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嚴重工作倦怠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嚴重工作倦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嚴重工作倦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嚴重工作倦怠產品中有18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34的網紅樹果園丁的兒童健康筆記-兒科蔡昕育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年流感疫苗開打了!🚩​ ​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於10月1日開打囉!新冠疫情下,預防流感可以減少相似症狀誤判和醫療資源負荷,美國研究甚至指出接種流感疫苗後若得到新冠肺炎,變成重症的機會降低。​ ​ ✅誰該施打流感疫苗? 其實能夠大家都打是最好的,因為疫苗覆蓋率愈高,愈不會引發大流行。​ ​ 政...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ezManag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職業倦怠第二彈!除了生活面上的,還有專業面的職業倦怠,沒電時又該如何在專業面上再次奔馳! 因應聽友許願,上市集團副發言人/資深職人、同時也是輔導過許多主管的職場轉化學院講師唐老師,給疲累的您什麼錦囊妙計。 現場也回答聽友的職業倦怠問題。 好主管又該如何幫助團隊成員? 本集內容是延伸Ep29. 職業倦...

嚴重工作倦怠 在 Camillus’ 歷史劇場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10:36:34

他,是美國好萊塢經典史詩電影《神鬼戰士》(#Gladiator)裡,殺死老爸、愛上老姐,然後一心想除掉男主角麥克希穆(Maximus)的羅馬皇帝之真實原型角色! . 8月31日知名壽星:羅馬帝國第18任皇帝,也是以倦怠工作、販賣公家官位來中飽私囊,還有熱衷競技場上Gladiator-角鬥士血腥運動而...

嚴重工作倦怠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3 08:07:54

#今日疫情重點【病例累積:新增29例本土、3人重症;病例分布:高雄地區也出現確診病例;醫院警報:北巿和平爆2例個案,關閉急診及部分住診;流行病毒:英國變種病毒株為大流行主因】 台灣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急速升溫,今(14)日一口氣新增29例本土個案,再創單日新增本土病例數新高...

嚴重工作倦怠 在 明周文化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10 15:43:35

【#不想過勞死】有關報導中統計數字指出港人今年平均一周工時為50.1小時,較往年的44小時為高,精神科醫生黃宗顯讀到新聞,亦不禁計算自己的一周工作時數,他發現自己一周原來工作至少八十小時,早九晚十,高峰時期曾通宵工作。 【即Click bio看全文:@mpw.culture】 「我常常跟病人說要...

  • 嚴重工作倦怠 在 樹果園丁的兒童健康筆記-兒科蔡昕育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10-01 12:26:29
    有 8 人按讚

    🚩2021年流感疫苗開打了!🚩​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於10月1日開打囉!新冠疫情下,預防流感可以減少相似症狀誤判和醫療資源負荷,美國研究甚至指出接種流感疫苗後若得到新冠肺炎,變成重症的機會降低。​

    ✅誰該施打流感疫苗?
    其實能夠大家都打是最好的,因為疫苗覆蓋率愈高,愈不會引發大流行。​

    政府根據流感重症高危險群及阻絕傳染窩的考量,列出以下公費對象:​
    🔸婦幼族群:孕婦及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 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
    🔸學生: 國小、國中、高中、高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
    🔸高危險群:50歲以上成人、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
    🔸職業需求:幼兒園托育人員、照顧機構之受照顧者及工作人員、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

    👉其它非公費對象,建議可自行至醫療院所自費施打。​

    ✅流感疫苗保護力?​
    打了流感疫苗,對健康成人的保護力大約是8成,老年人大約是5~6成。雖然打了疫苗仍有機會感染流感,但可以減少約8成的重症和死亡。​

    ✅流感疫苗安全嗎?​
    🔸流感疫苗是不活化疫苗(死掉的病毒),不會因注射疫苗引起流感。常見的注射後肌肉痠痛、頭痛、倦怠等,是因為疫苗引起的免疫反應,不是病毒造成感冒哦!​
    🔸有些人在注射部會有局部疼痛或紅疹的輕微反應,通常兩~三天內會改善​
    🔸全身性的嚴重過敏症狀是很少見的,而且通常在打針後幾分鐘內就會發生,所以初次接種的人會建議可留在醫療院所觀察一段時間再離開​
    🔸另外有零星報告過的不良反應還有神經系統症狀、血小板低下症等,不過因為每年打流感疫苗的人數眾多,許多時候並沒有辦法確定這些不良反應和疫苗本身是否有因果關係。​

    ✅流感疫苗的種類?​
    今年的公費疫苗和去年一樣是四價疫苗,含有兩種A型流感病毒株(H1N1/H3N2)和兩種B型(維多利亞/山型株)。其中東洋的「輔流威適流感疫苗」不同於其它雞胚蛋培養的疫苗,是由哺乳類動物細胞培養的疫苗。細胞培養疫苗和雞胚培養疫苗因為製程不同,在病毒選株上有些許不同,但都能達到一樣的抗原效果。​

    ✅細胞培養疫苗的好處有:​
    🔸以哺乳類動物細胞培養,較不易發生病毒在培養過程中變異而失效的狀況,疫苗的穩定性較高​
    🔸沒有雞蛋的成份,不會有因雞蛋過敏造成的不良反應​
    🔸可以快速及大量的製造​

    👉細胞培養疫苗和國光流感疫苗都適用於3歲以上兒童和成人,而3歲以下的幼兒適用巴斯德疫苗和GSK疫苗。​
    --------------------------------------------------------------------------​
    📣九歲以下孩童第一次施打流感疫苗,需要施打兩劑,間隔為一個月。所以首次施打流感疫苗的孩子,最好把握時間儘快施打,以免打不到第二劑疫苗哦!​

    📣流感疫苗和新冠肺炎疫苗需相隔7天才能施打,請民眾預約接種流感疫苗時也需注意自己新冠疫苗的施打時間哦!

  • 嚴重工作倦怠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3 11:07:14
    有 266 人按讚

    我們很容易會用某種固定的模式去看事情,包括生活、自己和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雖然生活中的許多情況都不是我們有能力去改變的,但「永遠」都可以改變自己看待它們的方式。

    相同的一件事發生在兩個人身上,這兩個人的看法就有可能完全不同。一個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我老是會碰上這種事?」另一個人則可能會覺得自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反倒會將這件事當作是讓自己變更好的契機。

    我們多半會忘了自我對事情的預料,往往會與實際情況的發展有很大的落差。也就是說,一個看起來會很糟的情況,最後可能會變成一件很棒的事。以下這個例子,就道盡了在看待事情的角度上,會對處事態度造成多大的影響力。

    感恩節前的周五,湯姆下班時被裁員了,他震驚到說不出話來。接下來的週末,他除了擔心錢的事情,還發現自己一直想著:「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我真是個廢人。每個人都知道我什麼事都做不好,還是在感恩節就要到來的這個時刻。我真的是全世界最倒楣的人。」沉浸在憂慮和自責的想法中,湯姆不但無法好好睡覺,還一直對老婆和孩子擺臉色。當外地的親戚趁著假期來他家拜訪時,他也因為太沉浸在那些負面思緒中,幾乎和對方沒什麼互動。他已經期待這個假期好幾週了,但假期結束時,他完全沒有從中得到任何樂趣或溫情。

    我們可以用湯姆的例子來說明人類應對生活困境的方式。具體來說,這個故事淸楚呈現了所謂「痛苦與創傷雙箭理論」(first and second arrows of pain and suffering)的概念。

    第一支箭是事件本身。我們無法掌控這支箭,在這個例子中,湯姆丟了工作,這種事任誰也不願碰上,所以理所當然會感到恐懼、憂慮和焦躁。人生本來就處處潛藏著各種壞事,像是失業、生病和意外等,而它們也多多少少會讓我們不太好受。

    然而,第二支箭就是可以掌控的部分,它是我們碰上這件事時產生的想法。我們可能會過度自責、覺得自己倒楣,或是覺得這一切有失公平。換句話說,這第二支箭是我們根據情況的基本事實,進一步思考得到的結論和推斷;這份結果往往會因為過往的經驗和對未來的想像,把我們帶往一個充滿恐懼、憤怒、不安全感、憂慮、焦躁,甚至是憂鬱的境界。

    通常這個反應會深受早期生活經驗的影響,因為當時我們已經透過反覆刺激某些神經迴路,讓那些神經迴路成為我們的基本思考模式。就跟湯姆一樣,第二支箭多半都是對自我的嚴厲批判。對湯姆而言,失去工作已經夠糟了,但他對自己強力指責的第二支箭,更是讓他的處境雪上加霜,使他完全失去了與家人共度假期、好好充電的心思。

    有了這個概念後,我們就可以有效強化心靈的彈性,增進復原力。想想你最近碰到的任何一個困難,仔細思考那件事讓你受挫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例如:與重要的人關係緊繃、健康出狀況,或是你正在奮力完成一件大案子。這就是第一支箭,我們可以把它想成這個問題的客觀事實。

    第二支箭是你對這些事實產生的想法。舉例來說,與某人關係緊繃可能會讓你冒出「這個人對我一點都不公平」或「為什麼我老是會碰上這種事?」的念頭;健康問題可能會引發你一連串的恐懼,害怕自己會因為這些病痛無法好好工作,或是照顧孩子;工作方面,你可能會擔心別人看不見你在職場上的價値,或是覺得這個案子會決定升遷機會。

    在檢視第二支箭的時候,我們可以釐淸自己對這件事產生的擔憂和焦慮,其實都是源自那些不曉得是否為事實的假設。現在就讓我們換個角度,來看看上述的這些情況。當處於關係緊繃的狀態下,是人與人相處時本來就可能出現的正常狀況,無關乎公平性?會不會後來檢查結果顯示,這個健康問題沒有你想像中的嚴重,不會對你的能力造成影響?

    另外,你根本不淸楚屆時其他人會怎樣看待你的成果,或是你的老闆是不是很看重這個案子。畢竟,我們永遠都無法眞正預見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在這裡我要說的是,我們在碰到事情時,總會妄下結論,然後讓這些結論把自己搞得一團亂。

    你在遭遇困難時,又用怎樣的第二支箭射向自己?你能看見自己的想法會帶來怎樣的痛苦,會更難化解原本的主要問題嗎?你會如何重新考慮或應對預設的假設?一方面,你可能會準確預料到需要擔心的事,但另一方面,你也可能只是杞人憂天。或許你會在完成案子的過程中得到其他人的協助,或是可以想想自己過去成功完成過的類似案子,藉此為自己建立信心。也許那個惹你不開心的人並非有意傷害你,或是他只是那天過得不太好。停止對自己射出第二支箭的舉動,可以大大降低不必要的壓力,幫助你心平靜氣地面對困難。

    以湯姆的例子來說,這裡的重點不是要責備湯姆用第二支箭二度傷害自己,因為我們都很容易落入這樣的狀態;這裡是要請你記住,「使身、心、靈不必承受非必要的折磨」也是我們對復原力的一部分定義。許多第二支箭對個人造成的影響都是非必要的,它只是我們在面對受挫事件時產生的反應。

    --

    📖 本文摘自心理師想跟你說九月推薦好書《哈佛醫師的復原力練習書》,作者蓋兒.蓋茲勒行醫逾三十年,為哈佛醫學院的兼職助理教授,運用神經科學、正念練習和情緒智商等領域觀念,幫助許多人走過倦怠感。

    閱讀好書這邊走:https://reurl.cc/WXX0Nx

  • 嚴重工作倦怠 在 Bella Taiwan 儂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1 17:00:30
    有 17 人按讚

    你真正想要的工作是哪一種?
    -​
    加入Bella儂儂IG快訊不漏接 👉 https://bit.ly/2TFVjkO
    #Bella儂儂 #Bellataiwan #做自己最時尚
    #生活 #工作 #假期 #心理學 #焦慮 #專家

  • 嚴重工作倦怠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7-06 15:46:54

    職業倦怠第二彈!除了生活面上的,還有專業面的職業倦怠,沒電時又該如何在專業面上再次奔馳!
    因應聽友許願,上市集團副發言人/資深職人、同時也是輔導過許多主管的職場轉化學院講師唐老師,給疲累的您什麼錦囊妙計。 現場也回答聽友的職業倦怠問題。 好主管又該如何幫助團隊成員?
    本集內容是延伸Ep29. 職業倦怠生活面的進階議題。在5/26在Mixer Box APP,Live語音互動的側錄。 全是職場歷練中精粹中的精粹,完整心法大公開!
    💕提升職場力是擺脫 擺脫職業倦怠的核心
    👉本集LIVE互動時採用的測驗:職業倦怠指數測試 https://kknews.cc/zh-tw/psychology/pnqpy5e.html (by.
    KKNEWS)

    #國外商管類 讀書會,Great Managers are made, not born.
    管理職人、熱愛學習的夥伴們,用一杯茶的時間,減少眼力腦力轉換成本,內化成你的獨門攻略。

    ★ 本集私語:
    :: 歡迎加入我們讀書會一起交流分享 (FB私密社團入社問題需填email,如未填而被拒絕請在補一次喔)
    :: 若職場倦怠嚴重,甚至造成失眠或身體不適,建議到身心科 看看喔!

    ★ 優惠活動:
    :: ezManager五種超值方案2分鐘說明影片 lihi1.com/p6101 :現在就幫自己加分,讓你Level Up! 職涯更勝利
    黃金職人領導力|VIP職人超越力|伯爵經理人通行證|職涯成長新星| 專屬1對1職場問題線上諮詢
    📚 一對一線上諮詢六大主題:
    1. 好履歷健檢|獲得成為職場贏家的敲門金磚
    2. 團隊管理類|帶人疑難雜症經驗轉換給助力
    3. 向上管理類|想受到賞識體貼上意又不委屈
    4. 抗壓管理類|突破職場倦怠抗壓增強軟實力
    5. 溝通技巧類|成熟大人職場提升自信好感力
    6. podcast新手入門諮詢

    ★ 本集重點摘錄:
    a.上市櫃公司副發言人,從馬斯洛需求五層級看職場倦怠 ,
    生理需求 (Physiological needs) 、
    安全需求 (Safety needs) 、
    社交需求 (Love and belonging) 、
    尊重 (Esteem)
    自我實現 (Self-actualization)

    b.得不到認可? 還是已到了天花板?
    硬實力 :專業能力提升
    軟實力 :職場人際關係

    c.唐老師: 用3C提升信任感
    專業力Compatible
    品格力Character
    忠誠力Commitment

    d.上市櫃公司副發言人唐老師,給專業面職業倦怠者的五大建議:

    栽培第二專長
    主動要求主管增加我的工作 (=變相求升遷)
    爭取內轉
    主動爭取升遷
    轉職換工作

    ★ 本集提到的過往重點:,
    Ep03.(00:17:00) 馬斯洛需求法則
    Ep29. 本集是延伸EP29的進階版!

    ★ 本集分點章節:
    (00:00:24) 本集導覽
    (00:00:52) 在APPLE podcast分類消失問題
    (00:01:44) Ep29前情提要, 專業面職業倦怠的可能原因
    (00:04:00) 上市櫃公司副發言人,從馬斯洛需求法則看職場倦怠
    (00:07:33) 聽友QA: 沒成就感造成職業倦怠?
    (00:12:25) 上市櫃公司副發言人進階版實務面的五大建議
    (00:16:00) 主管/企業如何在行政面上幫助職業倦怠的同仁
    (00:19:57) 面對客戶:勤與誠
    (00:21:12) 本集結論

    ★ 本集補充資料

    勞動部_簡易工作壓力量表檢測系統說明 https://meeting.ilosh.gov.tw/overwork/pTest/pTest.aspx
    全美排名第一的醫療機構「梅約診所」(MayoClinic),網站上介紹有關工作耗竭的徵兆,提醒民眾自我檢視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books/view/62471 (by.經理人)

    =====================
    Music C.C. by Chester Bea Arthur -Folk Physics / Free Sound Effects
    https://lihi1.cc/QIOep

    @同步更新至
    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KKbox|SoundOn|Pressplay| Youtube
    |TuneIn|MixerBox (MB3)|Himalaya|CastBox |好好聽FM...(共30台)
    @節目鼓勵與反饋請到Apple Podcast 給五顆星留言& 免費訂閱喔

    :: 如果您喜歡,請贊助鼓勵我們繼續製作節目💰 https://lihi1.cc/s1mES (50秒影片教學, lihi1.cc/N8vYt )
    @活動: 一日之星|報名當來賓|Podcaster聯盟接案推廣計畫 https://lihi1.cc/C3EEF
    @如果你也想開始做自己的podcast ,歡迎使用 Firstory 的邀請碼W-B23W9K可得小額啟動基金

    ★ 本集快問快答:
    如果你已有你個人的優勢識別答案,歡迎加入我們讀書會一起交流分享、彼此砥礪喔
    以上都來這網址分享 https://lihi1.cc/tZCUD 或 FB社團
    @ 歡迎分享
    1. 你為何會當上主管?
    2. 留下一句主管真心話

    @你也想要有一個公司以外的交流成長小組、經驗轉換&彼此支持嗎? 免費加入 讀書會群組
    :: IG:www.instagram.com/ezmanagergo
    :: FB社團: https://lihi1.cc/NOlrM

    @合作接洽 ezmanagerGo@gmail.com (不分大小寫)

    :: 上Youtube搜尋「怎麼給星評分」一分鐘教學影片,或點這 https://lihi1.cc/N8vYt (分享給你沒在聽podcast的親友)

  • 嚴重工作倦怠 在 球球Mik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5-22 19:54:35

    最近疫情真的很嚴重,請大家乖乖待在家看影片就好❤️

    這是統測前一天的聊天直播精華w
    真的不要在關台前斗內啦!
    這是什麼惡趣味嗎( ˘・з・)

    還是很感謝觀眾斗內,
    約好的雷姆睡衣已經拍完了唷!
    我們一起期待吧✨
    -
    病毒相關資料複習:

    新型冠狀病毒 發病之潛伏期為 1 至 14 天(多數為 5 至 6 天)
    確診病人發病前 2 天即可能具傳染力
    臨床表現包含發燒、乾咳、倦怠,約三分之一會有呼吸急促。其他症狀包括肌肉痛、頭痛、喉嚨痛、腹瀉等,另有部分個案出現嗅覺或味覺喪失(或異常)⋯等

    官方介紹: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vleOMKqwuEbIMgqaTeXG8A

    乖乖待在家、減少外出次數與時間(集中採購)、減少在外用餐、外出不要隨意揉眼(眼口鼻)、回家務必先消毒。

    全國在 5/19 已經到了三級警戒,全國標準一致。

    三級警戒部分,民眾外出時須全程配戴口罩;停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之聚會;除維生、秩序維持、必要性服務、醫療及公務所需外,其餘營業及公共場所皆強制關閉;營業及公共場域落實戴口罩及維持社交距離;工作場所遵守企業持續營運指引之防疫規定;餐飲場所若無法落實防疫規定,應採外帶方式。

    另包括展覽場、戲影院、體育館、展演場(音樂廳、博物館等)、活動中心、室內泳池、遊樂園等;以及社區大學、K書中心、圖書館、科教館等教育場所等皆須關閉。

    官方指引:https://www.cdc.gov.tw/File/Get/kEqk5dBJjLUFnC3G2fgY0w
    -
    用新台幣支持球球(*゚∀゚*)

    加入「可遇不可球」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tTg9DVdsK6ECR8qLt7qbJA/join

    是球球的貼圖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3046877
    -
    也可以在其他平台找到我唷(*´∀`)~♥

    twitch➤newmika0529
    facebook➤Mika球球
    instagram➤newmika0529
    -
    商業合作聯絡方式d(`・∀・)b
    合作信箱➤newmika0529@gmail.com

    #直播精華 #強制加班 #好家在我在家

  • 嚴重工作倦怠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4-22 14:53:34

    出事要扛、被打活該… 護理師總是弱勢犧牲者!
      
    去年造成15人死亡的護理之家大火,昨天偵查終結,潘姓代理護理長與陳姓護理師因沒有制止護理之家住民自行攜帶「超長波床墊」進入病房,也未依規定按月檢查住房內是否有人使用私人電器,#遭到新北地檢署依業務過失致死罪起訴。
      
    💥💥消息一出,馬上在護理界掀起軒然大波,病人與家屬的物品屬於私人財產,請問基層護理人員真的有管理權限可以「強制檢查」並「沒收床墊」嗎?甚至是冒著被罵、被打的暴力風險前去勸阻?#難道違法攜帶私人電器的民眾與醫院負責人都不需要負起一點責任嗎?就這樣讓這兩名無辜的護理師背上15條人命的陰影與責任,成為「業務過失致死」的「加害人」,實在有失公平!
      
    護理師總是弱勢犧牲者!許多機構為了節省經費,#都讓護理人員兼任非自己專業的角色,以這次事件為例,護理人員便還兼任了防火管理權人,一肩扛起安全管理責任、場所管理責任、防火責任,在沒有受到完整專業訓練的情況之下,出事了又都算在掛名的護理人員頭上,這合理嗎?以後誰還敢擔任沙包基層護理人員呢?
      
    不僅身兼數職、業務包山包海,#護理人員照顧病人的專業職責還備受質疑,在許多人眼中,醫師才有專業,護理師只是服務業,只有資格做打針、換藥、換床單等雜七雜八的工作,甚至連「打針太痛」也會被視為不專業的一種表現遭到客訴,非常不合理😡😡
      
    在護理師的業務範圍不明確、專業不被重視的情況之下,護理師的權益被嚴重侵害,醫療暴力事件頻頻發生。即使政府在103年修正《醫療法》,將醫療暴力行為納入刑事處罰範疇,並列為非告訴乃論之罪,但成效仍然有限。106年的醫療暴力通報件數有353件,107年有400件,#平均每天都有一件以上的醫療暴力事件發生,其中有高達60-70%的通報案件沒有移送司法、完全沒有被處理,結果令人心疼。
      
    國際護理協會(ICN)早在2001年就報導指出,護理師是醫療機構中最容易被攻擊的對象,#遭受職場暴力的機會是其他專業的三倍。然而我國卻沒有保護醫護人員的通報系統,只有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TPR),還不須通報「非關病人安全之異常事件」。
      
    我強烈建議醫院要確實落實建立「需特殊關懷名單」,讓系統在具有潛在暴力風險的病人、家屬或訪客掛號時,通知相關人員,並立即採取防範措施,#以起到預警的作用,避免無辜的醫護人員再次陷入醫療暴力之中。
      
    根據某醫學中心急診室針對工作滿三個月以上的護理人員所做的研究報告,有高達94.3%的急診護理人員都有經歷過暴力事件,其中以言語暴力事件最高佔94.3%,威脅行為其次佔65.8%,身體暴力事件則佔32%。
      
    這些護理人員在遭受到暴力事件後,皆感到生氣、委屈及無力等情緒,#繼而產生職業倦怠,相繼離職,造成護理人力短缺的狀況,而這也是護理師執業率僅有60%的原因,我們必須要正視並解決。
      
    📌📌為此我再一次請勞動部輔導各醫療機構成立工會,並偕同衛福部研擬「在民眾教育部分對於預防醫療暴力」的具體可行方案,同時調查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在落實「警示訊息」的執行成效。
      
    #部長竟然不知道護師節幾號
    #質詢
    #醫療暴力
    #護理師
    #護理之家大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