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器械消毒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器械消毒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器械消毒鍋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萬的網紅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個失眠的夜,我到現在還在紛紛收到台北的醫護人員的私訊訴苦伸冤。 不管台北市和衛生局找了誰出來背鍋摸頭洗地, 它其實就不是採檢箱,是插管箱。 柯文哲,你搞錯了,我針對的不是你的權威,你還不值得我浪費時間,我自始至終就是為了保護我的醫護同袍戰友。 圖二可以看到,他們把Taiwanbox反著放了,...
器械消毒鍋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個失眠的夜,我到現在還在紛紛收到台北的醫護人員的私訊訴苦伸冤。
不管台北市和衛生局找了誰出來背鍋摸頭洗地,
它其實就不是採檢箱,是插管箱。
柯文哲,你搞錯了,我針對的不是你的權威,你還不值得我浪費時間,我自始至終就是為了保護我的醫護同袍戰友。
圖二可以看到,他們把Taiwanbox反著放了,所以挖鼻孔的時候只要一個噴嚏,口水飛沫粒子會直接通過操作孔,噴在醫護的臉上。
這個箱子從賴賢勇醫師提出最早的壓克力插管箱,到我和黃致遠醫師在潘孟安縣長的協助下,與工業局合作把它改良成PET材質的拋棄式組裝插管箱,自始自終每個設計環節還有材質都有它的意義在,而不是單純的一個透明箱子。
✅用PET,是因為輕薄而且有彈性,然後可燃。
中間失敗無數次的過程,試了很多材質,因為壓克力重又沒有彈性會裂開,PC很貴而且不能燒,只能NC切割。
✅側邊開側孔,是為了讓站在插管醫師左右的助手可以協助插管、傳遞器械等等。
✅大大的斜面,是為了符合使用傳統喉頭鏡插管者的操作面,也順便避開天花板上燈光的反光。
不是每家醫院都有影像式設備,更何況一開始我們就想著要往需要幫忙的開發中國家捐贈,所以做出了這個斜面,讓沒有影像式插管設備的醫院,使用傳統喉頭鏡插管也可以順手。
剩下的不再多提,看圖吧。如果你是常常需要插管的醫護人員就會懂這些細節的用意在哪。
#從頭到尾他就不應該被拿來當作快篩站的防護設施啊
我不心疼我捐出去的金錢,我也不是捨不得TaiwanBox被濫用,#我只是擔心這些被強迫上陣的醫護同袍的安全。
請台北市府停止這樣傲慢的行為,重視一下醫護人員的安全,可以嗎?
✅#需要的醫護朋友請來填Google表單。
\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Taiwanbox是什麼,不就是壓克力採檢箱?北市府也沒做什麼錯吧?幹嘛那麼計較?
順便附上去年的舊文,什麼是Taiwanbox?
最早在幾個月前,花蓮門諾的賴賢勇醫師提出了一個降低飛沫粒子的防護箱的概念,因為當時國內疫情並不嚴重,加上我們的口罩、護目鏡、PPE等防疫物資都還算充足,所以在台灣並沒有引起大家注意。
誰知道接下來的日子裡,國外疫情突然成幾何級數成長,連美國這樣的泱泱大國都面臨了防疫物資不足,甚至有些私訊告訴我們,他們已經連n95口罩還要重複使用好幾天的慘況。
聽起來有種熟悉的悲慘嗎?曾經走過SARS那一役的人,對於第一線人員還缺少防疫物資的慘況,絕對都還是心裡抹不去的痛。在這樣的狀況下,牆內開花牆外香,反而這個飛沫插管箱在國外受到矚目!我們收到了大量的私訊,紛紛的感謝台灣的設計提供者,這些留言和私訊來自世界各地十七八個國家。其中印象最深刻的留言就是『謝謝你們無私的分享,原本我搞不清楚Thailand和Taiwan的差別,現在我知道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叫做Taiwan。』
因為國外疫情嚴重,賴醫師這個設計還被拿來做研究,最後甚至被國外登上了NEJM新英格蘭雜誌。
後來的發展,不出大家所料的,美國英國甚至是隔壁的強國都出現了想要註冊專利或牟利的人,甚至有英國人把它命名為『倫敦box』。
但沒想到第一時間居然不用我們台灣人吭聲,就有很多外國網友紛紛跳出來指責對方『你知道這是台灣醫師的設計嗎?』灌爆了對方的臉書,讓對方刪文避風頭。
這件事給了我一個啟發,原來我們這樣的默默的做國民外交,也可以增加我們國家的軟實力,增加許多潛在的盟友,有機會的話會幫我們在國際上發聲。
之後,我大學同學黃致遠醫師看到我上次分享賴醫師設計的文章找到我。
『豑慶,我們來做件很屌的事吧?』『我們一人拿點錢出來,來做一些來支持偏鄉醫院』『還有EMT和消防!』『找看看有沒有降低成本更好的設計方法?』『要尊重原創,就算賴醫師不申請專利,我們還是要問過他。』『問賴醫師能不能授權公益生產,反正國內疫情還不嚴重,防疫醫院總共也沒有很多家,就算每家都送,我們個人應該也負擔得起,我們只送不賣。』。。。
這個計畫就在我們幾個人一人一句話之中慢慢成形。
在此同時,我也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如果這個箱子,是用來保護插管者的安全,那插完以後裡面是不是反而有更高的病毒濃度在裡面?誰要負責善後去洗去消毒?我想應該大部分的情形下,大概不是醫師自己去洗吧?護理師?清潔阿姨?但,誰無父母?我自己想避免的風險,讓別人承擔,這樣並不符合我心中的公義。所以我在想,到底有沒有辦法改善它的設計與成本,讓它變成拋棄式一次性使用?
另外,如果能把原本數千元的成本降低到數百元,是不是也可以替更多EMT和消防人員們做點事?他們不是醫事人員,沒有醫事人員的保障,但在到院前依樣要承受很高的風險。所以我們幾個醫師本來就是想做出來捐給國內EMT/消防人員,還有偏鄉醫院使用。如果能把它做成拋棄式,甚至可以用來捐給國外,響應國家的醫療外交策略,讓世界知道 #TaiwanCanHelp。
『那我們來做更屌的事好了,每一個箱子上面都要貼上I am from Taiwan,告訴全世界,我們是台灣』
剛好我收到了粉絲卷卷製造所._.的小禮物,幾張儲值了滿滿的台灣價值的貼紙—『多國語言的I am from Taiwan』,所以也變相的鼓勵我們,催生出這個想法。
這個努力的過程中,不會畫autocad? 那我們就土法煉鋼,用厚紙板先試做,再分頭拿著粗糙的手工樣品去傳產工廠比手畫腳。後來有了圖面,接著嘗試了壓克力/PC/PVC/PET各式各樣的材質,我們跑遍了大大小小傳產工廠。雷射?刀模?沖壓?NC?不同的工法對應不同的材質會產生不同的成本,為了達成拋棄式的目標,每天就是恆春/高雄/家/工廠這樣跑來跑去,每天就是臨床和工廠兩頭燒。
很開心的跟各位分享,我們終於找出了適合量產且降低生產成本的方式,而且為了不要再被專利蟑螂搶注謀求災難財,我們這次也把設計圖送了美國專利。
一開始幼稚的想說,申請專利再免費開放使用,但不瞞大家說,我是醫師不是商人,所以我也是到了這一步才知道,申請專利送件就是要錢的,維持專利也要繳權利金。不過,都還在我們幾位醫師能負擔的範圍內。反正,有生之年能做一件這麼屌這麼爽的事,古人說『揚名聲顯父母』,身為人子,身為一個麻醉醫師,在這件事情初步上了軌道之前,我特別想用這個故事告慰天上的父親。
『爸,你看見了嗎?我沒讓你丟臉吧?』
器械消毒鍋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自以為是的人們總是拼命的在一旁給建議,下指導棋。所以潛移默化之下,很多人長大以後,卻都變成了他們以前所討厭的樣子。
#關於捐款
不公佈收據,又有人傳訊息來哭爸,『啊不是說捐款,有在捐嗎?』
公佈收據,也有人哭爸,『啊偽善啦,真的要捐就自己默默的捐就好,還昭告天下咧,要不要乾脆一邊捐款一邊開直播?』
捐給慈善團體,『啊斂財啦,左邊口袋捐右邊口袋啦』
捐給政府公部門,『啊政府帶頭斂財啦,衛福部憑什麼募款』
捐給偏鄉醫院和財報透明的慈善團體,『啊我覺得XXX也很需要善款,你下次可以捐XXX嗎?』
這是現代版的父子騎驢,人總是看著別人碗裡的麵喊燙。
#關於團購
我敢秉持著良心說,從這半年開團以來,沒有任何一次的團購是收錢辦事的葉佩文。
團購當然有賺錢,但絕對沒有任何一篇文章、任何一項商品是收了錢昧著良心亂推薦的。東西爛,違背我原則,再多錢我也不會合作。
我和胎胎也一直都希望大家量力而為,真的有需要的才買,勿過度消費。
開團的商品都是我們認同喜歡而且常用的,我希望大家是認同商品本身,而非看在捐款上面來消費。
你買干貝,是因為干貝好吃。
你買Coway,是因為它比小米或伊萊克斯好用。
諸如此類。
所以為了不模糊焦點,日後除了當團廠商自己捐款,我會代他們公佈之外,畢竟廠商還是需要企業形象。
我或胎胎個人捐出的分潤或稿費,就不會特別提。不提不等於沒捐,只是我覺得我沒必要告訴你我捐了與否,反正信者恆信。
#關於身為醫師一職
我想作為麻醫,我的技術和專業,還有敬業與否,只有我的病人有權利論斷評價。
作為麻醉科醫師,這種非第一線科別,能夠有產婦專門指定我的上班日來生產,也許也可以側面佐證吧(笑)
小醫院麻醫的工作時間極長,24hr待命的日子,有很多時間在等刀。等病人、等空腹時間、等開刀醫師門診結束、等廠商器械送到、等高壓鍋器械消毒,所以我上班日反而有很多零碎的時間,在發廢文啊。
對醫師來說,單筆幾萬到幾十萬的捐款其實沒甚麼好說嘴,我身邊的同學同業也很多跟我一樣,略盡綿薄之力而已。
不信你去問老蘇蘇怡寧醫師愛碎念,對醫師來說,捐一百萬比較難,還是為了一點點的理想,把自己的整個家庭、兒女、人生搬到偏鄉比較難?
歪嘴酸民來質疑我家胎胎會捨不得捐款,也把我們看的太小了,汝為佛印,亦或蘇軾?
自己的家鄉自己顧,自己的醫院自己捐,今天看到設備採購單,困難插管Fiber即將入手,特別有感觸,所以發發牢騷。
器械消毒鍋 在 牙科太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事情有時候不是這麼表面」
這種事情真的層出不窮
你多說了,被誤會眼紅
但有時候還是忍不住要說一下
#不然患者很可憐
#我也會內傷
我曾經遇見一個,
非常非常非常焦慮的阿姨
連他自己都說他快要瘋掉要吃藥了
一開始諮詢,
就不斷的跟我抱怨之前的醫師都不聽他的說(指)話(揮)
造成她種種不舒適
*但我聽起來醫師的處置,中規中矩。
然後止不住的誇獎她找的
沒有牌照的,
人家口碑介紹的密醫,
幫她拔牙,就不痛了
(如果拔牙不痛就好,我每個都拔掉,輕鬆愉快❤️)
但她來找我的主訴就是
「牙齒被拔掉了,她沒牙齒怎麼辦」
欸~因為缺牙缺太多
連牙橋都沒辦法做了
只能做活動假牙或是植牙
然而,
建議活動假牙阿姨覺得麻煩
建議植牙覺得超級超級超級害怕
說他看過報導說:植牙有縫隙會細菌感染
#牙科人應該都知道我說的那個常常出現在長輩line群組的文章
#真的是解釋的好累
於是,
在鬼打牆無限迴圈的第三百萬次後
我實在是忍不住,
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後說:
「我能理解阿姨很害怕感染」
「不過,除非現在全世界讀到的所有論文,課本,臨床研究都在騙人。不然,植牙在專業妥善的處置下,是可以信賴的療程」
「但,我想要提醒阿姨。像是妳之前在密醫做的拔牙,屬於侵入性療程,感染的風險相對高出很多。我建議還是要小心感染控制的問題。」
「我們診所使用的器械都需要無數流程,浸泡在進口消毒藥水,超音波震盪,人手大量清水再度刷洗。特殊消毒袋單獨包裝。每一包都寫上消毒日期,進醫療中心等級消毒鍋,預抽真空高溫高壓消毒後。再度紫外線消毒。才會使用在患者身上。」
「還需要定期檢測消毒鍋的效能。超過期限未使用的器械再度消毒。診療椅的管線每日使用進口特殊消毒水清洗,所有的出水口用水,定期檢測,合乎生飲標準」
「我們在看不見的地方,需要花非常多的人力物力時間,務求患者安心就醫」
「你真的了解密醫的消毒流程?以及會到密醫就醫的患者群的身體健康狀況嗎?跟他們共用可能沒有標準消毒的器械,放心嗎?」
阿姨瞬間瞪大了眼睛
無法相信,
原來有這種事情
他最擔心的事情
居然恰恰可能發生在她身上
#牙科太太
#看牙齒跟結婚一樣
#結婚前瞪大眼睛仔細評估
#結婚後好好相處
#不要看著人家有錢就搶著嫁進去
#哪有這麼好的事情