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四人家庭用電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四人家庭用電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四人家庭用電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四人家庭用電量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1萬的網紅酪梨壽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向宇宙下訂單人生新成就解鎖!酪梨壽司 x FRIGIDAIRE 富及第直立式無霜冷凍櫃「260L經典白」獨家客製款團 #團價17900再送9900元新款空氣清淨機 🔥6/11更新:三批預購都掃光關團囉! 🛒下單連結:https://gbf.tw/bbp6h (已結團) 💟開箱分享文:https:/...

  • 四人家庭用電量 在 酪梨壽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04 09:00:46
    有 10,689 人按讚

    ▋向宇宙下訂單人生新成就解鎖!酪梨壽司 x FRIGIDAIRE 富及第直立式無霜冷凍櫃「260L經典白」獨家客製款團
    #團價17900再送9900元新款空氣清淨機
    🔥6/11更新:三批預購都掃光關團囉!
    🛒下單連結:https://gbf.tw/bbp6h (已結團)
    💟開箱分享文:https://reurl.cc/pdVnal
    我一直不懂一般冰箱的空間配置為何如此不體貼現代人的飲食需求,無論家中習慣自炊或外食,冰箱升數多大,冷凍空間永遠不夠用。尤其台灣鄉親這麼熱愛跟團/網購/送親友食物,隨便買包水餃或阿嬤送幾顆粽子,冰箱就滿到炸開,存心就是逼人另外買冷凍櫃。
     
    所以今天要來推坑的是繼洗碗機之後,讓我主婦人生更加圓滿、婚姻之路少點委屈的超實用好物:直立式無霜冷凍櫃!不管要不要跟團,都可以參考我的使用經驗,在預算和空間許可的前提下選購一台冷凍櫃。
     
    自從直立式冷凍櫃入住我家後陽台,冷凍櫃已和洗碗機並列為我心目中快樂主婦必備的生活家電。再也不必擔心跟團+1的好料無處容身,上大賣場時能無後顧之憂的刷下去,疫情升溫減少出門購物頻率時,更不用愁苦冰箱塞不下屯糧。每當打開直立冷凍櫃抽屜挑選分門別類整齊清爽的各式食材,我就拈花微笑法喜充滿,感嘆這個投資真是太值得,只後悔為什麼沒早點下手。
     
    以前跟團或上大賣場稍微買多一點食物,就會被臭臉煮夫大白喝止,說冰箱已經塞滿了妳還買!自從家裡有了冷凍櫃,老公就乖乖閉嘴了呢。(可能因為他也跟著一起吃得很爽,或者開始能想像自己被冰進去的畫面)
     
    我家的冷凍櫃是美國市占率第一名的冷凍櫃品牌富及第,在美國FRIGIDAIRE就是冷凍櫃的代名詞。朋友的先生在家電產業打滾多年,聽到我選了富及第冷凍櫃,也稱讚我內行。
     
    使用一個月來,我對富及第冷凍櫃滿意的不得了,唯一的小遺憾,是最實用的260L只有出銀灰色,視覺感稍嫌沉重,我就是喜歡清爽乾淨的白啊!身為白色家電控,我拒絕委屈自己。婚姻裡受的委屈還不夠多嗎,除了老公以外其他何苦再忍,於是大膽向富及第原廠提出為我們開一條「經典白」客製產線的要求,經過一番頭破血流的廝殺,竟然給我談成了!(向宇宙下訂單人生新成就解鎖)
     
    富及第冷凍櫃不只在質感設計和省電性能上輾壓他牌,新冠疫情中更是超級搶手,熱門尺寸生吃都不夠更別說曬乾開團。
     
    開冷凍櫃這種大型家電團很講緣份,有需要的人家通常老早就買了,想要卻還沒買的多半是因為家裡沒空間擺。大型家電不僅團購利潤超低,也很難衝大量,這次是因為我剛好迫切需要,透過關係拼命盧原廠才破例爭取到開「經典白」客製機種團。
     
    客製機種需要一定數量才能特別開產線,所以極可能僅此一團。想跟任性團長用同一台冷凍櫃讓老公閉嘴(無論暫時或永久)的請把握機會跟上,別處買不到,錯過再不在!
     
    💰獨家團購優惠方案:
     
    #團購價17900元再送9900元新款空氣清淨機

    客製款「260L經典白」成本較高,原廠很堅持團購優惠價17900元不能再低,硬是比260L原本的銀灰色機種市場最低價多了1000元。但我開團豈能讓團友買貴,所以特別抝到只要跟團買一台冷凍櫃就送一台市價9900元、2020年7月才正式上市的富及第最新款智慧美型空氣清淨機FAP-8202HP(7-10坪適用),免留言免分享免打卡免登錄免回函,只要下單買一台冷凍櫃就直接送一台空清機!是不是超有誠意?
     
    (我知道你們家都有空清機了,但台灣空氣品質愈來愈糟,每個房間都擺一台空清機也不嫌多啦)
     
    🎁留言贈獎活動:
     
    無論是否跟團,只要在酪梨壽司粉絲團本則團購公告按讚並留言告訴我「#選購冷凍櫃時你最在意的條件(例如品牌口碑、省電效能、收納空間、外型設計、價格實惠等)」或「#富及第冷凍櫃讓你心動的理由」,我會選出3名贈送市價1470元的「彌菓滴雞精10包」。
     
    🥑壽司團長答客問:
     
    1⃣市面上冷凍櫃品牌這麼多,為什麼選富及第?
     
    物色冷凍櫃期間我考慮過不少國產、日系、歐美系品牌,但在認真比較品牌口碑、省電效能、靜音程度、實品質感、收納空間、門把是否省力易開、是否有自動除霜功能後,最終脫穎而出的是冷凍櫃第一品牌富及第。
     
    富及第是美國市佔率最高的冷凍櫃,品質口碑好,外型設計質感也打中我這個外貿協會控的心。直立窄身不佔空間,寬度不到60cm,小家庭也能輕鬆入手。
     
    每月消耗電量只有27kWh,能源因數值為16(能源因數值=EF值,愈高愈省電),是業界同升數冷凍櫃中最省電的機種,而且超靜音,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獨創感應式低溫化霜技術(自動除霜),不用費力手動除霜。(懶人覺得自動除霜超必要!)
     
    工學助力門把省力好開,不像某些品牌的冷凍櫃每次開門都要使盡吃奶的力氣。
     
    我尤其喜歡便利的門邊置物架,以及可拆式的收納抽屜和活動層版,偶爾要塞大型食材可以將抽屜和層板取下,不用擔心卡住。
     
    唯一的遺憾就是富及第最暢銷也最符合我需求的尺寸260L只有出銀灰色,白色家電控只好使出渾身解數威脅利誘原廠幫我們客製酪梨壽司團專屬的260L經典白。
     
    2⃣我家廚房沒地方放冷凍櫃怎麼辦?
     
    我家廚房不大,當初裝潢時也沒想到預留擺冷凍櫃的空間,目前是依照前輩們的建議放在後陽台角落,只要不會直接日曬雨淋都很OK。 如果你家室內空間不允許放冷凍櫃,不妨也考慮像我一樣放陽台,或是家中其他任何靠近插座的角落也可以,直立式冷凍櫃不會太佔空間(詳細尺寸與預留空間請參考團購下單連結:https://gbf.tw/bbp6h),而且只需要一般110v的插座。
     
    如果要使用延長線,原廠建議延長線規格在15A基本上都可以使用,不過這條線上就不要再插其他電器會比較好。
     
    3⃣除了260L有其他容量可選嗎?
     
    剛開始我鎖定的其實是180~200L左右的容量,但後來認真做了功課,發現市面上的200L和260L多半占地空間相同,只差在高度。身邊擁有冷凍櫃的朋友和網友都良心建議我如果空間許可,冷凍庫就跟洗碗機一樣,能買大就不要買小,因為「大櫃可以小用,小櫃不能大用」。加上冷凍櫃第一品牌富及第的無霜冷凍櫃最小尺寸就是260L,小一號的180L要手動除霜,懶人我覺得母湯,再大一號就跳到400L放我家陽台太擠,就決定還是選260L最適合。
     
    一開始擔心260L太大,實際使用後發現剛剛好,最令我意外的是才用沒多久,我就已經裝滿八成五的空間,雞肉一層、豬牛肉一層、魚蝦海鮮類一層、丸子水餃類一層、 高湯類一層、再加上冰品、吐司、起司絲、滴雞精…..這才懂了主婦前輩們的告誡:冷凍櫃果然就像洗碗機一樣,只能買大不能買小!
     
    這團只開「富及第260L經典白」一款機種,是因為這是我自己需要的機種,既然要麻煩廠商特地開客製款,就揪剛好也想買的太太們一起買,才能衝到客製產線的基本訂量。如果需要其他容量或顏色的機種,歡迎自行到一般通路選購,只是就沒有這麼超值的贈品囉。
     
    4⃣冷凍櫃會不會很耗電?
     
    他牌冷凍櫃我不敢說,但我家這台最大的優點就是省電!
     
    富及第260L冷凍櫃消耗電量僅27 kWh / 月,依一般四口之家一度平均電費$3.8元計算,單月消耗電量只需27 kWh,27度 x 3.8元 / 度(平均小家庭用電量)=NT$102,一個月全天24小時使用只需負擔102元的電費。耗電量與一台新一級能效的500L冰箱差不多,是業界同升數冷凍櫃中最省電的機種。
     
    一天到晚開車去採買補貨浪費的油錢或車資絕不只這點,這麼好用又大容量的冷凍櫃一個月電費只花100元左右我覺得很可以!
     
    5⃣何時到貨?可以晚一點再配送嗎?
     
    本團冷凍櫃將於七月中起陸續配送安裝,物流會依照下單順序聯繫您到府安裝的時間,若未連繫上物流會在稍晚幾天持續連繫,有特別指定到府安裝時間可以備註,物流會盡可能配合。出貨後,由物流公司與您約定,實際到貨時間依照約定為主。
     
    如果正在搬家或尚未騰出空間,希望晚一點配送,請在備註欄註明或是下單後與開團廠商客服聯繫,可以保留到八月底配送。如果希望先將冷凍櫃送去A地址使用,過一段時間再搬到B地址,也可以請開團廠商客服報價,原廠有配合的物流公司可提供付費移機服務。
     
    贈品空氣清淨機為原廠最新產品(預計於七月到貨),將於七月底至八月初寄出,贈品需與主商品相同收貨地址,會由物流公司直接配送,不會與冷凍櫃同時到貨;贈品出貨前將以簡訊通知,再請留意。
     
    6⃣跟團買冷凍櫃有保障嗎?
     
    本團冷凍櫃是原廠公司貨,由富及第原廠授權經銷商開團,保固條件與其他通路販售的公司貨相同,享有全機一年,壓縮機三年保固。
     
    👉若有訂單、付款相關問題,請詢問開團廠商:
    錦達貿易有限公司 ( 漾媽咪快樂購 )
    電話:02-25592733
    客服信箱:service@osharemommy.com.tw
    👉維修或保固問題,請於平日週一至週五上班時間10:00~17:00撥打富及第客服專線:
    免費報修專線:0800-033-678
    線上報修:https://reurl.cc/j7pjRy
    客戶服務電話:02-8786-7666
    手機直撥服務總站:02-2211-3080 將會有專人為您服務。
     
    🛒【獨家客製款260L經典白】酪梨壽司 X Frigidaire富及第低溫無霜冷凍櫃,限量開團中:https://gbf.tw/bbp6h

  • 四人家庭用電量 在 再生能源資訊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8-15 20:00:01
    有 3 人按讚


    #國外焦點新聞
    #能源轉型 #綠電先行

    《銀禧中學裝太陽能板 料每年電價收益23萬》
    位於九龍塘的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七月起在學校天台安裝144塊雙面的 #太陽能板,系統總發電用量達50千瓦,每年可產57,000度電,即相當於160個四人家庭一個月的用電量。獲得的上網電價收益,將悉數撥作獎助學金及作環保、STEM教育等用途。👍

    🌳 推動再生能源,從來就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能源轉型,我們一步一步來實現!
     
    👍 全民按讚支持 #台灣發展再生能源
    🔎 欲知詳情《 ⬇點圖看全文 》

  • 四人家庭用電量 在 陳文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7-14 09:07:13
    有 89 人按讚


    我在鹿港頂番婆長大,從70年代到90年代,頂番地貌與出口導向的產業變化,大概就是文中提到景像。

    當然自90年代中期到2016年,這又是另外一個階段的產業變化。這階段面臨國際金融風暴與產業西進的風潮,期間新設農地工廠的生產內容與污染,又與前20年不同。

    2016年520後搶搭的農地工廠是否有被依法拆除?不拆,中央與地方態度不同之處又要如何因應?這是文中沒提到的部分,也是現在進行式,更值得繼續觀察。

    總之農地工廠決對不是「農地農用」或稻作生產與污染,這麼非黑即白的問題而已。這是國土規劃與土地政策,特別是「如何遏止土地炒作」政策的結構問題。

    如果說「環境保護」是制定《工輔法》最終的道德問題,那我認爲還應加上「遏止土地炒作的不當得利」也就是所謂的「土地正義」。

    然而在達陣之前,得先面對現實如何解決問題的技術面。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的就是「面對現實 解決問題」!

    #工輔法
    #農地工廠
    #頂番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234791333500419&id=1608253896154169&__tn__=*s*sH-R

    來講一個剛退流行的話題,問了一群產業界的前輩,不然很多東西我自己也沒那經驗。

    5k字,超長慎入

    ==========

    終於要處理工廠管理輔導法,這個台灣最大的坑了,為何說是坑?因為這是幾十年的歷史累積,馬政府時代給了十年改善,不過法案沒有、執行手段也沒有,想也知道就是什麼都沒有的過十年。也好啦,總是要處理這個問題,面對總比逃避好。

    工輔法整套看下來,重點大概兩個,一個是輔導原先的違章工廠低汙染的合法化,第二個就是中高汙染的,協助降低為低汙染後納管比照處理。這兩個若在時限內做不到,就會斷水斷電改善到拆除為止。不過今天又多了一個落日條款20年,明擺著是受到壓力去制定的,理由後述。其實還有兩個極重要的點,一個比較明顯的已經有人提,就是對於低污染工業的認定標準,這還有得吵。另一個不明顯的還沒看到人講,最後面再提。

    有跑過傳產的應該都知道,現行的高汙染產業,像是電鍍、化鍍類的,大致上都在工業區內,不會在路邊一片農地上。現在講的農地工廠主要兩種,一種是在農地上鐵皮搭建的小工廠,雇傭人數沒幾個,像是在台南、嘉義土地比較開闊的偏僻鄉鎮。另一種是早期城鎮擴張,多餘勞力吸引工業,農地搭建鐵皮屋後出租為輕工廠,長期以降成為產業聚落,例如新北的五股、樹林一帶。其他較少的像在產業道路邊,或是地圖上沒有的小路轉進去,整片樹中間有一棟工廠的,這數量也不少,像是桃園的龍潭楊梅之間。

    這種工廠的汙染形式,硬要切開有兩大類。粉塵類的只需要集塵設施,酸洗類的通常都會有一個小儲存槽(坑),定期叫車來抽走。這兩類的汙染程度都不高,就算需要改善,也都在可以負擔的範圍內。這類工廠為何大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不純粹是和氣生財的理由,以前亂七八糟的年代,地主隨便收租金是一回事,近年新的工廠,要不是農地地主繼承後不想耕作,就是產業聚落擴張後,耕作農地的價值差太多。

    會被檢舉的高汙染小工廠,其實你法令也管不到。這大概也分兩種,一種是農地租一間鐵皮屋,然後堆積大量高汙染廢棄物,堆到廢水外流或是臭味太重被抓,老闆反正早就跑路。另一種是擺明就是要開非法的,接高汙染也高利潤生產流程的單,跑去租便宜的農地鐵皮屋,用很簡陋的設備,也不安裝任何處理設施,賺幾年是幾年。利潤很高,也懂得用人頭,被檢舉後關廠跑到隔壁縣市繼續租,看這次可以撐多久。這些老闆沒在管你法規的,真要比喻就是超大型跑給警察追的攤販,要拿這種案例去指控其他工廠,只不過證明自己對工業的完全無知。

    關鍵在哪?在用電量,後面會提到。

    說到底,農地會有這種問題,就是相對務農來說,改建或是出租作為工廠,還比較有利可圖。出租者想多賺一點,自然不會去舉發,附近的鄰居比照辦理,也沒多少理由想去舉發。幾十年下來,形成一個多重疊合的奇怪結構,然後沒有人能夠處理。

    在你罵非法就該關掉前,有些數字要冷靜點看。
    閒置工業區大概沒有2,000公頃,而根據政府正式的統計,農地的違規工廠佔地約14,000公頃,若非正式的統計,我個人了解應該是超過30,000公頃。

    簡單說,你要他搬家去合法工業區,先不管他有沒有錢應付工業區超麻煩的規定,光看土地面積就知道,要輔導全部工廠都搬家,這一點都不現實。除非你認為,現在開始規劃新的中小工業區,然後就近要求他們搬家,不過這是另一回事,而且這其實鍋更大,連住宅區都要一併處理,經典案例就是整個桃園市的發展軌跡,(不懂我在講什麼的,可能很難理解這怎麼回事)。

    因為,之所以形成產業聚落,通常都是有區位優勢,設想一下你家住在新莊,卻要跑去汐止的工廠上班,在二十年前沒有捷運的狀況下會有多痛苦。沒有鄰近高速公路,隨便在一塊空地規劃工業區,是有哪個天才老闆會進駐啊,台灣的代工型態,太多加工的半成品,體積根本不適合長途運輸,大概只有像是電路板,高雄的楠梓電會下單給樹林的晟鈦去做,畢竟表面處理之後,板子還是薄薄一片,體積小裝載密度大而且單價高。然後你去看表面處理後的上件廠,幾乎無一例外都離港口較近,想想就知道為什麼,還是不懂的想一下塑膠射出廠,新北跟台南一樣叫做塑膠射出,做的東西一樣嗎,多想想會想通的。

    簡單說,大型工業區的出現是政府規劃,給大型工廠進駐用的,但是一家大工廠很難有全製程的能力,多半都得要發包出去給其他廠代工。若此產品有運輸跟勞工成本的問題,那麼不意外的中小型的代工聚落,就會出現在交流道附近,或離人口密集區不會太遠的地方。這些地方,也早就因為人口擴張需要住宅,農地被蓋的亂七八糟,各位知道新莊輔大附近一圈的加工廠嗎?當年響應謝東閔「家庭即工廠」口號,三層透天厝一樓變身為小工廠,後來成長為三層代工廠的有幾間?這些都是蓋在原本的農地上喔,現在你經過新莊,會知道這邊原先全是良田嗎?

    另外,政府的推估現行違規工廠大概有38,000家,我個人了解應該多個兩成跑不掉。每一家的平均雇用人數,小間的應該落在7~10人上下,產業聚落中大一點的大約30-50人,也就是說扣掉老闆,大概有約保守估計近100萬的就業人口,而且這些勞工平均都算是學經歷較弱勢的。

    這些勞工,我不客氣說都是過去被政府放生的,年輕朋友可能不知道,我們當年有分A、B段班的年代,多少B段甚至是被稱為放牛班的同學,學校完全是放置不理,畢業後跑去你聽都沒聽過的高職高工就讀,三年下來也沒學到什麼技能,人生的出發點就是活在這種被放棄的環境,他能幹嘛?幾乎都到這種工廠去,男生當學徒,女生當行政跟倉管,三十年過去熬成主管,他們對政府的信任度是非常之低。

    也就是說,今天你把這些工廠全部都關掉,先不提經濟上的損失,瞬間有幾十萬的失業人口,而且都是弱勢勞工,沒有學歷也沒證照,技能只能因應這一行。我想很多人對這類人的認知不夠清楚,弱勢勞工的能力真的不好,但花時間熬出的經驗,至少在這一行可以混的下去。見過那種到水果攤幫忙削水果,時薪有夠低,還要天天被老闆罵的那種嗎?因為真的連削皮的技巧都學很慢,十年前金融海嘯掃到一堆工業區的低層勞工,有些連開計程車的能力都沒有,世界上是有這種人存在的。

    更不要提,其中不少工廠,老闆跟勞工之間是一路拚上來的戰友關係,也許才十幾個人,常常要在大廠之間被砍價,但至少在產業鏈上有一個位子,接單養活員工一家老小沒問題。對這些老闆來說,員工不僅是下屬更是親友,年輕朋友的同學就不少這種家庭出身,父母拚了一輩子買了房子,把小孩拱去大學,房貸還沒清,小孩還有學貸,老闆不是不知道員工的辛苦,但自己也不是慈善事業,你真的逼到他要賠本經營,幾乎都是收掉不幹。

    那些還有貸款要繳的員工呢?各位,你們真的認為50歲失業,還有10年以上貸款要繳的勞工,有多少能力接受轉業訓練?訓練了,就有與年輕20歲的少年仔同等競爭力?別鬧了,真的別天真了。

    另外,這些違規工廠,其實肩負台灣代工大國的重責大任。產業聚落的意義我就不提了,不理解產業聚落的優勢者,跟他講再多都沒用。這邊要說的是,許多代工是大廠轉單小廠,一層一層的轉包出去,把多餘的產能吸收掉,有些甚至會轉到很偏僻的小廠。若沒有這些鐵皮小工廠,很可能有連鎖效應,小廠會因為產能不足,接不了大廠的臨時單,景氣很好的時候就罷了,不景氣時利潤很多都靠這種急單來撐。

    此外,各位可能不知道的是,這些所謂農地蓋違規的工廠,該繳的稅都有繳。已經形成產業聚落的,政府其實是裝死不管,因為不同的用地跟需求,能申請到的電就不一樣。怎麼解決?一種辦法,把三四塊農地合成一塊,中間蓋一棟工廠,等於把電集合起來使用,但這也不能裝置太高用電的設備;另一種是當初申請時就以輕工廠的名義,不然電根本不夠用,也就是說這都限制的工廠的營業種類跟規模,想像的那種超高汙染工業,很難出現在這種地方。

    高汙染往往等於高耗電,新聞上趁颱風天亂排廢水的工廠,幾乎都在工業區,農地上蓋一間電鍍廠,然後亂排重金屬廢水到田間?你開玩笑喔,一甲地給你併用都不夠電啦,還排廢水勒。跟文青想像的完全不同,高汙染工業的廢棄物,經過處理設施後通常剩下很小一桶,只要處理廠不要黑心拿去山裡面挖洞埋了,高毒性廢棄物沒那麼多。反倒是低汙染工業甚至就是農業,汙染物毒性低但是量很大,處理起來才夭壽麻煩,只是因為不會偷排一次整條溪變紫色,才會覺得好像沒汙染,這一塊納管後才能想辦法。

    至於,違規工廠怎麼繳稅?就十家工廠共同租用一間商辦啊,接單出貨跟會計都在這一層樓,國稅局才不會管你工廠在哪,只看你註冊地以及營業額來收。換句話說,幾十年來政府都是放任不管,但該收的稅都要收,有些微妙的法規邊緣地帶,甚至是黑白道尋租的空間。要解決?好啊,以後收稅用工廠所在地收,違法不違法公務員親眼見到,沒有裝死空間,超棒的。但台北市稅收剩下三成不到,如何?(那種已經變成產業聚落的,就是大家都裝死啦,假裝沒看到一起踩在農地上)

    這還不提,查緝工作是地方政府的權力,中央只是設置法規,並沒有多少辦法直接干預。你選了一個不會查的首長跟議員,再來靠么政府都不管,會不會太機車?不然就下次大選,堅持合法的民眾,請逼議員表態,我們來看最後得票數如何。國民黨是知道這爛掉了,根本上就不想管,反正裝死沒看到,出事再去表態查緝就好,民進黨從賴清德開始,一路堅持要推工輔法,對幹黨內左膠覺青到1124翻船,直到蘇上來還繼續到完成,為的是什麼,只為了要讓非法變合法?

    經濟部的公開說帖,太過冠冕堂皇,但雖不中亦不遠矣。

    不用擔心合法工廠權益受損,因為比例上低的可以,理論上違法但實際上跟合法沒兩樣的工廠一大堆。真正因為違規可以降低成本的,反倒會因為合法化後墊高成本,降低原先的競爭力。合法的工廠,也會因為產業鏈全線都合法可查後,列入生產履歷跟碳足跡,未來要銷售到歐洲之類的機車國家,難度也會比較低。

    除此之外還會有受益的產業。

    法條修正的第一個受惠產業,就是顧問業。

    不用懷疑,這些工廠老闆並不是想一輩子違法下去,很多人是真的不曉得怎樣合法,因為當年就是「大家都這樣做,我也這樣做」,然後政府裝死沒管,就跟中國這十幾年的狀況一樣。幾十年後的今天,有機會合法的話,多數是願意的,最大的門檻是在「不知道怎樣去合法」。

    也就是相關文件跟工廠需要改善的點,大部分老闆是不清楚,就算政府講了,細則部分也需要人去盯。地方政府只需要提供資料,顧問業者就會去把輔導合法的工作做到好了。

    第二個受惠產業,是被創造出的環保商機。畢竟大部分這些違規工廠,最多的汙染就是廢水跟粉塵,因為工廠規模不大,高價的環保設備買不起,低價的拼裝版效能沒有很好,所以輔導轉型的這幾年,應該會有不少小型或是微型的污染處理器,甚至是回收業者都會獲利。(跟貸款有關)

    第三個受惠的,是這些輔導轉型的工廠跟金融業,從非法轉為合法,有一個最大的重點,卻沒人提到的,叫做「銀行貸款」。合法才能跟一般銀行,或是政府提供的專案去申貸,這是多數人都沒想到的一點。這些老闆不見得是不願意出錢,而是因為工廠非法的狀態下,想去貸款購置新的機器或是汙染處理設備,都是不可能的。以往只有面臨倒閉危機,才有去二胎或是地下錢莊冒險的機會。

    提供數千到數萬家業者,有合法申貸的機會,才能讓他們申請到足夠添置新的機具跟污染處理設備的經費,不管是要後續的擴張還是發展,這都至關重要。

    你說,違法的關掉就好,多找一些人去檢查不就得了?

    呃,勞基法那時候也是一樣的講法,完全昧於現實。你要關掉一家違規工廠,可不是去開張條子,人家就乖乖的關門大吉。你得要有常設人力,緊盯關廠進度,甚至是拆除時也得要人盯著。你有看過就曉得,絕對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搞定的,出動三五個人,費時十天八天,才可能弄好一家。請人搬家到合法的工業區,時程也是一兩個月起跳,絕對沒有鐵皮工廠三天蓋好這種事。(還不包括遇到黑道,需要找警察來一起處理的狀況)

    推估超過三萬家的工廠,想要一兩年內就全部幹掉,想也知道你不可能有足夠人力,也不會有夠多經費去增聘。再說,兩年後全部取締完畢,多餘人力怎麼辦,開除?做之前麻煩想一下後果。

    我是覺得,後面的關鍵在於經濟部、環保署相關單位,能不能對低汙染有個明確的定義,因為標準訂出來,後面的環保產業才會知道該怎麼做,學術單位也才曉得怎樣幫忙把機器小型化。

    以往對污染的定義不夠清楚,一般人在意的都是金屬類的廢棄物與紡織類廢水汙染,但各位知道像是食品加工的有機廢棄物,以及小型金屬表面處理工廠的廢水,看似無害其實蠻高的,但要處理也不需要太高價的設備。眼見不見得為真,請相信專業,但這就是下一次的法案攻防了,在意環保的覺青請去注意這一塊,一個污染標準沒列好,後患才是無窮盡。

    另一個重點,就是要儘速納管,這樣才能讓工廠有合法去貸款的空間,想要轉型合法經營的老闆,才有動力去改善自家的環境。把這三萬多家工廠的老闆,都看成只想破壞地球賺錢的王八蛋,無助解決現狀問題。

    其實到頭來,就是一個怎樣具體解決的老問題。

    我也知道違規就抓啊,但你看違章建築拆了幾棟?台北市當初信誓旦旦講了那麼久,現在誰還記得這些事?你訂了一個不可能做到的高標準,弄了一堆理論上很棒的措施,但全部是逼人走絕路,他們一定在政治上懲罰你。

    順便說,去年1124執政黨大敗的主因之一,就是賴院長想要處理這塊,但一堆小清新進步派堅決反對。等到選舉崩掉,檢討原因之後,蘇院長上台才去忽略這些反對意見,堅持要納管再說。

    有實務經驗的執政者,很清楚政府解決問題就兩種。一種是直接依法抄掉,另一種是納管輔導。違章工廠這個超大的歷史問題,第一種絕對沒有用,有用早就做了。你只剩下納管輔導轉型這條路,在我們可以做的範圍內,慢慢去轉變,反正現在這種不告不理不管的狀況,也不會更糟了。

    當然你有第三種選擇:繼續擺著,吵著不可能做到的全部抄掉,每天詛咒這個世界沒有照自己想的運轉。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