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噪音暴露劑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噪音暴露劑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噪音暴露劑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噪音暴露劑量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職業醫學】~ 「作業環境監測」實務解析 ※ 前言: 為了怕沒碰過這一塊的人看不下去,來簡介一下(雖然簡介完想看的人可能也不多); 作業環境監測,簡稱「環測」,是看勞工作業現場的危害,如:化學品、噪音等等。 以期望可以達到:「辨識」、「評估」、「控制」其危害的風險。 一般環測分...

  • 噪音暴露劑量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2-22 07:30:00
    有 104 人按讚


    【職業醫學】~ 「作業環境監測」實務解析

    ※ 前言:

    為了怕沒碰過這一塊的人看不下去,來簡介一下(雖然簡介完想看的人可能也不多);

    作業環境監測,簡稱「環測」,是看勞工作業現場的危害,如:化學品、噪音等等。

    以期望可以達到:「辨識」、「評估」、「控制」其危害的風險。

    一般環測分為兩種,一是「區域測定」、一是「個人採樣」;

    區域測定:顧名思義,就是看那區危害物的量(化學品就是濃度、噪音就是分貝數)

    個人採樣:就是請員工帶著一台機器,以期望可以了解這樣一整天下來可能暴露的情形,因為很多工作,都不是固定在同一個站點的,所以在走來走去的過程中,暴露的情況就有所不同。

    ※ 進入正題:

    事業單位,要申請勞保局的「預防職業病健康檢查」(常簡稱為特作健檢)補助,需要附上環測資料,表示勞工有暴露在這樣的風險中,才會給你錢去檢查。

    這次是原本數年來都應該是噪音作業區的個人採樣,8小時的日時平均量竟然低於85分貝,也就是說和他有相同暴露的人員,應該都不能算在噪音特作健檢的範圍中了!?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特作健檢的申請需要檢附什麼文件
    (資料來源:勞保局 https://www.bli.gov.tw/0102771.html

    其實,還是有可以解決的方法,就是用區域測定的結果來申請⋯⋯丫如果區域測定也低於85分貝,那只有三種可能:

    1. 本來就不是噪音區
    2. 檢測的機器壞了
    3. 來檢測的那天剛好歲修,產線都休息沒開機啦!

    好啦,回到個人採樣很低,有什麼可能呢?有沒有什麼可以處理的方法

    1. 檢測儀器方面:

    噪音計(區域測定用)和噪音劑量計(個人採樣用),在報告中應該都有列出年度的校正和環測前的內部校正(94分貝校正)。

    儀器可以輸出「聲壓-時間 曲線圖」(如附圖所示),如果環測公司可以提供的話,就可以了解員工在配戴儀器時的暴露狀況,更可以去重現當天的情形。

    2. 行政管理方面:

    環測的時間都是事先敲定的,應該避免產線上可能產生噪音的機台剛好停機或檢修;如果是臨時故障,要考慮是否應該擇日再測,或是提早聯絡避免做白工。

    確定當日配戴機器的人員後,應該做好教育訓練,了解配戴的方式,不要裝在外套上,結果進了廠區太熱就連外套一起丟在置物櫃了!那怎麼測都不會高囉⋯⋯

    另外,應了解該員工當日的作業細節,或建立工作日誌,以免環測報告出來後,要回去追溯,他可能也忘了當天做了什麼。就有發生過,人員被其他作業區叫去支援,那測起來的結果,當然就不能代表原先設計的暴露族群了。

    ※ 結語:

    好啦,這篇應該又是我在自HIGH了(我猜沒什麼人想看吧),只是剛好有遇到,就把處理的過程寫下來自己存個檔,如果有人也遭遇一樣的情況,也歡迎一起討論囉。

    如果不會接觸到這塊業務的版友,也至少學了個冷知識,知道作業環境監測是在做什麼囉。

  • 噪音暴露劑量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2-21 08:00:00
    有 104 人按讚


    【職業醫學】~ 「作業環境監測」實務解析

    ※ 前言:

    為了怕沒碰過這一塊的人看不下去,來簡介一下(雖然簡介完想看的人可能也不多);

    作業環境監測,簡稱「環測」,是看勞工作業現場的危害,如:化學品、噪音等等。

    以期望可以達到:「辨識」、「評估」、「控制」其危害的風險。

    一般環測分為兩種,一是「區域測定」、一是「個人採樣」;

    區域測定:顧名思義,就是看那區危害物的量(化學品就是濃度、噪音就是分貝數)

    個人採樣:就是請員工帶著一台機器,以期望可以了解這樣一整天下來可能暴露的情形,因為很多工作,都不是固定在同一個站點的,所以在走來走去的過程中,暴露的情況就有所不同。

    ※ 進入正題:

    事業單位,要申請勞保局的「預防職業病健康檢查」(常簡稱為特作健檢)補助,需要附上環測資料,表示勞工有暴露在這樣的風險中,才會給你錢去檢查。

    這次是原本數年來都應該是噪音作業區的個人採樣,8小時的日時平均量竟然低於85分貝,也就是說和他有相同暴露的人員,應該都不能算在噪音特作健檢的範圍中了!?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特作健檢的申請需要檢附什麼文件
    (資料來源:勞保局 https://www.bli.gov.tw/0102771.html

    其實,還是有可以解決的方法,就是用區域測定的結果來申請⋯⋯丫如果區域測定也低於85分貝,那只有三種可能:

    1. 本來就不是噪音區
    2. 檢測的機器壞了
    3. 來檢測的那天剛好歲修,產線都休息沒開機啦!

    好啦,回到個人採樣很低,有什麼可能呢?有沒有什麼可以處理的方法

    1. 檢測儀器方面:

    噪音計(區域測定用)和噪音劑量計(個人採樣用),在報告中應該都有列出年度的校正和環測前的內部校正(94分貝校正)。

    儀器可以輸出「聲壓-時間 曲線圖」(如附圖所示),如果環測公司可以提供的話,就可以了解員工在配戴儀器時的暴露狀況,更可以去重現當天的情形。

    2. 行政管理方面:

    環測的時間都是事先敲定的,應該避免產線上可能產生噪音的機台剛好停機或檢修;如果是臨時故障,要考慮是否應該擇日再測,或是提早聯絡避免做白工。

    確定當日配戴機器的人員後,應該做好教育訓練,了解配戴的方式,不要裝在外套上,結果進了廠區太熱就連外套一起丟在置物櫃了!那怎麼測都不會高囉⋯⋯

    另外,應了解該員工當日的作業細節,或建立工作日誌,以免環測報告出來後,要回去追溯,他可能也忘了當天做了什麼。就有發生過,人員被其他作業區叫去支援,那測起來的結果,當然就不能代表原先設計的暴露族群了。

    ※ 結語:

    好啦,這篇應該又是我在自HIGH了(我猜沒什麼人想看吧),只是剛好有遇到,就把處理的過程寫下來自己存個檔,如果有人也遭遇一樣的情況,也歡迎一起討論囉。

    如果不會接觸到這塊業務的版友,也至少學了個冷知識,知道作業環境監測是在做什麼囉。

  • 噪音暴露劑量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04-11 18:10:06
    有 254 人按讚


    [幫魏署長捏了一把冷汗]


    根據3/17的媒體報導,環保署魏國彥署長承諾要攜帶微型監測裝置,陪大甲媽祖神轎隊伍走一程,實際觀測親身體驗宗教活動過程的空氣污染狀況。

    我們肯定環保署首次派出監測車,在遶境的路線上以蛙跳方式監測地標定點的空汙狀況,到環保署提供的網站上去看(http://ienv.epa.gov.tw/IoT/),可以發現幾乎在遶境路線上測得的pm2.5 指標,都是「非常高」,也就是俗稱的「紫爆」狀態。


    國家衛生研究院第353期的電子報(2010年5月),就整理過各大國內外研究中,「沙塵暴懸浮微粒成分引發心血管疾病之機制簡介)How dust storm suspension particles caus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包括美國心臟醫學會污染與預防科學專家團(Expert Panel on Population and Prevention Science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在2004年Circulation期刊所發表的文章表示,長期或短期的空氣懸浮微粒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可能是經由幾種生物機轉,包括增加血液凝集(coagulation)或血管栓塞(thrombosis)、導致心律不整(arrhythmias)、急速動脈血管收縮(acute arterial vasoconstriction)、產生系統性發炎反應、慢性導致動脈硬化等。

    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鄭尊仁教授研究團隊2005年發表的研究顯示,肺動脈高血壓大鼠在急性吸入性暴露台北都會區濃縮微粒6小時後即會引發顯著的肺部傷害與發炎,發炎前趨細胞激素與周邊血液白血球亦有增加的趨勢,且這些急性毒性與濃縮微粒的濃度呈現劑量反應關係。研究發現PM2.5微粒引發的心血管效應包括氧化壓力的增加、系統性的發炎反應及血管內皮功能的改變,使得暴露於PM2.5的糖尿病大鼠(易感族群)血中氧化壓力標記8-OHdG增加量是健康大鼠的4倍,血中內皮素(ET-1)增加量是健康大鼠的15倍。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蘇大成醫師等人的研究顯示,PM10以下的都市空氣污染微粒會升高血壓及血液的凝集性,PM1以下的粒子會降低心臟病及高血壓患者的心率變異(HRV),可能因而促使心臟病發作。他與其他學者在2006年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 Rehabilitation發表的研究中發現PM10的都市污染微粒會降低易感族群血漿中纖維蛋白溶解酵素功能(fibrinolytic function),因而促成心血管疾病發作。
    ( 詳細內容請參考 http://enews.nhri.org.tw/enews_list_new2_more.php… )


    簡單來說,在遶境活動或者大型煙火等活動中,高濃度的pm10、pm2.5、pm1等可以進入微血管的這些微小汙染粒子(不是造成鼻孔黑黑的那些噢,是小到直接進入我們的血液的),不但會對於呼吸道疾病或過敏者造成暫時的過敏、不舒服,更有可能傷害心肺等重要器官,甚至引發心血管疾病的發作。


    根據報導,在今年大甲媽祖遶境活動中,測得的pm2.5等懸浮汙染物甚至有平常高危險的紫爆濃度的10倍以上! 不由得為日前因為冠狀心臟病入院進行心導管手術的魏國彥署長捏一把冷汗,如果他真的親身去體驗在場空汙,恐怕對於他的心血管會有更嚴重的傷害!



    在還未能在宗教活動和減少空氣噪音汙染間取得平衡之前,我們具體要求環保署應該要在進香遶境等民俗活動,或者煙火施放等活動前,宣導慢性疾病患者、老人或小孩、孕婦,避免暴露在此類活動之中;也應該對於遶境路徑上會籠罩在瞬間高空氣汙染狀態的住戶,事先提供警報宣導,在隊伍經過時段,關閉門窗,減少進入家中的pm2.5和其他的空氣污汙染物,避免對於民眾的傷害。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