出嚟畀你嘅資料,係有錯嘅!佢同你講10cm有可能根本只係9.9cm;佢...

  • 四捨五入例子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24 10:15:38
    有 158 人按讚

    [是日偽Data Science]咩情況應該用Pie Chart?侮辱讀者同自己智商嗰時。

    TLDR:唔好用Pie Chart。任何情況下都唔好。有乜嘢衰過Pie Chart?就係3D Pie Chart

    1. 你鍾意可以睇原文(但要訂戶:)Korea Set to Crack Down on Chaebols With Corporate Reform (https://bityl.co/4YtH),但反正重點不在內容,我只係討論呢個圖。絶對係chart crime

    2. OK,美斯,彭博當然係專業的(唔專業我唔使一個月畀幾舊水睇),但今次我可以講,呢個圖,我去整都好過佢。

    3. 我在Patreon貼過呢張圖,叫讀者睇下有乜問題。咁多人都答到,加埋唔係100%。亦唔止係四捨五入問題。但如果只係咁,就唔會要寫篇文啦。

    4. 更重要嘅係:根本,唔應該用pie chart.實情,差不多任何情況都唔應該用pie chart.用pie chart 係挑戰人類文明底線的,應該所有稍為有淅醋嘅data visualizer都會叫你唔好用,特別係任何正經嘅文章

    5. Pie chart有乜問題?之後細講。但不如我地首先講下,點解咁多問題,都仲有人用?事實彭博都常用,我以前啲報告都有用過—所以唔使拎嚟打我面,但,我係跟公司規矩用。係呀,公司叫食屎咪食。而有啲媒體,例如Quartz,New York Time,Washington Post之類,in house嘅工具根本就冇pie chart(*)

    6. 咁Pie chart咁多問題,都仲有咁多人用,總有原因。好簡單,同零食,content farm,賤男,淫婦,陰謀論一樣,極具性格而無奈未可當正餐,但一個字:過癮,而且靚。

    7. 人性就係鍾意「圓」,圓滿(https://bityl.co/4ZGS)。亦有研究做過,人類普遍鍾意曲線嘅嘢(https://bityl.co/4ZGQ),例如Double May(問教宗就知)。而起角嘅嘢呢(例如埃汾),多數都會畀人覺得危險(本人有期嘅username就叫「危險的啤」)。事實我地祖先嘅世界,大自然,係曲線多,去到較近代先有人工建築咁多直線。

    8. 亦因為咁,Pie chart由遠古時代開始已出現,我地祖先(特別係數學同哲學撚)對圓形有異常嘅執迷,就帶到去今日。但,人要長大嘛。

    9. 講返呢個圖,南韓5大財閥佔該國GDP。數字我望過冇錯(**)我自己做過一次,你呢五個數字放入Excel,auto suggest就會畀個pie chart你,就係咁嘅嘢。

    10. 但點解加埋唔係100%?因為,就係加埋唔等於100%咯!5大加埋就係南韓GDP 44.2%。咁而家個圖整出嚟,就係當44.2%係100%(!)之下,5大各自佔呢入面嘅幾多%。唔知講乜?亦可以理解為,每間公司在5大呢個universe入面各自佔幾多。死未?「例如你見Samsung,塊餅大約係三份一,就係16.4% as a % of 44.2%,即係37%左右」。記住呢句嘢,下面再講

    11. 你話唔想咁煩,咁可以點?得,你咪加個others(comment會貼圖)。靚仔晒。不過有乜後果?首先,原來Others過半,感覺幾混吉。另外,唔劃刻度,你可能都睇唔到LG同SK邊個大啲。

    12. 解決方法?好撚簡單:唔撚好用Pie Chart.你用個Bra Chart(特登打錯的)咪得!(Comment 會貼)。我又唔使加個Others,又visualize 到原本個效果!

    13. 咁點解仲要用Pie Chart?巴閉咯,英雄主義。

    14. 事實上,頭先我就已經講咗Pie Chart嘅問題了。叫你save低嗰段,你睇多次。或者,而家望下佢原本個圖,睇多次。請問,Samsung嗰塊餅,係大過三份一,定細過三份一呢?亦即係問,隻角係大過120度定細過?驗眼乎?(答案係37%,大過三份一)

    15. 另外,Hyundai同SK嗰兩塊,你遮住個刻度,敢唔敢話好易睇到邊舊大邊舊細?你得嘅話,「咁不如話我知,呢兩舊大過五份一,定細過?」(答案:一個大過,一個細過!)

    16. 用Bra Chart,咪唔會有呢個問題咯!邊個長邊個短,一睇睇到,21%同19%都分到。

    17. 頭先講過,Pie Chart嘅吸引力,嚟自人類對圓形嘅迷戀,特別係遠古年代。但呢樣嘢正害咗大家,中一科學堂應該頭幾堂就教你,我地嘅感官,係唔可靠嘅。所以先要儀器,否則個個目測得啦。

    18. 人類雙眼,判斷啲Pie邊舊大邊舊細嘅能力,極低。要判斷一舊Pie佔total幾多,更低。實驗做過,一般人consistently 低估銳角嘅大細,而又高估鈍角嘅大細(https://bityl.co/4ZGH).又:細過90度就銳角,大過90度就鈍角,要咁寫我都覺得唔好意思,香港嘅STEM又係得啖笑

    19. 一百年前已經鬧:“The circle with sectors is not a desirable form of presentation”, “In a sense, it might be construed as an insult to a man's intelligence to show him a pie chart.”

    20. 記住係靚,但張無忌老豆(好似係)教佢,靚嘅嘢就害你。The point of charts is to communicate data effectively. 但當然,有時始終係it’s more about art than science

    21. 下次再有你唔妥嘅同事用Pie Chart,記住以上呢堆句子。正文完,下面係……延伸閱讀

    22. 係呀,你以為我鳩寫,但我寫Pie Chart都睇五六篇文的,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啦。美斯啦,「你咁叻,你寫丫」。所以點解要訂我 Patreon(https://bityl.co/4Y0h),我幫你訂埋啲文睇埋消化埋整理埋仲令你有得笑。以下呢幾篇,應該包咗當今全世界最出名嘅幾個Data Visualizer了

    ===============================

    23. Save the Pies for Dessert (https://bityl.co/4YvU)—呢篇長啲,但多圖多例子。如果只睇一篇就睇呢篇。Stephen Few ,神級人馬

    24. The Worst Chart In The World (https://bityl.co/4ZG0)—呢篇簡單又好睇

    25. Pie Charts(https://bityl.co/4ZH9)— 教父級,Edward Tufte,不過只講文反而上面嗰篇好睇啲。

    26. The pie chart: Why data visualization’s greatest villain will never die(https://bityl.co/4YvP)—好似要訂戶,而埃汾是訂戶,我幫你訂晒所有嘢仲要睇埋消化埋,亦係一個支持埃汾Patreon嘅理由(https://bityl.co/4Y0h)

    27. Should You Ever Use a Pie Chart?(https://bityl.co/4YvS)—同樓上同一個作者,詳細,但深啲。

    28. 係喎,明明Data Visualization 唔係埃汾本行(***),居然要睇咁多篇文.證明我有幾咁痛恨Pie Chart.

    (*)留意,唔用Pie chart嘅,似乎都係比較「左」嘅媒體。左in American context.WSJ 彭博之類依然會用。

    (**)但呢類XX行業 XX活動 佔 GDP XX% 嘅講法,我一路都好質疑,你見我好少寫。我到而家都唔係好知點計出嚟。例如呢個圖,五大財閥集團嘅收入,同GDP比。但大佬,GDP係valued added喎,真係可以同上市公司嘅收入相比?

    (***)本人既唔識data 又唔識 visualization(你見呢度平時啲圖就知),正如用PowerPoint嘅人(都係我)既冇Power又冇Point

    =================================
    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蚊唔使,3個月已700人訂!(https://bityl.co/4Y0h)

  • 四捨五入例子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5-23 21:20:48
    有 1,385 人按讚

    #微冷 #冷時事快評 #警告內有數學
     
    之一【你知道嗎?孔子和在 1.77 lgN 代之前的所有人都是你祖先】
    之二【你知道嗎?孔子後代幾乎沒有任何 DNA 是從孔子遺傳來的 [edit. 除了Y染色體] 】
     
    我說,人為什麼要祭孔?
    人活得好好的他為什麼要祭孔?
     
    簡單來說,祭孔就是要回味兒(X)爭華夏正統(O),就和祭天、祭黃帝是一樣的概念。那麼祭孔儀式規定由孔子的後代執行,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每日一冷曾經介紹過,中華民國還別設立了一個世襲官職,用意就是世世代代祭孔。見 →#本日冷知識1462。
     
    感覺起來好像孔子後代的血統比較純正,運行起神秘儀式有著法術 buff 加成的效果。
     
    嗯~再想想,完全不是這樣。以「繁字輩」來說,在族譜上是孔子的 74 世孫(第 N 世孫,指的是孔子的兒子......的兒子,共需寫 N 次兒子),無論如何,從科學上來看,經過兩千五百年,約 80 次情慾交流與分娩之後,現代孔子的後人和孔子的遺傳關係已經是難以想像的淡薄。
     
    要說明有多淡薄,我們得先簡單複習國中生物和一點點的健康教育。
     
    先建立一個感覺,就是每個人都有爸媽,指生理上的父母親,一般來說(如果你不是姓蘭尼斯特 [edit. *拜拉席恩])你的爸媽會分別有不同的爸媽,他們各自有各自的爸媽,所以你的直系祖先人數會每一代乘以二,以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024......人這樣的方式增加下去。
     
    我們來算算看,從自己往前推 80 代,在大約孔子的時代我有多少祖先呢? 2 的 80 次方大約是 10 的 24 次方,就是一兆兆人這麼......
     
    修蛋幾雷!暫停!就算現在地球也沒有一兆兆那麼多人啊,不用說春秋時代。
     
    是的,這是個問題,讀者你太聰明了。
     
    對於少數幾個世代來說,排除近親繁殖的可能,祖父母的匹數大致是倍增的,但問題是一旦追溯久了,你的族譜樹裡面就會開始出現一人分飾多角的情形——也沒什麼特別的,例如祖父和祖母的五世以前的曾祖母是同一人,翻譯翻譯:兩人是遠親的情況。那位在族譜裡兼職的曾祖母,就會大幅降低了你我的直系族譜樹裡的成員總數。
     
    但因為人類繁殖的基本原理,這個數字還是會無情的一直增長,直到在某個年份,你的直系祖先數目,等於當時你祖先生活鄰近地區的總人口數......結論是,到了這個點,幾乎所有當時生存(並且沒有偶然的完全絕嗣)的人都是你的直系祖先,甚至幾乎肯定也包括孔子(因為孔子沒有絕嗣,真巧)。
     
    孔子並沒有主動的想當這麼多人的祖宗,但只要他的後裔普通的做人與做人,他的血脈就會緩緩的擴散出去,就如同英國人馬爾薩斯指出:千萬別小看人口爆炸的威力。
     
    根據簡化的人口模型,我們還能粗估出來這個神奇的時間點,大約是總人口數取以二為底的對數(就 log_2),乘以 1.77,單位是世代。總人口數是取孔子那時候的,我查的大約是 3000 萬人, 1.77*lg(30,000,000) = 44。
     
    結論是大約只要經過 44 個世代,經過 1300 多年,大概是唐朝時吧,任何一名活著的在地中國人(並非剛從外國來的移民)的列祖列宗,之中肯定有「大成至聖先師孔仲尼」的名字在,不只限於孔子後代。
     
    於是主張「自己的祖宗自己拜」的網友要失望了XD 因為數學說明了孔子幾乎肯定是大家共同的祖宗,揮之不去啊 Johnny。而且不只是孔子,如上面說過的,和孔子活在同一個時代的所有人,只要後來沒有絕子絕孫,就一定會在你和我(和巷口大毛)的家族樹裡某處出現。
     
    以上是第一個關於族譜的冷知識:
     
    今天......ㄟ你別想走,還有第二個冷知識。
     
    還記得國中健康教育的同學,就會知道人類繁殖的方法,每個人的基因分別有 50% 來自父親,50%來自母親。所以是來自祖父母是各 25%,曾祖父母是各 12.5%,以此類推。
     
    嚇一跳的隨堂考:那麼 80 代的祖先貢獻多少呢?感覺大約是一兆兆分之一,因為 0.5^80 = 0.1^24 嘛。
     
    不對XD 答案是 0,不是四捨五入,就是整數零。
     
    因為人類的 DNA 遺傳不是真的像調水彩一樣混在一起,而是 DNA 先組合成「23 對染色體」,總共 46 條之中有 23 條來自爸爸,23 條來自媽媽。這樣顆粒狀、不連續(量子化)的遺傳的方法。
     
    所以我們身上來自四位爺爺奶奶的染色體數量可能是 {10, 13, 14, 9} 這樣的分配,來自八位祖父母的數量可能是 {2, 8, 6, 7, 6, 8, 4, 5}......越來越淡薄。到了你的 64 個六世祖,64 人要貢獻你的 46 條染色體,就會出現人多染色體少的情形,但最小單位就是 1......有些阿祖的阿祖的 DNA 就會對於你就完全沒貢獻。
     
    這好悲傷。
     
    不過好在實情不是這樣,很類似,但複雜一點點,使得阿祖們對我們金孫們 DNA 的貢獻度能更均勻。
     
    更複雜的實情是高中才會教到的「同源染色體互換」,在體細胞「減數分裂」形成精子和卵子的過程中,為了讓後代有機會同時遺傳到爸爸和媽媽的優良性狀(但也有可能不幸的反過來都遺傳到缺點),染色體會自己洗牌個一兩次:平均來說每條染色體洗牌一次半。這讓每個人的貢獻程度可以小於 1 條染色體,要多小有多小,也可以是 0.03% 條。
     
    同源染色體互換使得來自阿公和阿嬤的染色體有機會融成一爐,混在一條染色體上,讓大家的貢獻平均一點點。這使得我們比較不容易和祖先的基因完全說掰掰。
     
    但不幸的是,最終還是會掰掰。這道理需要用一點點數學:因為每一代通過染色體互換所產生的染色體「片段」會平均增加 1.5 個,總共 22 對染色體(X 和 Y 性染色體不會互換)中就會平均增加 33 個片段。也就是說片段數量是平均每一代多 33 個,以線性成長。但祖先數量還是成兩倍兩倍的指數成長。
     
    指數成長比線性成長快,當前者又輾壓過後者,又回到祖先們人多,但他們以顆粒狀貢獻的基因片段少的情況下,最終還是無法避免有些祖先的 DNA 自然消滅的情形,這個現象名字叫做「遺傳漂變」(←基因變成飄,嗚嗚很恐怖 #genetic_drift)。
     
    舉個例子,第 15 代的祖先有 32768 人,但大約只有 506 個染色體片段。因此其中某一人不貢獻任何 DNA 給你的機率是 (1-(1/2)^15)^506 = 98.5%
     
    結論是,透過綜合國高中自然課等級的科學,我們證明了
    1. 孔子是幾乎每個中國人的祖先
    (就和每一個沒有絕嗣,活在足夠久以前的古人一樣)
    2. 但孔子幾乎一定沒有貢獻多少他的優質基因給我
     
    *感謝讀者提醒,如果是孔子嫡系的男性,那至少會有孔子的Y染色體。祭祀官:我有孔子的Y染色體我超強!
     
    推論:祖先是一個純粹人文的的概念,禁不起科學的追問與摧殘。而族譜就只是一種人造的權力遊戲的藍圖。
     
    我們下回見嚕。看完的你不簡單,拜託留個言,務必讓小編幫你按個讚。
     
    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
    MPlus|云閱讀
    #為什麼要祭孔這個問題請文化部長回答
    #每日一冷發大財

  • 四捨五入例子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1-11 05:42:16
    有 3,048 人按讚

    台大演講- 6 點希望我大學就知道的事 & 3 次人生低潮落魄時期故事

    我 11 月 10 日受邀在台大校慶、化學系系慶時演講分享,為了這次公開演講,我要和公司申請,法務、政策、公關部門審核同意後才可以公開演講,考慮到活動在我回台灣的不到 12 小時的隔天,以及許久沒有演講,我一度想打退堂鼓。 但後來想著要回饋母校、母系,以及分享經驗給有興趣的朋友、學弟妹、粉絲們,我還是咬著牙,在過去一個月工作很忙之餘,做文件提交申請、以及寫稿、做投影片、練習演講。以下是是我昨天的演講稿,分享給不能到現場的朋友。

    謝謝系主任,徐丞志老師的邀請,系辦許小姐的協調聯繫。今天很榮幸可以參與台大及化學系 90週年的慶祝活動,我是 2008 年 80 週年時學士畢業的! 今天想要從我大學及畢業後這 10 年來的經驗來和大家分享6 點希望我大學就知道的事,以及我 3 次人生低潮落魄的時期故事。

    我 2008 年台大化學學士畢業後當兵,2009 年到台大環工所當助理準備出國申請,2010年來美國 Lehigh 念環境科學碩士,後來先在美國 Virginia 新創公司 Hook Mobile 當軟體工程師,2015 年到美國最大的太陽能公司 SolarCity 擔任軟體工程師, 2016 年電動汽車公司 Tesla 併購 SolarCity,所以我有大概 3 個月在 Tesla。 我在 2017 年一月以後是 Facebook 的軟體工程師。 我也是部落格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的作者,部落格中分享我轉換跑道成為軟體工程師的心路歷程、在矽谷的所見所聞、以及自我學習成長的筆記。

    那今天最重要的主題,希望我大學就知道的事:
    第一:希望我那時候就知道 Bitcoin 比特幣...這樣我早些研究, 2009、2010 年有在一個比特幣不到一美元或是很低的時候有買,可能現在就退休了。 哈,這是個玩笑話。我想主要的建議是是要對新趨勢保持開放接受的態度,說不定你可能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這個世界,很多時候 “早” 就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第二:我在大學的時候除了學校的科目,並沒有多培養我的知識廣度,如果可以的話,我會想要多讀書,在本科之外培養各種不同的領域的知識,了解自我性向並確認人生方向,這樣我可能更早就會開始學習程式,也不需要半路出家了。

    第三:多參與實習,接觸業界, 這可能是我最最希望我有早點做的事,在大一開始的每個寒暑假,到業界實習,從業界的工作來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累積的職業。我在華府綠色和平組織實習的時候確定了我不想要在 NGO 非政府組織工作做像是遊說法案的工作, 我在農業圖書館的時候確定了我不想在政府部門工作,依靠不確定的年度的預算來工作。 我確認我想在民間企業、快速有效率的知道自己能力,如果我的目標改變,我可以隨時調整。而每次實習工作,都幫助我了解到我內心真正的喜好。

    第四:我自己是半路出家,我也了解到許多大學畢業生沒有做主修科系的工作, 化學系也不例外,我知道許多朋友,到現在也不是做純化學研究工作。 其實這沒有什麼關係, 我們應該保持開闊的心態,在這個時代找尋可以把你的技能及優勢發揮的職業。

    第五: 跨界的合作及新應用是一直在發生的,我知道像現在科技業一直在顛覆許多傳統產業,如果你有新思維,找到好的切入點,我相信有許多藍海領域可以發揮。 當然,請不要誤會我,如果你已經在一個領域有熱情,想要一直專研也是很值得鼓勵的, 像徐丞志老師被Analytical Scientist 評選為 Top 40 Under 40 的分析化學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條條大路通羅馬,在一個領域深耕,或者找尋新領域探索,你的人生不論怎麼樣都可以成功, 一切就是看你的選擇、以及你如何付出。

    最後: 提升自己的技能, 常常需要永續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能力是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在大學的時候,我們應該多理解及精通學習如何學習, 在線課程 Coursera 上就有一門 Learning How to Learn 的課,大家有空可以去學習這門課。當你的學習能力很好的時候,不管是要專研技術,或是學習新知識都會容易很多。

    再來,我想和大家分享我 3 次人生的低潮落魄時期:

    第一次落魄是我大學時期,我從小在班上或是學校都是名列前茅, 到高中也不例外,我高中考大學時不知道我真的想做什麼? 我填志願基本上就是從電機、物理、資工填下來,化學系好像是我第 6 個志願,進入化學系發現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許多同學是奧林匹亞競賽獎牌得主,或是高中就把一些大一大二的課都唸過了, 我和班上前半段的大神們差距大到真是連車尾燈都看不到。

    當然我大一的成績還可以,排名在全系第9 名,主要是很多科目都是像高中一樣。 大二開始比較專業的科目一開始,我的成績就一落千丈,掉到後段 50幾名, 因為有一些轉系生進入化學系,所以總體的學生人數增加到快 70人,大三大四成績稍為好一點,但是其實很多都是靠非本科系的學科來拉成績。

    因為我在化學系的本科目中找不到熱情,我大學時代嘗試轉系牙醫系,轉系考試取6名,我考第五名,但是因為我大一的物理化學微積分平均只有 79.69, 不到 80分,牙醫系也不讓我四捨五入,所以還是沒有轉系成功,打擊超大!

    我對商管、財經、歷史都有嘗試,但並沒有真的找到我有熱情的領域。那時我常常心灰意冷,覺得我真的唸不下去,我有考慮休學重考,又或者是轉到一些可能大家都在轉出的系,想說比較好過。 好在我那時的女朋友,現在的老婆,極力阻止我,不然我應該就不會在這裡了。 雖然最後我沒有轉系或離開,但是我很多化學系的本科相關的科目都只是 60 幾分低空飛過,我的大學最後是在主修課很弱,通識及外系課程拉抬成績下勉強畢業的。

    第二次落魄是出國讀書時期,因為我找不到特別有熱情的科目,但是我想要出國,當兵後我思考到我對環保領域一直有關注,於是我準備出國的方向是環境科學及環境工程方面。 很幸運我有申請上幾間學校, 2010 年我出國讀書, 原本以為會順利一些。我必須要說,美國的學校的讀書壓力比台灣時候大多了, 我從開學第一週的週末就開始要寫作業,讀書準備期中考,一次期中考的進度我覺得是快要在大學一學期的份量。 同時我為了賺學費,當中文助教,一週需要花 20 小時備課、教中文、及改作業,那時候的壓力真的是無比巨大!

    我碩士論文的研究題目自然界水體中的汞的揮發模型,是在實驗室做模擬,2012 年畢業前沒有找到工作,當時我有許多同學畢業前都找好工作了, 我從 5 月畢業,一直到 9 月,投了 800 多封履歷,但是一個工作都沒有得到 (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面試技巧及心得,如何有條理的說服面試官?)。 我找工作時全美 50 州,只要有看起來有機會我可以符合條件的我都投,我連像是美屬薩摩亞島,這個我都不知道在哪裡的工作我都有申請,但我只有一些電話面試機會,但是都被拒絕沒有得到工作。

    不得已,我只好先從無薪實習開始做,我先在華府綠色和平組織做實習做近 3 個月實習,後來在美國農業圖書館參加活動,認識了那時候的台灣人館長劉耀經博士,得到了無薪實習的機會(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感謝在美國遇到的貴人- 劉耀經館長、 Terry、Kirk)。那個時候真的算是我人生的最低潮的時候吧,畢竟我也己經畢業了好幾個月,燒了很多錢,但是都沒有找到任何工作 。我的女朋友那時候和我在馬里蘭和另外 2 個學生合租一個 3 個房間的公寓,我們每天都壓力很大的在吵架,但是因為住的地方很小,吵完也都還是在同一個空間,真的很痛苦。

    因為在農業圖書館實習要處理資料,我開始學習程式,越學之後覺得很有趣,於是我投入幾乎是所有的有空時間來學習,在學習了大概 5 個月之後,我得到我第一份軟體工程師實習生的機會,工作是在 Virginia 的一家新創公司,雖然公司距離我住的地方有40 英里,大概 65 公里,但是我很珍惜這個機會,每天來回花 2 個多小時開車通勤。 過了 3 個月,我被以正職雇用,正式轉職軟體工程師。 我這個階段的落魄才稍稍緩解。

    第三次落魄是到矽谷從新開始:
    我當了新創公司的軟體工程師 1 年8 個月後,我說服我太太一起辭掉那時候感覺都穩定的工作, 到矽谷從零開始。那時後聽到我們決定的朋友們都不可置信,想說你這傢伙才剛開始做軟體工程師不到兩年,一下就又頭腦發熱的要去矽谷和別人競爭,我的老婆也覺得我第一個公司 CEO CTO 都很喜歡我,當初給我這個半路出家不太會寫程式的小子機會, 結果我就要離開了,會不會很沒有道義。 但我知道我覺得我的學習曲線及速度遲緩了下來,我想要趁年輕多學習,加上我想要挑戰自我,所以我說服了她和我一起從生活終於勉強收支平衡的狀態,再度變成 0 收入的形況。

    因為我覺得我程式的底子還是不好,考慮到我不想再花 2 年上一個碩士,於是我上了一個 3 個月的程式密集班(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Coding bootcamp 程式語言密集班- 從不會寫程式到3個月被矽谷科技公司雇用的終南捷徑?),那時候我們找到舊金山一個 Airbnb, 一間房子裡有 4 個房間,住了 9 個人,3隻狗,我們的房間比我們馬里蘭的公寓房間還要小的多,一個房間裡放一張床和一個小桌子就沒了,但租金卻貴得多,每天我一早 8 點出門上課,到晚上 9點或 10 點回家, 一週 6 天連續 3 個月都是如此, 而我的老婆, 那時候白天找工作,有時也探索舊金山, 我們的日子忙碌,但因為在一個新的城市,以及我在學習,有新鮮感讓我們生活不至於太苦悶。

    我上完課後,像是我研究所畢業的情況一樣。許多同學 2 週到一個月都找到工作了, 我卻一直被面試公司拒絕。 為了省錢,我們搬了好多次家, 2015年全年我們搬了 8 次家。全舊金山灣區東南西北我們住過好多地方,最短的只住一天,長的也才一個多月,我們那時提著兩大行李箱,四處流浪,總希望在下一個住的地方就可以找到工作安定下來。好在,我大概在上完課後 4 個月找到工作了,我得到在美國最大的太陽能公司 SolarCity 的軟體工程師職位。 我們終於可以租一個公寓而不用一直換住處了。

    在矽谷,全世界的人才都在這裡競爭,人多,機會也多,世界知名的科技公司及新創公司,你可以叫出名字的,許多總部都在矽谷,像是 Facebook、Apple、Netflix、 Google、Uber、 Airbnb。Amazon、Microsoft 總部在西雅圖,但在矽谷的辦公室也是越來越大。

    我也是在矽谷認識那時候在史丹佛大學當博士後研究員的徐丞志老師,其實很有趣,我發現到現在,我的許多朋友們如果在美國的,大部分最後也都到了矽谷,這裡的景氣真的是很好,工作機會的數量很多,許多公司鼓勵創新、不介意非本科、或是失敗的精神,讓我在這裡也可以有容身之地。

    我的化學成績不夠好,很勉強才從台大畢業,在矽谷,我的學經歷真是太不值得一提,我的許多朋友同事都是名校 CS (電腦科學)畢業生,血統純正(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你有 Impostor syndrome (冒名頂替症候群) 嗎?)。

    為什麼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我看起來很不順利的人生故事?其實就是因為我是一個普通人,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很多壓力很大的時候,懷疑自我的時候, 許多人不理解的時候。為了當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我付出了無數個夜晚週末加強自我, 希望我和其他人的差距可以慢慢縮小。大家可能都只會當下看到風光的表面,但是背後無數的艱辛真的是沒有親身體驗無法完全了解。

    當然在座的學弟妹,你們的人生才要開始,希望我的大學總結及人生故事可以對妳們未來的選擇有一點啟發, 遇到困難知道這是人生的常態,大家都是辛苦默默的熬過來的。 軟體業有一句話說 You are suppose to struggled 你本來就該為工作掙扎,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going to be difficult 一切值得做的事情都是困難的 !

    我個人最喜歡的兩句話是
    Whether you think you can or whether you think you can't, you're right. 不論你認為你能、或是不能做到一件事,你都是正確的

    If someone else has done it then you can do it too. If no one has then you can be the first! 如果有人做過了, 你也可以做到。如果沒有人做過,你可以是第一個做到的!

    有些時候我們會妄自菲薄,被別人懷疑,但是當你做了研究,做了足夠的功課,你必須要對自己有自信,堅持自己的選擇。畢竟,這是你的人生, 而你精彩的下一章節,就是從今天的決定及改變開始。

    我是 Brian, 2008 年台大化學系學士畢業生,Facebook 軟體工程師,及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部落格作者,謝謝大家今天來聽我演講。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18/11/WhatIwishIhadknownwhenIwasacollegestudent.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