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四分之三符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四分之三符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四分之三符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四分之三符號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蕭詒徽,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很久不曾覺得自己無法用文字確切說明心中的某個想法了。但此刻我想試試看。 當我問他們,他們口中所謂的「台灣場景」是什麼,他們舉的例子很有趣。其一是中港轉運站,他們說「那是求學時會經過的地方」;然後他們提到辦演出的早餐店,並不是隨便一家早餐店,而是「朋友開的早餐店」。 我想起自己的兩種採訪經驗。...

四分之三符號 在 GirlStyle 女生日常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4 04:47:47

「哈利波特」風格婚禮提案 立即 Follow @girls.presslogic . 這個以《哈利波特》為主題的婚禮提案相當有新意,絕對是一眾電影狂迷的夢想,婚禮由新郎新娘的裝扮、場地佈置到食物方面都充滿著巧思,不禁讓人聯想起電影中各個細節,把大家再次帶進那個魔法世界! . 婚禮主題 據Weddin...

  • 四分之三符號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11 03:03:11
    有 332 人按讚

    很久不曾覺得自己無法用文字確切說明心中的某個想法了。但此刻我想試試看。
     
    當我問他們,他們口中所謂的「台灣場景」是什麼,他們舉的例子很有趣。其一是中港轉運站,他們說「那是求學時會經過的地方」;然後他們提到辦演出的早餐店,並不是隨便一家早餐店,而是「朋友開的早餐店」。
     
    我想起自己的兩種採訪經驗。一次是 ØZI,採訪前我並未親身經歷他崛起的前期,僅能依靠對作品的聆聽和理解來準備訪題;作為對比,訪陳珊妮時,因為她過去某些作品與事件發生時我就身在當下,想著要聊什麼的時候很自然地就從她與馬世芳 04 年做的那一系列 IS# 專輯切入。那是三張影響我至深的專輯,而這種影響,並無法以「回頭做功課」的方式攝入體內。因為影響並不是只發生在一瞬間的事,會從觸碰到一件事物之後永續地進行。就像有什麼東西確實埋進了土裡,但需要多少時間才會形成化石一樣。
     
    我有時仍會在某些場合感到自己的局外。比方說,走進某些專場,站在聽了十年的歌迷身旁,即便我已經把那個樂團某某張專輯聽到會背、即便我藉由 YouTube 接觸了過去我不在的某次演出,我仍感到自己的淺顯。那種「有心加入、但還沒被當成自己人」的感覺。稍微察覺得到別人把你當成新手,因而對你較為疏遠或者過於親切。這種局外感令人直覺地不適,但我知道這種不適對自己是好的。事實上我也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使某些他人感到這種局外。我認為我應該要強迫自己不被這種局外感嚇跑,因為那一轉身,就等於丟掉了那個對象的一切,什麼也沒有了。雖然令人安心、卻什麼也沒有了。
     
     
     
    寫訪問終究是有限制的。受訪者的言談帶給自己的領悟,無法百分之百用自己的表達來對外說明,要試著用他們本來的話語來傳達;但拍謝對台灣場景這個問題的回答,就是在這種限制之下、要是不說明就可能無法讓每個讀者都體會到我的領悟的那種回答。
     
    我覺得這個回答非常奧妙,它樸實地闡述了一個概念:我們應該要非常害怕當我們引用某些符碼時、自己和那符碼的疏離和斷裂才對。
     
    回答裡,他們提到的「台灣場景」,並不是作為一種形容詞的「台灣」場景,而是「他們自己生活的場景」。當我們想起台灣,然後直覺地聯想到諸如珍珠奶茶、廟會或者原住民文化的時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這些確實是已經有強烈象徵的符碼,有時卻也不出於我們的自身經驗。某些時候,我們先看到了那些符碼、以特定的意義認知它們之後,然後覺得理所當然,這時斷裂就產生了。
     
    那可能是你不夠了解、不在你生活中的事物,你卻引用它,來認識或註解這個世界。
     
    這一點,我們應該要很害怕才對,可是我們常常不知道應該害怕。
     
     
     
    之所以提到自己會經過的車站、朋友開的早餐店,是因為他們有意識地讓自己所談到的台灣場景,並不只是被借用的符碼。並不是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以排外且旁觀的方式說「這個是台灣」(套回上面範例的話,大概就是「ØZI 就是這樣啊」「傷心欲絕就是這樣啊」這類的句子),而是從自己身處的事物之中,以吸納的方式說「這個不也是台灣嗎」。
     
    這一點對採訪時的我而言非常啟發。然而,如果我把上述這些想法寫進訪稿裡,那受訪者根本就不見了 ── 我只能盡量將他們的原話放入稿子裡,會領悟到什麼就全然地交給讀者。
     
     
     
    這篇寫在此刻,彷彿是在不合時宜地在推銷商品。不過不是的。事實上我刻意延後這篇到這時候發。原因是,關於引用符碼時意識到斷裂的這個領悟,其實和選舉時的社會狀態非常相關。
     
    沒有意識到這份斷裂,就很可能導致封閉的認識。有些人會崇尚某些符碼,但沒有意識到自己對那個符碼背後的一切建立全憑想像。「純真善良的中南部人民」是什麼?什麼叫「恢復中華民國的榮耀」?為什麼你指認某群人「只是平凡的台灣老百姓」?某些人的認知,並沒有相應的經驗存在於他們的生命,僅僅只是接觸到了符號,然後對它加之想像而已。
     
    但這種想像號召了那麼多人。
     
    容我直接用那些句子出現時的糟糕模樣來敘事:為什麼瑪麗亞不能當老師,為什麼同性不能結婚,說到底只是這些事情讓某些人不適而已。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些不適和自己對「社會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斷裂化想像有關、就將導致不適的責任推給自己不適的對象,並因對新的認知的局外感而感到被剝奪。其實純粹是他們(或我們)以「這個就是世界的全貌」來面對世界,而拒絕以「這個不也是世界嗎」來思考罷了。
     
    會感到不適,也正應證了那些事情正進入他們的生活中。他們明明可以選擇去理解,或不去,但選擇不去的人往往不覺得是自己選擇了不去理解,反而覺得自己是在糾正社會。
     
    我擅自將即將到來的選舉,以「意識到這份斷裂的人,與沒有意識到的人之間的認同拔河」來解讀。遺憾的是我們最終只能以多數決來總結(其實也無法總結)這個過程,並讓那個結果擴及所有人。無法像聽音樂的時候說一句「啊,這個團就是這樣我懶得追了」、不對他人造成什麼影響地結束一切。 
      
     
     
    不該抱著「我要來決定台灣應該回到什麼模樣」的心態投票,而應該抱著「盡可能讓台灣還可以是什麼模樣」的心。我是這樣想的。否則就什麼也沒有了。雖然某些人會因而安心。
     
    我很喜歡以箴在《沒有名字的人》新書發表會上舉《哈利波特》當例子:
     
    「你以為跨進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就是巫師的世界了,結果發現有個史萊哲林認為只有純種才有資格當巫師。一開始覺得自己有麻瓜血統很恥,結果又發現純種之中還有不會用魔法的爆竹。」你緊接著還會發現雙親都是麻瓜的妙麗魔法比你強,然後自稱史萊哲林的傳人的佛地魔的爸爸還全家都是麻瓜呢。所謂進入巫師世界,九又四分之三月台並不是一條絕絕對對的界線。那份認識隨時隨地隨人都在浮動。
     
    台灣也是一樣的。台灣的樣子還沒有固定下來。或者應該說,我希望台灣的樣子不要固定下來。一旦認為它應該固定,就停止了認識。當我說「我是台灣人」的時候,台灣這個詞彙的意思仍不停在變動。我永遠會選擇保持這種浮動的那一邊。
     
     
     
    最後一件事。
     
    標題不是我下的,不過經過上面的脈絡之後,就會知道這篇訪稿標題裡「羨慕台語很優美的人」這句話,並不是一味崇尚台語的意思了。不是羨慕台語作為某種符碼本身,而是羨慕那些能身在那完整經驗之中、得以讓自身的認知和經驗盡可能重合的人。就像我有時候會很羨慕老早就在聽透明雜誌的人一樣(沒搶到票)。
     
    不是崇尚那些很美很潮很好的元素的展現,而是那一整個過程,有時還羨慕能置身其中的緣份與付出。不崇尚一個不動且因而陳舊的典範,而是以理解為基礎,擴張典範所包含的內涵與可能性。
     
    這是這次投票我選擇的準則。
     
     
     
     
    ////////////////////////
     
    節錄自 BIOS monthly 實體特刊《野 yeah》
    完整專訪全文,請至嘖嘖網頁購買特刊:
     
    https://zecz.ec/2PpOnSV
     
    40 位創作者深度訪談/專題/創作
    收錄樂團拍謝少年專訪
     
    販售截止倒數 3 天
    2019.12.07 - 2020.01.13
     
     
    ////////////////////////
     
    有時候,會羨慕台語很優美的人 ——
    拍謝少年,在台灣場景繼續唱下去.《野 yeah》節錄
    biosmonthly.com/interview_topic/10188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攝影_ 洪以樺 Chair Hong
    責任編輯_ BIOS monthly

  • 四分之三符號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9-17 19:00:01
    有 95 人按讚

    【徐則臣:作家的基本功】
     
    這次分享的「作家談寫作」的文章,出自中國作家徐則臣。
    他提到想要寫好文章,只要做兩件事:閱讀和練習。
    同時也提到,真正寫小說時,大量閱讀的重要性。
    一起來看看他給新手的建議吧。
    -

    作家的基本功:讀「開」和寫「開」/ 徐則臣
     
    一、訓練一定要有,哪怕你是個天才
     
    訓練其實很簡單,你一定要勤奮,賣油翁說的,唯手熟爾。你手要熟。很多想要成為小說家的人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編故事。沒有誰天生就會編故事,這個能力可以後天習得。
     
    在想當作家時,我也覺得自己不會編故事。我看別人的故事寫得曲折離奇,很好看,為什麼到自己手裡,就平平塌塌出去了?我就去找方法訓練。有一兩年的時間,我只練編故事。
     
    一個小說寫到四分之三的地方就停下來,然後從四分之三處開始給它不同的結尾,一個小說我可能會寫五個結尾。大家不要覺得寫結尾最後就直接奔著結尾去了,你的結尾是要一直貫穿到頭的,你故事的邏輯從頭一直貫穿到四分之三處,然後繼續貫穿到結尾。
     
    給一個到四分之三的故事尋找一個結尾很容易,尋找兩個結尾可能也不算困難,但你要給故事尋找五個結尾,而且這五個結尾都能自圓其說,就非常麻煩。你的思維、你的能力裡面就那麼幾條路,走一條少一條。所以,越寫越困難。但恰恰是因為困難,每寫一個,你的能力就像充電一樣,把你的電容給擴大了。
     
    很多人寫小說容易有爛尾樓,我不喜歡爛尾樓。如果你在某一個地方寫不下去了,其實這意味著你在某一個難度上過不去了。這跟運動員跳高是一樣的。你跳到這個高度,這次你過不去,下一次你可能還過不去。換不同的場地、不同的跳杆,你依然過不去。所以,一個作家不能輕易讓自己過不去。你得想辦法過去,哪怕過去得很難看,跌跌撞撞,杆碰掉了,你也得嘗試讓自己過去。
     
    遇到過不去的時候,我會硬寫。硬寫在寫作裡面不是一個好詞,大家覺得硬寫的東西不會好,這也未必。硬寫的時候你可以探出你的底兒到底在哪裡,你的短板在哪裡。我的很多小說,寫到過不去了,我會硬過。我可能過得很難看,這個小說可能最後失敗了,我會把它扔掉,但我不能在這個地方停止不前。很多人覺得自己有好多的題材,不敢輕易寫,寫了就浪費了。
     
    不存在浪費的問題,不寫才是真正的浪費。
     
    當初寫小說,因為要尋找不同的結尾,要把自己的空間打開,找到儘量多的可能性,經常硬寫。其實你認認真真寫那麼一二十個小說,基本上就掌握了,在哪個地方該怎麼走,你就心裡有數了。這是一種訓練,這種訓練一定要有,哪怕你是個天才。
     
    二、寫作一定要訓練,但更重要的是閱讀
     
    當你可以像招魂一樣,把自己已有的閱讀召喚出來時,才是真的讀「開」了。
     
    寫作一定要訓練,但更重要的是閱讀。我在寫作的時候老師曾跟我說,如果你有十分的時間,六分用來閱讀,四分用來寫作。後來我根據自己個人的生活、工作時間分配,我的習慣是,如果有十分時間,六分用來閱讀,三分用來生活,一分用來寫作。我沒那麼多話要說。
     
    閱讀非常重要,一個作家的寫作,最後肯定會變成閱讀式的寫作。你要寫很多的事、很多的人、很多的生活,但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同時擁有很多人的生活,你也不可能永遠衝在生活的第一線,那麼,這些陌生的生活經驗從哪裡來,就要通過閱讀來獲得。
     
    作家要做很多的案頭工作。大家可能覺得一個通俗小說作家不需要做那麼多的案頭工作。我曾看過《達文西密碼》的作者丹·布朗的創作談,他說:
    「我的每一頁小說,如果我要給它加注,可以加九頁注釋。一個好的作家,你的每一句話都要有來路。寫作的時候,你要為你的每一個詞、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符號負責任。」
     
    我的長篇小說《耶路撒冷》,很多人以為寫的是以色列的耶路撒冷,但其實小說是寫北京的。所有關於「耶路撒冷」的文字在整部小說裡就兩三千字,但是我看了六十個小時的影像資料,包括各種電影、介紹、紀錄片,看的文字資料不計其數。這些東西有沒有用?在我的小說裡面用處並不太大。但我寫這個小說的時候,特別有底。因為對它瞭解,我在寫到任何關於耶路撒冷的文字,哪怕寫到「耶路撒冷」這四個字的時候,我都覺得特別有底氣。
     
    所以,一定要大量的閱讀,而且要讀「開」。如果你沒有讀開,那些書一本就是一本,這本書就是這本書。如果你讀開了,這本書就不只是這本書,有可能還是其他本書,它是無數本書,無數本書也可能是一本書。
     
    你可以舉一反三,你可以從這本書看到另一本書,它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間可以建立聯繫。你看一些大作家,到最後基本上不看文學作品,他會隨便看,看菜譜、棋譜、聖經,所有這些對他來說,都像是一部文學作品,他能夠看出來這些東西,做到了融會貫通。
     
    三、對作家來說,不存在沒東西可寫
     
    跟讀「開」了相關的就是寫「開」了。有人擔心,寫完了這個我就沒有東西可寫了。對一個作家來說,從來不存在沒有東西可寫。你寫完了這個東西,會有更多的東西來到你的筆下,催著你寫。但是你得寫「開」了。你如果寫不開,那確實是寫一個少一個。真正寫開了就像我剛才說讀書一樣,你可以到舉一反三的程度的時候,那就可以了。
     
    我個人在寫作的時候,剛開始找哪些東西可寫,我會去看很多作家他們分別寫什麼。到了第二個階段,我又看哪些東西是不可寫的。我就看那些作家什麼是避開的。最後,寫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就發現,沒有必寫的東西,也沒有必不可寫的東西,關鍵在自己。但當你寫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會知道哪些東西是可寫的、哪些是不可寫的。
     
    所有的方法論你全部解決了,就進入另一個問題,也就是你的寫作和自己的世界觀的關係。你可能學會了十八般武藝,但最後順手的就那麼一兩件兵器。你肯定會找到自己最適合的路。
     
    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是否允許一個模仿的過程,最後怎麼逃出這個模仿。我想講一個書法的故事:
    我有一個朋友,他寫書法二十多年了。前十年,他一直焦慮自己寫得不像別人,前十年他就幹這一件事,各種臨摹,最後寫誰像誰,下筆就像。然後十年過去了,他更加焦慮,過去是怎麼寫都不像別人,現在是怎麼寫都不像自己。然後又十年,二十年過去了,他終於鬆了一口氣,他終於寫得像自己了。
     
    我們寫作也是這樣,前十年,你完全可以學習各種方法,中國作家最缺的就是方法論的問題。我們過於強調「深入生活」,把生活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我們缺少的恰恰是把生活轉化成藝術的這個能力。海明威說過,寫小說,水面上露出的只是八分之一,八分之七在底下。對於一個小說來講,海明威有的八分之八我們全有,但我們少的是把那八分之一托出水面的能力,我們的八分之八全在水下。
     
    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很多的方法,但是如果要想成為一個獨特的作家,你一定要開闢自己的路,尋找自己的方法。《射雕英雄傳》裡歐陽鋒是倒著練《九陰真經》的,但是他練成了。所以,條條大路通羅馬,你總會找到一條路。問題就在於這條路你能不能走到底。
     
    在文學這條路上,真的沒有對錯之分,也沒有科學不科學之分,關鍵就在於哪條路你能一直走到底,走到別人走不到的地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在寫作中,把你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值,你就能超越一堆人。

  • 四分之三符號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9-17 08:00:00
    有 96 人按讚


    【徐則臣:作家的基本功】
     
    這次分享的「作家談寫作」的文章,出自中國作家徐則臣。
    他提到想要寫好文章,只要做兩件事:閱讀和練習。
    同時也提到,真正寫小說時,大量閱讀的重要性。
    一起來看看他給新手的建議吧。
    -

    作家的基本功:讀「開」和寫「開」/ 徐則臣
     
    一、訓練一定要有,哪怕你是個天才
     
    訓練其實很簡單,你一定要勤奮,賣油翁說的,唯手熟爾。你手要熟。很多想要成為小說家的人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編故事。沒有誰天生就會編故事,這個能力可以後天習得。
     
    在想當作家時,我也覺得自己不會編故事。我看別人的故事寫得曲折離奇,很好看,為什麼到自己手裡,就平平塌塌出去了?我就去找方法訓練。有一兩年的時間,我只練編故事。
     
    一個小說寫到四分之三的地方就停下來,然後從四分之三處開始給它不同的結尾,一個小說我可能會寫五個結尾。大家不要覺得寫結尾最後就直接奔著結尾去了,你的結尾是要一直貫穿到頭的,你故事的邏輯從頭一直貫穿到四分之三處,然後繼續貫穿到結尾。
     
    給一個到四分之三的故事尋找一個結尾很容易,尋找兩個結尾可能也不算困難,但你要給故事尋找五個結尾,而且這五個結尾都能自圓其說,就非常麻煩。你的思維、你的能力裡面就那麼幾條路,走一條少一條。所以,越寫越困難。但恰恰是因為困難,每寫一個,你的能力就像充電一樣,把你的電容給擴大了。
     
    很多人寫小說容易有爛尾樓,我不喜歡爛尾樓。如果你在某一個地方寫不下去了,其實這意味著你在某一個難度上過不去了。這跟運動員跳高是一樣的。你跳到這個高度,這次你過不去,下一次你可能還過不去。換不同的場地、不同的跳杆,你依然過不去。所以,一個作家不能輕易讓自己過不去。你得想辦法過去,哪怕過去得很難看,跌跌撞撞,杆碰掉了,你也得嘗試讓自己過去。
     
    遇到過不去的時候,我會硬寫。硬寫在寫作裡面不是一個好詞,大家覺得硬寫的東西不會好,這也未必。硬寫的時候你可以探出你的底兒到底在哪裡,你的短板在哪裡。我的很多小說,寫到過不去了,我會硬過。我可能過得很難看,這個小說可能最後失敗了,我會把它扔掉,但我不能在這個地方停止不前。很多人覺得自己有好多的題材,不敢輕易寫,寫了就浪費了。
     
    不存在浪費的問題,不寫才是真正的浪費。
     
    當初寫小說,因為要尋找不同的結尾,要把自己的空間打開,找到儘量多的可能性,經常硬寫。其實你認認真真寫那麼一二十個小說,基本上就掌握了,在哪個地方該怎麼走,你就心裡有數了。這是一種訓練,這種訓練一定要有,哪怕你是個天才。
     
    二、寫作一定要訓練,但更重要的是閱讀
     
    當你可以像招魂一樣,把自己已有的閱讀召喚出來時,才是真的讀「開」了。
     
    寫作一定要訓練,但更重要的是閱讀。我在寫作的時候老師曾跟我說,如果你有十分的時間,六分用來閱讀,四分用來寫作。後來我根據自己個人的生活、工作時間分配,我的習慣是,如果有十分時間,六分用來閱讀,三分用來生活,一分用來寫作。我沒那麼多話要說。
     
    閱讀非常重要,一個作家的寫作,最後肯定會變成閱讀式的寫作。你要寫很多的事、很多的人、很多的生活,但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同時擁有很多人的生活,你也不可能永遠衝在生活的第一線,那麼,這些陌生的生活經驗從哪裡來,就要通過閱讀來獲得。
     
    作家要做很多的案頭工作。大家可能覺得一個通俗小說作家不需要做那麼多的案頭工作。我曾看過《達文西密碼》的作者丹·布朗的創作談,他說:
    「我的每一頁小說,如果我要給它加注,可以加九頁注釋。一個好的作家,你的每一句話都要有來路。寫作的時候,你要為你的每一個詞、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符號負責任。」
     
    我的長篇小說《耶路撒冷》,很多人以為寫的是以色列的耶路撒冷,但其實小說是寫北京的。所有關於「耶路撒冷」的文字在整部小說裡就兩三千字,但是我看了六十個小時的影像資料,包括各種電影、介紹、紀錄片,看的文字資料不計其數。這些東西有沒有用?在我的小說裡面用處並不太大。但我寫這個小說的時候,特別有底。因為對它瞭解,我在寫到任何關於耶路撒冷的文字,哪怕寫到「耶路撒冷」這四個字的時候,我都覺得特別有底氣。
     
    所以,一定要大量的閱讀,而且要讀「開」。如果你沒有讀開,那些書一本就是一本,這本書就是這本書。如果你讀開了,這本書就不只是這本書,有可能還是其他本書,它是無數本書,無數本書也可能是一本書。
     
    你可以舉一反三,你可以從這本書看到另一本書,它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間可以建立聯繫。你看一些大作家,到最後基本上不看文學作品,他會隨便看,看菜譜、棋譜、聖經,所有這些對他來說,都像是一部文學作品,他能夠看出來這些東西,做到了融會貫通。
     
    三、對作家來說,不存在沒東西可寫
     
    跟讀「開」了相關的就是寫「開」了。有人擔心,寫完了這個我就沒有東西可寫了。對一個作家來說,從來不存在沒有東西可寫。你寫完了這個東西,會有更多的東西來到你的筆下,催著你寫。但是你得寫「開」了。你如果寫不開,那確實是寫一個少一個。真正寫開了就像我剛才說讀書一樣,你可以到舉一反三的程度的時候,那就可以了。
     
    我個人在寫作的時候,剛開始找哪些東西可寫,我會去看很多作家他們分別寫什麼。到了第二個階段,我又看哪些東西是不可寫的。我就看那些作家什麼是避開的。最後,寫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就發現,沒有必寫的東西,也沒有必不可寫的東西,關鍵在自己。但當你寫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會知道哪些東西是可寫的、哪些是不可寫的。
     
    所有的方法論你全部解決了,就進入另一個問題,也就是你的寫作和自己的世界觀的關係。你可能學會了十八般武藝,但最後順手的就那麼一兩件兵器。你肯定會找到自己最適合的路。
     
    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是否允許一個模仿的過程,最後怎麼逃出這個模仿。我想講一個書法的故事:
    我有一個朋友,他寫書法二十多年了。前十年,他一直焦慮自己寫得不像別人,前十年他就幹這一件事,各種臨摹,最後寫誰像誰,下筆就像。然後十年過去了,他更加焦慮,過去是怎麼寫都不像別人,現在是怎麼寫都不像自己。然後又十年,二十年過去了,他終於鬆了一口氣,他終於寫得像自己了。
     
    我們寫作也是這樣,前十年,你完全可以學習各種方法,中國作家最缺的就是方法論的問題。我們過於強調「深入生活」,把生活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我們缺少的恰恰是把生活轉化成藝術的這個能力。海明威說過,寫小說,水面上露出的只是八分之一,八分之七在底下。對於一個小說來講,海明威有的八分之八我們全有,但我們少的是把那八分之一托出水面的能力,我們的八分之八全在水下。
     
    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很多的方法,但是如果要想成為一個獨特的作家,你一定要開闢自己的路,尋找自己的方法。《射雕英雄傳》裡歐陽鋒是倒著練《九陰真經》的,但是他練成了。所以,條條大路通羅馬,你總會找到一條路。問題就在於這條路你能不能走到底。
     
    在文學這條路上,真的沒有對錯之分,也沒有科學不科學之分,關鍵就在於哪條路你能一直走到底,走到別人走不到的地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在寫作中,把你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值,你就能超越一堆人。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